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古代故事
• 汉武帝一向执法严厉,不徇私情。昭平君是隆虑 公主的儿子,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可 以说既是汉武帝的外甥又是汉武帝的女婿,身份 十分特殊,并且隆虑公主病危的时候,出钱恳请 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也答应了。 后来,昭平君醉酒后杀死公主的一个保姆,犯了 死罪,法官请示武帝应该怎样处理,武帝身边的 人也都提示武帝,当初对隆虑公主的承诺,汉武 帝说:“我妹妹老年得子,临终托付给我,可是 国家法令由先祖所创,我若为了妹妹破坏了先祖 的法令,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如何对得起天 下的百姓,于是痛哭不已,但还是批准法官的要 求,将昭平君处以死刑。”
•9
一、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
经典名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物 之仪表也。 (《管子· 明法解》)
• 大意
法律制度是天下的规程,万物的准则。
•10
(一)人性“自为”的管理前提
• 慎道:“自为”:靠自己 • 商鞅:自私自利,好利恶害 • 韩非认为,人人都是自私的,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
• 造马车与造棺材的目的? • 韩非讲了一对卫国夫妻的故事:一天,一对卫国夫 妻去作祈祷,妻子虔诚地求愿:“愿我平安无事, 得到一百束布。”丈夫不解的问:“为什么只要求 这么少?”妻子回答:“多了,你会用它去买小老 婆?”
•16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以势为尊的集权管理
• (一)得势而治的权势作用 • (二)得助于众的权威基础 • (三)重在人为的权力运用
•8
• 韩非的一篇《孤愤》,曾让秦始皇为之倾 倒:“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 不恨矣!”
• 有人说:“身为帝王,不能不学韩非学 说。”其实“抱法处势任术”不仅在春秋 战国时代,而且在以后都被历代王朝的君 主所利用,成为帝王之利器。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的治国秘诀——“儒法兼综”
法家
•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的新兴地 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如魏国的李悝kui、 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主 要贡献在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方面。 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要贡献在政 治学术思想方面。

•5
商鞅
(约前390—前338)商鞅是卫国国君疏远的宗族,姓公孙名鞅,也 叫卫鞅,后在秦因功封为商君,所以历史上称为商鞅。 在位执 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爱好刑名之学,先到魏国,为魏相公叔痤cuo家臣。 公叔痤在临死前,推荐他给魏惠王,要惠王用他为相。魏惠 王嘿嘿而应。公孙痤当即明白魏惠王不会重用商鞅,就又说 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以免他日后去 帮助别国强大。魏惠王又点头同意。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叫 来商鞅:“我刚才向大王推荐你为相国,但看上去他不会采 纳我的建议,我又建议他说如不用公孙鞅,当杀之。大王答 应了我,我这是先君王,后臣下,现在,你赶快逃吧。”商 鞅却说:“大王既然不会听你的而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 我呢?”他没有马上离开魏国,后来,公叔痤病逝,魏惠王 果然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他。
•13
• (三)一断于法的管理措施 • 首先是“明法”,就是要将法律条文公布 出来,使法令公开化、明确化,让老百姓明 明白白,认真遵守。 • 其次是“守法”,就是要求法律制度必须 普遍适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最后是“严法”,就是严格执行法律制度, 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甚至不惜实行严刑 峻法。
法家的管理智慧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上课时间欢迎: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法家的管理智慧
法 家 像
学派简介:
代表人物:
商鞅 韩非子
代表著作:
《商君书》《韩非子》
•4
•7
韩非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 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 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 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不擅 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 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 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 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 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 书,写出了《孤愤》、《五蠹du》、《内外 储》、《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 言。
•11
• 结论:自私本性不能改变,管理者要顺应 并利用这一状况。 • 法治即是从人性出发而设计的一种管理制 度,并以此来制约人的自私之性。
•12
(二)以法治国的管理取向
• 儒法之别? 人治——法治? • 为何取法? “使中主守法治,拙匠执规 矩尺寸,则万不失矣”。 • • • • “法”的三重含义: 立法——立制度,定规矩 变法——制度变革 任法——排除情感,以法为准
•6
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就到了秦国。他不知道秦孝公 心里想的是什么,于是采取先行试探的方法。商鞅 托人引见,第一次见孝公,讲远古尧帝、舜帝之事, 秦孝公直打瞌睡。商鞅知道秦孝公对五帝的事没有 兴趣,就在第二次见孝公时,又对孝公讲述夏禹、 商汤、周文等人做王的方法,孝公听时神色很烦。 商鞅又知道孝公对前朝诸王之事不感兴趣,志不在 此。第三次见孝公,就讲许多在当前形势下强国称 霸的方法和真理,孝公怦然心动,在商鞅走后,觉 得商鞅的话很有道理,但并未说透。于是,孝公主 动召见商鞅,两人面对面交谈,孝公直接 告诉商鞅: “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显名天下,哪能活活等待 数十百年成为帝王!”商鞅就将早已想好的富国强 兵、称霸诸侯的战略规划对孝公一一道出。
•14
• “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是否等同? •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 法家所讲的法是君主利益或意志的体现,君主本 人则是超越于法律之上的,而现代法律则是民众 利益或意志的体现,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力; • 法家的“法治”强调公共权利而忽略私人权利, 强调惩罚而忽略保护,而现代法治则建立在尊重 和保护人权的基础上,主张公共权利和私人权利 的一致性。 • 法家的“法治”观既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明显 的历史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