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发布的口腔崩解片指导原则
国外上市口腔崩解片剂特性及分析-市场研究报告(精)

国外上市口腔崩解片剂特性及分析∙关键词:国外上市口腔崩解片剂特性分析∙信息来源:慧聪网∙发表时间:2007年07月04日从美国、英国以及瑞典上市的口腔崩解片剂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加以注意:1、主药中既有水溶性药物也有难溶性药物,由此可看出,虽然部分中文文献从主药的溶解性角度将该类剂型分类为口腔速崩片和口腔速溶片,但在国外并未加以细分,而是统称为“Orallydisintegratingtablets”或“Rapidlydisintegratingtablets”(FDA已单独确定了Orallydisintegratingtablets剂型),因此,按此剂型申报新药有一定依据,剂型可直接翻译为“口腔崩解片”。
2、本类制剂的商品名一般均在其普通片剂的商品名后添加一显示本品口腔崩解特性的词缀。
而普通片剂从适应症来看涵盖了过敏、消化、精神神经、心血管、肌松药、肿瘤止吐药等方面,由此可知,本类制剂并非针对某些特定适应症而研发(可能仅对于吞水即呕的癌症疗病人而言具一定的服用优势),而仅作为普通制剂的部分补充,其重点突出在该类制剂可在无水的条件下(或仅有少量水存在)于口腔中快速崩解,随吞咽动作入消化道,在口腔内应无粘膜吸收,体内行为应与普通片剂一致。
3、由于本类制剂无需以水送服,为达到较好的崩解效果,一般要求主药含量要小,总片重也应较小。
从FDA批准产品的规格上可得到证实。
因此本类制剂在主成分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
4、该类制剂处方中基本采用了明胶、甘露醇和矫味剂,另加以部分其他辅料。
另查阅相关文献中也可见明胶、甘露醇、矫味剂等为该类制剂首选辅料,因此在研发该类制剂时,处方首要应考虑以上辅料。
5、FDA上市产品中,制剂工艺基本采取了两种方法:冷冻干燥法(Zydis 法)和直接压片法(Orasolv法)。
其中Zydis法与普通的冻干方法,例如粉针冻干工艺不同,主要是将主药和辅料定量分装在一定模具中,冻干去水,制得高孔隙率的固体制剂。
FDA发布的口腔崩解片指导原则

FDA发布的口腔崩解片指导原则1、背景介绍为提高药物使用的方便性,解决特定适应症和特殊患者人群的用药顺应性,制药企业开发了一类只需放在舌面上就可以咽下的产品。
该类产品被设计为当接触唾液后能够迅速崩解和溶解,而无需咀嚼、整片吞咽或用水服用。
这种给药方式最初希望能对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患者以及服药顺应性差的患者(如精神失常患者)带来益处。
1998年,FDA的CDER命名标准委员会根据对早期该类产品的审评情况,首次将该类产品定义为一种新的剂型――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ODT)。
其定义如下:口腔崩解片是一种含药的固体制剂,当放在舌面上时,可以迅速地、通常在几秒钟内崩解。
早期开发的该类产品的特点包括片重低、尺寸小、所含组分溶解性好以及崩解迅速,这些特点支持这类产品的使用目的。
然而,当后续的制药企业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生产出另外的产品时,许多后续产品显示出与早期产品较大的变异性。
由于这些产品特性的变化可能会对其特定用途的适用性产生影响,因而FDA提出了该针对制药企业的指导原则。
2、讨论该指导原则中给出的建议是基于该类产品最初定义的目的以及CDER对采用该剂型的NDAs和ANDAs申请的经验做出的。
FDA针对申报单位递交的申报资料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一篇文献综述,并收集了实验室研究的信息,结果显示:尽管这些产品的崩解时间在几秒钟到1分钟以上,但绝大多数产品的崩解时间皆在大约30秒钟或更少。
代表了不同生产技术、不同尺寸和片重以及不同崩解方法的多种产品表明相对快速的崩解时间较易实现。
标称为口腔崩解片的产品必须与该类产品的特征相匹配(在唾液中迅速崩解,无需咀嚼或服用时使用液体)。
基于最初产品的基本原则和CDER的经验,FDA建议:除最初的定义外,口腔崩解片应被看作一种能在口腔中迅速崩解的固体口服制剂,当使用USP崩解时限实验方法或其他方法时,体外崩解时间应在大约30秒钟或更短。
(整理)口腔崩解片的技术要求以及开发前景

口腔崩解片的技术要求以及开发前景片剂是一种传统剂型,因质量稳定,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剂型之一,但因片剂加压成型,崩解较慢,生物利用度较低,且部分患者吞服较困难,因而片剂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受到限制。
为此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成为近年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分散片、咀嚼片、口腔崩解片、口腔速释片、口腔速溶片、自乳化释药系统、舌下片等不断涌现。
特别是口腔崩解片,因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口感好而成为片剂开发的重点。
1、口腔崩解片的概念口腔崩解片是指不需用水或只需用少量水,无需咀嚼,片剂置于舌面,遇唾液迅速解或崩后,借吞咽动力,药物即可入胃起效的片剂。
因其在口腔中能快速崩解或深解,因而目前对对其命名较为混乱。
其命名包括:口腔片(orally dissolving tablets);速溶片、口腔速溶片(fast dissolving tablets);速溶剂型(fast dissolving dosage form,fast dissolving drug form,FDDF);速崩片(rapidly disintegraring tablets);速液化咀嚼片(quick-liquifying chewable tablets)等。
而且进行新药注册中也有以速释片、口腔速溶片、口腔崩解片等命名进行申报。
《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中有速释片的收载,因而有厂家以"×××速释片"的名称申报,后来有商家以"×××口腔速溶片"的名称进行进口药品注册申报。
对此命名混乱的现象,国家药审中心专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后认为:"速释片"已收入《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但未规定明确的技术要求。
考虑到目前国外无速释片上市,尚无法借鉴国外的资料;同时缺少国内申报资料素材的支持,提出的技术要求暂不成熟,且国内无真正的速释片申报,故对速释片的技术要求暂不明确和公开,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口腔速溶片在国外也无相应品种上市,国内的新药申报存在理解和翻译有误,因而暂不认可该新剂型名称,以免引起管理和导向的混乱;故国家药审中心将在口腔中快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统一定义为"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美国FDA发布了关于口腔崩解片的指导原则

美国FDA发布了关于口腔崩解片的指导原则(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 OrallyDisintegrating Tablets一、FDA发布的口腔崩解片指导原则内容介绍1、背景介绍为提高药物使用的方便性,解决特定适应症和特殊患者人群的用药顺应性,制药企业开发了一类只需放在舌面上就可以咽下的产品。
该类产品被设计为当接触唾液后能够迅速崩解和溶解,而无需咀嚼、整片吞咽或用水服用。
这种给药方式最初希望能对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患者以及服药顺应性差的患者(如精神失常患者)带来益处。
1998年,FDA的CDER命名标准委员会根据对早期该类产品的审评情况,首次将该类产品定义为一种新的剂型——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ODT)。
其定义如下:口腔崩解片是一种含药的固体制剂,当放在舌面上时,可以迅速地、通常在几秒钟内崩解。
早期开发的该类产品的特点包括片重低、尺寸小、所含组分溶解性好以及崩解迅速,这些特点支持这类产品的使用目的。
然而,当后续的制药企业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生产出另外的产品时,许多后续产品显示出与早期产品较大的变异性。
由于这些产品特性的变化可能会对其特定用途的适用性产生影响,因而FDA 提出了该针对制药企业的指导原则。
2、讨论该指导原则中给出的建议是基于该类产品最初定义的目的以及CDER对采用该剂型的NDAs和ANDAs申请的经验做出的。
FDA针对申报单位递交的申报资料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一篇文献综述,并收集了实验室研究的信息,结果显示:尽管这些产品的崩解时间在几秒钟到1分钟以上,但绝大多数产品的崩解时间皆在大约30秒钟或更少。
代表了不同生产技术、不同尺寸和片重以及不同崩解方法的多种产品表明相对快速的崩解时间较易实现。
标称为口腔崩解片的产品必须与该类产品的特征相匹配(在唾液中迅速崩解,无需咀嚼或服用时使用液体)。
基于最初产品的基本原则和CDER的经验,FDA建议:除最初的定义外,口腔崩解片应被看作一种能在口腔中迅速崩解的固体口服制剂,当使用USP崩解时限实验方法或其他方法时,体外崩解时间应在大约30秒钟或更短。
FDA发布咀嚼片关键质量属性指导原则(中英文对照)

FDA发布咀嚼片关键质量属性指导原则(中英文对照)This draft guidance, when finalized, will represent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or Agency) on this topic. It does not establish any rights for any person and is not binding on FDA or the public. You can u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f i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ble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To discus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contact the FDA staff responsible for this guidance as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该指南草案定稿后,代表FDA对这一主题当前的想法,并未赋予任何人权利,且对FDA或公众不具有任何约束力。
如果满足适用的法规和条例要求,也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方法。
如需讨论另外一种方法,请与本指南封面中列出的FDA工作人员联系。
I. INTRODUCTIONI.引言Thisguidance provides manufacturers of chewable tablets for human use with the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s (CDER) current thinking on the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that should be assess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these drug products.2 This guidance also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about submitting developmental, manufacturing, and labeling information forchewable tablets that must be approved by CDER before they can be distributed.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guidance apply mainly to new drug applications(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3and certain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CMC)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4some of the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submission of developmental information may alsoapply to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applications (INDs). The recommendationsabout assessing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apply to all chewable tablets forhuman use, including non-application products.本指南向生产者提供了药品审评研究中心(CDER)对人用咀嚼片在研发过程中应评估的关键质量属性的当前想法2。
040开发口腔崩解片剂型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发布日期20050510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开发口腔崩解片剂型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者魏农农鲁爽部门审评三部魏农农鲁爽正文内容口腔崩解片(以下简称口崩片)即在口腔内可快速崩解、分散或溶解于唾液中的片剂,患者不需水或只需极少量水可将药物顺利服下。
主药既可为水溶性药物也可为难溶性药物。
由于本类制剂无需以水送服,为达到较好的崩解效果,一般要求主药含量要小,总片重也应较小。
口崩片的制剂的特点为:不需用水或只需少量用水,也无需咀嚼,药物置于口腔内,遇唾液迅速溶解或崩解后,随着服用者的自主及不自主的吞咽动作进入消化系统吸收后起效。
体内行为基本与普通片剂一致。
与舌下含片不同,起效并不依赖于口腔粘膜吸收。
近几年,国内已开始有口崩片剂型新药的申请。
结合口崩片剂型特点以及对此类品种的审评,笔者建议在研发口崩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立题依据1、临床需求应从临床治疗目的、需求及临床使用顺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是否有必要开发此剂型。
目前在精神神经、内分泌、抗感染、心血管、外科、肿瘤等领域有部分药品开发了口崩片,主要用于一些特殊人群的使用,如老人、儿童、吞咽困难或特殊环境下的病人等,一般不是针对某些特定适应症而研发。
2、药物的理化性质并非所有的药物都可开发成口崩片,因为药物的理化性质可能对口崩片的质量及生产造成影响,这些理化参数主要有嗅味、pH值、粒度、晶型、水分、溶解度等,以及药物在光、热、湿、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
因此,应在充分分析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具体的处方、工艺等对制剂影响的基础上,考虑该药物是否适宜被开发成口崩片。
二、一些具体技术问题1、规格的设定口崩片的规格设定,一般应参考已上市口服制剂的规格而定。
但对规格较大的药物,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使用2ml水,在1min内使口崩片完全崩解,在目前的制剂制备技术下难以实现,所以选择将原有剂型改为口崩片,要综合参考三方面的内容,即:已经上市品种的规格、临床单次使用剂量以及制备工艺是否可以满足在1分钟内使口崩片完全崩解的要求。
利培酮口腔崩解片

利培酮口腔崩解片【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利培酮口腔崩解片英文名称:Risperidone【成份】利培酮,化学名3-[2-[4-(6-氟-1,2-苯并异噁唑-3-基)-1-哌啶基]乙基]-6,7,8,9-四氢-2-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4-酮【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
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用法用量】利培酮口崩片服用时将片剂置于舌上,几秒钟内崩解,无需用水即可吞服(也可以用水吞服)。
由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药改用本品者:开始使用时,应渐停原先使用的抗精神病药。
若患者原来使用的是抗精神病药的长效注射剂,则在原定下一次注射时开始使用本品来替换该药治疗。
对已用的抗帕金森氏症药物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则应定期进行再评定。
成人:每日1次或每日2次。
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次1mg,一日2次,第二天增加到一次2mg,一日2次;如能耐受,第三天可增加到一次3mg,一日2次。
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
为期1-2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利培酮延缓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剂量为每日2-8mg,同时也证实了采用一日1次给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试验中起始剂量为第一日1mg,第二天增加到一日2mg,第三天可增加到一日4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
临床医师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再评估以确定用适当剂量进行维持治疗的必要性。
不管采用何种给药方式,对某些患者应进行缓慢的剂量调整,调整的时间间隔一般应不少于1周。
调整时,推荐剂量增减幅度以1-2mg的小剂量进行。
利培酮的最大有效剂量范围为一日4-8mg,但需一日2次,每日剂量超过6mg给药不能证明比较低剂量更有效,而且同出现更多的锥体外系症状和其它副作用有关,因此一般不推荐使用。
口腔崩解片的研究及开发

口腔崩解片研究及开发中国药科大学平其能一、概述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是指在在口腔内能够快速崩解或溶解片剂。
口崩片通常崩溶时间为数秒至数十秒, 通常不超出1分钟, 在在口腔中不另用水或极少水即能崩散形成混悬液或溶液。
在中国外文件上, 口崩片也称为口腔速崩片(oralfast-disintegrating tablet, oral rapid-disintegrating tablet)、口腔速溶片(oral fast-dissolution tablet)、口融片(oral melt tablet)、口腔快速分散片(oral fast-dispersing tablet)等, FDA对这类特点片剂均统称为口腔崩解片, 简称口崩片。
二、开发口腔崩解片意义开发口腔崩解片关键目是为了提升部分人群用药顺应性, 所谓速效或快速发挥作用不是其关键开发意图。
但一些药品制备成口腔崩解片后, 有可能改善其吸收程度或速度。
据统计,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吞咽片剂及胶囊困难发生率较高, 在老年人群中可能有35%病人困难吞药, 大约由专门机构看护老人中也有30%-40%难以自主吞咽药品, 18%-22%需要长久看护设施老年人; 口崩片尤其适合婴幼儿、咽喉疾病、帕金森氏症、艾滋病、甲状腺手术、头颈部放疗、偏头痛、精神紊乱、脑瘫、肾衰等疾病以及部分长久卧床诊疗病人。
其关键临床意义及社会意义有, 1、降低一些病人吞咽困难, 提升依从性; 2、尤其是部分特殊人群用药和老、幼等吞咽障碍者; 3、能够在紧急或无条件用水环境下用药; 部分不习惯于或不方便饮水用药者; 4、能够降低一引发住院病人和家庭病人护理工作负担; 5、部分药品因为在口腔中快速吸收或降低肝肠代谢而提升生物利用度。
(但多数情况下不改变吸收特征); 6、增加新奇剂型, 延长药品专利, 提升经济效益。
三、中国外研制情况1、部分上市品种2、对药品类型选择从上表品种能够看出, 对口崩片药品选择但并无特殊限制, 关键考虑适合人群需求及对应疾病需要, 并依据生产工艺、特定技术、病人依从性等方面考虑药品及药品剂量。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奥氮平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1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奥氮平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1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1.01.25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2021年第5号
•【施行日期】2021.01.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
2021年第5号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奥氮平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1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为进一步规范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奥氮平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1个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1、2)。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1年1月25日附件1:《奥氮平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1个指导原则名单
附件2:《奥氮平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1个指导原则。
咀嚼片(化学药品)质量属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2023 01一、概述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适用于由于片剂的大小或吞咽困难而不能或不愿整片吞服的不同患者群体,包括儿童、成年人、老人、吞咽困难或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
咀嚼片通常是为了避免整片吞服可能导致的窒息风险和/或促进活性成分溶出等而开发的须咀嚼后吞咽的片剂,说明书用法项下注明须咀嚼后吞服。
说明书用法项下注明可整片吞服也可咀嚼后服用的片剂,其通用名称虽不体现咀嚼片,但亦需同时满足咀嚼片的相关技术要求。
安全、有效对于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至关重要。
对于咀嚼片药物,在开发中若未对质量属性进行充分研究和控制,尤其是硬度、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关键质量属性,则易导致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事件,如患者整片吞咽或不完全咀嚼导致的胃肠道梗阻、片剂硬度过大导致牙齿损伤以及引起其他食管刺激等,或者整片吞咽或不完全咀嚼导致活性成分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溶出。
本指导原则的起草制定,旨在提出研发咀嚼片药物时应考虑的关键质量属性,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控制,以避免或减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可接受性,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属于常释制剂(化药药品) 的咀嚼片或说明书用法项下注明可咀嚼后服用片剂的研究和开发。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知。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二、总体考虑咀嚼片应具有易于咀嚼、口感易于接受、大小及形状适中、易崩解以促进溶出等特性。
申请人应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研发咀嚼片药物,在确定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QTPP)时应考虑终产品的质量能满足咀嚼片所应具备的特性,再根据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确立咀嚼片的关键质量属性(CQA) 。
一般而言,咀嚼片的关键质量属性除了包括通常的性状、鉴别、有关物质(含异构体杂质)、致突变杂质、元素杂质、含量均匀度/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量等以外,还应包括硬度、崩解时限、溶出度以及可能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质量属性。
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使用说明

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1.成人:本品不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也无需咀嚼,药物置于舌面,迅速崩解后,借吞咽动作入消化道起效。
2.对婴幼儿及儿童,首选滴剂、混悬剂、糖浆等适合婴幼儿使用的剂型,以避免因药物未完全崩解就吞咽而发生噎呛的危险。
若使用本品,必须先将片剂加少量水使完全溶散后再送服,且在成人监护下确保无噎呛危险的情况下使用。
3.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3片,若持续高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注意事项】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应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不能同时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他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患者慎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6.服用本品期间禁止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7.当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不良反应】较少,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白血球减少等,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适应症】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神经痛等。
【药物相互作用】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脏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服,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4.本品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药理毒理】1.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
口腔崩解片

口腔崩解片详细内容:口崩片约50%的人对吞服片剂和胶囊有困难--速溶片开发进展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年龄增长吞咽能力的下降,口服片剂给药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据估计,约有50%的人对吞服片剂和胶囊有困难,影响了药物治疗的顺应性。
在儿科和老年医药学领域,对能在水中溶解或悬浮、可咀嚼或能在口中迅速溶解的固体制剂有很大的需求,无需用水和吞咽动作就能迅速分散或溶解的口服快速分散制剂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这种剂型放入口中后能迅速分散或溶解在唾液中,药物可通过口腔或食道内的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比普通制剂高,由首过代谢引起的副作用也可以减轻。
1998年,速溶片的定义首次出现在出版物中。
在《欧洲药典》开始使用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放置于口中后能在吞咽前迅速溶解的片剂”后,速溶片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优点日益受到制药业和学术界的关注。
速溶片,又称快速分散制剂,比其他能提高患者顺应性的剂型,如泡腾片、混悬液、咀嚼胶、咀嚼片有更多的优点。
例如,泡腾片和混悬液在服用前还需有额外的处置;老年人由于咀嚼困难,片剂在口中的停留时间延长,当制剂中有苦味药物存在时,咀嚼片的苦味会大大增加。
伽玛射线闪烁扫描技术研究显示,口内速溶片在口腔和胃内的停留时间、穿过食道的时间与普通的片剂、胶囊和液体制剂相当。
对乙酰氨基酚速溶片的吸收率比普通片高,但生物利用率相同。
藤黄酚、螺内酯速溶片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顺应性都得到提高。
开发速溶片的最大挑战就是片剂的物理性能和崩解性能都要良好。
意大利Eurand公司开发了Ziple ts技术,可适用于水不溶性药物。
研究发现,加入适量的水不溶性无机辅料和泡腾剂后,即使在压片力和片剂硬度均较低的情况下,速溶片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崩解性能。
水不溶性无机辅料比常用的水溶性糖类或盐类更能提高片剂的崩解性能。
这是因为,主要由水溶性物质组成的片剂溶解的趋势大于崩解,当片剂外层的水溶性成分溶解后,由于形成了粘稠的溶液,水向片心扩散的速率降低,从而导致崩解时间延长。
口崩片

口崩片约50%的人对吞服片剂和胶囊有困难--速溶片开发进展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年龄增长吞咽能力的下降,口服片剂给药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据估计,约有50%的人对吞服片剂和胶囊有困难,影响了药物治疗的顺应性。
在儿科和老年医药学领域,对能在水中溶解或悬浮、可咀嚼或能在口中迅速溶解的固体制剂有很大的需求,无需用水和吞咽动作就能迅速分散或溶解的口服快速分散制剂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这种剂型放入口中后能迅速分散或溶解在唾液中,药物可通过口腔或食道内的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比普通制剂高,由首过代谢引起的副作用也可以减轻。
1998年,速溶片的定义首次出现在出版物中。
在《欧洲药典》开始使用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放置于口中后能在吞咽前迅速溶解的片剂”后,速溶片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优点日益受到制药业和学术界的关注。
速溶片,又称快速分散制剂,比其他能提高患者顺应性的剂型,如泡腾片、混悬液、咀嚼胶、咀嚼片有更多的优点。
例如,泡腾片和混悬液在服用前还需有额外的处置;老年人由于咀嚼困难,片剂在口中的停留时间延长,当制剂中有苦味药物存在时,咀嚼片的苦味会大大增加。
伽玛射线闪烁扫描技术研究显示,口内速溶片在口腔和胃内的停留时间、穿过食道的时间与普通的片剂、胶囊和液体制剂相当。
对乙酰氨基酚速溶片的吸收率比普通片高,但生物利用率相同。
藤黄酚、螺内酯速溶片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顺应性都得到提高。
开发速溶片的最大挑战就是片剂的物理性能和崩解性能都要良好。
意大利Eurand公司开发了Ziple ts技术,可适用于水不溶性药物。
研究发现,加入适量的水不溶性无机辅料和泡腾剂后,即使在压片力和片剂硬度均较低的情况下,速溶片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崩解性能。
水不溶性无机辅料比常用的水溶性糖类或盐类更能提高片剂的崩解性能。
这是因为,主要由水溶性物质组成的片剂溶解的趋势大于崩解,当片剂外层的水溶性成分溶解后,由于形成了粘稠的溶液,水向片心扩散的速率降低,从而导致崩解时间延长。
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

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1年4月目录一、概述 (1)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 (1)(一)研究类型 (1)(二)受试人群 (2)(三)给药剂量 (2)(四)给药方法 (2)(五)血样采集 (2)(六)检测物质 (2)(七)生物等效性评价 (2)三、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豁免 (3)四、参考文献 (3)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2一、概述3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Sildenafil Citrate Orodispersible 4Tablets)用于治疗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主要成分为枸橼5酸西地那非。
西地那非是一种环磷酸鸟苷(cGMP)特异的5 型磷酸二酯酶(PDE5)的选择性抑制剂,其主要活性代谢产67物为N-去甲基西地那非。
本品吸收迅速。
与空腹状态下服用8相比,口腔崩解片与高脂饮食同服会引起显著的吸收延迟。
9推荐空腹服用本品。
10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生物等效性研究应符合本指导11原则,还应参照《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12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生物等效性13研究的统计学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
14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15(一)研究类型16建议采用两制剂、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进行空腹条件下单次给药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1718(二)受试人群19健康男性受试者。
(三)给药剂量2021建议采用50 mg规格单片服用。
22(四)给药方法23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说明书给药方法为:本品可用水24服用或直接服用。
建议采用后一种方式开展临床试验,即将25口腔崩解片置于舌上,待其崩解后直接吞咽,观察并记录口崩片在口中完全崩解的时间及口感等。
2627(五)血样采集28建议合理设计样品采集时间,使其包含吸收、分布及消29除相。
30(六)检测物质31血浆中的西地那非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西地那32非。
33(七)生物等效性评价建议以西地那非的C max、AUC0-t和AUC0-∞作为生物等3435效性评价的指标,生物等效性接受标准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 max、AUC0-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在363780.00%~125.00%范围内。
佐米曲普坦口腔崩解片使用说明

佐米曲普坦口腔崩解片【用法用量】口服。
本品的起始剂量为2.5mg,若头痛复发,应在前次服药2小时后服用。
24小时内服用本品不应超过10mg。
【不良反应】本品的耐受性良好,轻微、短暂且不需治疗亦能自行缓解。
【禁忌】尚不明确。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急性治疗。
本品不用于偏头痛的预防、偏瘫性或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本品用于丛集性头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1.佐米曲普坦与人重组5-HT1D和5-HT1B受体显示高度亲和力,与5-HT1A受体显示中度亲和力。
本品的N-去甲基代谢物与5-HT1B/1D受体也显示高度亲和力,与5-HT1A受体显示中度亲和力。
目前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局部颅部血管扩张和/或三叉神经系统的神经末梢释放感觉神经肽(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关。
2.本品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对颅内血管(包括动静脉吻合支)和三叉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的5-HT1B/1D受体的激动作用,导致颅部血管收缩和抑制致炎症后神经肽的释放。
【类型】处方药【医保】非【国家/地区】国产【剂型】片剂【药代动力学】1.本品口服给药后吸收完全,药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40%;2.本品在2.5-50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原形药及N-去甲基活性代谢物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
本品的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代谢物的血药浓度约为本品的2/3,由于N-去甲基代谢物对5-HT1B/D受体的激动作用相当于原形药的2-6倍,本品的作用可部分归功于此活性代谢物。
3.多次给药无蓄积现象,食物对本品的生物利用度无影响。
【成份】佐米曲普坦。
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说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商品说明书为准。
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目的:制备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并优化其处方。
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以物料休止角、崩解时限、口感评价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中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矫味剂种类或用量;以崩解时限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中填充剂比例、崩解剂用量、润滑剂用量、矫味剂用量,并考察最优处方所制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的硬度和主成分含量。
结果:最优处方中填充剂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1 ∶4、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用量为15%、润滑剂硬脂酸镁用量为1.0%、矫味剂甜菊苷用量为3.0%。
所制3批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的表面光滑、口感微甜,崩解时限分别为(26.7±1.2)、(26.7±0.6)、(27.6±0.9)s,硬度分别为(3.59±0.19)、(3.49±0.18)、(3.27±0.16)kg,右佐匹克隆含量分别为(99.47±0.15)%、(99.53±0.05)%、(99.46±0.20)%,RSD均≤0.87%(n=3)。
结论:所制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口腔崩解片的要求。
ABSTRACT OBJECTIVE:To prepare Dexzopiclone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DODT),and to optimize its formulation. METHODS:Direct powder comp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DODT. Using repose angle of material,disintegration time and taste evaluation as indexes,single factor test was used to screen the types or amount of bulking agent,disintegrating agent,glidant and flavoring agent;using disintegration time as index,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oportion of bulking agent,the amount of disintegrating agent,glidant and flavoring agent. Then the hardness and main component contents of DODT prepared by optimal formulation were determined. RESULTS:The optimal formulation was as follows as the ratio of mannitol-MCC 1 ∶4,the amount of disintegrating agent PVPP was 15%,the amount of glidant magnesium stearate was 1.0%,the amount of flavoring agent stevia was 3.0%. Three batches of prepared DODT were smooth in surface and good in taste;their disintegration time were(26.7±1.2),(26.7±0.6),(27.6±0.9)s,hardness were (3.59±0.19),(3.49±0.18),(3.27±0.16)kg,and contents were (99.47±0.15)%,(99.53±0.05)%,(99.46±0.20)%,respectively (all RSDs≤0.87%,n=3). CONCLUSIONS:Prepared DODT are all in line with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KEYWORDS Dexzopiclone;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Formulation optimiza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Disintegration time右佐匹克隆(Dexzopiclone)是由美国Sepracor公司开发的一种快速短效非苯二氮类镇静安眠药,为佐匹克隆的右旋单一异构体[1]。
口腔崩解片概述.

4.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晕动症、咳喘、无水等吞咽常 规片剂困难的时候,口崩片的优势更为突出。
5. 口崩片的制备工艺:直接压片法、湿法制粒、压模 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 言 INTRODUCTION
1. 概念:
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简称ODT)一般指不需用水或只需 用少量水,无需咀嚼,片剂置于舌面,遇唾液 迅速溶解或崩解后,借吞咽动力药物即可人 胃起效的片剂。
谢谢观看
Q
&
A
将以水或乙醇等溶剂润湿 优点:快速崩解且味
的含活性成分的粉末混合 道有所改善;
物置入模盘形成湿润团块,缺点:机械强度低,
然后低压下干燥制得
在制备过程中可增加
片剂硬度,但通常导
致其溶出速率下降
制备工艺 主要制备工艺过程
优、缺点
喷雾干燥 压片法
将含有静电荷的聚合物及 优点:强度大,完整 增溶剂、膨胀剂等加入乙 性好; 醇及缓冲液等,以喷雾干 缺点:药物选择有一 燥的方法制得多孔性颗粒,定范围,辅料范围有 加入药物、崩解剂、矫味 限,而且工艺较复杂 剂等混匀后直接压片
如图:
2.口崩片的发展必要性
患者
ODTs(优点)
吞咽困难的患者(如食道癌患者, 生物利用度高,可降低用药剂量,
癌症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
且剂量准确,安全
患者不主动或不配合情况下用药 (如精神病患者)
服用方便,可自己给药,患者依从 性好
幼儿、老人、卧床体位难变动患者 对消化道黏膜刺激性小,减少药物
(如严重伤残病人)
FDA口腔崩解片ODT指南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December 2008Chemistry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Additional copies are available from:Office Communications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 WO51, Room 220110903 New Hampshire Ave.Silver Spring, MD 20993Phone: 301-796-3400; Fax: 301-847-8714druginfo@/cder/guidance/index.htm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December 2008ChemistryTABLE OF CONTENTSI.INTRODUCTION (1)II.BACKGROUND (1)III.DISCUSSION (2)IV.DISINTEGRATION TESTING (3)Guidance for Industry1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This guidance represents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FDA's) current thinking on this topic. It does not create or confer any rights for or on any person and does not operate to bind FDA or the public. You can u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f the approa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ble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If you want to discus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contact the FDA staff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is guidance. If you cannot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FDA staff, call the appropriate number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 of this guidance.I. INTRODUCTIONThis guidance provide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of new and generic drug products with an Agency perspective on the definition of an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 (ODT)—which is a different dosage form than, for example, a chewable tablet or a tablet that should be swallowed whole with liquid—and also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who would like to designate proposed products as ODTs.FDA's guidance documents, including this guidance, do not establish legally enforceable responsibilities. Instead, guidances describe the Agency's current thinking on a topic and should be viewed only as recommendations, unless specific regulatory or statutory requirements are cited. The use of the word should in Agency guidances means that something is suggested or recommended, but not required.II. BACKGROUNDIn an effort to develop drug products that are more convenient to use and to address potential issues of patient compliance for certain product indications and patient population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have developed products that can be ingested simply by placing them on the tongue. The products are designed to disintegrate or dissolve rapidly on contact with saliva, thus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chew the tablet, swallow an intact tablet, or take the tablet with liquids. This mode of administration was initially expected to be beneficial to pediatric and geriatric patients, to people with conditions related to impaired swallowing, and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hen compliance may be difficult (e.g.,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1 This guidance was prepared by the Offic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in th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at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After the Agency received and reviewed applications for the initial products, the CDER Nomenclature Standards Committee developed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for an ODT as a new dosage form in 1998:A solid dosage form containing medicinal substances which disintegratesrapidly, usually within a matter of seconds, when placed upon thetongue.2Characteristics that were exhibited by the initial products included low tablet weight, small tablet size, highly soluble components, and rapid disintegration. Such characteristics supported the intended uses of these products.However, as firms started developing additional products 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y and formulations, many of these later products exhibited wide variation in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initial products. Because this shift in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can affect suitability for particular uses, the Agency developed this guidance for industry.III. DISCUSSIONAs briefly discussed in section II, an ODT has previously been distinguished as a separate dosage form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intende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a product, which are rapid oral disintegration in saliva with no need for chewing or drinking liquids to ingest these produc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an aid to patient use and compliance, are th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tha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classifying a product as an ODT.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guidance are based on the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and on Agency experience with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nd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submitted for this dosage form. To determine what the Agency's experience has been, we surveyed applications for products submitted to the Agency, completed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laboratory studies that showed that although disintegration times ranged from a few seconds to longer than a minute, a large majority of these products have in-vitro disintegration times of approximately 30 seconds or less. These products represented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 variety of tablet sizes and weights, and various disintegration strategies,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relatively rapid disintegration is readily achievable across a variety of products.Products labeled as ODTs should match th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for this dosage form (identified above). Based on the original product rationale and Agency experience, we recommen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DTs be considered solid oral preparations that disintegrate rapidly in the oral cavity, with an in-vitro disintegration time of approximately 30 seconds or less, when based on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 disintegration test method or alternative (see section IV).2 CDER Data Standards Manual.Although the value of 30 seconds is given as a desired result, it is not intended to represent an arbitrary distinction between an ODT and some other tablet form. It is instead representative of a general time period associated with drug products that have been found to hav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ppropriate for a disintegrating tablet meant to be taken without chewing or liquids.We recommend that as a primary consideration when developing this type of product, you use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this dosage form designation (rapid disintegration in saliva without the need for chewing or liquids). Product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match these characteristics, rather than labeling a tablet as an ODT because it would eventually disintegrate when placed in the mouth. For example, tablets that take longer than 30 seconds to disintegrate or are dosed with liquids may be more appropriately considered to be chewable or oral tablets. Additional parameters for consideration du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re tablet size, tablet weight, component solubility, and the effect these factors have on the product’s intended use. While tablet size or weight is not explicitly included in the defini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effect large tablets have on patient safety and compliance. We generally recommend that the weight of the tablet not exceed 500 mg; however, if a tablet intended for use as an ODT weighs more than 500 mg, its ability to perform effectively as an ODT should be justified based on product performance. For such products, the extent of component solubility (e.g., tablet residue, need for liquids) can influenc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product being labeled as an ODT.TESTINGIV. DISINTEGRATIONPart of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if a product is an ODT involves testing a product to see how long it takes to disintegrate. Determination of disintegration time appears to be method dependent. Some methods are more discriminating than others. To provide both a standard for and consistency in disintegration testing, we recommend that applicants use the USP method for disintegration testing.3 However, other methods that can be correlated with or are demonstrated to provide results equivalent to the USP method also can be used and submitted to determine disintegration time.3USP 29, <701> Disintegration, pp. 2670-2672.。
14-5口崩片药物分析

5 制备工艺
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
冷冻干燥法——国外 喷雾内 湿法制粒压片法——国内
6 质量评价
Ø 崩解时限 崩解时间在1min以内,介质首选用水,用量应小于2ml,温 度为37℃,采用静态方法,崩解后残渣的粒度小于分散片710μm的限 度。
殊不能得到水的环境下用药。
Ø 药物可经口腔黏膜或食管黏膜吸收,也可经胃肠道吸收。 Ø 消化道粘膜刺激性小
3 质量要求
Ø 应在口腔内迅速崩解、口感良好、容易吞咽,对口腔黏膜无 刺激性。
Ø 建立合适的崩解时限测定方法和限度,并订入标准。 Ø 对难溶性药物,应建立合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和限度。 Ø 口感较好,应尽量遮盖药物的苦涩。 Ø 包装材料上应充分考虑片剂的硬度、脆碎性和引湿性,选择
第13章 速释制剂
片段12
13.5节——口腔崩解片
1 定义
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ODT)是指服用时不 需用水、无需咀嚼,将片剂置于舌面,遇唾液迅速崩解或溶解,借助 吞咽动作入胃起效的新型片剂。
国内外已有较多产品上市
2 特点
Ø 较普通固体口服制剂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Ø 比传统固体制剂更易吞服,适合老人、儿童、特殊疾病患者,以及特
ü 增香剂:香草醛、香兰素、香精、柠檬油酪酸、乳酸丁酯等。 ü 甜味剂:天然蔗糖、单糖浆、山梨醇、甘露醇、赤藓醇、糖精钠等。 ü 酸味剂:主要为有机酸类,包括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维生素C 等,其原理是与碳酸氢钠合用,遇水后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从而麻痹
味蕾而起到矫味作用。 ü 蔽味剂:明胶、黄原胶、瓜尔胶、阿拉伯树胶等各种树胶高分子材料, 具有缓和黏稠的作用,能够钝化味蕾从而达到矫味作用
合适的包装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DA发布的口腔崩解片指导原则
1、背景介绍
为提高药物使用的方便性,解决特定适应症和特殊患者人群的用药顺应性,制药企业开发了一类只需放在舌面上就可以咽下的产品。
该类产品被设计为当接触唾液后能够迅速崩解和溶解,而无需咀嚼、整片吞咽或用水服用。
这种给药方式最初希望能对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患者以及服药顺应性差的患者(如精神失常患者)带来益处。
1998年,FDA的CDER命名标准委员会根据对早期该类产品的审评情况,首次将该类产品定义为一种新的剂型――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ODT)。
其定义如下:口腔崩解片是一种含药的固体制剂,当放在舌面上时,可以迅速地、通常在几秒钟内崩解。
早期开发的该类产品的特点包括片重低、尺寸小、所含组分溶解性好以及崩解迅速,这些特点支持这类产品的使用目的。
然而,当后续的制药企业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生产出另外的产品时,许多后续产品显示出与早期产品较大的变异性。
由于这些产品特性的变化可能会对其特定用途的适用性产生影响,因而FDA提出了该针对制药企业的指导原则。
2、讨论
该指导原则中给出的建议是基于该类产品最初定义的目的以及CDER对采用该剂型的NDAs和ANDAs申请的经验做出的。
FDA针对申报单位递交的申报资料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一篇文献综述,并收集了实验室研究的信息,结果显示:尽管这些产品的崩解时间在几秒钟到1分钟以上,但绝大多数产品的崩解时间皆在大约30秒钟或更少。
代表了不同生产技术、不同尺寸和片重以及不同崩解方法的多种产品表明相对快速的崩解时间较易实现。
标称为口腔崩解片的产品必须与该类产品的特征相匹配(在唾液中迅速崩解,无需咀嚼或服用时使用液体)。
基于最初产品的基本原则和CDER的经验,FDA建议:除最初的定义外,口腔崩解片应被看作一种能在口腔中迅速崩解的固体口服制剂,当使用USP崩解时限实验方法或其他方法时,体外崩解时间应在大约30秒钟或更短。
尽管30秒的数值是一个期望的结果,但FDA无意将其作为区分口腔崩解片和其他片剂的特性。
FDA建议,当开发该类品种时,应将该类剂型的特点(在唾液中迅速崩解,无需咀嚼或服用时使用液体)作为该类剂型开发时首先需要考虑的点。
终产品应能满足以上这些特点,而不能仅仅因为这类产品可以在口中达到最终崩解就将其标称为口腔崩解片。
例如,当片子的崩解时间超过30秒或服用时需要液体时,应考虑将其制成咀嚼片或普通片,而不是制成口腔崩解片。
在制剂开发时另外需要考虑的参数是片子大小、片重、组分的溶解性以及这些因素对该类产品开发目的的影响。
虽然口腔崩解片的定义中未包含片子大小、片重,但申报单位应考虑大型片对患者安全性和使用顺应性的影响。
FDA推荐的片重为不超过500mg。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则标称为口腔崩解片的大型片中组分溶解的程度(如:药片中的残渣,需要用水)将会对患者的接受度产生影响。
3、崩解实验
确定一个产品是否为口腔崩解片的一个方面是测定该产品的崩解时间。
崩解时间的测定似乎具有方法相关性。
崩解时限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一些方法具有更好的区分性。
为保持方法的标准化和一致性,FDA推荐采用USP中崩解时限的测定方法。
但如果其他的方法能证明与USP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则也可以用于崩解时间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