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 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提供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班级管理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需要善于处理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正: 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偏见,做到一视同仁。

2.规范化: 班级管理工作要依法依规进行,不违背学校规章制度。

3.民主化: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民主管理,共同维护班级秩序。

4.激励: 通过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的关键技巧1.建立规范: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知道班级的规范和要求。

2.沟通: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解决问题。

3.激励: 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活动,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4.惩罚: 对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维护班级纪律。

班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1.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 剖析矛盾冲突的根源,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学生缺乏自觉性: 加强自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班级纪律不严: 加强规范执行,建立健全的班级纪律教育体系,形成规范化的班级管理。

结语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公正、规范、民主和激励的原则,善于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处理好各种问题,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希望全体教师都能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打造和谐、积极的班集氛围,实现教育工作的更好发展。

初中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梳理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协调和管理班级活动和学生行为的过程。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初中班级管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1. 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具体规定了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的行为规范。

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在班级集会上进行宣布和讨论,使学生对规章制度有清晰的认识,并自觉遵守。

2. 班级集体活动管理班级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需要组织和管理各种班级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班级游戏、团队项目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3. 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公平、公正地选拔班干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管理能力。

4.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自我约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 班级纪律维护班级纪律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积极管理和维护班级纪律,及时处理学生违纪行为,例如迟到早退、缺席、损坏公物等,制定相应的纪律处罚措施,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6. 情感关怀与辅导班级管理旨在培养学生成长,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关爱、支持、和谐的班级氛围。

7. 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班级管理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解决问题,提供积极的教育指导。

8.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指的是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共同目标、传统习俗和特殊标志等。

最新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班级管理

最新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班级管理第三章班级管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高频考点提要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模式;5.班级管理的原则;6.班级管理的方法;7.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高频考点速记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page]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班级管理的方法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班级管理的方法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
(二)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和班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任务和班级实际情况,共同规划班级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一定的层次,逐级落实,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使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的方法.
(四)规范制约法
规范制约法是用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五)舆论影响法
舆论影响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通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形成积极的、浓厚的班级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从而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方法.健康的班级舆论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疏导或进行沟通,解开学生心理症结,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方法.
心理疏导法的常用方式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三种.
(七)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是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技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使其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区域成熟发展阶段D.集体形成的巩固期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发展到集体阶段的班集体,已有了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经形成了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的能力,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2、单项选择题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不包括()。

A.自愿性B.灵活性C.多样性D.广泛性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3、单项选择题班级()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4、单项选择题小红上完体育课后发现钱包找不到了,当时只有小明在教室,班主任王老师得知后,立刻要求小明交出小红的钱包,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有效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客观性原则指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

5、单项选择题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B.自主性C.趣味性D.实践性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教育性是指少先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班级教育知识点总结

班级教育知识点总结

班级教育知识点总结一、班级教育的概念班级教育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在班级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认知、情感、态度、技能、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培养,是学校对学生个体的一种全面的教育模式。

二、班级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班级教育中,学生不仅是得到知识的接受者,还是一个团队的一员,学会了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班级教育中,老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班级教育中,学生在相对稳定的班级环境中,能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塑造和发展学生的人格。

班级教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环境,教育者通过班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品质的人。

三、班级教育的管理1. 组建班级管理团队。

班级教育管理需教师与学生、家长、管理人员等多方合作,构建班级管理团队,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

2. 制定班级规范和制度。

班级教育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班级管理规范和制度,让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都能明确班级的规范和纪律,形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3. 建立班级活动制度。

班级教育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需要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有关班级教育的管理知识和技巧,学会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班级教育的教学1. 融入素质教育。

班级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2. 注重个性化教育。

班级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注,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4.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一个成熟的班集体,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班级领导集体包括班委会、小组长和各学科代表,以及班级团队组织等。

团结有力的班干部是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重要保证力量。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全的集体还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初中班级管理指导知识点归纳

初中班级管理指导知识点归纳

初中班级管理指导知识点归纳班级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初中班级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整体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实现个人发展和全面成长。

1. 班级组织管理班级组织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包括班级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等。

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 学生的分组管理学生的分组管理是分层次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差异、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分组管理,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和整体发展的需求。

分组管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 班级纪律管理班级纪律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

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班级纪律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班级纪律的执行力度,及时处理违纪行为,使班级保持良好的纪律秩序。

4. 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如班会、班级文艺表演、团队建设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学生家校管理学生家校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延伸和拓展。

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学生的发展目标和教育计划。

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6. 班级风险管理班级风险管理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需要预先规划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和突发情况,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例如,教师应制定灾难事故应急预案,提前演练逃生和自救的方法,保障学生的安全。

7. 班级评价管理班级评价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总结和反思。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一)班集体四个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糸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⑵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⑶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⑷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J5)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三)班级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⑵全面管理原则⑶自主参与原则⑷教管结合原则⑸全员激励原则⑹平行管理原则(四)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⑷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五)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1)有效性原则⑵客观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可接受原则⑸冷处理原则(1)沉着冷静面对(2)机制果敢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六)班主任工作内容'(1) 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6)操行评定(七)家校联系的方式,合作的要求(2019上、2018 T) c家庭协调(联系):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家长沙龙等等。

要求:(1)教育性。

家校合作应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得到教育意义。

(2)发展性。

家校合作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3)针对性。

家校合作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有效性。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必须要完成预定目标。

(八)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4篇

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4篇

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4篇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第1篇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十分具体、细致而又极其重要的微观管理,对学校良好三风构成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特制定学校班级管理制度。

一、班级管理机构1、学校校长对全校班级管理负总责。

学校设立年级组,由校级领导负责年级组工作,班级管理日常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学校对全校班级管理从思想上、组织上、业务上进行指导;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使学校教育工作贴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要求聘用班主任,创造条件,培养班级管理人员;指导班主任工作方法,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班主任,每周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协调会。

2、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

班级管理教师负责建设班团体,对学生品行、学业、生活、安全进行管理和指导;对家庭、社会、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养成优良班风、明确班级目标、构成团体舆论进行导向;选拔培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开展班级管理。

班主任负责做好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工作。

二、班级管理基本要求1、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职工要用个人用良好的思想修养、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对各种问题的正确见解等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谈话、示范、批评、表扬等教育手段,严禁体罚、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

谈话要精心准备谈话资料、谈话方法、谈话环境,把握谈话心理,要善意、坦诚、客观,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以理服人。

示范要力求真实、不伪装,辩证客观、不盲目使用。

批评要选择最佳的时机、最有利的场所、最适宜的方法、最适宜的程度进行,注意把握公正、善意、可理解性等原则。

表扬学生要注意把握资料、把握形式、把握情感、把握气氛、把握时效、把握对象、把握分寸、把握语言,克服学生无所谓的心态、逆反的心态、嫉妒的心态。

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将养成教育、学业成绩、班级安全和学生巩固做为重点,杜绝一切乱收费现象,严防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教育教学知识 班级管理

教育教学知识 班级管理

模块三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1、概念。

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2、历史。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级的结构特点:(1)班级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次级系统,是学校和社区是其外部大系统,当然班级内也还有小系统。

(2)班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可进可出,奋斗目标可以更新,与社会其它系统保持联系。

(3)班级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学生中有小团体、帮派和意见领袖,有显性和隐性课程等,有校园等物质环境和校风舆论等精神环境。

(4)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良性的,互助互利;恶性的,相互排斥。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三、班级管理知识要点(一)班级和班集体。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首先,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参与程度。

另外,良好的班级管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其次,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对于维护班级秩序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班级纷争和冲突,并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

通过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定和班级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同时,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专注于学习。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还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计划。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此外,良好的班级管理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教师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知识。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与学生和家长有效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班级管理。

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明确各个管理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成立班级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课堂管理、纪律管理、作业管理等方面,规范学生行为,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级管理是指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教育的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班级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对班级管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1.班级组织:班级组织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的人员组成、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都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内容。

班长、团支书等学生干部的选举和任命,班级的角色分配和前期工作的安排都属于班级组织的范畴。

2.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和纽带。

班级规章制度中包括的内容有:考勤制度、作业制度、纪律规定等。

制定规章制度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认同并遵守。

3.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班级管理者需要安排和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班级文艺演出、集体户外活动等。

在组织班级活动时,需要考虑活动的宗旨、流程安排和评估等方面,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积极的效果。

4.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日常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同时,还要管理和协调班级内的各项事务,保持班级的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5.班级教育与心理辅导:班级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班级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者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开展相关的班会活动和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困难。

6.班级家庭教育工作:7.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精神氛围和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理念。

班级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和塑造班级文化,如班级口号、标语、班级活动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班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对学生进行行为、学习和生活的引导和管理。

良好的班级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灵活、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到班级是一个温馨、温暖的大家庭。

2. 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礼仪。

4.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适合的管理方法。

主要的班级管理方法包括:1. 约束管理:通过制定规范、纪律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2. 教育管理:通过教育引导、情感沟通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3. 激励管理:采用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参与管理:通过学生自治会、班干部等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三、班级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管理技能。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具备以下关键能力:1. 善于观察和分析: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况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

2. 清晰明确的规则和制度:教师应该制定清晰、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3. 勇于管理和引导:教师应该敢于管理班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批评,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尊重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班级管理概述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情商,通过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将学生带入积极学习状态,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维护班级秩序: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护班级内部的秩序,减少纷争和冲突,保持班级和谐稳定。

4.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对待每个学生应该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和权利。

2.尊重学生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展现自我。

3.个性化原则:给予学生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个性化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4.激励原则: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学习和成长。

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1.建立规章制度: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班级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保持班级秩序。

2.心理疏导: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持心态平和。

3.激励奖惩机制: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激励学生进步。

4.定期班会:定期组织班会,讨论班级管理和学习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形成师生家庭三方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班级管理是指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组织,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和家校合作管理等方面。

一、班级组织管理班级组织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包括班级组织结构的建立和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

在班级组织结构的建立方面,需要明确班级的组织架构、班委会的成员及职责分工等,以确保班级内部的管理顺畅进行。

在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估,选出合适的学生担任班级职务,如班长、团支书等,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学生学业指导和辅导等方面。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工作。

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行为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生行为管理包括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和交往行为等方面。

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需要制定学习纪律和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规范学生的生活行为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卫生习惯、作息规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规范学生的交往行为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

四、家校合作管理家校合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共同管理。

家校合作管理主要包括家长会的召开和家校沟通等方面。

在家长会的召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在家校沟通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管理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级管理是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组织的工作,涉及班级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和家校合作管理等多个方面。

班级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指导、监督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和监督,以及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班级管理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情感以及学习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引导和管理的过程。

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学习的管理,还涉及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和学校的关系。

班级管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它包括了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师德师风等多方面。

二、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现。

具体来说,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觉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2.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障他们的发展权利,关注他们的个性需求。

3. 平等对待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中感到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

4.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5. 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互相理解的关系。

三、班级管理的原则1. 策略原则:指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和教育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 参与原则:指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以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1. 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制定清晰的课堂规则和纪律,以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这包括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座位安排、注意力引导技巧以及有效的时间管理。

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参与的环境。

2. 学生关系管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组织团队活动、鼓励合作、解决冲突,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交技能和友谊。

3. 学生参与和激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学校活动是班级管理的关键部分。

教师可以采用奖励制度、表扬、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设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4. 教育目标和课程管理: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相匹配。

课程管理也包括评估学生的学术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家庭与学校合作:与家长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家庭作业和学生进展报告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以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发展。

6. 行为管理和纪律:教师需要建立明确的纪律政策,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

这包括处理违纪行为、制定适当的惩罚和奖励制度,以及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价值观。

7. 资源管理:教师需要有效地管理班级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技术设备和教室布置。

资源管理有助于提供一个有序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8. 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管理: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班级管理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和需求的学生。

教师需要促进包容性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创造一个受欢迎的环境。

9. 安全管理:学校安全是班级管理的一个关键方面。

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包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准备和安全培训。

10. 监督和评估: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不断改进教育质量。

这包括自我反思、同行评估和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班级管理与教育经验总结

班级管理与教育经验总结

班级管理与教育经验总结班级管理与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管理能力。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与教育的经验,并从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点。

一、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我首先要注重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我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如评选优秀班干部、举办班级文化活动等。

此外,我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与纪律班级规则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我在班级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班级规则,并向学生们解释了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

我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规则的制定,让他们在制定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权益被尊重,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纪律。

同时,我也注意及时奖惩,对于规则的遵守者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违反规则者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力求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纪律。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班级管理与教育经验总结中,一个重要的要点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此,我注重布置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关怀。

在我的班级中,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还鼓励学生们互相尊重和帮助,鼓励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三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1、概念。

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2、历史。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级的结构特点:(1)班级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次级系统,是学校和社区是其外部大系统,当然班级内也还有小系统。

(2)班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可进可出,奋斗目标可以更新,与社会其它系统保持联系。

(3)班级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学生中有小团体、帮派和意见领袖,有显性和隐性课程等,有校园等物质环境和校风舆论等精神环境。

(4)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良性的,互助互利;恶性的,相互排斥。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三、班级管理知识要点(一)班级和班集体。

1、班级。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群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直接环境;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2、班集体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过程:(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同学间新奇,班主任处于观察期,也最忙碌的时期。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形成小团体,指定班干开始发挥核心作用,学生开始形成归属感,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同学们认可班级奋斗目标,彼此熟悉,班干部主持班务工作,全班有凝聚力,班主任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有共同的奋斗上标。

(2)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3)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有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班级目标建设。

立意高远、内容全面、表述简洁、可行可评,要求具有渐进性、持之以恒、多元激发。

(2)班级组织建设。

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班级骨干的选任和培养,选拔班干部、培养班干部、实行定期轮换制。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有目的地、及时地强化正确,利用舆论阵地树立榜样。

(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以个人好恶兴趣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

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对于积极型的支持、保护和使用,对于中间开进的加强引导,保其向积极型转化,对于消极型的,坚持正面教育,尤其是其中的领袖人物。

(二)班级管理1、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

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级管理的对象。

包括班级活动中的人、事、物、时空、环境等。

4、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和制度建设,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

(2)班级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和学习常规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如班务活动、学习活动、文娱活动、竞赛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包括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量等。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包括:(1)传递社会价值观,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3)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2、个体化功能,包括:(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2)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

(3)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四)班级常规管理1、班规的制订与执行。

(1)班规是为达到班级目标而制订的行为准则。

(2)班规的制订要明确,通过全班同学的“头脑风暴”并逐条表决,张贴于醒目处,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3)班规执行时要注意让学生熟悉内容,教师以身作则,让家长知道,处理学生一视同仁,前后一致,对不对人,正向引导,奖多罚少。

2、生活管理与指导。

(1)集体物质生活管理与指导。

使用并保管好班级公物,明确着装要求。

(2)学生时间管理。

对于班集体时间管理核心是课堂时间,学生个人时间要教给学生管理方法。

(3)集体社会生活管理。

做好集会活动的管理工作,指导学生搞好人际交往。

3、学习的管理与指导。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2)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向,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四、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怎样?1、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渡;2、教师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3、教师的管理方式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过渡;4、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和提高。

五、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哪几种?1、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实质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4、目标管理。

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1、原则:(1)方向性原则。

班级建设目标是全班的行动指南。

(2)全面管理的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自主参与原则。

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4)教管结合原则。

教育要有诲人不倦,管理要宽严适当。

(5)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全班每个学生。

(6)平行管理原则。

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管理去影响集体。

2、基本方法(1)调查研究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清楚才有的放矢。

(2)目标管理法。

将目标分解,逐级落实,成为学生努力的诱因和内驱力。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要有典型性,教师要以身作则。

(4)情境感染法。

教育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5)规范制约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帮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转化。

(6)舆论影响法。

健康的集体舆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7)心理疏导法。

通常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知行统一,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养成习惯。

3、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有耐心,结合具体事例,引导他们认识真、假、善、恶、美、丑,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心灵美,从而立志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2)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

(3)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4)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以班集体带动学生个人的发展。

(6)建立班级核心力量。

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7)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对学生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七、小学班级的主要理论1、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

(2)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

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段。

2、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从众与逆反。

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的一种心理状态,有顺从、服从、接纳人三种形式。

逆反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或自由,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群体影响。

在群体中,顾忌、分心、他人在场和隐蔽等因素都会引发个体的唤起状态,唤起个体完成简单任务的成绩,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也会降低复杂任务的作业成绩,产生“社会惰化作用”。

(3)冲突与和解。

个体或群体感受到来自另一方不利于已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冲突令人产生不快或威胁感,但缺乏冲突也死气沉沉。

矛盾双方互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争执的现象为和解。

3、管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为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对工人实行科学管理。

这种科学化、标准化手段用来进行班级管理,效果更好。

(2)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表明,调动工人积极性不能只靠金钱,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领导者应提高职工的满足感。

班级管理也是如此。

(3)群体发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

群体发展经过五个阶段:其一,形成阶段,摸着石头过河。

其二,震荡阶段,凸显内部冲突阶段。

其三,规范阶段,凝聚力强,结构稳固。

其四,执行阶段,精力用于完成任务。

其五,解体阶段,善后工作成为取代业绩关注。

高效团队的特征是: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统一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部和外部的支持率。

(4)情境领导理论。

赫塞与布兰查德提出,成功的领导是根据下属的成熟度,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