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同名27237)
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ADR≠药品质量问题(伪劣药品)
药
品
ADR≠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
不
良
ADR≠药物滥用(吸误用
相
关
概
念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新的药品不 良反应
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
药
不良反应
品
不
良
反
静滴香丹注射液
皮肤瘙痒
应
相
关
香丹注射液
皮肤瘙痒属
概
药品说明书 **偶见
于过敏反应 的表现形式
相关 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要素: ➢药品必须合格 ➢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明示的规定 ➢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 反
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不 应
相
良事件。
关
概
念
安徽泗县的甲肝疫苗事件
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
药
用药期间
因果关系
AE
ADE
ADR
品
不
良
• 药品不良事件(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 反
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
应 相
系。
关
• 不良事件(AE):是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 概
应 的 分
-潜伏期较长
类
-不可重现
-机制不清
按发生机制分类
药
• A类 (augmented):扩大增强反应;毒性反应
药物安全性监测PPT课件
Weber effect*
“Dear Doctor” letter effect -196- 96- 96- 96- 96- 96- 96- 97- 97- 97- 97- 97- 97- 97- 97- 97- 97- 97- 97- 98- 9806 07 08 09 10 11 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01 02
• 药物上市后安全监测方法
– 自发报告 – 安全性研究 – 药物流行病学 – 数据挖掘
N E O S
New Er a of Safety
7
上市后药物安全监测方法
自发报告
每一方法都有其自身的 优点和缺点且互为补充 上市后监测
安全性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 研究
8
N E O S
New Er a of Safety
N E O S
New Er a of Safety
15
药物安全监测方法
低
药物流行病研究 或大型上市后研究
大样本 非干预性研究
低
保险数据库
疾病登记
敏感性 高
患者数量
非常昂贵 专门的机理研究
特异性
前瞻的 随机对照研究
费用低 速度 16
高
N E O S
New Er a of Safety
数据挖掘
• 使用统计/数学工具(比例失衡分析)对报 告的AE进行系统检验,用于信号检测,即 主动和被动监测 • 大规模安全性数据库 – 美国 UnitedHealth database: 主要是门诊患者, 药房和医院有关就业人群的记录 (n=2M) – 英国 GPRD: 主要是门诊患者记录 (n=3M) – 荷兰 PHARMO 病例卡联接系统:与药房 以及医院的出院记录相联接 (n=2M)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本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
药品安全性监测是指对已上市药品的使用中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误用等问题进行监测与评估的工作。
第三条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应与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卫生监督管理等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第四条药品安全性监测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评估药品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药品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药品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药品安全性监测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
第六条省级行政区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药事服务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药品监测工作组织机构,负责本单位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三章监测内容第八条药品安全性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药品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估。
(二)药物滥用、误用等问题的监测与评估。
(三)药品合理使用的研究与推广。
(四)临床使用药品的质量监测。
(五)其他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第九条药品安全性监测应当重点关注疫苗、毒性药品、高危药品等具有安全风险的药品。
第四章监测方法与技术第十条药品安全性监测方法应当科学、规范、可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一)主动监测,通过相关系统或平台,对药品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
(二)被动监测,接收和分析各类不良反应报告、投诉举报等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随访调查,对特定群体或特定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药品的使用频度、剂量、疗效等信息。
(四)临床试验,对新上市的药品或临床使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一条药品安全性监测的技术应当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应用新技术。
第五章监测报告与信息共享第十二条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应当及时、准确地报告药品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评估和分析。
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
•
比例报告比
• 计算所关注药物的特定AE,数据 库中其他所有药物作为参照 • PRR= a/a+c 除以 b/b+d. • 预期或空白值 PRR =1; 信号 PRR ≥ 2, chi square ≥4 以及 N ≥3 • 该例中, PRR = 41/55 除以 754/592712 即586 (chi square =22740) • 仅产生假设
Generation
Generation
Submission
15 days: serious & ns unexpected 3 months: ns expected
24PDSOAຫໍສະໝຸດ Triage R. PDSO-AP DSA/DSS Ops Physicia n
Staffa et al. NJEM 2002:346:539-40
13
以安全性为目的的临床研究
• 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AE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不明确: –比较的多重性可能产生假阳性 –AE未经证实或调查 –可能存在分组偏倚 –数量少的事件为不精确估计 • 以安全性为目的的临床研究把关注的AE作为研究终点(独 立判断),其检出的有意义的差异将提供明确的答案-- 然而,由于伦理的原因、耗资巨大以及时间长,专门的安 全性临床可研究能不可行
不同的问题,应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 不同的问题,应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
• 潜在的、未知风险 • 缺失信息,如人种、 年龄、性别、药物与 药物之间、药物与疾 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5
为什么进行上市后安全性监测
• 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 在有一定局限性的临床试验中建立了满意的获益/风险比 后上市 - 样本量小
Nicholas Moore 2008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
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旳重要实行措施,结合医院药物购销、管理、使用等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1、药物采购、保管、寄存旳安全性监测:1.1药剂科负责全院所有用药旳采购和供应。
采购药物应由药库保管员根据药物库存数量和使用状况提出采购申请,由药物采购员严格按照招标采购中标药物目录采购,制定采购计划并上报科主任审核,经科主任审核同意后由药物采购员严格按医院《药物采购制度》计划采购。
药物入库前验收员应严格按医院《药物质量验收入库管理制度》仔细验收,检查药物品种、规格、批号、有效期、供应商、数量等与否与规定相符,如有不符应报采购员深入核算状况,必要时应立即退货处理,以保证药库中无假、劣药物。
同步核查药物阐明书状况,若有修改及时告知临床药学人员,临床药学人员应及时在院内网上公布阐明书修改状况。
1.2特殊药物旳管理、使用应严格按照医院《特殊药物管理制度》、《麻醉药物、精神药物管理制度》旳规定执行。
麻醉、第一类精神药物应严格实行“五专”管理,毒性药物、放射药物、第二类精神药物应符合管理规范,帐物相符,特殊药物管理应做到日清月结,库房、药房帐目与实物数量均应一致。
由药剂科定期派人检查临床特殊药物管理、保留及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该部门护士长联络,并督促其改善,情节严重或系普遍性问题时应上报医务科、质管科及护理部。
1.3药物储存管理应严格按照医院《药物保管养护管理制度》旳规定执行,不一样剂型药物须严格分区放臵,不一样剂型区域或货柜(架)上应悬挂醒目旳示。
高警示药物必须单独寄存在专门区域或专用药柜(架),并在该区域或该药柜(架)醒目位置贴分类标签。
1.4药物效期管理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效期管理,做到先进先出。
各药房、药库及各科室、病区在摆放药物时,应将效期较近旳药物放在易于拿取旳外侧。
每月检查所有在库或在架药物旳效期,效期在6个月内旳应贴上标示以提醒药师注意,各科室病区效期在三个月内旳应提醒护士注意。
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和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安全 隐患的药品进行预警和风险控制,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机构和部门, 包括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等, 同时上报至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处理。
02
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 现状
当前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成果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药品安全性监 测体系,覆盖了药品研发、生产
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和改进 措施
2023-11-15
contents
目录
• 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概述 • 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现状 • 改进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措施 • 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 概述
药品安全性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药品安全性监测定义
对药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以及致畸、致癌 、致突变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案例三
1. 背景介绍:为了提高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效 果,某地区药品监管部门决定进行工作创新。
• 采用智能化监测技术: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和技术, 对药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
•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 作关系,共同推进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开展。
2. 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提升
药品安全性监测是医疗质量的重要 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合 理用药、规范管理,提高整体医疗 质量。
药品安全性监测的工作流程
收集不良反应报告
整理和分析报告
通过收集来自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 企业等渠道的不良反应报告,获取药品安 全性的相关信息。
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收集到的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对 不良反应的表现、因果关系、严重程度等 进行评估。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药品市场的发展壮大,药品安全性监测成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维护公众用药安全、推动药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正在建立中。
起初,药品安全性监测主要通过药品生产企业自行负责。
然而,由于监测数据的不透明和公信力的缺乏,监测结果往往被商业利益所控制,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
为了解决药品安全性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安全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药品安全性监测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监测方法和结果发布等方面的内容。
此后,我国相继发布了多部关于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的法规和文件,逐步完善了药品监测管理体系。
三、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目标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提供科学依据:药品安全性监测通过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测,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公众选择安全有效的药品提供参考。
2. 维护公众用药安全:药品安全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其他潜在风险。
3. 促进药品质量提升:药品安全性监测可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推动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升药品的质量水平。
四、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机构:明确药品安全性监测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监测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 监测方法: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标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监测对象:明确监测的对象范围,包括药品的品种、批次和规模等方面。
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角色
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角色研究方案: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角色一、方案内容1.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新药研发和上市速度的加快,药物的安全性成为重要的关注问题。
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通过药物的安全性监测对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具体角色,以期为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了解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角色、重要性和现状。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临床药师进行调查,了解其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实际操作和感受。
重点关注临床药师在不同阶段的药物上市过程中的监测内容、方法和工具等。
(3)数据采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代表性的上市药物,收集相关数据以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临床试验数据、药店问诊数据、病人用药反馈等。
3. 方案实施(1)确定研究范围和样本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确定研究范围,并选取具有临床药师监测经验的样本对象。
(2)设计问卷: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和研究目的,设计合适的问卷,涵盖临床药师在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角色、责任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问卷调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回复。
(4)数据采集:根据研究目的和选取的药物,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临床药师的实际操作进行整理和摘要。
(5)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得出结论。
二、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1)临床试验数据:收集药物上市前阶段的临床试验数据,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以及各种副作用和不良事件。
(2)药店问诊数据:选择几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药店,收集药物上市后病人问诊数据,包括病人主要用药问题、副作用和症状等。
(3)病人用药反馈:通过病人参与的问卷调查或随访,了解其使用药物后的感受和副作用情况。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与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与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药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
为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国家制定了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和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是指通过监测、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药品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一种管理体系。
监测内容药品安全性监测包括对药品原料、制剂、包装材料、药品列装、运输以及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1.药品的质量标准:对药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监测,确保药品符合标准规定。
2.药品的有效性:对药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确认药品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
3.药品的安全性: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发现并解决药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监测机构药品安全性监测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实施。
同时,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也参与其中,对本地区的药品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方式药品安全性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药品抽检:对市场上销售的药品进行抽检,检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药品检验:对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检验,确认药品符合标准。
3.临床监测:对临床应用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发现并解决药品存在的问题。
实施情况目前,我国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已初步形成。
全国建立了药品安全性监测网络,监测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等单位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科技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了药品监测人员的技能、知识和监测管理水平。
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监管措施,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一种管理体系。
主要内容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药品质量管理:通过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管控,确保药品符合标准。
2.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药品生产流程,确保药品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
如何通过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实现药品风险管理
如何通过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实现药品风险管理摘要:在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下,我国药品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许多上市后药品公司开始面临不同问题,甚至会对全民用药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与此同时,药品的风险管理逐渐成为社会重点关注话题,只有全面展开整体管理,特别是药品行业,才能保障上市后的药品具有较高安全性,以实现全面监测管理等。
本文主要对如何通过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进行研究,以促进药品风险管理。
关键词:上市;药品;安全性监测;药品风险管理对于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影响因素来讲,除了会对药品的风险管理造成影响之外,还是一种实现药品风险管理重要措施,然而,药品的风险管理属于过程监管模式,需要不断反复进行和加强,以便于贯穿药品生命周期,主要表现于药品研发和生产、流程等环节。
因此,加强上市后的药品安全监测,在促进药品风险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环节(1)发现:在进行上市后的药品安全监测时,首先以“信号”为起点进行,常见信号偏多,例如: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某时间内进行病例汇报,通常发生此类信号后,需要重点展开药品安全监测。
如果发现信号需要医护人员至药物研发工作人员,全部接触药物人员均需要自觉处理。
(2)报告:获取“信号”后,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报于政府相关部门,药物公司同时需要为政府部门汇报具体情况,同时配合调查,可见汇报属于重要环节。
(3)评价:对于部分特殊人群来讲,全部药物均会出现不良效果,如青霉素治疗,极易引发皮疹症状,属于情理之中情况,然而,如果出现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与标记,尽可能降低不适带来影响[1]。
另外,如果发生问题需要根据此类药物、人群予以评价,在个人信息内进行注明同时,还需要标注评价此类药物,是药品安全监测重要环节,需要予以重视。
(4)控制:在药品安全监测中,控制属于其最终目标,针对已经发生与潜在事物予以预防、控制,以便于针对不同药物种类。
与此同时,控制也会存在局限性,此类方法是按照实践获取结论,以便于进行相应分析处理,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很难客观予以分析,是大数据获取结论方法,使其呈现比较复杂化特征。
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现状的文献研究
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现状的文献研究
宁艳阳;杨悦;魏晶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
【年(卷),期】2011(008)007
【摘要】目的评价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4月CNKI发表的有关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最终纳入对实际指导有重大意义的文献28篇,对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研究主要集中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国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三个方面,研究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总页数】4页(P419-422)
【作者】宁艳阳;杨悦;魏晶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16;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辽宁沈阳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4
【相关文献】
1.药品生产企业在我国的上市后药品风险监测和控制现状分析 [J], 冯红云;吴桂芝;范燕;董铎
2.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现状及思考 [J], 曹璐
娟;李馨龄;田春华;刘翠丽;赵霞
3.真实世界数据在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和评价中的适用范围 [J], 乔瑞;刘玉强;卓琳;孟若谷;孙凤;詹思延
4.真实世界证据在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J], 孟若谷;卓琳;乔瑞;刘玉强;孙凤;詹思延
5.细胞源性天花冻干减毒活疫苗“LC16-KAKETSUKEN”:上市后符合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测研究 [J], 童彦军;Nishiyama Y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为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根据《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修订本制度。
一、规范进货渠道,保证药品质量。
建立供货单位档案和产品档案,严格审核供货单位、购进药品及销售人员的资质,对供货单位和购进药品的合法性和药品质量进行审核,确保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合法药品。
二、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票、账、物相符,认真核对批号、有效期,建有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并按要求保存。
对需要保持冷链运输条件的疫苗等药品验收时,检查商业运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运输条件的拒收。
三、药品严格按储存条件进行储存,储存专用配套设施设备完善,温度、湿度、通风、照明符合要求,具有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火设施。
四、____品、一类精神药品按照规定专库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帐物相符。
五、建立高危药品和相似药品管理制度,并有清晰的标志。
六、建立我院所使用药品的质量档案,搜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调查、处理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并及时报告。
七、设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药学部设置专人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按规定及时处理并报告。
分析总结及改进措施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有关规定,药事部门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到____月____日对临床科室药品安全性监测情况进行检查,总体检查结果良好,使用的药品都在有效期内,防火防盗措施齐全,有灭火器,科室____小时都有工作人员,药品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范围等都很合适,但也存在不足,具体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一、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1、大部分科室只有药品冷藏冰箱温度计,没有湿度计,无温湿度记录。
2、大部分科室没有避光窗帘和避光输液袋,需要避光的药品没有完全做到避光使用。
3、除产科、保健科外,其余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数量较少,与上报指标差距较大。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范文责任人:药剂科全体工作人员内容:1.药品在院内流通和使用的整个过程都存在安全性问题,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严格药品的购进、验收、储存、领用、使用等各环节管理,加强药品质量监测。
2.1药品的购进应严格按照《药品采购制度》执行,采购员应认真审核药品供应商和药品生产厂家的相关资质,首营品种、首次供货企业应按照《首次采购品种审核管理制度》、《首次供货企业审核管理制度》执行,首营药品采购一个月后,根据《首营药品用药反馈制度》要求应及时发放调查表,及时了解临床用药相关信息。
2.2购进药品的检查验应按照《药品检查验收制度》执行,必须进行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生物制品、进口药品应有相关检验报告书,验收合格的药品方可办理入库。
2.3各药房对于发出退回药品的验收,应逐批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到剂量最小包装,验收合格方可收回。
2.4药库应按照药房的“药品领用单”进行药品发放,认真核对品名、规格、产地、请领数量,药房领药员应按照领用单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领回。
2.5药房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原则审核、调配、核对及发放药品。
2.6病区药品应严格按照《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每月定期进行药品效期、药品数量、药品质量等相关检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进行不良反应报告的填写和上报。
4.及时了解医务人员、患者对药品的评价、意见及建议,加强药品缺陷监测。
5.加强药品调剂各环节安全隐患监测,减少发生差错的概率。
6.合理使用药品,降低用药风险。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二)药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不仅直接影响到每个个体的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保障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我国于2024年制定了全新的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全面提升药品安全性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文(3篇)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文为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根据《____省自治区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____省自治区药品使用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修订本制度。
一,规范进货渠道,保证药品质量。
建立供货单位档案和产品档案,严格审核供货单位,购进药品及销售人员的资质,对供货单位和购进药品的合法性和药品质量进行审核,确保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合法药品。
二、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票,账,物相符,认真核对批号,有效期,建有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并按要求保存。
对需要保存冷链运输条件的疫苗等药品验收时,检查商业运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运输条件的拒收。
三、药品严格按储存条件进行储存,储存专用配套设施设备完善,温度,湿度,通风,照明符合要求,具有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虫,防鼠,防火设施。
四____品,一类精神药品按照规定专库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转账记录,账物相符。
五、建立高危药品和相似药品管理制度,并有清晰的标志。
六、建立我院所使用的药品的质量档案,搜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调查,处理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并及时报告。
七、设置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信息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药学部设置专人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
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文(2)引言:药品的安全性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有效的监测制度则是确保药品安全性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也需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2024年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展开讨论,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公众健康。
一、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的重要性1.1 药品安全性监测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药品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不合格甚至有害的药品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药品安全隐患,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减少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1.2 药品安全性监测对药品产业的重要性药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药品的质量安全是决定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摘要: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主要是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继续观察。
本文就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药物警戒药品上市后进行安全性监测意义重大。
鉴于药品上市前临床评价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药品生产上市并不意味着药品临床评价的结束,而是在临床实际应用条件下,在大样本人群应用中接受社考察的开始。
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主要是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继续观察,为药品的安全性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许多国家从6O年代就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我国2011 年7 月1 日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助于监测工作的开展,但目前监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和经验,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任何一种药品必须在上市前经过严格、可靠的临床研究才能获批上市,但上市后的药品并非完全安全。
近百年来发生约40 起重大件告诫人们:药品上市前的相关研究并不能完全保证药品的安全性,还应在药品上市后继续展跟踪研究,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再评价。
因此,药品上市并不意味着药品临床评价的终结,而是在临床实践、大样本人群的更为宽泛的应用,接受社会性考查的开始。
1 临床前研究的局限性原创新药(化合物)在开发研究过程中,都会经过合成、筛选,临床前的动物体内试验,临床人体试验(I-Ⅲ期),但上市前的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和局限性,药品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案等难以完全确定。
实验动物与人存在种属差异,难以预测全部不良反应,特别是主观反应,如头痛、晕、口干等;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研究病例数少,观察指标一般仅限于试验所定的内容,难以发现发生率低于千分之一的不良反应;受实验周期的影响,一般难以发现迟发性的不良反应;实验对象范围窄,临床试验排除老人、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等特殊人群参加存在心肾功能异常、精神异常、造血系统异常的患者一般也不纳入临床试验,所以难以确定该药品在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目的单纯,未列入试验的内容一般不予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指标可能不全。
·2 我国目前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状况我国目前对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监测主要是通过ADR 报告与监测的方式进行。
只有把“ADR 监测”做完善了,才能过渡到“药物警戒”,并针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品种,建立“风险管理”等系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和管理的制度。
2011 年5 月4 日由卫生部签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1 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4]。
这是保障我国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法律基础。
《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省、市、县各级监管部门和ADR 监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ADR 的报告和处置;增加了市、县两级监测机构对严重ADR、群体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核实及处置要求;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引入重点监测,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和研究;增加了ADR 信息管理的内容,提高了对ADR 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
在《办法》这一法律体系支撑下,我国对于药品上市后安全监测的方式也将更加规范化、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传统的自发呈报方法外,重点医院监测、重点药物监测等方式也将越来越多地被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所采用。
同时,各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回顾性、前瞻性)设计也将更科学,以此全面推动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发展。
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建立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制度,除了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创新的监测方法、专业的人才队伍、畅通的信息交流外,完善的监测体系更是有效实施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的有力保障。
监测体系包括机构、人员、经费、操作规程等,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国家和省级以上的ADR 监测机构已初步建立,但省以下的机构建设尚不完善,有些市虽建立ADR 监测中心,但大多挂靠在药监部门,人员为兼职,缺少经费与必要的办公设施,无法按照新的《办法》做到“职、权、责”明晰;对于上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技术体系也不完备;已有的ADR 监测制度无法涵盖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的全部内容。
如此不完善的监测体系导致药品安全信息无法完整有效获取,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
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药物过量、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ADR监测就是对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进行的监测,是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监测药品上市后西兰和爱尔兰则选择一些品种列人重点报告计划中。
不良反应报告要求。
(1)快速报告。
约l8个国家规定,严重的、新的ADR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报告,但限定时间各国不同。
例如,德国、法国、奥地利、芬兰、瑞士、韩国规定发现后要立即报告;英国规定要立刻报告;瑞典、挪威规定要迅速报告;南非规定为不许耽搁;澳大利亚规定为72小时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巴基斯坦规定为15天。
(2)定期汇总报告。
对于程度不严重和已知的ADR,制药企业定期进行汇总报告,但各国的规定不完全相同。
例如,我国规定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每年汇总报告一次;对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每5年汇总报告1次,但若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未满有效期的,应在有效期届满当年汇总报告1次;澳大利亚规定新药上市后头3年必须每年汇总上报1次;法国规定上市后2年内每半年报告1次,以后2年每年1次,再之后每5年报告1次;德国规定上市后2年、5年各汇总报告1次,此后每5年1次;美国规定上市后3年内每季度1次,以后每年1次。
5.国际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自发呈报。
自发呈报有正式自发呈报和非正式自发呈报两种形式。
正式自发呈报指国家或地区设有专门的ADR登记处,有ADR的专门委员会或监测中心,以收集、整理、分析自发呈报的ADR资料,并负责反馈。
非正式自发呈报无正式登记处,也不设监测中心等组织,多由医生发现可疑的ADR后向医药商或医学期刊投稿。
①正式自发呈报监测:正式自发呈报监测在些发达国家开展较早,英国l964年由药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成立不良反应登记处,印发统一表格给医生,如发现可疑的ADR就填写呈报,此即“黄卡系统”。
澳大利亚药物评价委员会于1963年成立,要求医生报告可疑ADR,其统一表格为蓝色即“蓝卡系统”。
美国、瑞典、新西兰等国家,ADR监测工作都开展较早。
这些国家每年都对报告来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总结。
例如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自1964年以来共收集有2O万份黄卡,药物安全委员会每年都对“黄卡”进行总结,过去一年里的“黄卡”加以分析,以了解药物尤其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正式自发呈报系统的优点是监测范围广,时间长。
药物上市后就自然而然地加入被监测行列,且没有时问限制,可以及早使ADR得到早期警告。
缺点是资料漏报。
②非正式自发呈报监测:我国过去对ADR的监测以非正式自发呈报为主,过去有关ADR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医、药学期刊的报道。
临床医生将临床实践中的现象加以分析、整理通过杂志进行报道,这种方法基本上能排除其它原因,得出的结论较可靠,但是此种方法得到的信息较为零散,加之杂志发表周期长,因而信息呈报延续时间较长。
(2)医院集中监测。
医院集中监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数月或数年)、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一医院或某一地区内所发生的ADR及药物利用作详细记录,以探讨ADR的发生规律。
根据监测对象不同可分为住院和门诊病人监测。
根据研究的目的又可分为病人源性和药物源性监测;前者以病人为线索,对某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对ADR全貌有所了解,如ADR出现的缓急、轻重程度、出现部位、持续时间、是否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是否延长住院期限、各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生率以及转归等。
医院集中监测的优点是记录可靠、病例数多、随访方便、可以计算ADR的发生率以及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缺点是费用高,由于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所以代表性不强。
(3)处方事件监测。
处方事件监测于1982年正式开始,主要在英国实施。
其是英国统计学家David Finney于1965年首先提出的,强调对药物不良事件而非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
“处方事件监测”中的“事件”是指凡确认为不良反应的症状以及怀疑为不良反应的症状或因发现症状而到医院就诊等都包含在“事件”之列,例如医生在病历上记载的“发疹”、“贫血倾向”等均属“事件”。
“事件监测”都是按照医生的主观判断而作出的报告,然后在患者病历里抽出客观的“事件”,就可对其用药的相关性进行审查。
在选定一个研究药物后,处方事件监测通过处方计价局可从全英人群中识别出开过此药的处方,由药物安全研究小组把这些处方资料贮存起来,如果在ADR报告方面发现某种药物问题值得深人调查时,就向开过该药处方的医生发出调查表(即绿卡),询问暴露于该药后病人的结果。
处方事件监测的优点:迅速从所有开过监测药物的医生处获得报告,对医生处方习惯、处方药物无任何影响;基于人群资料,无外源性选择偏倚;可探测潜伏期较长的ADR;相对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费用较少。
缺点:研究的可信性取决于医生的绿卡回收率。
(4)流行病学方法。
①队列研究。
是将样本分为两个组,一组为暴露于某一药物的患者,另一组为不暴露于该药物的患者,进行观察,验证其结果的差异,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或疗效。
一般分为前瞻l生和回顾性队列调查,前者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较常用。
前瞻陛调查是从现在时点起,对固定人群的观察,优点在于:可收集到所有的资料;病人的随访可持续进行;相对和绝对危险度可以估价;假设可产生,就可得到检验。
缺点主要有: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得到的资料可能偏性;容易漏查;假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常常要研究对象或延长观察时间,实施难度大;研究费用较高。
②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将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例与未患有某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找出两组对先前的药物暴露的差异。
即在人群中患有拟研究的疾病,患者组同未患人群相比较,研究前者是否拥有假说因素的比例更高。
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拟研究的疾病为怀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假说因素则是可疑药物。
可疑药物是在病例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比较,如果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说明它们相关。
4药物警戒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展的趋势药物警戒的目标之一就是发现与新药相关的不良应以及早期信号,其从用药者安全出发,发现、评估、预防ADR。
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包括:早期发现至今为止未知的ADR,发现已知的ADR上升的问题,确认ADR危险因素与可能机制,定量测算用药效益风险比并加以分析,发布改善药品处方及监管的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