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汉和校优势,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论文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对策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对策摘要:在当今社会,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我们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文章结合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如何双语教学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高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88-01“双语”教学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授知识,两种语言的运用比例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合理分配。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以及初中等教育领域。
与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
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
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
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
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
主要有以下模式: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完全双语教育模式;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二、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1、语言文化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
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在我参与“民汉合校”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与民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我不仅加深了对他们与汉族学生的差异与共同点的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教育意识。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民汉合校”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重视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与汉族学生相比,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育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要提供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支持。
民族学生在语言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语言培训班,为民族学生提供额外的中文学习机会。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民族学生了解和体验汉族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汉族学生了解和尊重民族学生的文化。
第三,要关注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民族学生可能面临着适应困难、孤独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要关注民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开设心理咨询课程,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第四,要加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只有通过交流和合作,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
为此,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让学生们有机会互相了解和交流。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班级中积极促进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最后,要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民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家长学习班,提供一些育儿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新疆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语言使用的总趋势是向双语化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国际上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正成为全球最新强势语言,引发了世界范围更大规模的学汉语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学习正成为一种时尚。
这固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同时也是我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促成的社会需要。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地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使用程度参差不齐,历史上有过各种语言的翻译,八十年代以前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会议均要依靠翻译,耗费时间和人力不说,有时还会因语言问题而产生矛盾和纠葛。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流、物流规模空前,数量空前,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与内地的交流不断增长,我们走出去,人家走进来,不再是单行线,而是双行线。
仅仅依靠翻译,已经很难解决问题,就连打工、做买卖都要受到限制,老百姓急需尽快地去学会一种别人都能听懂的语言,普通话于是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维吾尔族群众接受汉语言文字的能力较低,接受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低。
与南方一些民族不同的是,维吾尔族基本上使用本民族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据统计,南疆有的地区仍有80%的群众不懂汉语。
维吾尔族接受汉语言文字能力的低下,直接影响了对信息知识技术的接受和使用,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接收和共享。
只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科技素质,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缩小民族差别和地区差别,从而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双语”教育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双语”教育已成为各级党政抓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各族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
由于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各级教育部门管理到位,对“双语”教育工作宣传及时、引导到位,社会各界对“双语”教育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为“双语”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近年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推行民汉合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验中学就是新疆众多民汉合校中的一所。
学校成立以来,短短8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校长骆志强说:“因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好,师生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给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正能量。
”从“烂摊子”到“花园式学校”,仅仅用了8年走進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
这里环境幽雅,树木苍翠,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
这所学校是2005年经伊犁州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州直十八中和州直二中合并而成立的一所以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3种语言教学的全日制完全中学。
“民汉合校之初,校园里还有年久失修的平房,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几间。
”骆志强回忆说,“当时,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也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多方筹资,短短几年间,先后修建了1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3栋宿舍楼、1栋三层的学生食堂。
投入上百万元添置了实验设备、训练器材和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建好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
如今,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音体美教学设施完备。
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伊犁州实验中学仅有几百名学生。
目前,学校有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锡伯、达斡尔等13个民族的学生15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4%。
学校以“品正学实”为校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温馨和谐”的校风、“爱生善教”的教风、“好学会学”的学风。
近年来,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师生多次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民汉合校的成功范例
2004年5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与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合并,成立“民汉合校”的新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学校成立后,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汉合校”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今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扶疏,绿树环绕,桃李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更是令人惊慕,“学校大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令人称道。
2004年6月,学校在“民汉合校”后,召开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主题为“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共创二十三中学辉煌明天”。
由此,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翻开了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坚持“三个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的指导思想,提出“合校先合心”和“四个一”(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的管理理念,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张德宏校长说,学校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深刻地认识到:既然是民汉合校,首先要“合校先合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绝不能搞形式。
学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把建成“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人文环境和谐,社会各界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作为办学目标。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统一思想,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全校专任教师170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1名,自治区、市、校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十教师、优秀青年教师63名。
民汉合校前,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自筹资金,创办了自治区第一个“宏志班”。
民汉合校后,学校承办了国家“西部助学工程”民语“宏志班”。
2007年,经自治区侨联引荐,由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提供资助,学校创办了新疆“珍珠班”。
目前,学校有6个“宏志班” 、3个“珍珠班”,共有510名民汉“宏志班”、“珍珠班”学生。
提高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最近几年来,和田地区民族 中小学双语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 ,教学质量在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与 工作实践,总结过去,正视现实 ,锐意改革,开创未来。 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 北疆的发展和 目前深化教学改革 的要求相 比,和 田地区 民族中小学
辅的双语教育类型。同时,也明确了民汉兼通的含义是,对少数民 高都很 困难,更不用说搞科研 了,至使一些教师整天应付教学 ,缺 族语言和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兼而顾之,而不是让汉语取而代之。所 乏对语言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长期这样透支使用下去对教 以j强调学习本族语,不强调学 习汉语 ;或者只强调学习汉语不强 学非常不利。 1 调学习本族语 ,都不符合 民汉兼通的要求 。实践证明,双语授课实 2 学生方面。由于种种原 凶,和田地区新生人学时的汉语总体 .
一
21 年在和田召开的 《 00 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学前 “ 双语 ”教育 工作座谈会》 努尔・ 上, 白克力明确指出: “ 双语 ”教育之所以取得 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国家 各部委的全力支持;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 ;得益于 各地全力以赴抓落实; 得益于广大人 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和全力响应。 他还强调,南疆三地州是新疆各项工作的重点,既是发展的重点也 是稳定工作的重点。 “ 双语”教育工作重点在南疆,难点也在南疆 三地州 。下一步一定要把规划做好 ,加快实施进度。
2 1 年 01
《 田师范 专科 学校 学 报》 ( 文综 合版 ) 和 汉
J1 0 1 3 u. 1 第 O卷 第二 期 2
总第 7 0期
提高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乃比江 ・ 阿不力孜
( 和田地区教育学院语言部 新疆和田 880 ) 4 00
《2024年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调查研究》范文
《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旨在通过对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三、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1. 政策背景蒙汉双语教育政策是在国家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制定的,旨在促进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政策要求在保证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蒙古语教学,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2. 实施情况目前,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已在各地得到广泛实施。
学校普遍开设了蒙古语课程,教师团队逐渐壮大,教材不断更新完善。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蒙汉双语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
四、调查研究结果1. 政策效果蒙汉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学生们在掌握汉语的同时,也学会了蒙古语,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政策的实施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 存在问题尽管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其次,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部分家长对蒙汉双语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支持。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蒙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加快教材更新速度,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3. 加强家长沟通,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对蒙汉双语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与了民汉合校工作的人员, 我深深体会到了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也收获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下面是我对于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 民汉合校工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合校是指汉族学校和民族学校进行合并, 共享教育资源, 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民族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合校的设立, 可以将汉族和民族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 借助汉族学校的教育优势, 提升民族学校的教育质量, 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在我参与的合校工作中,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民族学校的教育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 我们还邀请了优秀的汉族教师到民族学校进行授课, 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 我们成功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 民汉合校工作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在我参与的合校工作中, 我们不仅关注教育问题, 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意识。
我们积极引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了汉藏羌文化课程, 组织了多样性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合校工作的过程中, 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组织了多项跨文化活动,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努力, 我们见证了学校中的民族团结和谐, 也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者, 民汉合校工作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校工作中, 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开展了多次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
同时, 我们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在我参与“民汉合校”项目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所积累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理念与目标“民汉合校”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其目标是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一重要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理念和目标,才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好,对学生更有帮助。
二、组织与协调在“民汉合校”项目中,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与学校、社区、家长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首先,要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对口支教的具体要求。
要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教学资源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其次,要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社区是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与社区的领导、居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社区的需求和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要组织一些与社区文化相关的活动,加强与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最后,要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支持者和监护人,我们要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成长。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三、教学与管理在“民汉合校”项目中,教学和管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管理好学生和教师,是我们始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面,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浅析民汉合校的合理性及有效推进
026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9期热点追踪民汉合校代表了新疆当今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它在给新疆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多民族、多语言的学校环境容易引起摩擦,造成管理困难。
那么,如何顺利推进民汉合校?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悟合校内涵,建立合校意识民汉合校是中央和新疆政府为了新疆长远发展诸多举措的焦点所在,学生是民汉合校的实施者、关键体验者和事实受益者,他们对民汉合校的理解、态度,直接决定民汉合校的实际意义。
学校可适时聘请有关专家,以专题讲座、共同研讨等形式介绍民汉合校。
使大家明确民汉合校的目的,推行民汉合校的价值等现实问题,从理论上澄清民汉合校与双语教学、与汉语学习之间的关系,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以全新的理念认同民汉合校。
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如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民汉合校的重要意义。
要将实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努力形成各民族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步使各民族师生之间在思想、感情和文化上融为一体。
只有真正让社会了解民汉合校的内涵,并将民汉合校从政府倡导转变为教育者的自觉意识,才会顺利推进民汉合校。
二、强化两种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民汉合校一定要强化两种意识,才能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始终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稳定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
必须积极探索针对青少年的新的民族团结教育方式,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组织各种联谊及竞赛活动,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不同民族学生的联系、交往和沟通。
学校始终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把稳定工作作为统领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学校教育的渗透和影响,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教育阵地。
二是要坚持立德浅析民汉合校的合理性及有效推进新疆霍城县第四中学 李晓莲树人、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无神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与学校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课、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和文体活动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24年“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摘要:民汉合校是指将民族学校和汉族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旨在促进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
本文总结了我在2024年参与“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包括团队合作、课程设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与感悟,以期为未来的合校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合校工作的核心是民族融合与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始终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合校过程中,我们注重尊重与了解学生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提供充分的支持与帮助,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成长提供综合的发展平台。
二、加强团队合作合校工作需要形成一个有力的工作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推进合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注重构建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明确分工与职责,做到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协调与推进有序进行。
在合校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分享信息与经验,解决问题,共同推动合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优化课程设计合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兼顾民族特色与汉族特色,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满足了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我们实行了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将汉族学校和民族学校的优势相结合,打破单一化的教育模式。
通过课程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知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四、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汉合校”的工作,我们注重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定期组织教师与专家进行培训与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更好地适应合校的教学环境。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与借鉴,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五、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与互相交流,我们注重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与融合。
我们组织了文艺表演、民俗展示、体育赛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色。
南疆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南疆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作者:张洪庆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06期【摘要】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南疆地区开办了不少民汉合校的双语教学班,其教学模式有多样化特点。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实验中学为例,拟对南疆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思考毋庸置疑,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
对于和谐新疆建设、实现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行民汉合校双语教育的主要模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力争经过十年的努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这一规划纲要的出台,给现行民汉合校的普通高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那就是现行民汉合校如何尽快完善办学模式,以适应十年后大批经历了双语培训学习的孩子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
1.几种模式简介。
南疆不少学校按照这一要求,纷纷开展了民汉合校的整合,于是产生了不少民汉合一的“实验中学”。
笔者所知,仅仅阿克苏地区就有若干所“实验中学”。
这些“实验中学”的教学模式有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普通班教学模式,即各科目用母语授课,加授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二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我们称之为模式一。
三是各科目用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
我们称之为模式二。
2.几种模式的利弊。
回顾几种模式的教学探索,结合阿克苏地区实验中学改制八年的办学情况。
我们认为,学习和掌握双语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双语教育''''民汉兼通''''目标解析
双语教育''''民汉兼通''''目标解析阿木古楞;白红梅【摘要】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民族政策、语言政策平等公正的具体表现.双语教育长期坚持''''民汉兼通''''目标是民族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近几年,民族学校的学生掌握民族语言文化情况很不乐观,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好第二、第三语言文化,这是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顺利融入主流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径,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有利于: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交往能力,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双语人;2.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3.培养学生的本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期刊名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年(卷),期】2017(005)002【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双语教育;民汉兼通;语言;文化【作者】阿木古楞;白红梅【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5双语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一个民族跟另一个民族交际或向另一个民族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对于各少数民族来说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同时,理解掌握其他民族尤其是主流民族的语言文化是关系到个体甚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截止2007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育,实行双语教育的中小学在校生600多万名,每年编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达3500多种,总印数达1亿多册。
〔1〕我国双语教育具有队伍庞大,双语种类多(如蒙汉双语、维汉双语)等特征。
依托“双语”教学 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
・
5 ・ 9
依托“ 双语 ” 教学 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育的公平性。双语” “ 教育由于处在特殊的位置 , 所以给予了“ 双语” 特殊的关怀。 由于这是一项政府主 抓的与基层领导考核挂钩的重大民生工程 , 于是就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出政绩的形象工程。 由于从上 到下 都格外关注这个“ 特殊工程”也使得这项工作成为实惠最多的一项工作 , , 许多资金 、 基建项目、 政策都集 中在了“ 双语 ” 教学上 ,双语” “ 学校建设、双语” “ 师资培训 、双语” “ 基地建设等等纷至沓来。 家长都愿意把
孩 子送 到条件 最好 的 “ 双语 ” 校 , “ 学 进 双语 ” 。 那些达 不到 实施“ 班 而 双语 ” 教学 标 准与要 求 的学校 , 则不 能 得到相 应 的资金 政策 等方 面支持 , 造成教 育资源 配置严重 不 均衡 , 整个教 育格 局 中被边缘 化 , 在 在一 定程 度上挫 伤 了部 分教育 _作 者 的积极 性 , 害了一些无 法把孩子 送进“ T 伤 双语” 校的群众 的感情 , 某种程度上讲还存在教学课程上发展不均衡问题 。 因此 , 对待“ 双语” 教学工作 , 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坚持实事求是、 科学规划、 因地 制宜 、 类指 导的原则 , 分 在科学 理论 和科 学发展规 划 的指导 规范下推进 “ 双语 ” 教学 作 。
语言与翻译 ( 汉文)21年第1 ( 00 期 总第11 ) 0期
依托“ 双语” 教学
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
阿斯哈尔 ・ 吐尔逊
( 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 齐 801) 302
在民汉合校的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民汉合校的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加强双语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利国利民的一项有力举措,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新疆各地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成立双语班、双语学校、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双语教育得到推广和加强,我就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进入了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沙雅县托依堡镇民汉合校明德小学,担任校长一职的。
民汉合校是一项新事物,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我认真进行摸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各种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多次在地区双语教育交流会上发言,自治区、地区、县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和指导工作,全镇的民族学生家长争相送子女到我校上学,我校已成为全县影响较大的一所民汉合校。
总结近五年的工作,我认为在民汉合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懂一些少数民族语言。
要在民汉合校工作,不懂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你无法同民族教师交流,你说的话民族学生听不懂,不理解,无所适从,你就像一个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
如果你能懂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就能同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那么一切工作做起来就可以游刃有余,遇到问题和困难,就能得到民族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帮助和配合,少了很多误会。
同民族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接触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有许多优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彼此之间就能产生信任感,到了这种境界,在民汉合校工作你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因此我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同民族教师交流时,尽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现在我已能用少数民族语言同民族同志进行沟通。
二、要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有些生活习惯的确不可取,如不注意卫生,讲封建迷信,无完无了的聊天等,但也有一些习惯有其积极意义,如使用流动的水洗手和脸,在长辈面前不吸烟、不喝酒等就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双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点思考
加强双语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玛纳斯县三中徐秀玛纳斯县第三中学的前身是玛纳斯县哈中,位于县城南部,校园占地面积57697平方米。
2005年8月根据上级部署作为一所民汉合校的试点校,正式更名为玛纳斯县第三中学。
目前,学校教职工有146名,其中,专任教师有124名。
有31个教学班,双语班14个,汉语班17个。
民语教师中能胜任“双语”授课的教师有30多名,占民语教师总人数的41%。
“双语”课程设置为“模式一”。
下面我结合学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谈谈加强双语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看法。
一、利用民汉合校资源,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因此,我认为加强校本培训尤为重要。
1、注重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与学的结合,双语教学也不例外。
学校要根据民语教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计划,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2、根据培训对象分层实施培训。
学校根据民语教师汉语的实际水平,将教师分为不同的组,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培训。
包括汉语听、说、写训练,汉字板书训练,学科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训练(说课、备课、评课、习题讲解、教学观摩等)。
3、确定培训形式和方法。
将教研活动、业务学习、读书活动与通识培训相结合,发挥集中培训的重要作用,注重研培结合、突出实效,逐步提高双语教师汉语授课教学水平。
4、重视交流,搭建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汉语教师丰富的汉语资源,提供民汉教师多交流的机会,如一起进行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一起命试卷、一起交流使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要求尽量用汉语交流,使民语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授课能力得到提高。
二、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组织听、说结合的有效训练。
如可进行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拟定主题,学生轮流演讲,演讲完毕后要求同学点评。
2、深入挖掘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工作单位:民汉合校工作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一、引言作为一个在“民汉合校”工作的员工,我有幸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个特殊的教育项目中,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学生一同学习、成长。
在工作的一年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民汉合校”项目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围绕“民汉合校”工作,从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文化交流等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二、组织管理篇1. 强化沟通:由于学生的背景多样化,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挑战,及时解决问题,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优化资源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设施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提升团队建设:由于“民汉合校”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教师的参与,团队建设非常重要。
我们要注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教育教学篇1. 支持多元文化教育:在“民汉合校”工作中,我们要大力支持多元文化教育,充分尊重和包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
2. 强化师生互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帮助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背景和学习水平各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经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浅谈汉语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汉语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世界语言的语系、语种众多,在我国也有几个语系,几个语种,其中汉语是汉、藏语系中的最主要的一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语是汉语,在中国广大的国土上,华夏民族的语言东、西、南、北大有差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语言不同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为此,国家决定在各少数民族中,特别是教育界从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够那么规范,这些规范存在于方言的影响也存在于发音的不规范。
早在一九五八年,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做了重大的修正。
如果在语言方面在北方语的基础上使用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文字上尽可能地将繁体字进行了相应的简化,使我们的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规范。
但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些民族同用汉语言文字,有些民族有他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给国家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贯彻落实,造成了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在少数民族中开设了汉语课,新招收的初中一年级,除本民族的语文外其他各科用汉语授课的决定。
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求,我本人作为初中汉语教师,身感责任重大、力不从心。
汉语教学首先以听力和口头表达开始训练,学校就是这两方面的训练基地。
为此我对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听、说教学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进行如下初探:一、对学生听力的训练:首先,初中学生学汉语是从听力训练开始的,但汉语教学是从发音开始的,发音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
所以在教汉语拼音时是从汉语拼音字母开头教好的,每个字母的发音十分重要,这是教师采取图片进行发音联系,个人发出音来总会被其他人听见,听了以后授听者总会有反应,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发音的准确与否)如果正确,教师会积极地做出反映说:“很好”,如果错了他会及时地说:“出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给予及时地说出的错地方以便及时纠正。
多次给予学生示范发音,自己发音让学生注意听。
同时也会让个别学生发这个音让其他同学听,直至全体学生都发出和他示范时的一样的音来,这是他会准确地说对了或完全正确。
喀什地区民汉合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疏勒县镇泰小学为例
的代 表 , 镇 泰 小学 实施 的这 一模 式效 果究 竟如 何 ,
年。 根 据大 量 的访 谈 、 随堂听 课记 录 , 结 合笔 者多年 的双 语教学 实践 , 我们 认 为对 以疏 勒县 为代表 的维 吾 尔族 聚居 区— — 喀 什 地 区推 行 的双 语教 学 模式
深入研 究很有必要 。
1 . 选定 民汉 合校— — 镇泰小 学双语教 学为研 究 对象 的缘 起 民汉合 校是在 民汉 杂居 地 区 , 根据 社 区人 口的 民族构 成及 所 使 用 的语 言状 况 设 立 的学 校教 学 形 式, 因其在 同一 学校 内部 的汉合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族老师 上 ) 。
我 们 从 以下 四个 方 面对 镇 泰 小学 开 展 的双 语
年度 语文 汉语文 数 学 录取人数 录取率 镇 2 0 1 o # - l O 3 l 1 1
泰
小 2 0 1 1 生 1 2 3 1 0 7 9 7 . 5 1 8 6 . O 2 ’ l
语言与翻译 2 0 1 3 年第4 期
喀什地区民汉合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
以疏勒县镇泰小学为例
刘秀明 , 郑燕
( 喀 什 师 范学 院 中语 系,喀什 8 4 4 0 0 0 )
摘要 : 文章以喀什地 区民汉合校——疏勒县镇泰 小学的汉维双语教学为研 究对 象, 通过访谈 、 随堂听课 , 调查分析 了镇 泰小学汉维双语教学的现状, 总结了好的经验, 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 困难, 并提 出了思考。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汉语热的全球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汉语的传播和国际间的交流,我有幸参与了一场民汉合校的工作。
在这次合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汉合校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民汉合校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次合校中,我们学校邀请了一所来自中国的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合作,我和来自中国的同学们有机会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增进了我们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互相分享了自己国家的习俗、传统音乐、舞蹈等,得以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种交流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够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通过合校,我们变得更加开放,能够更好地接纳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民汉合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的素养。
在合校过程中,我们不仅有机会学习汉语,还能够与来自中国的同学进行实际的语言实践和交流。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能够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这种跨文化的学习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的素养。
这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就业竞争都是极为有益的。
此外,民汉合校还能够促进学校间的友好合作和互利共赢。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与来自中国的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友谊。
我们通过交换意见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提升双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
而且,通过合校的宣传和推广,我们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合作。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参与民汉合校的工作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与来自中国的同学交流和合作,我能够学习到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民汉合校优势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教学是国家、自治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语这一交际工具架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是满足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愿望。
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结合生源、师资等实际,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
在近几年的双语教学中,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双语教学思路,逐步形成了“管理有序,教法灵活,民汉共进,稳步提高”的双语教学特色。
(一)明确双语教学目标把握双语教学方向
2004年8月,我校根据县委、政府及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从全县招收82名民族学生,创办两个“双语”实验班。
“双语”教学是国家、自治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语这一交际工具架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满足了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愿望。
学校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及时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结合生源、师资等实际,经过认真酝酿、讨论、研究制定了适合我校
实际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以民汉合校为优势,教学管理为重点,强化汉语学习为突破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为目的”的“双语”教学工作目标。
(二)优化双语教师配备加强双语教师培训
我校“双语”班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配备汉族教师和HSK等级达到七级以上的民族教师授课,其它学科配备民语言教师授课,但无论是汉语授课教师和母语授课教师,均选配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责任性强的教师授课,班主任起始年级配备民汉两个班主任,其中汉族教师担任正班主任,民族教师担任副班主任,一方面迫使学生学习汉语,另一方面便于沟通和管理。
为大幅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为提高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对民族教师进行多层面培养培训。
第一、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学习成长。
为促进民族教师成长,一是将汉语学习纳入校本教研,规定必学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最终检查评比、进入量化考核。
二是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薄弱,理解力欠缺这个实际出发,确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悟理解和分析能力”这个课题,切实提高民族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通过“双语”教学观摩课、优质课大赛、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让民族老师在交流、碰撞中成长。
第二、以帮带工程为链接,打造合力团队。
我校利用民汉合校这一优势,实施帮带工程建设,即一个汉族教师带一个民族教师。
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民汉集中管理,采取民汉教师统一办公、
集体备课、穿插教学,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团队。
第三、以对口培训为契机,提高民族老师汉语水平。
目前已有2名民族教师参加内地对口汉语培训,有3名民族教师参加自治区汉语培训,有5名民族教师参加地区汉语培训,其他民族教师均参加了县上举办的汉语强化班培训。
第四、以奖励补助为机制,激励民族老师学习提高。
为激励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我校对民族教师HSK达到相应水平者给予每月50元的补助。
同时在“双语”班任课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时给予一定的优先照顾。
(三)准确定位双语教研加强双语教学管理
为切实推进双语教学,学校教研室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和本校实际,对双语教研做了准确定位,以口语表达为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德育突破口;以民汉文化交流为母语与国语转化难点的突破口;以改革课堂教法为推进课程改革突破口。
为我校双语教学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使双语教育教学能适应时代发展,革除僵死机械的传统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双语教学工作。
学校把“双语”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双语”教学的有关文件规定,经常调查了解“双语”教学工作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领导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与计划、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常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
反馈优、缺点。
在教学管理的“严、精、细、实”上下功夫。
为我校双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以上不断的探索、总结、改进,我校双语教学呈良好的发展势头,七年来共有284名“双语”班毕业生,有141名学生达到内高班录取分数线,上线率达50%,有126名学生被内高班录取,录取率达44.3%。
双语教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家长的好评,学校社会声誉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