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第一章(谷风讲课)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绪论ppt课件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绪论ppt课件
① 要注意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化学中
逻辑推理的前提就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例如热力学中热力学能和熵作为一状态函数存在是由热力 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种基本原理推理而得的,然后导 出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由此出发而得到一 系列很有用处的结论。这种方法在物理化学中比比皆是, 而且在推理过程中很讲究思维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都 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这些适用条件是在推理的过程中自然 形成的。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如果能在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 仔细领会并学到手,养成一种习惯,则将受用无穷。
事实证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任何缺 乏理论观点指导的实验研究必然是盲目的研究,而更多的 是许多新的实验现象期待着新的理论来解释,因此,那种 认为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学科,因而轻视实验研究的任何倾 向都是非常有害的。
绪论
8
§0.3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如何学好物理化学这门课程,除了一般学习中行之有 效的方法如要进行预习,抓住重点和善于及时总结……等 以外,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绪论
3
物理化学所担负的主要任务:
①化学热力学——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伴 随发生的能量转换关系;
例如合成氨,常温常压下能否进行?产率?
②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上例理论上可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 途径(模拟生物固氮)。
③结构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 例如研究与氮分子有关的配合物的结构,以及它们 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就有利于常温常压下寻找固氮的 途径。
一般说来物理化学习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的;二是有些正文中所没有 介绍,但运用所学的内容可以推理出来而进一步得到某 些结论的;三是从前人的研究论文和生产实际中抽提出 来的一些问题,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

物理化学1 PPT课件

物理化学1 PPT课件
19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概论
一、化学热力学简介 研究化学过程中能量相互转换所遵循规律的科学, 广义上说,研究热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的关系。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1.热力学方法(宏观方法) 以由大量质点(约1023个粒子)组成的宏观体系作 为研究对象,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 用一系列热力学函数及其变量,描述体系从始态 到终态的宏观变化,而不涉及变化的细节。因此 经典热力学方法只适用于平衡体系。
2. 动力学方法 (宏观+微观的方法) 宏观上,通过检测反应进程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研究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微观上,采用 交叉分子束、光谱学等实验手段从分子层次上探 讨反应机理。
4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机工作原理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渗透原理
第三章 化学势 溶液依数性
6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金属防腐和电池
Zn
第七章 电化学 第九章 动力学
7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人工降雨和锄地保墒
SOS
第八章 表面现象
8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成绩分布: (1) 课后作业---10%
(2) 期中考试---20%
(3) 期末考试---70% 作业: 每人准备两个作业本,每次作业在下次上课之前交 本次作业:P12: 2/3/4/6 P16-18: 7/8/12/13/14
3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课程意义& 课程介绍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
物理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生物、 医学、环境、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化学教学的四大基础课之一 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理论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物理化学第4版》第一章-8 节流过程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4版》第一章-8 节流过程ppt课件
则:W1= - p1(- V1)= p1V1
W2= - p2(V2) 在压缩和膨胀时体系净功的变化应该是
两个功的代数和。 W=p1V1- p2 V2
W=W1+W2=p1V1-p2V2
即 U2 U1 p1V1 p2V2
移项 U2 p2V2 U1 p1V1
H2=H1
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 T变而H不变:实际气体的H 不只是T 的函数。
实际气体的焓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还是 压力p的函数,即 H= f(T,p)。
实际气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间 的势能对热力学能有贡献,即U=f(T,V)。
等温过程,实际气体的dU、dH不等于零。
3.焦-汤系数
JT
def
dT dp
H
JT 称为焦-汤系数(Joule-
Thomson coefficient),它表示经节流
过程后,气体温度随压力的变化率。
因为节流过程的dp<0 , 所以:
若 J-T<0,则节流后 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J-T>0, 节流后 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J-T=0, 节流后 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用于制冷设备的实际气体,其J-T>0,例如氨气。
低压低温气体
p ,则T
节流过程(管内有
填充物)















高压高温气体

电冰箱工作原理示意图
T1
Q T2
由环境付出电功
§1-8 实际气体的焓和热力学能
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 U=f (T, V)
实际气体的焓
H=f (T, p)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一章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一章
第一定律也可表述为: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2/2
(4)热力学第一定律
例题1:设一电阻丝浸入水中,接上电源通电一段时间。 若选择不同系统,问:U,Q 和 W 为正负还是零?
绝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2/2
(4)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
2020/2/2
(5)功和热
功的种类
机械功 W fdl 电功 W EdQ 体积功 W pdV 表面功 W s dA
f、E、p、s为强度性质 l、Q、V、A为容量性质
强调:Q和W都不是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有关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2/2
返回
2020/2/2
2.4 体积功
(1)体积功
设在定温下,一定量理想气体在活塞筒中克服外压p外, 经4 种不同途径,体积从 V1 膨胀到 V2 所作的功。
•能判断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但不 考虑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局限性 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和微观性质,只 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2/2
2.2 几个基本概念
(1)系统和环境
系统:把一部分物体从其它部分划分出来作为研究的对 象,这一部分物体即称为系统。 环境:系统以外并且与系统有相互作用的部分称为环境。
强度性质: 与系统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如 温度、压力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2/2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性:只取决于系统的起始和最终状态。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系统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

物理化学-印永嘉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印永嘉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图1.3 体积功
功与途经有关的例子
• 1.气体向真空膨胀, W=0
• 2.气体在恒定外压的情况下膨胀
W p外dV p外 (V2 V1 )
V1
V2
pV work (
点击园柱播放
)
3 可逆膨胀
W p外dV ( p dp)dV pdV
V1 V1 V1 V2 V2 V2
使用热容公式注意事项
• 1.查阅到的数据通常指定压摩尔热容, 在计算具体问题时,应乘上物质的量; • 2.所查数值只能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 应用,超出温度范围不能应用; • 3.从不同手册上查到的经验公式或常 数值可能不尽相同,但在多数情况下其 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在高温下不同公式 之间的误差可能较大。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 • (1) 研究过程的能量效应; • (2) 判断某一热力学过程在一定条件下 是否可能进行。
§1.2 几个基本概念
• (1)系统和环境
系统可分为三种
敞开系统,有能量 和物质交换; 密闭系统,有能量 交换,无物质的交换; 隔绝系统,既无能 量,又无物质交换。
例题2
• 试计算常压下,1mol CO2温度从25℃升 到200℃时所需吸收的热。 • 解: Q H T C dT
p

2
T1
p
• 查表得:C • 代入积分得:
p ,m
5 T 8.54 10 3 -1 -1 44.14 9.04 10 J K mol K (T / K) 2
(4) 热力学平衡
• 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 交换,系统中各个状态性质又均不随时间 而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包 括四个平衡: • 1.热平衡。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温度 差; • 2.机械平衡, 压力相同; • 3.化学平衡; • 4.相平衡。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理化学-印永嘉)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理化学-印永嘉)

2. 功和热的概念 (1)热的定义 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造成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用Q表 示,单位为焦(J)。规定: 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2)功的定义:除了热以外,在系统和环境之间其它形式的 能量传递称为功,用W表示,单位为焦(J)。
规定
环境对系统作功 为正;对外做功为负。
(3)功和热的特点 不是状态函数,与途径有关。 物理化学中常用的功有:体积功、电功、表面功等。
nCV ,m dT pdV
CV ,m d ln T R d ln V
T1 V1
T2
V2
T2 V2 CV ,m ln R ln T1 V1 p2 V1 CV ,m ln C p ,m ln p1 V2
T2 p2V2 T1 p1V1
C p ,m CV ,m R
*
(3)可逆相变的体积功
W p外dV (p dp)dV pdV pV
W pV ( g )
nRT W p nRT p
§1.5 定容及定压下的热
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不是状态性质。但是在某些特定 的条件下,某一特定过程的热却可变成一个定值,此定值 仅仅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 如果系统在某一过程中,只做体积功而不做其它功,则有:
1. 内能的概念
内能:它是指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 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分子内的 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能、核能以 及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等。
内能是状态函数,用符号U表示,它 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只能求出它的 变化值。
U U B U A
U U dU dT dV T V V T
(2)状态和状态性质
状态是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系统状态 的性质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函数。当系统所有的状态性 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时,则称系统处于“定态”。 容量性质 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等。 这种性质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 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体系的数量无关,不具 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 统的强度性质。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理化学-印永嘉)解析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理化学-印永嘉)解析
热功当量
焦耳(Joule)和迈耶(Mayer)自1840年起,历经20多年,用 各种实验求证热和功的转换关系,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即: 1 cal = 4.1840 J
这就是著名的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原理提供了科学的实 验证明。
对于热力学系统而言,能量守恒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到1850年,科学界公认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 普遍规律之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可表述为:
力学平衡 又称机械平衡,体系各部的压力都相等,边界不再移动。 如有刚壁存在,虽双方压力不等,但也能保持力学平衡。 相平衡 在系统中多个相(包括g,l,s)的数量和组成不随温度 而变。上述平衡条件中任何一个的不能满足,则系统处于 非平衡态。
化学平衡 反应体系中各物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2)状态和状态性质
状态是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系统状态 的性质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函数。当系统所有的状态性 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时,则称系统处于“定态”。
容量性质 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等。 这种性质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 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体系的数量无关,不具 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 统的强度性质。
(a)气体向真空膨胀
因为外压p外=0,所有在膨胀过程中系统没有 对环境做功,即
W=0
(b)气体在恒定外压的情况下膨胀
W
V2 V1
p外dV p外(V2
V1 )
(c)在整个膨胀过程中,始终保持外压比气体压力p只差 无限小的数值。
W
V2 V1
p外dV
V2 (p-dp)dV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热力学第一定律169911394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热力学第一定律169911394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21
1.热力学能(内能)的概念
(1)热力学能:除整体动能、整体势能以外的系统中一切形式的 能量(如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运动能及原 子核内的能等等)。
(2)热力学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证明见下页)
(3)热力学能是容量性质。 (4)热力学能的绝对值现在无法测量,但对热力学来说,重要的
W3 = – ∫nRT dV/V
= nRT ln(V1/V2)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0
比较三者大小(绝对值): 膨胀过程:以可逆膨胀做功最大; 压缩过程:以可逆膨胀做功最小;
但是,可逆过程的膨胀功和压缩功相等。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1
2. 可逆过程
系统恢复原状的同时,环境也恢复原状,没有 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这样的过程叫做可逆过 程。
Zn
定温定压下在烧 杯中进行
Zn
ZnSO4
Cu
CuSO4
定温定压下在原电 池中进行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16
4. 热力学平衡系统
系统与环境间 无物质、能量的交换,系统各状态性质均不 随时间而变化时,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
热力学平衡系统必须同时处于下列四个平衡: 热平衡;机械平衡; 化学平衡;相平衡
则环境也恢复原状,所以为可逆过程。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3
可逆过程的特点:
1.系统始终无限接近于平衡——准静态过程; 2.可逆过程无限缓慢; 3. p外=p±dp 推动力和阻力只差一个无限小; 4.可逆过程系统所做的功最大,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最小。

《物理化学第4版》第一章-4 热一律和热力学能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4版》第一章-4 热一律和热力学能ppt课件
也称为内能,是状态函数,单位为 J。
微观上理解:

系统内所有粒子的动能之和
统 内
热力学能
系统内所有粒子间势能之和


所有粒子内部的能量之和


化学能,电子的能量,核能, 放射能,其它未知的能量
2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封闭系统: U = Q + W
或 dU=δQ+δW
§1-4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能
能量守恒定律的三位奠基人
英国物理学家 J. P. Joule (1818-1889)
德国物理学家 J. R. Mayer (1814-1878)
德国物理学家 H. Helmholtz (1821-18
一、热力学能 U
4
②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③另一种说法: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 造成的。
一种既不靠外界提供能量,本身也不消耗能量,却 可以不断对外作功的机器,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5
封闭系统 U = Q + W

dU=δQ+δW
➢以此式为基础,表述热力学第一定律
a、适用条件:封闭系统; b、为经验式,非理论推导所得。其正确性表现为从热 力学第一定律所导出的结论尚无一例与事实有矛盾;
c、热力学规定 系统吸热,Q>0,系统放热,Q<0; 环境作功,W>0,系统作功,W<0。
6
d、意义:封闭系统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热 力学能的增加等于系统吸收的热与环境作的功之 和。
e、 dU=δQ+δW 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形式,
其意义为:封闭系统在微小的热力学变化中,系统热 力学能的微量增加等于系统吸收的微量热与环境作的 微量功之和。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探索化学反应的深度与广度一、引言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揭示化学反应的内在机制以及微观粒子的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化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深入了解物理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二、课件内容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量子力学以及光谱学等。

这些内容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许多工业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的是系统能量的转化与传递,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和过程。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熵等核心概念的新知识。

此外,还将探讨气体的性质、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等实际应用。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制。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利用速率方程、活化能等工具来描述和预测化学反应的速率。

此外,还将探讨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

3、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在电场作用下的化学反应。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电池和电解槽的基本知识,以及电化学在能源转换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4、表面与胶体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研究的是固体表面和液体中的胶体粒子的性质。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表面张力和界面现象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工业制造、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研究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量子化学和超快光谱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材料科学、能源技术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光谱学:光谱学研究的是物质对光子的吸收和发射。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化学分析、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三、总结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为我们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深度与广度,让我们更加了解微观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篇一: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xt>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及模块:专业必修课(五)授课学院:理学院(六)开课学院:理学院(七)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李大珍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物理化学》,朱文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物理化学教程》(修订版),姚允斌,朱志昂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八)课程定位及课程简介《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是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

它是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先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适规律的理论归纳和定量探讨,是后续专业知识深造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连接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桥梁。

(九)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对化学运动作理论和定量探讨。

(2)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3)使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化学动力学PPT课件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化学动力学PPT课件

nB V
pB RT
18
第18页/共128页
以分压代替浓度 cB =pB /RT
r dc酯 1 dp酯 1 dp总
dt RT dt
RT dt
p酯=2p0 – p总
r 1 dc光 1 dp光 1 dp总 2 dt 2RT dt RT dt
p光气=2[p总– p0]
但对同样类型的反应如:C2H6(g) C2H4(g)+ H2(g) 由于副反应使产物中有一定量的甲烷存在,因此就不能 用系统总压力的增加来求算上述反应中各组分的分压, 亦即不能用压力这一物理性质来测量反应速率。
19
第19页/共128页
3. 反应速率的经验表达式:
微分式 :
r
f
(cB )
1
B
dcB dt
积分式:cB =f(t)
一般说来,只知道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式是不能预言其速
率公式的。反应速率公式的形式通常只能通过实验方可确
定。例如,H2与三种不同卤素的气相反应,其化学计量方 程式是类似的
H2 + I2
应当强调指出,反应分子数是针对基元反应而言的,表 示反应微观过程的特征。简单反应和复合反应是针对宏 观总反应而言的。这些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10
第10页/共128页
§9.2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3.反应速率的经验表达式 4.反应级数 5.质量作用定律 6.速率常数
24
第24页/共128页
由质量作用定律可知,简单反应的反应级数与其相应 的基元反应的反应分子数是相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对 总反应而言,后者对基元反应而言。对于复合反应,说 其反应分子数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复合反应中有零级、 分数级或负数级反应,但反应分子数是不可能有零分子、 分数分子或负数分子反应的。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电化学习题课ppt课件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电化学习题课ppt课件
18. 当发生极化时,阳极上发生 氧__化__反应,电极电 势将__升__高__;阴极的电极电势将__降__低___。
例4、已知NaCl, KNO3, NaNO3在稀溶液中的m依次为 1.2610-2,1.4510-2,1.2110-2 Sm2mol-1。已知KCl溶
液中t+=t-,设在此浓度范围内, m不随浓度变化。 (1)试计算以上各离子的m (2)假定0.1mol dm-3HCl溶液电阻是0.01mol dm-3 NaCl
3.下列电解质溶液中(0.01mol·kg-1), 最大的是(A)
(A)NaCl (B)CaCl2 (C) LaCl3 (D) CuSO4
4.对于同一电解质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 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A)稀溶液范围内的 (B) m (C) (D) Kcell
5.某一电解质M+A-,则其a与a之间关系是( D) (A) a=a (B) a=a2 (C) a=a (D) a= a1/
(Fe2 / Fe) O (Fe2 / Fe) RT ln[Fe2 ] 0.470V
2F
(Cd 2 / Cd ) O (Cd 2 / Cd ) RT ln[Cd 2 ] 0.491V
2F 电极电势越低, 越易被氧化!
17. 电解水溶液时,在铜阳极上会发生( D ) (A)析出O2 (B)析出Cl2 (C)析出铜 (D)Cu极溶解.
8. 将Ag(s)Ag-Au(合金aAg=0.120)设计成电池: ____A_g_(s_)_|_A_g_+_|_A__g_-A_u_(_s_)______则该电池在25 ℃时的 电动势E=____-_0_.0_5_9_1__lg_a__=_0_._054V
6.解:I=(4×12+1×42)/2=10 mol ·kg-1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一章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一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气相反应
p p i 令:K p pi p p
K Kp p

g G a A
h H b B

0, 则K p有量纲。
f H
m
m
H 2O 0 0 285.83 kJ mol
m
1
r S i S (产物)- i S (反应物)
m
1 S H 2O S H 2 Sm O 2 2 163.16 J K 1 mol1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章
化学平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限度 (2)反应系统的Gibbs自由能 (3)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化学反应的限度
单向反应:逆向反应的程度非常小。
2H2+O2 2H2O
上一内容
p RT ln p
' G ' A
p
g
p
a
p p
Qp
' H ' B
p p
h
b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3)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
r Gm r Gm RT ln Qp
范霍夫等温方程
r Gm RT ln K RT ln Qp
1. 利用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求算反应的 r Gm ; 2. 测定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来计算 r Gm ; 3. 利用已知反应的 r Gm 计算难求反应的 r Gm ;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体积功的计算
• 基本公式:

W=-p外dV
• 注意: 体积功是系统反抗外压所作的功;•源自或者是环境施加于系统所作的功。
• W的数值不仅仅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还与具体经历的途径 有关。
• 强度性质: 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 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它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
• 一般而言, 两个广度量的比值是一强度量,如
密 度: = m/V
摩尔体积:Vm = V/n • 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量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摩尔热容。
-
6
p,压力或者压强, N/m2(帕斯卡), Pa; 1pø=0.1MPa,热力学标准压力;常压101325 Pa T,温度,K , T/K= t/℃+273.15; V,体积,m3;
-
10
平衡态?稳态?
一金属棒分别与两个恒温热源相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后,金属 棒上各指定点的温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此时金属棒是否处于 热力学平衡态?
T2
T1
-
11
过程和途径
• 热力学系统发生的任何状态变化称为过程。 • 完成某一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如: pVT变化过程、相变化过程、化学变化过程
个量符合上述三个特征之一,可以判定有某一状态函数的存在。
-
9
热力学平衡态
• 系统与环境间必须同时达到以下四个条件时, 才可认为系统达 热力学平衡, 此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
• 1.热平衡: 系统处处温度(T) 相等; • 2.力学平衡: 系统处处压力(p) 相等; • 3.相平衡: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改变; • 4.化学平衡: 系统内各化学反应达平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 系统与环境
系统(system):热力学研究的对象
环境
环境(surrounding):系统以外且
系统
与系统有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
传热 作功
系统与环境
体积功 非体积功
沐风课教
5
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环境
有物质交换 敞开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不研究敞开系统
沐风课教
6
系统的分类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环境
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封闭系统
沐风课教
7
系统的分类
(3)隔绝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故又称为孤立系统。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沐风课教
1
(一) 热力学概论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热力学 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 四个基 本定律
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转换定律。计算变 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第二定律:判断变化的方向性和限度
沐风课教
13
3.过程与路径
过程 (process)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发生了一个从始态到终态 的变化,称为系统发生了一个热力学过程。 如气体的压缩与膨胀、液体的蒸发与凝固以及化学反 应等等都是热力学过程,因为它们都使体系的状态发 生了变化。
途径 (path)
从始态到终态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体系由同一始态变到同一终态可以经由不同的方式。
• 强度性质(intensive properties)
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如温 度T、压力p、密度ρ等。 特点:不具有加和性。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
• 广度性质与强 度性质的关系:
强度性质
广度性质 物质的量
广度性质(1) 广度性质(2)
沐风课教
11
状态函数特点:
1. 在外界条件一定时,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有一定值, 而且是唯一值。
2. 条件变化时,状态也将变化,但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 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而与状态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
(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其值不变)
3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沐风课教
12
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
系统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
途径a (1步骤); 途径b (2步骤); 途径c (2步骤)
p
C
c2 Z
c1
a
b2
A
b1
B
0
V
b2, c1 为恒温线
图2.1.1 气体单纯 pVT 变化过程的不同途径
沐风课教
15
例2 水升温蒸发过程
水 80℃饱和p*=47.360 kPa T↑蒸发→H2O(g) 100℃ p*=101.325
kPa
主要 基础
第三定律:解决物质的规定熵问题(化学平衡计算)
化学热力学是热力学基本原理在化学过程及与化学有关
的物理过程中的应用
沐风课教
2
热力学方法的特点
热力学方法是一种演绎的方法,结合经验所得 的基本定律进行严格的数理逻辑推理,指明宏观 对象的性质、变化方向和限度。
1. 研究足够大量质点的系统(宏观体系)的平均行为 (宏观性质),而不管其微观性质 。
体系的这些宏观性质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存在对应的函数关系。
状态函数:系统状态的宏观性质,又称为状态函数。
沐风课教
10
状态函数分类——按宏观性质的数值是否与物质的数量有关
• 容量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又称为广度性质
数值与系统的数量成正比,体积V、物质的量n、质量m及 后面将介绍的热力学能U、焓H、熵S、自由能G等。 特点:有加和性,与总量有关。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环境 无物质交换
隔离系统(1)
无能量交换
沐风课教
8
2. 状态与状态性质
系统的性质:决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p,V,T )
系统的状态:热力学用系统所有的性质来描述它所处 的状态,当系统所有性质都有确定值时,则系统处于 一定的状态。
若体系的宏观性质变了,状态也就随之而变. 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或初态(initial state) 变化后的状态称为终态或末态(final state)。
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均匀系统,状态函数 p, V, T 之间有一定量的联系。经验证明,只有两个是
独立的,它们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T f ( p,V ) p f (T ,V ) V f (T , p)
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pV nRT
对于多组分系统,系统的状态还与组成有关,如:
T f ( p, V , n1, n2, )
2. 热力学方法是一种宏观的研究方法。
3. 不涉及时间因素(能判断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进行到什 么程度,但不考虑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4. 只考虑平衡问题,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但不考虑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
沐风课教
3
§1.2 几个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状态与状态性质 过程与途径 热力学平衡
沐风课教
步骤a1
H2O(l) 80℃ 47.360 kPa 始态
步骤b1
H2O(l) 80℃ 101.325 kPa
步骤a2
途径 a
H2O(l) 100℃ 101.325
kPa
H2O(g) 80℃
步骤b2
47.360 kPa
H2O(g) 100℃ 47.360 kPa
步骤a3
H2O(g) 100℃ 101.325 终kP态a 步骤b3
途径 b
图2. 1.2 水升温蒸发过程的不同途径
沐风课教
16
根据过程进行的特定条件 ,有:
1) 定温过程:系统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进行状态变化。
变化过程中T(系) = T(环) = 定值(dT=0) (T(始) = T(终),为等温过程)(ΔT=0)
也可以说是体系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
沐风课教
14
实现同一始态、同一终态的过程可有不同的途径,且一 个途径可由一个或几个步骤所组成,中间可能经过多个 实际的或假想的中间态。
例1 一定量理想气体
T↑, p↑过程。
始态A (300 K, 100 kPa) → 末态Z (450 K, 150 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