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及三角形全等提高题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1. 如下图,△≌△,的延长线过点E ,∠∠105°,∠10°,∠50°,求∠的度数。

2. 如图,△中,∠30°,将△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 ′′,边A ′B ′与边交于点C 〔A ′不在上〕,那么∠A3. 如下图,在△中,∠90°,D 、E么∠C 的度数是多少?AB'C4. 如下图,把△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假设∠A ′90°,那么∠5. ,如下图,,⊥于D ,且50,而40,那么是多少?6. 如图,△中,∠90°,,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假设3,2,那么7.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分别是E 、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A B8.如下图,在△中,为∠的角平分线,⊥于E,⊥于F,△的面积是28220,8,求的长。

9.,如图:,∠∠E,∠∠,∠∠,求证:⊥10.如图,,⊥于D,⊥于E,与相交于点HC B11. 如下图,,为△的高,E 为上一点,交于F ,且有,,求证:⊥12.△、△均是等边三角形,、分别与、交于点M 、N〔3〕△为等边三角形 〔4〕∥ 13.:如图1,点C 为线段上一点,△、△都是等边三角形,交于点E ,交于点F (1) 求证:BAB(2)求证:△为等边三角形14.∠60°;⑤△是等边三角形;⑥∥,其中正确的有〔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15.:、是△的高,点F在上,,点G在的延长线上,16.如图:在△中,、分别是、两边上的高,在上截取,在的延长线上截取,连结、求证:〔1〕〔2〕与的位置关系如何AB B17.如图,E 是正方形的边的中点,点F 在上,且∠∠ 求证:18.如下图,△中,,D 是延长线上一点,∠60°,E 是上一点,且,求证:19.如下图,在△中,∠90°,平分∠,⊥,垂足为F ,,求证:D20.如图:,直线、相交于C ,∠∠180°,∥,交于F21.如图,是∠的平分线,P 是上一点,⊥于D ,⊥于E ,F 是上一点,连接和,求证:22.:如图,⊥于点F ,⊥于点E ,且,求证:〔1〕△≌△ 〔2〕 点D 在∠A 的平分线上B23.如图,∥,O 是∠与∠的平分线的交点,⊥于E距离是多少?24.如图,过线段的两个端点作射线、画∠、∠的平分线交于E 〔1〕∠是什么角?〔2〕过点E 作一直线交于D ,交于C ,观察线段、,你有何发现? 〔3〕无论的两端点在、如何移动,只要经过点E ,①;②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B AD【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 AD =∠F AE . 求证:BE +DF =AE .【例4】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NC D EB M A F E DCB A O ED CA【例5】 (北京市、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例6】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 求证:AD 平分∠CDE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7】如图,在ABC ∆中,60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 ∠的度数.D CB ANM D CB AC EDBA【例8】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例9】(“勤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BC =,20C ∠=︒,又M 在AC 上,N 在BC 上,且满足50BAN ∠=︒,60ABM ∠=︒,求NMB ∠.【例10】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 ∠的度数.【例11】 (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CDBADCBAANMCBA【例12】 (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例13】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M CA B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延长AD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中,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AD是整数,则AD=5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ADB C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及答案15道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及答案15道
1.已知:如图,AB=AE,∠1=∠2,∠B=∠E.求证: BC=ED.
证明:∵∠1=∠2,
∴∠1+∠BAD=∠2+∠BAD,
即:∠EAD=∠BAC,
在△EAD和△BAC中
∠B=∠E AB=AE
∠BAC=∠EAD ,
∴△ABC≌△AED(ASA),
∴BC=ED.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CF, AE=CF,BE=DF.求证:△ADE≌△CBF.
∴△BCF≌△CBD(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 DF⊥AC,垂足分别是E,F,BE=CF. 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
证明:∵DE⊥AB,DF⊥AC, ∴Rt△BDE=Rt△DCF=90°. BD=DC BE=CF , ∴Rt△BDE≌Rt△DCF(HL), ∴DE=DF, 又∵DE⊥AB,DF⊥AC, ∴AD是角平分线.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如图,△ABC中,∠ABC=∠BAC=45°,点 P在AB上,AD⊥CP,BE⊥CP,垂足分别为D, E,已知DC=2,求BE的长.
∵∠ABC=∠BAC=45° ∴∠ACB=90°,AC=BC ∵∠DAC+∠ACD=90°,∠BCE+∠ACD=90° ∴∠DAC=∠BCE 又∵∠ADC=∠CEB ∴△ACD≌△CEB ∴BE=CD=2.
:∵AC平分∠BAD, ∴∠BAC=∠DAC, 在△ABC和△ADC 中, AB=AD ∠BAC=∠DAC AC=AC , ∴Fra bibliotekABC≌△AD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9.如图,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 AB∥DE,∠ACB=∠F.求证:△ABC≌△DEF.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1.如图所示,△AB C≌△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2.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OB′,边A′B′与边OB 交于点C (A′不在OB 上),则∠A′CO 的度数为多少?3.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的度数是多少?4.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 于点D ,若∠A′DC=90°,则∠A=5.已知,如图所示,AB=AC ,A D⊥BC 于D ,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 ,则AD 是多少?6.如图,Rt△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 ,垂足分别为D 、E ,若BD=3,CE=2,则DE=7.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 ,交AD 于G ,AD 与EF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 E⊥AB 于E ,DF⊥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

AB'CAB9.已知,如图:AB=AE ,∠B=∠E,∠BAC=∠EAD,∠CAF=∠DAF,求证:AF⊥CD10.如图,AD=BD ,A D⊥BC 于D ,BE⊥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H ,则BH 与AC 相等吗?为什么?11.如图所示,已知,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FD=CD ,求证:B E⊥AC12.△DAC、△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F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 ,求证:(1)AE=BD(2)CM=CN(3)△CMN 为等边三角形 (4)MN∥BC13.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②BF=BG;③BH 平分∠AHD;④∠AHC=60°;⑤△BFG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14.已知:BD 、CE 是△ABC 的高,点F 在BD 上,BF=AC ,点G 在CE 的延长线上,CG=AB ,求证:A G⊥AF15.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求证:(1)AD=AG(2)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CBBA AAB B17.如图,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DAE=∠FAE求证:AF=AD-CF18.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B=AC ,D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ADB=60°,E 是AD 上一点,且DE=DB ,求证:AC=BE+BC19.如图所示,已知在△AEC 中,∠E=90°,AD 平分∠EAC,DF⊥AC,垂足为F ,DB=DC ,求证:BE=CF20.已知如图:AB=DE ,直线AE 、BD 相交于C ,∠B+∠D=180°,AF∥DE,交BD 于F ,求证:CF=CD21.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一点,PD⊥OA 于D ,PE⊥OB 于E ,F 是OC 上一点,连接DF和EF ,求证:DF=EF22.已知:如图,BF⊥AC 于点F ,CE⊥AB 于点E ,且BD=CD ,求证:(1(2) 点D 在∠A 的平分线上23.如图,已知AB∥CD,O 是∠ACD 与∠BAC 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 ,且OE=2,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4.如图,过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 、BN ,使AM∥BN,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画∠MAB、∠NBA 的平分线交于E (1)∠AEB 是什么角?DBC(2)过点E 作一直线交AM 于D ,交BN 于C ,观察线段DE 、CE ,你有何发现?(3)无论DC 的两端点在AM 、BN 如何移动,只要DC 经过点E ,①AD+BC=AB;②AD+BC=CD 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题asa-aas-hl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题asa-aas-hl

全等三角形判定练习(ASA、AAS、HL) 判定定理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在△ABC和△DFE中∠A=∠D (已知)AB=DE(已知)∠B=∠E(已知)∴△ABC≌△DEF(ASA)判定定理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在△ABC和△DFE中∠A=∠D ,∠C=∠FAB=DE∴△ABC≌△DFE(AAS)判定定理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在Rt△ABC和Rt△A′B′C′中AB=AB (直角边)BC = B′C′(斜边)∴Rt△ABC≌Rt△A′B′C′(HL)1 如图,∠E=∠B,∠1=∠2,EC=BC,求证:DE=AB。

2 已知:如图点C是AB的中点,CD∥BE,且∠D=∠E.求证:. CD=BE3 如图,DC=BC,∠B=∠D=90°,求证:AB=AD.ACB ED4 如图,AC⊥OB,BD⊥OA,AC与BD交于E点(1)如果OC=OD,求证:∠A=∠B。

(2)如果∠A=∠B ,OC=OD,求证:AC=BD。

(3)如果AO=BO,OC=OD,求证:∠A=∠B。

OBACDE5 如图.已知AC∥DF,且BE=CF、(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证明△ABC≌△DEF.6 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①AB=ED;②BC=EF;③∠ACB=∠DFE.7 如图,∠A=∠D,AB=CD,则△≌△,请证明8如图,O为AC中点,AB∥CD,证明AB=CDDOC BAAB EFC9 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AE CE =,AB 与CF 有什么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10 已知:如图∠B=∠E=90°AC=DF FB=EC ,证明:AB=DEAD BCFE11如图,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证明:(1)ΔABE≌ΔACD(2)ΔDOB≌ΔEOC (3)ΔDBC≌ΔECB12 正方形ABCD 中, F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点,已知CE ⊥BF ,垂足为M ,证明BE=AFDMFEA。

全等三角形复习和例习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和例习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 (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图13-1图13-2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图13-3 图13-4(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B ’C ’D ’E ’(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图13-5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A B DC E B ’A ’ C ’ D ’ E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多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机器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一个锐角又t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 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2.如图,已知AE=CF /AFD=/ 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陷4CBE的是()A. /A=/ CB. AD=CBC. BE=DFD. AD // BC3.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 SSSB. SASC. AASD. ASA4.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如图,△ AC阴NA CB'/BCB =30°则/ ACA的度数为(A. 20°B. 300C. 350D. 40°6.如图,直线11、12、1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7.如图,AD是4ABC中/ BAC的角平分线,D已AB于点E, S AABC=7, DE=ZAB=4,则AC长是()8.如图,在△ ABC和4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 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 BC=EC /B=/ EB. BC=EC AC=DCC. BC=DC /A=/DD. / B=/ E,/ A=/ D9.如图,已知在△ 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 ABC,交CD于点E, BC=5 DE=2,贝BCE的面积等于()A. 10B. 7C. 5D. 410.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 D, 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 C, 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8 AABC,彳3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 ED8 △ ABC最恰当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11.如图,4ABC的三边AB, BC, CA长分别是20, 30, 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 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 ABO):S A BCO:S A CAO等于()BC AA. 1:1:1B. 1: 2: 3C. 2: 3: 4D. 3: 4: 512.尺规作图作/ 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于C, D,再分别以点C, D为圆心,以大于t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得^ OC国4ODP的根据是()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 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4.如图,已知/ 1=/2, 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 AB=AE ②BC=ED ③C C= /D;④/ B=/ E.其中能使△ AB ®ZXAED 的条件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填空题(共11小题)15 .如图,在△ ABC 中,/C=90°, AD 平分/CAB BC=8cm, BD=5cm,那么点 D 到线段AB 的距离是 cm.16 .如图,△ ABC 中,/ C=90°, AD 平分/BAC AB=5, CD=2,则△ ABD 的面积17 .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 1+/ 2+/3=19 .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 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玻璃店.18.如图,△AB ®ADEF5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 F x= ______是 _______20.如图,已知AB// CF, E为DF的中点,若AB=9cm, CF=5cm 贝U BD=cm.B C21.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B=Z C=90°, E是BC的中点, DE 平分/ADC, /CED=35,如图,则/ EAB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度.D C22.如图,/XABeAADEE, / B=100°, / BAC=30,那么/ AED=度.23.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 BB'的中点。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典范题型50题(含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典范题型50题(含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B AND【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例4】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ACE ∆,连结CD 、BE 相交NCDE BMAFEDCBA OEDCBA于点O.求证:OA平分DOE∠.【例5】(北京市、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例6】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AD平分∠CDEA NMD CBACE DBA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7】如图,在ABC∆中,60BAC∠=︒,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 AB BD=+,求ABC∠的度数.【例8】在等腰ABC∆中,AB AC=,顶角20A∠=︒,在边AB上取点D,使AD BC=,求BDC∠.【例9】(“勤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中,AC BC=,20C∠=︒,又M在AC上,N在BC上,且满足50BAN∠=︒,60ABM∠=︒,求NMB∠. NMCB A【例10】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 ∠的度数.【例11】 (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例12】 (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例13】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20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MCAB_延长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 是整数,则AD=52.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 又∵CD=DE∴⊿ADC ≌⊿GDE (AAS ) ∴EG=AC ∵EF//AB ∴∠DFE=∠1 ∵∠1=∠2 ∴∠DFE=∠DGE ∴EF=EG ∴EF=ACADBCBA CDF2 1 E3.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AED=∠C+∠EDC=2∠C ∴∠B=2∠C4.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CDB A所以∠CEB=∠CEF=90°因为EB=EF,CE=CE,所以△CEB≌△CEF所以∠B=∠CFE因为∠B+∠D=180°,∠CFE+∠CFA=180°所以∠D=∠CFA因为AC平分∠BAD所以∠DAC=∠FAC又因为AC=AC所以△ADC≌△AFC(SAS)所以AD=AF所以AE=AF+FE=AD+BE5.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全等三角形提高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32题(含答案)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5.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CDBABE21 ADBCABACDF2 1 E∠B+∠D=180°,求证:AE=AD+BE6.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7.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8.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9.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10.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 11.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12.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3.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DC BAFE(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14.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15、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D解析:D【分析】 设运动时间为t 秒,由题目条件求出BD=12AB=6,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12AB A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12AB=6, 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又∵∠B=∠C∴①当BP=CQ ,BD=CP 时,BPD ∆≌CQP ∆∴2t=vt ,解得:v=2②当BP=CP ,BD=CQ 时,BPD ∆≌CPQ ∆∴8-2t=2t ,解得:t=2将t=2代入vt=6,解得:v=3综上,当v=2或3时,BPD ∆与CQP ∆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O 是ABC 内的一点,且O 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OF OD OE .若70A ∠=︒,则BOC ∠( ).A .125°B .135°C .105°D .100°A 解析:A【分析】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点O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 ,然后求出∠OBC+∠OCB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O 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OF=OD=OE ,∴点O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AC=70°,∴∠ABC+∠ACB=180°-70°=110°,∴∠OBC+∠OCB= 12(∠ABC+∠ACB )= 12×110°=55°, 在△OBC 中,∠BOC=180°-(∠OBC+∠OCB )=180°-55°=12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 3.如图,,AD BC ⊥垂足为,D BF AC ⊥,垂足为,F AD 与BF 交于点,5,2E AD BD DC ===,则AE 的长为( )A .2B .5C .3D .7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CD ≌△BED ,得到CD=ED=2,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解:∵AD BC ⊥,BF AC ⊥,∴90AFE BDE ADC ∠=∠=∠=︒,∵AEF BED ∠=∠,∴EAF EBD ∠=∠,∵5AD BD ==,∴△ACD ≌△BED ,∴CD=ED=2,∴523AE AD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进行解题.4.如图,在ABC 和AEF 中,EAC BAF ∠=∠,EA BA =,添加下面的条件:①EAF BAC ∠=∠;②E B ∠=∠;③AF AC =;④EF BC =,其中可以得到ABC AEF ≌△△的有( )个.A .1B .2C .3D .4B解析:B【分析】 根据EAC BAF ∠=∠,EAF EAC CAF ∠=∠+∠,BAC BAF CAF ∠=∠+∠,经推到得EAF BAC ∠=∠;再结合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EAC BAF ∠=∠,EAF EAC CAF ∠=∠+∠,BAC BAF CAF ∠=∠+∠ ∴EAF BAC ∠=∠E B ∠=∠,即E B EAF BAC EA BA ∠=∠⎧⎪∠=∠⎨⎪=⎩∴ABC AEF ≌△△()ASA ,故②符合题意;AF AC =,即AF AC EAF BAC EA BA =⎧⎪∠=∠⎨⎪=⎩∴ABC AEF ≌△△()SAS ,故③符合题意;①和④不构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5.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A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E AC ⊥于点E ,且3OE cm =,则点O 到AB ,CD 的距离之和是( )A.3cm B.6cm C.9cm D.12cm B解析:B【分析】过点O作MN,MN⊥AB于M,证明MN⊥CD,则MN的长度是AB和CD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分别求出OM、ON的长度,再把它们求和即可.【详解】如图,过点O作MN,MN⊥AB于M,交CD于N,∵AB∥CD,∴MN⊥CD,∵AO是∠BAC的平分线,OM⊥AB,OE⊥AC,OE=3cm,∴OM=OE=3cm,∵CO是∠ACD的平分线,OE⊥AC,ON⊥CD,∴ON=OE=3cm,∴MN=OM+ON=6cm,即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6cm,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6.如图所示,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只有丙D .只有乙B解析:B【分析】 甲只有2个已知条件,缺少判定依据;乙可根据SAS 判定与△ABC 全等;丙可根据AAS 判定与△ABC 全等,可得答案.【详解】解:甲三角形只知道两条边长无法判断是否与△ABC 全等;乙三角形夹50°内角的两边分别与已知三角形对应相等,故乙与△ABC 全等;丙三角形72°内角及所对边与△ABC 对应相等且均有50°内角,可根据AAS 判定乙与△ABC 全等;则与△ABC 全等的有乙和丙,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并充分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注意对应二字的理解很重要.7.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如图,先在AOB ∠的两边分别取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得到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 )A .HLB .SSSC .SASD .ASA A解析:A【分析】 利用垂直得到90PMO PNO ∠=∠=,再由OM ON =,OP OP =即可根据HL 证明()HL ≌PMO PNO △△,由此得到答案.【详解】∵PM OA ⊥,PN OB ⊥,∴90PMO PNO ∠=∠=.∵OM ON =,OP OP =,∴()HL ≌PMO PNO △△, ∴POA POB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对应相等的边或角,由此利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8.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E ,AD=CB ,要使△ADE ≌△CBE ,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 )A .AE=CE ;SASB .DE=BE ;SASC .∠D=∠B ;AASD .∠A=∠C ;ASA C解析:C【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 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 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 ,根据AAS 可证明△ADE ≌△CBE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 ,根据AAS 可证明△ADE ≌△CBE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AS 、ASA .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9.如图,要判定△ABD ≌△ACD ,已知AB =AC ,若再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说明全等,则这个条件是( )A .CD ⊥AD ,BD ⊥ADB .CD =BDC .∠1=∠2D .∠CAD =∠B AD C解析:C【分析】 在△ACD 和△ABD 中,AD=AD ,AB=AC ,由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详解】解:添加A 选项中条件可用HL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添加B 选项中的条件可用SS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添加C 选项中的条件∠1=∠2可得∠CDA=∠BDA ,结合已知条件不S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C 符合题意;添加D 选项中的条件可用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SAS 、ASA 、AAS ,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10.已知,如图,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P 是射线OC 上任意点,PD ⊥OA ,PE ⊥OB ,下列条件中:①∠AOC =∠BOC ,②PD =PE ,③OD =OE ,④∠DPO =∠EPO ,能判定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D解析:D【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OC =∠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① 符合题意;∵PD ⊥OA ,PE ⊥OB ,PD =PE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② 符合题意;在Rt △POD 和Rt △POE 中,OD DE OP OP=⎧⎨=⎩ , ∴Rt △POD ≌Rt △POE ,∴∠AOC =∠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③ 符合题意;∵∠DPO=∠EPO ,PD ⊥OA ,PE ⊥OB∴在△POD 和△POE 中,DPO EPO PDO PEO OP OP =⎧⎪=⎨⎪=⎩∠∠∠∠∴△POD ≌△POE (AAS ),∴∠AOC =∠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④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AC=BC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E=BD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A=∠B 或CD=CEAD=BE ∠AEC=∠BDC 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 ∠C=∠C 所以添加∠A=∠B 或CD=CEAD=BE ∠AEC=∠BDC 可得△ADC 与△解析:∠A=∠B 或CD=CE 、AD=BE 、∠AEC=∠BDC 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 ,∠C=∠C ,所以添加∠A=∠B 或CD=CE 、AD=BE 、∠AEC=∠BDC ,可得△ADC 与△BEC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 ,故答案为:∠A=∠B 或CD=CE 、AD=BE 、∠AEC=∠BD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2.如图所示的是一张直角ABC 纸片(90C ∠=︒),其中30BAC ∠=︒,如果用两张完全相同的这种纸片恰好能拼成如图2所示的ABD △,若2BC =,则ABD △的周长为______.12【分析】根据题意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得解;【详解】如图所示由题可知∴∴∴BCD 在一条直线上∵∴△ABD 是等边三角形∴△ABD 的周长;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等边解析:12【分析】根据题意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得解;【详解】如图所示,由题可知ABC ADC ≅△△,∴30BAC DAC ∠=∠=︒,90ACB ACD ∠=∠=︒,2BC BD ==,∴60BAD ∠=︒,180BCD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60B D ∠=∠=︒,∴△ABD 是等边三角形,∴△ABD 的周长()3312BD BC CD ==+=; 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3.已知在△ABC 中,AB =9,中线AD =4,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析: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C 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ECD 中,BD CD ADB EDC AD DE =⎧⎪∠=∠⎨⎪=⎩,∴△ABD ≌△ECD (SAS ),∴AB =CE ,∵AD =4,∴AE =4+4=8,∵AC +CE >AC >CE -AE ,∴9-8<AC <8+9,∴1<AC <17,故答案为:1<AC <1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遇中线,加倍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B ,CD 交于点O ,AD ∥BC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得△AOD ≌△BOC .OA =OB (答案不唯一)【分析】由AD ∥BC 可得∠A =∠B ∠C =∠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详解】解:添加的条件是OA =OB 理由如下:∵AD ∥BC ∴∠A =∠B ∠C =∠D 在△AOD 和 解析:OA =OB (答案不唯一)【分析】由AD ∥BC 可得∠A =∠B ,∠C =∠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详解】解:添加的条件是OA =OB ,理由如下:∵AD ∥BC ,∴∠A =∠B ,∠C =∠D在△AOD 和△BOC 中A B AO BO AOD BOC ∠=∠⎧⎪=⎨⎪∠=∠⎩∴△AOD ≌△BOC (ASA ).故答案为:OA =OB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ABC 的面积为215cm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过点C 作CD AP ⊥于点D ,连接DB ,则DAB 的面积是______2cm .【分析】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平分∠CAB 证明△ADC ≌△ADE 得到CD=DE 由此得到推出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 平分∠CAB ∴∠CAD=∠EAD ∵CD ⊥A 解析:152【分析】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 平分∠CAB ,证明△ADC ≌△ADE ,得到CD=DE ,由此得到,ACD ADE BCD BED SS S S ==,推出ACD BCD ADE BED S S S S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 平分∠CAB ,∴∠CAD=∠EAD,∵CD ⊥AD ,∴∠ADC=∠ADE ,∵AD=AD ,∴△ADC ≌△ADE ,∴,ACD ADE BCD BED SS S S ==, ∴ACD BCD ADE BED SS S S +=+, ∴12ABD ADE BED ABC S S S S =+==152, 故答案为:152.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出CD=DE 得到,ACD ADE BCD BED S S S S ==是解此题的关键.16.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如图:作DE ⊥AB 于点E ∵AD 平分∠BAC ∠C=90°DE ⊥AB ∴DE=DC=2∵AB=5∴△ABD 的面积=×AB×DE=5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如图:作DE ⊥AB 于点E ,∵AD 平分∠BAC ,∠C=90°,DE ⊥AB ,∵AB=5∴△ABD 的面积=12×AB×DE=5,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四边形ABDC 中,对角线AD 平分BAC ∠,136ACD ∠=︒,44BCD ∠=︒,则ADB ∠的度数为_____【分析】先添加辅助线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性质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等可求得【详解】解: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解析:46︒【分析】先添加辅助线“过点D 作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BC ⊥于点G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性质、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等可求得()1462ADB CBE BAC ∠=∠-∠=︒.【详解】解:过点D 作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BC ⊥于点G ,如图:∵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 ∴12BAD BAC ∠=∠,DE DF = ∵136ACD ∠=︒ ∴18044DCF ACD ∠=︒-∠=︒∵44BCD ∠=︒,92ACB ACD BCD ∠=∠-∠=︒∴CD 平分BCF ∠∵DF AC ⊥,DG BC ⊥∴DF DG =∴DE DG =∵DE AB ⊥,DG BC ⊥∴BD 平分CBE ∠ ∴12DBE CBE ∠=∠ ∴ADB DBE BAD ∠=∠-∠1122CBE BAC =∠-∠ ()12CBE BAC =∠-∠ 12BCA =∠ 46=︒.故答案是:46︒【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性质、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3AD =,连接BD ,BD CD ⊥,BD 平分ABC ∠.若P 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3【分析】过D 作DE ⊥BC 于EDE 即为DP 长的最小值由题意可以得到△BAD ≌△BED 从而得到DE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BC 于EDE 即为DP 长的最小值由题意知在△BAD 和△BED 中∴△BA解析:3【分析】过D 作DE ⊥BC 于E ,DE 即为DP 长的最小值,由题意可以得到△BAD ≌△BED ,从而得到DE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BC 于E ,DE 即为DP 长的最小值,由题意知在△BAD 和△BED 中,A DEB ABD EBD BD BD ∠=∠⎧⎪∠=∠⎨⎪=⎩,∴△BAD ≌△BED ,∴ED=AD=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19.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边BC 、AB 上的点,且AE =AC ,DE ⊥AB .若∠ADC =61°,则∠B 的度数为_____.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解析: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AD AD AE AC =⎧⎨=⎩, ∴Rt △ADE ≌Rt △ADC (HL ),∴∠ADE =∠ADC =61°,∴∠BDE =180°﹣61°×2=58°,∴∠B =90°﹣58°=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0.如图,已知点(44)A -,,一个以A 为顶点的45︒角绕点A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x 轴正半轴,y 轴负半轴于E 、F ,连接EF .当△AEF 直角三角形时,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或【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①如图所示:∴∵∴∵∴∴在△和中∴△△FDE ∴∴②当时同①的方法有:∴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坐标为或故答案为:或解析:(8)0,或(4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①如图所示:90AFE ︒∠=,∴90AFD OFE ︒∠+∠=,∵90OFE OEF ︒∠+∠=,∴AFD OEF ∠=∠,∵90AFE ︒∠=,45EAF ︒∠=,∴45AEF EAF ︒∠==∠,∴AF EF =,在△ADF 和FOE 中,ADE FOE AFD OEF AF EF ∠=∠⎧⎪∠=∠⎨⎪=⎩∴△ADF ≌△FDE ,∴4FO AD ==,8OE DF OD FO ==+=,∴(40)E ,. ②当90AEF ︒∠=时,同①的方法有:8OF =,4OE =,∴(40)E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E 坐标为(8)0,或(40), 故答案为:(8)0,或(4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直角三角形按角分类讨论分三种情况,不要漏解.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 ,直线EF 经过点C ,BF ⊥EF 于点F ,AE ⊥EF 于点E .(1)求证:△ACE ≌△CBF ;(2)如果AE 长12cm ,BF 长5cm ,求EF 的长.解析:(1)证明见解析;(2)EF=17cm .【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EC=∠CFB=90°,然后求出∠EAC=∠FCB ,再利用“角角边”证明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F ,CE=BF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在Rt △ACB 中,∵∠ACB=90°,∴∠ACE+∠BCF=90°∵AE ⊥EF ,BF ⊥EF∴∠ACE+∠EAC=90°∴∠CAE=∠BCF又∵ AC=CB∴△ACE ≌△CBF(ASA)(2)由△ACE ≌△CBF 可得:AE=CF=12cm , EC=BF=5cm ,∴EF=EC+CF=12+5=17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并找出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2.(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 中,若8AB =,6A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 ≌EDB △的理由是______.(2)求得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若DM DN ⊥,求证:BM CN MN +>.解析:(1)SAS ;(2)17AD <<;(3)见解析【分析】(1)根据AD=DE ,∠ADC=∠BDE ,BD=DC 推出△ADC 和△EDB 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得出BE=AC=6,AE=2AD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8-6<2AD <8+6,求出即可;(3)延长ND 至点E ,使DE DN =,连接BE 、ME ,证明BED ≌()SAS CND △,得到BE CN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详解】(1)解:∵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BD CD =⎧⎪∠=∠⎨⎪=⎩,∴△ADC ≌△EDB (SAS ),故答案为:SAS ;(2)解:∵由(1)知:△ADC ≌△EDB ,∴BE=AC=6,AE=2AD ,∵在△ABE 中,AB=8,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6<2AD <8+6,∴1<AD <7,故答案为:1<AD <7.(3)证明:延长ND 至点E ,使DE DN =,连接BE 、ME ,如图所示:∵点D 是BC 的中点,∴BD CD =.在BED 和CND △中,DE DN BDE CDN BD CD =⎧⎪∠=∠⎨⎪=⎩, ∴BED ≌()SAS CND △,∴BE CN =,∵DM DN ⊥,DE DN =,∴ME MN =,在BEM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M BE ME +>,∴BM CN MN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23.如图,已知A ABC ∠=∠,D CBD ∠=∠,ABD CBD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求证:CD 平分ACE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证明//AB CD ,然后由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得到ACD DCE ∠=∠,即可得到结论成立.【详解】证明:D CBD ∠=∠,ABD CBD ∠=∠,D ABD ∴∠=∠,//AB CD ∴ABC DCE ∴∠=∠,A ACD ∠=∠又A ABC ∠=∠,CD ∴平分A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得到//AB CD .24.如图,在ABC 和BCD △中,90BAC BCD ︒∠=∠=,AB AC =,CB CD =;延长CA 至点E ,使AE AC =;延长CB 至点F ,使BF BC =.连接AD ,AF ,DF ,EF .延长DB 交EF 于点N .(1)求证:AD AF =;(2)求证:BD EF =.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得:ABF BAC ACB ∠=∠+∠,ACD ACB BCD ∠=∠+∠,推导得ABF ACD ∠=∠;通过证明ABF ACD △≌△,即可完成证明;(2)根据(1)的结论ABF ACD △≌△得:BAF CAD ∠=∠;根据题意得90BAE ∠=;再通过证明AEF ABD △≌△,即可完成证明.【详解】(1) ∵ABF BAC ACB ∠=∠+∠,ACD ACB BCD ∠=∠+∠,90BAC BCD ︒∠=∠=∴ABF ACD ∠=∠∵BF BC =,CB CD =∴BF BC CD ==即AB AC ABF ACD BF CD =⎧⎪∠=∠⎨⎪=⎩∴ABF ACD △≌△∴AF AD =;(2)∵90BAC ︒∠=∴18090BAE BAC ∠=-∠=结合(1)的结论ABF ACD △≌△∴BAF CAD ∠=∠∵90EAF BAE BAF BAF ∠=∠-∠=-∠,90BAD BAC CAD CAD ∠=∠-∠=-∠∵AE AC =,AB AC =∴AE AC AB ==即AF AD EAF BAD AE AB =⎧⎪∠=∠⎨⎪=⎩∴AEF ABD △≌△∴BD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5.如图,CB 为ACE ∠的角平分线,F 是线段CB 上一点,,CA CF B E =∠=∠,延长EF 与线段AC 相交于点D .(1)求证:AB FE =;(2)若,//ED AC AB CE ⊥,求A ∠的度数.解析:(1)证明见解析;(2)120︒.【分析】(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CB FCE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2)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 FCE ∠=∠,从而可得E FCE B AC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30ACB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详解】(1)CB 为ACE ∠的角平分线,ACB FCE ∴∠=∠, 在ABC 和FEC 中,B E ACB FCE CA CF ∠=∠⎧⎪∠=∠⎨⎪=⎩,()ABC FEC AAS ∴≅,AB FE ∴=;(2)//AB CE ,F E B C ∴∠=∠,E FCE B B AC ∠=∴∠=∠∠=,ED AC ⊥,即90CDE ∠=︒,90E FCE ACB ∠∠+∠∴+=︒,即390ACB ∠=︒,解得30ACB ∠=︒,30B ∴∠=︒,180120B A AC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6.如图,AB ⊥CB ,DC ⊥CB , E 、F 在 BC 上,AF=DE ,BE=CF ,求证:AB =DC .解析:见解析【分析】由BE =CF 得BF =CE ,由AB ⊥CB ,DC ⊥CB 得到∠ABF =∠DCE =90°,然后根据“HL ”可判断Rt ABF ≌Rt DCE ,则AB =DC 即可.【详解】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B ⊥CB ,DC ⊥CB ,∴∠ABF =∠DCE =90°,∵在Rt ABF 和Rt DCE 中,AF DE BF CE =⎧⎨=⎩, ∴Rt ABF ≌Rt DCE (HL ),∴AB =D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一组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7.如图,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 ∥DE ,AC =CE ,∠ACD =∠B . 求证:△ABC ≌△CDE .解析:见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C ∥DE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E ,∠ACD=∠D ,再根据∠ACD=∠B 证出∠D=∠B ,再由∠ACB=∠E ,AC=CE 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证出△ABC ≌△CDE .【详解】证明:∵AC ∥DE ,∴ACD D ∠=∠,BCA E ∠=∠.又∵ACD B ∠=∠,∴B D ∠=∠,又∵AC CE =,∴()ABC CDE AA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SAS 、ASA 、AAS ,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28.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 (1)求证:AD =CE(2)AD =6cm ,DE =4cm ,求BE 的长度解析:(1)证明见解析;(2)2cm .【分析】(1)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ADC E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可得CAD BCE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2)先结合(1)的结论可得6CE cm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2CD cm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1),AD CE BE CE ⊥⊥,90ADC E ∠=∠=∴︒,90CAD ACD ∴∠+∠=︒,90ACB ∠=︒,90BCE ACD ∴∠+∠=︒,CAD BCE ∴∠=∠,在ACD △和CBE △中,ADC E CAD BCE AC CB ∠=∠⎧⎪∠=∠⎨⎪=⎩,()ACD CBE AAS ∴≅,AD CE ∴=;(2)由(1)已证:AD CE =,6AD cm =,6CE cm ∴=,4DE cm =,2CD CE DE cm ∴=-=,又由(1)已证:ACD CBE ≅,2BE CD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全等三角形提高题目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题目及答案

1. 如图所示,△ ABW A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 /B=50°,求/ DEF 的度数。

E , / ACB= / AED=10 5 ,/ CAD=1 02.3. 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90°, EDC 则/ C 的度数是多少?5.已知,如图所示, 是多少?4.7.如图,AD 是厶ABC 的角平分线,DEI AB, DF 丄AC,垂足分别是 于G,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E 、F ,连接 EF,交 AD A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及答案如图所示,把△ 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 A B' C , A B'交AC 于点D, 若/ A DC=90°,则/ A= ____________6. 如图,Rt △ ABC 中,/ BAC=90 , AB=AC 分别过点 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 垂足分别为 D E ,若 BD=3 , CE=2,贝U DE= ________________8.如图所示,在△ ABC 中,AD 为/ BAC 的角平分线,DE 丄AB 于E , DF 丄AC 于F ,A ABC 的面积是 28cm 2,AB=20cm, AC=8cm 求 DE 的长。

如图,△ AOB 中,/ B=30° AB '与边OB 交于点C (AD E 分别是 AG BC 上的点,若△ ADB^A EDB^AAB=AC , ED9. 已知,如图:AB=AE,/ B=Z E,Z BAC2 EAD / CAF=/ DAF 求证:AF丄CD10. 女口图,AD=BD , 为什么?C F AD 丄BC 于D, BE 丄AC 于E , AD 与BE 相交于点 H,贝U BH 与AC 相等吗?11. 如图所示,已知,AD 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 BE 丄 AC12. △ DAC △ 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 AF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 M N,求证:(1) AE=BD(2) CM=CN (3)A CMF 为等边三角形(4) MN// BC13. 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 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E , BM 交CN (1) 求证:AN=BM(2)求证:△ CEF 为等边三角形14. 如图所示,已知△15.已知:BD 、CE 是厶ABC 的高,点F 在BD 上, BF=AC ,点G 在CE 的延长线上,CG=AB ,求证:AG 丄AF C求证 (1) (2) AD=AG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H D E17.如图, 求证 已知 AF=AD-CFE 是正方形 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 DAE=Z FAE18.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AB=AC D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E=DB 求证:AC=BE+BCB _/ ADB=60 , E 是 AD 上一点19.如图所示,已知在厶 AEC 中,/ E=90° , AD 平分/ EAC 求证:BE=CFDBDF L AC 垂足为 F , DB=DC 20.已知如图:AB=DE 直线 AE 、BD 相交于 C ,Z B+Z D=180° CF=CDAFAF / DE,交BD 于F 求证:21 占 八如图 连接 OC 是/ 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一点,PD L 0A 于D, PE L OB 于 E , F 是0C 上一 DF和 EF ,求证:DF=EF A22. 占 八、、已知 D 在/A 的平分线上 如图,BF 丄AC 于点F ,CEL AB 于点E ,且BD=CD 求证 △ BDE^A CDF ( 2)JEDL16.如图:在厶ABC 中,BE 、CF 分别是 AC AB 两边上的高,在 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 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A23. 如图,已知 AB// CD O 是/ ACD 与/ BAC 的平分线的交点, OE L AC 于 E ,且OE=2贝U AB与CD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EBF(3)无论DC 的两端点在 AM BN 如何移动,只要 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证明之能力提高(经典题目)

全等三角形证明之能力提高(经典题目)

全等三角形提高题角度转化问题1.已知:如图,AB⊥AE,AD⊥AC,∠E=∠B,DE=CB.求证:AD=AC.2.已知:如图,AD=AE,AB=AC,∠DAE=∠BAC.求证:BD=CE.3.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4。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求证:EF=AE+BF.5.已知:如图,AE⊥AB,BC⊥AB,AE=AB,ED=AC.求证:ED⊥AC.二次全等问题1.已知:如图,线段AC、BD交于O,∠AOB为钝角,AB=CD,BF⊥AC于F,DE⊥AC于E,AE=CF.求证:BO=DO.2.已知:如图,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求证:OE=OF。

3.如图,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4.已知:如图,DE⊥AC,BF⊥AC,AD=BC,DE=BF.求证:AB∥DC。

5、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B=DC,求证:EB=FC【练习】1、已知∠B=∠E=90°,CE=CB,AB∥CD。

求证:△ADC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AB=AC,ME⊥AB,MF⊥AC,垂足分别为E、F,ME=MF。

求证:MB=MCM FEC BA3、已知,△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4、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 BAC ,DE ⊥AB 交AB 于E ,BC=30, BD :CD=3:2,则DE= 。

5、如图,已知,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写出一种情况)①AB=AC ②DE=DF ③BE=CF 已知:EG ∥AF ,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6、如图,在Rt △ABC 中,∠ACB=45°,∠BAC=90°,AB=AC ,点D 是AB 的中点,AF ⊥CD 于H 交BC 于F ,BE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E , 求证:BC 垂直且平分DE.【思维拓展】EDCA BEDCBAG FEDC BA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常采用“割长”、“补短"等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021年整理)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题(有答案)

(2021年整理)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题(有答案)

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题(有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题(有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题(有答案)的全部内容。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1.已知如图,△ABC≌△ADE,∠B=30°,∠E=20°,∠BAE=105°,求∠BAC的度数.∠BAC= _________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BD≌△CDB.3.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边BC上,DE交AC于F.若∠1=∠2=∠3,AC=AE,请说明△ABC≌△ADE的道理.4.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DBH=∠DAC;(2)△BDH≌△ADC.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则AB=AC,并说明理由.6.如图,AE是∠BAC的平分线,AB=AC,D是AE反向延长线的一点,则△ABD与△ACD全等吗?为什么?7.如图所示,A、D、F、B在同一直线上,AF=BD,AE=BC,且AE∥BC.求证:△AEF≌△BCD.8.如图,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ABE与△ACD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9.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全等的.10.如图所示,CD=CA,∠1=∠2,EC=BC,求证:△ABC≌△DEC.11.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使△ABC≌△FDE,应增加什么条件?并根据你所增加的条件证明:△ABC≌△FDE.12.如图,已知AB=AC,BD=CE,请说明△ABE≌△ACD.13.如图,△ABC中,∠ACB=90°,AC=BC,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α(0°<α<90°)得到△A1B1C,连接BB1.设CB1交AB于D,A1B1分别交AB,AC于E,F,在图中不再添加其他任何线段的情况下,请你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ABC与△A1B1C1全等除外)14.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C≌△DEF.15.如图,AB=AC,AD=AE,AB,DC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DAB=∠EAC.求证:△ADM≌△AEN.16.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在同一平面内.从图1中抽象出一个几何图形(如图2),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求证:△ABE≌△ACD.17.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CE,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AE,连接AF、BE和CF.请在图中找出所有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选择一对加以证明.18.如图,已知∠1=∠2,∠3=∠4,EC=AD.(1)求证:△ABD≌△E BC.(2)你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个.19.等边△ABC边长为8,D为AB边上一动点,过点D作DE⊥BC于点E,过点E作EF⊥AC于点F.(1)若AD=2,求AF的长;(2)求当AD取何值时,DE=EF.20.巳知: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D=AE,BE与CD相交于G.(Ⅰ)问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并将它们写出来.(Ⅱ)请你选出一对三角形,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根椐所选三角形说理难易不同给分,即难的说对给分高,易的说对给分低)21.已知:如图,AB=DC,AC=BD,AC、BD相交于点E,过E点作EF∥BC,交CD于F,(1)根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加以证明.(2)EF平分∠DEC吗?为什么?22.如图,己知∠1=∠2,∠ABC=∠DCB,那么△ABC与△DCB全等吗?为什么?23.如图,B,F,E,D在一条直线上,AB=CD,∠B=∠D,BF=DE.试证明:(1)△DFC≌△BEA;(2)△AFE≌△CEF.24.如图,AC=AE,∠BAF=∠BGD=∠EAC,图中是否存在与△ABE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25.如图,D是△ABC的边BC的中点,CE∥AB,E在AD的延长线上.试证明:△ABD≌△ECD.26.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连接OE.(1)求证:△AOB≌△DOC;(2)求∠AEO的度数.27.如图,已知AB∥DE,AB=DE,AF=DC.(1)求证:△ABF≌△DEC;(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的其他几对全等三角形.(只要直接写出结果,不要证明)28.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1)求证:△ABD≌△GCA;(2)请你确定△ADG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9.如图,点D、F、E分别在△ABC的三边上,∠1=∠2=∠3,DE=DF,请你说明△ADE≌△CFD的理由.30.如图,在△ABC中,∠ABC=90°,BE⊥AC于点E,点F在线段BE上,∠1=∠2,点D在线段EC上,给出两个条件:①DF∥BC;②BF=DF.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证明:△AFD≌△AFB.31.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AB=BC,BD=BE,EA=DC,求证:△BEA≌△BDC.32.阅读并填空: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请说明△ADC≌△CEB 的理由.解:∵BE⊥CE于点E(已知),∴∠E=90°_________ ,同理∠ADC=90°,∴∠E=∠ADC(等量代换).在△ADC中,∵∠1+∠2+∠ADC=180°_________ ,∴∠1+∠2=90°_________ .∵∠ACB=90°(已知),∴∠3+∠2=90°,∴_________ .在△ADC和△CEB中,.∴△ADC≌△CEB (A.A.S)33.已知:如图所示,AB∥DE,AB=DE,AF=DC.(1)写出图中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不再添加辅助线);(2)选择你在(1)中写出的全等三角形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34.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3,AC=AE.试说明下列结论正确的理由:(1)∠C=∠E;(2)△ABC≌△ADE.3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D是斜边AB上的一点,AE⊥CD于E,BF⊥CD 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ACE≌△CBF.36.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CA交AB于E,点P是线段AC上的一动点,连接PE.探究:当动点P运动到AC边上什么位置时,△APE≌△EDB?请你画出图形并证明△APE≌△EDB.37.已知:如图,AD∥BC,AD=BC,E为BC上一点,且AE=AB.求证:(1)∠DAE=∠B;(2)△ABC≌△EAD.38.如图,D为AB边上一点,△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CA=CB,CD=CE,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指出来并说明理由.39.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40.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BC的中点,过D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别交AB于E,交AC于F,求证:BE+CF>EF.41.如图所示,在△MNP中,H是高MQ与NE的交点,且QN=QM,猜想PM与HN有什么关系?试说明理由.42.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 点,DE⊥GF,交AB于点E,连接EG.(1)求证:BG=CF;(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AD=2。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练习题及答案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练习题及答案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随堂检测1. 如图,AC=AD,∠C,∠D是直角,你能说明BC与BD相等吗?2.如图,两根长相等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的两个木桩上,两根木桩到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3. 如图,已知AD⊥BE,垂足C是BE的中点,AB=DE.求证:AB//DE.◆典例分析CDA B例:已知△ABC和△A′B′C′中,AB=A′B′,AC=A′C′,如 AD、A′D′分别是BC、B′C′边上的高,且 AD=A′D′.问△ABC与△A′B′C′是否全等?如果全等,给出证明.如果不全等,请举出反例.错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如下:如图1,在Rt△ABD和 Rt△A′B′D′中,∵AB=A′B′,AD=A′D′∴Rt△ABD≌Rt△A′B′D′.∴BD=B′D′同理可证 DC=D′C′,∴BC=B′C′在△ABC和△A′B′C′中,∵AB=A′B′,AC=A′C′,BC=B′C′,∴△ABC≌△A′B′C′.评析: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当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或锐角)三角形时全等;若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时就不可能全等.如图2,虽有AB=A′B′,AC=A′C′,但BC≠B′C′,因此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课下作业●拓展提高4.把下列说明Rt△ABC≌Rt△DEF的条件或根据补充完整.(1) _______,∠A=∠D ( ASA )(2) AC=DF,________ (SAS)(3) AB=DE,BC=EF ( )(4) AC=DF, ______ ( HL )(5) ∠A=∠D, BC=EF ( )(6) ________,AC=DF ( AAS )5.小明既无圆规,又无量角器,只有一个三角板,他是怎样画角平分线的呢?他的具体做法如下: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

2.42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2.42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2.42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要点梳理】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答案】(1)全等,“AAS”;(2)全等,“AAS”;(3)全等,“SAS”;(4)全等,“HL”.【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的判定方法有5种:SAS、ASA、AAS、SSS、HL.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举出反例画出图形.(1)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1)√;(2)×;在△ABC和△DBC中,AB=DB,AE和DF是其中一边上的高,AE=DF(3)×. 在△ABC和△ABD中,AB=AB,AD=AC,AE为第三边上的高,2、已知:如图,DE⊥AC,BF⊥AC,AD=BC,DE=BF.求证:AB∥DC.【思路点拨】从已知条件只能先证出Rt△ADE≌Rt△CBF,从结论又需证Rt△CDE≌Rt△ABF.【答案与解析】证明:∵DE⊥AC,BF⊥AC,∴在Rt△ADE与Rt△CBF中.AD BCDE BF⎧⎨⎩=,=∴Rt△ADE≌Rt△CBF (HL)∴AE=CF,DE=BF∴AE+EF=CF+EF,即AF=CE在Rt△CDE与Rt△ABF中,DE BFDEC BFAEC FA=⎧⎪∠=∠⎨⎪=⎩∴Rt△CDE≌Rt△ABF(SAS)∴∠DCE=∠BAF∴AB∥DC.【总结升华】我们分析已知能推证出什么,再看要证到这个结论,我们还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从已知和结论向中间推进,从而证出题目.3、如图 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相交于F .求证:AF 平分∠BAC .【思路点拨】若能证得AD =AE ,由于∠ADB 、∠AEC 都是直角,可证得Rt △ADF ≌Rt △AEF ,而要证AD =AE ,就应先考虑Rt △ABD 与Rt △AEC ,由题意已知AB =AC ,∠BAC 是公共角,可证得Rt △ABD ≌Rt △ACE . 【答案与解析】证明: 在Rt △ABD 与Rt △ACE 中∴Rt △ABD ≌Rt △ACE(AAS)∴AD =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Rt △ADF 与Rt △AEF 中∴Rt △ADF ≌Rt △AEF(HL)∴∠DAF =∠EA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F 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总结升华】条件和结论相互转化,有时需要通过多次三角形全等得出待求的结论.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O ,AC =BD ,∠C =∠D =90° .求证:OC =OD.【答案】∵∠C =∠D =90°∴△ABD 、△ACB 为直角三角形 在Rt △ABD 和Rt △BAC 中 AB BABD AC=⎧⎨=⎩∴Rt △ABD ≌Rt △BAC(HL) ∴AD =BC在△AOD 和△BOC 中D C AOD BOC AD BC ∠=∠⎧⎪∠=∠⎨⎪=⎩∴△AOD ≌△BOC(AAS) ∴OD =OC .4、如图,△ABC 中,∠ACB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1)求证:AE =CD ;(2)若AC =12cm ,求BD 的长.【答案与解析】(1)证明:∵DB ⊥BC ,CF ⊥AE ,∴∠DCB +∠D =∠DCB +∠AEC =90°. ∴∠D =∠AEC .又∵∠DBC =∠ECA =90°, 且BC =CA ,∴△DBC ≌△ECA (AAS ). ∴AE =CD .(2)解:由(1)得AE =CD ,AC =BC , ∴△CDB ≌△AEC (HL ) ∴BD =EC =12BC =12AC ,且AC =12. ∴BD =6cm .【总结升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 如图,△ABC 中,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和CE 交于点O ,AO 的延长线交BC 于F ,则图中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对数为()A. 3对B. 4对C. 5对D. 6对3. 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A.1B.2C.3D.44. 在如图中,AB=AC,BE⊥AC于E,CF⊥AB于F,BE、CF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ABE≌△ACFB. 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C. △BDF≌△CDED. 点D是BE的中点5.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相等 B.不相等C.互余或相等 D.互补或相等6. 已知如图,AD∥BC,AB⊥BC,CD⊥DE,CD=ED,AD=2,BC=3,则△ADE的面积为()A. 1B. 2C. 5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7. 如图,E、B、F、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D=∠A=90°,EB=FC,AB=DF.则ΔABC≌_____,全等的根据是_____.8. 如图,已知AB⊥BD于B,ED⊥BD于D,EC⊥AC,AC=EC,若DE=2,AB=4,则DB=______.9. 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1)一锐角和一边;(2)两边对应相等;(3)两锐角对应相等.其中能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_________.10. 如图,△ABC中,AM平分∠CAB,CM=20cm,那么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cm.11. 如图,已知AD是△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BF=AC,FD=CD.则∠BAD=_______.12. 如图所示的网格中(4×4的正方形),∠1+∠2+∠3+∠4+∠5+∠6=________.三、解答题13.用三角板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 (如图),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14. 求证: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15. 如图,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若AB=CD,试证明BD平分EF.【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C选项如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相等,这是肯定不全等.2. 【答案】D;【解析】Rt△ABD≌Rt△ACE;Rt△BEO≌Rt△CDO;Rt△AEO≌Rt△ADO;Rt△ABF≌Rt△ACF;Rt△BEC≌Rt△CDB;Rt△BFO≌Rt△CFO.3. 【答案】A;【解析】本题可先根据AAS判定△AEH≌△CEB,可得出AE=CE,从而得出CH=CE-EH=4-3=1.4. 【答案】D;【解析】A选项:∵AB=AC,BE⊥AC于E,CF⊥AB于F,∠A=∠A∴△ABE≌△ACF(AAS),正确;B选项:∵△ABE≌△ACF,AB=AC∴BF=CE,∠B=∠C,∠DFB=∠DEC=90°∴DF=DE故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正确;C选项:∵△ABE≌△ACF,AB=AC∴BF=CE,∠B=∠C,∠DFB=∠DEC=90°∴△BDF≌△CDE(AAS),正确.5. 【答案】D;【解析】如果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那么相等;如果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那么互补.6. 【答案】A;【解析】因为知道AD的长,所以只要求出AD边上的高,就可以求出△ADE的面积.过D作BC的垂线交BC 于G,过E作AD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F,构造出Rt△EDF≌Rt△CDG,求出GC的长,即为EF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二.填空题7. 【答案】△DFE,HL;【解析】EB+BF=FC+BF,即EF=BC,斜边相等;8. 【答案】6;【解析】DB=DC+CB=AB+ED=4+2=6;9. 【答案】(1)(2)10.【答案】20;【解析】过M作MD⊥AB于D,可证△ACM≌△ADM,所以DM=CM=20cm.11.【答案】45°;【解析】证△ADC与△BDF全等,AD=BD,△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答案】270°;【解析】∠1+∠6=∠2+∠5=∠3+∠4=90°,所以∠1+∠2+∠3+∠4+∠5+∠6=270°.三.解答题13.【解析】证明:在Rt△OPM和Rt△OPN中,OP OPOM ON=⎧⎨⎩=∴Rt△OPM≌Rt△OPN.∴∠POM=∠PON,即OP平分∠AOB.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如图,在△ABC与△A B C'''中.AB=A B'',BC=B C'',AD⊥BC于D,A D''⊥B C''于D'且 AD=A D''求证:△ABC≌△A B C'''证明:在Rt△ABD与Rt△A B D'''中∵AB A BAD A D''=⎧⎨''=⎩∴Rt△ABD ≌ Rt△A B D''' (HL)∴∠B=∠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在△ABC与△A B C'''中∵AB A BB B BC B C''=⎧⎪'∠=∠⎨⎪''=⎩∴△ABC≌△'''A B C (SAS)15.【解析】证明∵DE⊥AC,BF⊥AC,∴∠DEG=∠BFE=90°.∵AE=CF,AE+EF=CF+EF.即AF=CE.在Rt△ABF和Rt△CDE中,,, AB CD AF CE=⎧⎨=⎩∴Rt△ABF≌Rt△CDE(HL),∴BF=DE.在△BFG和△DEG中,,,,BFG DEGBGF DGE BF DE∠=∠⎧⎪∠=∠⎨⎪=⎩∴△BFG≌△DEG(AAS),∴FG=EG,即BD平分EF.。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第一篇: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a△ab≌△aed;ob=oe .e8.如图,在△ab和△db中,ab = d,a = db,a与db交于点m.(1)求证:△ab≌△db ;(2)过点作n∥bd,过点b作bn∥a,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bn9.在⊿ab中,∠b=60。

,∠ba和∠ba的平分线ad和f交于i 点。

试猜想:af、d、a三条线段之间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0. 在?ab中,ab=a,de∥b.(1)试问?ade是否是等腰三角形,说明理由.(2)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ab,m平分?ab,若?ade的周长20,b=8.求?ab的周长.amdeb11. 如图, 已知: 等腰rt△oab中,∠aob=900, 等腰rt△eof 中,∠eof=900, 连结ae、bf. 求证:ae=bf;ae⊥bf.1如图,△ab中,d是b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于点f,交a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交ab于点e,连接eg。

(1)求证:bg=f;(2)请你判断be+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13.如图:△ab和△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d=e.bg dabde14. 如图,一艘轮船从点a向正北方向航行,每小时航行15海里,小岛p在轮船的北偏西15°,3小时后轮船航行到点b,小岛p此时在轮船的北偏西30°方向,在小岛p的周围2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

北b15.如图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a. 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b.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形状相同的图形就是全等图形d.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9.如图,已知△ab ≌△def,且ab=4,b=5,a=6,则de的长为.a.4b.5c.6d.不能确定10.如图,若△oad≌△ob,且∠0=65°,∠=20°,则∠oad等于().a. 85°b. 95°c. 65°d.105°11. 如图,已知∠1=∠2,要使△ab≌△ade,还需条件().a. ab=ad,b=deb. b=de,a=ae. ∠b=∠d,∠=∠ed.a=ae,ab=adaeebdbfbd1如图,△ab≌△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af;②∠fab=∠eab;③ef=b;④∠eab=∠fa,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1个b. 2个. 3个d. 4个13.如图,已知△ab中,ab=a,它的周长为24,又ad⊥b于d,△abd的周长为20,则ad的长为().a. 6b.8. 10d. 12三、证明题1.已知:如图点是ab的中点,d∥be,且d=be.求证:∠d=∠e.adbe、f是ab上的两点,ae=bf,又a∥db,且a=db.求证:f=de。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及三角形全等提高题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及三角形全等提高题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及三角形全等提高题在数学的几何世界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而直角三角形作为其中的特殊类型,其全等的证明有着独特的方法和规律。

同时,三角形全等的提高题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几何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最常见的就是“斜边、直角边定理”(HL 定理),即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如,有两个直角三角形 ABC 和 DEF,其中∠C =∠F = 90°,AB = DE,AC = DF。

我们就可以根据 HL 定理得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那么,为什么 HL 定理能够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呢?这是因为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边(斜边)是最长的边。

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确定时,根据勾股定理 a²+ b²= c²(其中 a、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另一条直角边也就唯一确定了。

所以,只要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相同,即全等。

除了 HL 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还可以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如“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比如,在直角三角形 MNP 和 QRS 中,如果∠M =∠Q,MN =QR,∠N =∠R,那么就可以根据 ASA 定理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

例 1:已知在直角三角形 ABC 和 DEF 中,∠C =∠F = 90°,AB= DE = 5cm,BC = EF = 3cm。

求证:△ABC ≌△DEF。

证明: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C =√(AB²BC²) =√(5² 3²) = 4cm ,DF =√(DE² EF²) =√(5² 3²) = 4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DE=DF. 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DC.你能说明BE与DF相等吗?
9.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A=30°.求证:BD=1
4
AB
C
D
F
1
2
A
B
10.如图,在△ABC 中,AB =AC ,DE 是过点A 的直线,BD ⊥DE 于D ,CE ⊥DE 于E . (1)若BC 在DE 的同侧(如图①)且AD =CE ,说明:BA ⊥A C .
(2)若BC 在DE 的两侧(如图②)其他条件不变,问AB 与AC 仍垂直吗?若是请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角BAD ,CE 垂直AB 于E ,且角B+角D=180度,求证:AE=AD+BE
A
B D
C
E
1
2
2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

求证:AF=CE 。

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

求证:BE =CD 。

F E
A C D B
A E
D C B
4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
7、已知:如图,AB ⊥BC ,AD ⊥DC ,AB=AD ,若E 是AC 上一点。

求证:EB=ED 。

D
A E C
B
8、已知:如图,AB 、CD 交于O 点,CE//DF ,CE=DF ,AE=BF 。

求证:∠ACE=∠BDF 。

9. 已知:如图,△ABC 中,AD ⊥BC 于D ,E 是AD 上一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若BD=AD ,DE=DC 。

求证:BF ⊥AC 。

10. 已知:如图,△ABC 和△A 'B 'C '中,∠BAC=∠B 'A 'C ',∠B=∠B ',AD 、A 'D '分别是∠BAC
、∠B 'A 'C '的平分线,且AD=A 'D '。

求证:△ABC ≌△A’B’C’。

A B
C D
E F
O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D' 1 2
3 4
11.已知:如图,AB=CD ,AD=BC ,O 是AC 中点,OE ⊥AB 于E ,OF ⊥D 于F 。

求证:OE=OF 。

A B
C
D E F O
12.已知:如图,AC ⊥OB ,BD ⊥OA ,AC 与BD 交于E 点,若OA=OB ,求证:AE=BE 。

O
B
A
C
D
E
13.已知:如图,AB//DE ,AE//BD ,AF=DC ,EF=BC 。

求证:△AEF ≌△DBC 。

A B
D
E
F
14.如图,B ,E 分别是CD 、AC 的中点,AB ⊥CD ,DE ⊥AC 求证:AC=CD
15.已知:如图,PA 、PC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PD ⊥BM 于D ,PF ⊥BN
于F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16.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 =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7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 DE ⊥AB 于E , DF ⊥AC 于F , 且BE=CF , 求证:(1)AD 是∠BAC 的平分线;(2)AB=AC .
18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D 为腰CB 上的中线,CE ⊥AD 交AB 于E .求证∠CDA =∠EDB .
19在Rt △ABC 中,∠A =90°,CE 是角平分线,和高AD 相交于F ,作FG ∥BC 交AB 于G ,求证:AE =BG .
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A 1 2
E
F C D B 1
2 A
B C
D
E
20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BDC=120º,说明AD=BD+CD的理由
21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BE交AD于F,且AE=EF,说明AC=BF的理由
22如图,在△ABC中,∠ABC=100º,AM=AN,CN=CP,求∠MNP的度数
23如图,在△ABC中,AB=BC,M,N为BC边上的两点,并且∠BAM=∠CAN,MN=AN,求∠MAC的度数.
24如图,已知∠BAC=90º,AD ⊥BC, ∠1=∠2,EF ⊥BC, FM ⊥AC,说明FM=FD 的理由
19.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DF ,试判断BE+CF 与EF 的大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1.如图,在△ABC 中,∠ABC=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AE+CD .
练习:
1.已知:如图,AC AB =,AE AD =,21∠=∠。

求证:ACE ABD ∆≅∆。

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D 上,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2. 根据下列各组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C =∠C ’,AC =A ’C ’ C. AB =A ’B ’,S △ABC =S △A ’B ’C ’
D. ∠A =∠A ’,∠B =∠B ’,∠C =∠C ’
*3. 如图,在△ABC 与△DEF 中,已有条件AB =D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 ∠B =∠E ,BC =EF
B. BC =EF ,AC =DF
C. ∠A =∠D ,∠B =∠E
D. ∠A =∠D ,BC =EF
二. 填空题
1. 如图所示,点E 在AB 上,AC =AD ,BC =BD ,则全等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
2. 如图所示,AB =DC ,AE =DF ,CE =BF ,∠D =35°,∠A =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OA =OB ,OC =OD ,∠O =60°,∠C =25°,则∠BED 等于__________.
*4. 在△ABC 和△A ’B ’C ’中,AC =A ’C ’,AB =A ’B ’,还应补充条件__________或__________则可推出△ABC ≌△A ’B ’C ’.
A B C D
E 第1题
A
B C
D
E F
第3题
A B
C D E 第1题图 A
B C D E F 第2题图 O A B C
D E
第3题图
1. 已知:如图,C 为BE 上一点,点A 、D 分别在BE 两侧.AB ∥ED ,AB =CE ,BC =ED .说明AC =CD .
A B
C
D
E
*2. 已知:如图所示,A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D =BC ,AE =BF ,CE =DF ,试说明:(1)DF ∥CE ;(2)DE =CF .
A
B C
D
E
F
1
2
*3.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分别有点E 、点F ,且BE +DF =EF ,试求∠EAF 的度数.
A
B
C
D E
F
*4. 如图所示,已知AB =CD ,AD =BC ,DE =BF ,试说明∠E =∠F .
A
B C
D
E
F
5. 如图,一块三角形模具的阴影部分已破损.
(1)只要从残留的模具片中度量出哪些边、角,就可以不带残留的模具片到店铺加工一块与原来的模具ABC 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模具A’B’C’?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作出模具△A’B’C’的图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B
**6.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中,AB=AC,P是△ABC 内部任意一点,将AP绕A顺时针旋转至AQ,使∠QAP=∠BAC,连接BQ、CP,则BQ=CP.”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说明了△ABQ≌△ACP,从而得BQ=CP之后,将点P移到等腰三角形ABC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CP”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推理.
A
B
C P
Q

A
B
C P
Q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