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合集下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确认培训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确认培训

风险评价演练
总结词
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
详细描述
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的风险评估,使参与者了解和掌握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提 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措施确认演练
总结词
强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通过模拟实际操作中的控制措施实施,使参与者能够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及 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选择与实施
措施适用性
措施实施计划
评估控制措施是否适用于特定危害因 素和风险场景。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 、资源分配和责任分工。
措施可行性
分析控制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 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控制措施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确定用于衡量控制措施效果的指 标,如事故发生率、风险等级等

评估方法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提炼出适用于类似作业活 动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
04
控制措施确认
控制措施分类
前馈控制
针对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预防措 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同期控制
在作业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纠正 偏差,确保作业符合规定要求。
后馈控制
对已发生的危害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改进措施。
06
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目标达成
本次培训针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确认进 行了全面讲解,参训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了 预期的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回顾
培训内容涵盖了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价的标准和 流程、以及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知识,为参训 人员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体验。
提高员工在实际工作 中运用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措 施的能力。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方面。

在策划这些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所在行业的特点、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员工的需求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梳理。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包括:1.进行全面的场地勘察,了解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材料等情况;2.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事故事件等;3.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适用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4.与员工、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辨识危险源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包括有毒、有害等物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2.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噪声、辐射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因素;4.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概率: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经验等来进行评估;2.后果:即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考虑不同等级的后果;3.风险等级:通过综合考虑概率和后果,将风险进行分类评级;4.风险源的重要性:即对于工作场所安全影响较大的危险源,需要特别关注。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包括:1.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2.事件树分析(ETA):将事故发展为事件树,分析事故的概率和后果;3.层次分析法(AHP):对潜在风险进行多个方面的评估,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权重。

三、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是在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事故后果。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概述:1.辨识危害因素:首先,组织需要辨识可能对其运作和目标产生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法规变更、竞争压力等。

辨识危害因素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开展风险审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2.评估风险:在辨识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通常基于专家意见和口头反馈,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定量评估则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防范措施旨在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加强安全管理、改变工作程序等。

减轻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影响,如备份数据、购买保险等。

应急措施是针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反应措施,包括紧急疏散、通知相关人员等。

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来实现,如制定工作指导书、培训员工、建立监测体系等。

5.定期复评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需要定期复评风险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新的风险因素和组织内部的变化来决定。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管理措施
总结词
通过制定和执行管理规定,规范作业过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详细描述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这些措施可以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 素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个体防护措施
总结词
通过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保护作业人员免受危害因素伤害。
详细描述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这些措施可以在 无法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的情况下,为作业人员提供额外的保护,降低事故对 人体的伤害程度。
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 制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03
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总结词
通过采用工程设计和新技术,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降低风 险。
详细描述
工程技术措施是控制危害因素的有效手段,包括改进工艺流 程、选用低危害物质、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等。这些措施可 以从源头上减少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排放,降低事故发生的风 险。
清单更新的生产 过程、产品或服务相符合。
重新评估风险
对更新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调整风险 等级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更新危害因素
根据生产环境、工艺变化等情况,及时更新 危害因素识别结果。
持续改进
根据评审和更新结果,持续改进清单的质量 ,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清单应用
02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
通过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系统或设 备进行逐项检查,以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 。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
通过分析系统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识别 可能导致偏差或异常的操作条件。
事故树分析
风险矩阵法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首先,危害识别是指识别可能会导致伤害或危害的因素。

这些危害可以是身体上的,如火灾、电击、化学品泄漏等,也可以是非身体上的,如机密泄露、数据丢失等。

危害识别的目的是确保我们对潜在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其次,风险评价是对潜在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个人、环境和财务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价根据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帮助我们决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风险。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更有效地管理风险。

最后,风险控制是在评估风险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减少其带来的影响。

风险控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采取安全措施、制定应急计划、提供培训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和资产,减少可能的损失。

总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步骤,旨在帮助我们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

它们的实施可以提高我们对风险的认识,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和利益不受到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在工厂、办公室、学校还是建筑工地,我们都面临着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因此,通过实施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并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首先,危害识别是风险管理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一个制造业工厂中,可能存在着机器维修不当或不安全操作的风险;在办公室中,可能存在着电线老化或堆积过多的文件造成火灾的风险。

通过识别这些潜在的危害因素,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到底可能发生什么,以及如何避免这些潜在的危害。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潜在危害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便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预防事故和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识别出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将这些危险因素与潜在的事故风险联系起来,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保护财产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识别出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并在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降低事故风险,还可以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和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 保护环境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不仅能够防止事故和风险事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污染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危害辨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确定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包括:(1)检查法:通过现场检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或环境因素。

(2)访谈法:与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3)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风险矩阵法:将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编码,绘制成矩阵图表,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的生产运行或服务和产品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 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其职责如下:✧负责审查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评价单位的资质;✧负责组织健康、安全和环境专项评价工作;✧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库;✧负责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需提供资源消除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消除、削减与控制措施计划,同时督促相关单位(科室)实施。

3.2 机关科室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报安全环保科。

3.3 基层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相关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督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

3.4 员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落实与本岗位活动相关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岗位活动安全。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化验员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化验员作为工作单位中重要的一员,主要负责对各种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质量检测等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化验员面临着一定的危害因素,如有害物质的接触、实验操作带来的机械伤害等。

为了保障化验员的健康和安全,对岗位主要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评价相应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害因素辨识化验员在工作中接触的主要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等。

对这些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是控制风险的前提,具体的辨识工作如下:1. 有害化学物质:化验员工作中接触的化学物质,如溶剂、试剂等,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

对于不同化学物质,应进行合理分类和辨识,明确其毒性、腐蚀性等属性。

2. 机械设备:化验员在操作仪器设备过程中,可能受到机械伤害。

辨识主要涉及到设备的类型、性能和不同操作环节中的危险源。

3. 高温高压:某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化验员在这些环境下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

辨识包括设备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评估。

二、风险评价在辨识了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后,对风险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对不同危害因素引发的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级,促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程度的划分和风险来源的分析,具体的评价内容如下:1. 风险程度划分: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可能引发的损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以便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2. 风险来源分析:对每个危害因素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导致风险的具体环节和原因,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三、控制措施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防范化验员岗位危害的关键环节。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供参考:1. 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在可能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作环节,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保持工作环境空气质量。

2. 机械设备操作的控制:化验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安全保障方面,预先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或灾害的发生。

下面,本文将从方法及应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方法:1. 危害辨识:通过对工程、环境、物质、人员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辨识出潜在的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价:基于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通过预先确定各项风险因素与概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过程、后果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 风险控制:在评价得到的风险范围内,根据事故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减少事故概率的目的。

应用:1. 危害辨识: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危害辨识往往是通过场地勘察、现场观察、安全分析表、风险分析图等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在工厂生产车间中,对机器设备故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数学模型或统计方法,将各项风险因素加权得到风险参数值,可用于风险等级分类和排名。

而定性风险评价则基于专家判断和声音经验,通过简单的描述、量化等方式,对事故等级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野外作业中,利用卫星图像、气象观测等方法,评价钻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3. 风险控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是保证环境安全、资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重要的步骤。

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管控指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选择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进行培训等。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施工前严格管控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标准,同时制定周密应急预案,及时解决安全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社区、自然环境等方面。

科学应用这些方法,可以降低潜在的危害和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对于预防事故、保障员工安全和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查,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安全和正常生产造成危害的因素。

它包括了对企业的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辨识危害因素,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对各个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值等。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管理,对高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等。

技术措施包括改造设备、安装防护设施等;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人员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设备等。

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第一步,组织调查。

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环境,并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表。

第二步,危害因素辨识。

根据调查结果,识别可能对员工安全和生产设备造成危害的因素。

应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辨识。

第三步,风险评价。

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评估各个因素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值等。

第四步,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等。

第五步,监测和评估。

对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事故的发生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评估。

第六步,持续改进。

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完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其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1、在工作场所,禁止随意乱扔烟头。

电气设备应保证良好绝缘和通风散热,同时确保零线可靠接地。

电线不应乱拉。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火灾和触电的风险。

2、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处或仓库区距建筑物和其它区域不小于20米,并设置警示标志。

氧气、乙炔瓶要摆放在距作业点5米外的上风方向,两瓶间距5米以上,距明火10米以上。

氧气、乙炔气瓶禁止高温曝晒,应在堆放点搭设遮阳棚,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爆炸。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火灾、爆炸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3、在后勤项目部驻地,应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和清洁。

在食堂,应配备冷藏设施和消毒柜,对食物进行储存和消毒,避免食物中毒的风险。

4、在施工现场,应配置医务人员,实行巡回检查制度。

同时,应配备急救箱和药品,与当地医院签订协议,以防止环境污染、引起病疫等风险。

5、在与当地居民打交道时,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惯。

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地方性传染疾病、地方、民族关系冲突等风险。

6、在交通方面,应严格执行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和公司车辆管理规定,以避免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7、在现场踏勘、测量放线等工作中,应注意防范毒蛇、狗等野生动植物伤害的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范措施,配备急救药品、急救设施,保证交通通讯畅通,以便及时送伤员到医院,避免人员伤亡的风险。

8、在材料吊装、紧固滚动、车辆运输等方面,应严格按照安全要求执行,避免车辆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的风险。

9、在天气、路基松垮等自然因素方面,应注意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高空作业时,应戴好安全帽、拴好安全带、穿防滑鞋,保险。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交通事故、机械吊管重物砸伤等风险。

度不足,必须更换,确保设备安全。

同时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防止人员伤害。

在预制和组对管材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防止挤伤、气压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焊接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佩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止眼睛受伤。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准确描述危害事件,提出危害因素。 辨识过程包括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和确定危险特性两个方面。识别范围主要
有: 1、单位或部门所属范围;2、单位平面布置;3、单位建筑物;4、“两烟”
生产、营销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6、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 噪音、振动、高低温、辐射等);7、各项管理及制度;8、外出和外来 工作人员。
危险源与隐患的特点
1.危险源的特点:客观存在,稳定,可显示 2.事故隐患的特点:主观和客观,时效性,隐
性,动态变化 3.一个重大危险源可存在多个隐患 ❖ 不知道隐患的存在是最大的隐患! ❖ 事故预防必须从危险源辨识抓起!
二、危险源辨识
➢ 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害,
生的危险因素。(尚未发生,将来可能发生。) 三种状态: ❖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
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三、风险评价
➢ 对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运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定性、
管理缺陷
❖ 人员安排不当; ❖ 教育培训不够; ❖ 规章制度缺陷;
作业环境缺陷
❖ 照明不当; ❖ 通风换气差; ❖ 作业场所狭窄;工作场所堵塞;作业场地杂乱; ❖ 过量的噪声; ❖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 自然危险;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操作工序设计或
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
❖ 参考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 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危险无处不在。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危害因素是导致人们健康受到损害的原因,危害因素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的环境,对健康的危害程度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对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危害因素的辨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评估风险的第一步。

辨识危害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1.资料搜集:了解相关的资讯,包括统计资料、文献资料、培训指导等,整合分析这些资料可以搜集到部分的危害因素信息。

2.现场考察:到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环境情况,了解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其对身体的危害程度。

3.检查测试:通过特定的检查测试方法,对相关物质、环境、设备等进行检测,获得相关数据。

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是将危害因素的作用、范围、情况和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比如评估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性,评估某项工作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等。

2.危害因素辨别:将危害因素辨识阶段测得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区分出各个部分,包括危害程度、暴露频率、接触途径、难度等指标。

3.暴露评估:对已确定的危害因素进行暴露评估,确定受暴露者的种类、数量、暴露源的类型等。

4.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分析暴露给这种危害因素的剂量和此物质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以确定剂量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5.风险特征描述:根据评价出来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描述,包括概率、期望值,可信度或可靠性等。

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卫生保障措施,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注意个人卫生,健康饮食等。

2.改善工作环境等人工因素,例如利用先进的办公设备,调整工作时间,避免一些压力过大的工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

(1)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分析工作场所内生产、办公生活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参与的作业活动中的危害。

作业活动的识别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作业活动应考虑三个对象:所有常规、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本单位的还是由外界所提供的)。

在对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辨识时,应注意不能遗漏的非常规活动,因为许多事故都是在非常规情况下发生的,如长期运行设备的起停、设备故障、保护装置失灵、设备维修、调试、操作者未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者精神状态不佳或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事故甚至重大事故的发生;对人员活动的辨识不能忽略外来人员的活动;对工作场所设施、设备的辨识,同样应包括进入工作场所的外来车辆及各种租赁设施、设备等。

作业活动还应包括本单位活动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下的各种类型的作业活动。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将来,在对现有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时,要分析以往遗留的危险以及计划中的活动中的危害因素;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本单位的正常生产情况属正常状态,装置开停车、设备开停机及检维修等情况下,危害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指发生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等情况;公司的作业活动按以下六个方面分类:a) 正常生产过程b) 开停车过程c) 检维修过程d) 紧急情况e) 办公生活过程f) 相关方g)基建项目作业(2)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见附表1)作业区在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之前,首先以生产工艺流程单元或生产作业区域(办公、生活区域)为单位,对本单元(区域)内的全部作业活动进行划分确定,编制作业活动清单(业务活动包括本单位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生产制造、测量与监控、产品贮存、运输和销售、售后服务及其他辅助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在班的生活过程、办公过程、临时工作任务和相关方的活动),清单形成后由作业经理确认审批,清单的确定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下的所有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①正常生产过程工艺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日常工艺管理及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日常设备管理及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消防设施、防护器材、防控设施的管理及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

②开停车过程工艺管理人员负责依据开停车步骤编制开停工工艺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依据开停车步骤编制开停工设备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

③检维修过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依据计划常规检修项目、非计划临时检修项目编制检维修过程作业活动清单。

④紧急情况下工艺管理人员负责依据曾经发生过的生产操作、工艺控制方面事件险情编制紧急情况下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依据曾经发生过的设备、电气、仪表方面事件险情编制紧急情况下的作业活动清单。

⑤办公生活过程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编制办公生活过程作业活动清单。

⑥相关方工艺管理人员负责工艺技术方面涉及的相关方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电气、仪表技术方面涉及的相关方作业活动清单;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消防设施、防护器材、生活办公等方面。

⑦基建项目作业项目组负责按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涉及的作业项目编制作业活动清单。

(3)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①危害因素辨识的两个过程危害因素辨识指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危害因素识别的依据:A、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见附录1)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大类。

B、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职业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等7种。

危害因素特性判定的依据:判定危害因素特性,即判定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如何造成事故(危害事件)以及造成什么样的事故(危害事件),也就是判定可能导致事故的直接因素及事故种类。

A、伤亡事故种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共20类。

B、职业病种类:参照《职业病目录》(卫生监发〔2002〕108号),将职业病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10大类。

②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作业区组织班站员工填写危害因素调查表(见附表2),通过填写调查表确定危害因素的存在部位、带来的危害事件和后果(损失及影响),识别参考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及《职业病目录》(卫生监发〔2002〕108号)等国家标准和班站以前的安全检查表、危害因素台帐等资料。

推荐采用辨识方法:⑴工作前安全分析(JSA);⑵有毒作业场所监测;⑶噪声作业场所监测;⑷生产性粉尘作业场所监测。

③危害因素辨识的步骤⑴利用作业区安全活动时间对班组员工进行识别方法的培训。

⑵作业区将《作业活动清单》和《危害因素调查表》发放到各班组,班站管理人员与班组员工一起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员工将识别出的本岗位的工作场所及相关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填写进《危害因素调查表》,调查要求全员参与,注意在识别到所有作业活动的同时,也要将作业活动涉及不到的有关“设备、设施、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识别出来。

⑶同时,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要按照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办法》和班站的《工作前安全分析计划表》(见附表3),组织针对每项作业活动进行JSA,有组织的识别危害因素,形成每项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清单。

⑷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将全员填写的调查表中识别的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及JSA小组识别的危害因素按照作业活动的类别顺序进行整理汇总形成作业区“危害因素汇总表(见附表4)”。

④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⑴要主动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时应以全新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对待危害因素,因为过于接近危害因素的人员可能会对危害因素视而不见,或者心存侥幸,认为尚无人员受到伤害而视其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一点是危害因素辨识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而不是等到已经出现事故才进行辨识。

⑵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及本单位的一些作业文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本单位和同行业近年来发生的事故、较为成熟的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它们是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充分的辨识结果应包括本单位和类似单位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原因,所有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安全检查表中的绝大部分项目,特别是重要的项目。

⑶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锅炉作业人员、电工作业人员、电气焊作业人员、起重作业人员和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这些人从事的作业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的危害后果比较严重,对其在作业中易于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在危害因素辨识时要引起高度重视;临时用工人员,通常包括农民协议工、轮换工、计划外合同工、雇佣零散工等,这部分人员大多数从事苦、脏、累、险的作业,不少人文化程度低,安全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不全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人群,应予以特别关注;相关方和外来人员,包括供应商、外来施工人员及参观、学习、实习、考察、检查、评价、调研、调试等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数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对危险点辩识与预防能力不强,也是易发生事故的群体。

⑷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和设施,如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另外还应关注年久失修有危险的建构筑物。

⑸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

辨识危害因素时不能只考虑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因素,而忽略了引起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如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低温和电离辐射作业等,对人的健康和安全影响很大,辨识过程中要给予高度重视,不得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