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文案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楼梯、铁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二、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尝试用尺子和三角板画出两条直线,并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几组直线,要求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练习环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数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用判定定理进行推理和证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三角板、直尺等)、教材。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的实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二)探究新知1. 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举例说明判定定理的应用。
2. 推理与证明:(1)讲解推理和证明的步骤,包括已知、求证、证明等。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进行推理和证明。
(三)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应用练习: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强调推理和证明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初中数学平行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决。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和关心,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特征定理公式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特征定理公式教案教案:平行线的特征定理公式一、目标和要求: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给学生出示两组平行线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给学生展示两根直线交叉形成的四个角,让学生思考这些角之间是否有其中一种关系。
【讲授】3.引出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它们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条件一:同位角相等。
即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而且在同一侧,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判定条件二:内错角相等。
即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而且一个内错角与另一个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判定条件三:同旁内角互补。
即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而且一个同旁内角与另一个同旁内角的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引导实践】5.通过展示一些平行线的实际图形,让学生根据判定条件判断其是否平行。
6.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解决问题】7.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已知折线在其中一段上与另一条直线平行,求这段折线的长度。
【拓展】8.通过给学生展示平行线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扩展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总结】9.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10.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给学生展示实际图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之后,通过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通过实践和解决问题的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通过拓展学生对平行线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
2. 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延伸:探讨平行线的其他判定方法。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本节课结束后,学生能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评价方法:(1)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判断其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1)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思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寻找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3)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学校数学教案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同学观看,、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稳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表达了规律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推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3.假如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同学活动:同学口答上述三个问题.【教法说明】通过三个推断题,使同学回忆上节所学学问,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忆平行公理,同时使同学生疏学习几何,语言肯定要精确、标准,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稳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同学,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依据什么同学:能判定垂直,依据垂直的定义.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方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老师在同学思考未得结论的状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需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状况下,有的同学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任务分析】1、学习结果: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2、学习条件:( 1)必要性条件:规则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概念,此处要学习的四个概念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 ,四个都属于定义性概念。
概念的先决条件是辨别。
(因而决定教学的顺序为辨别—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 2)支持性条件:两直线平行可用推平行线法来检测,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都可以用量角器测得。
学生学习用具:两把尺子或三角板。
本节分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课时二再介绍判定方法三。
3、学生的起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概念。
学生会具有辨别能力,会使用几何工具辅助学习,具备一般的推理能力。
起点能力使能目标一使能目标二终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作图在平行线和结合图形学生自知道两角关系运用判定“平行线”的概念非平行线上找到己归纳出平行线方法来证明,并使用正学生会使用几何这几对角判定方法确的证明格式工具辅助学习,具发现这些角的关备一般的推理能系力。
4、教学重点:对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5、教学难点:方法的归纳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教师活动过程1、?本堂课分五块讲解习得1、回顾三线八角阶段2、平行线概念3、平行线判定方法4、本课重难点5、总结与练习(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1、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三线八角”a314a12358a267问那些角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让学生在自己纸上也画一下,或者用手势比一下。
学生活动看 PPT个别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用手势表示各种角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概念,一部分学生会把在同一2、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优秀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3.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4.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
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
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
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二、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一)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
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 ∥b 。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 与b 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①同位角相等定理;②平行线夹角定理;
③平行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定理;④平行线垂直于平行线定理。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以引入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
2.讲解法: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进行
详细的解析,让学生理解每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3.示范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板书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并演示如何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各种难度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20分钟)
(1)同位角相等定理;
(2)平行线夹角定理;
(3)平行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定理;
(4)平行线垂直于平行线定理。
3.示范(15分钟)
通过板书和图片的形式,演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定理判断平行线。
4.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指导和纠正。
5.总结(5分钟)
通过回答问题和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1.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教学过程】【活动1】合作动手实验引入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活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叙述:∵∠1=∠2,∴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活动3】例题讲解例已知直线l1,l2被l3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解:l1∥l2理由如下:∵∠2+∠3=180°,∠2=135°∴∠3=180°-∠2=180°-135°=45°∵∠1=45°∴∠1=∠3∴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3)能说明∠3=∠1吗?(4)结论.(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1∥l2吗?【活动4】从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l3l1l2123如图,问21l l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活动5】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①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AB ∥CD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1=121°,∠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②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6】例题教学,体验新知例2.如图,∠C+∠A=∠AEC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延长CE ,交AB 于点F ,则直线CD ,AB 被直线CF 所截.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 和∠AFC 是否相等,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EF4A B CD1 32 EF4A B CD13 2 EF GA B CD132H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 .例3 如图∠A+∠B+∠C+∠D=360°,且∠A=∠C ,∠B=∠D , 那么AB ∥CD ,AD ∥BC .请说明理由.先让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但书写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引导说理过程. 【活动7】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如图(1)∠1=∠A ,则GC ∥AB ,依据是 ; (2)∠3=∠B ,则EF ∥AB ,依据是 ; (3)∠2+∠A=180°,则DC ∥AB ,依据是 ; (4)∠1=∠4,则GC ∥EF ,依据是 ; (5)∠C+∠B=180°,则GC ∥AB ,依据是 ; (6)∠4=∠A ,则EF ∥AB ,依据是 . 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A CDBEACDB EFA BC。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验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比如,铁轨或者教室的黑板边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Biblioteka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部分“5.3.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在平面内没有任何其他直线与这两条直线同时相交,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学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举例解释: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讨论直线是否平行,不同平面内的直线是否有平行的可能性。
-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学生需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些判定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7.4 平行线的判定》精品教案
7.4 平行线的判定课时目标1.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经历探索两条平行线平行的过程,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3.体会几何图形与数字结合起来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和运用两个判定定理.学习难点运用定理进行推理,以及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述.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同位角∠1=∠5,请你说出图中其他相等的同位角、所有相等的内错角、所有互补的同旁内角.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根据基本事实判定两直线平行,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究新知问题1:怎样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问题2: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问题3:如图,如果∠2=∠3,能得出a∥b吗?解:∵∠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问题4:如图,如果∠2+∠4=180°,能得出a∥b吗?解:∵∠2+∠4=180°(已知),∠1+∠4=180°(平角的定义),∴∠1=∠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典例精讲例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60°,∠2=120°.对AB∥CD说明理由.理由:∵∠1+∠2=60°+120°=180°(已知),∠2=∠4(对顶角相等),∴∠1+∠4=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学生独立写完过程后,教师板书推理过程,强调证明过程的规范性.设计意图:得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后,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关注说理能力的培养.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同学们互帮互助,解决困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7.4平行线的判定一、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例题.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判定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运用所学方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判断过程,讨论如何正确运用判定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判断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判断平行线时的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能否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分享。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以提高他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学会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方法判定平行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3)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直线模型;3. 量角器;4. 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直线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直线上的角,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案
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能够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平行。
学习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提问:你能描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吗?给出一个例子。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0分钟):解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供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表述:如果一条横穿两条平行线的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线的任意一条交点角度相等,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的交点角度也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示例和练习(15分钟):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并解答问题。
总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提问:你能总结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吗?为什么它对我们的几何学习很重要?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给定线段是否平行,并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和评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讲解和示例。
练习题和作业。
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扩展活动:让学生使用尺规作图工具,构造一些平行线,并验证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引入平行线的平行传递性,让学生探索并应用平行传递性判定线段是否平行。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内直线的相交情况;2.通过学习线性对应角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3.能够熟练地使用平行线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线性对应角的定义与性质;3.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1.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1.引入: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直线的问题,如何区分直线的相交情况呢?2.讲解:相交的直线和平行的直线的定义及区别。
–相交的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的直线。
–平行的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任何一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的直线。
3.总结: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阅读教材,并总结相交和平行线的特点与性质。
2. 线性对应角的性质教学目标:掌握线性对应角的定义和性质。
1.引入:观察图形,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角度判断是否两条线平行。
2.讲解:线性对应角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直线l和直线m分别和直线n相交,L∠l1=∠m2,L∠l2=∠m1的一组角L∠l1、L∠l2和M∠m1、M∠m2称为线性对应角。
–性质:线性对应角的四个角度之和为180度,即L∠l1+L∠l2+M∠m1+M∠m2=180°。
3.总结:带领学生通过练习将线性对应角的性质牢记在脑海中。
3. 平行线判定定理教学目标:学习平行线判定定理。
1.引入: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实际用途。
2.讲解:平行线判定定理的三种情况。
–直线与平面平行线判定定理;–两条平面内的直线平行线判定定理;–线段和直线平行线判定定理。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应用。
4.总结: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用途。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对平行线的相关经典定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角度的理解和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引言: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本文将介绍一份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平行线的定义在开始判定平行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这意味着它们的方向完全相同或相反,但永远不会相交。
二、判定平行线的方法1. 角度判定法角度判定法是判定平行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线所截,且截线与另一直线所成的对应角相等时,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这是因为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对应角必然相等。
2. 距离判定法距离判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当两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时,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这是因为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是不变的。
3. 倾斜角判定法倾斜角判定法适用于已知直线的斜率的情况。
当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时,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这是因为斜率相等意味着两条直线的倾斜角度相同。
三、实例演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些实例演练。
1. 角度判定法实例:给定两条直线AB和CD,直线EF是它们的截线。
如果∠AEF = ∠BDF,那么直线AB和CD是否平行?解答:根据角度判定法,当∠AEF = ∠BDF时,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
2. 距离判定法实例:给定两条直线AB和CD,点E是直线AB上的一个点,点F是直线CD上的一个点。
如果AE = CF,那么直线AB和CD是否平行?解答:根据距离判定法,当AE = CF时,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
3. 倾斜角判定法实例:给定两条直线AB和CD,已知它们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
如果k1 = k2,那么直线AB和CD是否平行?解答:根据倾斜角判定法,当k1 = k2时,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
四、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判定平行线的三种方法:角度判定法、距离判定法和倾斜角判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一、知识回顾
1.复习八条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条直线。
2)两点之间()最短。
3)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6、SSS;7、ASA;8、SAS
2.导入
如何通过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另外两个平行判定定理?
3.【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3、在证明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合作探究
1: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学: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
求证:a∥b.
师徒研总结平行线判定定理1:
强调:已给的基本事实,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的定理.
2: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师徒研总结平行线判定定理2:
练:
3: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能证明上述定理么?
理:
我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练:
1.已知:直线b垂直于直线a,直线c垂直于直线a,那么直线直线b,c什么位置关系?
为什么?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2=180o求证:a∥b。
你能有证明几种方法?
法一法二法三
3.已知:BP交CD于点P,∠ABP+∠BPC=180o,∠1=∠2,求证:EB∥PE
4.已知:CD平分∠ACB,∠DCB=40o ,∠AED=80o ,求证:DE∥BC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5.课本问题解决第四题。
小测:伴你学 P33 1~5
课后作业:
必做:伴你学7~11
选做:伴你学能力提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