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

合集下载

海事气象专用术语

海事气象专用术语

气象专用术语二.风浪和涌浪等级表(SEA AND SWELL SCALE)热带气旋的等级在北太平洋(包括南海)。

将热带气旋分为4级。

我国和日本都采用这个标准热带低压TD:TROPICAL DEPRESSION——风速:34KN(风力<8级)热带风暴TS:TROPICAL STORM ——风速:34KN—47KN(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SEVERE TROPICAL STORM——风速:48KN (风力10—11级)台风T:TYPHOON ——风速:>64KN(风力>12级)。

台风半径范围:TYPHOON——RADIUS 最大风力:MAX——WINDS三.雾情和能见度等级表四.天气缩语时间用语(地方时)白天:DAY 08——20时夜间:NIGHT 20——08时早晨:MORNING 05——08时傍晚:EVENING 18——20时上午:MORNING 08——12时上半夜:EVENING 20——24时中午:NOON 11——14时午夜:MIDNIGHT 23——03时下午:AFTERNOON 12——18时下半夜:FULL NIGHT 00——05时今天:TODAY 昨天:YESTERDAY 明天:TOMRROW上海气象台台风实例SHHAI OBSY TYPHOON TALIM 0513(0513)W ARING上海气象台台风泰利05年13号警报292000Z NR02:TYPHOON TALIM 0513(0513)930HPA CENTER29日20时世界时台风泰利05年13号930百帕中心POSITION 21。

2N 130。

06E AT 291800Z MOVING WNW 13KTS位置21°02′N 130°06′E 在29日18时世界时移动西北西13节MAX WINDS 106KTS NEAR CENTER RADIUS OF 30KTS WINDS最大风力106节附近中心半径范围30节风270 NAUTICAL MILES AND RAUIUS OF 50KTS WINDS。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9.05.27•【文号】国海预字[2009]363号•【施行日期】2009.05.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通知(国海预字[2009]363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近年来,各级海洋部门不断加强海洋观测体系建设,强化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效地降低了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减轻海洋灾害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海洋预报减灾工作,尤其是地方各级海洋部门的海洋灾害观测和预警报能力还比较薄弱,与新时期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海洋灾害预警报和防灾减灾体系尚不健全,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较少,沿海海洋观测预报系统能力不足,沿海海洋灾害的防御能力亟待加强,全社会的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有效减轻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是关系到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海洋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各级海洋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做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海洋观测系统建设,定期开展警戒潮位核定工作(一)完善海洋观测系统建设。

防汛抗旱相关名词

防汛抗旱相关名词

防汛抗旱相关名词1、防洪标准:无论哪种形式的洪水(包括风暴潮)都会给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设施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灾害,洪水的量级越大,灾害损失就越大。

而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灾害的损失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各类防洪安全对象(简称防洪对象)和防洪安全区(简称防护区)具备一定的防洪能力,也就是能够在发生一定量级的洪水时,保障防洪安全。

防洪对象和防护区应具备的防洪能力,称为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确定后,防洪对象和防洪区的防御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都要以此为依据。

我国目前统一采用洪水的重现期来表示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如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

有少数防护对象特别重要,一旦受洪水灾害,损失特别严重或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为保证其防洪的绝对安全,这类防护对象可采用“可能最大洪水”的防洪标准。

2、洪灾和涝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涝灾是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3、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暴雨灾害的一种,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4、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泥石流按一般按其物质成分或物质状态进行分类,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

水情常用术语

水情常用术语

水情常用术语来源:| 浏览次数:6133次| 发表日期:2009-06-16 字体:[大中小]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水情术语是很有必要的。

现对水情服务中常用的术语加以整理,和水文同仁共勉。

防汛:为保障保护区和工程的安全,防止洪水灾害发生,汛期对堤防、闸、坝、铁路、桥梁等所进行的防守和险情抢修工作。

抗旱:为消除或减轻干旱灾害而采取的措施。

一、水文情报和预报水文情报:河流、湖泊、水库和其它水体的水文及有关要素现时情况的及时报告。

水文预报:根据前期或现时已出现的水文、气象等信息,运用水文学、气象学、水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河流、湖泊等水体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水文情势做出定量或定性的预报。

二、降水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降水等级的划分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量: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物在地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历年年降水量的均值。

最大年降水量:历年年降水量中的最大值。

最小年降水量:历年年降水量中的最小值。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小雨24小时降水量<10mm;中雨24小时降水量≥10mm,<25mm;大雨24小时降水量≥25mm,<50mm;暴雨24小时降水量≥50mm,<100mm;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100mm,<250mm;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250mm。

三、洪水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洪水等级的划分防洪:根据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采取对策以尽量防止或减轻洪水危害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

洪水:江河水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剧涨落的现象。

水位: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警戒水位:可能造成防洪工程出现险情的河流和其它水体的水位。

洪水涨率:单位时间内水位的涨幅。

流速:水的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流程移动的距离。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

丰水期:年内河川流量显著高于年平均流量的时期。

平水期:年内河川流量接近年平均流量的时期。

防震减灾术语

防震减灾术语

防震减灾术语3.1.1 地震 earthquake大地震动。

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

一般指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

3.1.2 震源 seismic source产生地震的源。

3.1.3 震级 magnitude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GB17740-1999中的2.1)3.1.4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GB/T17742-1999中的2.03.1.5 地震波 seismic wave地震时从震源发出、向四周传播的波。

3.1.6 震中 epicentre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3.1.7 极震区 meizoseismal area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3.1.8 宏观震中 macro-epicentre极震区的几何中心。

3.1.9 震源距 hypocentral distance地震震源至某一指定点的距离。

3.1.10 震中距 epicentml distance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

(GB17740--1999中的2.6)3.1.11 (宏观)震中烈度(macro) epicentral intensity极震区的地震烈度。

3.1.12 无感地震 feltless earthquake震中附近的人不能感觉到的地震。

注:一般震级在3级以下,震中烈度在Ⅲ度以下。

3.1.13 有感地震 felt earthquake震中附近的人能感觉到的地震。

注:一般震级在3级以上,震中烈度在Ⅲ度以上。

3.1.14 极微震 ultra microearthquake震级≤1级的地震。

3.1.15 微震 microearthquake1级≤震级<3级的地震。

3.1.16 小[地]震 small earthquake3级≤震级<5级的地震。

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思考

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思考

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思考■ 吴 桐 黄 琛 严竞新 段怡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摘 要:在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统一的自然资源标准体系的保障支撑,自然资源各相关业务涉及的标准体系、标准内容需要有效整合。

本文通过对自然资源部现有国土、海洋、测绘、地理信息4个标准体系的研究分析,形成对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的有关思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国土,海洋,测绘,地理信息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3.015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tandard System WU Tong HUANG Chen YAN Jing-xin DUAN Yi-hong(Institute of Surveying Standardization, MNR)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in-depth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fulfills two unified responsibilities including coordinating the management of landscapes, forests, lakes and grasses. To achieve this goal, a unified natural resource standard system need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the standard system and standard content need to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four standard systems on land, oce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matics in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forms the relevant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n natural resources.Keywords: natural resources, standard system, land, oce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matics学术研讨1 引 言根据三定方案,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国土、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自然资源相关业务的标准化工作。

海洋信息工程标准术语

海洋信息工程标准术语

海洋信息工程标准术语1 海洋信息采集与管理1.1 海洋信息ocean information 海洋活动中产生或涉及的各类信息的总称。

1.2 海洋资料marine materials 海洋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和光媒等介质形式的海洋信息。

1.3 海洋数据marine data 各类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探测、实(试)验、检验和统计等所获得的数据。

1.4 海洋基础数据marine basic data 反映海洋自然和社会属性基本状况及变化规律的数据。

包括岸线、海岸带、海岛、海洋水体、海底、深海、大洋、极地海域的海洋地理、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海洋遥感和海洋经济等学科的基础数据,以及海洋资源、沿海行政区、人工岛、海上人工设施和海底管线等的数据。

1.5 海洋空间数据marine spatial data 描述海洋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分布、地理特征及相互间拓扑关系的数据。

1.6 海洋属性数据marine attribute data 描述海洋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1.7 海洋元数据marine metadata 描述海洋信息来源、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数据。

1.8 海洋实时数据real-time marine data 数据采集时同步向用户分发或储存的海洋数据。

1.9 海洋延时数据delayed marine data 数据采集后延迟一定时间向用户分发或储存的海洋数据。

1.10 海洋信息标准ocean information standards 对海洋信息活动或其结果相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的文件。

1.11 海洋信息化marine informatization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海洋信息资源,促进海洋信息交流与共享,提升海洋各项工作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1.12 海洋信息采集ocea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运用搭载在卫星、飞机、调查船、台站、潜水器、海床基、浮标、潜标的各类海洋传感器与仪器设备以及调查、普查等手段,获取海洋信息的过程。

水文专业术语

水文专业术语

水文频率分析hydrologic frequency analysis防洪标准criterion of flood control库调洪计算reservoir routing排灌用泵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ump圣维南方程组de Saint-Venant system of equations水流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 of water flow水流能量方程energy equation of flow明渠恒定均匀流steady uniform flow in open channel明渠恒定非均匀流steady non-uniform flow in open channel河槽形势river channel feature河口水流current in estuaries河口泥沙运动sediment movement in estuaries河口治理improvement of estuary流域产沙sediment yield in a basin水流的紊动混合turbulent mixing in flowing water泥沙测验sediment measurement水面蒸发evaporation from water surface流域总蒸发total evaporation水文资料hydrologic data历史洪水historical flood水文估计量的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of hydrologic estimator 水文随机变量hydrologic random variable水文时间序列分析analysis of hydrologic time series 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流域规划watershed planning河流补给fee** of a river汇流runoff concentration水位观测stage measurement水文计算hydrological computation水文预报hydrologic forecasting流域watershed,catchment,river drainage basin渗透infiltrate再补充replenish饱和带saturate zone综合单位线synthetic unit hydrograph瞬时单位线instantaneous unit hydrograph滞时lag time雨量计图hyetograph强暴雨intense storm溢洪道spillway泄洪道floodway河道流量,河川径流stream flow地形topography降雨,降水precipitation引水量intake分流diversion滞洪区域detention basin闸门gate输水管,管道conduit堰顶crest库容与水位关系曲线storage capacity versus elevation curve 坝址dam site出流outflow退水曲线recession curve消力池,静水池stilling basin耗水(量)cinsumptive use子流域subbasin腾发(量)evapotraspiration蒸腾(量)transpiration回归水return flow漫灌,淹灌floo**阵雨shower地下水位water table(土壤)质地texture枯萎wilt源头headwater不透水层water-impermeable layer持水力retention入渗,渗透infiltration水力传导度hydraulic conductivity孔隙率porosity含水层aquifer滞水层aquiclude补充,回灌replention渗水,渗漏seepage包气带aeration隔水层,弱透水层aquitard潜水含水层unconfined aquitfer承压含水层cinfined aquitfer贮水系数coefficient of storage导水系数transmissivity渗透系数permeability地表排水surface-drainage地下排水subsurface-drainage小排放量的河槽low-capacity-disposal channel 蓄水,积水pon**沟槽,排水沟ditch堤,堤防levee涵洞,排水道culvert翻板闸门flapgate排入水流indraining stream截水沟interceptor drain蓄水,拦蓄impoundment淹没inundation洪峰,洪峰流量peak flood flow降雨强度rainfall intensity死库容inactive storage capacity有效库容active storage capacity单位势能specific potential energy动能linetic energy水头差cross-head水系,河道watercourse引水divert排放,放水discharge建筑物arrangement输水系统,输水管线conveyyance system 出水口,泄水孔outlet outsluice几何形态geometric configuration稳定结构,稳定形态resistant formation临界断面critical section河道纵坡longitudinal graditent。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5.03.24•【文号】•【施行日期】2015.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环境标准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现行有效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的通知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各有关单位,局机关各有关部门:为加强海洋标准信息公开,推动海洋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支撑和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现将现行有效的77项海洋国家标准和225项行业标准目录印发你们。

请你们通知所属各有关单位,予以贯彻执行。

附件:1.海洋国家标准目录2.海洋行业标准目录3.海洋标准实施意见反馈表4.海洋标准获取途径国家海洋局2015年3月24日附件1海洋国家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 GB 4914-2008(代替GB 4914-1985)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2008年10月19日2009年5月1日2 GB/T 12460-2006 海洋数据应用记录格式2006年6月2日2006年12月1日3 GB/T 12462-1990 世界海洋名称代码1990年8月27日1991年6月1日4 GB/T 12763.1-2007(代替GB/T12763.1-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5 GB/T 12763.2-2007(代替GB/T12763.2-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6 GB/T 12763.3-2007(代替GB/T12763.3-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7 GB/T 12763.4-2007(代替GB/T12763.4-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8 GB/T 12763.5-2007(代替GB/T12763.5-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9 GB/T 12763.6-2007(代替GB/T12763.6-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0 GB/T 12763.7-2007(代替GB/T12763.7-1991)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1 GB/T 12763.8-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2007年82008年2(代替GB/T 13909-1992)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月13日月1日12 GB/T 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3GB/T 12763.10-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4GB/T 12763.11-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2007年8月13日2008年2月1日15 GB/T13972-2010(代替GB/T 13972-1992)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2010年9月26日2011年2月1日16 GB/T 14914-2006(代替GB/T 14914-1994)海滨观测规范2006年2月16日2006年8月1日17GB/T 15918-2010(代替GB/T 15918-海洋学综合术语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1995)18 GB/T 15919-2010(代替GB/T 15919-1995)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19 GB/T 15920-2010(代替GB/T 15920-1995)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20 GB/T 15921-2010(代替GB/T 15921-1995)海洋学术语海洋化学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21 GB/T 17108-2006(代替GB 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22 GB 17378.1-2007(代替GB/T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3 GB 17378.2-2007(代替GB/T17378.2-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4 GB 17378.3-2007(代替GB/T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5 GB 17378.4-2007(代替GB/T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6 GB 17378.5-2007(代替GB/T17378.5-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7 GB 17378.6-2007(代替GB/T17378.6-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2007年10月18日2008年5月1日28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2007年102008年5(代替GB/T17378.7-1998)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月18日月1日29 GB 17501-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1998年10月12日1999年4月1日30 GB/T 17502-2009(代替GB 17502-1998)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31 GB/T 17503-2009(代替GB 17503-1998)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32 GB 17504-1998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8年10月12日1999年4月1日33 GB/T 17826-1999 海洋生物分类与代码1999年8月11日2000年5月1日34 GB/T 17834-1999 海底地形图编绘规范1998年8月24日2000年4月1日35 GB/T 17838-1999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1999年8月10日2000年2月1日36 GB/T 17839-2011(代替GB/T 17839-1999)警戒潮位核定规范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1日37 GB/T 17923-1999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分析方法1999年12月6日2000年5月1日38 GB/T 18190-2000 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2000年9月27日2001年5月1日39 GB 18420.1-2009(代替GB 18420.1-200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1部分:分级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40 GB/T18420.2-2009(代替GB 18420.2-200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2部分:检验方法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41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2001年82002年3月28日月1日42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2002年3月10日2002年10月1日43 GB/T 19485-2014(代替GB/T 19485-200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4年4月1日2014年10月1日44 GB/T 19570-2004 污水排海管道工程技术规范2004年7月26日2005年1月1日45 GB/T 19571-2004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2004年7月26日2005年1月1日46 GB/T 19721.1-2005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1部分: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发布2005年4月22日2005年11月1日47 GB/T 19721.2-2005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2部分: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2005年8月9日2006年2月1日48 GB/T 19721.3-2005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3部分:海冰预报和警报发布2006年6月19日2006年12月1日49 GB/T 19834-2005 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2005年7月15日2006年1月1日50 GB/T 20103-2006 膜分离技术术语2006年2月16日2006年8月1日51 GB/T 20259-2006 大洋多金属结核化学分析方法2006年6月2日2006年12月1日52 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2006年6月2日2006年12月1日53 GB/T 20794-2006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54 GB/T 21247-2007 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2007年10月18日2008年4月1日55 GB/T 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8年10月20日2009年5月1日56 GB/T 23246-2009 电导率温度深度剖面仪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57 GB/T 23247-2009 自持式剖面循环探测漂流浮标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58 GB/T 23248-2009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09年3月11日2009年11月1日59 GB/T 24558-2009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60 GB/T 24559-2009 海洋螺旋桨式风向风速计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1日61 GB/T 25054-2010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2010年9月26日2011年2月1日62 GB/T 26411-2010海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1年1月14日2011年6月1日63 GB/T 28058-2011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2011年12月30日2012年6月1日64 GB/T 29726-2013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3年9月18日2014年1月1日65 GB 30736-2014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2014年6月9日2015年4月1日66 GB/T 30737-2014海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测定流式细胞测定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67 GB/T 30738-2014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测定g能谱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68 GB/T 30739-2014海洋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69 GB/T 30740-2014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0 GB/T 30741-2014海洋大气干沉降物中总硫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1 GB/T 30742-2014海洋大气干沉降物中总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2 GB/T 30743-2014 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指南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3 GB/T 30744-2014深海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4 GB/T 30745-2014 海域分等定级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5 GB/T 30746-2014 风暴潮防灾减灾技术导则2014年6月9日2014年10月1日76 GB 30979-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惰性无机地质材料2014年7月24日2015年6月1日77 GB 30980-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疏浚物2014年7月24日2015年6月1日附件2海洋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 HY/Z 001-1988 海洋仪器产品标准化审查规定1988年3月15日1989年5月1日2 HY/Z 002-1988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细则1988年3月1989年5月15日1日3 HY/T 004-1991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档案分类法1991年7月1日1992年1月1日4 HT/T 006-1991 SBA3-2型台站声学测波仪1991年12月1日1992年7月1日5HY/T 007-1992(ZB Y116-82) 颠倒温度表1982年3月5日1983年1月1日6HY 008-1992(ZB Y188-83) 海洋仪器术语1983年9月22日1984年1月1日7HY/T 011-1992(ZB Y252-84) 抓斗式采泥器1984年9月30日1985年2月1日8HY/T 012-1992(ZB Y253-84) 机械式深温计1984年9月30日1985年2月1日9HY/T 013-1992(ZB Y254-84) 手摇绞车1984年9月30日1985年2月1日10HY 016.1-1992 (ZB Y339.1-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总则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1HY 016.2-1992 (ZB Y339.2-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2HY 016.3-1992 (ZB Y339.3-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低温贮存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3HY 016.4-1992 (ZB Y339.4-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4HY 016.5-1992 (ZB Y339.5-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贮存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5HY 016.6-1992 (ZB Y339.6-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温度变化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6HY 016.7-1992 (ZB Y339.7-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恒定湿热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7HY 016.8-1992 (ZB Y339.8-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交变湿热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8HY 016.9-1992 (ZB Y339.9-85)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长霉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19HY 016.10-1992 (ZB Y339.10-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盐雾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0HY 016.11-1992 (ZB Y339.11-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振动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1HY 016.12-1992 (ZB Y339.12-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冲击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2HY 016.13-1992 (ZB Y339.13-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连续冲击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3HY 016.14-1992 (ZB Y339.14-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倾斜和摇摆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4HY 016.15-1992 (ZB Y339.15-85)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水静压力试验1985年12月12日1986年10月1日25HY/T 017-1992(ZB Y347-85)表层水温表1985年12月12日1986年7月1日26HY/T 018-1992(ZB Y350-85)采水器1985年12月12日1986年7月1日27HY/T 019-1992(ZB A45 001-88)海洋行业标准体系表1989年3月15日1989年5月1日28HY 021.1-1992(ZB N92 004.1-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29HY 021.2-1992(ZBN92 004.2-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低温贮存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0HY 021.3-1992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湿1988年7月1989年5月(ZB N92 004.3-88)热试验导则27日1日31 HY 021.4-1992(ZB N92 004.4-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温度变化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2 HY 021.5-1992(ZB N92 004.5-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长霉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3 HY 021.6-1992(ZB N92 004.6-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4 HY 021.7-1992(ZB N92 004.7-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5 HY 021.8-1992(ZB N92 004.8-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冲击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6HY 021.9-1992(ZB N92 004.9-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连续冲击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7HY 021.10-1992(ZB N92 004.10-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倾斜和摇摆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8HY 021.11-1992(ZB N92 004.11-88)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水静压力试验导则1988年7月27日1989年5月1日39HY/T 022-1992(ZB A24 001-90)中国海洋调查机构代码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0日40HY/T 023-2010(代替HY/T 023-1992)中国海洋站代码 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41HY/T 024-1992(ZB A24 003-90)中国近海海洋调查断面代码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日42HY 025-1992(ZB N92 007-90)海洋仪器(设备)水下部件 涂料涂覆技术条件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日43HY/T 026-1992 (ZB N92 008-90)海洋仪器(设备)牺牲阳极的保护设计和安装1990年2月10日1990年7月1日44HY/T 027-1993 海洋仪器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和表1993年12月1日 1994年7月1日45HY/T 028-1993 海洋浊度标准液的配制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6HY/T 030.1-1993 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法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7HY/T 030.2-1993 中国极地考察档案著录细则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8HY/T 031-1993 SLC9-2型直读式海流计1993年12月1日1994年7月1日49HY/T 032-1994 海洋科学文献分类法1994年01月12日1995年1月1日50 HY/T 033-1994 海洋科学叙词表1994年01月12日1995年1月1日51 HY/T 034.2-1994 电渗析技术异相离子交换膜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2 HY/T 034.3-1994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器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3 HY/T 034.4-1994 电渗析技术脱盐方法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4 HY 034.5-1994电渗析技术用于锅炉给水的处理要求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5 HY/T 036-1994 温度盐度深度综合测量系统1994年12月17日1995年7月1日56 HY/T 037.1-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总则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57 HY/T 037.2-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DS14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58 HY/T 037.3-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FZS1-1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59 HY/T 037.4-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FZF2-1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60 HY/T 037.5-1994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FZS2-1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61 HY/T 037.6-1994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资料处理1994年9月28日1995年7月1日62 HY/T 038-1995 GTL-D型膜孔径测定仪1995年2月20日1996年1月1日63 HY/T 039-1995 微孔滤膜孔性能测定方法1995年2月20日1996年1月1日64 HY/T 040-1996 系列采水器1996年9月28日1997年1月1日65HY/T 042-1996(ZB Y191-83)海洋仪器分类及型号命名办法1996年9月28日1997年1月1日66 HY 044-1997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常用消油剂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1997年1月22日1997年5月1日67 HY/T 045-1999 海洋能源术语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68 HY/T 047-1999 工程海冰技术规范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69 HY/T 048-1999 SYA2-1型实验室盐度计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70 HY/T 049-1999 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测试方法1999年4月24日1999年7月1日71 HY/T 050-1999 中空纤维超滤膜测试方法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72 HY/T 051-1999 中空纤维微孔滤膜测试方法1999年4月26日1999年7月1日73 HY/T 053-1999 微孔滤膜2001年1月2日2002年1月1日74 HY/T 054.1-2001中空纤维反渗透技术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2001年7月27日2002年1月1日75 HY/T 054.2-2001中空纤维反渗透技术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测试方法2001年7月27日2002年1月1日76 HY/T 055-1999 折叠筒式微孔滤膜过滤芯2001年7月27日2002年1月1日77 HY/T 056-2010(代替HY/T056-2001)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业务规范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78 HY/T 057-2011(代替HY/T057-2001)海洋管理机关档案业务规范2011年7月8日2011年12月1日79 HY/T 058-2010(代替HY/T058-2001)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80 HY/T 059-2002 海洋站自动化观测通用技术要求2002年9月2002年1011日月1日81 HY/T 060-2002 中空纤维超滤装置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2 HY/T 061-2002 中空纤维微滤膜组件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3 HY/T 062-2002 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4 HY/T 063-2002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元件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5 HY/T 064-2002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测试方法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6 HY/T 065-2002 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7 HY/T 066-2002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折叠式过滤器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88 HY/T 067-2002 水处理用玻璃钢罐2002年12月2003年2月30日1日89 HY/T 068-2002饮用纯净水制备系统SRO系列反渗透设备2002年12月30日2003年2月1日90 HY/T 069-2005(代替HY/T 069-2003)赤潮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91 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2 HY/T 071-2003 表层漂流浮标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3 HY/T 072-2003 卷式超滤技术平板超滤膜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4 HY/T 073-2003 卷式超滤技术卷式超滤元件2003年9月3日2003年10月1日95 HY/T 074-2003膜法水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2003年12月24日2004年4月1日96 HY/T 075-2005 海洋信息分类与代码2005年4月18日2005年7月1日97 HY/T 076-2005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98 HY/T 077-2005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99 HY/T 078-2005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0 HY/T 079-2005 贻贝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1 HY/T 080-2005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2 HY/T 081-2005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3 HY/T 082-2005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4 HY/T 083-2005 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5 HY/T 084-2005 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6 HY/T 085-2005 河口生态系统监测技术规程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7 HY/T 086-2005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8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2005年5月18日2005年6月1日109 HY/T 088.1-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冬装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0 HY/T 088.2-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春秋装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1 HY/T 088.3-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大衣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2 HY/T 088.4-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夏裤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3 HY/T 088.5-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女裙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4 HY/T 088.6-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长短袖衬衣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5 HY/T 088.7-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制服面料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6 HY/T 088.8-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男冬夏帽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7 HY/T 088.9-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女冬夏帽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8HY/T 088.10-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工作帽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19HY/T 088.11-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皮鞋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0HY/T 088.12-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领带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1HY/T 088.13-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腰带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2HY/T 088.14-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帽徽、肩徽、领花、领带夹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3HY/T 088.15-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纽扣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4HY/T 088.16-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肩章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5HY/T 088.17-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工作服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6HY/T 088.18-2005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防寒服2005年11月3日2006年1月1日127 HY/T 089-2005 波浪浮标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28 HY/T 090-2005 压力式波潮仪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29 HY/T 091-2005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30 HY/T 092-2005 海洋实时传输潜标系统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31 HY/T 093-2005 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日132 HY/T 094-2006 沿海行政区域分类与代码2006年2月14日2006年3月1日133 HY/T 095-2007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2007年4月9日2007年5月1日134 HY/T 096-2007 海水溶解氧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5 HY/T 097-2007 硫化物现场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6 HY/T 098-2007 海水pH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7 HY/T 099-2007 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8 HY/T 100-2007 海水浊度测量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39 HY/T 101-2007 海水声速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40 HY/T 102-2007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检测方法2007年12月19日2008年1月1日141 HY/T 103-2008 中空纤维微孔滤膜装置2008年3月4日2008年4月1日142 HY/T 104-2008 陶瓷微孔滤膜组件2008年3月4日2008年4月1日143 HY/T 105-2008 中空纤维膜N2-H2分离器2008年3月4日2008年4月1日144 HY/T 106-2008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通用技术要求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5 HY/T 107-2008 卷式反渗透膜组件测试方法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6 HY/T 108-2008 反渗透用能量回收装置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7 HY/T 109-2008 反渗透用高压泵技术要求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8 HY/T 110-2008 聚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49 HY/T 111-2008 料浆状及滤饼状氢氧化镁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0 HY/T 112-2008 超滤膜及其组件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1 HY/T 113-2008 纳滤膜及其元件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2 HY/T 114-2008 纳滤装置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3 HY/T 115-2008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4 HY/T 116-2008蒸馏法海水淡化蒸汽喷射装置通用技术要求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155 HY/T 117-2010(代替HY/T117-2008)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类分级标准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56 HY/T 118-2010(代替HY/T118-2008)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57 HY/T 119-2008 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2008年7月28日2008年10月1日158 HY/T 120-2008 电去离子膜堆(组件)2008年7月28日2008年10月1日159 HY/T 121-2008 海域使用管理标准体系2008年11月14日2008年12月1日160 HY/T 122-2009 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1 HY/T 123-2009 海域使用分类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2 HY/T 124-2009 海籍调查规范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3 HY/T 125-2009 海洋水色光谱仪检测方法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4 HY/T 126-2009 多参数水质仪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1日165 HY/T 127-2010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南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6 HY/T 128-2010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7 HY/T 129-2010海水综合利用工程废水排放海域水质影响评价方法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8 HY/T 130-2010 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69 HY/T 131-2010 海洋信息化常用术语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70 HY/T 132-2010海洋沉积物与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分析前处理微波消解法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71 HY/T 133-2010海水中颗粒物和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系数测量分光光度法2010年2月10日2010年3月1日172 HY/T 134-2010 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173 HY/T 135-2010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平台系统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174 HY/T 136-2010 海洋信息元数据2010年8月31日2010年10月1日175 HY/T 137-2011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76 HY/T 138-201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规范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77 HY/T 139-2011 海洋行政执法档案业务规范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78 HY/T 140-2011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79 HY/T 141-2011 海洋仪器海上试验规范2011年2月16日2011年3月1日180 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1 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2 HY/T 144-2011 志愿船自动测报仪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3 HY/T 145-2011 坐底式声学测波仪2011年5月9日2011年6月1日184 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2011年7月8日2011年12月1日185 HY/T 147.1-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1部分:海水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6 HY/T 147.2-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2部分:沉积物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7 HY/T 147.3-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3部分:生物体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8 HY/T 147.4-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4部分:海洋大气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89 HY/T 147.5-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0 HY/T 147.6-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6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1 HY/T 147.7-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2 HY/T 148-2013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规范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3 HY/T 149-2013海洋执法监察事件分类与判定规范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4 HY/T 150-2013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5 HY/T 151-2013海洋微藻中溶血毒素的检测血细胞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6 HY/T 152-2013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7 HY/T 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8 HY/T 154-2013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技术资料要求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199 HY/T 155-2013 海流和潮流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0 HY/T 156-2013 海浪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1 HY/T 157-2013 便携式流速流量仪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2 HY/T 158-2013 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3 HY/T 159-2013 太阳光度计测量数据校正方法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1日204 HY/T 160-2013 海洋经济指标体系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5 HY/T 161-2013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标准体系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6 HY/T 162-2013 海洋高技术产品分类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7 HY/T 163-2013海水水处理剂分散性能的测定分散氧化铁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8 HY/T 164-2013 海岸带制图图式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09 HY/T 165-2013 连续膜过滤水处理装置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0 HY/T 166.1-2013离子交换膜第1部分:电驱动膜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1 HY/T 167-2013 大生活用海水应用系统设计规范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2 HY/T 168.1-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1部分:活性污泥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3 HY/T 168.2-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2部分:接触氧化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4 HY/T 168.3-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3部分:膜生物反应器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5 HY/T 168.4-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4部分:生态塘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6 HY/T 169-2013海水和卤水中溴离子的测定容量法2013年11月13日2014年5月1日217 HY/T 170-2014海洋动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18 HY/T 171-2014海洋植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19 HY/T 172-2014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0 HY/T 173-2014海水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1 HY/T 174-2014 水下营养盐自动分析仪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2 HY/T 175-2014 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3 HY/T 176-2014 海水中铁细菌的测定MPN法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4 HY/T 177-2014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225 HY/T 178-2014海水碱度的测定pH电位滴定法201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1日附件3海洋标准实施意见反馈表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及理由填表人工作单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联系方式:国家海洋局科技司,郭小勇、王丽华;电话:************;传真:************。

海洋、林业防灾减灾目标、设防标准

海洋、林业防灾减灾目标、设防标准

海洋、林业防灾减灾目标、设防标准
1.提高海洋灾害预警能力,及时预警海啸、风暴潮、台风等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强化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测,提高准确性和覆盖范围,为灾害应对和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3. 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应对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物泄漏、海洋生态破坏等灾害发生。

海洋防灾设防标准:
1. 对于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应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确保最短时间内向受灾区域发送预警信息。

2. 加强海洋气象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避免人员和船只在台风来临时处于危险状态。

3. 增强海洋灾害应急能力,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行动。

4. 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破坏和灾害发生。

林业防灾减灾目标:
1. 提高林火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扑灭森林火灾,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强化林业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防止病虫害危害导致林木凋萎
和森林生态系统失衡。

3. 加强森林防护林带建设,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推广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森林,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业防灾设防标准:
1. 建立完善的林火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人员和物资的调配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

2.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提高防治效率和准确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3. 建立完善的森林防护林带,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推广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森林,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

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

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1 海洋预报1.1 数值预报numerical forecasting根据海洋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海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海洋运动状态的过程。

1.2 资料同化data assimilation利用各种非常规海洋资料,使其与常规海洋观测资料融合为有机整体,为海洋数值预报提供初始场以及综合利用不同时次的海洋观测资料,将其所包含的时间演变信息转化为要素场空间分布状况的过程。

1.3 数值预报释用技术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numerical forecasting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等方法,对海洋数值预报结果进行分析、订正,最终给出更为精确的客观要素预报结果或者特殊服务需求的预报产品的过程。

1.4 统计预报statistical forecasting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所作的海洋预报。

1.5 集合预报ensemble forecasting为了解决海洋数值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初值扰动、多物理过程和多模式的方法,进行系列预报并将这些预报进行集合的过程。

1.6 临近预报proximity forecasting当时的海洋监测和0-3小时的外推海洋预报。

1.7 短期预报short-range forecasting时效在3天以内的海洋预报。

1.8 风暴潮预报storm surge forecasting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由台风、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天气过程引起的沿岸增水(减水)的幅度和时间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9 海浪预报sea wave prediction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海面的有效波高、波周期等波浪参数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10 海冰预报sea ice forecasting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海水结冰的现象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海洋防灾减灾知识详解

海洋防灾减灾知识详解

海洋防灾减灾知识一、灾害知识风暴潮什么叫风暴潮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成灾因素有哪些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

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

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

风暴潮有哪些种类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和飓风是不是很大的风台风和飓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

台风登陆的可造成哪些灾害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它登陆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海潮侵袭,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局部地区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台风的风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

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登陆后影响内陆腹地。

每年全球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70亿美元,人员死亡约2万人。

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工程标准术语

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工程标准术语

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工程标准术语1 海洋渔业1.1 海洋渔业marine fishery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产业。

1.2 远洋渔业long-distant fishery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公海或其他国家海域从事的海洋渔业生产活动。

1.3 近海渔业offshore fishery在本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从事的海洋渔业生产活动。

一般是指在本国领海内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是指在离岸12到200海里的经济海域之内从事的海洋渔业。

1.4 蓝色粮仓Blue Granary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生产装备,通过人工增养殖、捕捞及水产品加工等生产行为,将蓝色海洋和近岸滩涂建设成为能持续高效为人类提供海产品和工业原料的区域。

1.5 渔业水域fishery waters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以及海水增养殖海域。

渔业水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蟹、贝、藻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场所。

1.6 海洋休闲渔业marine recreational fishery以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海洋渔业服务产业。

1.7 海水养殖业mariculture industry利用海洋水域或海水人工水体从事鱼类以及其它海洋经济动植物养殖的产业。

1.8 海水养殖mariculture, marine aquaculture利用滩涂、海域及人工水体,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

1.9 海水养殖技术mariculture technique通过人工采苗、育苗,使海洋动物和海藻在天然或人为控制的海洋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技术。

1.10 海水育苗技术seawater breeding technology在特定场所进行海水养殖苗种的育成技术。

1.11 海水网箱sea cage设置在海域或围塘中,由网片和框架组成的箱状养殖设施。

1.12 海水网箱养殖net cage mariculture利用网箱养殖水产经济动物的一种生产方式。

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以温州市和台州市为例

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以温州市和台州市为例

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以温州市和台州市为例陈胜; 刘文胜; 傅轩诚; 韩小燕【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5页(P24-27,32)【关键词】海洋观测站; 观测数据; 海洋预报; 防灾减灾; 数据应用【作者】陈胜; 刘文胜; 傅轩诚; 韩小燕【作者单位】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温州 325013;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17; X430 引言我国已初步建成由海洋观测站、海洋调查船(志愿观测船)、海洋浮标、雷达观测站、飞机(无人机)和遥感卫星等组成的海洋立体观测网络[1],获取了大量海洋水文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做出巨大贡献[2]。

温州市和台州市地处浙江省中南部沿海,东濒西北太平洋,遭受的海洋灾害包括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和赤潮等,此外冬季海表水温降低也对海水养殖业造成损失。

目前温州市和台州市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海洋观测体系,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政府不断提升对海洋防灾减灾的关注度,对海洋预报的多样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海洋观测数据被逐步应用到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领域。

但目前海洋观测数据的实际应用与相关业务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完全满足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

本研究根据温州市和台州市沿海地区海洋观测基层工作实际,选取潮位、波浪和水温3个与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密切相关的观测要素,分析海洋观测数据在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中的适用,并提出对策建议。

1 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适用本研究对布设在温州市和台州市沿岸的6个水文观测站、28个海洋观测站和1个海上综合观测平台进行观测数据适用分析,具体站位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温州市和台州市海洋(水文)观测站分布1.1 潮位数据温州市和台州市沿海地区受台风风暴潮侵袭严重,1971—2013年平均每年约有4.5个热带气旋影响沿海地区的潮位。

海洋预报标语

海洋预报标语

海洋预报标语1. 海洋预报就像航海的指南针,您可不能小瞧它。

比如说您计划出海钓鱼,要是不看海洋预报,说不定刚出发就遇上狂风暴雨,那可就惨啦!2. 嘿,想在海边愉快玩耍?那海洋预报得瞧一瞧呀!这就好比出门看天气一样重要。

就像上次我朋友去海边冲浪,没看预报,结果被大浪拍得晕头转向,可吓人了。

3. 海洋预报,那可是大海给咱们的提示牌。

您要是打算乘船远航,不关注它,就像盲人摸象,完全不知道前面是啥情况。

我邻居出海做生意,因为看了海洋预报躲过一场大风暴呢。

4. 您知道吗?海洋预报就像大海的小秘密提前告诉你。

要是您喜欢在海边漫步,不看预报可能就会被突然涨起的潮水困住,像只无助的小螃蟹。

我有次就差点这样,还好后来跑得快。

5. 海洋预报啊,就像海边生活的小锦囊。

要是您想带着家人去海边度假,要是忽略了它,就如同没带钥匙出门,可能会面临很多麻烦。

我见过一家人在海边玩,突然下雨,就是没看预报的结果。

6. 亲,海洋预报是您海上活动的安全卫士呢。

您想玩帆船?不看预报,那可就像战士上战场没带武器,太危险啦。

我表哥玩帆船的时候,提前看了预报,顺利航行,可威风了。

7. 海洋预报,这可是大海的悄悄话呀。

您要是渔民伯伯,不关注它,就好比种地不看节气,收成可能就没保障了。

我认识的一位老渔民,每天必看海洋预报,鱼获总是满满的。

8. 哟呵,海洋预报多重要呀!这就像在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假如您要进行海上探险,不看预报,那就如同在迷宫里乱闯。

我的探险爱好者朋友,因为看了预报,成功完成了一次刺激的海上之旅。

9. 海洋预报简直是大海的情报员。

您要是海边的救生员,要是不重视它,那可就像站岗的士兵闭着眼,怎么保护别人呢?我们海滩上的救生员都是时刻关注海洋预报的。

10. 嘿呀,可别不把海洋预报当回事儿!它就像大海给我们的预警小喇叭。

就拿那些海边搞水上运动的人来说,不看预报,很可能一个大浪就把他们的快乐给打翻了,多不值呀。

结论:海洋预报对各种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和人员都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它,这样才能在与大海的互动中更安全、更愉快。

防汛抢险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

防汛抢险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

防汛抢险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1、水文及气象常识季风:随着季节而改变方向的大规模的风称季风。

季风的气候特征是降水集中在夏季,时空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由于气温较高的北纬30度附近高空大景气流融合下沉所造成的一个从地面到高空都存在很厚、强大的暖高压,由于这种暖高压停留在副热带太平洋的洋面上,故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进与退同我国夏季降雨关系极大。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最初用来表示每年圣诞节前后,沿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出现的一支向南移动的暖海流,过不了多久就下雨,还有鱼群死亡等怪现象发生,他们称这种海水异常增温增暖的潮流为厄尔尼诺。

现在,科学家把厄尔尼诺现象定义为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度异常温暖现象,其维持时间可达1-2年。

通过热带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引起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对附件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使得风雨不调,冷暖异常,洪水泛滥。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出现的,大致2-7年出现一次。

最近二十年来,这一现象共出现6次,进入9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

降水:指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霜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的总称,产生降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水汽含量增加和空气大规模地向上抬升,降雨量的三个特征值为降水历时、降水量、降水强度。

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由交界面产生峰面而形成的降雨,梅雨就属于这种。

对流雨:当暖湿空气笼罩一个地区时,因下垫面局部受热增温与上层温度较低的空气产生强烈对流作用使暖空气上升冷却而降雨,又称雷阵雨。

地形雨:暖湿气流遇到丘陵、高原、山脉阻挡被迫沿坡上升而冷却致雨。

台风雨: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到大陆来的降雨,这种风暴是异常强大的海洋高温,高湿气团形成的低压造成的。

梅雨:每年六、七月份间,冷暖空气交锋于江淮之间,形成连续阴雨,且雨量较大,由于该时正值梅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洪水:暴雨或融雪等引起的,使水库、河流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升的自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1 海洋预报1.1 数值预报numerical forecasting根据海洋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海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海洋运动状态的过程。

1.2 资料同化data assimilation利用各种非常规海洋资料,使其与常规海洋观测资料融合为有机整体,为海洋数值预报提供初始场以及综合利用不同时次的海洋观测资料,将其所包含的时间演变信息转化为要素场空间分布状况的过程。

1.3 数值预报释用技术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numerical forecasting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等方法,对海洋数值预报结果进行分析、订正,最终给出更为精确的客观要素预报结果或者特殊服务需求的预报产品的过程。

1.4 统计预报statistical forecasting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所作的海洋预报。

1.5 集合预报ensemble forecasting为了解决海洋数值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初值扰动、多物理过程和多模式的方法,进行系列预报并将这些预报进行集合的过程。

1.6 临近预报proximity forecasting当时的海洋监测和0-3小时的外推海洋预报。

1.7 短期预报short-range forecasting时效在3天以内的海洋预报。

1.8 风暴潮预报storm surge forecasting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由台风、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天气过程引起的沿岸增水(减水)的幅度和时间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9 海浪预报sea wave prediction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海面的有效波高、波周期等波浪参数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10 海冰预报sea ice forecasting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海水结冰的现象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预测的内容包括海冰外缘线、海冰冰厚和海冰密集度等。

1.11 三维温盐流预报three-dimensional predi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salt flow利用数值预报技术,对未来海洋温度、盐度、海流在三维空间尺度上随时间变化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12 海洋气候预测marine climate prediction利用数值预测系统对海洋和大气(包括温度、降水等要素)的物理状态及其时空变化的物理特征进行月际、季际和年际尺度预测的过程。

1.13 业务化海洋学operational oceanography通过长期的系统性海洋与海气运动的常规测量,分析掌握其规律性并进行快速解释与传播,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海洋变量(温度、洋流、表面高度等)做出科学估计的学科。

2 海洋防灾减灾2.1 海洋灾害marine disaster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海底、海岸带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生命财产和生态系统的事件。

包括海洋气象灾害、海洋动力灾害、海洋生态灾害、海洋地质灾害等。

2.2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marine disaster pre-warning system海洋灾害发生前的应急网络系统和海洋灾害即时信息动态发布的服务系统。

2.3 海洋灾害应急指挥系统marine disaster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海洋灾害的灾前预防、灾中应对处置和灾后救助过程中建立的必要的应对机制系统。

2.4 海洋灾害信息服务系统marine disaster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提供各类海洋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强度、灾情损失和灾害成因等的信息服务系统。

2.5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marine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对海洋灾害直接造成或间接影响海洋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的评价和估算。

2.6 灾害风险等级评估disaster risk level assessment采用风险分析或外表观察方法,对尚未发生的灾害的致灾因子强度、受灾程度进行评定和估计,对灾害风险区不同强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按照一定等级标准进行定量和评估的过程。

2.7 海洋灾害预警预报marine disaster pre-warning and forecasting对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及其时间、地点、强度、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等进行预报或发布警报的服务活动。

2.8 海洋灾害调查marine disaster survey对海洋灾害发生区域环境条件、致灾体和灾情而开展的调查、评估和统计等活动。

2.9 海洋灾害监测marine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surveying对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及各种致灾因素动态变化进行监测与监视的活动。

2.10 海洋动力灾害marine dynamics disaster由大气强烈扰动、海洋水体本身扰动或状态骤变等引发的各种海洋环境灾害。

2.11 海洋气象灾害marin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由海洋气象因素引起的海洋灾害。

2.12 风暴潮Storm surge由于热带风暴、温带气旋、海上雹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海面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2.13 风暴潮灾害storm surge disaster因风暴潮引起沿岸涨水、快速淹没沿岸区域而造成的灾害。

包括台风或飓风风暴潮灾害和温带风暴潮灾害两种。

2.14 风暴潮漫滩storm surge inundation风暴潮与天文潮叠加淹没海岸线以上陆地的现象。

2.15 海浪灾害wave disaster由异常海浪引起的航道骤淤、海岸侵蚀、船只损坏或沉没、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和海岸工程损毁、海水养殖业受损等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件。

2.16 海冰灾害sea ice disaster因海水结冰引起航道阻塞、船只损坏或沉没、海上构筑物损坏等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件。

2.17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18 拉尼娜现象La Niña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即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

2.19 海雾灾害sea fog disaster因海雾引起和影响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海洋工程建设和海上军事活动等灾害性事件。

2.20 海啸灾害tsunami disaster由海底地震、塌陷、滑坡和火山喷发等引起的特大海洋长波袭击海岸地带造成的灾害性事件。

2.21 海洋生态灾害marine ecological disaster由自然变异和人为因素对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性事件。

2.22 海水富营养化sea-water eutrophication海水营养成分(氮、磷等)不断补给、过量积聚,致使海洋水体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

2.23 赤潮red tide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2.24 赤潮灾害red tide disaster因赤潮发生而造成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海洋生物资源局部遭到破坏或毁灭的海洋生态灾害。

2.25 绿潮green tide在特定海洋环境条件下,某些大型绿藻(如浒苔)爆发性增殖、高密度聚集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2.26 外来海洋物种alien marine species借助外来力量传播到未曾分布过的海域,并且能进行生长、繁殖的海洋生物。

2.27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marine species invasion某些海洋物种从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另一新海域,并引起一定海洋生态灾害的过程。

2.28 海洋污损生物marine fouling organism生长在船底、海洋设施表面或内部并能损坏材料的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2.29 水母爆发jellyfish bloom特定季节、特定海域水母数量迅速增多的现象。

2.30 海洋地质灾害marine geological hazard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毁损或海洋资源破坏的地质事件。

2.31 海岸带地质灾害coastal geology hazard由于地质过程或人为作用造成海岸带(含海岛)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损失,或海岸带资源严重破坏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海岸带地质灾害系指发生在海岸带及其附近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土地盐渍化、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地裂缝、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含海底滑坡)、浅层气、活动沙丘(波)和潮流沙脊等类型。

2.32 海底地质灾害submarine geological hazard在地球(海洋)内外营力作用下,海底地质发生移动或产生变形,对海洋工程环境条件及施工、工程设施、海底资源等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害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2.33 海岸侵蚀coastal erosion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种因素叠加而引起海岸线向岸后退、岸滩下蚀变窄、水下岸坡下蚀变陡的过程。

2.34 海水入侵seawater intrusion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种因素叠加,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入侵,地下水咸淡水界面向内陆推进的现象。

2.35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因海水入侵漫溢或其他原因导致海岸带土壤中盐分积聚、含盐量增高,形成盐渍土的过程。

2.36 滨海湿地退化coastal wetland degradation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共同干扰而引起滨海湿地面积缩小、自然景观丧失、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变低的过程。

2.37 海水倒灌seawater encroachment入海河道水位低于海平面时,海水沿河道向内陆方向回流的现象。

2.38 海底滑坡submarine landslide在重力作用下,海底斜坡、陆坡沟谷上部沉积体或岩体沿边坡滑动面向下整体滑动的现象。

2.39 海底崩塌subaerial landsile由波浪、潮汐和潮流侵蚀作用引起的陡峭海岸的崩落塌陷现象。

2.40 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由于人类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使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工程地质现象。

2.41 活动沙坡active sand wave分布在海底不断移动的沙波。

2.42 浅层气shallow gas埋藏在海底浅地层中的可燃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