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debf0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c.png)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实践和阅读相关文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甚至环境灾难。
因此,我们要学会节约资源,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浪费。
比如,用完水龙头要及时关闭,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购买电器和家具时要考虑节能环保的标准;在外就餐时,尽量点菜合理,避免食物浪费。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其次,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不可随意破坏。
比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合理利用土地,避免过度耕种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保留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动植物的生存权,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捕捉稀有野生动物,不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维护生态平衡。
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参与环保活动。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只抱怨环境恶化,而是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公共场所,要爱护环境设施,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参加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可以传递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此外,还要坚持绿色消费,选择环保产品。
绿色消费是指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选择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选择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如纯棉服装、环保家具等;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和品牌,让它们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12200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c.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考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进行生态伦理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一、尊重自然的价值自然拥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自然。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妄自尊大,以为只有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才是唯一的目标。
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就像人类一样拥有权利与尊严。
二、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且脆弱的网络,人类需要保护、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应该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例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只有保护好生态系统,才能让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
三、倡导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行动的统一体。
我们应该建设生态文明,鼓励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和可持续消费。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而每个人也要提升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四、推动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培养人们生态伦理思维和行为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生态教育的普及,让每个人都了解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此外,家庭也要重视生态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五、加强国际合作保护环境和推进生态伦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改善环境和生态状况。
结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责任。
只有通过尊重自然的价值、保护生态系统、倡导生态文明、推动生态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与自然观后心得(5篇)
![人与自然观后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c0f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7.png)
人与自然观后心得《人与自然》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与大自然的对话与融合,引发了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反思。
这部电影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深刻地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电影中的主人公山姆是一个在城市生活中感到困扰与迷茫的年轻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来到了一个名为“自然之门”的地方,开始了一段穿越自然界的旅程。
这个地方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让他重新认识了自然的美丽与力量,更使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在山姆与自然界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电影中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与无穷魅力,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友善与恩赐。
山姆在自然之门的旅程中与树木、花草、河流等各种自然元素进行对话与交流,他们不是彼此的主宰,而是平等对待、相互分享。
这种平等与和谐的关系让我想起了古老的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互相依存、相互促进。
电影还通过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可以牟取利益和享受自然资源,却忽视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电影中,山姆曾经目睹了森林砍伐、河流污染等破坏自然的行为,他深感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行为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伤害,最终导致自己处境艰难。
这正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共同发展。
电影所传递的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环境质量与生存条件,更威胁到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像山姆一样,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观看《人与自然》,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的幸福与快乐并不仅仅来自于物质上的满足,而更源于与自然的联系与和谐。
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使我们忽视了自己与自然界的联系,忘记了自然对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
读后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读后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https://img.taocdn.com/s3/m/b81019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1.png)
读后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的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思考和反思,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存在的根本。
正是因为有了自然的存在,人类才有了生存的资本。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珍惜。
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污染破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人类对自然的剥夺与破坏,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在现代社会中,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并且采取行动来保护自然。
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转变对自然的认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理念。
首先,我们需要重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学会与之和谐相处。
了解自然的规律,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自然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那些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使整个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其次,我们应该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互为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实现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需要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采取环保措施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共赢的局面。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只有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各方面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普及环保知识,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任务。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敷衍了事。
论语中的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论语中的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bf8da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9.png)
论语中的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关注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心得,并探讨孔子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见解。
首先,孔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小人隐,君子隐。
”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规律和秩序,人类应当遵循这种规律和秩序。
他认为,如果人类能够顺应自然的道德规范,就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这种观点反映了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其次,孔子提出了“天命”观念,强调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孔子认为,人类应当顺应天命,遵循自己的本性,修身养性,以达到道德的境界。
他认为,自然界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规律,并通过修行来与自然达成和谐。
这种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敬畏和顺应的态度。
此外,孔子强调了人类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
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人类应当与那些诚实、宽容、博学的人为友,以获得益处。
相反,与那些虚伪、刚愎、善于奉承的人为友,将会带来损失。
这种观点可以引申为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孔子认为,人类应当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孔子强调了人类应当尊重生命的观念。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义为准则行事,而小人则追求个人的利益。
这种观点可以引申为对于生命的尊重。
孔子认为,人类应当尊重生命,不仅包括人类的生命,也包括动植物的生命。
思想汇报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
![思想汇报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561b4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1.png)
思想汇报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人与自然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关系,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带出一些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一、人与自然的互相影响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双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自然对人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提供着空气、水源、食物等生存所需的资源。
自然的恶劣环境,如自然灾害,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
同时,人类通过改造自然,也对自然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发建设导致的生态破坏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变。
二、人类是否处于自然的主宰地位人类长期以来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者,拥有改变自然的权力。
然而,在人们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遭受着自然的反击。
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让人们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处于自然的主宰地位。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物种之一,不能无视自然的力量和规律。
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三、人类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人类有着责任与担当。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并主动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我们应该学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和研究自然的奥秘,努力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这不仅是个体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企业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浪费,降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877da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e.png)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消耗也越来越大,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与思考。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以一种尊重和平衡的态度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度开发、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果我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尊重自然,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最终只会导致我们自己的灭亡。
其次,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应该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尊重自然的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手段,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
此外,我们也应该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再次,我们应该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自然拥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然的力量,并学会尊重和谦虚地面对自然。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和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其给予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育人意义。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
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环保的习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环境保护的信息,积极传播环保知识,推动更多人参与环保行动。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85f0f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d.png)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篇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人类现在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但人却忘记了,人与生态文明相互共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虽然以前大家还不是很注重生态环境,但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化工厂,商业房。
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工厂肆无忌惮地乱排放有毒气体,污水。
很多开发者乱开发绿色土地、乱砍树木,大量的建造房子。
以至于现在环境受到了很大污染。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买得起汽车了。
很多上班的人都开汽车,家离上班的地方近的,不愿意跑,要开汽车。
离得远的不愿坐公车嫌太挤,更不愿骑车,太累也都要开汽车。
大家可知道汽车一天要排放多少尾气啊。
在我父母小时候,我爸爸经常去河里挑水喝,现在都不敢喝了,水被污染了。
就拿在我家附近的池塘来说,刚开始时水是很清澈的,但没过多久水就开始变浑浊,因为所有住在附近的人都会把垃圾倒在河岸边,垃圾就会掉进河里。
但很多人不以为然,都觉的这么点垃圾无所谓。
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做的话,世界都变成垃圾场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如老年人注重保护环境。
有一次我出去,看见有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脸上都是皱纹,老奶奶弯着腰拉着垃圾车,时不时还要停下捡垃圾。
过路的人都会捂住鼻子躲开,有人买了东西,包装袋随手乱扔。
有的准备把垃圾进垃圾桶,但看都不看一下,垃圾没有扔进去就不管了。
老奶奶拉着车子到中间去捡垃圾,这时刚好从岔路口有一辆汽车开过来一个急刹车,差点撞到老奶奶。
司机不说对不起就算了还破口大骂:“你是怎么走路的?眼睛瞎了吗?”随手把香烟头和一些垃圾从车子里扔出来,就开走了。
社会是大家的,环境也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
只有一个人捡垃圾,其他人都在制造垃圾,这样也是一团糟。
我们的母亲地球,曾经有多少前辈为为他装饰,而我们却在折磨着她,让她逐渐衰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身边的每一件不文明的事情都化为乌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篇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五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0758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c.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五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五篇)放眼世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局面。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篇1)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可以供给给人们所需的新鲜空气和一些重要的资源。
人类同时也是依赖大自然生存的生物之一,并且由膜拜转入深入认识,逐渐由浅入里地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更好的造福人类自身。
但是随着人类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自然也不断地还以颜色。
不断地带给人类灾难、灾害,威胁人类生存。
人类可以在在自然灾害中得到认识,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
所以,发展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现在我们人类自以为是的呼喊不要伤害大自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唯一的大自然,可是,却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做到了呢?现在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随处可见濒临动物正在陷入危机,不然,哪里会来了这么多的受法律保护动物,那不正是我们人类的滥捕乱杀造成的吗?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什么狗肉馆、野味馆……这些还不够触目惊心吗?有一些人还满不在乎的进去大吃大喝,吃不完就浪费,拜托,这些动物如果没有被捕,那他们现在在森林里玩的不知道有多开心呢!我们人类有想过做这些后果吗?还有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它们是可以茁长生长的,可是因为人们的滥砍乱伐,是那些植物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生命与活力,我们不应该为这些好好反思吗?而我们人类要砍伐的那些树木,却只是用他们做木材或是造纸,要不然就是一些森林旁边盖起了工厂,使那些树木受了环境污染,正是我们人类的种种做法,使大自然不得不对我们施以“报复”,那些沙尘暴、狂风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们需要大自然!春天嫩绿的草地、和硕的风;夏天那映日的荷花;秋天那火红的枫叶、果实的丰收;冬天那不畏严寒的腊梅与雪松、晶莹剔透的雪花……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当然,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也还不止这些,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破坏他们呢?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起来保护我们这一片共有的和谐家园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作文(篇2)说到“和谐”,或许你会以为这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
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c4dc8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8.png)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人类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支撑,同时人类的活动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并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无节制的资源开发人类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但往往缺乏对其有限性的认识。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短缺,如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减少等。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也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破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人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
这些废弃物和排放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垦也破坏了各种生态系统,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与保护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意味着要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其生态功能和自我更新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来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目标。
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这包括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重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动环境修复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应用等。
此外,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确保这些区域可以持续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个体和社会的生活方式对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
这包括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和减排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来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环境伦理学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读后感
![环境伦理学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6a935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1.png)
环境伦理学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读后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讨论和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针对这个问题,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
近期我读到了一本关于环境伦理学的著作,对于其中的观点与思考,我深感震撼。
环境伦理学首先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可以操纵和控制自然资源,而环境伦理学则认为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界的平等地位,与自然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珍惜自然界的资源,而非将其看作无尽的可供利用的对象。
通过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并保护我们与自然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园。
其次,环境伦理学提出了人类在探索自然资源时应该秉持的道德观。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利润最大化,而环境伦理学认为我们需要摒弃这种短视的观点,而是将道德考量纳入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
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行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努力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只有在道德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环境伦理学还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进行探索,引发了我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一切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当我们破坏一个环节的时候,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为自然提供必要的保护。
只有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读完这本关于环境伦理学的著作后,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作为人类,不应仅仅追求利益和个人欲望,而应该更加关注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需要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和观念,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结起来,环境伦理学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道德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人与自然观后心得感悟(四篇)
![人与自然观后心得感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0f8b7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5.png)
人与自然观后心得感悟《人与自然》是一部探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纪录片。
通过片中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剪辑,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下面是我从中得到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和赋予。
自然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空气、水和食物,维持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而人类的活动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给自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灾难。
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保护自然才能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和未来的生存环境。
其次,我深感人类对自然的傲慢和无知。
尽管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我们仍然对自然的奥秘和神秘一无所知。
纪录片中提到的自然现象和动物行为让我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自然有时是温柔和美丽的,有时又是残酷和无情的,它的力量和能量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而妄自尊大和挑战自然,应该保持谦虚和敬畏的态度,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再次,我对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开采和消耗。
只有保持自然的平衡和稳定,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纪录片中提到了一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和物种灭绝等,这些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排放和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和可持续的地球家园。
此外,我还意识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需要改变。
纪录片中展示了一些传统的自然和部落生活,这些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浮躁和功利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舒适,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关注自然和环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
只有过上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我们才能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
孟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孟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4b703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2.png)
孟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孟子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仅具有理论内涵,更具有实践意义。
首先,孟子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孟子看来,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滋养。
同时,自然也需要人类的保护和维护。
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实现共同的发展。
这种理念强调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其次,孟子关注人类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当具备一种道德责任感,对自然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孟子强调人类应当遵循天道,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修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提出了“仁义”、“人道”等概念,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
这种道德关系的思考,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更加谦虚、尊重,避免了人类对自然的滥用和破坏。
再次,孟子关注人类与自然的认知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当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规律和本质。
孟子主张人类应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知水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强调人类应当通过实践和观察,去认识和理解自然的规律。
这种认知关系的思考,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
最后,孟子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人类应当以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相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孟子主张人类应当追求“中庸”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外在的虚荣。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人类应当从内心开始,通过修身养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相融,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孟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德关系、认知关系和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思考框架。
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f10ea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2.png)
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尊重自然人应当尊重自然,不是将其视为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之和谐共存。
尊重自然意味着要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尊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加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二、改变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少开车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更加合理地使用能源等。
通过这些小小的改变,我们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界的资源。
三、推崇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环境,使后代子孙也能够继续享有自然资源。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积极发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倡绿色产业,并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给予支持和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四、加强环境教育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学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对环境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五、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供良好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激励和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六、促进国际合作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国界,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材,展开一场关于友谊与和谐的思考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材,展开一场关于友谊与和谐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5de50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2.png)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材,展开一场关于友谊与和谐的思考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深刻的思考。
友谊与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关键。
下面是我对这个主题的一些思考。
友谊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之上的。
友谊是人对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信任和爱的结合。
在人类社会中,友谊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友谊,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和维护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
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之间友谊的体现。
和谐共处不仅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和平相处的表现,更是友谊的体现。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
正是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让自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也让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友谊与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关键。
友谊与和谐是建立在对自然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的,是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只有在友谊和和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保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这个星球更加美好和繁荣。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友谊和和谐的身影。
人们与朋友、家人和社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人们也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在人与自然之间,我们也可以看到友谊和和谐的身影。
人们与自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人们也经常利用自然,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友谊和和谐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之上的,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友谊和和谐不仅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和成果,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9948348a8956bec0975e37d.png)
其浸灌 ” 其寓意便是一旦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 。 则
“ 石 随下 ”将 带来 严重 后果 。 沙 , 此 外 ,我 国 古代 民间 还存 在 着 大 量保 护 山林 、 植 树种 竹 的乡规 民俗 , 也有 过 不 少 由政 府 、 员 、 将组 官 边
山 水利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函 百
相 关 于 人 与 自 和 谐 处 的 思 考 然
樊淑芬
( 临汾 市浍 河水 库 管理 局 , 西 曲 沃 山 0 30 ) 4 4 0
[ 要 ] 过 对 人 与 自然和 谐 相 处 的 历 史 追 溯 ,发 现 我 国在 古代 就 很 注 重 探 索人 为 活 动 与 自然 环 境 的 关 系 , 摘 通 结 合 人 类 社会 发展 现 状 , 出对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问题 的 几 点 思 考 。 提
策 略 。 前 的鲧用 堵 的方 法治 水 , 史 遭到 失败 。 禹从 中 大
得 到警 示 , 改为 “ ” 疏 的方 法 , 到成 功 。然 而后来 的治 得
的历 史 , 就是 人 类 与 自然 作 顽 强 斗 争 的 抗 争史 , 时 同 也 是人 类 在改 造 自然 、 服 自然 的过 程 中如 何 保 护 自 征 然、 顺其 自然 , 自然 和谐 相处 的文 明史 。 与
生态 智 慧 , 2 纪 6 在 O世 0年代 后 随着 生 态 危 机意 识 的
逐渐觉 醒 , 越来越受 到人们 的重视 , 多西方著名 的 许 学者 和 生 态 学 家 对 此都 表 现 出 由衷 的敬 佩 ,说 这 是 “ 奇迹般 深刻 的直 觉 思维 ”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5b657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5.png)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1. 引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地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思考和行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获得了一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教育、技术和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 教育教育是塑造人类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首先,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学校可以组织亲近自然的活动,如校园绿化、户外探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妙和脆弱,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其次,大众媒体也应当扮演起环境教育的角色,传递环保知识和理念。
电视、电影、网络等可以通过纪录片、动画片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的生态情况,并表达人类与自然共生的重要性。
3. 技术技术的进步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应该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推广节能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可以开发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应该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及早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政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类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应该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从而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5. 结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a08f7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3.png)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在古老的东方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和谐、互补的关系。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的依赖逐渐减弱,自然资源的利用也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并建立起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
自然是我们的生存依托,我们从自然中获取养分、矿藏和其他资源。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自然,保持其生态平衡。
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遵从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享受自然带来的恩惠。
其次,我们应该关爱自然并且保护自然。
自然是宇宙中的每一个生灵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不破坏它的平衡。
我们应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消费。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后代子孙。
再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自然的保护和恢复。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我们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增强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并尽量减少与自然的冲突。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过度消费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我们要深刻反思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是否每天都在为自然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是否每天都在牢记自然的伟大和它对我们的恩惠?我们要反思并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改变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依赖自然,而是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我们应该努力保护自然,将其作为我们生存的基础,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自然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不断改变并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人与自然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和谐共生的可能性](https://img.taocdn.com/s3/m/a45626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2.png)
人与自然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和谐共生的可能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已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互动的。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自然提供的空气、水和食物等资源。
与此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产生着影响。
我们改变了自然景观、开垦土地、建造工厂等,改变了自然的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
其次,人类的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教育和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了解到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同时,宣传可以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提倡环保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国际合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等,单一国家的力量是有限的。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动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我们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教育和宣传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意识,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国际合作也是关键,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建设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02524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3.png)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一第一个问题:人类对自然界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我国学术界的争论中,一方主张人类对自然界应保持“敬畏”态度,另一方则认为应当持“征服”态度。
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又过分极端。
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它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从“敬畏”到“征服”,再从“征服”到构建“和谐”。
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前进过程。
在古代原始时期,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极其狭窄的、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
人与自然处于混沌不分、浑然一体的状态,还没有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区分。
那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存以采集、狩猎为生,完全顺从于大自然的恩赐。
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
[1]虽然,随着人类学会“刀耕火种”,“环境问题”便开始产生。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后来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
但是,这种情况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根本特征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并不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意义。
因为,“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
[2]人类对自然界的完全依赖,造成人们将自然界视为神灵而加以虔诚地崇拜和敬畏。
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种基本形态。
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是社会的最初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3]这就是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增殖的逻辑是无节制利润追求,是“尽可能地成倍地增加劳动的使用价值或生产部门,以致资本的生产会不断地和必然地一方面造成劳动生产力强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造成劳动部门的无限多样化,也就是说, 会使生产具有包罗万象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使自然的所有各方面都受生产的支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
马克思说:“人只有提供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这里所谓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就是人化自然。
由此可见,自然界与人类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人类只有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中,才能表现出自我的生命存在价值,进而促进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因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将成为人类永恒的时代课题。
对目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是极为必须和必要的。
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无力改造自然,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屈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附庸。
人只能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内,用最原始的“茹毛饮血”式的生产活动维持生存,对自然的破坏力很小;相反却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自然条件的制约,对于自然灾害的爆发,恶性疾病的传播,预防和抵抗能力都相当弱。
因而人只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与之相互依存,保持了一种“原始和谐”。
然而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低下的生产力基础上的,并非真正的协调,更不利于人的发展。
进入农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开始在更多领域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开始了对自然界的早期开发。
由于当时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需求量增大,“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破坏了大片林木,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一方面使地力严重受损,另一方面这种“靠天吃饭”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也使得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自然灾害发生与否往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因而这种早期开发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更受到自然的严重制约。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两次巨大的飞跃,甚至“比人类已往任何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的促进了人类需求的增长,先进的生产方式不但提高了人类的生活物质水平,更激发了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开始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
一时间,大量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全人类的公害,严重妨碍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仿佛昭示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巨大胜利,“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
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的确,“当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只有建立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促进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对立统一体。
存在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关系,而且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首先,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具体体现在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前提就是能够生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所以必须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存发展环境。
例如,美国的著名的草坪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优美的环境成为人们生活空间的延续;每年评选的“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称号就是对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大嘉奖,这些不但能满足人类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而且能使人们获得实践活动最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再如北欧岛国冰岛充分利用自身地热资源,石油等能源进口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前几十年就已达到了国际标准,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之一,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部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国家。
如此以来,不仅节约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本,而且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时至近代,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往往过分注重斗争性的一面,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总是以“人定胜天”的思想盲目自居。
当人类与自然关系不和谐时,自然让人类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追求眼前利益,却忽视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水资源危机、森林惨遭毁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臭氧层变薄、全球气候变暖等世界性环境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平均寿命,催生了世界2500多万生态难民,使贫困问题进一步加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危胁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
2003年和2004年相继在全球爆发的“非典”和“禽流感”,正是因为人们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使动物身上的某些病毒在人类间肆意传播,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给予人类肆意破坏生态平衡的惩罚。
因此,为了保证人类生存发展,就必须尽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实,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古已有之。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荀子强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发挥人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我们应当在立足于这些理论借鉴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在新的实践条件和实践要求下,创新理论,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新理念,推动人地关系的新发展。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怎样才能真正具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呢?
首先,要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人的自身素质。
要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
历史发展一再告诫人类,只有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的发展。
要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
这一点体现了人对自然支配能力强化的另一个侧面,即人类能够自觉地对自身干预自然的负效应加以控制,并努力营造更加适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其次,要在社会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代表放缓、停滞生产力发展。
恰恰相反,这正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与自然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共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保证人类起码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加强人与自然的谐相处,让人们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三要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人类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有效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深入到群众心中,贯穿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欲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将其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社会生活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地进行资源节约、能源开发、科技创新、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等活动,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惟有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社会合力,为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祖国的青年,我们大学生更应该牢固树立和谐价值观念,脚踏实地地为维护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合理改善和拓展生存空间而不懈努力。
相信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在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