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语气助词
• “吧”表示说话者犹豫不决,为难的心理,不要 求对方回答。 • 这个事吧,双方都有责任,都应该受到批评。
• “嘛”自己有明确而肯定的态度,说给对方听, 有时用于劝说对方。 • 他说的话嘛,也可能有一些水分。
语气助词 呗
• 1,说话者认为原因、道理显而易见,不用多解释。 • 都八点了,肯定是不来了呗。 • 为什么不来?肯定是人家嫌钱少呗。 • 不懂就好好学呗。
反问句和语气助词
• 一,什么是反问句 • 无疑而问,不需要对方回答,用以强调。 •
•
பைடு நூலகம்
你不是说你知道吗?
你不做难道让我做吗?
三
句子格式
• 1,不是.....吗?、没.....吗?
•
• •
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
没告诉你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问了三四遍。 没看见我忙着吗?一会儿再说
• 2,使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为什么、干 • 什么、有什么、怎么,虽然有疑问词,但不需 • 要回答。比较随便,一般用在口语中。
• 2,常用格式“就.....嘛” • 表示应该的语气 • 喜欢就买嘛,管它多少钱呢。 • 让你吃就吃嘛,客气什么? • 修不好就买一辆新的嘛。
• 3,引出话题,停顿后说明自己的观点。 • 这件事嘛,我还没考虑好。 • 这个问题嘛,解决起来有点麻烦。 • 你的意见嘛,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注意: • “呢、吧、嘛”都可以引出话题,停顿后表示自 己的观点,但语气不同,后边的小句也不同。 • 呢”:说话者还没有决定怎么做,想争取对方的 额意见;或者表示奇怪,询问听话者。 • 这个问题呢,比较复杂,不容易解决,你认为呢。
• 6,结合上下文,用于名词后表示“在哪儿” • 或者“怎么办” • • 怎么你一个人在家,妈妈呢? 你去外地打工,你妈妈呢?谁来照顾?
疑问语气词“吗”以及标点“?”的功能研究
疑问语气词“吗”以及标点“?”的功能研究作者:吴碧宇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6期[摘要] 本文指出疑问语气词“吗”以及“?”都有篇章组织功能和修辞功能,但是在这两个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关键词] “吗” “?” “功能”根据林穗芳(2000:50)的考察,“?”源自西方,其产生“主要出于表示语气的需要,用于句末附带有断句的作用”,英语中最早使用“?”是在1534年,最早把它介绍到我国的人是清末民初的张德彝(1947-1919)(ibid:78),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把“?”列为新式标点之一(ibid:171)。
胡适(姜义华,1998:334)在1915年就提出,无文字符号之害有三点:“(1)意旨不能必达,多误会之虞。
(2)教育不能普及。
(3)无以表示文法上之关系。
”因此,在胡适看来,“?”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还有宏观教育上的意义。
“吗”是“么”在现代汉语中的变体,是出于汉语书面语表达的需要(高名凯,1986:447-448)。
高名凯(1986:447-8)在谈到“吗”的由来,说道:西洋语可以通过句末降调来表示询问,这是因为“西洋语的声调可以相当自由”,而“汉语的词都有其本来的严格的声调”,一旦“碰到句子中最后的词的声调是向下降,如去声的话,这就很难做得到”,因而,加上“吗”就必然表示询问句了;“吗”用在命题中没有其他任何表示询问的语言成分的情形之下。
从以上三位学者的研究来看,“吗”和“?”各有产生的背景和功能,因此,“吗”不是随时都可以被“?”所替代的。
但是在我们看来,三位学者对“吗”和“?”提到的功能,都还不够全面。
Bar-Aba(2003)在考察了Shipley (1960: 330-331)、Lyons (1977: 61-67)、Nir(1986:209;1990: 137-139) 、Meyer (1987)、Halliday (1989: 33-35)、Nunberg (1990)、Vega (1993: 194)、Livnat (2000: 69-70)等人的观点之后,指出“标点符号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篇章组织(organizational)和修辞(rhetorical)功能。
现代汉语语气助词基本功能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语气助词基本功能研究综述本文旨在综述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的基本功能研究。
首先,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本文具体论述了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的主要功能,包括命令、禁止、请求、允诺、祝愿、征求、表示习惯、重复说话、故意隐晦、暗示和理解意义等。
首先,现代汉语语气助词在表达命令时具有非常著名的意味。
语气助词中最有名的命令性助词是“请”,它表示一种比较温柔的请求,而“让”则表示一种相对强硬的请求。
此外,现代汉语还有“你来吧”、“你做吧”等命令性词语可以用来表达命令。
其次,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禁止。
典型的禁令助词有“别”、“不许”、“可别”等,这些助词能够表达一种完全的禁止,而“希望别”、“最好别”则表达一种应该不要这么做的建议。
第三,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请求。
“望”和“恳请”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请求助词,它们表示一种比较有礼貌、比较客气的请求。
“倡”、“吁”也可以用来表达请求,但是它们表达的请求力度比“望”和“恳请”更强烈。
第四,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允诺。
“决定”、“断定”等助词表示一种强烈的信心,而“答应”则表示不能改变的承诺。
此外,现代汉语中还有“定”、“谋”等词语可以用来表达允诺。
第五,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祝愿。
最常用的祝愿助词是“愿”和“祝”,而“指望”、“仰望”等词语则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对未来的祝愿。
此外,现代汉语中还有“兆”等词语可以用来表达祝愿。
第六,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征求意见、表达习惯以及重复说话的功能。
现代汉语中,有“能”和“会”等助词可以用来征求意见,而“总是”、“常常”等词语则可以用来表达习惯。
此外,“再说”、“说第二遍”也可以用来表达重复说话的意思。
第七,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故意隐晦的功能,比如:“要说”、“要是”等。
这些助词能够表达一种故意隐晦的意思,使言语既具有表达思想的功能,又能够保持一种比较不直接的口吻。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201404...
学位论文学生姓名:丁乂宇专业:对外汉语学号:导师姓名:陈克禄二〇一四年四月摘要以往关于对外汉语语气词“呢、吧、吗、啊”的分析研究存在过于概括和过于繁杂两种倾向。
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了“呢、吧、吗、啊”的意义、用法以及偏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材编排建议和教学研究建议。
希望对对外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一、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语言是一门学科的同时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留学生提高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的其他语言,汉语中的虚词特别多,这是因为汉语既缺乏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同时也没有豁着形式。
因此,虚词便成为现代汉语中十分具有重要性的表达手段。
[1]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的虚词,就越是难以讲清楚它的用法和意义,有时甚至因为给学生们讲得不准确而带来误导,从而引发新的错误。
如今,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己经逐步地从语法教学中单独被列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这体现了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对外汉汉语语气词教学的重大进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留学生虽然在讲汉语时字正腔圆,但是我们听起来依然觉得不地道、生硬。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语气词。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语气词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外汉语中语气词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感,同时还会使他们的口音听起来更地道。
1.2 研究范围和任务1.2.1研究范围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气词有六个,它们分别为:了、的、呢、吗、啊、吧。
在本文中,我们将选择“呢”“吧”“吗”“吗”这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与意义相对较为广泛和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呢”“吧”“吗”“啊”这四个语气词的分析研究,来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汉语语气词“啊、吗、吧、呢”的人际意义分析
汉语语气词“啊、吗、吧、呢”的人际意义分析作者:叶雨晴鲁瑞瑞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1期摘要:在汉语语言表达中,“啊、吗、吧、呢”等常见语气词的运用能够准确地传达表达者的情感变化。
随着国际之间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对现代汉语常见语气词在人际沟通中的功能与意义进行分析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本文就结合人际沟通中的常见例子对“啊、吗、吧、呢”的人际意义进行简要分析,以理顺常见语气词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为汉语言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语语气词;人际功能;语言体系;适用性与印欧语系不同,汉语在时态变化、词缀变化方面相对简单,但是一些语气助词的存在则弥补了语言表达中的不足,使得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更加顺畅,且能够直观地体现表达者的情感变化。
语言是稳定、调节人际关系的主要工具,因此,人际功能是语言出现并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际沟通体系中,交流角色的在特定语境下的表现对于信息的传递有着直观而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语言基调中,交流角色不仅代表个体,还代表一定的社会角色,在表达中,不同的角色会引导其形成不同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而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产生的人际意义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功能,更体现为交流着态度、情感的变化,以及对整个交流过程的评价,而语气词的存在则能够为交流着的情感变化提供重要的表达载体。
所谓语气词简单来讲就是能够表达语气的助词,语气是构成语言环境的重要因素,相同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甚至在不同的语音、语调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汉语交流中,“啊、吗、吧、呢”等常见的语气词对于表达信息、传递情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接下来笔者就结合例子对汉语语气词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
一、“啊”的人际意义在人际沟通中,“啊”是最为常见的语气词,其标志性的表达是运用在感叹句中,如“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啊!”以体现出赞扬、欣赏的态度。
当然“啊”的运用也不仅限于此,其在祈使句、疑问句中的运用也比较常见,例如“你不会自己解决啊?”在语气上虽然是质疑,但是在情感、态度上却体现了一种质问,甚至责备,这与“吗”所表现出来的完全的疑问态度有所不同,更多的表达者利用一种夸张的态度实现质疑;“这东西吃多了会闹肚子啊!”在这句话中表达着利用判断性的语句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并潜在一种建议;“快跑啊!”这时“啊”在祈使句中的体现,命令式的表达能够强化说话者的语气。
文言文语气助词
3.业根,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惹祸的东西,该死了!
4.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要被 他俘虏了!
如:
5.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赤壁之 战》)——如果这样(曹操败后北还),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增强,天 下三分的局面就形成了。
语气词分类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
(一)陈述语气
1.也
“也”表示陈述语气,有句尾 和句中两种位置。
用在句尾,有以下三种情况: ,用在判断句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时和“是……的”相当。
如: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就是杀了我,(宋国)也是不会停止防守的。
4.耳、尔
“耳、尔”用法相同:
一、表示限止语气,和现代汉语的“罢了、而已”相当。如: 1.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说:“普通人发怒,只不过摘了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2.荆州之民附操者,偪(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一时迫于武力威胁而已。
“诸”是合音词。在介词部分说过“诸”是“之于”的合音,“诸”还可以是“之乎”的合音。“之于” 的合音用在句中,“之乎”的合音用在句尾。句尾“诸”等于一个代词“之”加一个语气词“乎”。如: 7.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 ——晋公子重耳有三件与众不同的事,上天或许将立他(为君)吧?“诸”=代词“之”+语气词“乎”:“之” 代晋公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乎”表示猜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
如: 1.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其句法分布,比较了日语和英语中语气助词的使用情况。
通过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汉语主要用语气词、助动词、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日语主要用终助词、助动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为补充;英语中主要使用情态动词、副词等手段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
标签:语言类型学语气助词“啊” 情态语义对比一、引言语气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方面构成: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汉语属于语气助词比较丰富的语言。
其中的语气助词“啊”在现代汉语中用法非常广泛。
语气词虽然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不过,从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助词的功能方面,其中国内方梅(1994)、储诚志(1994)、齐沪扬(2002)、徐晶凝(1998、2000、2003)等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本文主要关注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贡献以及“啊”的语法分布。
“啊”的主要功能在于参与句子的情态表达,对它意义的归纳或描写应该以它的情态表达作为依托。
本文结合“啊”的实际用例,以及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研究“啊”的情态意义及句法分布。
二、“啊”的情态意义(一)汉语中“啊”的情态语义情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看法和态度,一方面是说话者对命题所描写的情景(situation)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听话人的考虑。
印欧系语言情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情态动词(modal verb)为载体的“可能性”(probability)与“必然性”(necessity)、知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与义务情态(deontic modality)的研究上。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的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
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
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
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
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1)有人不知道吗?(2)有人不知道呢?(3)有人不知道啊?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
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
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
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
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
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
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缓和,觉得不那么唐突直接。
带有疑问语气词的问句,语气较为缓和,一般具有较高的礼貌级别。
正确地使用疑问语气助词是一种更容易奏效的问话策略。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共3篇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共3篇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1语气助词是语言中的一种常见语气标志符号,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吗、吧、呢”等。
这些语气助词承载着言语表达的主体态度,起到限定和强调句子的作用,更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语调。
本文将结合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层面对“吗、吧、呢”这三个语气助词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吗”的语义研究“吗”是一个疑问词,用于构建一般疑问句,其语气助词的作用就是要求对方给予回答的肯定或否定。
其语义特点表现为:1.疑问性:通过添加“吗”助词,使得语句的意义从陈述性变为疑问性。
例如:“你是学生。
”与“你是学生吗?”相比较,后者表达了发问者的质疑态度,意为询问是否是学生。
2.可选性:以“吗”助词结尾的疑问句可以作为一般疑问句使用;但同时,“吗”助词可以省略,转化为陈述句或祈使句。
例如:“你想去吃饭吗?”或“你想去吃饭”或“去吃饭吧”。
二、“吧”的语义研究“吧”是一种语气助词,用于表示说话者所说的话是一种推测或建议,或者是这种情况的自我肯定或明确提醒的一种语气助词。
其语义特点表现为:1.推测性:以“吧”结尾的句子通常表达说话者的推测态度,表示自己虽然不确定,但猜测出来的事情可能性非常大,用于消除语言中的不确定性。
例如:“他今天应该会来上课吧。
”表示说话人并不确定对方是否会来上课,但推测有很大可能性。
2.建议性:以“吧”结尾的句子可以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建议和期望,使文章更加礼貌。
例如:“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建议和邀请。
三、“呢”的语义研究“呢”是一个语气助词,用于构建一种特殊类型的疑问句。
其语义特点表现为:1.反问性:以“呢”结尾的疑问句通常在陈述句后添加,用于发问者与答话者共同确认。
例如:“你的手机呢?”使用于在发现对方手机不在时询问手机的位置,共同确认手机的位置。
2.追问性:以“呢”结尾的疑问句通常在陈述句后添加,用于发问者向答话者追问。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语气助词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其中,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这三个助词的语义进行研究,探讨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语气助词“吗”。
它通常用于问句句末,表示疑问或征求对方的意见。
例如,“你去过北京吗?”这句话就是用“吗”来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去过北京。
此外,语气助词“吗”还可以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疑虑、怀疑或期望对方的肯定回答。
比如,“你不会迟到了吧?”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担心对方是否会迟到。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语气助词“吧”。
它通常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猜测、推测或期望得到对方的肯定。
例如,“天气很热,我们去游泳吧。
”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希望对方同意去游泳的建议。
此外,语气助词“吧”还可以用于祈使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请求、劝说或命令。
比如,“快点吧!”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希望对方快点做某事。
最后,我们来研究语气助词“呢”。
它通常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对方的情况、看法或建议。
例如,“你喜欢什么颜色呢?”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想了解对方喜欢的颜色。
此外,语气助词“呢”还可以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疑问、反问或强调。
比如,“你怎么还没走呢?”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对对方还未离开感到疑惑。
总的来说,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情感和意图。
在不同语境中,它们具有不同的语义功能。
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语气助词,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加深与他人的交流。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这些语气助词的语义,以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
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
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
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
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
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
“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
如“啊!真漂亮”。
(2)语法特点不同。
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
如“你来啊!”“啊,上课了”。
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
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谨就教于方家。
汉语助词大全
汉语助词大全汉语助词大全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 词。
助词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三种。
结构助词例如“的”、“地”、 “得”、“似的”、“所”,时态助词例如“了”、“着”、'过',语气助词例 如“吗”、“呢”、“吧”、'啊'。
么 了 与 不 且 之 为 兮 其 到 云 阿 却 个 以 们 价 似 讫 诸 取 若 得 逝 将 夫 头 只 吗 向 吧 呗 呃 呀 员 呵 呢 哇 咦 哟 哉 啊 哩 啵 唻 啰 唯 嘛 噬 嚜 家 如 掉 给 维 圪 在 尔 惟 子 赊 焉 然 旃 所 见 斯 者 来 欤 是 毋 曰 的 每 看 着 矣 罢而耶粤聿等言越馨助词用法:汉语普通话的语气词“啊、哪、呀、哇”,是有严格的规律的,绝不能乱用。
这一点,许多南方人经常搞错。
您是南方人,所以您的作品中这种误用比较多。
最典型的是乱用“呀”字, 例如“真好呀”、“我看呀”、“唱呀跳呀”等等。
为了语言的规范,凡是这一类误用,我都给您改正了。
下面我把这种规律简单地跟您说说:1. 前面一个字是以单韵母 a o e i ü(yu )结尾的,语气词应该一律用“呀”。
例如: 雨好大(da )呀去拜佛(fo )呀是我的(de )呀不是你(ni )呀请吃鱼(yu )呀2. 前面一个字是以单韵母 u 结尾的语气词用“哇”。
例如: 没法补( b u )哇3. 前面一个字是以复韵母 ai ei iaie ua uo uai ui ue 结尾的,语气词一律用“呀”。
例如: 快过来( l ai )呀天太黑( h ei )呀过家家( j ia )呀我姐姐( j ie )呀吃西瓜( g ua )呀背黑锅( g uo )呀真奇怪( g uai )呀是魔鬼( g ui )呀七八月( y ue )呀4. 前面一个字是以复韵母 ao ou iaoiu 结尾的,语气词一律用“哇”。
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呢”的译法研究——以《雷雨》为例
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呢”的译法研究——以《雷雨》为例沈洁【摘要】本文选取文学名著《雷雨》中句末语气词“呢”及其英译作为观察对象,在汉语语气系统的框架内,结合现有的关于语气助词的研究成果,将所有例句根据语气助词“呢”的不同含义和功能进行了分类,总结和分析了该著作在英译“呢”时所使用的策略.【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雷雨》;语气助词;呢;英译【作者】沈洁【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公共基础系,江苏泰州 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2语气词是汉语中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
汉语语气系统中表达语气的手段多样,有时候,多种语气表达方式的集合构成整句话的语气功能和含义,语气词在句中似乎可有可无,事实上,它们的存在丰富和细化了语气表达的可能性。
然而我们会看到,许多研究语气词的文章称,语气词的含义“较空灵”,那是因为作为汉语中表达语气的特殊手段,一方面,语气词有其基本的语气义,属于语法范畴;另一方面,语气通常与语用密切不可分。
在实际使用时,语气词有许多固定的搭配和语用变体。
本文从微观做起,探究用于句末的语气词“呢”在现代名著话剧剧本《雷雨》中的英译,观察和分析带有语气助词“呢”的句子所表达的各种语气以及英译这些细腻的语气时采用的策略,并依据英汉语气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成果将例句予以分类、分析和总结。
“语气”在印欧语中很早就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存在,最初主要由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
词典编纂语言学家们认为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密切关联,并且表达modality的手段更为广泛,可利用动词的屈折变化,使用情态动词、助词、副词,或使用句法手段,等等。
在英语的语气系统中,获得普遍认可的语气类别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和疑问语气。
汉语中真正开始给语气下定义始于20世纪40年代,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对于语气和语气词做出如下定义: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示方式,叫做语气;表示语气的虚词叫做语气词。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本文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语料库)中的语料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结合母语者的语感,对目前学界存在的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进行了论证。
全文共分六章进行讨论。
第一章是绪言。
着重分析了目前学界在“吗、吧、呢”的语义问题上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相关概念、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依次进行了说明。
第二、三、四章分别讨论了“吗、吧、呢”的语义问题。
目前来看,学界对于“吗”的语义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吧”和“呢”的语义则分歧较大。
因此,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将着眼点放在用语料对“吗”表示疑问语气进行证明上,然后,又对目前仍未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如何在实际语料中采用删除法来验证“吗”的语义。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由于学界对于“吧”和“呢”的语义解释存在多种观点,我们的论证经过了多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根据语料验证出“吧”和“呢”在疑问句句末可以表示疑问语气,但在非疑问句句末不能表示语气,只能表示口气。
第二步,在讨论非疑问句句末“吧”和“呢”的语义时,我们首先对剩下的观点进行初步筛选,选择出一个或几个相对合理的观点;然后利用语料对其解释力进行细致分析,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完善和补充。
最终我们的结论是:“吧”在非疑问句句末“传达说话人的不肯定口气或者缓和说话人十分肯定的口气,有时还可以表示说话人的让步”,“呢”在非疑问句句末表示“提醒说话人注意”的口气。
第五章我们对已得出的“吗、吧、呢”的语义进行了整合归纳,并对疑问句句末三者的语义差异进行了讨论。
我们发现,“吧”和“呢”位于疑问句句末时同样表示与其位于陈述句句末时相同的口气意义,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三者不能自由替换。
最后一章我们分析了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目前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
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语用分析
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语用分析摘要:本研究以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用语中的语用功能。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认为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具有语言弱化调节功能以及强化调节功能。
本研究旨在揭示“啊”在教师课堂用语上的语用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冲突,以使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句末语气助词;啊;课堂用语;语用分析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载体,在一切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教师课堂用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之有着密切联系。
近年来,许多学者(裴秀萍等2006;刘玉梅2007;马丽萍2010;张锦2013)主要对英语课堂教师用语做了不少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用语的研究寥寥可数,且探讨和分析句末语气助词“啊”在教师课堂用语方面的语用研究更是前所未有的。
本研究以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语用功能。
二.关于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相关回顾句末语气助词属于虚词,其功能难以定说,一直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且也已经作出大量卓有成就的研究。
熊子瑜,林茂灿(2004)从功能上将"啊"区分为叹词、助词和话语标记词三种类型,研究自然会话中"啊"的韵律表现与其话语交际功能之间的关系。
殷治纲等(2007)对句末语气助词"啊"进行了研究,对其在口语会话中实现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归类,并从音色、时长和音高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金耀华(2011)通过分析出生于不同年代、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北京人在正式场合说话的录音,研究汉语句末语气助词“啊”在前鼻音韵尾后的实际音变情况,揭示其音变现象自身的历时性变化。
孙雁雁(2013)从实验语音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听感对句末语气助词"啊"的交际功能分类的合理性,并用主观性理论对出现在句末助词"啊"的交际功能进行分析,观察了其在封闭语料中的出现频率与其相应交际功能所具有的主观性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气助词“呢”的历史来源及意义
语气助词“呢”的历史来源及意义
一、引言
二、呢的历史来源
三、呢的语法化
四、呢的意义
五、结论
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呢”是一个意义丰富、来源复杂的语气词。
据杨树达《词诠》可溯“呢”的最初来源应该是上古时期用于句末的语气词“尔”,王力(1980)认为:“在上古时代,‘尔’字可以用作疑问语气词,……从语音上说,由‘尔’变‘呢’是说得通的;后经多位学者考证论述,从《春秋公羊传》到《祖堂集》都出现了“尔”的用例,也填补了“一千年的空白点”,如冯田春指出:“尔”作为“呢”系字疑问语气词的最初来源,“无论从语音上,还是从用法上,都很合理”。
“呢”还分为1和2两个不同的用法。
“呢1”表示疑问和“呢2”不表示疑问。
“呢1”历史渊源的探讨要追溯到王力(1980)提出的“由‘尔’演变”之说,后有多位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和论证,证明了由“尔”到“呢”的演变过程,代表学者主要有江蓝生、孙锡信等人。
“呢2”历史来源的讨论始于吕叔湘“源于‘在裏’”一说,后有学者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并先后进行论证,代表学者有俞光中等。
初级汉语教材中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的考察和分析
初级汉语教材中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五套初级汉语教材中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的编排进行了考察,从课文、语法解释和练习三个方面分析了教材中这些典型语气助词。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和三个平面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针对教材中语气助词的编排,本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的研究状况,发现对这些语气助词的本体研究还依然停留于句法语义方面,并且学术界对这些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定论。
对这些语气助词的语用功能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不多。
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的研究成果远没有本体方面的丰富,并且多集中在语气助词的疑问句用法的习得研究上。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二、运用描写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汉语基础》、《初级汉语课本》、《新实用汉语课本》(1、2)、《博雅汉语》(ⅠⅡ)和《目标汉语·基础篇》(1-4册)这五套教材中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所在的课文、语法解释和练习设计。
通过和本族人在不同句式中使用语气助词的使用率相比,我们发现这五套教材对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本族人的使用率的高低编排的。
但是教材中“吗、呢、吧、啊”的有些用例的比率很低。
语气助词在课文中首现之后,在其后的课文中也进行了复现。
在语法点解释方面,这五套教材对典型语气助词的解释多是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进行描述性地解释,没有解释这些语气助词使用的条件、场合等。
没有语境,语气助词的运用特点很难体现。
这五套教材在解释语气助词时,给出的例句大部分是单句。
除了《汉语基础》对例句有外语翻译外,其他四部教材都没有对例句进行翻译。
在练习方面,《汉语基础》没有“吗、呢、吧、啊”的相关练习。
《初级汉语课本》的练习形式还有待丰富,练习数量也有待增加。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对外汉语十大最难语法
对外汉语⼗⼤最难语法对外汉语⼗⼤最难语法 对外汉语最难的语法是什么你知道吗?下⾯是yjbys⼩编为⼤家带来的对外汉语⼗⼤最难语法,欢迎阅读。
1形容词谓语句 这个语法本⾝不难,就是S+adv+adj,例句就是“我很好”。
但是学⽣常常⽤错,也常常糊涂。
最主要的就是副词不能省略,“我好”⼀般来说就不对。
外加汉语副词发达,今天很好,今天⾮常好,今天太好了都表达程度的,学⽣就开始晕。
但是表达不好不坏的情况就要变成“还⾏”或者“马马虎虎”,学⽣⼜开始晕。
这时候再加上⼀个“有点”,学⽣⼜学过“⼀点”,然后就是彻底地崩溃…… 2语⽓助词 “吗”“呢”“吧”“啊”“呀”“嘛”…… 其实这些也不算难,学⼀个两个还好,但是架不住多了就崩溃啊! 有的语⽓助词还俩三意思,越学越蒙。
“呢”有在哪的意思,还有进⾏时态的意思,还有重复问题的意思。
你呢? 我的笔呢? 你⼲什么呢? “呢”的意思都不⼀样。
“你哪呢?”学⽣⽴刻崩溃。
“吧”有三个意思,“啊”有三个意思,学⽣学着学着就不知道该⽤哪个了,有很多学⽣汉语都挺好了,但是说话最后都带个“啊”,感情是当思密达⽤了…… 再往后学还有“啦”,“呗”,“呀”,“哇”…… 3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开始的时候是不难的。
⼀般第⼀个能愿动词是“想”,我想看电影。
学⽣⼀般来说还没什么事。
然后第⼆个是“要”。
“想”和“要”的区别就能难死⼀批汉语⽼师。
然后是“能”和“可以”的区别就能难死⼀批汉语⽼师。
之后学个“得(dei三声)”也都还好。
然后能愿动词就⼀串⼀串地出来了。
“会”、“肯”、“应该”、“愿意”、“值得”、“配”、“打算”。
具体有多难,请看下表—— 4“是……的”句 “是……的”句常常让⼈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
它表⽰过去的,完成的,这⼀事实要双⽅⼀致的,还得是强调的.。
学⽣会搞不清和本来的过去时“了”有什么区别。
⽽且在学习将来时的时态和过去时在汉语中还他妈不对等! 如: Q:你明天什么时候去学校? A:我明天8点去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姓名:金浩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教师:何洪峰2011-06-0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
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
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
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
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1)有人不知道吗?(2)有人不知道呢?(3)有人不知道啊?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
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
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
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
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
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
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缓和,觉得不那么唐突直接。
带有疑问语气词的问句,语气较为缓和,一般具有较高的礼貌级别。
正确地使用疑问语气助词是一种更容易奏效的问话策略。
由上可知,现代汉语语气词助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却非常高,而且,大多数的语气助词都具有舒缓语气的功能,可以使句子的语气变得较为缓和,觉得不那么唐突直接。
本文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本文能给予有关研究语气助词的学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疑问句;语气;疑问语气助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Expressing mood through mood particles is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Mandarin Chinese. Not only the particles might express different attitudes, but also certain mood might be described by different particles. One particle can also have several different ways of pronunciations and each of these pronunciations is expressed by different character. As far a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s concerned, this phenomenon might cause a lot of complications to students who study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early explain meaning of each interrogative particle. That means mood, attitude and emotional meaning the particle posses or expresses. For native speakers, it is easy to recognize meaning of these particles, because they have common language sense. That is why there is a little need for deep analysis. But as far a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s concerned, mood particles are definitely worth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Look at the example below:(1)有人不知道吗?(2)有人不知道呢?(3)有人不知道啊?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se four sentences. The words used in these sentences, their intonation and word order are identical, the only difference is particle at the end of each sentence. Even though the sentences are identical, the different mood particle makes each sentence different.In this paper, first we will analyz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ir constitu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analyze different ways of combinations of these constituents and clearly describe their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a lot of language experts have different theories on classification of mood particles.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the author has chosen four mood particles ”吗、呢、啊” as an object of her analysis and deep discussion.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method of analyzing in this paper is segregative analysis. That means we will take out the end particles “吗、呢、啊”, and compare the sentence without the particle with the sentence with the particle. Furthermore, we will combine different mood particles with same sentences and discuss the particles in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 This way, we will not only be able to point out the differences in tone of th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the same sentence, but also find out the explicit meaning of each particle.In modern Chinese only“吗”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per interrogative particle. Other particles, such as“呢、啊”, are optional. They can be used or not. Function of these particles is to make the sentence more moderate and relaxed.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with particles are more moderate and often also more polite. Using interrogative particles seams like a more successful strategy of asking question.As can be seen from above text, the number of interrogative particles in modern Chinese is quite limited, but they are used very frequently. The majority of interrogative particles make the tone of sentences more moderate and attitude more relaxed. This article cannot be considered a thorough study. I hope it will help other scholars in deeper research of mood particles.Keywords: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tone; interrogative particle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