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关雎

合集下载

12《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12《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12《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关雎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关雎》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2.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3. 分析“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4.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5.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1. 分析“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2.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导入:诗是思绪翩飞时,在光阴里留下的悠然倩影,是愁肠百结时,在心海里翻涌的幽深波澜。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

现在就跟老师一起走进《关雎》的世界吧。

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任务一:诵读感诗歌之意一曲一调歌生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

明确:从内容上看,普遍认为《关雎》写一个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共三章二十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爱情画卷。

第一章,大约是春夏之交,这个美丽的季节,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州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无限的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伴侣。

第二章,他朝思暮想,醒着也想,睡着也想,只怕追求不到;躺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就是睡不着,就只是思念着她。

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出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之情。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ppt (4)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ppt (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关 雎
关关雎鸠,
第一节以起兴手法开篇,由 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 的联想。由此奠定了全篇的抒情
中心。
君子好逑。
逑:配偶。
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
寄兴。
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 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 的欢乐气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经“六义”
风: “风土之音曰风”,是各国的土乐民歌.
雅: “朝廷之音曰雅”,是朝廷里的乐歌,分 “大雅”和

“小雅”. 颂: “宗庙之音曰颂”,是宗庙演唱的祭歌,有 “周颂” “鲁颂” “商颂”.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陈述铺叙.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 喻.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言也.”即借助其他事 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荇菜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叁差荇菜,
左右流之。 流:寻求,择取。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寤:睡醒。寐:入睡。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 以及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 的追求。 第三节:通过对君子 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 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 表现 了这位君子对心目 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友:亲近。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芼:择取。
第四、五节是虚写这 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 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 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 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 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 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的情感变化。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3、积累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

4、解读君子、淑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放吟诵版《关雎》一、以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导入有一天,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叫住儿子问:“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呀。

”孔子便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又叫住儿子问:“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

”孔子便说:“不学礼,无以立。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礼。

“诗”就是《诗经》,意思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宽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

可见孔子对《诗经》的推崇。

二、介绍《诗经》及其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大铃)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分为“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雅”(多为贵族文人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2《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关雎》教学设计“艺术镜头”之一“寻《关雎》之形式美”提示:课前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建构基于学情的语文新课堂。

师:在央视大型诗词类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一首诗歌,曾连续两期被传唱,深受观众喜爱,你们知道是哪一首诗歌吗?生:《关雎》。

师:对,下面我们就用聆听的方式来重温《关雎》中的一个美好片段。

生听《关雎》歌曲。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关雎》,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收获:可以介绍一下《诗经》;可以读一读诗歌;可以谈一谈感受。

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叫做《诗》或《诗三百》。

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

师:《诗经》被称为“五经之首,文学之源二大家知道“五经”是哪五部典籍吗?生:“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师:谁能说一说诗经的“六义生:诗经的“六义”:《诗经》内容上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

师:你是怎么得来的?生:我是从课文注释和文框知识中看到的。

师:看来课本的注释和文框知识也是告诉我们信息的金钥匙,真好。

谁继续分享?生:读完《关雎》后,我感觉这是一首朦朦胧胧的爱情诗。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初读感受是深入理解文本的金钥匙。

生:我想给大家读一读《关雎》。

师:期待你的朗读。

生读《关雎》。

师:字音准确,停顿恰当,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读得不错啊!课前有很多同学在问:《关雎》的语言形式很特别,它有什么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一起探寻《关雎》的语言形式之美。

生自由朗读一-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兴致,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诗歌的第二三节句式相似。

生:我也发现,《关雎》后两节只在每句中稍微变换了几个字。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通过对《关雎》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关雎》这首古诗的字词理解和意义解读。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对《关雎》这首古诗的深层意义和主题的理解。

对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造性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关雎》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朗读法: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 背诵法:学生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关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古诗的译文、注释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关雎》,对古诗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阅读。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和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引起学生对《关雎》的兴趣。

学生分享预习中的发现和疑问。

2.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关雎》进行逐句讲解,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和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对《关雎》的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如主题、意象等。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朗读与背诵:学生进行《关雎》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记忆和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关雎》的短文、背诵《关雎》等。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ppt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ppt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 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 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 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 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鸠 洲 女 逑
, 。 , 。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 情意专一
第一节:关关雎鸠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
联 想

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 思 服 。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二节:参差荇菜

难求
君子思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 熹 的 解 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现 在 的 解 释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 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 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 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 都已经具备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经》六义:
风雅颂 赋比兴。
汉武帝将《诗》《书》《礼》 《易》《春秋》称为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对学生的作业(如诗歌翻译、赏析文章等)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评价和建议。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使用、句子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雎》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关雎》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指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词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蒹葭》ppt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蒹葭》ppt

jū jiū
美情 子 ,质 的 韵朴 一 它 律纯 首 是 和真 古 描 谐, 老 写 ,语 的 男 意言 情 子 境朴 歌 追 优素 , 求 美优 感 女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词:
关关雎鸠 鸟鸣声 君子好逑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寤寐求之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寤寐思服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左右流之 寻求(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左右芼之 拔取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美 丽 善 良 的 姑 娘 啊 , 我 敲 着 钟 鼓 使 你 快 乐 。
水 中 荇 菜 长 短 不 齐 , 采 荇 人 左 右 拔 取 。
美 丽 善 良 的 姑 娘 啊 , 我 弹 着 琴 瑟 来 亲 近 你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新编关雎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新编关雎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新编关雎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关雎》是出现在《诗经》中的一篇古老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关雎》,既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又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学习兴趣。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关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关雎》的主题和背景;2.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学语言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 (10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关雎》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提问学生对于《关雎》的了解程度。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欣赏 (20分钟)教师朗读《关雎》,然后请学生闭目倾听并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接着,让学生与同桌合作,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感受,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意义。

3.诗歌分析 (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关雎》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并解释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并鼓励学生提供独立的解释和见解。

4.小组表演 (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根据《关雎》中的文字内容创作表演剧本,并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诠释。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演绎的指导和建议。

5.课堂总结 (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重点记忆和理解的部分。

同时鼓励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诗歌欣赏、分析和小组表演的过程。

2.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收集学生的小组表演成果,对表演的内容、创意和团队合作进行评估。

4.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诗集《诗经》2.教学课件和PPT3.小组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可根据需要自行准备)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关于《关雎》的资料,并写一篇小论文。

关雎教案一等奖

关雎教案一等奖

关雎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关雎教案一等奖》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著名的民歌,属于《诗经》中的一篇。

通过学习《关雎》,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关雎》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结构;3.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琴演奏《关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联想。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民歌,属于《诗经》中的一篇,以及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情感。

3.诗歌分析:分析《关雎》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

4.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关雎》中使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关雎》的诗歌朗诵,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6.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一首与《关雎》主题相关的诗歌,可以是仿写、续写或自由创作。

7.作品展示和分享: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通过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诗歌朗诵:评估学生的语音语调把握和情感表达;3.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关雎》主题的理解;4.作品展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关雎》原文和翻译;2.古琴演奏《关雎》的音频或视频;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指导问题;4.学生诗歌创作的指导要求;5.诗歌朗诵的评价标准。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的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提升个人情感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关雎》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基本内容。

2. 《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难点:1. 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 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情感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关雎》。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关雎》的内涵。

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 对比教学: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关雎》的独特之处。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关雎》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 千古传颂的佳句有 “窈窕淑女”,既赞扬她 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 说是 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 极为传神地表达 了恋人的相思苦,后来白居 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 吉《蟾 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 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钟鼓乐之”, 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 的故事的原 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 这朴实恋情 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
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 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 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 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 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 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 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的姑娘欢聚。 第五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
善良的姑娘成亲。 进一步表达对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整体感知本诗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男 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关 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 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 “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 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字的用法:
❖ 在河之洲
结构助词“的”
❖ 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左右芼之”物主代词,指“荇菜”
❖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人称代词,指“窈窕淑女
❖ 求之不得
人称代词,同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

它是选自《史记》的。

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1、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成书于春秋。

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5)反映内容(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1、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2、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明确:重章;诗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只有几个词不同?明确:叠句;这首诗是几言?明确:四言。

小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学生自己默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4、听《在水一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描绘一下这首诗。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2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

能够分析《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情感内涵。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

《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关雎》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关雎》的学习。

2. 朗读《关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 文本分析:分析《关雎》的诗意,解读象征和隐喻。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作业: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关雎》的重要内容和技巧。

布置背诵和默写作业,加深学生对《关雎》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关雎》的背诵和默写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关雎》原文。

相关注释和解释。

参考资料和学术文章。

朗读和音乐素材。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关雎》的意境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关雎》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探讨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创作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关雎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关雎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精选篇章解读
深入解读《关雎》篇 章,包括其背景、主 题、情感等方面;
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 的比较,突显《关雎》 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分析《关雎》中的经 典名句,引导学生领 悟其深刻内涵;
文学手法剖析
详细讲解《关雎》中运用的比 喻、象征、双关等文学手法;
分析这些文学手法在表达主题、 塑造形象、传递情感等方面的 作用;
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 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高教学效 果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
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改进方向及措施
提高学生参与度
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优化时间安排
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消 化所学知识。
关注个体差异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个 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05 教学反思与展望
本次公开课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关雎全国公开课以深入解读《关 雎》为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丰富
课程涵盖了诗歌背景、意象分析、 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全 面理解《关雎》的文学价值。
教学方法得当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关雎所蕴含的道德伦理观念,如 忠诚、专一、自律等,对现代社
会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公开课背景及意义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古代经典。 公开课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形式,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关雎的文化魅力。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关雎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关雎

《关雎》同步练习Ⅴ.课后巩固练习(90分钟 100分)一、课文阅读题(40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 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一)《关雎》(8分)《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

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

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

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分)1.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2、君子产生追求女子愿望的语句(),()。

3、君子产生追求女子苦苦不得思念的语句(),(),(),(),(),( ).4、君子想象求的淑女后欢乐的气氛(),()。

(),()(二)《蒹葭》(6分)《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2分)2.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4、蒹葭的意思是()皆生长在水边。

5、诗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种形象?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使用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体会诗中表达的爱情、友情等美好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和主题。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诗的韵律特点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诗词创作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词,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复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

提问:《关雎》这首诗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关雎》,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对《关雎》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诗的主题和情感。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提问: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如何朗读《关雎》?5. 诗词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运用学到的诗词创作技巧。

展示并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诗意和主题。

强调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关雎》,并默写下来。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分析鉴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关雎》优课一等奖教案——无邪的爱情

《关雎》优课一等奖教案——无邪的爱情

?关雎?中无邪的爱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根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难点:?关雎??静女?比照阅读感受诗中传达的青年男女纯真无邪的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浩浩汤汤历史长河五千载,多少文人骚客的诗赋,多少民间流传的辞章,宛如珍珠般在华夏的阳光下闪耀。

侧耳倾听,伴着历史的车轮吼叫而来的,是经典回响的声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感受三千年前的爱情。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对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中?风?、?雅?、?颂?三局部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

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欣赏?关雎?演唱三、欣赏作品1、教师泛读,引导学生会诵读。

讲解诵读方法: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2、精读品味〔1〕开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

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反复出现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同步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 100分)
一、课文阅读题(40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 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一)《关雎》(8分)
《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

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

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

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分)
1.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
2、君子产生追求女子愿望的语句(),()。

3、君子产生追求女子苦苦不得思念的语句(),(),(
),(),(),( ).
4、君子想象求的淑女后欢乐的气氛(),()。

(),()
(二)《蒹葭》(6分)
《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2分)
2.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分)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4、蒹葭的意思是()皆生长在水边。

5、诗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

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8、与这首诗结构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A.《卫风·氓》B.《秦风·无衣》
C.《魏风·硕鼠》D.《魏风·伐檀》
9、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词作者的灵感来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
()。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13、从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14、这首诗各章内容基本相同,仅仅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重复吗?他们是否可以
调换,为什么?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
1.望高大雄伟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___的特点;
2.高大雄伟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

(2分)
3.神奇秀丽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4.参天耸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分)
5.“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9.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春望》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义诗人。

1.现实主义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
写。

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

全诗表达

的主题。

4.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5.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

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8.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很有层次。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情。

9.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10.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答案(一)1.雎鸠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1.《诗经•秦风》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点拨: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考虑。

4、芦苇5、为自己的理想目标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
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6、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7、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8、A(其余都是重章叠句)
9、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0、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
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14、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充分表达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