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音乐
浅谈苗族歌鼟与侗族大歌
吴继红浅谈“苗族歌鼟”与“侗族大歌”湖南靖州有“苗族歌鼟”,贵州黎平有“侗族大歌”。
虽分别在两省,实则相邻地区。
“苗族歌鼟”流行于湖南省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的三锹(读qiao)乡。
三锹乡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苗聚居区,东临该县铺口乡,南抵藕团乡,西与贵州锦屏、黎平县毗邻,北与该县大堡子镇交界,东北与坳上镇相连。
三锹乡辖:枫香、菜地、地妙、元贞、凤冲、小榴、地笋、南山8个村委会。
“侗族大歌”大致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其中以从江县的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和黎平县的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等乡镇(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为其流行的中心区。
从区域看,“侗族大歌”流行区域相对广阔,“苗族歌鼟”流行区域只在一个乡的范围。
即便如此,“侗族大歌”和“苗族歌鼟”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独特多声部民歌。
它们歌唱形式类似,歌唱内容相同,歌唱规模不同,音调同而情趣有别,音效各具特色。
一、以歌养心建和谐“苗族歌鼟”的“鼟”字,从字面上看表示为击鼓的声音,而用当地语言理解“鼟”字却是“上台阶、步步登高”的意思,似乎暗示“苗族歌鼟”声音高低起伏大、音域宽广的特点。
“歌鼟”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本来只是男女集体对歌对唱的一类歌曲,演化到后来,苗民便把它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了,以致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劳动以歌互助,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叙述苗史以歌相传。
作为“山歌之乡”的靖州三锹一带,苗民酷爱唱歌,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相互之间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方式,唱歌成就了他们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这里的苗民大多都是编歌唱调的能手,他们的口头语是“饭养命,歌宽心”。
讲歌由歌师担任,讲歌时要口语性较强,听起来近似说话,具有根据不同场合需要进行随时编歌的能力。
领歌人要求嗓音好、记性好,主要担任高音声部的演唱。
浅谈黔江苗族飞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
7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SONG OF YELLOW RIVER / 092020一、黔江苗族飞歌的音乐特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黔江苗族飞歌以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具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从苗族飞歌的特色出发,可以分为装饰型、游移型两种延长形式。
如果采用汉语演唱苗族飞歌,其装饰性与游移性无法体现,并且缺乏一定的神韵特色。
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苗语所赋予飞歌的特殊情感是其他语言种类所无法比拟的。
整个演唱环节,歌唱者运用很深的气息,采用真声演唱,充分发挥飞歌演唱的特点。
彰显出歌唱者的高超演唱技法,侧面表达出黔江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卑不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
黔江苗族飞歌不像其他音乐,音高、音程结构内容明晰。
如果采用传统的记谱方法,无法完全记录飞歌曲谱。
这与苗族飞歌结构不稳定的演唱特点有着直接关系。
不同的苗族飞歌演唱者均有着不同的飞歌记忆方法,总体来讲比较自由,松散、主要源自于苗族飞歌的临时性较强,不拘泥于固定结构,大多都是即兴演唱的,这正是飞歌的韵味所在。
二、分析黔江苗族飞歌的演唱特征及技巧分析(一)“飞歌”的演唱形式苗族人民给人以最直接的印象便是唱歌,不论何时何地,不论男女老少均会唱歌且都热爱唱歌。
历史的悠久发展中,苗族飞歌逐渐形成特殊的演唱风格,其中飞歌的演唱形式也丰富多彩。
最近几年,苗族飞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一种最新的演唱方法,原生态唱法使得听者如痴如醉。
这种演唱,具备强烈的原生态特点与地方性色彩。
因此,飞歌唱起来主要以抒发心情为主,是传统的原声唱法之一,其声音由弱变强,感情从细腻到丰富再到热情,整个演唱环节跌宕起伏。
大家在听苗族飞歌时,一般会在最后一句听到“喔嚯”,这是苗族人民表达内心情况的一种方法。
单从内容角度出发,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文化、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有着直接关系,在整个民族音乐史中扮演着重要地位,是一颗璀璨明珠。
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内容可以通过“飞歌”所深情表达出来,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其音乐文化独特,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是全体苗族人民的共同责任,也是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苗族早期的音乐演奏形式主要
是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铜鼓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音乐的演奏形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以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
在苗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芦笙乐队,
芦笙是一种竹子制成的吹管乐器,常常与木琴、锣鼓以及其他杂锦乐器一起演奏。
苗族的
音乐节奏明快、鼓点犀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许多传承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口传心授的
方式,即由前辈通过口述并示范的方式将音乐技艺传给后人,这样的传承方式不仅可以保
证苗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得以保存,也使得苗族音乐的传承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在教育方面,苗族音乐也开始逐渐被引入学校,通过对苗族音乐的教育,苗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下来。
苗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
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各种新的音乐元
素和表现形式,苗族音乐文化也需要适应这个变化,找到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方式。
苗族音
乐人士可以通过学习现代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与苗族音乐进行融合,并注重打造苗族
音乐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苗族音乐文化。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者:王润霖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9期摘要:苗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有着特殊的文化特征。
贵州苗族民歌在音乐中承载了其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音乐形态。
本文将从贵州苗歌的分类和贵州苗歌的音乐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苗族;民歌;种类;要素一、苗歌的种类从苗族音乐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歌曲和乐曲;从音乐的社会功能分类,苗族民歌可以大致分为祝酒歌、山歌、叙事歌、婚恋歌几大类。
(1)苗族山歌:山歌是苗族民歌的一大类型,它多是由苗族人民在生活、劳作和闲暇时歌手就地取材的即兴之作,所以带有十分淳朴真实的情感。
山歌经常用于民间的娱乐休闲和思想情感的抒发,能反应出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2)苗族酒歌:苗族的酒文化是苗族人民的一大特点,人们往往在节日、收获、迎宾等候都要拿出来自家酿制的米酒交杯对饮,在酒席上苗族人民通常会吟唱苗族酒歌加以助兴,内容大致是欢迎宾客、歌颂民族英雄或祖宗的业绩等。
(3)苗族婚恋歌:苗族婚恋歌又称游方歌,由于苗族同姓同宗不能结婚,所以男子求偶经常需要去到别的寨子通婚,故称游方。
游方歌中又分初会、赞美、求爱、盟誓、送别等类别,歌曲通常由男女对唱,使用假声,歌曲婉转动人,传情达意。
(4)苗族叙事歌:此类歌曲常在户内演唱,其特点为曲调平缓,歌词中配有长诗体,通常多次重复一段固定旋律,搭配以不同歌词,形成一段完整的故事,通俗易懂,曲律优美。
此外,苗族音乐还常常细分有飞歌、白天歌、丧葬歌、儿歌、古歌、酒歌、劳动歌、牯脏歌、夜歌、开禁歌、盘歌(拉歌)、丧歌、鬼歌、龙船歌等。
二、音乐要素除开音乐题材之外,音乐中最重要的便是音乐本身的各项音乐要素,苗族音乐之所以成为苗族人民特有的音乐,就是因为它音乐血液里有区别于其他音乐的“基因”。
(1)音与音程:苗族音乐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上,但又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表达。
从声腔来说,以四声腔(5613)民歌居多,也有三声腔(135),调式以徵调式居多。
苗族传统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苗族传统音乐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就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乐器、演奏形式以及其对苗族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声音特点在中国乐坛独树一帜。
苗族传统音乐以自然景观、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其音乐形式多样化,包括歌谣、舞曲、器乐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苗族传统音乐的旋律优美且多变。
它常常采用多声部的编曲方式,音色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苗族的嗓音独特,清澈高亢,富有激情,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乐器苗族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以木鼓、芦笙、葫芦丝和苗族筝等乐器最为著名。
木鼓是苗族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它是由一块大木头制成,中间凹陷,边缘打上细条。
演奏者用手敲击木鼓的边缘,发出浑厚悦耳的声音,常常用于伴奏歌唱和舞蹈表演。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形状如笛子,但比笛子长,共有13个音孔。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
葫芦丝是苗族的特色乐器之一,外形如葫芦,由葫芦和竹管组成。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指法的操作,可以演奏出悠扬婉转的音乐,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苗族筝是一种古老的苗族乐器,形状与古筝相似,但音域更广。
演奏者通过弹拨琴弦,发出悠扬动听的音响,常用于伴奏歌唱和器乐演奏。
三、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独奏、合奏和歌舞表演。
独奏是一位演奏者用乐器单独演奏的形式,可以展示乐器的特色和演奏者的技巧。
独奏常常以器乐演奏为主,如苗族的筝独奏,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形式常常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合奏是多位演奏者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形式,常常需要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协调。
合奏常常以乐队形式呈现,如苗族的乐队通常包括木鼓、芦笙、葫芦丝等乐器,通过不同乐器的和声和节奏感,演奏出富有层次感的音乐。
浅析苗族情歌
浅析苗族情歌张强摘要:苗族情歌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不仅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娱形式,也是目前当地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塑造了苗族人民的婚姻色彩和恋爱殿堂。
审视台江“情歌”发展史,既有旋律优美,也有内涵深挚的艺术歌曲,如《苗族多声部情歌》,当然通俗易懂的,流传于民间的,而且又有极易为大众所接受和传唱的歌曲,如《阳春三月好风光》、《妹妹很漂亮》。
作为一种极少又很独特的音乐类型,苗族情歌表现出丰富的音乐个性,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当然也面临诸多的生存危机,也带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众多的历史责任。
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与歌舞为伴,其文化丰富多彩,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艺术价值,其中就有苗族情歌,它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是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传承形式多是“口头相传”,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文字记载,在音乐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壮举。
苗族情歌主要分为单身歌、思念歌、求爱歌、失恋歌等,独特的和音,其和音为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混合使用,同时,它旋律自由、曲调流畅,带有浓厚的鼻腔,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苗族情歌传唱是有场合的,称为“游方坡”或“游方场”,别具地方风格,在苗族地区的村寨才有这样的场地,而且都是固定,是苗族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男女双方缘于爱慕而互相对唱的苗歌称为情歌或“游方歌”,苗族情歌是台江地区苗族人民最古老的歌曲之一,它与苗族人民生活并生并传,是嘴边“活着的历史”,谱写了千百年来美妙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化石”,古老的东方姊妹节都以“游方歌”为主戏。
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因此,对台江苗族情歌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关键词:历史价值;艺术人文气息;生存危机及传承前言古往今来,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村民古寨较好的保留了优秀而古老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符号:苗族情歌,堪称无字音乐上的一朵奇葩。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音乐作为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苗族传统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着世人的注意。
本文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欣赏方法。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于一些偏远山区中所形成的。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苗族人民对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苗族传统音乐使用了许多独特的乐器,如芦笙、铜鼓、大锣等等。
这些乐器除了形态上的独特之外,还有着特殊的音质和演奏方式。
例如,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声音高亢激昂,能够表达出苗族人民的豪迈和激情。
2. 质朴自然的曲调:苗族传统音乐以其质朴自然的曲调吸引着广大的听众。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山林生活中,喜欢以大自然中的声音为乐曲素材,如鸟鸣、风声等等。
这些音乐元素赋予了苗族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使其具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意义。
3. 深厚的历史底蕴:苗族传统音乐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精神和情感,体现了其丰富的历史底蕴。
苗族人民很早就开始创作和传承音乐,这些音乐作品记录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和对世界的理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欣赏方法要欣赏苗族传统音乐,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含义。
以下是一些欣赏苗族传统音乐的方法和技巧:1. 观看传统音乐演出:苗族传统音乐是通过演出方式进行呈现的,观看专业艺术家的演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可以通过线下演出、音乐会等方式来观赏并感受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苗族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参观苗族民俗文化展览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3. 学习演奏乐器:如果有条件和兴趣,可以选择学习一种苗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都是比较高的,大多都在E到A之间,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
谢谢!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
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
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
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
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浅析苗族风俗音乐
浅析苗族风俗音乐作者:王莹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摘要:绥宁是巫傩文化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浓郁神秘,丰富多彩,千百年来苗、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本文主要从苗族风俗音乐来分析。
关键词:绥宁苗族;龙灯歌;三月三赛山歌;苗族婚俗歌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38-01湖南省绥宁县地处湘西南麓,毗邻湘桂黔边境,武陵山脉与雪峰山交界地段,地理环境分为南片、北片两大块。
绥宁历史上叫做“苗疆要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少数名族聚居为主。
目前境内一共有19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侗族、瑶族为主体少数民族。
全县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0%,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绥宁因为山多而陡峭交通比较闭塞所以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较常见的有吹木叶、逗春牛、舞龙舞狮、三月三、四月八、苗族婚俗、唱土地、山歌等游艺习俗,本文主要从每年正月舞龙灯歌、三月三赛山歌、苗族婚俗这三个苗族传统习俗中的风俗音乐来分析。
一、龙灯歌舞龙灯是苗族一项群众性的娱乐活动。
男女老少都参加,苗族对此都非常重视各个村寨都有专门主持舞龙和接待龙灯的组织——灯会。
苗族的龙灯分为吊龙和滚龙,一般吊龙是有一节一节的灯笼组成,每小节的灯笼都是用很薄的白影纸,打上牛胶,画上背脊上的龙翅、身上的龙鳞,里面点上蜡烛。
每小节之间用红麻索和竹环连起来再用杆子撑起来,前面连着龙头,后面接着龙尾。
滚龙较为粗糙,节与节之间不相连都用布串连着。
苗族的龙灯一般都在正月初四、初五晚上开始出灯,在正月十四或者十五的时候各个村寨的龙灯会以集镇为中心会灯。
一般在龙灯到来之前会白天专门派人每家每户通知然后发蜡烛,晚上龙灯会在红宝的引导下串户,每家每户都要以鞭炮迎接,龙灯进门之后龙灯会随队的人会唱“龙灯歌”,龙灯歌有一人唱众人合、一人唱锣鼓合等,分出灯歌、落马歌、敬酒歌、谢酒歌、安龙神歌、出门歌。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在苗族的文化中,飞歌是一种重要的传统音乐形式。
飞歌是苗族人民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演唱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苗族飞歌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音乐元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出苗族音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早期的苗族飞歌多以口传乐曲的方式传承,歌曲内容多是一些宗教、祭祀或神话传说的故事。
在音乐元素方面,苗族飞歌常使用的乐器有筝、笛、唢呐等,调式多为二声调或五声调。
曲调婉转、优美,歌唱技巧注重音乐节奏和口腔共鸣,以及各种音律的运用。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苗族飞歌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完美地融入其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苗族飞歌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的音乐元素被引入,传统的飞歌形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对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的改变。
传统的筝、笛、唢呐仍然被使用,但现代化的电子乐器也被加入到飞歌中,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演唱技巧方面,苗族飞歌中的高亢嘹亮的嗓音被更多的唱法代替,例如借鉴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唱腔技巧和声音处理技术等。
在歌曲内容方面,现代的苗族飞歌不再局限于宗教、祭祀或神话传说的故事,更多地涉及当代社会生活、爱情、家庭等主题。
歌词更加现代化,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苗族音乐与时俱进、与社会相融合的趋势。
苗族飞歌的发展和创新,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努力。
如今的苗族青年开始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与传统的苗族飞歌相结合,通过创作新的歌曲和演绎方式。
他们运用现代音乐的编曲技巧,加入了流行乐的节奏和曲风,使得苗族飞歌在年轻人中更有吸引力,增强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力和时代感。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不仅体现了苗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趋势。
多样化的音乐元素为苗族飞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使其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音乐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苗族音乐简介
苗族音乐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苗族音乐简介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以贵州黔东南的台江、雷山、凯里等县所流传的飞歌最有代表性。
飞歌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每于劳作间歇常由2人放声高歌,女用真声、男用假声演唱。
在黔东南还分男声飞歌与女声飞歌两种。
在广大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
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苗族古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
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
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
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
芦笙是苗族人非常喜爱的乐器。
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
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两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
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
天帝十分悲痛,把芦笙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母亲,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幸福”。
从此,苗家有了芦笙,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生活。
湘西苗族民歌的分类及其特点
湘西苗族民歌的分类及其特点湘西苗族民歌的主要分类:根据湘西苗族民歌的类型和特点,湘西民歌可分为五种类型:一、高腔,是湘西苗族民歌最具特点的腔歌。
旧时作“椎牛”可在家歌唱外,一般只在野外打柴或送客至村外时使用。
属一段曲多段词的分节歌,抒咏性强,由高亢婉转的引子起唱,引子全系衬词,民间有的叫“帽子”,乐句短的叫“短帽子”,乐句长的叫“长帽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旋律音程跳动大,常以8度音程上下跳进,节奏自由,假声演唱。
新中国建立后,很少举行“椎牛”,但歌腔仍流传不衰,花垣县麻栗场石七姐、石美玉齐唱韶唔,曾多次参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视台的电视演出。
二、平腔是湘西苗族的一种常见曲调。
它可以在接待亲戚、娶女人、抱怨和推理、谈论爱情等场合演唱。
叙事性强,旋律柔和悦耳,范围不广,多层次推进,由一段、两段、三段和多段组成。
它通常以简短的介绍开始,以向下滑动结束。
歌腔灵活,快或慢,节奏可以紧或松。
三、仡佬腔,是湘西苗族中仡佬苗的歌唱声腔。
此腔流传范围较广,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进行交流的一种通用歌腔。
一般用汉语演唱,研究发现,这种腔调与贵州水城仡佬族情歌的起腔极为相似。
四、飞腔是湖南西部苗族流行的一种唱腔。
这首曲子只有一个词组,与贵州苗族飞歌的平调结尾非常相似。
五、叭固腔,是湘西苗族中最具特殊风格的一种歌腔,是一种独特的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因而曲调本身有刚有柔,个性很强。
曲调既抒情又激越,既粗犷又优美,既含蓄又明朗,演唱力度的处理变化无穷。
它的曲式结构完整,也是属于一段曲演唱多段词的分节歌。
它的曲体是三句体词也是三句体,歌曲前面有一大段引子,中间有插句体为连接,结束句若歌曲需要反复,也起到连接段的作用。
湘西苗族民歌的衍生曲调此外:湘西苗族民族的平腔运用广泛,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及内容上,派生出以下一些常用歌调。
1.结琴调:这是一种苗族调,男女一起唱,二重唱或独唱。
苗族人经常在婚礼那天邀请歌手唱歌。
当主唱和客串歌手表演二重唱和交叉歌曲时,他们用这首歌的曲调唱歌。
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在这个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贵州苗族音乐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播情况和影响。
一、贵州苗族音乐概述贵州苗族音乐是苗族人民以歌唱为主要方式所创作的音乐形式,通常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和器乐演奏。
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律,独立于其他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二、贵州苗族音乐的传统传播方式在全球化之前,贵州苗族音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1. 口耳相传:贵州苗族音乐一直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在民族内部传承。
年长者将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通过家庭、社区和村庄的聚会和庆典场合,将音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2. 各种节庆活动:贵州苗族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庆典,音乐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歌唱和器乐演奏等方式,在节日和庆典中得到广泛传播。
3. 地方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也对贵州苗族音乐进行了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苗族音乐的魅力。
三、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播新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播渠道和平台:1.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音乐流媒体服务,贵州苗族音乐可以更容易地传播到全球各地,为更多人所了解和欣赏。
2. 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贵州苗族音乐得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
多样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为贵州苗族音乐在国际间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
例如,贵州苗族音乐家与国外音乐家的合作,以及在国际音乐节上的演出等。
3. 跨文化融合和创新:贵州苗族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了来自其他文化音乐的影响,出现了跨文化融合和创新的趋势。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作者:滕璐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5期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总结,才有了今天的丰富文化资源。
在还未形成文字之前,苗族人民就用歌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苗族民歌就慢慢形成并融入到苗族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民歌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且基本上都是经过很多年的传唱才流传至今,歌曲描述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民俗风情。
民歌的演唱形式多变,唱腔独特,节奏自由宽广,旋律起伏跌宕。
但是随着民族文化的统一,很多民族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音乐都面临着没有继承人,苗族民歌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所以对于民族的特色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在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时候,可以跟随艺术多元化的趋势,对传统的民间音乐加以创新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探究了苗族民歌的起源、发展、音乐特点和对其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苗族民歌;贵州;民歌;传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它们相互独立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彩民族文化的靓丽风景,为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苗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古老民族。
我们所熟知的就是蜡染、银饰和由此衍化出的舞蹈、民歌等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繁多的艺术种类被世人所称道。
在苗族文化中,苗族的民歌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苗族民歌根植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且蕴籍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评价,体现了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意识。
苗族民歌不但能用来交流感情、抒发情怀,还能记载历史,传授知识和生产劳动经验,并组织协调社会生活。
因此苗族民歌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谣,而是整个苗族“历史、文化、知识、伦理的重要载体”。
一、苗族民歌的音乐结构特点(一)调式音阶。
苗族民歌是传统的五声调,绝大部分曲调的组成是“la、 do、 mi、sol”,是单纯的三和弦旋律,横向延伸,这与西洋大调是不同的风格,所以民歌完全归为中国传统式的五声曲调,由五声调中的五个音不停的转换音高和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有民族特色又含有自己本身的魅力。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音乐文化的民族。
它们的音乐文化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为特征,它们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苗族音乐适应了不同环境和时代的需求,从而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
苗族的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苗族音乐数据保存在《中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资料辞典》中。
苗族音乐早在唐朝就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是唐代官府中的“宫廷音乐”之一。
在这个时期,苗族音乐以古代祭仪音乐为主,祭祀活动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据历史记载,352年苗族首领鲜卑尹喜临派人到洛阳宣讲佛法,受到了当时的朝廷的推崇,从而在当地开始了苗族音乐的流传。
到了明清时期,苗族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当时的苗族音乐表演场所是祭祀场所和民居,内容以宗教、祭典和日常生活为主。
该时期的苗族音乐除了保留祭祀主题,还加入了民间娱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苗族奇曲、苗族竹笛等多种类型的音乐。
20世纪初期,苗族文化遭遇巨大的动荡,因此苗族音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苗族的音乐家们不懈努力,继续进行音乐传承和创新。
当今的苗族音乐种类繁多,内容较为丰富,有民间宗教音乐、器乐音乐、民间歌曲、舞蹈音乐等。
苗族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苗族音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民族风情,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苗族竹笛,它是苗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之一,其特点是音色婉转悠扬,有时增添了口哨、吟唱等声音,让人们感受到苗族音乐的奇妙。
此外,苗族音乐在音乐形式、音乐技巧等方面也具备独特性。
在表演形式上,苗族音乐多以合唱、独唱、重唱、互唱四种方式进行。
在音乐技巧上,苗族音乐常常采用“起扠、颓扠”和“顿声”技法,使得音乐更具有民族风情和特色。
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各种保护措施。
过去许多传统音乐的演奏者已去世,后代继承人不多,平日生活中也没有机会学习和传承。
因此,苗族地区政府和文化组织开始采用多种方法,如建立音乐学院、进行传统音乐比赛、举办音乐节等,来促进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
浅谈苗族 “ 飞歌 ’ ’的 分 类 及 其 演 唱 特 点
陈 玉
( 贵州 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苗族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 ,苗族 “ 飞歌 ”承载着苗族人 民的喜怒哀乐,生动地记录 了不 同时期苗族 人民的生活 点滴,是研究苗族历 史的活化石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 ,对苗族 “ 飞歌 ”的传 承与发展是音 乐工作者不
( 一 )词 与调 的紧 密 结 合
像一颗颗 珍珠被打磨得 越加璀璨 夺 目,放射 出美 丽的光彩 。她使我
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妙的歌声 ,而是她那蕴涵着人类倍加珍惜的一种
生 存 的 坚 忍意 志 ,它 需要 的是 人 们 穿上 节 日盛 装 , 走 向现 代 舞 台 ,汇 入 大 数据 时 代 的 浪潮 ,找 到 自 己的位 置 ,不 断 推 陈 出新 。这 是 民 族 音
可推 卸的责任 ,从 苗族 “ 飞歌 的发展和演唱特 点入手 ,挖掘其艺术价值 。 关键 词 : 苗族: “ 飞歌 ”;发展;演 唱特点
苗族 “ 飞歌 ”是苗族人 民群体智慧 的结晶 。苗族 “ 飞歌 ”就是 在 田野和 山坡 上放声抒怀 的山歌 ,歌 声高亢而嘹亮 ,节奏舒展而 自 由,由于演 唱起来歌声传播得很远 ,“ 飞歌”之名 就由此而生 。
就是高腔 的意思;云南及黔东南局 部和黔西北一 带叫 “ 喊歌 ” 、“ 吼
中的 “ 甩腔 ”的演 唱 ,如京 剧、秦腔 中的某些行腔 ,演 唱时 ,多用 高音演唱 ,也可 以用作混合 唱,杂而有序 。抒发激情 ,张扬个性 , 相 互配搭 ,相 得益彰 。俏皮 美丽的滑音 ,让听者恍若进入 隔世 的天 堂,顿时忘却 此刻所有 的烦 恼,欢快 的节 奏 ,犹如传情 的鸟儿 ,飞 上人们心头 。从声乐教学 的角度看 ,他们 的这种唱法淳 朴 自然 ,恰 恰把头 、喉、胸、腹几个 部分全都用 上,整体共 鸣,达到 了声音 的 华丽高亢不做 作 。他们 并没 有刻意追求 发声技巧 ,滑 音高腔不仅 是 音符的跳动,更是情 感的自然 抒发 ,这 也是他们 的特色之处 。
苗族民歌类型
苗族民歌类型
摘要:
1.苗族民歌简介
2.苗族民歌的类型与特点
3.各类苗族民歌的具体介绍
a.情歌
b.敬酒歌
c.叙事歌
d.劳动歌
e.节庆歌
4.苗族民歌的文化价值与传承
正文:
苗族民歌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民间音乐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独特文化风貌。
苗族民歌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歌:情歌是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主要方式,歌词直接、热烈,旋律优美、抒情。
常见的有《月亮歌》、《蝴蝶歌》等。
2.敬酒歌:敬酒歌是苗族人民在节庆、聚会等场合表达敬意、祝福的歌曲。
歌词内容多为赞美、祝愿,旋律欢快、激昂。
如《高山流水》、《丰收酒歌》等。
3.叙事歌:叙事歌以讲述故事为主,歌词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旋律变化多样。
如《孟姜女哭长城》、《苗族古歌》等。
4.劳动歌:劳动歌是在劳动过程中创作的歌曲,歌词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美德,旋律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动力感。
如《舂米歌》、《割稻歌》等。
5.节庆歌:节庆歌是在苗族传统节日、祭祀活动中演唱的歌曲,歌词寓意深刻,旋律庄重、神秘。
如《龙船调》、《鼓楼歌声》等。
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苗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
苗族音乐的特点概念
苗族音乐的特点概念苗族音乐是中国各民族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充满原始、朴实和独特的韵味。
苗族音乐是苗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宣传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的重要方式。
苗族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声音悠扬、高亢:苗族音乐的旋律多以悠扬、高亢的方式呈现,音调普遍较高,富有激情和热情。
苗族人民生活在山区,山间回音长,特别有利于高亢婉转的声音传播。
苗族音乐常常用高亢的音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欢愉。
2. 节奏多样、活泼:苗族音乐的节奏多样化,节奏鲜明,以双拍为主。
苗族音乐常常用手鼓、口弦、箫等乐器,如苗族腰鼓舞中的鼓声,有较强的节奏感,使人充满活力。
苗族音乐的节奏强烈而明快,反映出苗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协奏性强、多声部:苗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协奏性和多声部特点。
苗族音乐中经常出现重复、呼应、合唱等形式,乐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苗族音乐注重集体合作与个体发挥的统一,体现出苗族人民的团结和感情交流。
4. 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苗族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如手鼓、口弦、箫、笛子、唢呐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有的清脆悦耳,有的激昂豪放,有的柔美典雅。
苗族音乐中常常利用乐器吹奏、拨弦、敲打等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同样的乐器,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家族中,演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体现出苗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5. 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苗族音乐与苗族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苗族人民热爱舞蹈,舞蹈是他们表达情感和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
苗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动感,与苗族舞蹈的舞姿、动作相呼应,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苗族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苗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向世界展示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浅谈苗族音乐
浅谈苗族音乐摘要: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
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
本文章述说了苗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具有了它所特有的特征,从而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表现出了它自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苗族音乐传承性文化价值一、苗族音乐的主要特征苗族音乐,在其社会历史行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认为苗族音乐有以下几个特征:1、历史传承性有人说:“在苗疆圣地,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历史。
”我认为在这里《苗族古歌跋山涉水》就是最好的见证,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
”歌中所述的“五支奶”与“六支祖”,指的是当时部落的氏系,居住在东方天水紧相连的地方正是今天苗族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东方――长江中下游。
到先秦时期,苗族的先民就已到达武陵山域的五溪地区居住,有一支苗族约在秦汉时期早上已迁徒到达今黔东南的都柳江流域定居,除一支古苗族在五溪地区定居之处,另一支古苗族约在魏晋时期开始陆续分期、分批迁徙到川、黔、滇地区,至明代,相继移入东南亚,另一部分苗族也在此时期移往海南岛。
今天苗族分布居住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各省的边缘山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我们可这样认为,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种子;是苗族历史的记载。
是苗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与天斗,与地斗,不断创新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一部史诗般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它随着苗族人西迁而言传口诵,从东部创作到西部,从远古传唱到今天,世世代代苗家人以不老的古歌传承着历史,演绎着他们生息繁衍的故事。
苗族古歌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哪里有苗族人,哪里就有歌声。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也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苗族芦笙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声声”的诗句出现。
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形成了芦笙文化体系并在苗族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苗族时,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苗族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苗族分布广泛,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文化特点。
苗族音乐主要传承方式为口传,这意味着苗族音乐的技能和知识从一代传给另一代。
这种传统方式保证了苗族音乐的真实性和纯正性。
苗族音乐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农田劳动还是婚庆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和烘托。
苗族音乐还有很多特殊的乐器,如芦笙、师古、勉铃等,这些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是苗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苗族音乐文化也在逐渐发展和改变,尤其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苗族音乐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很多苗族音乐家和学者开始使用现代录音和演奏技术来保存和传承苗族音乐,这对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苗族音乐也融入了一些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苗族音乐家们还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使苗族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不完善的保护机制,苗族音乐正在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和退化。
一些苗族音乐的传统乐器和曲谱正在逐渐失传,使苗族音乐的纯正性和传统性受到威胁。
由于苗族音乐的口传特点,苗族的年轻一代对于其传统音乐的兴趣也逐渐减少,这对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音乐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应该加强对苗族音乐的研究和记录,特别是对于那些濒临失传的乐器和曲谱进行保护和整理。
在教育体系中加入苗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培养更多的苗族音乐人才。
还需要加强对苗族音乐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苗族音乐。
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苗族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传扬,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交流和融合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苗族音乐文化不仅是为了维护苗族的文化认同和身份,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多元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和发展苗族音乐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音乐摘要: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
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
本文章述说了苗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具有了它所特有的特征,从而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表现出了它自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苗族音乐传承性文化价值一、苗族音乐的主要特征苗族音乐,在其社会历史行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认为苗族音乐有以下几个特征:1、历史传承性有人说:“在苗疆圣地,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历史。
”我认为在这里《苗族古歌跋山涉水》就是最好的见证,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
”歌中所述的“五支奶”与“六支祖”,指的是当时部落的氏系,居住在东方天水紧相连的地方正是今天苗族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东方――长江中下游。
到先秦时期,苗族的先民就已到达武陵山域的五溪地区居住,有一支苗族约在秦汉时期早上已迁徒到达今黔东南的都柳江流域定居,除一支古苗族在五溪地区定居之处,另一支古苗族约在魏晋时期开始陆续分期、分批迁徙到川、黔、滇地区,至明代,相继移入东南亚,另一部分苗族也在此时期移往海南岛。
今天苗族分布居住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各省的边缘山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我们可这样认为,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种子;是苗族历史的记载。
是苗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与天斗,与地斗,不断创新发展,并传承下来的一部史诗般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它随着苗族人西迁而言传口诵,从东部创作到西部,从远古传唱到今天,世世代代苗家人以不老的古歌传承着历史,演绎着他们生息繁衍的故事。
苗族古歌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哪里有苗族人,哪里就有歌声。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也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苗族芦笙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声声”的诗句出现。
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形成了芦笙文化体系并在苗族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苗族时,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
我们可以从芦笙的演奏形式来看,黔东南的芦笙演奏是高昂着头进行吹奏,呈现出催人奋进的喜悦气氛,而滇东南的芦笙演奏则是低着头进行吹奏,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不难看出,滇东南的苗族芦笙吹奏形式反映了西部苗族的一个缩影,反映了西部苗族迁徙文化的具体内涵,也反映了西部苗族长期迁徒处处受到歧视的悲惨历史。
2、民族性原生性苗族先民的向来崇拜太阳、月亮、山神,甚至花草树木等等。
这可以从苗族的服饰图案和铜鼓纹得出结论,而我认为苗族音乐也像苗族服饰和铜鼓一样,有着自己的“图案”――那就是地域性,民族性和原生性,苗族音乐从纵向历史的过程来看,给人一种“寻根”的感觉,因为苗族音乐是从原始社会,在人们的集体劳动中产生,只是因为没有文字和乐谱,所以当时苗族歌曲无法保存下来,在这里提到的“原生”,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原汁原味”,从苗族的历史来看,我们都知道,自从苗族迁徙以来,现在一直居住在地形为海拔四百米至二千五百米的中国西南省份,以陡峭山坡和深陷峡谷为其特征的云贵高原具有海拔二千米到二千五百米的山峰,河谷与平地的地方。
这里的苗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创造性的梯田灌溉技术。
有人说,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太落后,太偏僻、太边远,然而就是因为这块原始的地方,滋生了我们苗家许多传统的、原汁原味的音乐素材。
对于“原生性”我们可以从曲子角艺术的发展,加工,或者对某一类民歌的风格进行模仿所创作出来的歌度来说,由曲作家对一首民歌的旋律进行曲,我们均视为“次生”的。
那就是非原汁原味的,从演唱方法来说,就是用西洋的发音技巧所训练出来的声音,最大限度的贴近民歌,我们均叫“次生民歌”唱法,而我们的苗族音乐主要是强调“原生态”这个概念:│5 3│5-│5•i│5 3│1-│3- │5-1│……该旋律为苗族飞歌旋律之一,使人一听就知道是黔东南苗族的风味。
《还娘刻木之歌》古代苗族婚姻习俗长歌旋律为:5 5 .│1 2 1│5 6 .. 5 . 5 .1│5 5 ..1│5 . 6 . 5 .│5 5 ..1│1 5 .2│5 . 6 . 5 .1│5 5 ..│2 1 5 .│歌词为“阿哈,要唱啊,刻道的歌唱起来,唱就开始唱,枫木刻九节,从头来唱起。
”尽管现在都采用了一些“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但它们还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从苗族音乐的调式来说,他们属于原汁原味的民族调式,像黔东南台江革东飞歌调式音列为“5 6 1 3”其中“6”是很少出现的,并且“6”多处于弱音位置,只起装饰和过渡作用。
凯里市“凯堂飞歌”属“6 1 3 5”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以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二声部一先一后摹仿式二重唱为主要演唱特征,旋律进行中常以五度,八度大跳跳跃出现,使其更加明朗、奔放。
“黄平飞歌”属“1 2 5 6”四声音阶宫调式,旋律进行连续命名用四度,3五度大跳“2 6 5 2 5 2”音型贯穿全曲。
如:5 2 6 1―│2 6 5 2 5 2 5 2 0│此外,黔东南凯里市的挂丁、雷山县、施洞、台江县的反排等地的“飞歌”在音阶调式,施律进行等方面也各具特色,情调开朗,旋律流畅,曲式完整优美动听等都是其共同的特征,体现了苗族人民开朗豪放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苗族音乐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性。
3、丰富性及语义性苗族音乐按其形式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每一类均有各种不同的音调,反映不同的内容,苗族音乐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
声乐有“飞歌”,“古歌”、“酒歌”、“情歌”、“叙事歌”、“丧歌”等等。
器乐有芦笙,叶、夜箫、古飘琴等。
打击乐有铜鼓、木鼓等。
苗族音乐曲调大多是承袭传统唱法,一般苗族著名歌手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曲调的更新,而在于歌调的创作修饰。
所以曲调的变化很少。
记得已故的黔东南雷山县歌手唐德海前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熟练地掌握了苗族传统的古歌和民歌唱法,他创作的歌仅苗汉对照新歌就有一千三百多首。
苗族音乐除了素材丰富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那就是“会说话”的功能――语义性,流传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歌《跋山涉水》是这样描述苗族先民迁徙的“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苗民不得安居,受难的苗族人要从水乡迁走,受难的苗众要从水乡迁去,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行,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方,他们追赶着太阳的足迹,好地方就在山那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这首古歌,表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斗争的激烈情况,同时也表述了苗族先民在压迫中迁徙,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期望之情,从而迁向那陌生的领地。
苗族的芦笙和木叶也具有较强的语义性,在苗族的心目中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通过它们能使豆蔻年华的青年,互相了解,产生爱慕结为伉丽,每当风清月夜,有情的小伙子,手捧心爱芦笙吹着婉转悠扬的爱情曲,姑娘们闻声,就心领神会,以清脆的歌声相对,这种恋爱方式,外行人是听不懂的,如芦笙恋爱曲《讨花带》的旋律和词意是这样的,‖2 5 2∣2 5 2∣5 6 5 6∣6 5 2∣5 2 5 2∣5 6 6∣5 6 6 5∣2 5 2‖……4“好姑娘,好姑娘,送根好花带,送来捆这里,捆这里,捆在芦笙上,我们吹芦笙,大家喜洋洋。
”由此看得出,苗族音乐不仅仅是旋律优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深刻的语义性。
二、文化价值何为“文化”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语言、宗教、信仰、法律、艺术、道德等文化事项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
而民族性、历史性、稳定性却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苗族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质朴而就苗族音乐的不朽文化价值我认为有:1、在于培养苗家人的历史意识苗族音乐不仅能教育苗家后来者永不忘祖先故土,显示出苗家人对祖先的追忆和寻根的浓重乡思,而且能培养苗家人的历史意识,这里对于过去没有文字的苗族,音乐代替了发挥文化符号的功能,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音乐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使音乐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
据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仅收录我国南方苗族歌曲就一百多首,虽然只有歌词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至六世纪,我国苗族歌曲已是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而这种漫长的历史痕迹在今天的演唱中还能让我感受到。
苗族音乐作为一种凝聚力和号召力将苗族的心连在一起,使苗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苗族音乐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各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图腾的变异,它赋予苗族历史的文化传播体。
2、民族的象征“苗族大歌是从人的血脉中流淌出来的艺术,它带着苗族人民的脉动,蕴涵着苗族人民生命的呼吸,无论是低吟浅唱,还是纵情放歌,无论是缠绵悱测,还是呼天抢地,苗族大歌它所特有的风格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苗族音乐质朴,鲜活,带着山与水的旋律,鸟叫蝉鸣的律动,给人一种泥土的芬芳气息”。
在这里且不说苗族音乐是否受人喜欢,不过我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果这句话,用在别处还有争议的话,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了,为什么黑人的灵歌蓝调,布鲁斯印第安人的民歌,美国的乡村音乐能够在世界广为流传呢?还有著名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为什么能够登上世界舞台,并得到那么多专家学者的考究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原因,就像我们苗族音乐一样,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独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一个民族。
3、凝聚整个民族团结的含义这可以从苗族器乐――芦笙来说。
苗族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它在苗族人民中具有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使大家感到无限欢乐,忘掉一切忧伤和痛苦,在芦笙会上,年已花甲、银发的老人也积极参与。
人们从四面八方相聚,又在芦笙会场上依依难舍难分,流连忘返。
同时芦笙集会增强了人们的团结,在培养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互助精神起了积极作用。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是联系苗族心理素质的纽带,终上所述,我们知道苗族音乐具有它的独特性,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文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苗族历史的真实写照,在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培育下,苗族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批苗族作家,他们的著作有许多在国内获奖,有的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受到好评,在苗族音乐的研究、搜集、整理、翻译、出版方面,也有了一批自己的人才,并取得显著的成果,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我们苗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苗族的音乐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马学良、邰昌厚、今旦:1956 《关于苗族古歌》田兵1979《苗族古歌》论文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