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4第十四章财政与货币政策汇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doc 7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doc 7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摘要] 当前,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但经济增长对它的依赖性并未减弱,经济自身的增长机制依然乏力,因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长期化的危险倾向。
国内外的历史教训表明,一旦把扩张性政策长期化,后患无穷。
防患于未然,一要防止和化解财政和金融危机,二要预防陷入“滞胀”泥潭的可能;加入世贸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明白人”。
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存在“民族经济”,只有无国别姓氏的“地产经济”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有害的。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只要把市场全部拱手让给跨国公司,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可以实现,13亿人口共同富裕便指日可待。
这纯粹是痴人梦语,当今世界找不到一个先例能够证实上述观点。
总结去年,规划今年,是即将开幕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最主要的议题。
世界经济强体一片衰退的冲击波荡漾全球,我国经济逆风而上继续在适度快速增长的平台上前行。
经历了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进一步增强了。
然而,我们不仅面临外患,同时还存在着内忧,忧患意识不可无。
扩张型财政政策流露长期化倾向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政策转而实行扩张政策。
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财政。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
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扩张政策的依赖症,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政策难以为继。
这是当前政策抉择面临的一道难题。
2001年,GDP增长7.3%,比上年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且呈现逐季减缓趋势,经济整体增幅下降的态势表明扩张政策的效应在递减;国有企业在基本实现三年脱困目标之后,脱困的成本和代价尚未消化,又出现效益回落,利润增幅持续下滑,部分企业脱困后又返困,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国有单位的投资靠国债支持继续上升与非国有单位投资乏力形成反差,表明除了政府国债投资之外,各类市场主体的自我积累机制依然乏力;物价由低速回升转为全面回落,去年零售物价下降0.8%,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下降1.2%,生活资料出厂价下降1.5%;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难度加大,去年下岗未能再就业的职工近600万人,城镇实际失业率高于登记失业率2-3个百分点;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增加农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乏力,制约农民增收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居高不下,潜伏的财政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深。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解析,探讨其作用、工具和影响。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1. 利率调控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借贷成本和投资决策。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当经济增长过慢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资金;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吸收市场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是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行为,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存款用于贷款;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
1.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第14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一期)招投标结果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2月6日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2006 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一期)招投标。招投标具体 情况如下:
名称 2006年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 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一期) 招标总量 中标总量 起息日 2006年 12月6日 到期日 2007年 3月6日 中标利率
2013-9-17
11
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 , REPO, 或RP)是证券经营商以到期买回为条件向中 央银行出售证券时,与中央银行所签订的协 议。 合格证券经营商向中央银行买回债券的价格 高于其向中央银行买出的价格,其差额等于 短期贴现贷款利率。 回购协议实际上是商业银行用自己持有的证 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款。 注意:在我国的央行报告中,回购协议是中 央以到期买回为条件向金融机构出售债券。
14
2013-9-17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影响整个经济的两个渠道: 货币存量 债券收益率
2013-9-17
15
公开市场业务 银行超额准备金变动
同业拆借市场可贷资金变动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 商业信贷市场利率变动 生产、投资和消费规模变动
公开市场购买
银行准备金增加
银行证券投资增加
2013-9-17
24
我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续
业务类型
回购交易
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正回购
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 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 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第14章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财政政策属于宏观调控手段。
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9、财政政策的类型: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政策。
10、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一是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二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1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一定的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12、对于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政策有如下组合:“双松”搭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当经济中出现严重通货紧缩时可以采取这种政策组合。
).“双紧”搭配类型――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当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可以采取这种政策组合。
)“松紧”搭配类型――(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2)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但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大量的财政赤字。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工具,对于经济发展和政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调节全国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和对外平衡的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制定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方针来调整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政府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方式来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手段。
通过对税率的调整,政府可以控制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而财政支出则是政府通过对公共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经济活动。
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控制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降低通货膨胀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协调合作,确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示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通过调整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维护经济稳定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工具和影响因素。
第十四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缺点是:
(1)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2)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4.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四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三模块宏观调控与政策分析
第十四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本章共计6个考点
考点1.货币政策的含义(备考指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刺激经济增长——买进(增加)
抑制经济增长——卖出(减少)
优点:
(1)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那样被动;
(2)富有弹性,可对货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
【历年真题】
【单选题】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是()。
A.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B.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D.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单选题】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矛盾的是
()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
C.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2)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1997—200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
配合阶段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体制 转轨和经济转型,国内商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出现了明显的通 货紧缩。因此,1998年开始实施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稳 健的货币政策,其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治理通货紧缩, 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国民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 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政府公共支出的扩张是采用债券融资 型,靠增发国债来扩大公共支出。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 为增加贷款规模,放宽贷款方向,下调存款利率,降低存 款准备金等各种手段的协调配合。经过 5 年左右的宏观调 控,阻止了经济严重下滑,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经济周 期上升阶段。
3.4 中国目前财政、货币政策应原则
原则:
(一)准确的形势判断 (二)适时的政策转换 (三)注意各种政策手段的不同特点 (四)合理的政策取向
3.5 几点建议 建议: (一)应把“走出去”作为发展重点:政府在税收、外汇、 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二)货币政策:更多地运用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 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间接手段调节总需求; (三)财政货币政策: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 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切实提高人们福利 水平; (四)加强市场信用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建设 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即通过有关制度安排,提高整个社会 的信用; (五)摆正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中两政策的地位。
政策时效和强度方面:财政政策快速、强力、短期调整 ;
而货币政策相反。
政策功能方面:财政政策侧重公平分配原则;货币政策侧重
效率优先原则。
主体方面: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 适用阶段:财政政策更适用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更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四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四章第三节讲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概述(熟悉)
一国的货币政策由该国的中央银行制定的。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传导等内容。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工具
A.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信用配额
C.调整再贴现率
D.公共市场业务 [答疑编号50255614020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和机能。
「金融理论与实务14」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十四章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1.识记:货币政策(P314):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菲利普斯曲线(P317):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失业率高,物价上涨率低;失业率低,物价上涨率高。
奥肯定律(P317):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变动关系,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
2.领会:(1)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P315-316)①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相对稳定,不发生显著的或剧烈的波动。
②充分就业是指凡有工作能力的且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在将为合理的条件下找到工作。
③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或人均GDP 的增长率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情况。
④国际收支平衡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货币收支大体平衡。
(2)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及政策目标的选择(P316-317)①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面对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中央银行可有三种选择:一是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二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三是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的相机选择。
②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
③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具有矛盾性。
④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⑤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之间也存在矛盾,难以同时兼得。
(3)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P318)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①它克服了“稳定货币”单一目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②它防止了“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双重目标的相互冲突。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它们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稳定经济发展,但它们的方式和工具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解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探讨它们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货币政策的含义和作用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管理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调节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和储备金要求等。
它通过影响货币供应来对经济进行调节。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激励或抑制消费和投资。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中央银行可能会加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过热的经济活动。
相反,当经济增长较慢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
公开市场操作和储备金要求也可以用来调节货币供应和流动性。
财政政策的含义和作用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旨在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等。
财政政策通过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来对经济进行调节。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政府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政府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债务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稳定。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虽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但它们在实施方式上存在一些重要区别。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而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通常由专业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来决策,而财政政策则由政治决策者来决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对经济进行调节,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第三,货币政策的实施速度相对较快,可以迅速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而财政政策的实施速度较慢,需要经过政府预算和决策程序。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而财政政策更侧重于影响特定的经济部门和社会群体。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
金融理论与实务-14章
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或人均 GDP的增长率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情况。 • • 开放型经济中,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增长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
• 第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干扰 较大,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对法 定准备金存款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 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 【例题】如果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
(
)
•
A、商业银行会增多上交存款准备金数量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 规定与调整再贴现资格的作用机理:中央 银行规定或调整何种票据及哪些金融机构 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中央 银行对此进行规定与调整,能够改变或引 导资金流向,可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 主要着眼于长期的结构调整。
•2 • 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能够利
B、商业银行会相应地降低本身贷款能力
•
C、商业银行会通过派生机制,以倍数规模
缩小货币供应量
•
D、商业银行不会受到影响
说法全对
E、以上
• 【答案】ABC
• 【解析】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 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数量 增加,可自主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 行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 商业银行减少贷款或投资,引起存款的数倍紧 缩,市场中货币供给量减少。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2
• 优点: • 第一,中央银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定者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 (2)1.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3)1.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4)二、财政政策的影响 (6)2.1 经济增长 (7)2.1.1 增加政府支出 (8)2.1.2 减少政府支出 (10)2.2 通货膨胀 (11)2.2.1 政府支出引起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13)2.2.2 政府支出引起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4)2.3 失业率 (15)2.3.1 政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 (16)2.3.2 政府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7)2.4 国际贸易 (18)2.4.1 政府支出对出口的影响 (19)2.4.2 政府支出对进口的影响 (20)三、货币政策的影响 (22)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23)4.1 协调的必要性 (25)4.2 协调的挑战 (27)4.3 协调的成功案例 (27)五、结论 (29)5.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总结 (30)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重要手段,它们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财政政策主要涉及政府支出和税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目标。
货币政策则主要由中央银行实施,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金融变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
两者的相互影响不容忽视,财政政策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的同时,会影响资金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主体的资金成本和投资消费产生影响,也会对财政政策产生制约作用。
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全面分析两者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
也需要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来调整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在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它们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住运用政策的时机。
因此,政府在利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时,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住运用政策的时机。
因此,政府在利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时,应当考虑到时滞(time lag)问题。
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这段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
行政时滞也称为行动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
这两种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而与立法机构无关,也就是说,这两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学称之为内在时滞。
内在时滞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当局收集资料、研究情况所占用的时间以及采取行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尤其是在希望实现的目标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与内在时滞相对应的是外在时滞。
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
主要包括三种时滞:(1)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2)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3)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
这三种时滞与决策单位发生直接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活动,故称为外在时滞。
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因此,外在时滞可能会更长。
图14—4表明了财政政策时滞的先后次序及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财政政策的效力
i
LM
B A
IS’ IS
O
Y
IS曲线陡峭,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财政政策效力强;
LM曲线平缓,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财政政策效力强。
2、货币政策效力
其情况与财政政策完全相反。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运用政策的 时机,即还要考虑政策时滞(time lag)问题。
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 过度需求。这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税收。
(3)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 持中性。
但注意预算收支平衡或均衡财政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五、我国财政政策(课外阅读)
1993年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双紧”政策。经过三年的 治理,实现了“软着陆”,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三个角代表金融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其无法同时实现。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项 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 段(工具)、货币政策效应。 二、货币政策目标 其与财政政策目标一致
三、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要借助货币政策工具来完成,货币政
策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 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 特点是过于强烈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2、公开市场业务: 具体分两类:直接;回购和逆回购 优点:主动权;灵活方便,富有弹性;速度快。但要求有足 够的有价证券。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3、国债 国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
策手段。
其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排挤效应;货币效应; 收入效应。
四、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划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财政政策、“松”的财政政 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 需求的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总 需求不足。这时,政府通常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 主要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 。
增加财政支出比减少税收的扩张效应更明显。如减少流转 税,其主要作用于供给;减少所得税主要作用于需求。
(2)紧缩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减少财政支 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济停滞的后果。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可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
期运用会带来财政赤字。
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政策效果(P333)
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与时滞
(一)相对效力分析
选择;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来实 现。
(3)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2、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
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公共设施、基础产业以及新兴的高 科技主导产业。
其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关键性作用,并会产生较大的“乘数 效应”。
14第十四章财政与货币政策
三、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 标和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税收、政府投资、公债等。
1、税收
(1)宏观税率:政府动员资源的能力,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 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 税负分配一方面由政府部门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和税率的
时滞可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指研究过程中的 时滞,外在时滞指采取措施到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滞。
时滞分析 内在时滞
外在时滞
认识时滞 行政时滞 决策时滞 执行时滞 效果时滞
问题
认识
行政
决策
执行 效果
七、汇率政策、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三难选择(克鲁格曼三角 形)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汇率稳定
资本自由流动
2、再贴现和再贷款: 有局限性:商业银行有多种融资渠道,央行被动,故是告示
效应。 我国再贴现概述 我国再贷款概述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1、证券市场放款 2、消费信贷 3、道义劝告 四、货币政策的基本类型 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货币政策: 3、中性货币政策: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 1、“双松”政策 可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2、“双紧”政策 可有效遏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带来通货紧缩和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实行“双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2005年转为稳健财政政策。2004年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和 信贷扩张引发了经济过热。
2009年“双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骤然降温。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