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李约瑟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李约瑟难题

作者说明:

以下内容是长篇意淫小说《超级大国的梦想是不是只能在意淫小说里实现》的第八章,该章专门讨论“李约瑟难题”。

本章及本书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前人包括网友们的成果。有的列出了出处,如范岱年先生的《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范先生的文章对中国大陆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作了简单的回顾,很值得一读――但更多的,实在是无法一一列举,只能在此笼统地表示感谢。

作者保留本章及整部小说的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一生只做一件事”。

小说链接:/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15829.shtml

第八章李约瑟难题

题记:

一个人幼时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他(她)的一生。人是这样,文明也是这样。

作者说明:本章提到的“科学”,除非特别声明,指的是“自然科学”。

“老周,你说‘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什么?”杨若水问道。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全文是: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象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确实,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近代,剧降为只占0.4%――反差太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杨若水考虑了很长时间。这一天,正好周秘书又来作客,杨若水便问他。

“不知道。”周秘书摇摇头。上大学的时候,周秘书也研究过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你认为呢?”

“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等)不同!这是‘李约瑟难题’的最根本原因!”杨若水非常肯定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这样,文明也是这样。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大陆,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群岛,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理环境的差异多大啊!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文明之间出现了三个差异:其一,大国文明和小国文明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大国,欧洲是一群小国;其二,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农业文明甚至是小农文明,而欧洲是商业文明,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其三,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大陆文明,欧洲是海洋文明。正是这三个差异导致了‘李约瑟现象’的出现。”

周秘书笑了笑,未置可否,他想了想,“这样吧,李约瑟难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疑问:疑问一、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古代中国人为什么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疑问二、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欧洲,而没有产生在中国?

你先用你的‘地理环境’或者是‘三个差异’解释一下第一个疑问吧。”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一:中世纪,中国科技为什么远远领先欧洲

“好说,”杨若水道,“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疑问一很好回答。中国的地理环境比欧洲更适合粮食作物生长。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中国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人口越多,取得科技成果的概率也就越大。取得了更多的科技成果,又可以回过头来提高粮食产量。。。。。。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自然中国早期发展比欧洲快了。”

“中国的地理环境更适宜农作物生长吗?”周秘书问道。

“是啊,中国是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象小麦、水稻这样的粮食作物生长。而欧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的年、日较差都比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阴雨日极多,但强度很小,光照不足。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不利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生长,因此,欧洲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直到现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粮食都不能实现自给。

插一句,文明一般都起源于最适合农耕的地方,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都是如此。就说希腊,希腊处于欧洲的最南端,差不多是欧洲日照最强的地方。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公元元年左右,汉朝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五、六千万,已经和现在英国、法国或者德国的人口差不多了。中世纪以前,科研还处在依靠偶然观察、个人研究的阶段,人越多,取得科研成果的概率自然越大。中国的人口一直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自然取得的科技成果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了。”

“当然了,中国早期发展迅速还有别的原因,我们以后还会提到。”杨若水顿了顿,“但是,人口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

“如此说来,‘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周秘书笑道,“人口多还是有优势的。”

“要适宜,太多了也不好。”杨若水道。

“对,对,要适宜,太多了确实不好。”周秘书忙道。

第二节大国和小国的差异影响一,科举制度

“对‘疑问一’的解释我可以接受,”周秘书想了想,道,“那‘疑问二’呢,‘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杨若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中西方,)为什么只有中国有科举制度’、‘(较之于西方,)中国的宗教传统为什么比较弱’这两个问题吧。这两个问题在回答‘疑问二’时会用得上。”

“先来看,‘为什么只有中国有科举制度?’”杨若水道,“在历史上,中国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大国人口多、面积大,统治难度也大。公元前221年,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他马上就遇到了一个历代统治者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统治难题――怎么统治这么大的国家?

“人越多越难管理。”杨若水继续,“我们先看管十个人和管一百个人的区别。表面上看,这只是‘量’的区别,可实际上这是‘质’的区别。管理十个人是‘直接管理’,管理一百个人是‘间接管理’。管理十个人,找一个勤快的组长,足矣;而管理一百个人,除了组长,还得设副组长,还得有骨干,得成立一个‘组织’。管理十个人,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措施;而管一百个人,就得制定一些‘规章’――这就涉及到制度层面了。管理十个人和管理一百个人的差距尚且如此之大,那管理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的差距呢?秦帝国的人口有3000万。”

“国土面积大也不好管理。”杨若水道,“试想,如果边疆遇有战事,消息传到京城,那是好几天以后了。而军队如果从京城出发,赶到事发地域,恐怕还要个把月――秦帝国纵横几千公里。

不要忘记,那是在公元前221年,那个时候交通落后,通信落后,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举个例子,书写用的纸张还没有发明,用的还是竹简。以那么落后的交通、通信、生产力水平,怎么统治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

这种统治上的压力,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秦帝国的统治者还没有任何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借鉴。

这个空前绝后的统治难题,秦帝国没有解决,统一六国15年后,秦帝国灭亡。秦亡于暴政,历史早有定论。但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