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下《功》说课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下《功》说课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功的定义,理解功的物理意义,明确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功的概念,学会从功的公式去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并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推土机推土、人提水桶等,引出功的概念。
2.知识讲解:讲解功的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功大小的因素。
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功的理解。
4.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讲解、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理解功的
概念。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⒉提供反馈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方法指导。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光学
光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典光学时期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 主要研究光的本性和传播 规律。
近代光学时期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主要 研究光的干涉、衍射和偏 振现象。
现代光学时期
从20世纪至今,主要研究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子 学和光学信息处理等领域。
激光武器
利用高能激光束摧毁或损伤目标,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 力强等优点。
光学制导
利用光学原理对导弹或炸弹进行精确制导,提高命中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如全息照相、电子显微镜等光学仪器都是 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制成的。
06 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光学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光纤通信
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具有传输容量大、保密 性好、损耗低等优点。
可见光通信
利用可见光波段进行信息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 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自由空间光通信
利用大气激光传输信息,适用于短距离高速通信。
焦距
透镜对平行光的折射汇聚 点称为焦点,透镜中心到 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
光路图
透镜光路图是描述光线 通过透镜的折射和反射
过程的示意图。
应用
放大镜、眼镜、相机镜 头等。
反射镜
种类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
反射定律
光线在反射镜上的反射遵循入 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光路图
反射镜光路图是描述光线通过 反射镜的反射过程的示意图。
05 光学实验与现象
折射实验
折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 的改变而发生方向的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
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整体说明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说明《新课程标准》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结构安排93年编写了一套试验教材,这套教材在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一、将几何光学放在高一的开始,试图解决初高中台阶过大的问题;二、将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波动的内容放在一起,组成一篇,以加强学生对波动知识的整体认识。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对这种结构的变化,持赞成意见和反对意见的都有,后者更多,而且比例较大。
经过对试验情况的分析认为,以往高中教材结构上的安排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反馈的意见至少说明像前面所说的结构调整,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因此这次教材编写,在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仍保持了原来教材大的框架结构。
以往,“力”放在开始学习,学生学习受力分析较为困难。
为了降低过高的台阶,教材特意作了处理,减缓了坡度。
在第一章只讲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在学生了解了三种力的简单规律、接触了一点简单的受力分析、熟悉了一些方法之后,学习第二章运动学。
学生对矢量的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开始学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安排较为难一些的有关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
这样就将学生搭好刚上高一就遇到的拦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学的各个部分,降低高一开始时的难度。
(二) 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按照国家教委的意见,学习两类不同课程的学生在高一使用同样的教材,高二后再分开。
这样,高一教材的编写就要同时考虑两类学生的需要,处理好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
教材无论在知识的要求还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
为了体现这种弹性,在教材中通过增设栏目、小字补充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
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选学内容不作考查, 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例如,在讲到环绕速度时,用小字介绍了黑洞的问题;增加了阅读材料的数量;每章后配有A、B两组练习题。
物理说课课件PPT
评估本次说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氛围、互动 情况等方面。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分析本次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如教学方法、内容难度、学 生参与度等方面。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 进措施和解决方案,如优化教学 方法、调整内容难度、增加学生 互动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信息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 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度提升
通过设问、讨论、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 上的参与度。
实验环节安排与说明
实验内容选择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 如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等。
实验目的与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要求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原 理和方法。
物理说课课件
• 引言 • 课程背景与目标分析 •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 教学过程与实施计划 • 课堂互动与效果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说课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说课,教师可以深入 理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 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师成长
说课过程是教师自我反思 、自我提升的过程,有助 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价与反馈
设计有效的评价策略,及时获 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
策略。
02 课程背景与目标分析
物理课程背景介绍
物理学科概述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和 运动等自然现象的基础学科,具有广 泛的应用领域。
物理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和现代物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实验方法。
选取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的核心 知识点,如力学、电磁学、光学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三) 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 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 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 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从整 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
▪ 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①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 ▪ ②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 ③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
▪ 通过知识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教材所选 内容的特点,作用与地位;了解教材的体 系及逻辑结构,进而明确教材的重点、难 点;同时挖掘思想教育、科学方法以及能 力培养等因素。
▪ 具体分析时,要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进行, 具体内容:
▪ 1.知识的逻辑结构
▪ 知识的逻辑结构指教材整体或教材某章节 的重点知识和方法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方 式。
▪ 精读做到以下几点:
▪ ①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
▪ ②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 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 ③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 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 法;
▪ ④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 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方法以及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
瞬时速度、光速) ▪ 知识点应用时。(向心加速度,车辆转弯
时的路面为什么里低外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的重要性:长期的教 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 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教育效率 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充分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2、直接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什么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 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 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教科书.
它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 高要求.
四.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指教材的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 求,编写教材时的具体指导思想.
即教材是编给什么人读的, 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程度和分量怎样, 按什么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企图体现什么风格特色等等. 它决定教材的总方向,并决定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
式和呈现方式.
案例 教材2的编写说明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教学.
而不能对教材分析和进行教学时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的 具体问题,
或基于个人的经验,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注意了枝节,抓不 住大问题.
因此,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从根本上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首要的和极为重要的.
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一些历史事件, 而是以这些典型事件为素材使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人类为了实现 飞天的梦想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和航天技术给人类文明进步和社 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献身于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向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非常关注的. 有关航天技术,也有着丰富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音 像视频、网络资源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完全不必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可以 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充分利用一 些视频音像,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做的 努力,以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说课课件(共18张PPT)
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②通过观察和操作,
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
托盘天平侧脸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托盘天平的
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 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从简单到 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9min
讨论交流 激发兴趣
5min
教师讲授 突破难点
15min
巧计妙学 掌握重点
10min
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
6min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 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 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 质量的多少倍”随后小组讨论交流一个鸡 蛋和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
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
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
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本节 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
所学内容。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59分 11秒上午8时59分08:59:1121.11.16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新课标实施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内容更新
新课标对物理知识体系进行了更新和整合,教师 需要重新梳理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验技能要求提高
新课标强调实验探究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实验 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评价方式改变
新课标倡导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 评价,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
应对策略探讨
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03 课程内容与要求
物质部分内容与要求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包括物质的状态、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理解物质的构成
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理解 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掌握物质的分类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有 机物、无机物等。
运动与相互作用部分内容与要求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理解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 本形式之一。
掌握力学基础知识
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 释常见现象。
了解电磁相互作用
理解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传播 。
能量部分内容与要求
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新课标, 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
强化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设施建设,增加实验课时,注重实验探究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面 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实践应用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工程技术等联 系将更加紧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力势能_说课课件讲解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 节的内容,重力势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 常见的一种能量,它与重力做功紧密联系, 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并且重力做功 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章“机 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本节的讲解 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分子势能打下 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具有重 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2、上升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做功 WG
物体 上升 物体 下降
重力势能变化 △EP
重力做功和重力 势能变化的关系
h1=5m
h2=4m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WG = -△Ep = Ep1 - Ep2
重力做功WG 重力势能EP (正、负) (增加、减少)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 处高度的乘积。
2.表达式: Ep=mgh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焦耳(J)。
1J=1kg.m.s-2 .m=1N.m 4.重力势能的变化
ΔEP=Ep2-Ep1=mgh2-mgh1
例: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从离地面高h1=5m处自由下 落,碰到地面后弹起,又上升到离地高h2=4m处。求:
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 无关,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 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 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4 教学重难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 变的关系 。
1J=1kg.m.s-2 .m=1N.m 4.重力势能的变化
初中物理质量说课PPT 课件
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物 体。“从物质的量”的概念出发,引出质量的初步概念,这样 认识起来会比较自然和顺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 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 西我们都把它叫做—物——体—。
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
由 成,— 桌—子——、制椅成子,由玻璃木——杯材—由—制—成——。— 制
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 们叫做物质,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
设计意图: 通过 生活中的
)
A、质量不变
B、质量增大了
C、体积和质量增大了 量都减小了
D、体积和质
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
变化的是:(
)
A、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
B、一物体从月球被移动到地球上
C、一块被加热至发红了的铁块
D、不断长高的一颗树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
使学生学会 运用本节课 的知识,同 时也达到了 突出本节课 重点——质 量是物质本 身的一种属 性的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小资料使学生明白1Kg到底有多大,也使学生对生活
中的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加明白物体的质量的 定义,明白“物体的量”的含义。这就使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得到解决。
例题的设计是进一步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把握,它也是 我们考试的热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三)小试牛刀
1、一满杯水结冰后,在水结冰(
问题1:冰块融化成水,物体的状态发生 了变化,其质量有变化吗?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教材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教学难点: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
相互作用力有了定性了解,在高中 阶段,需要深化学生的认识,要让 学生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进 一步认识牛顿第三定律的价值和意 义。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并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 证据进行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 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 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 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 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运动第(一、二章) 相互作用(三章)
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四章)
第一块学习运动的知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质点运动
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平衡(没有加速度)和不平衡(有加速度) 两种情况;
第二块主要学习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第三块为运动与力,即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习在不同力 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的不同特点。 本章主要是第二块内容,这是它在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方面 所起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本章在必修1教材中以至于整个高中物理 课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定性研究 观察现象 弹力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定量研究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获取数据 数据分析 形成结论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是中国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教材之一,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阐述,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八年级学生使用。
二、教学目标该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内容结构该教材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现象: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以及与声相关的实验。
2.光现象:主要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以及与光相关的实验。
3.物态变化:主要介绍温度、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现象以及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实验。
4.质量和重力:主要介绍质量、重力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5.运动和力:主要介绍运动的概念、速度、力的概念以及二力平衡等内容。
四、实验设计该教材注重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设计了多个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习题与解析该教材配备了丰富的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多种题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习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教学方法该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评价与反馈该教材注重评价与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设计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初中物理教材章节分析
• 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是对欧姆定律的应 用,也是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讲解测量的方法。 •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让学生应用欧 姆定律通过科学探究来认识和了解串、并联电 路中各个电阻与总电阻的关系,并能利用串、 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 第五节 “家庭电路”,是讲述家庭电路和安全用 电的知识,这些知识既是上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又与实际联系得非常密切。教材安排了两个实用 性很强的实验,设法让学生做一做。“注意用电 安全”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家 庭安全用电的主要知识,生动有趣。
• A、知识与技能 本章的概念多、公式多,主要有
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 定律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会使用各 种变阻器,会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 压、电流;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计算;会连 接串联和并联电路;会利用串联、并联知 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了解家庭 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安全用电知识, 会使用测电笔等。
•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持 对科学的求知欲,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 理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 学精神 3. 通过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联系,培 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
这些目标是对课程标准在本章要
求的具体化。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如图
I U
R
U
R2
U2
等
效
I
U
R
由欧姆定律可知 U =I R 由U= U + U2 可得
U2 =I R2
U =I R
I R =IR +IR2
即
R=R +R2
四、章节的教学目标
• 确定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的重要目的和 任务,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教学目 标全面表述。
复习提纲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pptx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14级复习提纲掌握物理教学的价值。
1.通过良好的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掌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可分为如下三个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掌握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优势。
1.在具体过程中能理解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2.在具体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相关体验,增强相关的意识。
意识是很难通过灌输来达到增强目的的。
3.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
理解某个方法不等于能掌握、运用这个方法。
掌握和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实现。
4.学生的能力是在相关行为中提高的,学生经历某一过程的行为为培养和发展相应能力创造了条件。
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的方法。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1.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动手实验的习惯;2.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器材,遵守操作规则的习惯;3.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4.探索知识,勇于实践,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5.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习惯。
掌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掌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容中的一级主题及其为什么要设置这些一级主题。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科学内容包含以下三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教材?对教材及其功能的重新认识 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 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对教材进行单元分析时应考虑哪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材?
教材: 广义地讲,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
作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发现直线v—t图像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
通过图像一般性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v=v0+at 教科书中这段内容虽然与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不尽一致,但对学生却经 历了一次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从实验到规律得出的典型的科学 过程,特别是用图像分析问题的通用的科学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清晰。因 此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充分地体现起来。
可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充分 利用一些视频音像,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人类对太空探 索所做的努力,以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的兴趣是非常重要 的。
2、教科书不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其目的是为发挥 教科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产生积极影响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案例3 人教版“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 如果只考虑知识的掌握,那么。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v0)/ t出发,经过代数式的变形,立即就可得到v=v0+at,于是就能 用来解题了,然而,教科书赋予了这段内容更多的教育意义。
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如下: 通过实验如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值
案例2,广东版物理2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探究曲线运动的条 件,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从不 同角度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得出抛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 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作出猜想。最后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 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 从理论上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利用各种手段积极互动、相 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的知识和 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在整个课堂中会占很大的比例。这样,教 科书将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师生 互动产生知识提供素材和话题。
案例1 广东版物理2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具有时代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对太 空探索的历程和我国在航天技术中所起得的伟大成就。
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一些历史事件,
而是以这些典型事件为素材使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人类为了实现 飞天的梦想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和航天技术给人类文明进步和社 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献身于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向 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非常关注的。 有关航天技术,也有着丰富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图书、 音像视频、网络资源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完全不必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
有些观念应该转变
1、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为学生学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
在课堂上,学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A型,教科书 及其其它途径提供的知识;B型,教师个人的知识;C型,即 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B、C型知识是以A型知识为基础发展、 转化而来的。
以往的教学把教科书看作教学的唯一对象和依据,过分强调学 生对教科书的记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A型知识规范和控制 着整个课堂,很少有B、C型知识。即使有个人的知识,其作用 也仅仅是用来理解教科书,传递教科书的知识。也就是说,教 师个人知识服从于教科书的知识,不可能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在 课堂中。
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 段。
狭义地讲,通常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 最有代表性的教材。
对教材功能的重新认识
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但在许多教师的认识和观念中,教材 就是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就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教科书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科书的不再 是单纯的“知识”的载体,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和唯一 依据,只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资源之一。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接受、记忆现成知识结论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为特征的探究式 学习方式。
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中,教科书作为课程目标的 具体化产物,其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习就 是记忆和理解这些定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就是听讲、 记忆、做习题,很少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和实践参与。 加上教师的一言堂式的教学,长期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被动 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教材设计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讨论和探 究中获得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主 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内容,并不等于以知识为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物理课程 目标的三个维度。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教科书也要从三个目标 维度作出设计,但由于过程与方法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过程、 模型的建立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知识的应用过程之中,我 们不可能撇开具体的知识和问题,空谈“方法”。同样科学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在知识的习得过程和亲身实践体验 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以 知识为载体。有鉴于此,多数教科书的设计都是以知识为线索 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 知识上。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并不等于说,三个维度的目标 中知识是主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次要的。 而实际上,尽管教科书内容呈现的线索是知识,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融合在知识之中的,在任一教材内容中, 三个维度的内容是有机的交织在一起的,不存在哪个为主哪个 为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