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建设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随着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转型升级的加快,技能人才需求供给上的突出矛盾、多头管理体制带来的发展壁垒、资源供给总体不足与结构性浪费并存等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给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直接促进了政府主导的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快速发展。从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本质来看,其核心宗旨是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内在实质是区域职教发展的集约化,外在形式是政府主导的职教联合体,发展目标是提升区域职教发展的绩效。实践中,应牢牢把握其作为政策信息沟通平台、专业产业对接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人才培养合作平台、科研服务合作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强化市级统筹指导、专业集群建设、资源集约共享来提升合作内涵。

[关键词]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安徽市级统筹集约化

2013年以来,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种形式,在安徽省得到了蓬勃发展。除首家成立的安庆职业教育联盟外,宣城、马鞍山的职业教育联盟已经成立,芜湖、宿州、蚌埠等地的职业教育联盟正在筹建。在此之前,滁州职业教育集团和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已在滁州、六安两地相继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或集团的兴起,已经成为安徽省近两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热点。作为安庆职业教育联盟筹建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在安徽兴起的缘由进行分析,以清晰界定其本质内涵,准确把握其发展路径,推动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创新。

一、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兴起背景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安徽不是新鲜事物,自2006年安徽化工职教集团成立开始,职教集团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安徽省先后成立了18家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这18家集团基本上都属于院校主导的复合型、多元合作型、松散型的职教集团,多为成员单位的简单叠加。从整体运行效果来看,这18家集团虽然开展了很多协作活动,但形式多于内涵。与单一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相比,职教集团作为平台对参与各方合作内涵的提升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优势或价值。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职业院校作为集团牵头方,资源整合与协调的推动力有限;其二,国家层面尚未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相对明确的政策导向,企业、园区等重要参与主体处在观望状态;其三,地方政府层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力度不足,没有更多的实质性措施来有效推动集团化办学。近两年,随着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转型升级的加快,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直接促进了政府主导的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集团)的快速发展。

1.技能人才需求的供给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2012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

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等八大主导产业以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让安徽省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这种产业发展政策的导向,快速而直接地反映到技能人才的需求上。长期以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人才吸引力的相对弱势,安徽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上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较为严重,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较低,这显然不能满足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迫切需求。有数据显示,安徽省高技能人才供求的矛盾非常突出。2012年度,安徽全省对技师、高级技师需求人数较上年分别增长39.87%和45.39%,而求职人数则较上年分别下降31.27%和43.81%。

①如何化解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的突出矛盾,成为省市两级政府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成为推动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作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成为释放这种压力的重要选项之一。

2.职教多头管理体制导致市级统筹无力。安徽现有73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高职院校57所、民办高职院校16所。公办高职院校中,市级政府举办的有25所,教育厅举办的有4所,行业厅局举办的有21所,国有企业举办的有7所。

②从经费投入渠道看,省级财政供给的有25所,市级财政供给的有25所,企业供给的有7所,投资人供给的有16所。中职院校的举办体制更加多元,举办单位有省教育厅、行业厅局、省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省辖市人社部门、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民办学校以及企业等。即便是公办职业院校,从财政供给渠道看,也有省级财政供给、省辖市财政供给、县级供给之分。这种多头管理体制制约了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虽然安徽省在全国较早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市级统筹,并在滁州、马鞍山等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如将技师学院并入市属高职院校、对公办中职学校全部按生均来配置资源等,但这些均是点上经验,难以在面上推广。安徽省职业教育的市级统筹,仍然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级各类资源、且在短时期内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合适体系来实施和推进,而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无疑是最佳的平台。3.职教资源供给不足与结构性浪费并存。安徽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很低,从现有可查的2010年数据来看,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673.49元(全国平均数为6280.05元),系全国倒数第一。③与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显然不足。通过实施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再加上省级质量工程和振兴计划项目的推进,安徽省职业院校在办学基础能力上有了长足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全国的普遍情况一样,只是在规模扩张中的“运动式”发展,并未形成一种常态机制。在过去十多年的这种“运动式”发展中,同类型、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在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申报上不可避免地出现非良性竞争的情况。同时,由于在办学资源上缺少集约共享机制,安徽省职业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尤其是实验实训条件存在明显的结构性浪费情况。有的职业院校因设备陈旧甚至匮乏而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有的职业院校则出现设备大量闲置的情况,并可能因为管理维护和使用成本高而导致非闲置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就安徽省职业教育的整体而言,这种资源供给不足与结构性浪费并存的局面必须通过有效的资源集约共享机制来予以解决。从便利性和便捷性来说,这种集约共享机制应以一定区域为限,而省辖市无疑是比较合适的区域,这也成为安徽省相关省辖市纷纷选择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作为职业教育资源集约共享机制建设突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