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题归纳复习课件15.ppt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地理高考总复习材料第一讲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1 地球与地图形状一、地球半径赤道1、半球划分:南北半球—0°即赤道,东西半球—20°W,160°E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3、飞行问题一般方向经纬网(同一经线、同一纬线、不同经线)指向标概念三、地图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大小比较(缩放)图例和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2、判读(间距、疏密、形状、示坡线、特殊等高线)3、运用(水系、水文、气候(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大坝、码头、公路、引水、农业)4、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相对高度(n-1)d≤H<(n+1)d坡度tanα=h/l井的深度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5、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2 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5)不利影响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例题讲解 以粮画小镇为背景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计算 (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题)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 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 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 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A. 5千米 B. 10千米 C. 15千米 D. 20千米
【2题详解】 图中最短精华路线是从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B项正确。 故选B。
例题讲解 以竞技比赛为背景考查比例尺的不规则调整
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
例题讲解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河流水文水系的应用
(2022年浙江1月卷)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 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2019年,韩国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比为31.1% ,能源发展重点为风能、太阳能等。下图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略图。
④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判读
例题讲解 以长白山天池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气温的计算
(2020年北京卷)1.如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海拔2623米)
测得的极端最低气温为( A)
A.-45—-40℃ B.-25—-20℃ C.-5—0℃ D.10—15℃
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有关距离的计算:①根据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 例尺(单位换算) ②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计算时要注意长度单位 的统一(CM))

微专题15 地理事物(点、线、面)分布特征-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15 地理事物(点、线、面)分布特征-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6.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 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 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分布是否均匀
具体方位疏密 程度
沿着某些线状 地理事物分布
极值分布方位
分布不均匀
主要分布在世界大城市群 附近
极大值区:高度集中分布 在北美东西两岸的大城市 群和西、北欧城市群,科 技实力雄厚; 极小值区:东亚地区的中 国三大城市群和日本城市 群以及其他地区有零散分 布,科技实力处于弱势
【题组四】
(2021年湖北卷)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 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 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 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8、图9分別示意西藏 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气 候 变 暖



雨季增温地区
)
湿
域 降水量增多
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
答案: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暖湿化(气候变暖变 湿)。其依据是在雨季均温升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増加。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15讲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15讲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方法技巧】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 (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为赤 道低气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欧亚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 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也可能是南亚的 西南季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也可能是离岸风带或山地背风 坡;多雨地区可能是低压带影响,也可能是某风带的迎风坡。
答案: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说明此时亚欧大陆气 温低,为冬季,故甲地气压中心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高压切断了完整的副 极地低气压带,故D项正确。
2.若某年份1 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 来( )
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 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 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
成因
特点
时空分布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
赤道地区、我国 夏季午后
地形雨
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被迫抬 升
强度较大,时间较 长
山地迎风坡,背 风坡降水少
锋面雨 气旋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 升 内部暖湿气流辐合上升
持续时间长、降水 范围广
主要在中低纬度 地区(台风雨、 锋面气旋雨)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季节 风向
源地
成因
性质 比较
分布
气候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蒙古— 西伯利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 测中的应用。
•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 用。
•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 4.数字地球的含义。
•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选择题出现,以热 点事件为切入点,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 图、联系图、实际3S信息图和文字、表格 等呈现,侧重考查3S技术在生产、生活实 践中的应用。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把握好 以下三点:
•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 统的相关知识。在进行资料评估时可以分 步进行,首先将符合地形条件的标出,然 后将符合河流条件的标出,两者重叠的部 分就是符合条件的部分。如下图所示:
11 11 00 00
11 11 00 00
11 11 10 10
11 11 11 11
• (说明:图中小方格内第一个数字为地形评 估值,第二个数字为河流评估值)。方格内 都为1的方格最后评估值为1,其他为0.第 (2)题,本题变相考查工业区位选择。根据 上题中地形和河流的评估,可以看出:丙 地和丁地在地形和河流条件上都不适合布 局工厂,可以直接选择出正确答案为A。

•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 路径
•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 (2)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 【解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 对遥感图片的判读。第(1)题,本图片主要 显示了交通线路处发生的事故次数,查询 事故次数需要由地理信息系统完成(GIS), 并通过GIS分析得出出警最优路径。第(2) 题,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但不应分布在 快速干道处。乙地为快速干道经过处,不 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对外联系通道主 要靠快速干道,快速干道主要分布在东部 和南部。东部监测点多,说明人流车流量 大,商业网点也就密集。
•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 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 等。
• 2.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的应用
• 【例1】 (2011·北京)下图是利用地理信 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 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 (1)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
• 【答案】 (1)C (2)D
• 【例2】 (2011·浙江)某市寻找合适布局 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6: 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km范围内。下图 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 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 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 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 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 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 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 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1)~(2)题。
荒漠化、环境污染、海洋 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 影响、植被变化等监测
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 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水 灾、滑坡、泥石流、地震、 火灾等监测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 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动态 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 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 一、遥感技术 • 1.特点与工作原理
• 2.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原理
矿产资源
资源 普查
水资源、土地资 源森林资源等
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为地质 断裂或环形构造带,利用遥 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 理技术,提取相关资源的分
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环境 监测
自然 灾害 防御 监测
• 【答案】 (1)B (2)A


• (1)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 (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 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1乙00 1 1 丙0 甲 1 丁0
1 1 11
• A.甲、乙
B.乙、丙
• C.乙、丁
D.甲、丙
• (1)注意“3S”技术的区别:RS(遥感)主要 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 用于三维空间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 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

• (2)注意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区 别。地理信息技术包括RS、GPS、GIS和 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地理信息技 术的一个组成部分。(3)地理信息技术的概 念和基本原理,是高考考查的隐性知识点, 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复习时应注 意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 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