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石油的外观性质与元素组成(石油加工课件)
链烷烃 C6H14 C10H22 C14H30
H/C 2.33 2.20 2.14
环烷烃
H/C 2.00 1.80 1.71
芳香烃
H/C 1.00 0.80 0.70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在石油加工过程中,馏分越重,氢碳原子比就越小。
石油馏分的H/C原子比
液化气
汽、煤油
柴油
燃料油
沥青
石油焦
~2.8
2.1~2.4
我国主要油田的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85以上,属于偏重的 常规原油。许多石油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这主要是因为含有硫 化物的缘故。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碳
碳和氢
氢
硫、氧、氮
1~5%
微量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பைடு நூலகம்
83~87% 11~14%
95~99%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氢碳原子比是一个与化学结构相关的参数 ➢ 同系物中,分子量越大,H/C比越小 ➢ 不同系列中,分子量相近,H/C比次序为 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我国原油较为典型的元素组成特点
低硫
高氮
高镍
低钒
思政小课堂
中国曾经戴过一顶“贫油国”的帽子。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国家汽车用的汽油、 点灯用的煤油,都被老百姓称为“洋油”。 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指导地质 工作者找到了储量丰富的大油田,结束了 中国“贫油国”的历史。
石油的外观性质与元素组成
一、原油的一般性状
➢ 石油是一种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 流动状的黏稠液体。
➢ 石油的颜色与其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多少 有关,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越高,特别是 沥青质的含量越高,石油的颜色越深。
石油及油品基础知识
在某一温度下液体与其液面上的蒸汽呈 平衡状态,这时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 蒸汽压,简称为蒸汽压。
22
(1)纯烃蒸汽压
蒸汽压仅取决于温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蒸汽压与温度间的关系可用克-克方程表示:
d ln P HV
dT
RT 2
Hv :摩尔蒸发热,J/mol ; P :化合物在T 时的蒸汽压,
有时也可根据产品规格要求,以98%或97.5%时 的馏出温度来表示终馏温度。
在大多数液体燃料规格中,只要求测定其具有代表 性的10%,50%和90%的馏出温度及干点。
以气相馏出温度为纵坐标,以馏出体积分数为横坐标作 图,即可得到该油品的蒸馏曲线。
其中10%到90%这段很接近直线,用蒸 馏曲线的10%到90%之间的斜率来表示该 油品沸程的宽窄,即当石油馏分的沸程愈宽 时,其蒸馏曲线的斜率愈大。
原油名 称
含硫量 m%
第一关键馏 分d420
第二关键馏 分d420
原油的关键 馏分特性分
类
建议原油 分类命名
大庆 混合
克拉 玛依
胜利 混合
大港 混合
0.11
0.814
0.850
(K=12.0) (K=12.5)
石蜡基
低硫石蜡基
0.04
0.828
0.895
(K=11.9) (K=11.5)
中间基
低硫中间基
Pa R :摩尔气体常数, 8.314J/(mol K); T: 温度, K
23
实际应用中,用经验方法程来计算纯 烃的蒸汽压(如Antoine方程:)
ln P A B T C
式中 A、B、C是与烃类有关的常数,可 从有关数据手册查得,此式的使用范围在 1.3~200kPa。
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A. 碳氢化合物B. 碳水化合物C. 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解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2. 以下哪种岩石不是常见的储油岩石()A. 砂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白云岩答案:C解析:花岗岩不是常见的储油岩石,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是常见的储油岩石。
3. 石油勘探中,最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A. 重力勘探B. 磁力勘探C. 地震勘探D. 电法勘探答案:C解析: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
4. 油井的井底压力()井口压力。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一定答案:A解析:通常情况下,井底压力大于井口压力。
5.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不包括()A. 化学驱油B. 热力采油C. 微生物采油D. 降低采油速度答案:D解析:降低采油速度不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他选项都是常见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6. 石油的初次运移是指()A. 从生油岩到储集岩B. 从储集岩到圈闭C. 在储集岩内的运移D. 从圈闭到地面答案:A解析:石油的初次运移是指从生油岩到储集岩的运移。
7. 以下哪种不是石油的加工产品()A. 汽油B. 煤炭C. 柴油D. 煤油答案:B解析:煤炭不是石油的加工产品。
8. 储层的非均质性不包括()A. 层内非均质性B. 平面非均质性C. 纵向非均质性D. 体积非均质性答案:D解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包括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纵向非均质性。
9. 注水开发油田时,注水井的位置通常()A. 均匀分布B. 靠近油井C. 远离油井D. 集中在高产区答案:A解析:注水开发油田时,注水井的位置通常均匀分布。
10. 油藏的驱动方式不包括()A. 水压驱动B. 气压驱动C. 重力驱动D. 人工驱动答案:D解析:油藏的驱动方式包括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等,人工驱动不是常见的油藏驱动方式。
11. 以下哪种储层孔隙类型不是主要的()A. 粒间孔隙B. 裂缝孔隙C. 溶洞孔隙D. 晶间孔隙答案:D解析:晶间孔隙在储层中不是主要的孔隙类型,粒间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较为常见。
石油基础知识讲座
利用深海钻井平台等技术,开采深海石油资源。
新能源与石油的关系
替代关系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在能源领域 的地位逐渐被替代。
互补关系
在某些领域,新能源和石油可以相互补充,共 同满足能源需求。
石油是新能源发展的基础
石油是许多新能源技术的原料,如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锂、钴等元素。
THANKS
市场供需关系
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石油价格的最基本因素。当市 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跌;当需求量大于供应 量时,价格会上涨。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战争、政治动荡、恐怖袭击等事件,这些事 件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或市场恐慌,从而影响石油价格 。
全球经济状况
全球经济状况对石油价格也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长会推 动石油需求增加,从而推高价格;经济衰退或疲软会导致 需求减少,从而打压价格。
货币汇率
货币汇率也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之一。例如,美元汇率 的波动可能会影响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
石油贸易的运输与交易
运输方式
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油轮、油罐车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其中,油轮是最常见的运输 方式之一,因为它们能够运输大量石油并覆盖较长的距离。管道运输则主要用于 陆地上的石油运输。
交易方式
石油交易通常是通过期货或现货市场进行的。期货市场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交易 市场,买卖双方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石油。现货 市场则是在当前市场上直接进行买卖交易,没有固定的交割日期。
生物-无机过渡理论
该理论认为石油是在生物沉积和无机合成两种作用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
石油的分布
01
02
03
陆地油田
陆地油田是石油分布的主 要区域,全球大部分油田 都位于陆地上。
石油及石油产品基础知识_随笔
《石油及石油产品基础知识》阅读记录目录一、石油基础知识 (2)1.1 石油的定义与组成 (3)1.2 石油的分类 (4)1.2.1 按碳原子数分类 (5)1.2.2 按原油的产状分类 (6)1.2.3 按原油的密度分类 (7)1.3 石油的性质 (7)1.3.1 物理性质 (8)1.3.2 化学性质 (9)1.4 石油的开采与运输 (11)1.4.1 采油方法 (11)1.4.2 运输方式 (12)二、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14)2.1 石油产品的定义与分类 (15)2.1.1 按用途分类 (16)2.1.2 按加工深度分类 (17)2.2 石油产品的性能指标 (18)2.3 常见石油产品 (20)三、石油产品应用知识 (21)3.1 汽油的应用 (22)3.1.1 汽车燃料 (23)3.1.2 工业原料 (24)3.2 柴油的应用 (24)3.2.1 发动机燃料 (26)3.2.2 润滑油基础油 (26)3.3 润滑油的应用 (28)3.3.1 发动机润滑油 (29)3.3.2 工业润滑油 (30)3.3.3 船舶润滑油 (31)3.4 燃料油的应用 (32)3.4.1 燃料添加剂 (33)3.4.2 热力发电燃料 (34)3.5 液化石油气的应用 (35)3.5.1 焚烧设备 (37)3.5.2 化工原料 (38)一、石油基础知识石油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硫、氧等元素组成,其中碳和氢是最主要的元素,构成了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分类:根据石油的密度、粘度、含蜡量等特点,石油可分为轻油、中油、重油等不同品种。
石油产源:石油主要来源于地下,包括油田、气田等产地。
石油的形成需要经历生物沉积、成岩作用、热解作用等多个阶段。
石油运输与储存:石油通常通过管道、轮船、火车等运输方式输送到炼油厂进行提炼。
石油储存时需要考虑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一般采用地下储油罐或水上储油设施。
石油产品:石油经过提炼后,可得到多种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等。
与石油有关的基础知识
与⽯油有关的基础知识⼀、⽯油的外观性质1、⽯油是⼀种流动性或半流动性的粘稠液体,是⼀种复杂的混合物。
2、⼤部分⽯油是⿊⾊;也有暗绿⾊或暗褐⾊;少数显⾚褐⾊或浅黄⾊;极少数是⽆⾊。
3、相对密度都⼩于1;绝⼤多数的相对密度都在0.80—0.98之间;个别的⾼达1.02或低⾄0.71;我国主要油⽥的相对密度都在0.85以上;3、许多⽯油都有臭味,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原因4、不同⽯油的流动性差别很⼤:在50摄⽒度时,运动粘度可以低⾄1.46mm2/s,也可以⾼达20000 mm2/s。
⼆、⽯油的元素组成1、⽯油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在83%—87%,氢含量在11%—14之间,两者合计在95%—99%。
2、只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
3、⽯油碳和氢,还含有硫、氮、氧,这些元素的含量⼀般在1%—5%;4、⽯油中的微量元素(已ppm为单位):镍、钒、铁、铜、钙、砷、氯、磷、硅等5、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油的烃类组成1、⽯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构成。
2、天然⽯油⼀般不含不饱和烃。
3、页岩油中会含有⼀定量的烯烃。
4、烷烃:A、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B、常温常压下,含1—4个碳原⼦的烷烃是⽓体;含5—15个碳原⼦的烷烃是液体;含16个碳原⼦以上的正构烷烃是固体C、相关知识:Ⅰ、⼲⽓:含有⼤量甲烷和少量⼄烷、丙烷的⽓体称为⼲⽓。
Ⅱ、除含有⼤量的甲烷和⼄烷外,还含有少量易挥发的液态烃蒸⽓(戊烷、⼰烷和⾟烷)⽓体称之为湿⽓。
D、⼀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吗,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特殊的条件下能够发⽣氧化、卤化、热分解和硝化反应等。
5、环烷烃:A、含有脂环结构的饱和烃。
有单环脂环和稠环脂环。
含有1个脂环且环上⽆取代烷基的环烷烃,分⼦通式为CnH2n。
B、⽯油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系和环⼰烷系;国内原油环⼰烷系多于环戊烷系,国外则相反。
C、在⾼沸点的馏分中,还含有双环和多环的环烷烃及环烷—芳⾹烃。
石油-基本知识
含义: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
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
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
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
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
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四、石油产品总分类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第六章石油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1.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地下岩石中生成的、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性矿产物。
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由于地壳运动压在地层深处,在缺氧、高压、高温的条件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逐渐变成黑色或深棕色亦或为暗绿、赤褐色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流体或半流体。
2.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简称“烃”。
如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是原油的主要成份。
3.非烃类化合物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是燃料与润滑油的有害成分。
4.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而且是以气体状态从地下岩石中来到地面的。
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
5.汽油是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汽油一般为水白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按辛烷值划分牌号。
6.柴油是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十六烷值表示柴油燃烧性能的项目,是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性能的一个约定值。
按凝点划分牌号。
7.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物质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类火灾。
8.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热量传播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途径传播。
9.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10.存放在密闭容器中的石油,由于温度升高,体积随之增大,其蒸气压也随之增大。
黏度小的品种膨胀快,黏度大的品种如润滑油膨胀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答案正确的打√,答案错误的打×)1.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称为烃类的化合物。
(√)2.不同的产地的原油在化学组分上有一定的差异。
(√)3.不饱和烃在原油中有较大含量。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石油和油品的定义:石油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根据用途,石油可以被分为原油、石油产品和其衍生物(化工产品)。
原油是从地底或海底下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
经过加工并满足一定规格要求的石油叫做石油产品。
油品则通常是指从原油中提取出的用于汽车燃料或工业用途的液体。
2. 石油的化学组成:原油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这些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和分子结构,决定了原油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燃烧性能等。
3. 石油产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石油产品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汽油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柴油则是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润滑油则被用于润滑机械部件。
4. 石油的提炼过程:石油的提炼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等。
这些步骤能够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得到所需的石油产品。
5. 石油产品的性能指标:各种石油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性能指标,如辛烷值、硫含量、烯烃含量等。
这些性能指标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6. 油品的质量管理: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这包括油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油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7. 油品的安全使用:在使用油品时,需要了解其性质和安全使用方法,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在使用汽油时,需要注意防火措施,避免明火和静电;在储存柴油时,需要避免与可燃物质混合储存。
油品基础的知识点
油品基础知识一、石油及石油产品(一)石油1、石油按用途上说是指原油、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按化学组成上说,是含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及沥青质。
2、原油从地底或海底开采出来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我们通常所说的石油,也就是狭义的石油就是指原油。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
早在公元初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现并加以利用。
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暗绿色,也偶有黄色。
一般情况下,原油的密度大部分为0.77~0.96克/厘米³。
在原油的组成中,含碳量约为84~85%,含氢量约为12-14%,还有少量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
此外,在石油中还发现了少量极少的铁、镍、铜、铅、钒、砷、镁、磷、钾、硅、钙、锰等元素。
(二)石油产品1、什么是石油产品?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
2、石油产品的分类石油产品按照国标GB498-87可分为如下几类:1)燃料类(F):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按GB7631-87又分为19个组别。
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等;3)溶剂油及化工产品(S):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4)蜡及其制品(W):石蜡、高溶点石蜡、工业用石蜡、提纯地蜡等;5)石油沥青(B):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等;6)石油焦(C):二、油品的几个常用技术指标1、油品的馏程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
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2、辛烷值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
汇总
一、石油的性质与组成
1. 石油的定义:石油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
2. 石油的外观:石油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3. 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二、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1. 石油开采方法:石油可以通过地面开采、海底开采和深层开采等方式获取。
2. 石油的初步加工:经过原油蒸馏分离后,可以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3. 石油的深度加工:石油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重整、聚合等过程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石油产品。
三、石油产品的用途
1. 汽油:主要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燃料,提供动力。
2. 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如货车和客车,也用于发电机组。
3. 润滑油:用于润滑机械设备的运转,减少磨损和摩擦。
4. 煤油:用于户外照明、煮食和取暖等。
5. 天然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生产和发电等。
四、石油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 石油燃烧的环境问题: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对全球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石油行业转向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汇总。
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请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详情请参考可靠资料。
)。
石油加工基础知识
加工工艺
(二)焦化
焦炭化过程(简称焦化)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促进重质 油轻质化的重要热加工手段。它又是唯一能生产石油 焦的工艺过程,焦化在炼油工业中一直占居着重要地 位。
焦化是以贫氢重质残油(如减压渣油、裂化渣油以及沥 青等)为原料,在高温(400℃~500℃)下进行的深度热 裂化反应,使渣油的一部分转化为气体烃和轻质油品, 由于缩合反应,使渣油的另一部分转化为焦炭。
22
加工工艺
所谓重油是指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的脱沥青油以及 减压渣油、加氢脱金属或脱硫渣油所组成的混合油。典 型的重油是馏程大于350℃的常压渣油或加氢脱硫常压 渣油。
重油催化裂化原料油存在如下特点: ①粘度大,沸点高; ②多环芳香性物质含量高; ③重金属含量高; ④含硫、氮化合物较多。
23
加工工艺
除掉油品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 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由于重整工艺的发展, 可提供大量的副产氢气,为发展加氢精制工 艺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加氢精制已成为炼 油厂中广泛采用的加工过程,也正在取代其 它类型的油品精制方法。
29
加工工艺
氢气
氢气
反 原料 应
汽油
分
馏
柴油
加氢精制工艺流程图
30
加工工艺
石蜡基原油——特性因数K>12.1 中间基原油——特性因数K=11.5—12.1 环烷基原油——特性因数K=10.5—11.5 绝对温度表示的的烃类的沸点(°R)的立方根与其 相对密度成直线关系,不同族的烃,其斜率不同,因 此定义此斜楞率为特性因数K。它能表示出石油馏分 的烃类组成特性。
6
基础知识
36
加工工艺
丙烷
原料 抽 提 塔
沥
抽
石油化工技术的知识点总结
石油化工技术的知识点总结石油化工是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天然资源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技术领域。
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石油加工技术、炼油工艺、石油化工产品和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石油化工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一、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1. 石油及其成分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烃类化合物和少量的杂质组成。
在石油中,含有不同碳数的烃类化合物,分别是烷烃、烯烃、芳烃和环烷烃。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的杂质成分。
2. 石油化工的历史和发展石油化工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石油被用于灯火照明。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石油进行加工,生产出燃料油和润滑油等产品。
20世纪初期,石油化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乙烯制备、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一系列新工艺。
到了现代,石油化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其产品涉及能源、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3. 石油化工的重要性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石油化工产品包括燃料油、润滑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医药原料、农药和染料等。
在能源领域,石油化工产品是重要的燃料来源,广泛用于汽车、船舶、航空器和发电设备等;在化工领域,石油化工产品又是生产各种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的重要原料;在医药领域,石油化工产品也是生产药品的重要原料。
二、石油加工技术1. 原油的分馏原油的分馏是指将原油在高温下分为各种组分的过程。
通过原油分馏,可以得到不同沸点的馏分,如天然气、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柴油等。
这些馏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制和加工,生产出各种石油化工产品。
2. 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指将长链烃类分子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裂解成较短链烃类的过程。
在催化裂化反应中,一方面可以得到大量的轻烃类产品,如汽油和液化石油气;另一方面可以得到一部分裂解气体,用于生产乙烯、丙烯等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化工基础安全知识
石油化工基础安全知识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掌握基础的安全知识对于从事石油化工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石油化工基础安全知识的内容。
1. 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火灾事故。
因此,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常见的灭火器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如正确站立、正确喷射方向和距离等。
2. 个人防护措施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高温、高压、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需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服等。
同时,还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时更换和维修损坏的防护装备。
3. 安全标志和警告信号石油化工单位通常会设置各种安全标志和警告信号,用于提醒人员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入工作区域之前,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安全标志和警告信号的含义。
例如,红色表示危险,黄色表示警告,绿色表示安全等。
能正确理解并遵守这些标志和信号,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4. 应急救援措施石油化工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应急救援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从事石油化工工作的人员需要掌握灾害事故的应对措施,如火灾时的紧急疏散、急救和人员转移等。
此外,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应对。
5. 危险品的储存和处理石油化工行业涉及到大量的危险品,如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
储存和处理这些危险品需要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例如,避免与其他物质混放,避免阳光直射等。
另外,还需使用专门设计的储罐、容器和工具来存放和处理危险品。
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危险品的泄漏和排放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石油化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靠油藏边水。
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解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
1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溶解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争加0。
1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含油饱和度-----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含水饱和度-----在油层中,水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
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如果各运动要素与(如压力及流速)时间无关,称为稳定。
不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若各运动要素与时间有关,则为不稳定渗流。
等压线----地层中压力相等的各个点的连接线称为等压线。
流线-----与等压线正交的线称为流线。
流场图----由一组等压线和一组流线构成的图形为流场图。
单相流动-----只有一种流体的流动叫单相流动。
多相流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叫两相或多相流动。
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液体通过的能力称渗透性,渗透率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绝对渗透率----用空汽测定的油层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用二种以上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径-----把油井供油面积转换成圆形面积后的圆形半径。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体在岩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压力的等效作用,这个等效半径称为折算半径。
完善程度-----指理想完善井的工作压差与实际井工作压差之比。
完善指数-----油井实际工作压差与压力恢复取限制线段斜率之比。
表皮效应-----实际井的各个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
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压力降的现象。
井间干扰-----井与井之间产生的动态影响现象。
采油指数----油井生产压差每增大0.1兆帕,所增加的油量。
栅状图-------表示油层各个方向的岩性,岩相变化情况,层间;井间连通情况。
主力油层-----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的好油层。
接替层-----在油田稳产中起接替作用的油层。
见水层位-----注入水沿连通层向油井推进,使油井某一层含水。
来水方向-----采油井受某方向注水井注水效果而使动态变化叫来水方向。
扫油面积系数-----指一个开采井组,已被水淹的油层面积与所控制面积的比值。
注采平衡----注入油层水量与采出油量的地下体积相等。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量(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吸水指数----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注水强度----注水井在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注水量。
压力平衡-----注水井所补给油层的压力与采出油。
水所削耗的压力相等。
地下亏空----注入水的体积小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
含水率----含水油井,日产水量与日产液水量的百分比。
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
汽田而钻的井。
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观察井----专门用来观察油田地下动态的井。
检查井----为了检查油层开发效果而钻的井。
更新井-----为了注采系统完善,需要打新井,这些新钻的井叫更新井。
调整井----在原有井网基础上,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而补充钻的一些另散井或成批成排的加密井。
正注井---从油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正注井。
反注井---从套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反注井。
井网----油气水井在油田上的排列和分布。
精度----反映测试仪器;仪表和计量器具误差大小的程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油补距----从油管挂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套补距----从套管最末一根节箍上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静水柱压力-----从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油田还没有投入开发,在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目前地层压力-----油田投入开发以后,某一时期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油压----原油从井底流到井口的剩余压力。
套压----油套环形空间内的压缩汽体压力。
流压----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静压----油井投入生产以后,利用短期关井,待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饱和压力----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燃汽刚刚开始分离时的压力。
基准面压力----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正确地对比井与井之间的力高低,把压力折算到同一海拔深度进行比较,相同海拔深度压力称基准面压力。
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差值。
采油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压的差值。
流饱压差----指流压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地饱压差----指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注水压差-----指注水井井底流压与静压的差值。
流压梯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每米液柱所产生的压力。
静压梯度-----油井关井以后,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每米液柱所产生的压力。
机戒采油-----用各种机戒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抽油机----是代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戒。
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光杆----是钢质圆形杆件,它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杆,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悬绳器----是驴头和光杆的连接装置。
抽油泵-----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
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起封隔油汽水层。
加固油层。
井壁的作用。
油管----下入套管中间的无缝钢管。
静液面----抽油机关井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
动液面----抽油机正常生产时,井口至液面的距离。
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冲程----驴头往复运动,带动光杆运动的高点和低点的距离。
冲数----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内每分钟往复运动的次数。
充满系数----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油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
气锁-----深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现象。
示功图----示功仪在抽油机一个抽吸周期内测取的封闭曲线。
压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
合层压裂----指对日口井中的生产层组的各个小层同时压裂。
单层选压-----是选择一个层组中的某一小层或某一段进行压裂。
油层破裂压力-----指油层破裂时的压力或油层刚开始吸水时的压力。
污染井---污染系数大于零的油层为污染井。
完善井---污染系数等于零的油层为完善井。
超完善井---污染系数小于零的油层为超完善井。
酸化井---污染系数小于-3的油层为酸化井。
吸水启动压力----油层刚开始吸水时的压力称吸水启动压力。
驱动方式----驱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动力来源方式称驱动方式。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称注水强度。
含水率-----日产水量与日产液量的比值称含水率。
串槽--各层段沿油井套管与水泥环或水泥环与井壁之间的串通。
完钻井深----完钻井底至方补心顶面的距离。
水泥返高----套管和井壁之间水泥上升的高度。
人工井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最下部的一段水泥的顶面。
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的水泥柱。
流度-----地层隙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叫流度。
机诫采油----利用各种机诫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叫机诫采油。
表皮因子-----表皮效应性质的严重程度称表皮因子。
油层中部深度----油水井井口至射孔井段(顶部至底部)1/2处。
供油半径---在多井生产时,油水井在地下控制一定范围的含油面积含油面积的半经称为供油半经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全国石油资源量达到940亿吨(表1--表3),天然气资源量达到38亿立方米,但石油资源探明率仅为24%,天然气探明率还不到4%。
石油资源质量分布常规资源低渗透资源重油资源总资源量530.6亿吨 210.7亿吨 198.7亿吨 940.4亿吨石油资源区域分布区域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百分数海域 246.0亿吨 26.17%滩海 29.2亿吨 3.11%沼泽 12.1亿吨 1.29%沙漠 105.6亿吨 11.3%山地 13.0亿吨 1.33%黄土源 19.1亿吨 2.03%高原 10.2亿吨 1.09%平原、丘陵 540.2亿吨 53.64%全国 940.0亿吨 100%石油资源深度分布深度范围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百分数<2000m 127.5亿吨 18.37%2000--3500m 356.4亿吨 51.35%2500--4500m 103.0亿吨 14.88%>4500m 102.0亿吨 14.78%总计<3500m 484亿吨 70%>3500m 205亿吨 29%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指出,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