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概论(定义及分类)

合集下载

民俗概论(定义及分类)

民俗概论(定义及分类)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 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 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 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 西。
❖ 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 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 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 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 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 ❖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
❖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 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 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 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 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 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 的文学。
二、民俗的分类
❖ 三分法:行为民俗、语言民俗、心理民俗 ❖ 四分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物质民俗:(经济民俗)指人们 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 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 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 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 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 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 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 俗等等
❖精神民俗:(信仰民俗)指在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 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 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 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民俗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民俗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1111
民俗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它旨在探究人类社会中各种民俗现象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民俗学概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民间语言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民俗学概论可以揭示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民间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俗学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其中,田野调查是民俗学概论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深入民间、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民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民俗学概论的研究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民俗学概论的研究也可以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总之,民俗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民间文化的学科,它通过对民间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为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定义 (一)学术界狭义的“民俗” 概念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二)《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

5、民俗是指民间故事。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6、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3、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

7、民俗是“民俗文化” 。

4、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三)产生分歧的原因:1、不同学者的背景不同。

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不同地区的民俗表现不同。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3、学科认识不统一。

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形成的共识 :1、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

(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与时代的关系) 3、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民俗与文化的关系 )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五)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问:是指民众中间。

它对应官方而言。

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l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

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

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

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 1)物质民俗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概 述)【圣才出品】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概  述)【圣才出品】

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对应官方而言。

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1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1)文化遗留物说。

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

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

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1)物质民俗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是不死的活化石。

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不是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二、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三、民俗学的性质:1、、由于研究范围广,故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交叉。

2、是一门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科学,故有独立的学科性质。

四、民俗学的任务:1、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当前任务,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使这门年轻的学科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并在大学里独立发展。

3、帮组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五、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3、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4、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也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5、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又称为模式性7、民族性与地域,民族性,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8、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是密不可分的。

9、规范性,协调生活,调整观念和行为10、服务性,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协调民众心理满足其审美的需要六、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学概论 (4)

民俗学概论 (4)

民俗学概论简介民俗学是研究民间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们在特定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传统信仰、习俗、节日和庆祝活动。

民俗学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这些民间文化现象,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的历史、社会和社会心理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

民俗学的基本概念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民间文化,包括宗教、传统节日、民间信仰、婚礼、葬礼、传统技艺等。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所展现的习俗、仪式和庆祝活动。

民俗学强调文化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认为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也强调对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考察,以及对变迁和传承的观察和分析。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民俗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文字资料分析和比较研究。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参与观察,了解民间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

文字资料分析是指对历史文献、民间文学、传统记载等文字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以了解民间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比较研究则是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民俗现象进行对比,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民俗学的主要领域民俗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宗教和宗教仪式宗教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各个文化中都有其特殊的信仰和仪式。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宗教仪式、神话故事、神像和宗教图腾等,探究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节日和庆祝活动节日和庆祝活动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庆祝和祝福的方式,它们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节日和庆祝活动,揭示其中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

婚礼与葬礼婚礼和葬礼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仪式活动。

它们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和价值观。

民俗学通过观察和分析婚礼和葬礼的具体仪式和习俗,研究人类社会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传统技艺和手工艺传统技艺和手工艺是人们通过手工艺人的努力和智慧创造的艺术品和实用品。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二、民俗学定义的分歧西方的《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大致可分为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余遗风,完整的阐述是民俗学标准辞典的两则定义:“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Entirebody),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

”“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及文明民族的传统创造,或专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造作人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那些东西。

3.民俗指含意广泛的传统现象。

它们比其它的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更可表现出传统的任务,内容“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的谚语”。

还包括一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信仰、以及文学。

4.民俗是退化的宗教。

认为民俗是还模模糊糊地残存在文盲和乡下人生活中的古代宗教仪式。

一种民间宗教的残余物。

5.民俗仅指民间故事。

一种范围界说不明确,而且和神话分别不明显的故事。

同时,这些故事的内容和用意在原先传诵人心目中也不够严格和清晰.6.民俗是一种主要由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即口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及其它文学方式的东西。

7.民俗是俗民文化。

换言之,民俗是文明文化中庶民的文化表现,或者说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三、民俗学定义分歧的原因一、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与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二、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

三、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内涵与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分歧中所达成的共识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二、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 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
▪ 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 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一个人在讲述、 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种民俗事项时,都可 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 另外,随着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生活方 式、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同一个 故事也会有众多的异文。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
期的德国。 ▪ 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 ▪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
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 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 出的。
▪ 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 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

▪ 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 《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 等人任主编。
▪ 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 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 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 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 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 究》等。
▪ 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 尽管一些民俗事项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都有异文,但如果把这些异文进行比较的话, 我们会发现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反映出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 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念等。
第四节 民俗的功能
▪ 一、娱乐性 ▪ 二、教育功能 ▪ 1、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 鄂尔多斯婚礼歌 ▪ 2、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 ▪ 三、心理功能
▪ 一、神话

民俗概论(四分法 功能)

民俗概论(四分法  功能)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14,福娃的民俗意蕴
a,贝贝——“鱼”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 :图腾崇拜;人们某些美好愿望的理想象征;辟邪消灾
b,晶晶——“熊猫”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在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对熊猫的描述 。物种稀缺,濒临灭绝,被奉为“国宝”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c,民俗的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d,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10,民俗事项的产生:共同创造理论 残余论 文化沉降论 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
11,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A, 民俗学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早期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1812年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第一讲 民俗概述
1,中国古文献中的“民俗”:
《管子 正世》“料事务,察民俗”
《礼记 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汉书 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民 ——普通老百姓,即庶人,可以引申为民间。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2、“民”、“俗”
(民:非官方;俗:与雅相对)
3、民俗内涵的变迁
4、民俗与民间文化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文 化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 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
5、系统的文化整体
6、民俗与官俗?
五、民俗的形成
经济的原因 政治的原因 地缘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 语言的原因 心理的原因
六、民俗的功能
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娱乐、宣泄、补偿) 5、历史功能
第二节 民俗学
一、民俗学的概念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 事象的独立学科。
二、民俗学的学科定 交叉学科性质
三、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
俗学方法论;资料学
狭义:文化遗留物说(英国)、“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间文学说”(美国、苏联)、“传统 文化说”(西方)。
广义: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 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 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 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 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四、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民俗学与人类学 2、民俗学与社会学 3、民俗学与民族学 4、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 5、民俗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语 言学、宗教学等)
五、学习民俗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一、史前民俗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之前的民俗)
二、古代民俗
(夏朝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民 俗
一、“民俗”一词的出现

民俗学概论(绪论)

民俗学概论(绪论)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语言民俗的研究必须借鉴语
言学的方法与成果;而作为 民俗现象之一的方言俗语、 民族语言等,又是语言学研 究的珍贵资料。
俗学概论
宗教学主要研究古今一切 宗教的性质、特点、功能 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及 消亡的规律等:民俗中的 信仰习俗,如原始崇拜、 巫术、禁忌等,也是宗教 学研究的对象。
民俗学概论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上 述狭义民俗现今天已被打破, 人们普遍倾向于对民俗概念 的广义理解。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先生等认为:民俗是
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 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 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 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 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
民俗学概论 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 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 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 组织等民俗。民俗虽然是一种历 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现实生 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民俗学概论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 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1、文化遗留物说。这是英国文化 进化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民俗是 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 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 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 残留着一根尾椎骨一样。
民俗学概论 2、精神文化说。这也是英国 学者们的观点。在国际民俗学 界流行了相当长时间。英国民 俗学会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 手册》中,有一段话形象地表 明了这种观点,它常常被人引 述: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第一讲民俗与民俗学发展史一、作为词汇的“民俗”1.Folk-lore:Folk—民:野蛮民族(无文字、无国家组织)、社会中下阶层、乡村居民、底层民众Lore—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Folklore既指民俗,也指称民俗学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2.“风”与“俗”中国历史上的“民俗”概念:类同于风俗、习俗、民风、谣俗等现代中国的“民俗”、“民俗学”概念传自日本二、作为学科的“民俗”1.学科术语“民俗”的诞生1846年,英国,威廉·汤姆斯首次使用“民众的知识”、“民间的文化”民:农民?半开化的野蛮人?无文化的落后的人?社会群体?俗:知识和学问?社会风气?社会习惯?民俗:过去时代的产物?落后民族无文化阶段的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俗语?民间口头语言艺术?无文字社会的所有制度、传统、风俗、信仰、态度和工艺?活生生的民间文化传统?*杨堃:“关于民俗学的名称与对象”【杨堃《社会学与民俗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三、亚欧各国民俗学形成与发展(一)德国:民俗研究的摇篮特征:与德国民族主义兴起关系密切,具有浪漫主义传统。

关注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起源、创作过程及美学意义研究,被视为广义上的民间诗学。

18-19世纪:格林兄弟(Jacob Grimm,Wilheim Grimm):民歌创作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诗歌的原始形式是史诗。

19世纪:本菲(Theodor Benfey):传播论的倡导者,由民间神话和故事建立起研究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19-20世纪初:梅耶(John Meier):反对格林兄弟的民歌的集体创作论,认为许多民歌来自个人创作,也受文人创作影响;诺曼(Hans Naumann):继承梅耶的观点,发展出民间文化的贵族起源论(二)英国:民俗学的故乡受德国格林兄弟的影响,古物学者汤姆斯(Thomes)造出“folklore”一词涵括关于民俗文化的各种提法。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上编
第1章 概 述
1.1 复习笔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பைடு நூலகம்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 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1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 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集体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二)传承性和扩布性 1.民俗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 传递方式。 2.民俗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3.民俗文化的扩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1)从民俗扩布的自身规律看,发生时间比较早、社会功能比较广泛的民俗,其扩布的地域和民族也相对 广大;而发生时间比较晚、又不大贴近民众生活的民俗,扩布的地域和民族就要狭小得多。 (2)从扩布性研究的趋势看,过去一般只注意地域民俗的共同点,通过相似和相同之处的比较,寻找地域 乃至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同时也应注意地域、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第一讲 民俗学概论

第一讲 民俗学概论

的“俗”概念的一般特点。
——《美国的民俗概念》
——民俗的分类




经济民俗:以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 俗以及消费习俗为主要内容; 社会民俗: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 习俗惯例为主要内容,其中社会往来、组织、生 活仪礼是重点,近来又扩展到都市民俗; 信仰民俗:以传统的迷信(如敬神驱鬼)与俗信 (如不再有迷信色彩而只余下祝吉贺喜意义的贴 春联)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 游艺民俗: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习俗为主要内容, 包括口头文艺活动,也包括传统竞技等在内。
驳、讥笑、嘲弄、绕口令、问候与送别用语、民间
言语(例如,俚语)、民间语源、民间比喻(例如, 洁白如雪)、民间隐喻(例如,从煎锅上跳入火
海)、名字(例如,绰号或地名)、民间诗歌——
从较长的民间史诗到儿童的韵语,如拍球歌、跳绳
歌、数手指脚指歌、哄小孩的歌、丢手绢歌(在游
戏中决定“它”会是谁)和儿歌。还有一些书写形 式的民间韵语,例如签名册上的诗句、墓志铭、厕 所文学(墙壁涂鸦)。一般的非言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俗学的理论框架



基础理论 应用民俗学 民俗史学(1、民俗发展史;2、民俗 学史) 民俗资料学(民俗资料的收集、整理、 保存等)
民民民民概 俗俗俗俗念 学的的学、 方分特的对 法类征社象 论 会、 功范 能围





基 础 理 论
等旅经法商心语宗文社 等游济律业理言教艺会 民民民民民民民民民 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课程作用
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编导专业选修课 了解民俗文化 参与民俗学田野调查
课程目标
是什么? 职业技术课程 营销专业必修课 为什么? 怎么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
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 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文化。
二、民俗的分类
三分法:行为民俗、语言民俗、心理民俗
四分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物质民俗:(经济民俗)指人们
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 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 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等等
语言民俗:(游艺民俗)指民间
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 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
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 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 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 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 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 的文学。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
在学术界中认为:
广义的民俗概念认为:
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
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 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 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 活。
狭义的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
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
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 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 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 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版的《民俗、
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一书,记 载有民俗一词概念的简明定义达21 条之多
综合各种概念,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
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此观点
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 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 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 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 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 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民俗学》第2周课件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
“folklore” 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 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将 “folk”(民 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 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 象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 于官方 )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 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
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
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 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 不同之处;
三是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
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 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 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 化的过程之中。
共识性的东西
第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
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 民俗的载体。 第二,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 现象。 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 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
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 西。 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 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 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出现众多的分歧,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 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 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 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 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 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 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 俗等等
精神民俗:(信仰民俗)指在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 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 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 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