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述-1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教师(关键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3、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6.教学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7.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8.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9.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6.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C.皮亚杰 D.桑代克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C.詹姆斯 D.桑代克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15.试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1、早在教育心理学创建之初,许多研究者将教育心理学定义 为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种观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现在,目前仍有许多研究者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纯应用学科, 强调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具有应用 性,是确切无疑的。但是注重应用会忽略对学科体系的探索, 教育心理学缺乏个性,或者附属于心理学,致使学科发展陷入 困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4、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建构主义兴起,1994年Bruner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四个方 面的成果: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年由方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 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2、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 发展与曲折 3、8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过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2、学习与教学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 个方面来影响学教过程: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 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堂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 教学材料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 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章教育⼼理学概述必须全部掌握熟记第⼀章教育⼼理学概述B、C 教育⼼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的⼼理现象及其⼼理规律的科学。

B 学⽣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B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纲)、(教材)和(课程)等。

B 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D1 教育⼼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和研究的理论和⽅法基础。

★教育⼼理学研究的⽅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动研究法)。

D2展开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对⼼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教育⼼理学的研究中要把⼼理现象看做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是⼀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理现象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在⼼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育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研究。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发展产⽣伤害。

B 调查法的种类是(谈话法)和(问卷法)。

B ⾏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动)、(观察)、(反思)。

★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与教的要素:学⽣、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章中⼩学⽣⼼⾥发展与教育B ⼼理发展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C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成熟是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的增长;学习,即学校条件下的学习是另外⼀个重要因素。

★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
第一章:绪论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1913~~1914年该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
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 学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之父”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教育经验总结 法
(1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 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教育经验总 结法
结语
谢谢大家!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1)教学系统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教学过程三侧面: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 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 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及个别差异理论对教育心理学 研究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s——50s末)
20s和30s: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前苏联):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奥地利)→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
第二节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成熟时期(60s—70s末)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 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 段的改进。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方便学习的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 中广泛应用于程序教学、行为 塑造和行为矫正等方面。
认知学习理论
总结词
知识建构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详细描述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 处理和应用知识,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 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实践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启 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 。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理论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学习动机与策略 • 教育评价与测量 • 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教育环境中人类学习 和教育干预的效果。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 过程、认知发展、动机、情感和 社会因素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形式操作阶段
12岁以后,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教育应注 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认知发展。
情感发展与教育
自我意识
0-3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 自我价值,教育应注重培养自信 心和自尊心,鼓励探索和尝试新 事物。
情感表达
3-6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感表达和情 感理解能力,鼓励分享和交流情感。
情感调节
6岁以后,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人际关系
0-3岁,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 教育应注重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 精神,鼓励与同龄人和成人进行
互动。
社会认知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探讨学生研究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3.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XXX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XXX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研究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XXX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别。

是前苏联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4.XXX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⑴感知运动阶段(——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入手下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3.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

1)五要素①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研究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三过程①研究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教学后的检测和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是XXX。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心学1

教心学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心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心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三、教心学的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即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即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涉及学与教双反的))。

四、教心学的研究任务1、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研究在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类型、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

2、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规律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心学的学科性质与作用一、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二、作用1、理论作用2、实践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心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心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研究方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目前教心学中用的最多的是自然实验法)、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或称临床研究法)、测验法第四节教心学的发展状况一、我国性相近……蓬生麻中……体现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廖世承在1924年出版中国较早的一本教心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二、西方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完成并出版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西方教心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杜威推崇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教心学理论基本上可分为:行为派和认知派壹行为派教心学由桑代克首创,特点在于把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教育心理学(精华)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生心理 三.教师心理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五.学习心理 六.教学心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01
02
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01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独 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Q&A
学科范畴: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交叉学科。
学科性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中间科学。
学科作用:以应 用为主。
0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巩固练习
1、在宏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子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
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机构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判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 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巩固练习
4、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之父,他是心理学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5、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教育心理学不能直接告诉教师灵活地运用,它只是提供一些一般性的原则、技术或手段,可对教育实践产生深刻的、间接的作用。

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具体的实践时,最好的方式是:研究理论+经验,即研究理论(清晰认识为达到目标而将什么内容教给什么人)与教育经验结合起来。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教育心理学原理,不仅可以使教师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还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由于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因而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适得其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末。

其历史虽然很短,但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却很早,其发展也极其迅速。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1.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在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3.我国的发展1908 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总体特点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2.年代特点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年代: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 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我国的发展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6 年,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1.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

2.年代特点60 年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70 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3.我国的发展1962 年,我国成立了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领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我国心理学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四)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1.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2.年代特点布鲁纳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3.我国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课题日趋丰富。

在心理学问题、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品德心理学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若干成就。

但与西方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980 年初,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

2.研究层面纵深化:与脑科学研究结合。

3.研究内容复杂化:研究真实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复杂的认知、学习和人际互动过程。

4.研究范围宽广化:研究不同学科的学习和教学问题,研究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问题,以及研究学校以外的各种情境中的学习问题5.研究方法多元化。

6.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7.研究途径越来越综合化和跨学科化。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

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方式进行。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实际上,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有控制的观察。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但是,实验室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关于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研究,往往不易发现真正的心理规律。

因此,教育心理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它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

(三)调查法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调查研究常采用问卷法去搜集资料。

问卷法系霍尔所创。

它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

(四)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对少数人或个别人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与前述三种研究方法不同,由于研究的是个别学生,特别是针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研究,需要深入地了解,因此,对个案本人的有关资料,必须搜集齐全,除学校现成资料以外,其他如教师、同学的意见以及对学生的直接观察和与学生本人的交谈,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五)教育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

如学生学习心理的表现、学生品德和人格发展特征等,通过平时观察和了解,或进行测试,个案研究,一定时间的教育考察和实践,教师可以作出恰当的总结。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在历史上是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

我国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一些重要的教育言论,就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二、研究步骤1.科研选题2.形成研究问题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对心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