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二节神权下自我

合集下载

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

三、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 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 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 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 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 续。
三、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 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 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 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探究思考:
1、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中产生的? 2、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你如何看待 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世界伟人看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 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 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 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 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 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
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 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 《十日谈》、但丁与 《神曲》、彼特拉克、 达· 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 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 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敬请批评指正!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意大利 “艺坛三杰”之一。从22 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他没有达· 芬奇那样经验丰 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 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 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 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 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 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 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 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 不可企及的典范。

历史新课堂人民必修三课件专题六二神权下的自我

历史新课堂人民必修三课件专题六二神权下的自我

观传递给信徒,对个体的文化认同产生影响。
教会组织对个体社会交往影响
1 2 3
教会组织提供社交机会
教会组织为信徒提供了广泛的社交机会,有助于 个体拓展社交圈子,增进人际交往。
教会组织培养合作精神
教会组织中的各种活动往往需要信徒之间的相互 合作才能完成,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教会组织塑造社会角色
情感表达与心理调适
情感表达
在神权社会中,人们的情感表达往往受到宗教教义的规范和限制。一方面,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情感寄托和慰 藉,使得信徒能够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另一方面,宗教教义也要求信徒在情感表达上保持克制 和适度,避免过度放纵自己的情感。
心理调适
神权社会中的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心理支持和调适。他们相信神灵的 存在和庇佑,相信通过虔诚的信仰和祈祷能够获得神灵的帮助和拯救,从而缓解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跨文化交流
个体需要积极参与跨文 化交流,增进对不同文 化的了解和尊重,提高 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和 跨文化交流能力。
理性看待宗教信仰,追求自我价值
理性信仰
个体应该理性看待宗教信仰,不盲从、不迷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教义和信仰实践。
自我实现
个体应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 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
道德观念
神权社会的道德观念往往以宗教信仰为基础,强调对神灵的敬畏和顺从。人们认为神灵是道德的化身 和审判者,他们的行为应该符合神灵的意愿和教诲。因此,在神权社会中,诚实、善良、公正等道德 品质被视为对神灵的尊重和顺从的表现。
行为准则
在神权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往往以宗教教义和传统习俗为依据。这些准则规定了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如尊重长辈、关爱弱者、禁止偷盗等。同时,这些准则也强调了 对神灵的敬畏和祭祀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保持虔诚和庄重。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6 2 神权下的自我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6 2 神权下的自我课件PPT
——《路德选集》
栏目导航
史料三 ②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 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 修女,③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栏目导航
[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马丁·路德对基督教权威的挑战,主张 依靠信仰即可得救。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史料一 14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流行起①“我是人,人的一切 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史料二 ②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 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 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③有 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尊严和 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 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栏目导航
马丁·路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及特点 史料一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 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史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①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 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 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 全凭信仰。
的人文主义的内涵。 革时期人文主义
4.运用唯物史观评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 的含义。
地位和影响。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知识点一 古典文化的“再生” 1.历史条件 (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经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意大利最早出 现 资本主义萌芽 。 (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 禁欲 主张产生 矛盾。 (4)文化: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 希腊、罗马 古典文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2.难点: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观念、宗教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故事,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事件,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
2.多元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
a.利用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
4.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a.教师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b.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c.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课后延伸,巩固知识:
a.布置与宗教改革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推荐学生阅读宗教改革方面的经典著作,如马丁·路德的《基督教自由》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补充和引导,使其在掌握宗教改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主张、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思维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3.知识储备不足:尽管学生对宗教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细节知识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补充和引导。
4.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面对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已有观念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6.2神权下的自我(共计20张)

6.2神权下的自我(共计20张)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城市的符咒
阅读品鉴
更惊人的是那家闻名世界的乌菲齐博物馆, 据一种显然夸张的说法,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 的画几乎有一半藏在这里。 …… 一个家族长久地笼罩一座城市,这不太奇 怪,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城市当时正值欧洲文艺 复兴的摇篮。 …… 一座城市,一个家族,一场运动,一堆伤 疤,就这样缠缠绕绕、时断时续地接了一段重 要的历史。
材料一:《十日谈》第四天:“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 薄伽丘:关注的是人的自然本性; 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 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 莎士比亚: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更崇尚人 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的理性。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在才能 上多么无限!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薄伽丘和莎士比亚提倡的人性分别是怎 样的?揭示了文艺复兴怎样的发展趋势?
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4、这些追求“自我”的人代表哪个阶层?是统治者吗?为什么此 时此地他们要追求“自我”?结合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③。 材料三 : 、15 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一些城 (1) 经济 (14 根本 ):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 材料四:14世纪崛起于意大利中北部城市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 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于人的生命于尊严的 价值观。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 (2)思想: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 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 质追求。 材料五:意大利同拜占庭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联系,意大利人更 (3) 文化: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容易接触古希腊和文稿和艺术古迹。 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 大批学者逃亡意大利。 材料六: 14世纪,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 (4) 导火线: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反省。 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 活着也形同死亡。

专题六 第二讲 神权下的自我

专题六 第二讲 神权下的自我

(六)新教与旧教相比有哪些变化?
1、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
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2、简化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3、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
国家。
(七)影响:
1、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2、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 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3、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 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人文主义。 4、它将西欧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5、宗教统治模式瓦解,民族意识开始真正觉醒, 民族国家发展起来,确定了人性尊严和精神自 主权,激发了人们的世俗热情,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以哥白尼日心说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二讲
神权下的自我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一)历史条件(原因): 1、政治:基督教建立起在欧洲的神权统治,古典文明早 到打击,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与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并发展起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 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阶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日益壮大,新 兴资产阶级逐步成长,迫切需要适合自己的新文化体系; 4、教会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成熟的文化 体系;
C
(五)特点: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 批判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六)实质:
注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把人从 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七)评价:

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

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
形式: 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实质: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借助复兴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形式?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
其大多作品都与宗教有关?
人们深受基督教响,借助宗教易被接受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 时代充分表达岀来,其含义是指( )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②否定罗马教廷权威 ③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背景: 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相 同 点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内容: 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都向古代寻求 和吸取养料
影响:
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宗教改革
背景 概念 表现
一、 文艺复兴
评价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政治上:
中世纪,欧洲建立了基督教神权统治;
2)经济上: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 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根本原因 3)价值观念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士的乐趣。
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 建立自己的文化。
第四天开头小插曲: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
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 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 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 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 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 却说:

神权下的自我公开(精选)

神权下的自我公开(精选)
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性复苏 22
问题探究5、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
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 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 革…
材料二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 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 普材勒料发三现行在星16运世动纪三初定,律当,文伽艺利复略兴自时制期望的远文镜化观已察经天达体到等.
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以国家而论,在这次大瘟疫中,
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在城市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城
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
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
重的打击;……
6
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
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 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积极: 思想解放运动,冲破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推动欧洲宗教改革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消极: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
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3
感悟历史
2010年新春讲话中, 温总理提出“我们所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 福、更有尊严。”
土上的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 而且意大利各
城市同拜占庭(东罗马)、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
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逃亡意大利。

必修三专题六2神权下的自我

必修三专题六2神权下的自我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16世纪宗教改革
1、时间地点: 公元16世纪 德国到欧洲 2、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一 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 (2)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四分五裂——遭受 根本原因 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剥削压迫最重,激化了 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天主教会出售赎罪券 (3)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3、开始标志: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 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 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
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 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 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 手段而已。 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 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 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 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4、马丁路德主要思想:
《圣经》的权威来取代罗马教皇的权威。 --(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靠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 (2)人人都有权读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 圣礼才能得救)——因信称义
(3)《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摧毁了教皇或教会的精神权威, 以 (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我 只 要 凡 人 的 幸 福
我 只 是 凡 人
薄伽丘
(1313—1375)意大利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 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 薄伽丘因此博得 “欧洲短 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 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6.2神权下的自我

6.2神权下的自我

5.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 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6.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A.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是一场宣传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D.是一场对抗基督教文化的运动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
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
起源
西方 三次 思想 解放 运动
文艺复兴
公元14-17世纪
复兴
启蒙运动
公元17、18世纪
成熟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
请观察图片,提取历史信息。
人文主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 主义的主要诉求。
三、解放自我之宗教改革
利奥十世 (1513-1521)
马丁·路德 (1483—1546)
宗教改革时的教皇, 他生活豪侈淫佚, 并喜爱艺术。 1517年,他以修缮圣 彼得大教堂为名,大 量出售“赎罪券”, 激起了德国民众的愤 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高潮)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达· 芬奇
《神曲》
《歌集》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文学 (英国)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彼特拉克说:“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

专题六专题六 、二 神权下的自我

专题六专题六 、二 神权下的自我

专题六、二神权下的自我[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探究]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政治:中世纪西欧一度陷入“黑暗时期”,____________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经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__________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的。

2.含义: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____________,一些城市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3.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旗帜:人文主义。

二、人性的启蒙1.初期(1)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其杰出代表。

(2)代表作品:但丁的《____________》;薄伽丘的《____________》。

2.高级阶段: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1)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重。

(2)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____________”,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2.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起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

3.主张: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的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__________;人人有权阅读《__________》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圣经》的目的是为了宣布基督徒是自由的,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神权下的自我课课件

神权下的自我课课件
神权往往会强化个体的身 份认同,使个体更加明确 自己在社会和信仰体系中 的位置。
限制思考自由
在神权的框架下,个体可 能会受到限制,无法自由 思考和探索,这会影响自 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自我认知在神权下的演变
信仰的觉醒
在神权的熏陶下,个体可能会逐渐明 确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进而影响自 我认知。
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
自我觉醒与成长
通过不断反思和探索,个体逐渐 实现自我觉醒和成长,增强在神
权下有效表达自我的能力。
社会进步与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体在 神权下的自我表达将逐渐获得更 多的空间和支持,推动宗教和社
会的和谐共进。
03
CATALOGUE
神权下的自我实现
神权对自我实现的阻碍
1 2 3
神权限制个人自由
,限制独立思考和言论自由。
社会规范的制约
在神权社会中,个体常常受到社会 规范的制约,自我表达的内容和方 式需符合社会期望和价值观。
恐惧心理的抑制
在神权的压力下,个体可能因为害 怕受到惩罚或排斥而抑制自我表达 ,不敢表达与宗教信仰不同的观点 。
自我表达在神权下的创新
宗教内部的反思与批判
尽管受到限制,个体在神权内部仍可进行反思和批判,寻求宗教 教义与社会现实的契合点,推动宗教的现代化。
自我实现路径在神权下的探索
寻求内在自由
在神权环境下,个体可以寻求内在自由,通过内 心的觉醒和自我认知,超越外在的束缚和限制。
培养独立思考
个体可以在神权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 权威和传统,勇于挑战和创新。
积极寻求社会变革
个体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为 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神权与自我实现的共存与超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1)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思、思考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自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也超爱拍照啊。

比如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呢就想请画家给儿子胡安作画。

胡安想要莱昂纳多作画。

但教皇的答复是:“我们还不像佛罗伦萨的银行家那样腰缠万贯”。

当时佛罗伦萨的美第奇银行享誉整个欧洲。

在文艺复兴时代,“美第奇家族始终起着轴心的作用”。

比起神圣的教皇,意大利的商业巨子更能成为世界名画的主角。

文艺复兴是什么样的时代,佛罗伦萨的银行家如何能让神圣的教皇都高攀不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感受文艺复兴的荣光。

第一篇:“自我”为何挑战“神权”大家阅读p104,结合课件上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背景:【板书】文艺复兴1.背景在神权的笼罩之下,资产阶级的发展受到抑制,材料:文艺复兴前的中世纪,欧洲陷于愚昧无知、虚伪的禁欲主义的黑暗深渊中。

————弗里曼特勒《信仰的时代》政治:基督教在西欧建立了神权统治,奉行禁欲主义(在中世纪,上帝是绝对的权威,谁都不能违背。

你要受苦受难,杜绝一切欲望,你要不断的赎罪,赎罪,否则教会就要制裁你、甚至烧死你。

6.2神权下的自我

6.2神权下的自我

亲王唐克莱本独养的郡主(绮思梦达)冲破 封建门第观念,与亲王(父亲)的侍从相恋,事情 败露后,平时仁慈宽大的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 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 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 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 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 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文艺复兴】
新生的资产 阶级产生 要求冲破封建 束缚和宗教桎 梏 以神为中心 思想领域出现 文艺复兴运动 以人为中心
神学思想
传统封建势力
人文主义
新兴资产阶级
为什么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1、意大利工商业经济发达,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意大利商业城 市:佛罗伦萨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 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 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 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 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 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 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 吧!” 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语言 大师、戏剧家、诗人,留下37部剧 本、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叙事长诗。 他的作品赞美友谊和爱情,主张自 由平等,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 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 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 莎士比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 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 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反对人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④马丁·路德把大家的意见 写成《 》引发 。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 称义);
②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 与上帝直接对话;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 想自由。
“因信称义” “因行称义”(“行”即诸如祈祷、施舍、 圣洁生活等等善行,按照中世纪的理论, 这个赎罪是要以教士为中介的,只有通过 神职人员,才能从上帝那里得到救赎。
专题六第二节
神权下的自我
授课教师:衢州一中 夏武荣
由于饥荒、战乱尤其是瘟疫,西欧总 人口减少了至少一半······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中世纪践行极端禁欲主义思想的基督徒
人活着就是一种痛苦,人是没有价值的, 无能为力的,只有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欢乐, 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人应该 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这一段独白歌颂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其内容风格与《十日谈》有何差异? 歌颂了人的力量,人的理性,人的优雅。
走向高雅精致。
国别 代表 主要思想
地位
阶段
人物
特征
意大 但丁 赞颂---
先驱
从肯定

率先揭露--- 意初期“三杰”之 人的欲
彼特 拉克
薄伽
谱写人性的 意一初期“三杰”之
欢歌

尽显---讴歌---《十日谈》是最具 讽刺---揭露---代表性的作品
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 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
——《神曲》肯定了人的美德知识; 肯定和主张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你认为但丁把教皇打入地狱的意图是什么?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举止!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像个天使! 在智慧上像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3.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 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 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 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从哪些方面反映了 人文主义特征?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所创作的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 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 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① 经济分散 、政治
分裂

② 势力最大、 剥削 和压迫最多 ;
③1517年 “赎罪券”激 起各阶层愤慨;
马丁·路德思想的影响
(1)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2) 引发了德国和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3) 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宗教改革的影响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 (2)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应该说明的是,新教徒与天主教一样,都 是科学与医学的敌人,他们以同样的无知、 不宽容的表现,把那些研究未知事物的人看 做是人类最危险的敌人。
《人类的故事》
——
课堂小结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 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时期人 文主义的含义
1.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 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 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望和自 然人性
开始 (质朴)
丘 再次---
意初期“三杰”之
英国 莎士 语言、情感、 一文艺复兴高潮时 走向高
比亚 哲理、刻画、 期的杰出代表 雅和精
歌颂、提升

荷兰阿姆斯特丹一所大学 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 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 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 厌恶 9%,恐惧 6%,愤怒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