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课题:§28.2.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仰角、俯角概念,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观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及方程思想和方法,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情感与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更好的激励学习.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观测问题.2.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设计说明: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方法原则,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

]展示学习目标,交流课前预习内容:解直角三角形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相关原则方法.(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角、边共同回答,其它直接交流,强调三角函数关系形式灵活,可写为比的形式,也可写为乘积形式)(解直角三角形原则(1)、(2)学生齐声回答)(交流自己添加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挑选所给条件不同形式的作业展示,主要是“一边一角”,“两边”等类型,归纳强调已知条件至少有一个必须是边)2.例题分析[设计说明:联系实际,对问题情境的理解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审题过程中自然引出仰角、俯角概念,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例1讲解,先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借助多媒体逐步展示解题过程,规范书写格式,强调解题完整性。

变题1与例1是交换题目条件与结论,情境不变,分别求桥长与飞机高。

变题2-3情境有所变化,由测桥变为测楼,所求问题是飞机高及飞机到楼房距离。

以上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着重是示意图的画法及让学生说出题中每句话对应图中的哪条边或哪个角(包括已知什么和求什么),进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题后及时加以归纳,挖掘图形结构及条件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于理解程度较差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方法的掌握。

2.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应用。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际案例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 methods,结合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2.1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与作用,体会到学好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从而体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一、复习回顾师:你还记得勾股定理的内容吗? 学生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两锐角互余.师: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 生: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概念.师:由sin A =ac,你能得到哪些公式?生甲:a =c ·sin A.生乙:c =asin A.师:我们还学习了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也能得到这些式子的变形.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三个角、三条边共六个元素,能否从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的元素呢?教师板书: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边角关系,求出未知的边与角,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练习.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如图(1)和(2),根据图中的数据解直角三角形.(1) (2)师:图(1)中是已知一角和一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1:根据cos 60°=AC AB ,得到AB =ACcos 60°,然后把AC 边的长和60°角的余弦值代入,求出AB 边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 边的长,∠B 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到.生2:先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B 为30°,然后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 的值,再由sin 60°=BCAB得到BC =AB ·sin 60°,从而得到BC 边的长.师:同学们说出的这几种做法都是对的.下面请同学们看图(2),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学生思考,计算. 三、例题讲解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2,BC =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tan A =BC AC =62=3,∴∠A =60°,∠B =90°-∠A =90°-60°=30°, AB =2AC =2 2.例2 如图,在Rt △ABC 中,∠C =90°,∠B =35°,b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A =90°-∠B =90°-35°=55°.∵tan B =ba ,∴a =b tan B =20tan 35°≈28.6.∵sin B =bc ,∴c =b sin B =20sin 35°≈34.9.四、巩固练习1.在△ABC 中,∠C =90°,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a ·tan B B .a =b ·cos AC .c =b sin BD .c =acos B答案 B2.在Rt △ABC 中,∠C =90°,c =10,b =53,则∠A =________,S △ABC =________.答案 30° 2523五、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问,老师解答.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处理教材,敢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本章开头,我带领学生复习了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想到并能熟练运用.在解有特殊角的三角形时有不止一种解法,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28.2.2应用举例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并会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本节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义.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何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一、新知讲授1.讲解.师:在实际生活中,解直角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通常遇到的视线、水平线、铅垂线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师:当我们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注意:(1)仰角和俯角必须是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角,而不是与铅垂线所夹的角;(2)仰角和俯角都是锐角.师:测量仰角、俯角有专门的工具,是测角仪.2.练习新知.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如图,∠C =∠DEB =90°,FB ∥AC ,从A 看D 的仰角是________;从B 看D 的俯角是________;从A 看B 的________角是________;从D 看B 的________角是________;从B 看A 的________角是________.答案:从A 看D 的仰角是∠2,从B 看D 的俯角是∠FBD ,从A 看B 的仰角是∠BAC ,从D 看B 的仰角是∠3,从B 看A 的俯角是∠1.二、例题讲解例1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在离地球表面343 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P 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 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π取3.142,结果取整数)分析:从组合体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点,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如图,本例可以抽象为以地球中心为圆心、地球半径为半径的⊙O 的有关问题:其中点F是组合体的位置,FQ 是⊙O 的切线,切点Q 是从组合体中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PQ ︵的长就是地球表面上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PQ ︵的长需先求出∠POQ(即α)的度数.解:设∠POQ =α,在图中,FQ 是⊙O 的切线,△FOQ 是直角三角形.∵cos α=OQ OF = 6 4006 400+343≈0.9491.∴α≈18.36°, ∴PQ ︵的长为18.36π180×6 400≈18.36×3.142180×6 400≈2 051(km ).由此可知,当组合体在P 点正上方时,从中观测地球表面时的最远点距离P 点约2051 km . 例2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 ,这栋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解:如图,α=30°,β=60°,AD =120.∵tan α=BD AD ,tan β=CDAD,∴BD =AD ·tan α=120×tan 30°=120×33=403, CD =AD ·tan β=120×tan 60°=120×3=120 3. ∴BC =BD +CD =403+1203=1603≈277(m ). 因此,这栋楼高约为277 m .例3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 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 处.这时,B 处距离灯塔P 有多远?(结果取整数)解:如图,在Rt △APC 中, PC =PA ·cos (90°-65°) =80×cos 25° ≈72.505.在Rt △BPC 中,∠B =34°,∵sin B =PCPB ,∴PB =PC sin B =72.505sin 34°≈130(n mile ).因此,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4°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 大约130 n mile . 三、巩固提高1.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现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在她家北偏东60°方向500 m 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长是( )A .250 mB .250 3 mC .500 33 m D .250 2 m 答案 A2.王师傅在楼顶上的点A 处测得楼前一棵树CD 的顶端C 的俯角为60°,已知水平距离BD =10 m ,楼高AB =24 m ,则树CD 的高度为( )A .(24-1033)m B .(24-103) mC .(24-53) mD .9 m答案B四、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好的巩固,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题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课题:§28.2.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仰角、俯角概念,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观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及方程思想和方法,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情感与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更好的激励学习.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观测问题.2.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设计说明: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方法原则,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

]展示学习目标,交流课前预习内容:解直角三角形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相关原则方法.(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角、边共同回答,其它直接交流,强调三角函数关系形式灵活,可写为比的形式,也可写为乘积形式)(解直角三角形原则(1)、(2)学生齐声回答)(交流自己添加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挑选所给条件不同形式的作业展示,主要是“一边一角”,“两边”等类型,归纳强调已知条件至少有一个必须是边)2.例题分析[设计说明:联系实际,对问题情境的理解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审题过程中自然引出仰角、俯角概念,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例1讲解,先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借助多媒体逐步展示解题过程,规范书写格式,强调解题完整性。

变题1与例1是交换题目条件与结论,情境不变,分别求桥长与飞机高。

变题2-3情境有所变化,由测桥变为测楼,所求问题是飞机高及飞机到楼房距离。

以上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着重是示意图的画法及让学生说出题中每句话对应图中的哪条边或哪个角(包括已知什么和求什么),进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题后及时加以归纳,挖掘图形结构及条件的特点。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
3.通过根据实际问题画示意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师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小组合作交流,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根据
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归纳,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课件展示】
(1)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
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未知元素.
(2)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tanB=b,∴a= b = 20 ≈28.6.
a
tanB tan35°
∵sinB=b,∴c= b = 20 ≈34.9.
c
sinB sin35°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灵活
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并体会从计算简便的角度选用适当的关系式求解,
一、共同探究 思路一 探究: (1)在 Rt△ABC 中,∠A=60°,AB=30,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2)在上图中,若 AC= 2,BC= 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3)在上图中,若∠A=60°,∠B=30°,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4)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元素? 【师生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解题思路,注意在解题过程中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进行汇总归纳. 【课件展示】 (1)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 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未知元素. (2)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两种:①已知两条边;②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房屋测量、道路设计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函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学会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领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的真实性:本节课通过展示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房屋测量、道路设计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在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节主要包括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是,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提高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缺乏一定的思路和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直尺、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函数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1)讲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介绍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讲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包括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等。

(3)通过示例,演示解直角三角形的具体步骤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教学设计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遵循科学规律,严谨治学的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通过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巩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其识别和应用能力;二是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用;三是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解题能力。
2.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注重分工与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总结反思要真实、有深度,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详细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能准确判断给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掌握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确定物体的高度等。
3.学会使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包括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运用。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队的力量;
4.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欣赏直角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美感;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直角三角形应用实例,如建筑物的直角三角形结构、测量高度等,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直角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练习题。它们涵盖了直角三角形的不同类型,希望你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师:“通过练习,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准确度、计算过程等。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改进,提高解题能力。”
4.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应用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平面几何中的角度问题、路程问题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2、能够错助于计算器进行有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三角函数的计算.教学难点:能够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会正确选用适合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问题:某飞机在空中A处的高度AC=1500米,此时从飞机看地面目标B的俯角为18°,求A、B间的距离.提问:1、俯角是什么样的角?,如果这时从地面B点看飞机呢,称∠ABC是什么角呢?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2、这个△ABC是什么三角形?图中的边角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是什么,求的是什么,在这个几何图形中已知什么,又是求哪条线段的长,选用什么方法?教师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与学生共同学习也仰角与俯角的概念,也为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模式.二、测量物体的高度或宽度问题.1、提出老问题,寻找新方法.我们学习中介绍过测量物高的一些方法,现在我们又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能不能利用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利用三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那么如果要测旗杆的高度,你能设计一个方案来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吗?学生分组讨论体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适当的数学模型.2、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1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22.7米的C处,用高1.20米的测角仪CD 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a=22°,求电线杆AB的高.(精确到0.1米)(2)在山脚C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

问题如下:(1)沿着水平地面向前300米到达D点,在D点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600 , 求山高AB。

在山脚C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0。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章28.2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章28.2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的高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尺子和角度计实地测量物体的高度,从而演示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直角三角形及其解法的基本概念。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一个角为直角(90度)的三角形,它的边长关系遵循勾股定理。这些性质使直角三角形在工程测量、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树的高度,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计算实际中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成果展示时,我发现有些小组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讨论时间不够充分,今后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这一环节的时间。
4.学生小组讨论中,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应用到各种实际问题中。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组织讨论时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做出以下改进: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针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出困惑的学生,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在讲解锐角三角函数时,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调整实践活动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耐心引导,关爱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同时,我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际的图片,如房屋设计、工程测量等,让学生认识到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我会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在未知直角边的情况下求斜边长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我会适时回顾勾股定理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交流、分享。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法。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我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同时,我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例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5.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3.挑战题:设置一些拓展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完成以下任务: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及其应用。
2.强调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求解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
4.案例教学,突破难点:结合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三角函数求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实践操作,巩固提高: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并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思考。
2.提高作业:选取两道具有实际背景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3.拓展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道拓展性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索直角三角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4.小组作业: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取一个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案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将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3.梳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很好,每个小组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例子。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总结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课堂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原理,能运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知识,列出正确的方程并求解。
2.重点:理解并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重点:培养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需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运用这些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教师结合具体例题,逐步展示解题步骤。
"假设我们要求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θ,我们可以根据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的定义,列出相应的方程来求解。"
3.教师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解直角三角形时,4;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28.2节后的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实际应用的题目,要求同学们认真思考,确保理解题意,并规范解答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3题)数学九年级(下)第4单元第23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2、先构造直角三角形,综合应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学习重、难点: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综合应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课前自主学习 1、知识方法回顾2、知识方法应用(1)在△ABC 中,∠C =90°,AC =3,BC =4,则sinA = ,tanA = . (2)在△ABC 中,∠C =90°,AB=10.若∠A =30°,则BC= ;若点D 为AB 的中点,则CD= .(3)如图,在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P 是第一象限的点,其坐标是(3,y ),且OP 与x 轴的正半轴的夹角α的正切值是34,则y= ,cos α= .(第4题) (第5题)(4)如图,∠AOB 是放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sin ∠AOB= . (5)如图,在△ABC 中,∠ACB =90°,AC=6,BC=8,则tan ∠ACD= . (6)计算: 2cos 30°+cot 60°= .A B O(7)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 ,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坡角α和坝底宽AD .(i =CE ∶ED ,单位米,结果保留根号)(8)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测量一座古塔CD 的高度.他们首先从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塔顶C 的仰角21CFE ∠=°,然后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达B 处,此时测得仰角37CGE ∠=°,已知测倾器高1.5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古塔CD 的高度.(参考数据:3sin 375°≈,3tan 374°≈,9sin 2125°≈,3tan 218°≈)例1 如图,斜坡AC 的坡度(坡比)为31∶,AC =10米.坡顶有一旗杆BC ,旗杆顶端B 点与A 点有一条彩带AB 相连,AB =14米.试求旗杆BC 的高度.例2 如图,有一棵倾斜的大树AB ,它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某一时刻测得: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60°,大树AB 的影长为3米。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给定角度和边长,计算出其他角度和边长。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度、距离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直角三角形,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在脑中构建图形,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测量旗杆高度、计算物体斜面的倾角等,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传授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定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加深理解。
2.探索与发现: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式,自主发现勾股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的规律。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问题解决: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步骤:
-首先,简要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勾股定理。
-然后,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如测量高度、距离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解释如何利用这些三角函数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角度和边长。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其他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一个房屋的面积是50平方米,已知其中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度和60度,求房屋的长和宽。

”2.呈现(10分钟)呈现房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此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请各组代表分享自己组的问题和解决过程,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和评价。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会了不畏难,勇于尝试,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
3.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果。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与人相处。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学会了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发挥引导和辅导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案例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