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修边模设计说明书
拉伸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前言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
最后的这次毕业设计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总结,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对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上能交好地适应本职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意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次的实习内容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发课题后进行分析和消化,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工作,确定零件的成型工艺方案,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为毕业设计工作准备;第二阶段是去实训楼了解模具的工作原理和零件的加工工艺。
通过几次对试模现场的观察,使我对模具在设计与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和本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进一不的掌握。
大大地丰收了我的实践经验,第三阶段在设计室进行毕业设计,将前两个阶段搜集的资料和实践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在设计中更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至用,从而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
目的。
在这次实习当中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尽能之所及地为我们提供条件,尤其是几位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耐心答疑。
才使我们在规定的时间里,丰富了理论知识,增长了实践经验,圆满的完成了设计工作。
在此,一并表示真挚的感谢,谢谢老师所教予的一切,不仅仅是课内的,还有课外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
仅是课内的,还有课外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
目录………………………………………………………………………………..1..11 零件图分析………………………………………………………………………………1.1零件的功用及使用要求零件的功用及使用要求 (1) (3)..3 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3零件的经济性分析…………………………………………………………………2 冲压工艺过程的确定……………………………………………………………2.1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2.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2.4冲压力的计算/压力机的确定……………………………………………………………及工作尺寸和技术参数……………………………………………………………3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4 冲模零件的选用及设计……………………………………………………………4.1成形零件……………………………………………………………4.1.1刃口尺寸的计算……………………………………………………………4.1.2成形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固定方式………………………………………………4.1.3成形零件的强度与刚度校核…………………………………………………4.1.4凸模/嵌入块长度计算……………………………………………………………4.2分度装置……………………………………………………………4.3定距/定位装置……………………………………………………………4.4支承固定装置……………………………………………………………4.5弹顶装置……………………………………………………………4.6弹压装置……………………………………………………………4.7模架/模具零件……………………………………………………………5 冲压闭合高度/压力机有关参数的校核……………………………………………6 绘出模具总装配图……………………………………………………………7 模具动作原理过程……………………………………………………………8 参考文献……………………………………………………………1.零件图分析图 1 1 零件零件1.1 零件图的功用及使用要求该零件为三相变交流器上的端罩该零件为三相变交流器上的端罩,,它和其它零件没有重要配合要求它和其它零件没有重要配合要求..在端罩上冲有通风孔在端罩上冲有通风孔,,是便于端罩里的热量散失于端罩里的热量散失,,不致使内部因温度过高而影响整个交流器的正常工作不致使内部因温度过高而影响整个交流器的正常工作.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1) 公差公差::零件尺寸公差除ø98接进于IT11级以外级以外,,其余尺寸均低于IT14级,亦无其他特殊要求.利用普通冲孔方式可达到图纸要求利用普通冲孔方式可达到图纸要求. .(2)(2) 结构结构::零件外型简单对称零件外型简单对称,,尺寸符合成型工艺性要求尺寸符合成型工艺性要求,,所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较好所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较好. .(3)(3) 材料材料:L4-M :L4-M 条料条料,,抗剪切强度a MP 80=t .抗拉强度a b MP 110~75=s .延伸率%2510=d厚度t=1mm. 1.3 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该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适宜冲压成型适宜冲压成型..其外型简单对称其外型简单对称,,材料退火状态的L4,L4,所以采用冲压加所以采用冲压加工经济性良好工经济性良好. .2. 冲压工艺过程的确定从零件结构形状可知从零件结构形状可知,,所需基本工序为冲孔所需基本工序为冲孔,,落料落料,,拉深拉深,,切舌成形切舌成形,,其中切舌成形的方式有两种其中切舌成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只设计单个一种是只设计单个,,两个两个,,或三个凹凸模依次冲通风孔或三个凹凸模依次冲通风孔;;另一种是利用斜契一次胀开冲压成型另一种是利用斜契一次胀开冲压成型. .(1)(1) 下料下料,,落料落料,,拉深拉深,,冲孔冲孔,,依次切舌成形依次切舌成形((工件轴线与冲压方向垂直工件轴线与冲压方向垂直) )(2)(2) 下料下料,,落料落料,,拉深拉深,,冲孔冲孔,,依次性胀开式切舌成形依次性胀开式切舌成形. .(3)(3) 下料下料,,落料落料,,拉深拉深,,冲孔冲孔,,依次胀开式切舌成形依次胀开式切舌成形((工件轴线与冲压方向平行工件轴线与冲压方向平行). ).方案方案(2)(2)(2)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复杂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制造周期长,,成本高成本高,,且所需冲床设备要求高且所需冲床设备要求高,,不经济不经济;;方案方案(3)(3)(3)生产效率底生产效率底生产效率底,,模具结构相对简单模具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周期较短制造周期较短,,成本也较底成本也较底,,但保证通风孔均布但保证通风孔均布,,需设置相应的分度装置置相应的分度装置,,工件轴线与冲压方向平行工件轴线与冲压方向平行,,分度传动机构复杂分度传动机构复杂,,或用人工控制分度或用人工控制分度,,均匀性不好不好,,且对所需设备要求高且对所需设备要求高,,所以此方案也不佳所以此方案也不佳..方案方案(1)(1)(1)较之方案较之方案较之方案(2)(2)(2)生产效率较底生产效率较底生产效率较底,,但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构简单制造周期短,,成本底成本底,,所需成形力小所需成形力小,,对设备要求不高对设备要求不高,,经济性好所以此方案较方案经济性好所以此方案较方案(2)(3)(2)(3)合理合理. .2.1 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根据工件高度h=63.5mm 和工件的相对高度h/d=63.5/99=0.64查表5-25-2《冷冲压与塑料成型《冷冲压与塑料成型《冷冲压与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①得拉深件的修边余量为△得拉深件的修边余量为△h=3mm h=3mm 根据公式根据公式D=288.62212r rd h d d +++ (1)得毛坯料直径D=187.5D=187.5((mm mm))(d1=90,d2=99,h=61.5,r=4.5,H=66d1=90,d2=99,h=61.5,r=4.5,H=66)根据坯料相对厚度)根据坯料相对厚度t/D t/D。
拉伸件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______U型件二次拉深模___ ________专业:___0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__________姓名: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师: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2012年6月29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零件结构2、零件工艺性分析 (4)2.1 零件图的分析 (4)3、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5)2.1 排样方案的比较 (5)4、模具设计 (7)3.1 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 (7)3.2模具工作部分刃口尺寸及公差 (8)3.3 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与选用 (10)3.3.1工作零件的选择 (10)3.3.2卸料零件 (12)3.3.3模架及零件 (12)3.3.4其他支撑零件 (12)3.3.5 模具的装配方法 (13)3.3.6模具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14)5、压力机的选用 (15)6、产品的技术与经济特点 (16)7、结语致谢 (16)8、参考文献 (17)序言拉深是利用拉伸模具将平板毛胚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
伸模具可以制得筒形、阶梯形、球形、锥形抛物线形等旋转体零件,还可以制成其他非旋转体零件,如果和其他成形工艺压(如胀形、翻边等)复合,还可以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
如汽车车门等,拉深在汽车、航空航天、国防、电器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及日用品生产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拉深是冷冲压的基本工序之一。
本说明书在设计球形件拉深模具方面,通过分析和计算,详细的叙述了拉深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选择相应的标准件和压力机,完成拉深模的实体设计,并且对零件的技术适用性和经济价值进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出该拉深模具的特点和优点。
本设计中该拉深件的加工简单,技术要求较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落料拉伸模具设计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课程说明书设计题目: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初始条件:材料为Q235钢,料厚为1.2mm,大批量生产,尺寸如下图所示: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用模具生产无凸缘筒形冲压件,其中包括落料、拉深二道等工序。
由于产品深度仅10mm,相对较浅,一次拉深成型,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一次成型,模具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本次设计完成了产品的展开尺寸计算、排样计算、模具尺寸设计,最后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AUTOCAD设计绘制模具的装配工程图和主要零件工程图。
关键词:落料拉深单排剪切AUTOCAD 模具前言21世纪的今天,中国凭借丰富且廉价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及其它许多有利条件,已成为承接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业转移的良好目的地。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外资在中国模具行业的投入日渐增加,中国模具已经与世界模具密不可分,中国模具在世界模具中的地位和影响越业越重要。
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
由于成型零件日趋大型及高效率生产所要求的一模多腔,使模具日趋大型化;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今后模具加工的精度将更小,这必将促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2)CADCAECAM 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开发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制造系统(CADCAECAM),发展高精度、高寿命模具和简易模具(软模、低熔点合金模具等)制造技术以及通用组合模具、成组模具、快速换模装置等,以适应冲压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各种生产批量的要求。
模具制造是设计的延续,推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可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
实践证明,模具CADCAECAM技术是当代最合理的模具生产方式,既可用于建模、为数控加工提供NC程序,也可针对不同的模具类型,以相应的基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达到预测产品成型过程的目的,改善模具结构。
拉伸模具构造之拉深修边模

拉伸模具构造之拉深修边模进行拉深加工时材料因异向性而产生变形,例如对圆形坯料进行圆形拉深时,凸缘不是圆形的,而是接近于四方形。
无凸缘的拉深形状则会产生折皱,边缘出现起皱,对这些形状不整齐的制件进行再次裁切,以获得理想的形状,这就是“修边”。
【图10】为代表性的修边模具结构。
采用倒装构造。
制件利用内径进行定位。
凸模、凹模间的间隙及刃口形状,保持常规拉深加工的条件。
利用上模凹模进行修边,制件进入上模内。
凹模内的制件在当上模上升至上死点附近时被顶出,从凹模排出。
【图1】中顶出装置接触拉深底部,凸缘较大的制件在顶出时可能会导致凸缘翘曲,对于凸缘较大的制件,应根据拉深直径对顶出装置进行避让,利用凸缘部分进行排出。
【图2】为无凸缘制件的修边方法之一,称为“紧压修边”,紧压修边在凹模接近制件的凸缘R部位置设置R角,凸缘刃口尖锐,间隙采用零间隙或接近零间隙的状态,将制件压入凹模,进行修边。
基本上不会在外周形成台阶(如带有间隙则会形成与间隙相当的台阶)。
在制件的内侧会残留R角。
希望获得光整的切口时,可利用斜楔等进行水平裁切,但模具构造会变得复杂。
修边废料呈环状,残留在凸模外周,保持这种状态时无法从模具上清理下来。
废料切割装置用于解决这一问题。
V形部分接触废料。
不断进行加工时,废料被压下来,此时V形部分将废料切断,使其从凸模脱离。
废料切割装置至少要2个,如果制件形状较大,则应增加数量,将废料切成多个部分,以便于进行处理。
拉深修边模,在日常的生产应用中是比较常见的。
不过相信也有不是工件,是用的旋切模,不过由于这种模具的制作难度,和生产时的不好修理,所以实际生产中,还是有很多地方使用的是拉深修边模,特别是一些产品,由于产品外形特殊,而只能用到修边模的,这在大型的覆盖件上,有很多的案例。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拉伸模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工件材料的拉伸变形,以满足特定的产品要求。
本文旨在详细说明拉伸模具的设计要求、工艺流程以及结构参数。
二、设计要求1:材料选择:根据工件要求和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确保模具的强度和寿命。
2:模具结构: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确保工件能够被准确地拉伸,并且模具能够承受拉伸力的作用。
3:轴向移动机构:设计高精度的轴向移动机构,用于控制拉伸过程中的拉伸速度和拉伸长度。
4:润滑系统:设计有效的润滑系统,确保模具和工件之间的摩擦最小化,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5: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拉伸过程的精确控制。
三、工艺流程1:拉伸前的准备工作:a:检查模具和设备的状况,确保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
b:准备工件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
2:模具调试与预热:a:安装模具并进行必要的调试,确保模具的良好运行。
b:进行模具的预热,以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3:拉伸工艺参数设置:a:根据工件要求和模具性能,合理设置拉伸参数,如拉伸速度、拉伸力等。
b:进行预拉伸工艺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拉伸参数。
4:模具使用与维护:a:进行拉伸生产操作,并根据工件质量情况对拉伸参数进行调整。
b: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修复等工作,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四、结构参数1:模具整体尺寸:根据工件尺寸和模具的制造工艺要求,确定模具的整体尺寸。
2:模具材料:根据工件要求和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如工具钢等。
3:模具结构设计:根据拉伸工艺和工件形状,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包括拉伸口、拉杆等。
4:轴向移动机构参数:根据拉伸要求,确定轴向移动机构的参数,包括拉伸速度、拉伸长度等。
5:润滑系统参数:根据摩擦特性和润滑要求,确定润滑系统的参数,包括润滑剂的类型和用量等。
6:控制系统参数: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系统的参数,包括拉伸力的控制范围、精度等。
拉伸工艺及拉伸模具设计

(1)压边力 引起的摩擦力
FQ 该摩擦应力为:
M
2uFQ
dt
18
(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 可
根据弯曲时内力和外力所作功相等的条件按下式计算:
W
1 4
b
rd
t t
2
(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成筒壁的反向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曲力仍按式上式进行计算:
'W
W
1 4
b
rd
t t
2
拉深初期凸模圆角处的弯曲应力也按上式计算,即:
''W
1 4
b
rp
t t
2
19
(4)材料流过凹模圆角时的摩擦阻力 通讨凸模圆角处危险断面传递的径向拉应力即为:
p
1max
M
2 w
'' w
eμα
p
1.1 m
ln
Rt r
2FQ dt
b
t 2rd t
侧壁上变成了间距相等的垂线,如图4.1.3所示,以前的扇形 毛坯网格变成了拉深后的矩形网格。
9
10
11
4.1.2拉深过程中变形毛坯各部分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拉深过程中某一瞬时毛坯变形和应力情况(如图4.1.5)
1.平面凸缘部分
主要变形区
2.凹模圆角区
过渡区
3.筒壁部分
传力区
4.凸模圆角部分
过渡区
5.圆筒底部分
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系数
m d
1
D (dt / d ) 4h / d 3.44r / d
桶盖拉伸模设计说明书

桶盖拉伸模设计说明书零件名称:桶盖生产批量:中批量材料:08F厚度:1mm一、拉伸件工艺制件为无凸缘圆筒形零件,要求外形尺寸,对厚度变化没有要求。
制件的形状满足拉伸工艺要求。
底部圆角半径r=4mm,大于拉伸凸模圆角半径rt[rt=(2~3)t=(2~3)x1=2~3](t为板料厚度),满足首次拉伸对圆角的半径的要求。
二、拉伸件方案的确定一般来说,有这一些拉深方案:首次拉伸膜(包括:无压边圈的简单拉深模,有压边圈的简单拉深模,双动压力机使用的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工序拉深模。
由于本次课设题目中有压边圈参与工件成型,同时经过对拉深系数的计算可知不需要后续工序拉深,而且经过对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适合拉伸成形,故采用单工序拉伸模在单动压力机上拉伸。
三、拉伸模结构形式的确定(1)、采用的结构形式拉伸模结构采用带压边圈的倒装式结构,采用这种装置的优势是可以采用通用的弹顶装置。
(2)、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这种拉伸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容易。
工作时将毛胚放入压边圈上的定位销或定位板内,上模下降,弹性压边圈先将毛胚压住,然后凸模对毛胚进行拉深。
当拉深结束上模回升时,包在凸模上的工件被压边圈顶出,并由推件板把工件从凹模内推下。
这里弹性压力圈不仅起压边作用,而且还起定位和卸件作用。
凸模上须开设配气孔,以防拉伸紧吸凸模上而造成卸件困难。
采用倒装式结构,方便在空间位置较大的下模部分安装和调节压边装置。
四、拉伸毛胚尺寸的计算H=h+h1 (H为拉伸件高度 h为原位拉深件高度 h1为修边余量)(1)确定修边余量h1该件h=25,d=80所以h1=h/d=25/80=0.3125因为h1<料厚(1mm)故该件在拉深时不需要修边余量(2)计算毛胚直径因为板料厚为1mm,故用中线尺寸计算。
D=(d2+4Hd-1.72dr-0.57r2)1/2= ( 802+4x79x25-1.72x79x4-0.57x42)1/2=116.5691211式中 D为拉伸件毛胚尺寸,mmr为拉伸件底部圆角半径,mm毛胚圆孔直径:d2=23-2x(7-0.43x4-0.72x1)=13.88(3)拉伸系数与拉伸次数的确定1)拉伸系数的确定工件总的拉伸系数为m总=d/D=79/116.5691211=0.677712) 拉伸次数的确定毛胚相对厚度为t/D=1/116.5691211x100%=0.85786%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首次拉伸的极限拉伸系数m=0.54因为 m总=0.67771所以 m>m总所以工件可一次拉伸成形(4)拉伸力的计算拉伸所需要的压力:P总=P拉+P压P拉=3.14x432dtK=3.14x432x79x1x0.6=38.578P 压=Ap=3.14(116.56912112-802)x3/4=17.303 P总=39+17=56式中 P拉为拉深力,NP压为压深力,NK为修正系数一般为0.5~0.8432为拉深件材料的抗拉强度,MPaA为有效边面积,mm2P为单位压边力,MPa,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取p=3MPa五、拉伸模零件的设计(1)凹、凸模间隙的计算Z=1.05t=1.05x1=1.05(2)凹、凸模的圆角半径的计算1)凹模的圆角半径r a,一般来说,大的r a可以降低拉伸系数,还可以提高拉伸件的质量,所以r a迎尽可能取大些。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前⾔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以伦⽐的效益放⼤器‖。
没有⾼⽔平的模具,也就没有⾼⽔平的⼯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个国家产品制造⽔平的重要标志之⼀,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模具⼯业⼀直被提到很⾼的位置。
从起步到现在,我国模具⼯业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
从20 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业的发展,提出政府要⽀持模具⾏业的发展,以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有关专家表⽰,我国的加⼯成本相对较低,模具加⼯业⽇趋成熟,技术⽔平不断提⾼,⼈员素质⼤幅提⾼,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各种有利因素使越来越多国外企业选择我国作为模具加⼯的基地。
因为模具⽣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价格的⼏⼗倍,上百倍。
⽬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个国家产品制造⽔平⾼低的最重要标志。
它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
模具⼯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的五⼤⽀柱产业——机械、电⼦、汽车、⽯油化⼯和建筑。
事实上,模具是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塑性加⼯、铸造、⾦属材料及其热处理、⾼分⼦材料、⾦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塑料、橡胶、玻璃等诸多学科、领域和⾏业。
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例⼤约是1:100 ,即模具发展 1 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 亿元。
通过模具加⼯产品,可以⼤⼤提⾼⽣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致性等。
如今,模具因其⽣产效率⾼、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产成本低⽽在各⾏各业得到了应⽤,并且直接为⾼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它⾏业⽆可取替代的⽀撑作⽤,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当前,由于产品品种增多,更新加快,市场竞争的⽇益激烈,因此,对模具的要求是交货期短,精度⾼及成本低。
⽽模具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些因素。
模具的标准化程度越⾼,专业化⽣产越强,模具的⽣产周期就会越短,⽣产成本越低,模具质量越⾼。
拉伸成型工艺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拉伸成型工艺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dac9dd2192e45361166f579.png)
(1)Technologic experiments With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ic experiments being designed ,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comprehended, as well as drawing force can be measured . The instance of drawing force can provide found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theoretical study..
Key Words: drawing; technologic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4)1.1材料分析 (4)1.2结构分析 (4)1.3精度分析 (5)2.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5)2.1工序性质和数量 (5)2.1.1工序性质的确定 (5)2.1.2工序数量的确定 (5)2.2工序顺序和组合 (5)2.2.1工序顺序 (5)2.2.2工序组合方式的选择 (6)2.3冲压工艺方案 (6)2.3.1工艺方案 (6)2.3.2工艺方案分析 (7)3.必要的工艺计算 (7)3.1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7)3.2预算坯料尺寸D (7)3.3用逼近法确定第一次拉深直径 (9)3.4判断是否采用压边圈 (10)3.5确定拉深次数 (10)3.6预算各次拉深直径 (10)4.排样计算 (11)4.1排样方法 (11)4.2搭边与料宽 (11)4.2.1搭边 (11)4.2.2条料宽度 (12)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13)1.确定冲模类型机型结构形式 (13)2.计算工序压力 (13)3.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14)3.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14)3.2凸、凹模配合加工时的工作部分尺寸 (14)3.2.1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14)3.2.2首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15)3.2.3二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15)参考文献 (15)绘制CAD图 (16)小结 (22)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如图1-1,材料为10钢,大量生产。
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1有凸缘圆筒件1.1材料分析1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
具有较好的拉深性能。
冷应变塑性高,板材正火或高温回后性能及佳,切削性,冷拉正火较退火态好。
1.2结构分析零件为一有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锥半径r=5,满足筒形件试音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4)1.1材料分析 (4)1.2结构分析 (4)1.3精度分析 (5)2.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5)2.1工序性质和数量 (5)2.1.1工序性质的确定 (5)2.1.2工序数量的确定 (5)2.2工序顺序和组合 (5)2.2.1工序顺序 (5)2.2.2工序组合方式的选择 (6)2.3冲压工艺方案 (6)2.3.1工艺方案 (6)2.3.2工艺方案分析 (7)3.必要的工艺计算 (7)3.1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7)3.2预算坯料尺寸D (7)3.3用逼近法确定第一次拉深直径 (9)3.4判断是否采用压边圈 (10)3.5确定拉深次数 (10)3.6预算各次拉深直径 (10)4.排样计算 (11)4.1排样方法 (11)4.2搭边与料宽 (11)4.2.1搭边 (11)4.2.2条料宽度 (12)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13)1.确定冲模类型机型结构形式 (13)2.计算工序压力 (13)3.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14)3.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14)3.2凸、凹模配合加工时的工作部分尺寸 (14)3.2.1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14)3.2.2首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15)3.2.3二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15)参考文献 (15)绘制CAD图 (16)小结 (22)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如图1-1,材料为10钢,大量生产。
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1有凸缘圆筒件1.1材料分析1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
具有较好的拉深性能。
冷应变塑性高,板材正火或高温回后性能及佳,切削性,冷拉正火较退火态好。
1.2结构分析零件为一有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锥半径r=5,满足筒形件试音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

油杯的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姓名:党国华日期:2011.03.27目录1.材料的选择: (1)2.工艺方案选择: (1)3.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2)3.1确定修边余量 (2)3.2计算毛坯直径D (2)3.3确定拉深次数 (2)3.4计算拉深直径 (2)3.5计算工序件的高度 (3)4.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3)4.1板料规格选择 (3)4.2 排样设计 (3)5.计算工序冲压力初选压力机 (4)5.1 落料力的计算 (4)5.2 压边力的计算 (4)5.3拉深力的计算 (5)5.4 压力机公称压力 (6)6.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6)6.1 凸、凹模间隙的计算 (6)6.2 拉深 (6)6.3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其公差 (7)6.4选取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7)6.5拉深凸模的出气孔尺寸 (8)7.工件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8)7.1、整体落料凹模板的厚度H的确定: (8)7.2凹模板长度L的计算 (8)7.3确定拉伸模的闭合高度 (9)8.模具装配图 (9)9. dynaform的分析 (11)9.1成型极限图 (12)9.2厚薄图 (13)9.3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变图 (13)参考文献 (16)1.材料的选择:08钢 碳素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厚度0.8mm ,制件高度60mm ,制件精度IT14级。
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74.0050+φ 3.005+R 25.008.0+2.工艺方案选择: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
落料+拉深复合 采用复合模生产。
3.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3.1确定修边余量该件h=30㎜,d=50㎜ =∆h h/d=30/50=0.6因为=∆h 0.6小于料厚0.8mm ,故改建在拉伸时不需要修边余量。
3.2计算毛坯直径D由于板厚小于1mm ,故可直接用工件图所示尺寸计算,不必用中线尺寸计算。
拉伸模设计说明书

端盖拉伸模设计目录目录 (1)第一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第二章毛坯尺寸展开计算 (3)第三章拉深工序次数及拉深系数确定 (5)第四章冲裁力与拉深力的计算 (11)第五章凸、凹模的设计 (7)1、落料凸、凹模尺寸计算 (7)2、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8)3、粗糙度的确定 (9)第六章模具基本结构的确定 (13)第七章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 (15)第八章冲压设备的选择 (16)1、初选设备 (16)2、设备的校核 (18)主要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形状、尺寸及一般要求该零件为厚度1mm,展开直径为φ135mm,中心孔直径为φ35mm,零件材料20钢,尺寸精度按图纸要求。
2、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工件由落料、冲孔、拉深、三道工序成型,工件形状较简单。
本次主要设计其第三道工序。
第二章毛坯尺寸展开计算1旋转体零件采用圆形毛坯,在不变薄拉深中,材料厚度虽有变化,但其平均值与毛坯原始厚度十分接近。
因此,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即毛坯面积与拉深件面积(加上修边余量)相等。
1、确定修边余量在拉深的过程中,常因材料机械性能的方向性、模具间隙不均、板厚变化、摩擦阻力不等及定位不准等影响,而使拉深件口部周边不齐,必须进行修边,故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按加上修边余量后的零件尺寸进行展开计算。
修边余量的数值可查文献《实用模具技术手册》表5-7.由于工件凸缘的相对直径d凸/d = 1.1013查表可得修边余量δ=3.5mm。
2、毛坯尺寸计算根据工件的形状,可将其分成F1-F8这几个部分。
则可计算出各部分的展开面积如下:F1 =π/4[2π(4+t/2)(90.8-t)+4.56(4+t/2)²=π/4[2π×5×88.8+4.56×5²]=222π²+28.5πF2 =π(d-t)(h-r1-r2-t)=π(90.8-2)(34-4-2-2)=2308.8πF3 =π/4[2π(2+t/2)(90.8-t-2×2-t)+8(2+t/2)²] =π/4(2π×3×82.8+72)=124.2π²+18πF4 =π/4(90.8-2t-2×2)²-π/4(47+2t+2×2)²=π/4×82.8²-π/4×55²=957.71πF5 =π/4[2π(2+t/2)(47+t)+4.56(2+t/2)²]=π/4(2π3×49+4.56×3²)=73.5π²+10.26πF6 =(20-2t-2×2)π(47+t)=588πF7 =π/4[2π(2+t/2)(47-2×2)+8(2+t/2)²]=π/4(2π3×43+8×3²)=64.5π²+18πF8 =π/4(47-2×2)²=462.25π所以经计算求得毛坯直径D=168mm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由于D-d>22t,则要使用压边圈。
课程设计_拉伸成型说明书1

xx大学09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项目:圆通落料拉深模班级:09模具(2)班姓名:xxx指导老师:xxx学号:xxx目录目录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第一章模具的现状与发展 (4)1.1模具的现状 (5)1.2 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5)第二章冲压工艺性及方案设计 (7)2.1 .冲压件工艺分析 (7)2.2.工艺方案 (7)第三章主要设计计算 (8)3.1.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8)3.2冲压设备的选定 (8)3.2.1、压边力的计算 (9)3.3.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9)3.3.1.凸、凹模单边间隙值Z (9)3.4拉深模架 (11)小结与致谢 (13)参考文献 (14)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题:筒形件拉伸模设计2.零件材料:08钢厚度:1mm3.要求(一)工艺设计1、工艺审查与工艺分析2、工艺计算:①毛坯计算②工序件计算3、工艺方案的确定①工序的确定②基准和定位方式的选择(二)模具设计1、总图2、零件图图一一.模具的现状与发展1.1模具的现状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
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
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
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
我的拉伸模具设计

图8-20带上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图8-21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1—模柄2—上模座3—垫板4—凸模固定板5—凸模6—定位板7—凹模8—凹模固定板9—下模座一、冲压件工艺分析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的含碳量为0.08%,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桶形拉深件,故对毛坯的计算要精确。
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
4、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
5、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5.060±φ74.0070+3.008+r 25.001+二、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1、工艺方案分析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首次拉深一,再次拉深。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后拉深二。
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三:先落料,后二次复合拉深。
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生产。
方案四:落料+拉深+再次拉深。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
方案二只需二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方案三也只需要二副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也大。
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模具成本造价高。
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2、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t =1mm,下面均按中线计算(1)确定修边余量h∆该h=70-0.5=69.5mm,d=60-1=59mm,则相对高度h/d=69.5/59=1.18查《冷冲模设计》表6-2无凸缘零件切边余量h ∆= 3.8mm 则可得拉深高度HH=h+h ∆=69.5+3.8=73.3mm(2)计算毛坯直径D由公式(6-9)得:D=2256.072.14r dr dH d −−+=22856.085972.13.7359459×−××−××+mm141≈(3)确定拉深次数按毛坯相对厚度%70.01421==D t 和工件相对高度24.1593.73==d H 查《冷冲模设计》表6-9可得2=n ,初步确定需要两次拉成,同时需增加一次整形工序。
拉伸冲孔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冲压件综合分析 (1)1.零件图分析 (1)2.冲裁工艺审查 (2)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2)1.工艺方案分析 (2)2.计算毛坯直径 (3)3判断拉伸次数 (3)4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的确定 (4)三.模具结构的确定 (4)四.压力计算与压力中心的的确定 (7)1、计算压边力 (5)2、计算拉延力 (5)3、冲裁件的冲裁力的计算 (6)4、冲模压力中心的确定 (6)5、计算压力机的公称压力………………………………………………………...6.五.设备的选择 (7)六、模具工作部分结构尺寸的计算 (8)1、拉深凸、凹模的单边间隙Z (8)2、间隙方向 (8)3、冲裁的间隙值 (8)4、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 (9)七.模架的选取 (11)八.模具零件设计 (12)九.设计体会 (19)十.参考文献 (20)一、冲压件综合分析1、零件图分析该件为带孔的无凸缘圆筒性件,产品成型简单,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为IT11,根据技术要求,由冲裁和拉深即可成型。
材料厚度:1.8mm材料:10钢2、冲裁工艺性审查(1)拉深工艺性该零件为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变形均匀,模具加工工艺性最好。
工件底部圆角半径R=3mm,取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Rd=3t=3×1.8=5.4mm。
而Rp=(0.6~1)Rd=3.24~5.4mm,现取5.4mm。
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
拉深件底部孔径d=(46-3.6)-3-1.8=37.6>28。
精度等级为IT11,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2)冲裁工艺性冲孔的孔径尺寸D1=28≥1.5t=1.5×1.8=2.7 。
孔边与零件直壁间的距离C=7.2≥R+0.5t=3.9,满足冲裁工序对工件的要求。
精度等级为IT11,满足冲裁工序对工件等级的要求。
3、冲压加工的先进性由于该零件材料厚度为1.8mm,较薄,又因产品的尺寸也不大,10号钢含碳量小,材料较硬,零件外形对称,无尖角,凹陷和其他形状突变。
拉伸模课程设计说明书0

目录零件图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1、毛坯尺寸计算-------------------------------------------------------------------------3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顺序---------------------------------------------------------4二、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41、板料选择--------------------------------------------------------------------------------42、排样设计--------------------------------------------------------------------------------4三、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1、工艺力计算----------------------------------------------------------------------------62、压力机的选择-------------------------------------------------------------------------6四、模具设计1、模具结构形状设计------------------------------------------------------------------72、模具工作尺寸与公差计算--------------------------------------------------------7五、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落料凹模板----------------------------------------------------------------------------82、拉深凸模--------------------------------------------------------------------------------93、凹凸模-----------------------------------------------------------------------------------9六、其他零件结构尺寸1、模架的选择----------------------------------------------------------------------------92、凹凸模固定板的选择--------------------------------------------------------------103、磨柄的选择---------------------------------------------------------------------------104、卸料装置-------------------------------------------------------------------------------105、推荐装置的选择------------------------------------------------------------------116、销、钉的选择---------------------------------------------------------------------117、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11七、参考目录------------------------------------11碗形塞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件如图1所示图1 碗形塞冲压件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材料:08F-Ⅱ-S,料厚为2mm,,大批量生产,形状简单,尺寸也不大,大批量生产,属于普通冲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伸修边模设计说明书
板料经拉伸成形后,其口部一般都有不平的凸缘,常常要进行切边。
其切边方式通常采用滚轮式、涨切式或浮动式切边模,但这几种切边方式都需要另外设计一副切边模,且易引起工件断面形状的变化。
为此,设计了一副制造图1所示工件的拉伸切边复合模(见图2),该模具采用了尖刃凸模和带拉伸圆角的凹模进行切边,经使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图1 零件图
图2 模具结构
1 拉伸凸模
2 拉伸凹模
3 切边凸模
1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1 凸模刃口形式的选择
1.1.1 凸模结构形式
拉伸切边模的特征是改变拉伸凸模的结构,设置切边刃口。
有以下两种凸模刃口形式。
(1)切边刃口断面夹角大于90°的形式,如图3(a)。
其特征是刃口倾角α应大于摩擦自锁角,一般取12°~15°。
对于不变薄拉伸,剪切间隙Δ值取材料厚度的25%~35%;对于变薄拉伸,Δ值取上道工序
拉伸件壁厚的25%~35%;软材料取小值,硬材料取大值[1]。
(a)
(b)
图3 凸模切边刃口的形式
(2)切边刃口断面夹角等于90°的形式,如图3(b)。
1.1.2 凸模结构的分析
(1)图3(a)所示凸模结构有如下缺点:①切边后工件的高度取决于图3(a)所示的L值,而L值不易精确确定,当工件的高度尺寸有较高要求时,此值难以保证。
②α值不易测量,且当切边刃口钝化或部分崩裂后不易修复。
③当切边刃口钝化或部分崩裂后,对于倒装式拉伸切边模,工件容易紧粘附在凸模上,难以卸下。
(2)对于图3(b)所示结构,只要合理选择技术参数,并且将拉伸凸模和切边凸模做成两件,然后用螺钉、销钉定位联接,就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
经过两种凸模形式试验,证明图3(b)形式效果更好。
1.2 正装和倒装形式的选择
带有弹性压边装置的拉伸切边模,有正装和倒装两种形式。
对于薄料浅拉伸件,可以采用正装形式,否则,采用倒装形式。
因倒装拉伸切边模的压边圈在下模,压料装置可以装在工作台下面的宽敞空间,压边行程大,模具结构紧凑,对于压边力大,工件高度高的拉伸件比较适合。
1.3 卸件方式
工件在拉伸时,由于拉伸力的作用或润滑油等因素影响,使得工件很容易被粘附在凸模上。
对于倒装拉伸切边模,当切边刃口钝化后,工件更容易粘附在凸模上。
为此在凸模上开设Φ6.5mm的通气孔,并在通
气孔中通压缩空气,卸件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2 主要技术参数
2.1 拉伸凹模圆角半径和拉伸间隙的确定
利用尖刃凸模与带圆角的凹模进行切边时,切边工件边缘形状(如图4)与普通冲裁时工件的边缘形状是不同的,其冲切边缘形状与凹模圆角半径r及拉伸间隙Z有关。
为了使工件切边质量最佳,拉伸凹模圆角半径r及拉伸间隙Z应符合下列条件[2]:
图4 切边工件的边缘形状
r(3~4)t
式中:m——切边前的拉伸系数
t
——毛坯料厚(mm)
拉伸系数在m≤0.7时取0.82,而当m>0.8时取0.85,对于本工件,由上式得:
r≥4.5~6mm Z≈1.65=1.1t
从有利于拉伸来看,根据经验公式[3]:
Z=(1~1.1)t
式中 D——毛坯直径(mm)
d——拉伸件直径(mm)
t——板料厚度的平均值(mm)
求得 r=6.7mm。
取r=7 mm, Z=1.1t,能够满足切边工件质量的要求。
2.2 切边间隙的确定
对于拉伸切边模,切边的单边间隙原则上不得超过0.02mm,但这对于模具制造的要求未免过于苛刻。
根据生产实验可知,当取r=7mm、
Z=1.1t
0时,对于t
=1.5mm的软钢板料,只要单边间隙不超过0.08mm,
就能保证工件端部不出现毛刺。
因此设计的单边间隙为0.04~0.06mm。
3 模具材料的选择
此拉伸切边模的易损部位主要在切边凸模和拉伸凹模,材料选择
V钢。
这种钢具有淬火变形小,淬透性好,耐磨性高等特点,但它Cr12M
的最大缺点是碳化物分布很不均匀,这不仅使钢的强度大为降低,而且往往造成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崩刃损坏。
为此,可通过改锻来改变原材料的碳化物分布状况,以便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该模具把拉伸成形和切边合二为一,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投入使用半年以来,都能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达到了设计的目的,满足了生产的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3
参考文献:
[1]高云显.挤切修边模的设计[J].锻压技术,1988,2.
[2]周开华.冷冲压译文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 [3]《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编写委员会.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