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病例分析
血液病例分析
辅查:血常规 WBC 6.2 x 109 /L, RBC 2.5 x 1012/L , Hg 68g/L, MCV 72fl, MCH 261pg, PLT 136 x 109/L, 大便潜血 (++),尿常规 正常。
5
围绕此病例同学进行讨论
同学各抒已见,根据同学发言,教师给予一 定的启发
11
通过以上分析,该患者有慢性消化道失血 致铁丢失过多,系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单凭 以上2条虽然不能确定诊断,诊断上已高度倾 向于缺铁性贫血,下一步是作进一步检查确 定诊断的问题,以下再作分析。
12
另外2个也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表现的疾病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多见于老年人,临床 较少见,是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红细胞铁利 用障碍引起的贫血,体内有较多的铁堆集, 因此血清铁蛋白、血清铁饱和度增高,骨髓 穿刺表现为铁粒幼细胞增多,且环形铁粒细 胞细胞>15%
13
2、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由遗传性基因改 变致珠蛋白合成障碍,该患者中年起病,无 家族史,无黄疸、脾大等溶血表现,如果检 查血清铁蛋白降低即可除外。
14
针对我们分析考虑缺铁性贫血,仅凭上述不能确诊, 因此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来证实诊断
需要作的检查有: 1、骨髓穿刺:如果有如下形态学表现:红系幼红
9
从一般的普通饮食中即可花获得,该患 食欲可,此种情况引起的可能性小;
②铁丢失过多:该患既往有胃病史,近2个月 来有反复黑便,大便潜血(++),由此可表 明该患有慢性消化道失血,这是男性患者发 生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女性可由月经量 过多引起;
10
③ 吸收障碍:铁吸收的部位为十二指肠及空 肠上段,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直接进入空肠, 绕过吸收部位导致吸收不良,长期腹泻亦可 引起。该患无此病史,故不考虑这次/分,R 23次/分, BP 114/58mmHg,中度贫血貌,皮肤苍白,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 结未扪及肿大,睑结膜苍白,口腔、牙龈未 见出血,咽无充血、水肿,扁桃体无肿大, 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3次/分, 心律整齐,心尖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明 显压痛、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 痛,双下肢无水肿。
血液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血液科病例分析与讨论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人体血液的疾病、异常情况以及相关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讨论几个血液科病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的相关知识。
1. 病例一:贫血病例患者XXX,女性,年龄45岁,主诉乏力、头晕乏力、容易疲劳一月余。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舌质淡苔薄,并且存在轻度水肿。
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贫血病例。
进一步进行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同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经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现其月经过多,并有长期损失血液的情况。
结合这些信息,初步判断为缺铁性贫血。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口服铁剂,并指导其加强膳食,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同时,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以监测贫血状况的改善。
2. 病例二:白血病病例患者XXX,男性,年龄35岁,体检时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骨髓涂片检查显示异常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具体为t(9;22)染色体易位,即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进一步确认为慢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方案:患者需进行化疗以及骨髓移植等综合治疗措施。
化疗可通过药物抑制异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骨髓移植则可以替换异常造血系统,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3. 病例三:血小板减少症患者XXX,女性,年龄60岁,近期病史中出现多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皮肤瘀斑以及牙龈出血等。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且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现患者曾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治疗方案: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补充血小板的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悬液等。
同时,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或其他可能导致出血的情况,以减少出血风险。
通过以上三个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血液科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以及患者的背景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病例分析模板
• 男性,52岁,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
• 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 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 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 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月前 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来我院就诊,查 2次大便潜血(+),查血Hb96g/L, 为进一 步诊治收入院。
•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 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 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 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 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 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 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 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 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 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 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
化验:血常规Hb129g/L, WBC6.7×109/L,
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
7.0mmol/L, Cr:113umol/L, 肝功能ALT 56u/L,
• 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 (一)诊断 •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
功能IV级 •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0次/分,R20次/分, BP1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平卧位, 无皮疹和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 不黄,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 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 部有S4,肺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 及,下肢不肿。
• 心电图示:STV1-5升高,QRSV1-5呈 Qr型,T波倒置和室性早搏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病例分析——血生化
解答
▪ 考虑本例为哪方面的疾病?
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 本例为肾脏疾病。
▪ 本例实验检查结果如何分析?
血液检查:表现为轻度贫血RBC:3.8×1012/L Hb:111g/L,Hct 0.33;WBC:10.8×109/L,N 0.76,提示有感染;血小板 225×109/L正常。
▪ 血生化
④TBil 128.7μmol/L,DBil 60.6μmol/L,该患者的黄疸属于哪 一类?是如何判断的?
该患者属于肝细胞性黄疸。
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 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而三者均 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也可协助鉴别诊断黄疸类型, 如DB/STB< 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常为肝细 胞性黄疸,比值> 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 该患者黄疸的程度如何?如何通过黄疸程度判断病因? 该患者属于轻度黄疸。当STB > 17.1μmol/L,但 < 34.2μmol/L时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 疸,> 342μmol/L 为高度黄疸。
对于溶血性黄疸,通常< 85.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通常 在17.1~171μ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 171~265μ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342μmol/L。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0.8×109/L,N 0.76, RBC:3.8×1012/L
Hb:111 g/L,Hct 0.33பைடு நூலகம்Plt:255×109/L
急诊科常见血液检查病例分析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血液检查病例分析与处理在急诊科工作中,常见的血液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通过血液检查,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病情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从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出发,分析一些典型的病例,并介绍如何进行处理。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急诊科最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这些指标的异常程度和临床症状的表现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例如,一位急诊科病人来就诊,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伴有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时很有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
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其他指标的变化,比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水平,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此外,在血常规检查中,还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比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异常。
如果RDW值增高,说明红细胞大小的变异性增加,可能提示出血性疾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二、凝血功能检查急诊科中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凝血功能的异常常见于出血或血栓性疾病等情况。
例如,一位急诊科病人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我们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发现PT和APTT均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这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为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因。
三、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检查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紊乱常见于各种危重病情,如心衰、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常规的电解质检查包括血钠、血钾、血氯等指标。
例如,一位急诊科病人表现为头晕、乏力和心慌,我们进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检查发现血钾明显增高,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心电图的结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四、炎症指标检查炎症指标检查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例如,一位急诊科病人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我们进行炎症指标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和血沉均升高,这时我们要考虑感染性疾病的可能,进一步进行有关感染的检查与处理。
检验科中的临床实践案例分析
检验科中的临床实践案例分析在检验科的临床实践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对真实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临床实践案例为例,介绍检验科中的临床实践案例分析过程。
第一章:血常规的检验解读在临床实践中,血常规是一项常用的检查项目,它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下面以一个实际的案例为例,来介绍血常规的检验解读。
案例描述:一位50岁男性病人因头晕、乏力等症状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为他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血红蛋白(Hb):80 g/L红细胞计数(RBC):3.5 × 10^12/L白细胞计数(WBC):2.0 × 10^9/L血小板计数(PLT):100 × 10^9/L通过对该案例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血红蛋白(Hb)偏低,说明病人患有贫血。
贫血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等,与病人的主诉一致。
2. 红细胞计数(RBC)也偏低,与贫血的诊断相符。
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会导致贫血。
3. 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低于正常范围,说明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
这可能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有关。
4. 血小板计数(PLT)也偏低,是一种血液凝聚功能障碍的表现。
病人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病人患有一种溶血性贫血,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液凝聚功能障碍。
但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第二章:尿常规的检验解读尿常规是检验科中常用的一项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下面以一个尿常规检验结果为例,介绍尿常规的检验解读过程。
案例描述:一名女性患者来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和尿痛。
医生为她进行了尿常规检查,结果如下:尿液颜色:混浊尿液PH:6.0尿比重:1.025尿蛋白:阳性尿糖:阴性尿潜血:阴性根据以上尿常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尿液颜色混浊,提示尿中可能存在白细胞、细菌、上皮细胞等。
急诊科常见生化指标病例分析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生化指标病例分析与处理1. 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接诊各种各样的急诊病例。
在急诊科,生化指标常用来辅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以病例分析的方式,讨论急诊科常见的生化指标异常及其处理方法。
2. 血常规指标2.1 白细胞计数病例1:一名病人在急诊中出现高热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分析: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炎症、感染或应激反应。
考虑到该病人的高热情况,感染是最可能的原因。
应进一步检查病人的血培养和急诊常规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
处理:对于病人的感染状况,应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并及时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
2.2 血红蛋白浓度病例2:一名年轻女性在急诊中出现乏力和头晕,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分析: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表示贫血。
针对年轻女性,最常见的贫血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慢性疾病和遗传性贫血。
处理:根据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贫血的原因。
对于缺铁性贫血,应补充铁剂并根据情况考虑红细胞输血。
3. 肝功能指标3.1 肝酶水平病例3:一名病人在急诊中出现黄疸和腹痛,肝功能指标显示AST和ALT升高。
分析:AST和ALT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
黄疸进一步提示可能存在胆汁淤积。
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胆管炎、肝炎、胆石症等。
处理:针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可能需要进行肝超声、胆道造影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对于肝细胞损伤,应给予对症治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
3.2 胆红素水平病例4:一名新生儿在急诊中出现黄疸,血液检查显示胆红素升高。
分析:高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因为胆纽管梗阻、遗传性疾病或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处理:应进一步检查新生儿的肝脏和胆道系统。
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而其他原因的黄疸则需要相应的治疗。
4. 肾功能指标4.1 尿常规指标病例5:一名病人在急诊中出现尿频和尿痛,尿常规指标显示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升高。
分析:尿常规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病历分析
病例分析题目:病史摘要:男性52岁,咳嗽二个月,加重并有血丝痰一周。
患者二月来时常刺激性咳嗽,无痰,近一周来咳嗽加重,咳中等量白痰,痰中带血,无发热及胸痛。
胸片示右肺阴影收入院.发病以来,食欲精神好,体重无减轻。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肝炎、肺结核史,吸烟30余年,12支/日。
查体:T:36.2℃,P:75次/分,R:16次/分,BP:120/85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无畸形,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无压痛。
化验:血常规:Hb120g/L,WBC7.5×109/L胸片:右上肺可见3×4cm大小阴影。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标准答案: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评分要点:(总分20分)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待查(原发性肺癌可能性大)。
(4分)(二),诊断依据:1.刺激性咳嗽伴咳痰病史。
(1分)2.有肺癌诱因:既往三十年吸烟史。
(1分)3.胸片右肺可见3×3cm大小阴影。
(2分)二、鉴别诊断:5分1.肺结核。
(2分)2.肺部炎性肿块。
(1.5分)3.肺良性肿瘤。
(1.5分)三、进一步检查:4分1.支气管镜检和/或病灶细针穿刺活检。
(1分)2.胸部CT。
(1分)3.腹部B超,了解有无转移灶。
(1分)4.痰细胞学检查。
(1分)四、治疗原则: 3分1.手术治疗,右侧肺切除术。
(2分)2.根据病理类型,术后化疗、放疗。
(1分)题目:病例摘要:男性,40岁,上腹部隐痛2月,黑便1周。
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自服胃药斯达舒胶囊,稍好转。
近半月自觉乏力,消瘦,体重较2月前下降3公斤。
近日大便色黑。
来我院就诊,大便潜血(+),血Hb90g/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无消化道疾病史。
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结膜、口唇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腹部未及包块,剑突下深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标准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15-150 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失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脱水或肺部疾病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测量值。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为4.3-5.9×1012/L,女性为3.5-5.0×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脾功能亢进或骨髓异常增生有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出血或骨髓功能不全有关。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测定结果。
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病变或感染有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血液凝固异常或骨髓抑制有关。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有关。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亚群,负责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
正常范围为50-7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细菌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是免疫功能的关键细胞,负责抗体产生和免疫调节。
正常范围为20-4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有关。
7.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RDW-CV):血红蛋白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是衡量贫血类型和程度的指标。
正常范围为11.6-14.6%。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类型复杂或骨髓功能异常。
血液疾病病例分析
血液疾病病例分析血液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类型。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血液疾病的病例分析,以展示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
1. 案例背景患者男性,35岁,主要症状为乏力、皮肤苍白,同时有呼吸困难和头晕的不适感。
经家族医生初步检查后推测患者可能患有一种血液疾病,需要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2.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乏力、皮肤苍白等症状,说明可能存在贫血情况。
皮肤苍白是由于贫血导致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氧气供应不足而引起的。
呼吸困难和头晕可能是由于贫血导致的氧供不足脑部和其他组织器官引起的。
3. 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骨髓中的异常细胞数量等。
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医生作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4. 诊断结果在辅助检查的结果基础上,医生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
以本例为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计数也较低,同时骨髓穿刺结果显示异常细胞明显增多。
综合以上结果,医生可以初步诊断患者患有一种白血病,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5.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诊断结果,医生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多样,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结:血液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血液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血液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病例背景、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与血液疾病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我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血液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血液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血液科病例分析1、病历摘要女性,35岁,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瘀斑3天。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间断出现牙龈出血,不敢用力刷牙,同时发现皮肤有出血点和数处瘀斑,无发热、口腔溃疡和关节痛,病前未用过特殊药物,亦未曾到医院检查和之检查和治疗,发病以来饮食和睡眠好,无尿血、便血和黑便。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平时月经正常,仅最近一次月经量较前增多,爱人及一子体健,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查体:T 36.3°C,P68次/分R18次/分BP 110/70mgHg 前胸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数处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巩膜无黄染,牙龈有少许新鲜渗血,口腔黏膜未见溃疡、血泡和出血点,甲状腺不大。
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68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16g/L, WBC 7.5×109/L,N 0.65,L 0.35 PLT 12×109/L,尿常规,粪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5分钟)2、病例摘要男性,38岁,乏力、面色苍白半年,加重伴心悸1周。
患者半年来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乏力,家人和同事发现面色苍白,但能照常上班,曾到医院检查,化验有贫血(具体不详),未予治疗。
近1周来乏力加重伴心悸,活动后明显,遂来诊,发病以来进食不多,但食欲正常,睡眠红啊,尿色无改变,无便血和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年,3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毕二式吻合术。
无肝肾疾病及痔疮°C,P92次/分R18次/分BP 120/75mgHg 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巩膜无焕然,睑结膜和口唇苍白,舌面正常。
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心率92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一)
男性, 岁 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 男性,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 伴大汗,轻度恶心入院。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 伴大汗,轻度恶心入院。患者近 年中类似症状间 断发作,持续20分钟左右 通常由劳累诱发, 分钟左右, 断发作,持续 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 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 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 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 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 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 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 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 体检: 体检:BP160/10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 次 分 律齐,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心电图:发作时: 心电图: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 段抬高, 波倒置 段抬高 发作后: 恢复正常, 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 恢复正常 问题: 、诊断及诊断依据( 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22.5分) 分 2、鉴别诊断(7.5分) 、鉴别诊断( 分 3、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分) 、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分
问题: 问题: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18分) 分 ?(12分 (2)要明确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分) )要明确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本例治疗原则(20分) )本例治疗原则( 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溃疡性结肠炎( (1)诊断(10分):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 )诊断( 分):溃疡性结肠炎 初发型), 需与慢性细菌性痢疾、 (2)鉴别诊断(8分):需与慢性细菌性痢疾、 )鉴别诊断( 分):需与慢性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 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Crohn病和大肠癌等疾 病和大肠癌等疾 病鉴别。 病鉴别。 (3)进一步做以下检查(12分):多次大便的 )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分):多次大便的 细菌培养+药敏 结肠镜+活组织检查或 药敏, 活组织检查或X线钡剂 细菌培养 药敏,结肠镜 活组织检查或 线钡剂 灌肠检查。 灌肠检查。
血常规病例分析
从几个例子浅谈血常规的误差分析例1.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点):患某,呼吸内科,男,发热待查,今日查血常规,PLT 9×109/L,查看仪器见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查昨日血常规,PLT 8.5×109/L,历次医嘱显示昨日已输血小板,并骨穿行细胞学检查。
联系临床发现患者并无出血倾向,疑似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低,遂告知临床更换枸橼酸钠(PT管)复查,得PLT 185×109/L。
看片要点是重点关注片尾,可见血片的缝隙之间血小板聚集。
例2.冷凝集(严重水浴难以纠正的处理办法,如何判断已经纠正):患某,科别?,诊断?,RBC 1.76×1012/L,HGB 109.8g/L,HCT 0.159,MCV 125fl,水浴后重测,RBC 3.621×1012/L,HGB 112.5g/L,HCT 0.34,MCV 105fl。
但遇到严重者水浴半小时以上亦无效,如何处理?例3.寒冷病(区别于冷凝集):患某,男,27岁,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初诊在急诊科,抽血后立即送检并马上上机发结果,当时WBC 1.46×109/L,PLT 330.6×109/L,次日入院后重抽复查,WBC 335.20×109/L,PLT 1107×109/L,推片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少见,应为减低。
考虑到初诊是急诊送检,标本温度尚可,因此将标本经水浴30min后立即上机,结果WBC 1.79×109/L,PLT 10.2×109/L。
此结果较为可靠。
如何解释此病例?例4.HCT与HGB不一致(如何向临床解释):患某,男,血液内科,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血常规WBC 423.5×109/L,RBC 1.9×1012/L,HGB 49g/L,HCT 0.31,MCV 159fl。
临床来电,疑问HGB与HCT为何不一致,血色素那么低,而压积仅稍低?解释这个问题,要理解这几个指标中哪些是实测,哪些是换算。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展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展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场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场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安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男患,24岁,农民。
检验科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检验科典型病例分析报告》篇一在检验科工作中,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以及促进临床与检验科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探讨其在检验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1周”入院。
患者自述上腹痛无规律,偶有恶心、呕吐,无明显发热。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显示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5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计数250x10~9/L。
肝功能:ALT100U/L,AST65U/L,总胆红素15.2umol/L,直接胆红素 9.5umol/L。
肾功能:肌酐75μmol/L,尿素氮5.6mmol/L。
电解质:钾离子3.5mmol/L,钠离子138mmol/L,氯离子98mmol/L。
尿液分析:尿蛋白阴性,镜检未见异常细胞或管型。
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
进一步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实炎,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明显溃疡或出血。
治疗方案:根据胃镜结果,给予患者抗炎治疗,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
同时,针对高血压病史,调整了降压药物。
治疗效果: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
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基本恢复正常。
病例分析:本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上腹痛,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肝功能轻度异常,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尿液分析未见异常,排除肾脏和泌尿系统问题。
胃镜检查结果证实了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是基于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解读和临床症状的综合考虑。
总结:通过本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检验科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准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如胃镜,则帮助确定了具体的疾病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几个例子浅谈血常规的误差分析例1.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点):患某,呼吸内科,男,发热待查,今日查血常规,PLT 9×109/L,查看仪器见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查昨日血常规,PLT 8.5×109/L,历次医嘱显示昨日已输血小板,并骨穿行细胞学检查。
联系临床发现患者并无出血倾向,疑似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低,遂告知临床更换枸橼酸钠(PT管)复查,得PLT 185×109/L。
看片要点是重点关注片尾,可见血片的缝隙之间血小板聚集。
例2.冷凝集(严重水浴难以纠正的处理办法,如何判断已经纠正):患某,科别?,诊断?,RBC 1.76×1012/L,HGB 109.8g/L,HCT 0.159,MCV 125fl,水浴后重测,RBC 3.621×1012/L,HGB 112.5g/L,HCT 0.34,MCV 105fl。
但遇到严重者水浴半小时以上亦无效,如何处理?例3.寒冷病(区别于冷凝集):患某,男,27岁,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初诊在急诊科,抽血后立即送检并马上上机发结果,当时WBC 1.46×109/L,PLT 330.6×109/L,次日入院后重抽复查,WBC 335.20×109/L,PLT 1107×109/L,推片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少见,应为减低。
考虑到初诊是急诊送检,标本温度尚可,因此将标本经水浴30min后立即上机,结果WBC 1.79×109/L,PLT 10.2×109/L。
此结果较为可靠。
如何解释此病例?例4.HCT与HGB不一致(如何向临床解释):患某,男,血液内科,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血常规WBC 423.5×109/L,RBC 1.9×1012/L,HGB 49g/L,HCT 0.31,MCV 159fl。
临床来电,疑问HGB与HCT为何不一致,血色素那么低,而压积仅稍低?解释这个问题,要理解这几个指标中哪些是实测,哪些是换算。
写在前面:请抱着怀疑的精神,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以下内容,鉴于水平有限,个中说法如有不妥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论著,同时亦欢迎与本人展开交流。
文中述及的主要是误差分析,即假性增高或减低,实际工作中,应注重联系病人的临床特点,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力争发一份准确的报告。
我们先从一张血常规化验单的各项指标说起,谈谈各项指标之间的影响因素。
WBC、RBC、PLT的计数是基于库尔特原理进行的,细胞通过计数池时因存在电阻而产生电压,电压高低表现为脉冲大小,反映了细胞大小,其脉冲数则反映细胞数。
(1)在WBC通道发生了什么?在进行血细胞测定前,全血标本必须用稀释液在仪器的外部或内部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一般用1:251的稀释倍数来测量白细胞。
在白细胞通道,为了使红细胞全部破裂,再加入一定量的溶血剂(lyse)使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仅留下红细胞膜微小的残余部分。
体积>35fl颗粒产生的脉冲归为白细胞计数。
此时该通道中存在有白细胞、血小板,因血小板体积比白细胞小得多,故而可以区分。
因此,红细胞、血小板在某些情况下能影响WBC。
①如严重贫血的病人,骨髓造血系统活跃,一些未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即有核红,溶血剂破坏后仍存在核,因而使WBC偏高,严格来说应予以修正。
若镜检100个WBC,见10个有核红,则WBC修正值应为(100/110)×WBC 计数值。
②又如红细胞对溶血剂抵抗,见于肝功能受损者(肝硬化、肝癌等)、异常血红蛋白病(地贫等)。
③血小板聚集,大型血小板。
我们知道,红细胞碎片能影响PLT,使之假性增高,那反过来血小板聚集,巨血小板是否亦影响RBC呢?其实,主要是影响WBC,后面会阐述原因。
④寒冷蛋白的沉淀,即例3出现的WBC假性增高的原因,亦在后面阐述。
⑤前面都是使WBC增高的影响因素,同时亦存在假性减低的因素,如白细胞聚集,可发生于寒冷凝集,抗凝剂相关聚集。
较少见,我们在工作中尚未遇到,或因水平有限而忽视。
(2)在RBC通道,又发生了什么?在此通道,未能对白细胞、血小板进行特殊处理,因而同时存在两者,为何存在仍可计数RBC呢?首先说白细胞,观察其与红细胞的单位可发现相差1000倍,因系数的差异,所以实际上WBC:RBC大致为750:1,因此WBC的影响因素在RBC小数点后两三位数,因而正常情况下自然是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是血小板,前已述及,通过库尔特的电阻抗原理,根据脉冲大小将红细胞与血小板区分开,因而能得到PLT 计数结果。
下面谈到影响因素,①一些白血病出现WBC极高,如例4达到40多万,此时WBC对RBC已有影响,正是这个原因出现了例4的血常规特点,后有详述。
②当发生血小板聚集时,为何前面说此时的血小板主要是影响WBC,而非RBC。
原因与正常情况下WBC 对RBC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是一样的。
PLT的单位与RBC的数量级亦相差1000倍,虽然正常PLT的系数达到100~300,但发生聚集时PLT的数值下降即为明显,如例1,可低至个位数,因此,正如在计数RBC时可以忽略WBC的干扰一样,聚集的血小板对RBC的影响亦可以忽略。
反而时在WBC通道,聚集的血小板体积够大时对WBC造成影响,使之升高。
③RBC假性减低的影响因素,一般有冷凝集,如例2,抗凝剂所致的红细胞聚集,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红细胞聚集,均未遇到过哦。
(3)PLT亦在RBC通道,前面说到PLT对RBC的影响,现在PLT受影响因素干扰所产生的误差情况。
①假性增高,红细胞碎片(溶贫、DIC等),小红细胞,寒冷蛋白沉淀(如例3).②假性减低。
需要强调的是,应格外重视PLT减低的情况,尤其是初诊病人。
如例1所述,PLT减低可误导临床输注血小板(输血风险),骨穿(病人受罪),若发生意外,其后果无法估量。
卫生部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述及,PLT<50×109/L已经应该考虑输血小板。
“因此根据经验,门诊患者PLT低于50×10∧9/L,无出血情况,则可信度不高。
”(出自“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P145)所以遇到初诊PLT减低,建议低于100,应考虑涂片复检。
PLT减低,可见于抽血不顺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甚至有一些缺乏基本认识的护士抽血发现凝块后直接挑出凝块送检,这种无知令人愤慨;其次便是例1所提到的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此种情况的原理似乎仍有待探讨,其在门诊病人中发生的概率约为千分之一,以我院的门诊量来看,应高度重视这种情况。
若是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信息,1是直方图,可见WBC直方图最左侧约50fl处有抬高,此即为聚集的PLT计数为WBC;2是报警信息,可报巨血小板(GiantPlatelets)、血小板凝块(PlateletClumps);3是联系临床,了解患者应无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4是必须推片复检,且应该重点关注片尾红细胞的缝隙,可发现大量的血小板聚集。
此时应联系临床,告知我们的怀疑,更换PT管得到验证后,嘱医生告知患者今后血常规应用PT 管,这样才算做到位。
综上,说完这三个大头,顺便带过,在推片镜检时,常需判断血小板、白细胞数与检测值是否大致相当,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王霄霞,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书记载如下:关于通过血片推断血小板数量,在分布均匀,无异常聚集或纤维蛋白丝时,涂片可大致估算血小板数量,方法为,血小板数(×10∧9/L)=一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平均个数×15×10∧9/L。
WBC的估算方法,同样是分布均匀,白细胞计数(×10∧9/L)=一个高倍镜视野中白细胞平均个数×2×10∧9/L。
另有文献及专著记载方法:血涂片中血小板数(×10∧9/L)=计数100个白细胞时血小板的数量/100个白细胞×白细胞(×10∧9/L)。
注:白细胞数量为血液分析仪的计数结果。
相差显微镜法:取20μL全血加10g/L草酸铵稀释液0.38mL溶血10min后,充入牛鲍计数板湿盒中放置30min,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四周4个中方格和中央1个中方格;血小板特别少时,计数中央整1大格。
——血涂片血小板计数法对血液分析仪的复核作用[J]. 临床检验杂志,2004,2(6):442、462(4)说到HGB。
因其检测原理是比色法,通过吸光度变化而来,因此,黄疸、脂血、高球蛋白、高白细胞、高血小板均可能影响HGB结果,但其影响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不得而知。
若是黄疸、脂血,可采用离心置换血浆(生理盐水或稀释液)后测定。
(5)说到WBC分类了。
①三分群。
学生时代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关于白细胞分类直方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细胞群(主要为淋巴),中间细胞群(主要为单核),大细胞群(主要为中性),看过血片的都知道,单核的体积实际上比中性大,为何直方图大细胞群是中性而不是单核?因计数WBC时,为溶解红细胞加入了溶血剂,此溶血剂可使白细胞浆经细胞膜渗出,胞膜紧裹在细胞核或存在颗粒物质周围,因此,因颗粒在支撑,含有颗粒的中性比无颗粒的单核或淋巴体积大些,但实际体积并非如此。
白细胞直方图并不能代表其自然状况,但可用于判断白细胞体积群分布情况。
说到这里,平时偶尔能发现,LH750时有单核分类特别高的情况,镜检发现实际单核不高,中性高;有时重新复查,分类又可正常。
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一些中性含有的颗粒很少,被溶解时没有颗粒的支撑,这部分中性被误认为是单核了。
个人观点,请勿轻信。
②五分类,仅知道是VCS计数,V是低频波,分析细胞体积;C是高频波,分析细胞核型;S激光,分析细胞的颗粒特性。
关于直方图和散点图,本人认识肤浅,有待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
(6)其次到HCT、MCV、MCH、MCHC了。
这几个指标要放在一起说,因为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公式联系在一起,因此虽看似复杂,其实亦有道道可循。
从定义上来说,HCT是红细胞沉降下来的体积占所有血液体积的比例;MCV是每个红细胞的体积;MCH是每个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MCHC是每个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浓度。
因此MCV=HCT/RBC,MCH=HGB/RBC(记这条公式可以参照MCH的单位是pg,HGB的单位和RBC的单位,哪个是分子哪个是分母应该不难理解);MCHC=HGB/HCT(单位是g/L其实就是浓度,所以分母必须有个体积吧,其实HCT是比积没有单位,意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仪器中,HCT不是实测,而是通过HCT=MCV×RBC而来,而MCV是实测,库尔特原理;MCH,MCHC都是换算指标,不是实测,但其对于判断误差有重要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