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乡愁:何人不起故园情

合集下载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意思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意思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闻笛”为契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无尽牵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两句诗描述了夜幕降临,洛城中突然传出一阵笛声,它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洛城的夜晚,让整个城市都沐浴在这美妙的旋律中。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笛声的美妙和它带给人们的温馨与感动。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两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美妙的笛声中,诗人不禁想起了那首熟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是人们送别时常用的曲子,它带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无尽牵挂。

诗人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到自己离他们那么远,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泪水。

这种情感是如此的真挚和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底蕴。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诗则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

虽然诗人身在异乡,但他希望家人能够知道他在这里一切安好,他希望家人能够放心。

这种情感是如此的真实和温暖,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在艺术手法上,李白这首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笛声、折柳、故园、龙钟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思念之情的抒发,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

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底蕴。

总之,《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它展现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深情细腻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爱和关心。

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对于诗仙李白大家知道他是如何将思乡之情注入诗歌的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的手法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的手法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的手法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句,这是一句出自古诗《夜泊牛渚怀古》的诗句,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张继。

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园的情感,同时也运用了折柳的意象,通过折柳来表现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句诗句所运用的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1. 诗句的背景和意境在《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中,作者张继通过写夜晚停泊在牛渚的船只,勾起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成的。

牛渚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而折柳则是古代诗人表达离别和怀念的常用意象。

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和意境,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表现出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2. 折柳的象征意义折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作思念、怀念的象征。

在这句诗句中,折柳被用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对故园的惆怅之情。

折柳的形象给人一种萧瑟和离别的感觉,与作者在他乡的孤独和怀念形成了对比,加深了诗句的情感力量。

3. 探讨折柳的运用手法在这句诗句中,作者通过"此夜"和"折柳"这样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这种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也能够产生对折柳意象的共鸣和想象。

这种手法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给读者留下了具体而又抽象的意境,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我而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句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

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园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怀念之情的真挚表达。

折柳作为意象的运用也展现出了诗人用诗歌表达情感的高超功力。

这句诗句不仅是对故园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抒发。

在我看来,这种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手法,为诗歌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

通过深入探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句所运用的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句诗句所体现出的深刻内涵。

春夜洛城闻笛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词释义】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玉笛:精巧的笛.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故园:指故乡,故乡.【参考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响亮的玉笛声,笛声跟着春风,飘满全部洛阳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怀念故乡的蜜意!【摘要题解】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诗人在旅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怀念本身的故乡或亲人呢?从而引起思乡之情.【文本赏析】此诗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连忙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第二句着意衬着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天然是有心人的主不雅感到的极端夸大.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前人送别时折柳,希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暗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酷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本身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故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记.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述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这才是它动人的地方.【佳句集锦】1.浮云游子意,夕照故情面.——《送友人》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峭壁.——《蜀道难》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前人.——《把酒问月》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6.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关于故园情的30个诗句

关于故园情的30个诗句

关于故园情的30个诗句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白居易《早蝉》3.始遇兹管赏,已怀故园情。

——韦应物《楼中阅清管》4.荒山多嘉树,春尽故园情。

——张耒《鹎鵊词》5.衣食有端终岁计,江山信美故园情。

——居节《谷日感怀》6.北雁不来千里信,西风还起故园情。

——喻良能《秋日有怀仲文季直二弟》7.物华多感触,一动故园情。

——韩维《野步》8.渺渺故园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

——李流谦《送计祖仁雒县丞》9.閒倚柁楼看远水,依依杨柳故园情。

——李流谦《芜湖即事三首·烧痕吹尽荻芽生》10.淹留禾黍兴,怅望故园情。

——李复《夜意》11.沙草正黄濒海意,江梅还白故园情。

——曾巩《雪后同徐秘丞皇甫节推孔教授北园晚步》12.黄卷久忘尘世事,白云犹动故园情。

——冯时行《登西楼二首·林际虹霓挂晚晴》13.秋风起邺城,重我故园情。

——谢榛《有怀》14.江湖归客梦,梅柳故园情。

——吴可《登临川城》15.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

——郑梦周《闻雁》16.相看无限故园情,独寄西楼向晚晴。

——陆深《寄南庄》17.堂堂公辅器,休系故园情。

——曹伯启《送天锡省郎奉先柩归葬宛丘》18.江海久惭生计拙,干戈深动故园情。

——陈汝言《秋夜(二首)·喔喔荒鸡唱五更》19.看去尚含南浦恨,折来俱是故园情。

——顾斗英《残柳如新柳》20.兵戈游子意,桑柘故园情。

——宋登春《送嘉禾张山大征伯游大梁》21.相看异乡日,忽动故园情。

——孙承恩《再吟送燕》22.老我未酬清世念,别君因起故园情。

——孙蕡《诃林送赵生留南归》23.五月塞边才见蝶,令人忽动故园情。

——王绂《塞上五月见蝶感怀》24.枕上梦回犹是客,谁能不起故园情。

——王廷相《夜闻子规》25.长安春色好,莫起故园情。

——徐熥《送邓汝高进士还朝·其一》26.蝉噪不离羁客耳,燕归还动故园情。

——郝俣《新秋》27.灯下雨声宾馆梦,江南晚色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赏析“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

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

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

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

“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

(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二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表达对故乡或亲友的思念之情的诗句七上

表达对故乡或亲友的思念之情的诗句七上

表达对故乡或亲友的思念之情的诗句七上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中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思乡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唐】李中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诗中亲情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诗中乡情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_全诗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_全诗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自唐代的《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④春风:指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原文:春夜洛城闻笛⑴谁家玉笛暗飞声⑵,散入春风满洛城⑶。

此夜曲中闻折柳⑷,何人不起故园情⑸。

词句注释: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白话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作品鉴赏: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描写思乡之愁的古诗

描写思乡之愁的古诗

描写思乡之愁的古诗1.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 《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即兴抒发中,一种思乡之情,古今中外人所共有的情感。

何人不起故园情,既包括对故乡的眷恋,也包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许多作品表达了这种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话源自明代文学家柳永的《雨霖铃》一词,词中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众多离乡背井的人的心声凝聚在一起。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作家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篇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了作者对白居易与临安故乡的思念之情。

除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达外,也有许多现代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鲁迅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且介亭杂文》中,作者回忆起了自己在浙江故乡的童年时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乡,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或生活。

这使得许多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即使远离故乡,这种对故园的思念却常常伴随着我们,成为了一种永不消失的情感。

对于那些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思乡之情常常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内心慰藉。

无论是在寂寞的夜晚,还是在疲惫的工作之余,思乡之情总会涌上心头,让人无比温暖,也让人有一种重新回到家乡的希望。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对故园情的表达都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

每个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后,都会怀念故乡的风景、亲人的笑脸和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思乡之情的抒发,更是对每一个离乡背井的人的心声的真实写照。

无论身在何处,对故园情的思念之情都会让我们心中长久地挥之不去。

闻笛思乡的古诗

闻笛思乡的古诗

闻笛思乡的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的这首《春夜洛城闻笛》简直绝了!你想想看,在一个春风吹拂的夜晚,那悠悠的玉笛声不知从何处悄然飘来,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比如说,有个游子在洛阳城的街头漫步,正沉浸在这美好的夜色中,突然听到这熟悉的笛声,那旋律中似乎还带着折柳的韵味。

这折柳在古代可常常象征着离别呀,一下子就让他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

这笛声就像是一个引子,引出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多让人感同身受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也别有一番滋味。

你看那回乐烽前的沙子像雪一样洁白,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霜般清冷。

在这样寂静又有些凄清的夜晚,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芦管的声音。

这芦管声一响,就好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那些征战在外的士兵们,本来就远离家乡,心中满是对亲人的思念。

这笛声瞬间就勾起了他们的乡愁,让他们在这一夜都纷纷望向家乡的方向。

就好像那笛声有一种魔力,能穿越时空,把他们的心都带回到了故乡。

真的是太有感染力了!“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王恭的这首诗也很有意境。

在寒冷的山间,传来阵阵笛声,仿佛是在呼唤春天的归来。

那些被贬谪的迁客们听到这笛声,相互看着,泪水忍不住沾满了衣裳。

你说,他们得多伤心啊!就好比那在洞庭湖边过夜的大雁,一听到春天的召唤,一夜之间就迫不及待地全都向北飞去,回到它们的家乡。

而这些迁客们却不能轻易回去,只能对着笛声,把思乡的痛苦深埋在心底。

这种对比,让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说闻笛思乡,但那羌笛吹奏出的哀怨之声,仿佛也在诉说着戍边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

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玉门关,春风都难以吹到的地方,战士们守着边疆,听到羌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心中怎能不思念家乡的杨柳依依呢?这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在荒芜的沙漠中,听到了一首熟悉的老歌,那歌声让他更加渴望回到温暖的家乡,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李白的思乡诗(通用7首)

李白的思乡诗(通用7首)

李白的思乡诗李白的思乡诗(通用7首)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思乡诗,欢迎大家参考!李白的思乡诗 1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的思乡诗 2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的`思乡诗 3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思乡诗 4静夜思[唐]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思乡诗 5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思乡诗 6秋浦歌其一 [唐]李白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李白的思乡诗 7秋浦歌其二 [唐]李白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拓展:【作者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年),生于七零一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巨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俊逸,想象丰富,言语流转天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擅长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组成其特有的瑰丽辉煌光耀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岑岭,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中原史上最巨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李白本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端了广泛周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居住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部编语文七下古诗译文及赏析2

部编语文七下古诗译文及赏析2

部编语文七下古诗译文及赏析2部编语文七下古诗译文及赏析2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赏析1、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2、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练习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古人离别常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5、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6、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①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1分);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1分)②游子思乡之苦。

李白描写乡愁的诗句

李白描写乡愁的诗句

李白描写乡愁的诗句1.关于李白思乡的诗句李白的思乡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夜洛城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7、《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秋浦歌·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10、《秋浦歌·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2.李白的思乡诗《静夜思》李白chuǎng qiǎn míng yuè guáng 床前明月光,yíshìdì shàngshuáng 疑是地上霜。

jǚ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dí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关于乡愁的古诗句李白

关于乡愁的古诗句李白

关于乡愁的古诗句李白关于乡愁的古诗句李白一位老者,在俗世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中留万年芬芳。

这就是李白,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乡愁的古诗句李白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夜洛城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7、《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秋浦歌·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10、《秋浦歌·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扩展阅读: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____作者:徐再思《水仙子·夜雨》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____作者:李觏《乡思》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____作者:张九龄《望月怀远》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作者:高适《别董大二首》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黄鹤楼表现乡愁的诗句

黄鹤楼表现乡愁的诗句

黄鹤楼表现乡愁的诗句《黄鹤楼中的乡愁诗句》1.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就像我站在黄鹤楼前,看着那夕阳西下,江水被烟雾笼罩,心里就犯嘀咕:我那家乡到底在哪呢?就好比一只离群的孤雁,找不到归巢的方向。

我和一位旅途中的老者聊天,他望着那江景,深深叹口气,念叨着这句诗,眼里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哎呀,以前的人坐着黄鹤飞走了,只剩下这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再也不回来,就像我离开家乡后,那些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我跟一个年轻人讲起故乡的老房子,他说这就像黄鹤楼里没了黄鹤,徒留一片空荡荡的思念。

那白云飘了千年,可我的乡愁也在心里飘了这么久啊。

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看到这诗句,就仿佛看到了家乡那熟悉的景色。

我在外地跟老乡聊天,说起家乡的田野和树木,就像这诗里描绘的一样清晰。

这哪里只是在说黄鹤楼边的景色呀,分明是我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思念在心底悄悄发芽。

我心里想,这景色在家乡不也到处都是吗?怎么在这儿看到就格外想家呢?4.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我就像那被贬谪的人,远离家乡。

站在黄鹤楼这儿,往西望去,却看不到家的方向。

我和一个失意的文人倾诉,他说这诗就像在说他自己,离开家乡就像被丢到了一个陌生的角落,那种乡愁就像绳索一样,紧紧地捆绑着自己的心。

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黄鹤楼附近听到那隐隐约约的笛声,就像这诗里说的,那曲子飘散在风中。

我问身边的朋友,这时候听到这曲子,谁能不想起自己的故乡呢?就像折柳送别是思念,这笛声也勾起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朋友点头称是,说这就像心底的思乡弦被轻轻拨动了。

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的水啊,都还怜惜着我,送我这远行的船走了万里。

我跟船上的船夫讲起这首诗,他笑着说,这水就像亲人一样,舍不得你离开。

我望着江水,想着家乡的河流,这时候乡愁就像江水一样,在心里流淌个不停。

乡愁而流泪的诗句

乡愁而流泪的诗句

乡愁而流泪的诗句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9.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1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1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1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15.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16.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1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19.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20.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沈约《咏湖中雁》21.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2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23.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24.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谢榛《秋日怀弟》25.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来日绮窗前,寒家梅母著可花安未好?
长安九日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寄情于事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读 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感时思亲
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夜望月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典诗词中的乡愁
触景生情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 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 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早寒江上有怀》《春夜洛城闻笛》 《乡思》《凉州词》《黄鹤楼》
托物传情
杂诗
王维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除夜作》《月夜忆舍弟》
古代思乡诗的常用意象:
落叶、归雁、浊酒、明月、柳、 书信、尺牍等 芦管声、乌鸦声、笛声、杜鹃声、角声
乡愁是太白卧榻前问情寂寥的月光 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怅惘 乡愁是叶对根深情的回眸 乡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