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绘画论述

合集下载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题材和意象:中西方绘画的题材和意象有较大差异。

中方绘画强调表现自然、人文和哲学思想,经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西方绘画则更加多样化,不仅包含人物、风景等自然元素,还包括历史事件、宗教主题、抽象表现等。

构图和透视:中方绘画注重构图的整体感和平衡感,着重表现画面的静态美;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透视法的应用,追求三维感和画面层次感。

色彩运用:中方绘画注重色彩的淡雅和含蓄,运用较为柔和的颜色构造画面;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鲜明和对比,运用鲜艳的颜色呈现画面。

艺术观念:中方绘画强调“不写一物不写万物”的写实观念,追求的是形与神的和谐统一;西方绘画则注重个人创作和艺术表达,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独立性。

总体来说,中西方绘画在题材、构图、色彩运用和艺术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为两种绘画风格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表达方式。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一、创作主题的比较在创作主题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对外部世界的再现和描绘,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常以风景、人物、静物等为题材,力求通过精细的构图和逼真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作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通过对圣经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出了强烈的宗教和神秘主题。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创作主题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强调的是对内心情感和境界的表达。

中国绘画注重情感的内化和审美氛围的营造,在作品中追求所谓的“中和之美”,追求一种内心的净化和心灵的寄托。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往往通过简约而富有意境的笔墨,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逼真的画面效果,追求光影的变化和物体的真实感。

西方绘画师重视绘画技术和写实技巧,注重在画面中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而中国绘画更注重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的美感。

中国画家在绘画时往往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创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在画面中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无穷的意蕴和情感。

三、审美观念的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理性和科学思维追求客观真实和逻辑性是主导观念,因此在绘画审美中更注重作品的逼真性和客观性,追求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表达。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更重视内在情感和想象,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情感的抒发。

中国绘画倾向于让观者在留白、虚实结合的画面中自由联想,追求在内心世界中寻找美的源泉。

四、绘画美学的融合与创新尽管中西方绘画美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当代社会的大交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西方绘画美学也开始发生交叉融合和相互学习的现象。

许多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兼容东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和创新。

在竞技游戏《快乐大本营》中,有一环节是将中国传统书法与西方涂鸦艺术相结合,为节目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也为中西方绘画美学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表现主题、构图手法、色彩运用、艺术观念等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一、表现主题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主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方绘画艺术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意境与气韵。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主题有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尤其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中国山水画追求“山无际涯、天作之合”的境界,强调画家的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人物的描绘和人类生活的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历史题材、宗教题材、肖像画等。

西方绘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构图手法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画面的空灵和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三分法”和“三点透视法”。

三分法是指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通常描绘天空或远山,中部描绘山水或人物,下部描绘水面或地面。

三点透视法是指在画面中设置三个关键点,通过这三个点的透视关系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而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逼真和透视效果,追求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西方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黄金分割法”和“透视法”。

黄金分割法是指画面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成两个部分,比例通常为1:1.618,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谐。

透视法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和消失点的设置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三、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墨色的运用和水墨的表现力,强调以黑白灰的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采用的色彩有“五色”和“彩色”。

五色是指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通常用来描绘天空、山水和花鸟等。

彩色是指除了五色之外的其他颜色,通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服饰和道具等。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

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

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1.介绍绘画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在艺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行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纸张、油画布、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表现出从事者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painting is avisual art.Painting is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paint, pigment, color orother medium[1] to a surface (support ba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dium 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base with abrush but other objects may be used. In art the term describes both the act and the result which is calleda painting.Paintings may have for their support such surfaces as walls, paper, canvas, wood, glass, lacquer, clay,copper orconcrete, and may incorporate multiple other materials including sand, clay, paper, gold leaf as well as objects.)它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的一种手法。

绘画的种类: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

中国画又按照技术和素材上分为了很多种。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在于其不同的艺术观念。

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被视为人类创造力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

西方绘画追求自然和真实的再现,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感受。

而在中国绘画中,强调的是审美情趣和哲学修养。

中国绘画多依托于诗词歌赋,推崇写生和写意,追求笔墨意境的表现。

二、构图方式与透视法在构图方面,中西方绘画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的传统构图方式多以平面式的“金梁构图”为主,不太重视透视法和三维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法和立体感的表现,通过连续的线条和阴影效果,创造出空间感和场景的深度。

三、主题与题材的选择中西方绘画的主题与题材选择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被视为传统的经典题材,代表了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而在西方绘画中,人物画、肖像画、风景画等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同时西方绘画也更加注重宗教和历史题材的表现,通过叙事性更强烈的作品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和情感。

四、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在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上,中西方绘画也有区别。

中国绘画倾向于淡雅的色调和墨色的使用,强调线条和墨韵的表现,追求独特的笔墨风格。

而西方绘画则广泛运用各种色彩,追求光影与明暗的层次感。

同时,西方绘画也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写实性的表现。

五、审美价值与风格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和风格特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意境”和“境界”的追求,强调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和意蕴的内涵,平衡气韵生动与幽静典雅之间的关系。

而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展示,追求的是艺术的精湛和技法的完美。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观念、构图方式、主题题材、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审美价值和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绘画通过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中西方古典绘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审美追求既有共同之处,也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结合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历史背景、审美特点等方面,探讨它们的审美追求。

我们来看看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历史背景。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绘画注重对人体形态的真实描绘与光影效果的表现,强调对自然和真实的观察。

而中国古典绘画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静态的审美表现,主张“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追求表达个人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

中西方古典绘画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和繁荣,西方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强调透视和逼真的绘画技巧;中国古典绘画则形成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不同的画种,注重意境和抽象的表现方式。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有着共同之处。

它们都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无论是西方的革命性的透视法和光影效果,还是中国的写生和勾勒,都要求画家对自然景物有深入的理解和观察,从而将其表现在画布上。

它们都强调画家的创作技巧和功力。

无论是西方的绘画技法精湛,还是中国的笔墨运用娴熟,都要求画家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艺术修养。

它们都追求艺术的审美理想。

西方古典绘画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强调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古典绘画追求意蕴和气韵的表现,崇尚“意境”,强调画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也各具特色。

在审美观念上有所不同。

西方古典绘画追求“模仿”,强调对自然的还原和再现,追求真实和客观;中国古典绘画注重“象征”,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再创造和想象,追求主观和抽象。

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差异。

西方古典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中国古典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注重自然景物的气势和意境表现。

在表现手法上有所区别。

西方古典绘画以油画为主,注重透视和光影的表现,追求细腻和写实;中国古典绘画以水墨为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追求意境和气韵。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美术作品鉴赏是一门涉及艺术、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本文将从古今中外的角度来进行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一、古代美术作品鉴赏在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主要以绘画和雕塑为代表。

其中,绘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常见主题,手法以工笔、写意、兼工而用等为代表。

对于绘画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画面的内容。

我们需要通过画面中的题材、表现手法、情感等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汴京市井百态和明末清初的社会风貌,这幅画无论在历史、艺术、社会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关注画家的技法和风格。

对于古代绘画作品,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画面的内容,还需要了解画家的技法和风格。

例如,明代画家文征明擅长写意山水,他的作品以大笔豪放、轻松自然的笔墨风格著称。

而清代画家钱选则以墨色浑厚、构图精妙、线条简练而著名。

最后,关注作品的保存和承传。

古代美术作品的保存和承传也是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一环。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其浓重的文化底蕴和系统性的传统中华美学为其中最令人注目。

通过壁画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繁荣和敦煌发展艺术的独特风格,因此它们的保存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近现代美术作品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主要以油画等西方艺术形式为代表。

这些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的思想倾向。

对于这些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作品的意义和思想。

近现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密不可分,因此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例如,毛泽东时期的木刻版画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形式,描绘了中国农村生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大跃进等时代特征。

其次,关注作品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近现代美术作品在技法和表现方式方面与古代作品有所不同。

例如,齐白石在山水画方面采用齐白石法,通过清淡、简约的线条和色块,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致敬。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它们在绘画技法、表现形式、意义等方
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的角度分析中西绘画的差异。

首先,在绘画技法方面,西方绘画注重强调逼真,尤其是光影、色彩、透视等技法,
其绘画作品中对比强烈,构图规则严谨,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通过线条、刚柔、渗透等表现技法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使其作品更显诗意和情趣。

就拿山水画来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侧重于“气韵生动”的意境,追求画家的主观感受,而
西方山水画则强调景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精确呈现,强调绘画作品中的具体细节,使其作品更加具有可视及物质感。

而中国绘画更强调表达情意,注重留白和空间处理,其
绘画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一种匿名的、抽象的意识形态,通过表现墨色、画风、文字等符
号与象征构建,体现出更丰富的意涵和情感。

例如,国画中的“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即把画家的心境、意念、情感融进画作之中,表达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有意义的方面,中西绘画的主题和内涵也有显著差异。

在西方美术中,常常强
调现实主义里的人类与社会,更注重表现出一份独特的思考。

而中国美术更多地关注于人
的精神活动,如代表文化的主题,体现历史的符号,信仰方面的绘画等。

中国绘画的主题
通常跟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哲学、宗教有关。

总之,中西绘画的差异体现在技法、表现形式和意义方面。

两种绘画有着各自不同的
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这种差异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

中西绘画概要

中西绘画概要

中西绘画是指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传统。

下面是对中西绘画的概要:
中国传统绘画:
1. 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强调意境和意蕴,常常与文学、哲学等文化元素结合。

2. 画材与工具:传统绘画常使用宣纸、绢布等作为画布,以水墨、彩墨、国画颜料等为主要绘画工具。

3. 技法:中国画强调线条、墨色和留白,以笔墨为主导,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

4. 表现手法: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题材,追求意境的抽象表达。

5. 意境追求:强调“以写意求形,以写形求神”,注重画家个性的表达和审美追求。

西方传统绘画:
1. 文化背景:西方传统绘画强调个体的表达,突出艺术家的个性,与希腊罗马文化有着深厚联系,强调人体和神话。

2. 画材与工具:传统绘画中,油画是西方最重要的绘画技法,而画布则是常见的画布材料。

3. 技法:西方传统绘画注重透视、明暗、色彩的表达,油画技法中常有层次分明的细腻表现。

4. 表现手法:肖像画、风景画、历史画是西方传统绘画的主要题材,追求写实主义和对自然的客观描绘。

5. 个性表达:艺术家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更注重个人表达,画家的风格和独特手法在作品中得以突显。

虽然有中西绘画之分,但在现代艺术发展中,两者之间也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全球范围内互相影响,艺术家们常常吸收并融合多种元素,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中西方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题材内容和审美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各具特色,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方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宣泄。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国绘画注重传神和意境的表达,常常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笔法的独特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目标。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韵味和意境,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邃的审美情趣。

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表现,注重绘画的逼真性和细节的描绘。

西方绘画有着明确的绘画规则和构图原则,追求的是客观的真实再现。

西方绘画以人物、风景、静物等为题材,通过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展现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西方绘画强调对细节的准确描绘和光影的处理,追求的是一种写实主义的审美效果。

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绘画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含蓄的美感;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表现人物和社会现实,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直接的视觉冲击力。

中方绘画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宣泄;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中西方绘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上存在着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邃的审美情趣;而西方绘画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真实的视觉冲击力。

无论是中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美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中西方绘画美学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主题、构图、色彩运用、笔触技法、意境等等。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主题选择上有所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的神秘和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

例如山水画中山水的纵深感和氛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通过社会、政治、历史等各种主题来表达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构图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白论黑、以虚论实、以勾论面”的构图原则,通过简洁的笔墨和留白来表现主题的意境,给观者留下遐想空间。

而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与比例的精确表现,通过精确的构图和细腻的绘画技巧来呈现对象的真实细节。

在色彩运用上,中西方绘画美学也有所不同。

中国绘画强调温润的色调,通常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来表现主题的情感和气氛。

比如红色象征喜庆和热情,蓝色象征思考和冷静。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色彩的真实还原,通过色彩的明暗和对比来表现形象的立体感和光影变化。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笔触技法上也有所区别。

中国绘画常常采用“点、线、面、墨”等技法,通过变化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氛围。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通过精确的笔触和细腻的过渡来表现对象的真实质感和细节。

中西绘画比较总结

中西绘画比较总结

总结中西绘画的区别
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 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 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 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 重再现、重理性; 重再现、重理性; 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 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 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 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 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 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 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 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成为世 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 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
画幅形式与作画用具的不同
• 西方画幅形式较简单,一般为长方形,中 国画样式很多,有册页、扇面、卷轴画, 卷轴画中又有直幅和横幅之分。 • 绘画的工具,西洋画一般是用上过胶的帆 布,中国画用吸水性的宣纸。
绘画与诗文、书法、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 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 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也形成 了中国画特有的诗、 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 的特色。 的特色。
艺术形式的比较
• 1)形似与神似的不同 • 希腊时代就是以写实为特点的。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由形入神、以形传神 • 2)理性与心性不同 • 中国传统绘画最为注重的不是理性,而是心性, “意境”,意境须要含蓄。在西方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把透视、解剖、光和色彩等科学原理应用于 绘画。所谓含蓄,就是主题思想的意思不要在画 面上完全赤裸地都画出来。
不同的空间观念
焦点透视
•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国山 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相差迥异 • 西方美术传统将长度、高度和 深度称为三维空间。无论立体 造型或平面造型,三维之美都 是表现生命力、真实感的重要 依据。用的是焦点透视。 • 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 镜子为师”,所以,他们对于 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 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认识,即 科学的空间,并不能像中国画 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

举例论述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举例论述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010级电视节目制作一班胡宾201019016060举例论述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中国的绘画作品与西方的绘画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说道中西方的绘画作品的不同之处呢,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画家的角度,另一个是欣赏者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西方绘画包括油画水粉画、棚(壁)画,而早期的中国绘画只是水墨画,随着明末清初,早期的一批留洋学者从海外归来,中国人也开始了油画和水粉画。

而中国人的油画和西方的油画又有所不同,这个主要原因是地域文化不同。

那么西方的绘画和中国的绘画在画家的眼里有什么不同呢,对此我专门来到了宋庄画家村拜访昔日的老友亓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呢,亓先生做出了如下解答。

“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也大不相同,那么同样会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所以中国的画家和西方的画家的思维模式不同,所以呢作画的方式也就完全不同,这取决与画家本身。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呢就是中国画是比较含蓄婉约的,而西方的绘画作品则反之,这一点呢便取决与画家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其生活的方式了。

”亓先生作画二十多年了,他是我国最知名最牛的青年画家之一。

他从事的是油画创作,以画家的角度来讲,他更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的作画方式。

当然了,我不是画家,我只能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来分析一下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说到赏画呢,我们都知道,中西方针对水墨画和油画的欣赏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都知道,王维是著名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名著名的画家;王羲之,在当代是一位文豪,同时也是书画家,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主要原因是为了引出在那时中国人的欣赏方式是以画赏诗、以诗评画,在古人的眼里,诗歌离不开书画,诗歌与书画是共存的,这一点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却截然不同,他们始终认为,诗歌就是诗歌,而书画就是书画,二者没有什么共同和共通的关系,所以也就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就从而导致了现代人对于水墨画和油画的欣赏方式不同。

我们都知道,每一幅水墨画都有相应的一首或者几首诗歌对其进行意境或者主题的描述,当我们欣赏一幅水墨画我们都要看看有什么诗歌是描绘这幅图画的,这时,我们便会一边阅读诗歌一边欣赏这幅水墨画。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审美观念。

虽然它们都是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一、构图、比例和透视
在构图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明显的不同。

西方绘画普遍采用透视法,并且注重画面的空间感。

与此相对,中式绘画主要关注于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的表达,重视画面的韵律和平衡度。

中央对称的布局在中式绘画的表达中也更为常见。

二、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中式绘画追求的是静态色彩,强调色彩的协调与和谐,尤其注重色调的浓淡和渐进。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变化和变幻,追求画面的动感和情感表达,比如在画草地和天空时会使用丰富的颜色。

三、表现手法
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更加自由,表达更为入微,注重绘画的实际效果。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传递出不同的意境。

而中式绘画则通常采用单纯的线描和水彩等材料,强调的是对意境的表达,画面中的形象通常是比较简洁和抽象的。

此外,中式绘画也更注重于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体现了较强的山水情怀和生命境界。

四、审美标准
中西方美术观念的源头和根基不同,中式绘画注重的是修身养性,追求的是内在的美感和精神的提升,而西方画家则注重的是自我表达,对于现实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因此,两者之间的审美标准差别也很大。

总的来说,中西方绘画美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意识。

只有通过深度学习和研究,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它们的内涵和魅力。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统、风格、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以下将对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统方面有很大差异。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强调意境的表达。

主要以国画为代表,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写意的手法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主要以油画为代表,具有线条清晰、形象具体的特点,注重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

在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中式绘画强调神韵,追求画面的气韵生动,侧重于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写实性,注重细节的描绘,更加强调物象的真实性。

西方绘画追求透视关系、明暗对比和真实的色彩还原,更加强调事物的具体形态。

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写意性的表达,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线条、墨色的描绘来表现事物的形象。

中式绘画偏重于象征性的表达,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抒发。

而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关系、细节的描绘和配色的运用,追求真实性的再现。

西方绘画偏重于事物的具体形态,更加注重物象的描写和构图。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

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它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

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

1、中西方绘画的区别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

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第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第四,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诗情画意”。

而西画则不然。

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第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第六,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

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

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 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 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 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 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 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 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 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 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珍妮小姐画像》
家庭生活


徐悲鸿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但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被父 亲抓回来结婚。18岁生子取名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为他 改名为吉生,后早夭。徐悲鸿不愿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学画。认识老师 兼同乡蒋梅笙教授,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碧薇(棠珍),蒋碧薇原已安 排好许配给苏州查家,在徐悲鸿到法国前与他私奔。后来生了儿子徐伯 阳,女儿徐静斐。28年后分手做了张道藩的情人。廖静文是徐悲鸿的学 生,徐悲鸿身体不好的时候照顾他,1946年嫁给比自己大28岁的老师, 生子徐庆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鸿直到他去世,结婚共7年。 徐悲鸿长女徐静斐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父亲和母亲蒋碧微常常吵 得不可开交。母亲专横跋扈,脾气非常暴躁,因此,徐静斐在感情上并 不依恋母亲,她几乎没有感受到多少真正的母爱,也没有得到过多少家 庭的温暖和幸福。但是,徐静斐极爱戴仅比她大6岁的继母廖静文。从 40年代她与廖静文相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她与这位感情丰 富、心地善良、深明大义的继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让徐静婓感 佩不已的是,继母虽然比父亲小28岁,却极为敬重父亲的人品和画品, 为父亲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绘画风格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 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 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 《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 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 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 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 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著名艺术家
——梵高
梵高简介

文森特· 威廉·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 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 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 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 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 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 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 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梵高自画像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 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 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 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 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 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 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 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 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 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 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 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 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代表作


《向日葵》、 《星夜》、 《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 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梵高在阿尔勒卧室》、 《欧韦的教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 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 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 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 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二、徐悲鸿(现代画家)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 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 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 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 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 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 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中 国画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 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 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 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 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 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 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 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 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毕加索:“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 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 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枯枝朽木 ——齐白石与徐悲鸿的故事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 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 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生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 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 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徐悲鸿 说,“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 朽木!
说到印象派绘画,就不能不提它的代 表人物——克劳德· 莫奈。所以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奈的印象世界。
作为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克 劳德· 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 密切相连。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 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 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 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 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 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 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 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 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 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 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 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 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 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 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 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 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一、画虾一绝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 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 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 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 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 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 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 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 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 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 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 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 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 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作品欣赏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 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 运用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 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 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 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 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 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 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 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 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 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梵高——《向日葵》
梵高—— 星夜
咖啡馆夜市
邮递员鲁兰
有乌鸦的麦田
拾土豆者 梵 高 的 卧 室
盛开的杏树花
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欧伟的教堂
梵高思想来源
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艺术生涯,梵高的事迹在心理学领域都很具有典型性, 同时也很值得人们研究与探索。 梵高的人格结构中个性倾向性受到了后天环境极大地影响,即他的兴趣、 理念、信念、世界观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发生过巨大的变化,而作为人格结构 中最核心、最活跃的成分,个性倾向性巨大的改变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梵高一生 中,尤其是最后几年到法国后所做出的许多怪诞的行为。 如果我们将梵高的一生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来看,即从出生到追求厄休拉未 果、从之后到离开荷兰之前、前往法国一直到去世,那么不难看出第一阶段中 的梵高过的与普通人无异,而他人格特质的巨大改变始于第二阶段,成于第三 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随着初步的追求厄休拉受挫到后来离开荷兰前的接二连三 的爱情、亲情的挫折,梵高的性格与心理已经开始初现乖张的端倪。第三阶段, 到法国后,随着环境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改变,画风的改变,从遇见挚友高更 到吵架闹翻,以及其他许多事情,梵高的心理开始呈现出一种极为不稳定的状 态,已然有了一种精神疾病。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看来,梵高后半生一直处 于一种无法在本我与超我中正确定位自我的状态,最终,在长时间的积累下, 自我防御机制无法调节,梵高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作品赏析
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 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 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 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 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 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 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梵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 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 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 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 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 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中那种 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 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 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 管凡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 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 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