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秦陵兵马俑》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共5篇]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1b8c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b.png)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共5篇]第一篇: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活动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方法与过程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师:相关课件、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作业展示板。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有着两年多年历史的瑰宝《秦陵兵马俑》P20 师问:1.兵马俑为谁建造?——秦始皇。
2.你对这位皇帝有什么了解?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
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
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陵兵马俑(二):初探秦陵兵马俑视频介绍(内容:时代背景、历史意义、考古知识了解、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师:(1)通过视频的介绍,你觉得兵马俑怎么样?体会秦陵兵马俑的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精巧的塑造工艺、高超的写实能力。
(三):整体欣赏,谈感受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一欣赏图片来分析(分组讨论)1:看两千年前的陶土战士对视,从他的五官去发现(眼神、眉毛、胡须、神态……)PPT图片(与陕北老人对比观察)2:看秦军的铠甲、发饰有什么特点?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PPT图片生:头发、五官、衣服都进行了精雕细刻。
头发:发丝清晰可见。
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鸣一般。
湘版美术教案秦陵兵马俑
![湘版美术教案秦陵兵马俑](https://img.taocdn.com/s3/m/56a40f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b.png)
湘版美术教案秦陵兵马俑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2.学习湘版画的特点和技法;3.学会用湘版画的方式表现秦陵兵马俑。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绘画工具(纸、墨、彩色颜料、毛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其的兴趣,并由教师简要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学习湘版画(30分钟)介绍湘版画的起源和发展,向学生展示湘版画的特点和技法,如线条韵动、色彩鲜明、构图独特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湘版画有个初步的了解。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秦陵兵马俑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并向其他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通过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对秦陵兵马俑的理解和思考。
4.绘制湘版画(60分钟)将学生按照小组的讨论结果,选择一种秦陵兵马俑进行绘制。
教师可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用湘版画的方式表现秦陵兵马俑的形象,并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制。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秦陵兵马俑的特点,如铠甲、面容、手势等。
5.展示和评价(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湘版画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由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指出每个学生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延伸:1.通过参观博物馆或图书馆等实地考察秦陵兵马俑的实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秦陵兵马俑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湘版画比赛,鼓励学生在绘制湘版画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陵兵马俑和湘版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但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对秦陵兵马俑的准确表现,以保持其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理性的评价和思考。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e06f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e.png)
一、教案主题: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介绍。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
3. 秦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方法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析其艺术特点。
3. 示范: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方法,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绘画和制作秦兵马俑。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技巧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秦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绘画和制作秦兵马俑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1. 导入:通过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
2. 讲解:详细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艺术特点。
3. 示范:教师现场绘画和制作一个秦兵马俑模型,讲解每个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绘画和制作秦兵马俑模型。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和总结。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秦兵马俑的文化内涵。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绘画和制作技巧。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秦兵马俑的了解。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开展秦兵马俑主题的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秦岭兵马俑美术教案湘美版
![秦岭兵马俑美术教案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735f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a.png)
秦岭兵马俑美术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秦岭兵马俑美术教案湘美版2. 课程性质:美术课3. 适用年级:初中4. 课程时间:3课时5.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兵马俑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秦岭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艺术创作。
它们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用来保护秦始皇的灵魂。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秦岭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秦岭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陶俑的杰作,它们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栩栩如生。
兵马俑的表情、服饰、姿态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士兵的英勇和威武。
兵马俑的绘画风格也非常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3. 兵马俑的绘画技巧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兵马俑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方面。
通过绘画兵马俑,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4. 创作兵马俑的作品通过学习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绘画技巧,学生将有机会创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创作出独特的兵马俑作品,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介绍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绘画风格,让学生对兵马俑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绘画技巧的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绘画兵马俑的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掌握绘画兵马俑的基本技能。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开始创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湘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兵马俑》教案
![湘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兵马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77957fc850ad02df804109.png)
湘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兵马俑》教案
湘版六年级下册《兵马俑》
年级六年级计划学时第1 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秦俑兵阵的气势磅礴、庞大恢弘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对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物与历史的欣赏评述活动中来。
通过彩绘铜车马刚出土时伞盖碎成三百余片的情景和修复后光彩照人的形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考古工作者劳动的艰辛。
在了解考古过程的同时,亦对神态各异的秦兵马俑及秦王朝有一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对珍贵文物的欣赏评述与了解,让学生初步品味珍贵文物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并积极参与到保护文物中来。
学生情况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充斥在学生当中是潮流化的物质享受,大部分人迷惘在固有文明、文化的保护意识上,从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保护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已变得刻不容缓。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美术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9fbc0c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5.png)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探索秦始皇兵马俑的美术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掌握绘画和雕塑技巧,通过创作表达对兵马俑的理解和想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绘画和雕塑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黏土等。
3. 展示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简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探索:1. 分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细节。
2. 引导学生思考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和艺术意义。
技巧讲解:1. 介绍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兵马俑的形象和氛围。
创作实践:1. 学生使用铅笔或彩色铅笔,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对兵马俑的理解,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画作。
2. 学生使用黏土或其他雕塑材料,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对兵马俑的理解,创作一个小型的兵马俑雕塑作品。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和雕塑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和想法。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作品的赞赏和建议。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内容和创作成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对历史的重要意义。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历史文化遗址或艺术作品,并进行相关的创作实践。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对兵马俑形象和氛围的表达程度、技巧运用等。
教学延伸:1. 在美术课程中,继续引入其他历史文化遗址或艺术作品的学习和创作。
2. 结合语文或历史课程,开展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关的阅读和研究活动。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265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7.png)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秦兵马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秦兵马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色彩等。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秦兵马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秦兵马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色彩等。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色彩等。
2. 教师展示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作品。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c25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4.png)
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教学简案)所属内容: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发现及发掘过程,认识秦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并能运用线描、剪、粘、折的方法制作一组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半立体兵马俑。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秦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的感受。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线描、剪、粘、折的方法,来还原表现秦陵兵马俑的独特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丰富考古知识,形成对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秦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与制作半立体兵马俑。
教学难点:感知秦陵兵马俑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制作半立体的兵马俑来传达秦陵兵马俑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幻灯片出示“俑”字。
师:你们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生:......师:它的意思是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世界上最大的俑群。
2.幻灯片出示课题——第六课《秦陵兵马俑》二、课堂发展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接下来的这个视频。
(多媒体播放探索频道有关秦陵兵马俑的视频)2.师:同学们现在看完了吧,那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这个兵是怎样被世人发现的?②这个兵马俑的建造可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③这个兵马俑群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参考答案: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村民,在一片荒芜的砂石地上挖井,偶然的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实质上是按古代礼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设计的,秦始皇即位后,用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当时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从而吞并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示他生前的功绩,以军队的形式来陪葬似乎是一种必然。
整个兵马俑群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展现了秦军千军万马横扫六合的气魄,单个俑的塑造写实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2953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e.png)
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秦陵兵马俑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秦陵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秦陵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
三、教学准备1. 图片、PPT或视频素材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美术工具和材料:铅笔、纸张、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
3. 一些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或模型供学生观察和研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大致形态和数量之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介绍(约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素材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墓葬文化的特点。
3. 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约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其造型特点,如头发、脸部表情、服饰、武器等,让学生了解它们不同的职业和等级。
然后简要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如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等。
4. 绘制兵马俑造型(约20分钟)让学生用铅笔在纸上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兵马俑造型,可以自由发挥或参考已有的造型。
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适当分级要求。
5. 色彩描绘(约20分钟)让学生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给自己绘制的兵马俑造型上色,可以运用一些寓意颜色或制作上的技巧。
6. 交流分享(约1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兵马俑造型展示给同学们,并介绍造型特点和色彩选择的原因。
7. 总结归纳(约5分钟)对比学生的绘画作品,总结秦陵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色彩运用,激发学生对秦陵兵马俑的更深入思考和理解。
五、巩固拓展1. 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图书或搜索网络资料,进一步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发现的历程。
2.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亲身感受秦陵兵马俑的震撼和神秘气息。
兵马俑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兵马俑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8e687a1c7aa00b52acb65.png)
第7课:兵马俑教学活动一、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当地出土文物中有哪些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珍品?学生各说各自的见闻。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吧!二、观察赏析三、描述评价1.课件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实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彩陶盆形是什么样的?盆口与盆底有什么特点?2.这个彩陶盆是制作于什么时代?想象彩陶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样的情景?3.讲一讲它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归纳总结:欣赏一件艺术珍品首先应了解其时代背景,观察其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对准确完整的评述。
课件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图片。
四、探讨研究五、学习借鉴1.课件展示四羊方尊(青铜器)、汉墓T型帛画(染织品)、玉凤(玉器)、彩绘陶鼎(陶器)等代表不同材质的珍品图片。
2.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查询的相关资料观察研究,分析每一种艺术瑰宝的历史年代、尺寸大小、造型设计、纹饰特点、材质用途以及艺术感受。
3.开小型报告会,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尊”是一种盛酒器。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体,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
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体现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
T型帛画:画面呈“T”字形,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
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
整个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丽,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水平。
玉风:高13。
6厘米,厚0.7厘米。
黄褐色,晶莹洁净。
体扁,侧身回首状。
可系绳佩带,造型优美传神,制作古朴简练,饰剔地阳纹,在商代玉器中罕见。
彩绘陶鼎: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灰陶轮制,子母口上承覆钵形盖.平底下附扁柱状足,通体以灰、红、白三种色彩绘三角纹、弦纹、圆点纹。
色彩艳丽如新。
课件展示各种艺术瑰宝的图片。
六、观摩交流七、相互评析1.各组把四种艺术瑰宝的纹饰描下来,要求精细美观。
秦始皇陵兵马俑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c9d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3.png)
秦始皇陵兵马俑美术教案教案标题:秦始皇陵兵马俑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习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4.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创作兵马俑的画作。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探究:3. 分组让学生观察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并讨论他们的发现。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兵马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践:5. 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如铅笔素描、水彩画、丙烯画等。
6. 让学生选择一种绘画技法和材料,开始创作自己的兵马俑画作。
7. 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升作品质量。
展示:8.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一个小型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9.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体会,促进艺术交流和思考。
总结:10.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兵马俑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11.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绘画技法和创作经验运用到其他美术创作中。
教学资源: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不同绘画技法和材料的示范作品或样本。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纸张、水彩颜料、画笔等。
4. 展览场地和展示作品的装饰。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兵马俑的观察和讨论、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意等。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构图、色彩运用、细节表现等方面。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兵马俑和其他艺术作品。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寻找与兵马俑相关的文物或艺术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注意事项:1. 在课堂上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时。
美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美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3d8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3.png)
美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掌握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
3. 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照片。
2. 一些兵马俑的模型或图片,以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 美术工具和材料,如铅笔、纸张、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图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兵马俑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包括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永生追求。
2.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如身姿、服饰、装备等。
3. 介绍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如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和制作流程等。
示范与实践(25分钟):1. 展示一些兵马俑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
2. 引导学生用铅笔在纸上简单勾勒出一个兵马俑的形象,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分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使用颜料和画笔进行彩绘,创作自己的兵马俑形象。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强调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拓展他们的美术视野。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兵马俑和其他艺术品。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研究报告或设计更复杂的兵马俑模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和分析兵马俑的能力,创作兵马俑的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7课 兵马俑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7课 兵马俑](https://img.taocdn.com/s3/m/cfeb496c8e9951e79b8927b7.png)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7课兵马俑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7 兵马俑[分析] 兵马俑一、教材分析兵马俑如果说史书兵马俑用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物兵马俑则以物质存在向我们展示出先辈的智慧、创造和成就。
本兵马俑充分利用学生对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的欣赏评述活动中。
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化的秦兵马俑进入学习活动。
教材兵马俑主图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兵阵庞大的气势。
接下四幅小图及字将兵马俑的发现过程,挖掘整理的情景以及挖掘现场环境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这几幅兵马俑图片让学生对考古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在教材的右下角有彩绘铜车马刚出土时伞盖碎成三百余片的情景和修复后光彩照人的形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考古工作者劳动的艰辛。
教材上角图片为一尊“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
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泥塑艺术的顶峰,它给世界艺术史增添了。
无限的光辉。
本活动要求学生在了解考古过程的同时,对秦兵俑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欣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了解其造型特点,尝试用泥仿造陶俑的形状捏制一个泥人。
“活动二”为欣赏珍贵物的赏评活动。
教材兵马俑主体部分以“彩陶舞蹈纹盆”为例,呈现了欣赏评述一具有审美价值的物的方法。
1.调查了解关于此物的背景资料,包括出土地点、物的制作年代等。
2.仔细地观察品味物的外在特点,如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3.凭着对物的观察了解,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对物做出相应的评价,如:它美在哪儿,使你产生何种感觉等等。
这一评述过程的展现,旨在为学生提供调查讲究性欣赏学习的范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中还呈现了三物。
一为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商代,通高8-3厘米)。
它是青铜饮酒用具,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
它的造型动静结合,寓雄奇干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六年级美术《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e56c042f60ddccda38a0de.png)
课题名称
《秦陵兵马俑》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六年级美术
教材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为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什么是兵马俑;2.秦陵兵马俑的出土和年代背景;3.学会从造型(五官、发型、服饰等)、人物动态等方面欣赏秦陵兵马俑;4.用线描的形式完成一幅兵马俑作品;学习本课对于学生之后欣赏陶塑作品的能力会有很大提升,会从各个方面对一件陶塑作品做出评价和分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即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初中,对于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于《兵马俑》这一课的内容比较陌生,因此需要上网搜查相关的资料,例如,兵马俑的概念、兵马俑的出土以及兵马俑的图片,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并不是很复杂的预习工作,而且也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鼓励学生自愿当兵马俑导游,为全班学生讲解兵马俑知识。
5、小结作业
教师以提问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以及重难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艺术雕塑的魅力,我引导学生对兵俑的头发、五官、衣服等进行细致观察和刻画,观察将军俑、军吏俑和是士卒俑的动态特点,进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细琢。先让同桌两两为一组互相从这些方面给对方做出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作业再进行统一的审阅和批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四.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图片欣赏,陶泥,泥塑工具
学生
课下查阅资料,陶泥,泥塑工具
课时安排
学校
育德路小学
主备教师
姚远
参研教师
姚远、苗帅、郭艳楠
审阅领导
郭艳楠
课题
《秦陵兵马俑》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秦陵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欣赏评述文物,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的体验活动之中。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知识阅历逐渐丰富,对于美术课开始产生极强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继续保持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生命的激情。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时一1.师生对话
2.导入课题
课时二
创造表现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
课堂反馈
学生积极性高,课下查阅资料,对历史文化做了进一步了解,小组合作制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设计
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片展示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六.作品反馈总结拓展
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七.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一.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三.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