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3篇_导游词
2022鲁迅故居导游词15篇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 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 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 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 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 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 21 号,从 1924 年 5 月 到 1926 年 8 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 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 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 1925 年 4 月 5 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 在这里休息。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 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 “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 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 筑面积 795 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 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 东侧厢房。
鲁迅故居导游词范本(3篇)

鲁迅故居导游词范本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
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____岁就在这里求学。
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
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鲁迅故居导游词范本(2)鲁迅故居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鲁迅故居,我将为您带来一场关于这座历史名人故居的精彩导览。
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鲁迅故居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这栋传统的江南园林式建筑是鲁迅先生从1910年到1922年所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他创作的摇篮。
它保留着鲁迅先生的生前用品、书籍、手稿等珍贵文物,是研究和了解鲁迅先生的重要场所。
首先,我们来到故居的大门口。
这座二进府第,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缮,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故居的园门上方悬挂着两块对联,上联是“墨香泽袁孳裔胄,面壁抽稭步万条”,下联则是“茅堂曳履河山大,四面白云纵横直”。
鲁迅故里导游词(15篇)(鲁迅纪念馆导游词20字)

游玩好百草园,我们去坐了一下具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 吃了绍兴特色小吃臭豆腐。
第8页 共30页
鲁迅故里导游词 8 亲爱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
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我的贵重物品,不 要乱扔垃圾,多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下“鉴湖越台名仕乡”。其中,鲁迅先生就 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 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 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 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 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 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那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 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 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先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 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那里 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 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 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那里是他们的 乐园。
第3页 共30页
家都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的就是这里。百草园占地 20xx 平方米,有大小二个园,那是鲁迅儿的玩耍的地方。
离开故居 100 米左右,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 方,三味书屋了。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 图。房柱上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 房内摆设了方桌和椅子。那就是鲁迅先生学习的地方,他的课桌 上至今还刻了个“早”字呢!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
在这座寓意深刻的文化纪念馆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近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才华、思想、智慧和革命精神,同时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
鲁迅纪念馆分为五个展室:起点与道路,人物与感悟,谏言与斥责,历史与展望,回忆与实践。
每个展室围绕一个主题,展示了鲁迅先生漫长而坎坷的生平和思想脉络,包括他对传统文化、对艺术、教育、科学等多方面的评论,以及他对国家、民族、革命等根本问题的关切和表述。
首个展室“起点与道路”展示了鲁迅先生早年的成长、家庭背景、成才经历和思想启蒙。
他的父亲是一名研究书法和历史的学者,不但让他受到文化的熏陶,还给他留下了爱国主义的印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早期杂文、小说和新闻等重要作品的手稿和出版物,了解他对于外来文化和习俗的批判和拒斥。
第二个展室“人物与感悟”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思想主张和艺术创作。
在展厅中,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名篇佳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还有很多素描、漫画等作品,揭示了他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关爱。
他主张文学要为人民服务,立足于民间现实,通过文字揭示黑暗和不正义,唤醒民众的道德自觉和革命斗志。
第三个展室“谏言与斥责”,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之路。
这里主要展示了他对教育、科学、文化和人民精神健康的批判和探讨,以及他对当时政治和统治者的不满和批评。
他强调社会应该从受教育的人开始变革,呼吁对于清明节、双十节等节日的翻新和创新;他认为科学文化应该为人民出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他严厉批判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和反动。
第四个展室“历史与展望”是展示鲁迅先生继续发挥正义力量的历史轨迹,展示他于1929年参加中共上海地委工作,以及所做的工作。
特别是,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个展室中,我们能看到鲁迅先生的历史信件、图纸和文件,以及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政治活动。
鲁迅故居导游词例文(3篇)

鲁迅故居导游词例文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那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能够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
生活的地方。
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期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____岁至____岁在那里求学。
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
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
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此刻要去百草园。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近____平米,原先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
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那里玩耍嬉戏。
那里是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
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鲁迅故居导游词例文(2)欢迎光临鲁迅故居!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我们将带您穿越时空,探索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鲁迅先生的生活与思想。
鲁迅故居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环城南路一号,是一座传统的南方民居。
这座故居原本是鲁迅的外祖父、著名的清代文人朱祖藩的宅第,后来成为鲁迅一家的住所。
故居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由正厅、西厢房、后花园等多个建筑群组成,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鲁迅故居之一。
正厅是鲁迅故居的核心建筑,建于明朝,依山而建,底层为石柱,上层为木结构。
正厅共有三进,前厅设有石马道和廊柱,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走进正厅,您能看到鲁迅的办公室和书房,房内陈设有鲁迅的书桌、书柜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让您仿佛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创作氛围。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14篇)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14篇)鲁迅纪念馆导游词(精选14篇)鲁迅纪念馆导游词篇1走进鲁迅纪念馆,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半身铜雕像。
他表情严肃,双眼炯炯有神,两旁刻着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跨过左边的那扇门,里面分三个房间,里面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
接着我们来到百草园,百草园里有好几棵高大的皂荚树,长得十分茂盛,满墙的爬山虎翠绿翠绿的。
一棵棵高高的桑树上,有许多桑果儿。
旁边有很多蛇筐儿,里面有很多蛇。
爸爸曾经跟我说过,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读了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美人蛇的课文。
走出百草园,穿过小桥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第三间就是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大厅正中上方横挂着“三味屋”几个苍劲的大字,这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游完之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篇2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
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由周恩来总理题写馆名。
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
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手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先生作品中提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
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先生作品的特有氛围。
我们一行人从大厅登上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大幅的《呐喊》雕塑,而透过玻璃看到的是用绿色植物做成的鲁迅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我们站在雕塑前凝神思索,被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动。
我们边走边看,馆藏文物主要有鲁迅先生的手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
鲁迅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最新的上海鲁迅故居导游词

最新的上海鲁迅故居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上海鲁迅故居。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坎坷,充满了痛苦和折磨,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国革命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鲁迅故居的历史和他的思想。
鲁迅故居位于上海法租界的衡山路132号。
1903年,鲁迅的父亲鲁锡爵在这里购买了一座洋房作为家庭住所。
鲁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最艰苦的时光。
他的父亲去世后,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他被迫辍学并开始在外国公司工作。
鲁迅的宅邸并不豪华,但它见证了鲁迅一家人的悲喜交集,也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之地。
鲁迅故居共有两层。
一楼是客厅、餐厅和书房等活动场所,二楼则是卧室。
虽然故居经历了多年的岁月风霜,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一些痕迹。
在鲁迅的书房里摆放着一张典型的老式桌子和一把木质椅子,这是他写作和阅读的地方。
角落里还有一些摆放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放着他珍藏的书籍和他的手稿。
鲁迅的书房给人一种安静、肃穆的感觉,仿佛他的灵魂仍然在这里存在着。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鲁迅是如何被称为“文化世界的一颗明星”的呢?鲁迅作为一位作家,勇敢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他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批判精神,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和偏见。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短篇小说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
他的作品以其现实主义的风格和独特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和思想。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鲁迅还积极参与了中国革命运动。
他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青年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支持者和倡导者。
他的诗歌和散文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鲁迅的一生并不是非常幸福,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一直存在。
他的作品和言论激励了几代人去追求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
关于鲁迅故居导游词(通用5篇)

关于鲁迅故居导游词(通用5篇)关于鲁迅故居导游词(通用5篇)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鲁迅故居导游词(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故居导游词1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X导。
这次我们去游一回《鲁迅故居》。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鲁迅原名周树人,这次我们就要去他的故居看看。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出生地——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边第一间。
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
大家看,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来是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我们现在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
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
鲁迅先生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现在我们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
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了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
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兴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
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一直到深夜。
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走出了鲁迅故居,也就意味着本次旅游到此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欢迎下次再来绍兴游玩。
鲁迅故居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肖锦川,这天我将带领大家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绍兴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桥乡、水乡、酒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还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呢!绍兴人才辈出,如陆游、周恩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3篇上海鲁迅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只要参观者在纪念馆门前领取参观票就可以进馆参观。
下面是带来的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题写了馆名。
来源: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xx 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学术报告厅"树人堂"可容纳136人,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传译设备,经常举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电化教育示范以及小型演出。
馆内跨院专题展订"奔流艺苑"350平方米,可自由组合的上轨道移动式文化展览。
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为控制人流量,入口处设立领票处。
鲁迅名言鲁迅纪念馆出口还有个“百草园”,春天去百草丛生与1 / 8“鲁迅sb”的花草连成一片,风光独特。
上海鲁迅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只要参观者在纪念馆门前领取参观票就可以进馆参观。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篇二: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
正面墙上,周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
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
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
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
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
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2 / 8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
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
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
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
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篇三: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上海鲁迅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谢旦如先生负责筹建,[1]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题写了馆名。
[2]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鲁迅墓、鲁迅故居三位一体。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同年10月,鲁迅墓由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葬于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
3 / 8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新馆占地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
一层建有文化名人专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
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
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xx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的陈列,改变了以往的以生平为线索的旧例,在陈列框架上以专题划分展区,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突现鲁迅的重大业绩与主要精神的几个特出方面。
重点突出、氛围浓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在形式上注重营造氛围,通过色调色温、声音和造型来营造氛围,如灯光造型在“铁屋子中的人群”中的运用等;在展示手段上,除了用文物直接再现历史外,还充分应用了影视、场景模型等辅助手段,如:鲁迅逝世前十一天参观在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回流动木刻展览会的腊像场景等;还设计了多种观众参与的功能,运用了大量高科技的技术和设备装置,如:多媒体“鲁迅知识百题问答”等。
鲁迅纪念馆的陈列,设计理念先进,活化了文物资料,再现了鲁迅精神,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
4 / 8当日,鲁迅遗体移于万国殡仪馆。
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鲁迅遗体公葬于上海西郊万国公墓。
当时,由十六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车,社会各界近万人,高举着“争取民族解放来遥祭死去了的鲁迅”的横幅,唱着挽歌,不顾反动军警的警戒,步行十余华里,为鲁迅送殡。
马路两旁,站满了肃立的人群,向鲁迅先生的遗体告别。
丧仪隆重而庄严,民众代表献沈钧儒所书“民族魂”挽幛一面,覆于棺上。
当时的鲁迅墓很简单,鲁迅的灵柩上只是一个土堆,墓穴后面立了一块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镶着高38厘米,宽25厘米的磁制“鲁迅先生之遗像”,像下面是鲁迅之子周海婴所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
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进步人士和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的资助下,许广平改建了鲁迅墓,改建后的鲁迅墓,占地64平方米,用苏州金山花岗石建成。
碑面上有周建人所书的金字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关心下,1956年,鲁迅墓迁置于虹口公园(即今鲁迅公园)内。
1961年,新建的鲁迅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墓位于公园的西北隅,周围怀抱着苍翠的松柏、香樟、广玉兰等常青树和鲁迅生前喜爱的花木,显得宏伟而苍翠,庄严而朴素,体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性格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鲁迅墓面积达1600平方米,全部用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花岗石构筑,具有民族风格,进至墓前大道,踏上三级台阶,便是墓前广场,中间是长方形的草地,其间屹立着著名雕塑家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再现了当年鲁迅崇高的形象,他安静地坐在藤椅上,左手执书,5 / 8右手搁在扶手上,神采慈祥,亲切,坚毅不拔。
拾级而上,为墓前平台,这里可容纳五百人竭墓,靠近墓栏,有两棵高大挺拔的广玉兰,平台左右,为石栏花廊,种有紫藤,长得枝叶茂盛。
在前方靠近鲁迅墓碑约两米处,一东一西两侧分别是当时周海婴和许广平栽下的一棵桧柏。
[3]墓栏之内,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椁,外用光洁的花岗石铺筑,并镶缝密封,墓穴后面是照壁式大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 5.38米,宽10.2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灿烂夺目,气魄非凡。
依据鲁迅先生的性格,墓的设计全部采用花岗石,而且大部分用平石,就是为了体现鲁迅朴实、刚毅、坚强的性格。
墓地周围的龙柏。
樱花和腊梅,长得郁郁葱葱,墓后土山,植有常青树,南端土丘山上的石柱纪念亭,与墓遥遥相对。
鲁迅故居位于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大陆新村九号)。
大陆新村为大陆银行所建,为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里弄房,外形具有他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风格。
1933年4月鲁迅租下其中第一排的9号为居所,同月11日鲁迅携夫人许广平和儿子海婴迁入于此。
当年的大陆新村,除了中国居民外,还住有许多外国侨民。
1933年4月~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居住于此。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这里与世长辞。
这是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建筑、底层围墙内有个小天井,鲁迅先生曾在这个辟作花园的天井内,亲手种植了桃树、紫荆花、夹竹桃等植物,底层前面一大间是会客室,中间撂一张棕黑色的长方形西式6 / 8餐桌、周围有5把椅子,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及翟秋自谱住于此时的工作台,底层后面是餐室,放着1张广漆的八仙桌,4把镂花圆椅,酉墙角是双层碗橱和4只圆凳,东墙有个旧衣帽架。
二楼南面1间是鲁迅卧室兼工作室。
靠东筋是张普通的黑铣床,床南是书橱和藤椅,床对面依次放着梳妆台、茶几、藤椅和大衣橱。
糊着半透明彩花纸的南窗下,是先生的书桌,上面放着纸、墨、笔、砚和台灯,陶制的龟形笔插中便插着那枝廉价但却是鲁迅先生曾用来写了数百篇杂文的“金不换”毛笔。
书桌旁有一张藤椅,是鲁迅先生坐着思考、休息的地方。
房间里窗边的日历和梳妆台上的时钟,永远标记着那故人们世代纪念的时刻――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在这里与世长辞。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故居主人几经变化。
1950年1月恢复开放。
馆藏文物主要由历年征集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鲁迅生前友好捐赠组成。
有馆藏文物78000余件。
其中珍贵文物近2万件,主要有手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
1999年新馆建成后,设立了"朝华文库",新征集了大量文物资料。
馆藏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62件,二级文物6314件,三级文物11179件。
一级文物中有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手稿,译作《毁灭》原稿和鲁迅遗容石膏面模,上面残存有鲁迅的眉毛和胡须,都是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品。
此外还藏有近现代名家艺术品1700余件,包括谢稚柳、程十发、7 / 8陈逸飞等艺术家的国画、版画和油画等。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