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洛克《教育漫话》中的理性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

洛克《教育漫话》中的理性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

洛克《教育漫话》中的理性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人不仅拥有感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然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又会受主体固有理性意识的支配,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往往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理性教育”有着完整生动的阐述,并且集中体现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学术教育及闲暇教育等思想中。

所以洛克的“理性教育”观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并且应该看到它的现实价值。

一、洛克“理性教育”观的内涵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即理性、意志和情欲,三者之间具有统属关系,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下。

”“理性教育”观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理性主义教育强调的是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损害了人的非理性素质。

洛克所提倡的“理性教育”强调培养的理性,将意志、情感、灵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完美融合,培养学生判断、概括、推理等认知力能,而不是单单只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

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提出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的绅士教育主张,即以培养具有吃苦耐劳、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绅士为教育目标,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理性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理性教育观的体现1. 教育内容“理性教育”观的教育内容,洛克的《教育漫话》主要是从体、德、智三个方面谈及的。

首先是体育观,洛克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到“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尤其强调体育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洛克认为,儿童健康的标准是:能吃苦耐劳,适应气候及环境的变化。

洛克将体育放在教育内容的首要位置,同时在为确保儿童健康的方式方法上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当时和现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其次是德育观,洛克认为,与智德相比,“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认为个人高尚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最后是知识观,洛克反对夸美纽斯“将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是“最有用和最必要的”。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哲学本身就是思想的体系,它对人的行为、观念和认知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价值观影响、教育思想影响和教学方法影响。

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的系统性、综合性过程,它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理念来指导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哲学思想对此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人性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人性观方面,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庄子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一个人要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理解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

这种人性观与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似的,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在自我意识、社会责任和德性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升华。

世界观方面,哲学思想提出了各种世界观,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它们对教育教学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唯心主义则注重个体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道德意识。

这些理念都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的设定。

价值观方面,哲学思想也对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悌”、“诚信”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被认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同时,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也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这些观念与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纪律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思想是影响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哲学思想对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思想方面,哲学思想提出了各种教育思想,如儒家教育思想、黑格尔教育思想、居留教育思想等。

这些教育思想都反映了哲学思想对教育的认识和分析,并对教育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例如,儒家思想认为教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需要通过经典和礼仪等传统方法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塑造;黑格尔则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人的成熟和自我实现,通过艺术、文学和哲学等人文科学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总结
•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有什么关系。 要想知道理性与教育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 么是理性,在不同时期,理性有着什么样的定义, 对教育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理性表现在教学过程方面,在教学过 程中,怎样体现理性教学,又秉着什么样的价值 理念。 当前理性与教育之间的误解,说到底就是理性在教 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什么样的位 置,才能体现理性,才能把握好理性与非理性之 间的界限。
• • • • •
(二)问题: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 “将理性片面理解为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对” 认为理性知识在教育中具有至高的地位,理性知 识才是真理。 • “将理性片面地理解为工具理性或实用理性。” 在教育中认为讲理性就是讲实用、讲功利。
二、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 (一)什么是教育 •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包括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 1、教育的广义和狭义。 •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 的活动,都是教育。 •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 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3.】 • 2、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全 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8.12: 8.】
何谓理性 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一、何谓理性
• 理性在不同的时代所指不同,有时身份、 名称也有所变化。 • (一)从社会发展看待理性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2024年第2期 现代大学教育 德育寻径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百年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20XJA88002。

收稿日期:2023-05-12作者简介:樊改霞(1976—)女,甘肃临洮人,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从事道德教育研究;高绚丽(1996—)女,山东聊城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道德教育研究;兰州,730070。

Email:gaixiafan@163 com。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樊改霞 高绚丽摘 要:道德判断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是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

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主张推理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以海特为代表的社会直觉主义则提出“直觉在先、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理论。

研究发现,这两种理论在道德判断的来源、基础、过程等方面均有争论:理性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理性和推理,而社会直觉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情感和直觉;理性主义将公正与关怀两种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基础,社会直觉主义确定了6种道德直觉为道德的基础;理性主义主张道德判断的过程是理性驾驭情感,社会直觉主义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自动驱动的过程。

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不仅促进了理论本身的传播与发展,也形成了一批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道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视野的拓宽,并推动了中国道德教育的实践变革。

关键词:道德判断;理性主义;社会直觉主义;情感;推理中图分类号:G410;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4)02-0077-09 道德是处理个体与群体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运用这些准则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对错与好坏的评价性判断,即道德判断。

“道德判断本质上是一种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评价。

”[1]20世纪前,在哲学领域主要形成两类关于道德判断的解释框架。

一类以康德(ImmanuelKant)为代表,倾向于将个体看成是理性的,个体的道德判断是在理性思考中产生的,“任何理性的个体都可以而且应该通过运用绝对命令来找出道义上正确的事情”[2]。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摘要】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强调理性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以理性和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注重个性发展,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和特点,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方案。

夸美纽斯强调社会教育,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术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理性主义教育观、个性发展、社会教育、影响1. 引言1.1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简介夸美纽斯(Quintilian)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和修辞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均衡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知识渊博、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古罗马人对教育的严谨和注重实践的态度,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理性主义教育观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理性主义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精神力量,也是人类最大的优势。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性的指导和启发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夸美纽斯的理性主义教育观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夸美纽斯还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理性主义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导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理论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两个重要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一、理性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维和推理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获取知识。

在教育中,理性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首先,理性主义强调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性主义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理性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和证据,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然而,理性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理性思维,忽视了感性和情感方面的培养。

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情感和直觉思维,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

因此,理性主义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和感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

在教育中,经验主义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首先,经验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其次,经验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至关重要。

然而,经验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可能过于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

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践中的经验。

因此,经验主义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摘要】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带来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深刻影响。

通过探讨当代世界思潮对教育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对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则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价值观教育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其形成独立、批判性的思维。

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也在当代世界思潮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产生综合影响,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当代世界思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影响、教育体系、教育方法、综合影响、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密切。

这种全球性的联系和互动,使得世界各地的思想和观念得以快速传播和传播,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代世界中,许多新兴思潮如后现代主义、全球化、多元文化主义等不断涌现,挑战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观念体系。

这些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深刻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探索和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这也为当代世界思潮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渠道,使得不同文化和思想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交流平台。

这种全球性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人们对自我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1.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生命和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它们构成了一个人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影响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行为表现。

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

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

一、引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张通过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教育领域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影响出发,探讨其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理性主义对教育理念的影响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理性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个体才能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注重个体发展理性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强调科学精神理性主义倡导科学精神,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理性主义对教育内容的影响1. 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理性主义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个体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传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强调学科整合理性主义认为,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教育应注重学科整合。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理性主义认为,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理性主义对教育方法的影响1. 注重启发式教学理性主义强调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教育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精神

教育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精神

The Rationalism and Irrational Spirit of Education 作者: 高芳
作者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出版物刊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52-5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理性主义 非理性精神 教育
摘要:教育学是一门人学,教育的全部活动在于理解人。

在理性人的假设下,教育活动出现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由此形成了教育对其自身本质的逃离。

教育需要重新审视人的完整性,从理性主义与非理性精神相互结合的视角关注人的存在,并由此正视人的非理性精神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升华是处理人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精神关系的有效途径,而教育活动唯有在游戏的过程中方可实现人性的升华。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

各位学员:《社会政策概论》该门课《函授导刊》上无题目,该答案为书本上思考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包括哪些主要实施领域?答:是政府用来解决相应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法律和其他制度安排,是主要由政府主导的一种干预行为。

社会政策的实施领域应包括同公民福利相关的所有层面,但一般而言,主要包括5个方面:收入维持(或社会救助)、就业、医疗、教育和住房。

这些领域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回应贫困、失业、疾病以及其他领域出现的社会不公平或不公正现象。

2.简要回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政策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社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社会政策通过社会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手段,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改善并提升政府的社会行政能力,这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恶意义。

社会政策的建立和推行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基础。

3.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提供社会福利和相关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关系,缓和冲突。

(2)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缺陷,恢复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秩序。

(3)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从而扩大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

(4)政府通过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干预和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和公民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1.简述社会发展概念的含义答:社会发展即社会体系、社会结构、制度、服务与政策较强的运用资源的能力,即在社会价值观看来能够使生活水平发生可喜的变化,以及实现收入、财富和机会的合理分配。

2.评述现代化理论答: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理论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化。

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不发达国家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内部的障碍。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

专题三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一.ppt

专题三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一.ppt
——人通过经验可以认识事物,人通 过经验的来的知识是否客观真实,还须 经过实践检验。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要注重直接 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
实用主义经验论对教育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教学思想方面
消极表现:
“从做中学” “活动中
Hale Waihona Puke 心”“儿童中心”积极表现:学校与社会结合,对儿童兴趣与 努力、自由与纪律问题的关系处理等。
理性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 教育价值方面的影响: 重知识轻实践;重文科教育轻实际教育;重理 论学科轻实用学科 ——方法论方面的影响: 重理性训练和人的内心活动;教育方法上重形 式训练。
实用主义
——代表人物
杜威 ——产生过程
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中的“二元 论”(经验的“知”和理性的“知”完全对立) 的基础上提出实用主义知识观,即杜威的主观 唯心主义经验论。
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表现形式的类型多种属性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多种属性表现出同一教育价值某一属性表现出多种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分类自学国外教育价值分类问题研究英美学者德国的文化价值论日本学者中国教育价值分类问题研究古代近代当代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争论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需求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关于人的主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关于目的与工具的关系关于索取与奉献的关系知识论与教学认识论与知识观和教育观中外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概述教学论中的几个问题认识论与知识观和教育观主要哲学流派的知识观及其与教育观的关系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要素主义唯物论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知识观的核心主张经验是知识的唯一重要的可靠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感觉而来的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知识观的核心主张 单靠经验不能获得真知,从经验得来的感性知识

当代教育的理性主义倾向评析

当代教育的理性主义倾向评析
何 齐 宗
( 西师范 大学 ) 江
摘 要 当 代 教 育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理 性 主 义 倾 向 。 理 性 主 义 教 育 是 在 理 性 主 义 哲 学 思 潮 的 影 响 下 发 展 起 来 的 , 它 重 认 知 和 知 识 , 轻 情 感 和 经 验 。 在 理 性 主 义 教 育 中 , 由 于 学 生 的 理 性 是 在 损 害 感 性 和 非 理 性 素 质 的 情 况 下 得 到
展 中 “ 性 ” 基 本 含 义 。 在 近 代 ,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文 理 的 文
说 的 , 性 是 指 人 们 认 识 事 物 本 质 和 规 律 的 抽 象 思 维 理 形 式 和 思 维 能 力 。 如 唯 理 论 哲 学 和 康 德 、 格 尔 哲 学 黑 就 是 在 这 种 含 义 上 使 用 理 性 的 。 是 从 人 性 论 意 义 上 二 说 的 , 性 是 指 人 的抽 象 思 维 能 力 所 支 配 的 人 的 理 智 理 的 、 理的、 合 自觉 的 和 合 乎 逻 辑 的 能 力 和 存 在 属 性 。 如 l 世 纪 法 国 启 蒙 思 想 家 和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家 就 是 在 这 8 种含义 上使 用理性 的。 国际社会 科学 百科 全书》 理 《 对 性 的解 释 是 : 理 性 是 逻 辑 指 引 下 的 思 考 , 可 以 更 广 “ 它 义 地 定 义 为 问 题 的 解 决 和 批 判 的 思 考 , 只 有 在 强 调 但 了 逻 辑 成 分 时 , 才 成 其 为 有 价 值 单 独 讨 论 的 特 定 思 它 想 方 法 。无 论 直 觉 、 象 、 错 法 ( ila d err这 类 想 试 ta n r ) r o 思 想 活 动 有 着 怎 样 出 色 的 成 果 , 是 被 排 除 在 理 性 之 都 外 的 。 ” 尽 管 人 们 对 理 性 有 不 同 的 认 识 , 透 过 这 些 ② 但 不 同 的 表 述 , 然 可 以 发 现 其 中 所 包 含 的 共 同 性 。 这 仍 就 是 基 本 上 都 把 理 性 看 成 是 抽 象 逻 辑 思 维 , 具 体 包 它 括 概 念 、 断 、 理 等 思 维 活 动 或 能 力 。 象 是 理 性 的 判 推 抽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柯 佑 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发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组织行为、教学与研究、资源配置等各个层面。

这两种思想一方面相互排斥: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屑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追求大学的独立自主和学术自由。

功利主义则相反,倡导大学对社会的适应,为社会服务,追求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又相互融合:现实的困境迫使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再远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功利主义大学教育思想逐渐借鉴大学为本的办学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理性主义;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现代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8)0320013206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ism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KE Y ou 2xiang(School of Education ,H uaz hong Universit y of S cience &Technolog y ,W 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Ra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ism has played great roles in t he develop 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We can see t he influences in t hought s ,policies ,organizable behav 2iors ,teaching ,researches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On one hand ,t he two ideas are con 2t radictable.Rationalism disdains t he influences of social develop ment o n universities ,p ur 2sues universities ’independence and academic f reedom ,while utilitarianism advocates univer 2sities to be adapted to society ,serve society and p ursue p ractical value.On t he ot her hand ,t he bot h f use mut ually.Realistic difficulty causes rationalism to be far away f rom social de 2velop ment and national const ruction no more ,while utilitarianism gradually adopt s universi 2ty 2running ideas of university 2basis.The two ideas impel t he develop ment of higher educa 2tion and society toget her.K ey w ords :rationalism ;utilitarianism ;educational t hought s ;modern higher education・31・2008年3月第29卷 第3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r.,2008Vol.29 No.33收稿日期:2008202204作者简介:柯佑祥(1964-),男,湖北鄂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理论、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

什么是理性主义

什么是理性主义

什么是理性主义,我们如何理解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知识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理性。

在理性主义中,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过程是通过理性思辨或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性主义的批判和理性主义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性主义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经验和感官观察得出的,但他也承认理性在认识和推理中的重要性。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也提出了关于理性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真理和知识来自上帝的启示和纯粹理性的思考。

在17世纪,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探讨。

主要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

他们提出了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并且对存在论、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指理性主义所坚持的关于知识、真理和认识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1. 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2. 真理和知识是普遍的、必然的和不可否认的,它们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3. 真理和知识是可证明的,它们可以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证明和验证。

4. 真理和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它们是先验的,而不是后验的。

5. 真理和知识是有层次和结构的,它们可以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建立和组织。

三、理性主义的批判尽管理性主义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但是它也受到了一些批判和质疑。

以下是一些对理性主义的批判:1. 理性主义无法解释一些经验和感官观察的知识,例如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和观察。

2. 理性主义无法解释一些文化和历史差异,例如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九年级上册启蒙运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启蒙运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启蒙运动知识点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欧洲大陆上一场重要的思想运动。

它以理性、自由和进步为核心思想,对各个领域的学问和社会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中,也会对启蒙运动进行相关的介绍。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启蒙运动的主要知识点: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启蒙运动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启蒙,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逐渐兴起。

它的背景是欧洲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等重大变革。

人们开始质疑传统权威,渴求自由思考和追求知识的权利。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1. 理性主义:启蒙运动主张以理性来解决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探索真理。

2. 自由主义:启蒙运动倡导个人的自由和民众的平等,反对专制和压迫。

3. 进步主义:启蒙运动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强调人类的改良和社会改革。

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强调人类的理性和思维能力。

2. 易卜生:法国启蒙思想家易卜生主张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他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

四、启蒙运动对文化的影响启蒙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倡普及教育,推崇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的教育模式。

它也对文学、音乐和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倡导以真实、自然和深情为创作理念。

五、启蒙运动对社会的影响1. 政治改革: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和宪政制度构建,推动了各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2. 法治思想:启蒙运动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为后来的法治社会奠定了基础。

3. 人权意识:启蒙运动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为后来的人权运动打下了基础。

六、启蒙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启蒙思想在18世纪晚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思想启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如钟颐之、王夫之等,他们提出了反对封建迷信和传统观念的主张,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启蒙运动。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理性或实用理性。” 在教育中认为讲理性就是讲实用、讲功利。
• (三)对策: • 1、重构理性化的教学活动。 • 2、权衡教材知识中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 • 3、保持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 • 4、避免工具理性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 注:理性教育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
• 理性教育: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 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的教育,是培养人的 概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对行为方 式和目的选择,批判能力以及对情感、意 志的协调能力的教育。
究),2007,02:26-27.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8.12:3.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8.12:8. 6.李国庆,申卫革.对理性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27-31. 7.刘锦平.重建理性与教育的融合点[J].教书育人,2011,18:20-21. 8.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88-89. 9.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10.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11.沈非非,赵鹏程.理性与教学-也论“课本循环使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23:
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 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进 行。
• (二)问题: •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 • 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 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
• “将理性片面理解为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对” 认为理性知识在教育中具有至高的地位,理性知 识才是真理。

教育过程之“情境理性主义”困境及出路

教育过程之“情境理性主义”困境及出路

往理性 ” 改革 教 育教 学实践 。 交 往理 性 ” 引入 , 来 “ 的 意 言堂 ” 大家 都 来说 。 是 , 算大 家都 说 , 道就 是 无 , 可 就 难 图通 过 师生 之 间 的对 话 和 交 往 ,既 不要 绝 对 教 师 中 序 地 随便 说 吗 ? 人 说 , 教师 主 导 、 生 主体 ” 可是 有 “ 学 , 心、 知识 中心 , 不要 绝 对 学 生 中心 、 也 活动 中心 , 此 那 又怎 么 样 , 能 知 道 到 底 “ 么 叫 主导 、 么 叫 主 以 谁 什 什 来 调和 教 育中 的诸 多对 立范畴 。但是 , 视 和确认 中 审 国教育现 实 , 者只能 说 , 笔 非但 没 有形成 “ 交往 理性 ” , 反而 是 在 “ 往 理 性 ” 掩 盖 下 , 观 上 形 成 了 具 有 交 的 客
当代教 育科 学
20 年第 1 期 09 0
理 论 纵 横
教育过程之“ 情境理性主义’ ’ 困境及出路
● 孙 阳春
摘 要 : 国学校教 育过 程 在 “ 我 交往 理性 ” 的掩 盖 下 , 曲变异 形成 “ 扭 情境 理性 主 义 ” 症 。 “ 病 情 境 理性 主 义” 有使 教 育产 生 “ 无法规 训知 识 , 没有 生成 主体人 格 ” 既 也 的倾 向 , 带来诸 多教 育 困惑。 并 对 “ 境理 性 主 义” 情 的批 判 , 者提 出把 l 笔 ‘ . 理性 ” 隋境 区分 为“ 制度 理性 ’ “ ’ 个体 理 性 ” 并指 出“ 与 , 情境 理 性主 义 ” 困境 的 出路 在 于加 强 制度 公共 理性 建设 , 而 实现教 育培 养 真正人 之 目的 。 从
关 键 词 :情 境 理 性 ; 境 理 性 主 义 ; 度 理 性 ; 体 理 性 情 制 个

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

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

(0284)《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每空分值为1 分,共30 个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些学派中又以儒、墨为盛,称为。

2.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知行一致。

3.在天人之辩中,有不同的主张,概言之不外乎两大类:,天人相分。

4.性善说以为代表。

5.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个等级,从上到下为“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

6.中国古代的创世说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大致有天命史观、圣人史观、、民本史观。

7.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观主要有进化论、退化论、。

8 庶、富、的思想首先由孔子系统地提出。

9.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

10.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包含着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不变调整自身是言行及改进自己的思想观念,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要求。

11.在中国的古代书籍中,对于“知”字大致有三种涵义:知识;智慧;。

12.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认识论的问题。

13.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点。

14.重视诗教与的作用,是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

15.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为主导。

16.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坚持;坚持科学分析态度;立足于现代化的科学态度。

17.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哲学思想。

18.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

19.第一个把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是。

20.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为改造主义奠定基础的是布拉梅尔德。

21.由于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被称为“”。

22.与进步主义强调的变是无所不在的观点相反,要求返回到绝对原则。

23.存在主义哲学是现在西方主义思潮的代表,它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

24.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法国思想家是,他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思想家。

25.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最流行的哲学流派,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和26.科学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现代西方的三大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的观念有三种:天赋的观念,从外面来的观念和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观念。 这三类观念不是来自感官,而是通过理性得来的,它们是清楚明 白的,并且是普遍有效的永恒的真理。 笛卡尔提倡理性演绎法,他的理 性演绎法包括直观和演绎两个部分。 他主张通过“普遍怀疑”来扫除一 切不确切、无法肯定的东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得到“我思,故我在” 这样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并由此推论出“上帝存在”和“物质世界 存在”。 “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关于‘一般是名称’和‘一般是实在’ 以及是‘先理解后信仰’还是‘先信仰后理解’的争论,尤其是‘理解’与 ‘信仰’之间的争论给笛卡尔以很大的启示,使他后来在对上帝存在的 证明中颠倒了长期以来理性和信仰的关系,即理性高于信仰。 ”[1]笛卡尔 开创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成为以明确的哲学形式宣布人的理 性独立的第一人。 1.2 斯宾诺莎高扬理性主义旗帜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年 第 5 期
浅析理性主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申玉香 (江苏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8)
【摘 要】理性主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 了教育的进程,但极端的理性主义过分看重知识的学习,也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桎梏,跨越理性主义对教育的羁绊,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全面发 展,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
2 理性主义的三个方面
2.1 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 理性主义者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 不可能来自经
验,而是先验的、与生俱来的,是从“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 推理得到的,唯有这样获得的知识亦即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理 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儿认为“天赋观念”、“天赋原则”是我们获得确 实可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在唯理主义者看来,思维本身具有超越感 官经验的先天认识原则,对象只有在先天认识原则的把握下才能被人 所认识;认识不能还原为感觉和感觉的不同结合形式,它有多于这种
理性主义则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有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 思维形式进行推理的结果,认为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 出来的。 理性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从最一般原理到较特殊的原理、最 后到个别现象的理性演绎过程。
3 理性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 供思维方法和指导,教育也不例外。 理性主义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教 育思想,曾对教育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3.1 合理的理性主义使教育更加规范化
理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盲目崇拜知识,过分追求知识的客观 性、实证性和科学性,把传授知识、发展理性作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忽视和否定了受教育者的主观感情, 压制了受教育者的充分发展,使 其禁锢在僵化的知识体系中, 从而失去了主动认知的灵活性和创造 性。 传统教育中过分推崇理性主义,导致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高分低能,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和活力,无法 适应现实社会。
理性主义认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不是来自经验,而是经过严密的 逻辑推理得到的,是可靠的。 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缜密性和高度抽象 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习知识这一教育目的,使教育科研领域产生 了一个又一个璀璨的科学成果。 理性主义崇尚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 认识事物的本质,将这一理性主义方法论运用于教育,对教育的方法, 教学的内容,课程的设置进行逻辑推理、科学论证,从而使教育从无序 到有序,更具统筹性和规划性。 理性主义思维为教育提供了理性的解 释框架和理论范式,对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思维方 式和决策方法,优化了教育职能、结构和内容,规范了教育的体制、方 法和手段。 [4] 3.2 极端理性主义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理性主义;教育;知识
理性主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人类认识论史上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和影响,理性主义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 教育体制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极端的理性主义却牵制了 教育发展的步伐。
1 理性主义的发展
1.1 笛卡尔开创了近代理性主义 近代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奠基者笛卡尔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
继斯宾诺莎之后,莱布尼茨等理性派哲学家又为理性主义哲学的 发展添砖加瓦。 莱布尼茨提出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精神性的单子 是惟一的实体,不存在物质实体。 莱布尼茨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中 所阐述的经验主义原则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在他自己的《人类理智 新论》中阐发了理性主义认识论思想。 在认识论上,莱布尼茨是唯心的 理性主义者,他承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把真理分为推理的真理 和事实的真理两种。 推理的真理是不依赖感觉经验全凭理性的直觉推 论获得的, 事实的真理是依赖感官经验或根据感官经验总结得来的。 莱布尼茨抬高推理的真理,贬低事实的真理,主张理性主义的真理观。
内容的作为认识原则的天赋观念;思维的理解作用是以它自己固有的 天赋原则去理解对象。 ”[2] 2.2 关于知识的确实性和真理性
笛卡儿曾今说过,“因为我曾经多次观察到: 塔远看像是圆的,近 看却是方的,竖在这些塔顶上的巨像在底下看却像是些小雕像;像这 样,在无数其他的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 。 ”[3]可见, 笛卡尔认为人的主观感觉有时不能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貌,认为人的 眼睛有欺骗性,只有理性的判断才是可靠的。 2.3 关于认识的方法
斯宾诺莎继续高扬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旗帜,他像笛卡尔一样清楚 的表明从感觉得来的经验知识是不可靠的, 他把知识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自己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和道听途说的传闻,这类是不可 靠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另一类,是通过推理得来的理性而又直观 的知识,如果这类知识能保证在推理过程中没有失误,那么这类知识 是基本可靠的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宾诺莎否认了笛卡尔所主 张的意志自由,否认偶然性,排除了笛卡尔思想中的主观随意性和偶 然性因素,更加彻底的坚持了理性主义原则,他的哲学标志着理性主 义哲学发展到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1.3 莱布尼茨主张理性主义的真理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