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1
1复查异常检查结果2酌情抽胸腹水、心包积液化验或引流3酌情行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胸片、胸部CT、冠脉CTA等检查(病情不允许可延期)
同前
酌情复查异常辅助检查
同前
药剂
给予病人鼓励及安慰
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家属沟通
告知注意事项,继续治疗方案,门诊复查时间
排泄
顺畅
未解
腹泻
顺畅
未解
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活动
酌情嘱休息或做适度活动训练:如床边小坐、短时步行等。
同前
酌情增加活动量
酌情调整活动量
酌情调整活动量
酌情调整活动量
护理
及
卫教
1介绍医院、病房环境2护理评估3询问病史、核实药物过敏史4住院治疗过程解说5给予临床路径表并进行说明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住院
日数
1
(住院日)
2
3
4-13
14
15
临床
评估
1病史询问、查体、评估心功能
分级及心衰分期
2护理级别:--级
3首程、入院记录、酌情抢救记录。
4向家属告知病情并签字
1评估生命体征、出入量、评估心功能分级及心衰分期
评估各项检查结果
2护理级别:--级
3主任查房记录
1评估生命体征、出入量、评估心功能分级及心衰分期
1常规治疗: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如硝酸酯类、硝普钠等、正性肌力药物、ACEI或ARB、B-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抑制剂、酌情用地高辛(尤其合并快速房颤者)等药物。
临床路径清单(1)
儿科 儿科 内科 内科 口腔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骨科 急诊科 内科 眼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内科 内科 内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眼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骨科 妇产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 颅骨骨折(手术) 慢性鼻窦炎 慢性扁桃腺炎(手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结肠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脑出血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 脑梗死后遗症 脓胸 帕金森症 疱疹性咽炎(小儿) 脾破裂 剖宫产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鞘膜积液 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乳腺脓肿(手术) 乳腺纤维瘤1(手术) 乳腺纤维瘤2(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 烧伤(一度、浅二度) 神经官能症 肾结石(含体外碎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输尿管结石 水痘 四肢骨折 锁骨骨折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突发性耳聋 退行性脊柱炎 胃溃疡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单侧) 膝关节置换术(双侧)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先兆早产 小儿肠炎 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 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牙龈炎 咽峡炎(小儿) 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管狭窄(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 一氧化碳中毒 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婴幼儿腹泻病 营养不良性贫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晕厥(心源性除外) 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 掌腱膜挛缩症 掌指骨骨折 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 正常分娩 支气管肺炎(儿科) 支气管哮喘 脂肪瘤(体表) 直肠息肉 跖趾骨骨折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手术)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估测肺动脉压力水平。了解左右室大小、右室肥厚、室间隔 矛盾运动和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6.肺功能测定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是否存在肺通气功 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有助于鉴别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肺 动脉高压。
7.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 或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8.肺动脉增强 CT:了解肺血管形态、结构以及血流灌注 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肺栓塞、肺血管炎、肺血管畸形及肿瘤 等。
□口服或静脉利尿剂
重
□口服螺内酯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者)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补钾药(必要时)
□口服螺内酯
□口服螺内酯
□临床中高度怀疑肺栓塞的病人即刻静脉使用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证 □口服地高辛(无禁忌
点
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替代。
者)
证者)
□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静脉应用多巴酚丁 □ 医
胺,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使血流动力学稳定。 临时医嘱: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I27.902);其中病因为肺血管 疾病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诊断依据。
依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449-461.) 和 2015 ESC/ERS 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
□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完成常规化验检查
□复查电解质、血气等
嘱
□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 □复查电解质、血气等(酌 □用药调整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2011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研究制定了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缓和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2016修订版)。
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性心力衰竭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0%;②有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如气短、乏力、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以及典型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以及双下肢水肿等;③NT-proBNP 或BNP升高。
LVEF保留性心力衰竭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50%,且左心室不大;②有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③有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⑤NT-proBNP或BNP升高。
LVEF中间范围心力衰竭:LVEF40~50%。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疾病编码(ICD-10:I50.91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11-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尿蛋白/肌酐比值;(3)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冠脉CT或造影、心脏核磁、腹部超声、双下肢动、静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某些特定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作者: ————————————————————————————————日期: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ICD-10:I27.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及《内科学》(第7版)1.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
2.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相应表现。
3.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显示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表现。
具有以上1加2条或1加3条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及《内科学》(第7版)1.积极控制感染源。
2.通畅呼吸通道,控制性氧疗。
3.纠正心力衰竭。
4.抗凝治疗5.并发症的治疗如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纠正心律失常等。
6.中医辩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7.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CRP)、B型钠酸肽(BN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痰培养、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痰找抗酸杆菌、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军团菌抗体);(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腹部彩超、心肌酶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等。
(七)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72小时以上。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临时医嘱:
□ ACEI/ARB 类药物
□ 完 善 血 运 重 建 PCI 或
□ 合并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CABG 前各项准备工作
□ 他汀类药物
临时医嘱:
□ 复查心电图、
□胸部 X 线片、血常规、肝功
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
便常规、凝血功能
□心肌存活 PET-CT 检查
□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 □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
□ 心功能再评价
包括 PCI、CABG
意事项,预约复诊日
□ 完成择期 PCI
期
□ 治疗效果、预后和出院评 □ 将“出院总结”交给
估
患者
□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
□ 康复和宣教
请在“病程记录”中
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
□ 二级预防的方案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出院医嘱:
□ 重症监护
□ 冠心病护理常规
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 Q 波,。 X 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
1
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
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 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 7~14 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ICD–10:I27.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根据患者有严重的慢阻肺或其他胸肺疾病史,并有P2>A2,剑突下心音增强、颈静脉怒张、肝大及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升压升高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结合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扩大的征象,可以做出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原发病。
2.降低肺动脉高压。
3.纠正心力衰竭。
(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7.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心肌酶谱、肌钙蛋白;(3)痰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一般细菌及真菌)、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下肢静脉超声、血降钙素原(PCT)检测、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抗体)或病毒检测、肺功能检查。
(七)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72小时以上。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
2.病情严重,需要呼吸支持者,归入其他路径。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ICD-10:I27.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5–30天。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八版)》(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
1.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②咳嗽、咳痰、咳血③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④少尿⑤消化道症状等。
2.体征:①心脏扩大②颈静脉征③肝脏肿大④水肿等。
3.辅助检查:BNP或NT-proBNP、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八版)》(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1.一般治疗:①消除心衰的诱因。
②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
③调整生活方式:限盐、限制液体入量、低脂、戒烟等。
④加强心理疏导和减少各种精神刺激。
2.药物治疗:①利尿剂;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④β受体阻滞剂⑤地高辛;⑤扩血管药物;⑦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⑧原发病的治疗;⑨其他心肌营养及改善心肌功能药物。
3.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检查项目:1.基本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2.推荐项目: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3.3.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1.症状缓解2.生命体征稳定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5.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正常。
无症状心肌缺血(县医院适用版).
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ICD-10:I25.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章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是依据有心肌梗死病史、血运重建病史和(或)心电图缺血的证据、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或负荷试验异常而无相应症状。
诊断要点包括:1、高危人群。
伴有1个或1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2、具有以下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1)动态心电图(2)运动试验(3)核素运动心肌灌注显像(4)冠状动脉造影术:可确诊并确定血管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
临床类型:Ⅰ型:完全无症状的心肌缺血。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痛性心肌缺血。
Ⅲ型:心绞痛患者伴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ICD-10:I25.6)。
2.除外症状性心肌缺血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可引起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的疾病如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炎、心肌病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冠状动脉CTA;(2)运动试验;(3)核素运动心肌显像;(4)冠状动脉造影术。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2.药物治疗:参照慢性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3.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后有频繁、持续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者。
卫计委发布的临床路径(共9条)
1.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
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单项认知功能检查(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操作能力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痴呆分级诊断量表或总量表、精神行为症状评估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相关精神症状评估(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症状检查表、谵妄评估量表等)。
6.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不宁腿量表、护士观察量表、睡眠日记。
4.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5.器质性精神障碍(非痴呆)临床路径
2.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可视渴求量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一、心动过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CD-10:I20.0/20.1/20.9)或III 度房室阻滞(ICD-10:I21.4);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2010年)及ACC/AHA 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表现: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有时是偶然被发现的。
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动过缓的程度。
通常心率不低于50次/分,可以不引起症状。
当心率进一步降低或出现大于3秒的长间隙,引起心脑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轻者出现头晕眼花、短暂眩晕、近似晕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晕厥、心绞痛及阿-斯综合征。
长期心动过缓会导致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差、记忆力减退、运动耐力下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明确症状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是定义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必需。
症状性心动过缓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适应征。
2.临床类型:心动过缓常见类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指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和功能减退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简称为病窦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
(2)房室传导阻滞系指由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之间传导缓慢或中断的现象。
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按阻滞的严重程度可分为I、II、III度,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每次冲动传导时间延长;I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部分冲动传导中断;II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全部冲动均不能下传。
医院各科临床路径表单
医院各科临床路径表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自发性气胸(内科版)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锁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锁骨骨折(ICD-10:S42.001 )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1017/78.51018/78.5101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001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79.3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ICD-10:N00 + B95.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急性菌痢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菌痢(A03、8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行扁桃体切除术(ICD-9-CM-3:28.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9天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 ICD-10 住院号:性别: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患者姓名:年龄:附:中医诊疗方案脑梗死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为主要表现,属中医“中风”范畴。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表单
□冠心病护理常规
□一或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持续心电监测
□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ACEI或ARB治疗(酌情)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酌情)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
□钙拮抗剂(酌情)
临时医嘱:
□拟明日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术前镇静(必要时)
□足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
□治疗效果、预后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PCI术后并发症
□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康复及宣教
□住院医师查房,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并完成出院前病程记录
□书写出院记录、诊断证明,填写住院病历首页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时间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二级预防的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PCI术后护理常规
□一或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药物治疗同前
长期医嘱:
□PCI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药物治疗同前
□PCI术后常规治疗
出院医嘱: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戒烟)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出院带药(根据情况):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等
□向家属及病人交待冠脉造影和介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抗血小板药物剂量
□PCI术前准备,术前医嘱
□术者术前看病人,确认手术指征、禁忌证,决定是否手术
重
心衰病临床路径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Ⅱ级的慢性稳定期的门诊患者。
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I50.905)。
慢性稳定期,心功能分级Ⅱ级。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和Framingham心衰诊断。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疾病分期(1)慢性稳定期;(2)急性加重期。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的门诊患者临床常见证候: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慢性稳定期。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患者。
2.慢性稳定期的患者。
3.NYHA功能分级Ⅱ级。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
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
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
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
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
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
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
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6.冠状动脉造影和腔内影像学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也有利于治疗决策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对糖尿病,>65岁老年患者, >55岁女性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更有价值。
冠脉腔内影像学检查可以精确测定冠状动脉内径,管壁结构,斑块性质,指导介入治疗的操作和疗效评估,但不作首选的检查方法。
7.临床类型:
⑴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⑵稳定性心绞痛
⑶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⑷心脏动脉瘤
⑸冠状动脉动脉瘤:冠状动脉动静脉瘘,后天性。
不包括: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
⑹缺血性心肌病
⑺无症状心肌缺血
⑻其他类型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在I21-I22 和I24.-中特指为慢性的任何情况,或注明自发病起持续时间超过四周(超过28 天)
I21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心肌梗死特指为急性或注明自发病起时间为4 周(28 天)或更短
I22随后性心肌梗死包括:复发性心肌梗死
I24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未造成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静脉):
·栓塞
·闭塞未造成心肌梗死
·血栓栓塞
(9)未特指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NOS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
2.除外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脑钠肽、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或高敏C-反应蛋白;
(2)心脏负荷试验;
(3)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ACC/AHA与2006年ESC相关指南
1.危险度分层:根据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Duke活动平板评分)、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综合判断。
2.基础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
1)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d,氯吡格雷主要用于PCI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患者。
2) 调脂治疗:早期应用他汀类降脂药
3) ACEI: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从ACEI治疗获益大,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不能耐受者可应用ARB药物。
4)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率,无禁忌症者应常规口服
5) PCI治疗:充分药物治疗仍有严重心绞痛症状,或主要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
6) 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适应证为:
(1)严重心绞痛(CCS分级3级或以上者),特别是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者;
(2)经无创方法评价为高危患者(不论心绞痛严重程度);
(3)心脏停搏存活者;
(4)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5)血管重建(PCI或CABG)的患者,有早期的中等或严重的心绞痛复发;
(6)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或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的心绞痛患者。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或无创检查提示较大面积心肌缺血,且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者,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药物洗脱支架)。
对相对高危患者和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PCI缓解临床症状更为显著,但生存率获益还不明确。
对低危患者,药物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和改善生存率方面与PCI一样有效。
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糖尿病伴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CABG疗效优于PCI。
6.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如需要进行手术)。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3.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4.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肝素化,必要时可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5.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生命体征检查、心电监测、心电图、穿刺部位的检查。
6.必要时,介入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
(九)术后恢复恢复3~5天。
1.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
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粪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等。
2.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3.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流动力学稳定。
3.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4.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等待二次PCI或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PCI术中出现并发症转入CCU。
4.造影冠脉正常,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5.药物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 I25);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