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大量的史料加入到高中历史课本之中,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它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唯物史观。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材史料应用

一、正确应用史料,为我所用

第一,对课本中打☆号的、围绕重难点的史料予以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腾出足够的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思考这些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正文内容,并从中培养起历史的思维能力。

第二,灵活运用课本中没有带☆号的史料。课本中大量的史料是没带☆号的,从原则上讲属于选择掌握的内容。但这些材料同样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优化历史学习个性思维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视教学时间和内容,精心选取一些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的材料,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

第三,高度重视课本中图表(包括插图、地图、表格)资料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对文献资料给予较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对图表资料一般会较

为忽视。其实,历史教学是非常讲究直观性的,通过插图可复现历史场景,也可引导学生识读图中隐含的知识或通过看图加深理解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段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已显遥远和陌生的历史时,为了再现当时人们那种盲目的热情和不切实际的自欺欺人的极“左”路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这节中的两幅插图《“小土群”在炼钢铁》和《“大跃进”时期的漫画》,使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极“左”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它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会起到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双重功效。

第四,坚持“论从史出”原则,适当补充课外史料。高中教材本身包含了较多的史料,教师应着力用好这些材料。但由于篇幅等诸多原因,有些重点或难点并没有相应的史料说明和思考题,有时只有结论而无说明过程,使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课本外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二、应用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用足、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史料。教师使用史料可以创设导人新课的情境,可以作为历史结论的佐证,可以在课后训练中帮助重温和巩固相关历史,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

力。教师应该注意史料和历史主干知识的有机统一,使史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二,应用史料应该注意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文学鉴赏能力。如果超出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会弄巧成拙。

第三,教师对引用的史料必须严格把关,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去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防止史料错误。

三、史料教学激兴趣。设身处地出真情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教材有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此对联为当时一位爱国人士所撰,题于京师城门,讽刺慈禧不顾民族利益大搞庆典的丑恶行径。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这些史料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以史为鉴,增强历史责任感。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突出本学科自身特点,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这一点其实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了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例如讲述林则徐禁烟,引用他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

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这句话,就把这位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总之,历史教学中引用一句原话、一段原文,能把历史感渲染得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听历史课如饮陈年佳酿,回味绵长。

第三,培养领悟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所以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很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较差。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结合教学讲讲《明季北略》中有关史料,则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据该书记载,当时延安地区“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众“食石而死”。甚至“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这段记录对当时陕西旱灾的描述非常清楚,就把起义的具体原因展现出来。

总之,教材中大量史料的选摘,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历史资料的作用,合理处理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科学地运用历史资料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之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