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在夏天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吃一些冰镇的饮料和食物呢?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大家在食用这些冰镇饮料和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呢?学生:有,好像是酸酸的。

教师:没错,那就是乙酸的味道。

那么,什么是乙酸?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乙酸的性质1.乙酸的物理性质教师: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的沸点是117.9摄氏度,熔点是16.6摄氏度。

相比其他常见的有机物,乙酸的熔点和沸点都不算高。

2.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教师: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学生: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教师:非常好,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性质推测出乙酸的一些化学反应呢?学生:应该可以吧。

教师:那么,我们来做几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推测。

首先是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紫色的石蕊试液和一个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入几滴乙酸,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教师:非常好,这说明乙酸具有酸性。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乙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这里有一个试管,里面装有一些镁条和几滴乙酸,如果我们把试管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呢?学生: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教师:对,这就是乙酸与镁条的反应。

生成的气体就是氢气。

现在我们来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那么接下来呢?学生:乙酸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乙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基于传统酿醋工艺认识乙酸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版) 》关于必修课程“主题4:简单的有机物化合物及其应用”中明确要求:“以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和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强调对官能团的认识,以及应用 (用途) 、性质、结构之间的关联,“提倡采用实验观察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策略进行教学”;并给出了“我国酿造技术与食醋文化”情境素材建议。

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 ”属于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编排的内容顺序依次是“结构 (乙酸组成及其官能团) →性质 (酸性,乙酸的酯化反应) →应用”,体现了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模式。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学生对乙酸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更为熟悉,从实际素材出发,引导学生从应用去关联性质,再从性质去关联结构。

本节课以醋的真实素材为主线,围绕“陈醋的酿造”工艺为素材,将化学知识 (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融合于实际的情景中,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通过观察体验,模型搭建、资料阅读和实验演示等方式,渗透用途、性质、结构之间关联的思路,此外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传统技艺,关注生活,形成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基于前一课时对乙醇(烃的衍生物)的学习, 学生已了解羟基与乙醇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到官能团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开始建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实践层面,学生已经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妙用,知道醋酸是具有酸性,对醋的传统文化有粗略的了解,但对酿造工艺包含的化学问题, 学生很少关注, 却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淡化乙酸酸性与用途之间的关联,侧重从微观的结构角度认识并分析乙酸具有酸性的原因及酯化反应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关联结构(官能团)与性质关系,建立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2.掌握乙酸与金属及碱的反应,理解其反应机理;3.运用乙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乙酸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金属和碱的反应;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醋酸、锌片、氢氧化钠溶液(1mol/L)、试管、酒精灯、称量瓶、滤纸、量筒、试剂台等;2.实验药品:醋酸乙酯、氧化钠等;3.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导入:“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过乙酸吗?”2.引导学生讨论,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乙酸的常见用途和性质。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介绍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命名方法。

2.介绍乙酸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溶解度等。

3.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然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25分钟)1.实验一:乙酸与锌的反应步骤:(1)将一块锌片切成小块,称取0.1g放入试管中;(2)向试管中加入5mL乙酸;(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用氢氧化钠溶液测试气体。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气体。

2.实验二:乙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慢慢加入乙酸,并观察反应产物变化;(3)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讨论乙酸与金属、碱反应的规律和机理。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引导学生回答课堂中提到的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

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乙酸与金属及碱的反应,理解其反应机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

(2)、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重点难点1、重点: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难点: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三、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实验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引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编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传说在古代山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

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

黑塔率族人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市。

在那里,他们觉得酿酒后酒糟扔掉可惜,就放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 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呢?【生】醋。

【师】对,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 —一醋。

那么醋中主要成分是什么 呢?【生】乙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 醋酸。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乙酸。

【板书】乙酸【师】乙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 可以用乙酸除去热水瓶里的水垢,喝点醋可以醒酒,烧鱼时放点醋可以去腥等。

这些应用都是由乙酸的性质决定的,那么物质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呢?【生】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

2)、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的《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

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另外乙酸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本课时将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若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新的知识。

为帮助学生突破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

首先投影了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装置图,要求学生观察装置的特点后分组连接装置并制取少量乙酸乙酯,记录现象。

遵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的最后,提供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

乙酸教学设计范文

乙酸教学设计范文

乙酸教学设计范文课时:1节课(40分钟)年级:初中生科目:化学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性质和用途;2.学习乙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4.了解乙酸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乙酸、醋酸,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问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醋、果酱等食物,其中有一种重要的成分就是乙酸。

你们了解乙酸吗?它有哪些应用呢?2.学生回答。

二、乙酸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乙酸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它的酸性、挥发性、可燃性等性质,并且讲解乙酸的主要应用领域,如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领域等。

三、乙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1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乙酸的结构式和命名方法,讲解乙酸分子中乙基根与羧基的连接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乙酸的命名方法。

四、乙酸的制备方法(10分钟)1.向学生讲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乙酸的发酵法和化学法。

2.通过实验展示乙酸的制备过程,并向学生解释操作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制备乙酸的实验条件和注意事项。

五、乙酸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5分钟)1.向学生介绍乙酸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伤害和环境污染等。

2.强调乙酸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六、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小结,提问学生乙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等关键内容。

2.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解答学生对乙酸相关内容的疑问。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乙酸的了解。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乙酸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PPT介绍了乙酸的性质、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对乙酸的危害的阐述,加强了学生对乙酸安全使用的意识和防范措施的认知。

通过小结和作业的形式,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乙酸教学设计方案

乙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 理解乙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原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内容1. 乙酸的化学性质2. 乙酸的制备实验3. 乙酸的应用四、教学重点1. 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乙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五、教学难点1. 乙酸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乙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原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乙酸的化学性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乙酸的应用价值。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乙酸?”引发学生对乙酸的思考。

2. 引入乙酸的概念,介绍乙酸的化学性质。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2. 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如乙醇氧化法、乙烯水化法等。

3. 讲解乙酸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医药、化工等领域。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一:乙酸制备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

- 实验步骤: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酸。

-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产生刺激性气味。

-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乙酸制备的结论。

2. 实验二:乙酸与金属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乙酸与金属的反应。

- 实验步骤:将乙酸滴加到金属片上。

- 实验现象:金属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乙酸与金属反应的结论。

高中化学乙酸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了解乙酸合成的方法和步骤。

3. 学会进行乙酸的合成实验。

教学重点:
1. 乙酸合成的化学方程式。

2. 乙酸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乙醇、硫酸、试管、加热设备等实验器材。

2. 化学药品安全实验操作规范。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乙酸的性质和用途,引出乙酸的合成方法。

2. 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乙醇和硫酸加入试管中,加热恒温,观察反应过程。

3. 结果分析:观察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讨论乙酸的合成反应。

4. 实验总结:总结乙酸的合成步骤及反应过程。

教学延伸:
1. 讨论不同条件下乙酸合成的反应速度及产率的影响。

2. 探讨其它方法合成乙酸的优缺点。

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性。

2. 对乙酸合成反应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
1. 跟踪学生对乙酸合成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乙酸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学设计《乙酸》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 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 , 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 学生易于接受 , 同时结合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 . 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 通过乙酸弱酸性实验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理解乙酸的酸性是源于乙酸分子中 O— H 键的断裂。

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脂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酸为首的说法,这体现着乙酸作为一种重要调料的社会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乙酸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2.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学习实验设计方法,学会动手操作实验技能。

(3)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 H+, 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乙醛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利于沟通。

乙酸 教学设计

乙酸 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乙酸教学设计目标- 了解乙酸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 理解乙酸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的化学概念。

内容和步骤1. 引入乙酸的定义和性质:- 介绍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 解释乙酸的酸性和弱酸解离。

- 介绍乙酸的用途和重要性。

2. 乙酸的制备方法:- 详细介绍乙酸的合成方法,如醋酸法和乙醇氧化法。

- 解释不同方法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

3. 实验操作技巧:- 介绍乙酸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 演示乙酸的制备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

4. 乙酸的化学反应:- 解释乙酸与金属、碱和碳酸盐等物质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

- 分析乙酸酐与醇反应生成酯的酯化反应。

5. 相关化学概念:- 引入醇、酯和酸酐的概念,并解释其在乙酸及其反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以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 利用多媒体展示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

-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乙酸的应用和化学反应。

- 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乙酸,并观察其化学反应过程。

评估方式- 出一份乙酸的定义和性质的选择题测试。

-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评估,考察其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乙酸化学反应和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Brown et al., 2020.- 实验室安全指南(适用于乙酸实验室操作).以上是乙酸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7.3.3乙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7.3.3乙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乙酸教学设计类生活的关系。

因此,对于乙酸的教学,其结构和性质固然是教学重点,同时更应引导学生联系前面乙醇的学习小结来提升有机物的学习方法。

2. 学情分析学生根据初中的学习,已经对乙酸的酸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验方案有了知识上的铺垫。

通过对前面的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学习。

学生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探索官能[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乙酸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环节一:情景引入【问题】:相信同学们对“醋”都不陌生吧,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醋来除水垢,用醋可以除去鱼的腥味和泥土味,还可以在烹饪鱼的时候,同时加入料酒和醋,使得烹饪出来的鱼更美味。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乙酸[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老师]:都说“结构决定性质”,乙酸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空间填充状态),拼接出乙酸的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学生]:成功拼接乙酸的球棍模型,书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老师]: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如上图所示,在上节课中,我们学过醇的官能团为羟基,那么乙酸的官能团我们称之为什么呢?我们称之为羧基,包含了碳氧双键、碳氧单键和氧氢键。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拼接模型,增强动手能力;自己书写,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更利于学生对乙酸结构的掌握。

环节三:乙酸的物理性质[老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乙酸,并结合课本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乙酸和颜色、气味、状态[设计意图]:观察现象和诉说结论,获取乙酸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构建微观模型,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Na+、Cl,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溶液。

《最简单的有机酸——乙酸》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最简单的有机酸——乙酸》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最简单的有机酸——乙酸》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最简单的有机酸——乙酸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教学设计针对有机化学中的乙酸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乙酸的基本特性、性质和用途,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以及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特点。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乙酸的概述-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了解乙酸的定义、来源和常见性质。

- 教师可以示范乙酸的制备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2. 乙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酸碱性和可溶性。

- 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酸碱反应实验,观察乙酸与碱的反应现象。

3. 乙酸的应用- 学生通过案例研究,了解乙酸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乙酸的优点和局限性。

4. 乙酸的实验操作- 学生进行乙酸的合成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 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对乙酸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问答评估: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对乙酸的理解程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安全措施1. 教学资源-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乙酸、碱溶液、酸碱指示剂等。

- 电子教学资源: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等相关知识点的图文资料。

2. 安全措施- 学生需佩戴实验服、安全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需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操作。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本教学设计强调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学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乙酸的理解。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乙酸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实际应用领域的案例研究,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中人教版化学乙酸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乙酸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乙酸教案
主题:乙酸
目标:了解乙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一、引入:
1. 引入问题:你知道乙酸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性?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 目标思考:学生思考乙酸是什么化合物,能否说出它的性质和用途。

二、乙酸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的酸味,易挥发。

2. 化学性质:具有弱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被还原剂还原为乙醇。

三、乙酸的用途:
1. 工业上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如制备乙烯酮、乙基乙酸等。

2. 在医药领域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3.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醋的原料。

四、乙酸的制备方法:
1. 乙酸的制备可以通过氧化乙醇或氧化乙烯得到。

2. 以氧化乙醇为例,可通过加热乙醇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

五、实验操作:
1. 实验目的:观察乙酸的物理性质。

2.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乙酸放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气味和挥发性。

3.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六、总结与拓展:
1. 总结乙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拓展讨论乙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妆品、涂料等。

七、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乙酸的知识。

2. 完成乙酸相关实验报告。

八、评价反馗:
1. 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有关乙酸的知识。

以上便是本次关于乙酸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乙酸的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的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乙酸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乙酸的性质和结构特点a. 乙酸的物理性质:液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容易挥发。

b. 乙酸的化学性质:与碱反应生成乙酸盐,能发生酯化反应,可以制备醋酸乙烯酯等有机化合物。

c. 乙酸的结构特点:分子式为CH3COOH,含羧基(-COOH)。

2. 乙酸的制备方法a. 氧化乙醇法:将乙醇接触氧化剂(如氧气、酸性二氧化铬溶液)制备。

b. 乙烯加氧法:将乙烯氧化制备。

3. 乙酸的应用领域a. 工业上作为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备醋酸乙烯酯、醋酸乙酯等有机物。

b. 食品工业上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调味、防腐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例:通过有趣的示例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和性质测试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乙酸、乙醇、氧化剂等化学试剂。

2. 实验设备:实验室设备和器材。

3. 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六、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乙酸的测试实验,观察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反馈。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讨论,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七、总结:通过对乙酸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乙酸教学设计文库

乙酸教学设计文库

乙酸教学设计文库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具有酸味和刺激性气味。

乙酸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了解乙酸的性质和用途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乙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2. 掌握乙酸的一些常见用途和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乙酸相关的日常用品和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乙酸的兴趣,了解其广泛应用。

2. 知识讲解(30分钟)a. 介绍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结构。

包括其溶解性、酸碱性、挥发性等。

b. 简要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如乙烯的氧化和乙醇的酸化等。

c. 重点强调乙酸的常见用途,如食品和饮料的防腐剂、丙酮制备的原料等。

3. 实验操作(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与乙酸相关的实验操作,例如:a. 乙酸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让学生用酸碱指示剂和乙酸溶液配制酸碱溶液,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b. 乙酸与石灰石的反应:让学生将乙酸滴入石灰石溶液中,并观察气泡的生成和反应过程。

c. 乙酸挥发性实验:让学生将乙酸倒入容器中,并观察其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

在实验操作中,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分析和结论总结。

4. 实践应用(30分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和实验结果,思考乙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可能应用。

例如,乙酸在纺织工业中的用途、乙酸酯类化合物在涂料和溶剂中的应用等。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讨论他们的应用想法。

5. 总结评价(10分钟)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回答提前准备的乙酸相关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2. 分组讨论中学生的应用想法和展示表现;3. 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乙酸的理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文献或实验室参观。

7.3.2乙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3.2乙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3.2乙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7.3.2乙酸》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的内容。本节课程在课本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接羧酸类化合物,重点介绍乙酸的结构、性质和命名规则。通过学习乙酸,学生能够掌握羧酸类化合物的共性,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用性和兴趣。
- 作用与目的:
加深对乙酸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重点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思考题。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在这次7.3.2乙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命名规则和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乙酸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
- 乙酸的结构与官能团
- 羧基:-COOH
- 结构式:CH3COOH
- 乙酸的命名规则
- 系统命名:乙烷羧酸
- 普通命名:醋酸
- 乙酸的性质与反应
- 酸性
- 酯化反应
- 乙酸的应用
- 食品工业

高中化学乙酸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酸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化学课程中乙酸的相关内容为主题,通过对乙酸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乙酸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受众群体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乙酸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较高,但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本节课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式、结构、分类和基本性质等;(2)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如乙醇氧化法、乙烯与水合成法等;(3)了解乙酸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4)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乙酸相关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析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乙酸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化学原理;(3)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发表见解;(4)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协作共赢的价值观;(5)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乙酸优秀教学设计

乙酸优秀教学设计

乙酸优秀教学设计引言乙酸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种酸,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因此,对于乙酸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乙酸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一种优秀的乙酸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乙酸以及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能够在实验室中制备乙酸。

3.掌握乙酸的应用领域,了解其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1 乙酸的基本性质1.1.1 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乙酸有较高的沸点和闪点,可溶于水。

1.1.2 化学性质:乙酸是一种弱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乙酸可被氧化剂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2 乙酸的制备方法1.2.1 乙醇氧化法:将乙醇与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乙酸。

1.2.2 乙烯加水法:将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酸。

1.3 乙酸的应用领域1.3.1 化学实验:乙酸常用于酸碱中和实验以及酯类反应实验中。

1.3.2 工业生产:乙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染料等行业。

2.教学步骤2.1 引入乙酸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乙酸教学内容的兴趣。

2.2 介绍乙酸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其物理性质。

2.3 讲解乙酸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乙醇氧化法和乙烯加水法,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2.4 引导学生进行乙醇氧化法和乙烯加水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制备乙酸的方法。

2.5 结合化学实验案例和工业应用案例,讨论乙酸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乙酸的进一步思考。

2.6 设计乙酸相关的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实验和酯类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1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乙酸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完整版)《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酸》教学设计化学教研组:⼀、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过程与⽅法1.运⽤实验探究法学习⼄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通过对“同位素⽰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法的转变和实践能⼒的培养,体会结构——性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培养学⽣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酸的⽤途,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途。

⼄酸也是学⽣⽐较熟悉的⽣活⽤品,⼜是典型的烃的衍⽣物,通过⼄酸的教学可以让学⽣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复习“结构——性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年级实验班的学⽣,该阶段学⽣有较强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有⼀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我们应该传授给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游离知识之外的⽅法和能⼒”,即“教是为了不教”。

设计本课时,在学⽣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的培养。

在⽣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教师体现⼀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

学⽣体现⼀个“主体”的地位:通过⾃主探索,电脑模拟,⽐较归纳,突破重难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1、情景创设和探究拓展:通过⼄酸在⽣活中的应⽤引⼊,引⼊⼄酸酸性的教学,利⽤厨房中常见的⼏种物质来设计实验推证⼄酸的酸性,并设计证明“⼄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的⽐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吴素清(江西师范大学07化教3班学号 0707030147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ⅱ为教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食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乙酸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只是介绍了其酸性,没有涉及到乙酸的酸性强弱和酯化反应。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第一个课时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来分析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探索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从生活中学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以发现者和求知者的身份出现,以实验和客观事实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讨论。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性质解答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以致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 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3. 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酯化反应实质六、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开放式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及直观教具、橡皮泥及实验药品和仪器八、教学过程篇二:《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乙酸》教学设计化学教研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会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酸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通过乙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复习“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我们应该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游离知识之外的方法和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

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教师体现一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

学生体现一个“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索,电脑模拟,比较归纳,突破重难点。

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情景创设和探究拓展:通过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引入乙酸酸性的教学,利用厨房中常见的几种物质来设计实验推证乙酸的酸性,并设计证明“乙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2、任务驱动:该课程的教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

在课堂中,提出两个明确的探究任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说明乙酸酯化反应的原理。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的想和做,提高了学习的层次和效果。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根据本课教学的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有关实物;同时设计了“乙酸”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通过多媒体展示,认识了乙酸的分子结构;展现了乙酸酯化机理;通过学生的所看、所思,达到清晰地理解酯化反应原理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见附页1)七、教学过程流程图(见附页2)八、板书设计一、乙酸的物理性质二、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ch3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oh(oh三、化学性质(1)酸性①弱酸性: ch3ch3coo- + h+乙酸 > 碳酸(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浓硫酸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乙酸乙酯2结构探究《乙酸》教学过程附页篇三:乙酸教学设计(优秀)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学设计教材和学生分析:从教材安排和学生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建立结构-性质-用途学习模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通过酯化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酯化反应及制备和收集条件的控制。

教法、学法:自学是成才的关键。

闻名于世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自学能力特别强。

集大成者方能有所成。

这句话用牛顿的话来说就是:“我之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即要善于学习。

自学也就是要由“学会”变为“会学”。

“学会”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者在别人的解说中知识进行了解、但缺乏获得知识的过程。

一定时间后淡忘了,又需要老师讲、导致重复啰嗦。

“会学”即在学习中不但学到知识、还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即使知识遗忘了,也能用恰当的方法重新获得。

因此恰逢新课改之际,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学案导学、教师点评;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以上方法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内容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自主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二课时为展评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过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

本次课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流程安排:1、学生自主学习反馈、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2、学生展示相关内容;3、教师总结;4、学生学情反馈。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醋。

人们在酿酒的时候发明了醋。

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生活中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昨天我们进行自主学习。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案展示学习的成果。

1师:乙酸是由乙酸分子组成的。

乙酸分子具有怎样的组成和结构了?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乙酸分子模型。

师: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羧基有哪些特征反应了?我们已经知道乙酸显酸性、是一种弱酸。

请大家回忆一下酸的通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学生展示:酸的通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仪器和药品验证乙酸的酸性并探究乙酸酸性的强弱。

学生展示:教材p75, 利用身边的仪器和药品完成自己所设计的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用:乙酸除去水垢的化学方程式为。

师:因此我们可以用食醋洗去水垢,除去饰品上的铁锈。

请同学们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以上2点外,还有许多。

比如喜欢做饭的同学可能知道,烧鱼时加点醋和料酒可以使鱼更香醇、鲜美。

这又是为什么了?现在我们就模拟一下厨房中发生的反应,把乙酸和乙醇混在一起加热。

师生展示:乙酸的酯化反应(根据教材p75 实验3-4和图3-17)实验步骤:参考教材实验3-4。

实验现象:乙酸与乙醇在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有色味。

这种液体叫做化学反应方程式:。

酯化反应:与反应生成和的反应。

其实质就是取代反应。

师:想一想,该反应是怎样断键的?学生展示:【思考与交流】①实验开始时,加药品应注意怎样的顺序?为什么?②碎瓷片有何作用?浓硫酸有何作用?③长导管有何作用?能否将长导管深入碳酸钠溶液中?④吸收乙酸乙酯的试管中为何装饱和碳酸钠液?学生展示:根据生活经验,归纳总结乙酸的重要用途。

学生展示:【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乙酸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b.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c.可用蒸馏法将乙酸溶液中的乙酸和水分离,制得纯乙酸d.纯净的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2.有关乙酸的分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b.乙酸分子是由一个乙基和一个羧基构成c.乙酸分子的官能团是羧基2d.乙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3.每逢佳节、倍思美味佳肴。

食醋是一种生活必备的食品调味剂,淘气的胖胖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他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a.滴加了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 b.铁粉c.食盐粉末 d.纯碱粉末( )4.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于酯化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5.下列关于醋酸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b.乙酸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c.醋酸能跟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醋酸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6.a、b两种液态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a能溶于水,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中氧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相等,且a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冒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