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概念
事故和灾难的分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contents
目录
• 事故和灾难的基本概念 • 事故的分类 • 灾难的分类 • 事故和灾难的预防与应对 • 事故和灾难的案例分析
01
事故和灾难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特征
定义
事故和灾难是指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特征
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 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 重威胁和损害。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交通事故是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可能发生在城市道路、高 速公路、乡村道路等地方,涉及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火灾事故
总结词
火灾事故是指失火造成的事故,包括建筑物、森林、草原等场所的火灾。
详细描述
火灾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
公共安全事故
总结词
03
灾难的分类
自然灾难
01
02
03
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 壳运动引发的自然灾害, 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
洪水是由于大量降雨、融 雪等原因导致的江河泛滥 ,可能淹没农田、城市和 基础设施。
飓风
飓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 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等特征,可能造成严重的 财产和人员损失。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难,制定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救援资源和救援力量, 确保在事故和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 应急处置。
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器材, 确保在事故和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
事故、灾害源、潜在风险的概念与区别

事故、灾害源、潜在风险的概念与区别
事故的概念
事故是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或环境破坏的突发事件。
事故通常是意外发生的,可能由于人为
因素、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引起。
事故通常具有突发性、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
灾害源的概念
灾害源是指引发灾害事件的自然或人为的根本原因。
灾害源可
以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也可以是人为灾害源,如火灾、爆炸、核泄漏等。
灾害源通常是灾害发生的根本起点。
潜在风险的概念
潜在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或灾害的隐患或潜在威胁。
潜在风
险存在于各种活动中,可能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或失控而引发安全
问题。
潜在风险是可能发生但尚未实际发生的风险。
事故、灾害源、潜在风险的区别
事故是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灾害源是引发灾害事件的根源,可以是自然
灾害或人为灾害。
潜在风险是指潜藏的、可能导致事故或灾害的潜
在威胁,尚未实际发生。
事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灾害源是事故的
起点,而潜在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了解事故、灾害源和潜在
风险的概念对预防和应对事故和灾害非常重要。
事故的基本概念

事故的基本概念
事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物体、能量、信息等意外地相互接触、碰撞、干涉或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对环境、人员、财产等造成意外损害的事件。
事故通常具有破坏性、伤害性、危险性等特点,可能会对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环境生态等领域造成严重影响。
事故的分类可以根据事故原因、事故类型、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划分。
例如,根据事故原因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人为事故、技术事故等;根据事故类型可以分为机械事故、电气事故、化学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等;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国内事故、国际事故等。
事故的防范和控制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需要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完善事故调查和总结机制等。
安全事故定义及其他相关概念

安全事故定义及其他相关概念一、安全事故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当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行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
安全事故可分为生产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
二、伤亡事故即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当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的级别划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又分为重大和特大死亡事故)。
1、轻伤及轻伤事故:轻伤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情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员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
轻伤事故即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2、重伤及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即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而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造成员工死亡的事故。
包括发生事故人员当场死亡,以及伤者在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三、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报废、机械设备毁坏和安全设施失灵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称为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可分为4个等级:一级:⑴ 死亡30人以上;⑵ 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二级:⑴ 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⑵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
三级:⑴ 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⑵ 重伤20人以上;⑶ 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四级:⑴ 死亡2人以下;⑵ 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⑶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四、形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
安全事故的性质通常分为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和破坏事故3类。
五、事故调查小组的职责及工作内容1、组织技术鉴定;2、查明事故的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3、查明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措施的建议;5、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 调查组组长 调查组组长——有关政府指定; 有关政府指定; • 调查组常委——安全监管部门、主管部 安全监管部门、 调查组常委 安全监管部门 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 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 • 邀请单位 邀请单位——人民检察院参加; 人民检察院参加; 人民检察院参加 • 聘请人员 聘请人员——专家。 专家。 专家 • 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 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
第二部分 事故等级
• 事故分为四级: 事故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较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 一是称谓发生很大变化; 一是称谓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二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 将进行修改; 将进行修改; 三是相应历史统计资料要做相应调整。 三是相应历史统计资料要做相应调整。
• 普遍适用 普遍适用——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均 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均 要适用,也就是企业发生的事故必须适用( 要适用,也就是企业发生的事故必须适用(第 二条) 二条) 。 • 依照适用——没有死亡,但社会影响恶劣,政 依照适用——没有死亡 但社会影响恶劣, 没有死亡, 府认为需要调查的事故(第四十四条)。 府认为需要调查的事故(第四十四条)。 • 参照适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参照适用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发生的事故,参照执行(第四十四条)。 发生的事故,参照执行(第四十四条)。
三、事故报告的程序
• 现场有关人员 现场有关人员——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有关 单位负责人 有关 部门(通知公安、劳动、工会、 部门(通知公安、劳动、工会、人民检 察院) 部门逐级上报: 察院)——部门逐级上报: 部门逐级上报 特大、重大——省部级 省部级——国务院; 国务院; 特大、重大 省部级 国务院 较大——省厅级; 省厅级; 较大 省厅级 一般——县处级。 县处级。 一般 县处级
工程安全事故的概念

工程安全事故的概念
一、定义与概念
工程安全事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技术上的或经济上的原因而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停工等影响建设工程正常进行的事故。
这类事故可能发生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
二、事故类型
1. 按事故原因分类:可分为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
自然事故是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原因引起的;人为事故则是由于人为因素,如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引起的。
2. 按事故后果分类:可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轻微事故是指影响较小,损失轻微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事故;重大和特大事故则是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三、事故原因
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设计与施工不当: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规范,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或存在安全隐患。
2. 建筑材料问题: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可能导致结构破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
3. 施工现场管理不善: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4.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工程安全事故。
5. 人为失误:操作失误、指挥错误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工程安全事故。
四、预防与应对
为了减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设计与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设计合理,施工方法规范,提高工程质量。
2. 加强建筑材料管理:使用合格建筑材料,保证工程质量。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1]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1]](https://img.taocdn.com/s3/m/984bb56a011ca300a6c39079.png)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故障: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安全: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区别和联系:安全不是完全没有损害,只是这个损害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患存在。
如果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就能使系统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
要是存在隐患而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发生故障。
故障不一定会有危险,也有可能是丧失一些功能,却也有可能导致危险。
而风险是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指危险本身。
事故是意外情况,而不是意外情况的也有可能是危险,(吸烟不是事故,却对人有害是危险。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两者区别: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危险源: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
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核发电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美国白蛾)危险: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
事故分类

事故分类一、事故的概念及特性在介绍事故分类前,有必要对事故这一概念及事故的一些基本特性作一简要介绍。
从广义的角度讲,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有日的的行动过程中,由不安全的行为、动作或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且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意外事件,它能造成财产损失,生产中断,人员伤亡。
从劳动保护角度讲,事故主要是指伤亡事故,又称伤害“根据能量转移理论,伤亡事故指人们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这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异常释放,反作用于人体,致使人身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现象。
在伤亡事故中,我国重点抓了企业职工的伤亡事故,先后制定了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86)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在这两个标准中,从企业职工的角度将伤亡事故定义为;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1991午2月1日同务院75号令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则规定》中也是这么定义的。
事故既然是一种意外事件.那么同其他事物一样,它也具有本身特有的一些属性,掌握这些特性,对我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及预防有个具有指导性作用。
概括起来,事故主要有以下4种特性:(1)因果性。
事故的因果性指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这对预防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将起到积极作(2)随机性。
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
这就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
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因此,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意义。
(3)潜伏性。
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
事故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
事故定义资料

事故定义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事故的新闻报道,事故是指不可预测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
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事故的定义对于社会公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分类事故可以按照其发生的原因、性质和后果进行分类。
根据发生的原因,事故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和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则可能涉及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等。
根据性质,事故可以分为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工业事故、医疗事故等。
根据后果,事故可以分为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和造成财产损失的一般事故。
事故的影响事故的发生对社会、个人和家庭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重大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给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痛;其次,事故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破坏生态平衡;最后,事故发生后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来进行清理和恢复工作。
预防事故的措施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最后,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应对。
总之,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可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加强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重要工作。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 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 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 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 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 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
件”。 ②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 ——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 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 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 ③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安全。
第一节 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
什么是事故? 事故为什么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 型: 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 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路。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
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 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 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 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 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注意:发生误操作或故障时也不会发生 事故的本质安全很难实现。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态度 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身体状况不佳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这些原因 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 措施的依据。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安全生产事故概念界定

安全生产事故概念界定安全生产事故概念界定一、事故性质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为的、自然的、技术的或设施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对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具有突然性、灾难性、紧急性影响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工艺缺陷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2.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中,由于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驾驶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3.火灾事故:由于火源管理不当、电器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
4.职业病事故: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不良工作环境等原因,导致的职业病事故。
5.其他安全事故:除以上类型外,还包括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
二、事故范围安全生产事故的影响范围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包括受伤、致残、死亡等。
2.财产损失:事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3.环境破坏:事故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4.生产经营中断:事故可能导致生产经营中断,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
5.社会影响:事故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公众恐慌、社会舆论等。
三、事故后果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通常是非常严重的,可能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后果:1.人员伤亡: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2.财产损失:事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这些损失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3.环境破坏:事故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影响。
4.生产经营中断:事故可能导致生产经营中断,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5.社会影响:事故可能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6.法律责任:企业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处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四、事故原因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通常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指由于人为的失误、错误操作、不当行为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

。
加强监督检查
03
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并整改。
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
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岗位安全操 作规程。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定期组织全员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建立安全文化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 的安全素养。
REPORT
0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方法
现场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交 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 源。
安全检查表法
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 查表,对系统或设备进行 检查,发现潜在危险。
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或设备可能 发生的故障及其后果,找 出导致故障的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流程及标准
风险评估流程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可能 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可能受到 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工 等。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REPORT
06
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提升
应急处置程序掌握
熟悉应急预案
了解并熟悉各种类型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现 场处置、伤员救治、危险源控制等环节。
翻等事故。
生产事故
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 障、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原 因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等事故。
医疗事故
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 的过失或医疗设备故障等原因 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故。
自伤事故
指个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 由于自身疏忽或故意行为导致 的伤害事故,如跌倒、触电等
事故预防和控制

6/65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一、因果连锁理论
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中包括如下 5种因素: (1) 遗传及社会环境 (M) (2) 人的缺点 (P)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H) (4) 事故 (D) (5) 伤害 (A)
7/65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
第一节 事故的概念和特性
一、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指在生活、生产活动过程中发 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意外的) 、可 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 环境危害的事件。 二、事故的特性 1. 因果性 2. 随机性 (偶然性) 3. 潜伏性 4. 可预防性
1/65
三、事故的分类
1. 按事故的危害对象分 (1) 未遂事故 (2) 伤亡事故:① 暂时性失能伤害② 永久性部 分失能伤害③ 永久性全失能伤害④ 死亡。 在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86中,将受 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① 轻伤② 重伤③ 死 亡。 (3) 非伤亡事故 2.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 (1)轻伤事故(2) 重伤事故(3) 死亡事故 (4) 重大伤亡事故(5) 特大伤亡事故 (6)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3/65
4. 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 根据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统计标准》的规定,通常可将事故划分为如下等级: (1) 一般损失事故(2) 较大损失事故(3) 重大损失 事故(4) 特大损失事故 5. 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责任分: (1) 责任事故(2) 非责任事故(3) 蓄意破坏事故
4/65
2/65
3. 按事故的致害原因分 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86) 中,将伤亡事故划分为20类: (1) 物体打击(2) 车辆伤害(3) 机械伤害(4) 起 重伤害(5) 触电(6) 淹溺(7) 灼烫(8) 火灾(9) 高处坠落(10) 坍塌(11) 冒顶片帮 (12) 透水 (13) 放炮(14) 瓦斯爆炸(15) 火药爆炸(16) 锅炉爆炸(17) 压力容器爆炸(18) 其它爆炸(19) 中毒和窒息(20) 其它伤害
事故及概念

* 一、事故及其相关概念
* 1.事故
*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 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
*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 2.事故隐患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 (1)事故隐患
* 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 (2)事故隐患分级:
*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一节 事故的概念

第三章事故预防理论为了达到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为人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的目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和消除事故。
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制定可靠的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的研究是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事故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几个有关概念1 、事故(accident)的定义: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伤害、疾病和(或)对财产、环境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的一件或一系列事件。
(引自SY/T6276-1997标准)结合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出事故有如下特点:(1)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中都可能发生事故。
因此人们若想把活动按自己的意图进行下去,就必须努力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
(2)事故是一种突发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3)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4)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坏或环境破坏等形式的后果。
2、事故调查:对发生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的同时,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及时按照规定的程序(或制度)采取有组织的勘察、取证、分析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就称为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目的是寻找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一切原因,并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
事故调查一定要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科学和真实的原则。
3、“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未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二、事故分类事故在不同层次的机构分类方式不同,下面介绍国家事故分类和集团公司事故分类。
1.国标事故分类: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
1)按事故类别分类国标《企业职工伤害事故分类》(GB6441-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详见表3-1。
一、事故管理

二、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抢救 (一)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相关规定(简介)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相关规定(简介) 触电急救基本知识 (二)事故现场抢救(简介) 事故现场抢救(简介) 三、事故报告 1、事故的报告程序 轻伤 重伤 死亡 重大 特大 2、事故报告的内容和方法 用最快的报告方式报告,做到“ ”“准 用最快的报告方式报告,做到“快”“准”。
一、事故管理
(一)事故概念 所谓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 行为过程中,突然发生的、 行为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 们原来意志的, 们原来意志的,并迫使其有目的的 行为暂时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 行为暂时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
(二)事故分类 1、按事故的属性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事故 设备事故 未 遂事故 非生产事故 2、按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 重伤 死亡 死亡事故分 一般伤亡事故 (1-2人) 重大伤亡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3-9人) 特大伤亡事故(10人以上 人以上) 特大伤亡事故(10人以上)
3、事故分析 (1)事故分析的内容 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 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事故责任分析包括分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领 导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86)的要求,在进行事故分析时要具 体分析以下内容: (1)受伤部位 是指受伤的位置 (2)受伤性质 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如:扭伤、烧伤。
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 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 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
四、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事故的调查、 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组成: (一)组成:事故调查组是按事故严重程度 组成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组成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的组织 机构。 机构。 (二)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经过、 ( 1 ) 查明事故经过 、 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情况。 情况。 (2)查明事故原因 (3)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事故的认定标准

事故的认定标准一、事故的认定概念与意义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交通、建设等活动中,因突发性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故认定是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责任等方面的分析和判断,是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的基础。
正确认定事故,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故认定的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事故认定应客观、公正地对待事故,充分调查取证,确保事实真相得以还原。
2.及时高效原则: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启动事故认定工作,确保事故处理及时、高效。
3.科学严谨原则:事故认定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准确性。
三、事故认定的具体标准1.事故等级划分: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2.事故类别划分:根据事故发生的领域和性质,划分为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
3.事故责任认定: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四、事故认定的程序与要求1.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
2.事故调查: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3.事故分析:调查组对事故原因、性质、责任等进行分析,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认定: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有关部门作出事故认定结论。
5.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认定结论,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五、事故认定的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1.争议处理:事故认定过程中如有争议,可通过行政复议、诉讼等途径解决。
2.法律责任:对于故意隐瞒事故真相、谎报事故情况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总之,事故认定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认定事故,才能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负责,严守安全原则,千方百计实现安全目标。
5、人人遵章守纪是实现安全和效益的决定因 素。 6、各级主管、班长必须亲自进行安全检查, 各类隐患必须得到及时整改。
7、一次冒险失败造成的损失远远 大于九十九冒险成功的收益。
8、工作内外的安全同等重要。 9、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部分
行为科学及对人不 安全行为的管理
事 故 连 锁 图
安全生产
社 及 会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事 故
伤 害
三、事 故 致 因 理 论
安全生产
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 果连锁关系,得到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 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 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 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 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 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 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 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缺点, 具有局限性。
安全生产培训
培训人 张显科
第一部分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涵义
自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提 出的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 方针以来,“安全生产”一词一直长期被 人们使用。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呢?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涵义
在《辞海》中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安全生产是 指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 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和活动。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定义为:安全生产旨 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 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 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 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事故隐患
〈2〉事故隐患具有危 险性,凡是有危险性 的物质、场所和作业, 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就 存在事故隐患.事故 隐患是危险源导致事 故的条件。
安全生产
五、事故隐患
(3)事故隐患具有隐蔽 性,生产活动中的危险 (危害)但是靠人自身 的本能是不易感知危险, 要靠知识、经验和检测 手段,有的还要借助专 家系统,才能发现。现 在有许多人,身在危险 环境之中,从事危险性 作业而不知其危险,犹 如“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池边"。
安全生产
二、事 故 的 特 性
事故既然是一种意外事件,那么 同其他事物一样,它也具有本身特有 的一些属性,掌握这些特性,对我们 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及预防具有指导 性作用。
安全生产
二、事 故 的 特 性
(1)因果性 事故的因果性指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 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找出事故发 生的原因,这对预防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将起到积极作用。
安全生产
1、行为科学及对人不安全行为的 管理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有保健因素(即外酬 因素)和激励因素(又称内激因素)两种。 双因素理论是从人的作用高度来研究人的 行为动机。
安全生产
1、防止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1.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 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 良的后果,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可以看作是 一种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失误、是人失误的特例。 与前面“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涵义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保 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国民经济稳 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也是社会主义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制 度性质所决定的。
安全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涵义
安全生产三要素
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控制不安全环境因素
1 、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事故是可以防 止或避免的。 2、工作场所没有绝对的安全,决定伤害事故 是否发生的是作业者的行为。 3 、 如果没有工作行为的实质改变,所有的安 全活动都是纸上谈兵。
4、各级领导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属员
安全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涵义
2、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
在生产建设中,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好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必须 善于安排安全和生产。越是生产任务忙,越要重 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搞好。否则,就会导致工伤 事故,既妨碍生产,又影响安全。这是生产实践 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是安全生产的基本 方针,强化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生 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 芽状态。其含义是:
1、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 要,特别是现代化生产,更不允许有所忽视, 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在生产活动中把安全工作 放在第一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 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
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产
发生事故,其原因多方面的,除自然灾 害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设计上的不足;如厂址选择不好,平面布 置不合理,安全距离不附合要求,生产工 艺不成熟,从而给生产带来难以克服的先 天性的隐患。 设备上的缺陷;如设备上考虑不周,材质 选择不当,制造安装质量低劣,缺乏维护 及更新等。
安全生产的原则
安全生产
遵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负责人)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法人代表)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责任制)。 (员工) “以人为本”的原则。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科)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五、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六、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七、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安全生产
2、对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
防止人不安全行为生产的对策
提升安全文化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严格操作技能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落实安全责任 认真执行安全制度 整顿工作环境 营造安全工作条件 强化监督检查 及时制止违章行为
安全生产
怎样实施企业安全生产哪?
1、坚持“一个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 (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到 预防上来。) 2、落实“两项责任” ——对员工的生命健康负责;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负责。
安全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涵义
怎样理解安全和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呢?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生产既有矛盾性, 又有统一性,所谓矛盾性,首先是生产过程中 不安全因素与生产的矛盾。要对不安全因素采 取措施时,就要增加支出,或影响生产进度。 所谓统一性,即是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后, 改善了劳动条件,职工就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 劳动热情,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没有生产活 动,安全工作就不会存在;反之,没有安全工 作,生产就不能顺利的进行,这就是安全与生 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道理,也就是安全与 生产的统一性。
第三部分 浅析事故与违章
安全生产
一、事 故 的 概 念
事故从广义的角度讲是一种违背意志、失 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指个人或 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 程中,由不安全的行为、动作或不安全的 状态所引起的、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 违背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 止下来的事件。
三、事 故 致 因 理 论
安全生产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是事故的致因因 素。 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把事故的发生看作 是人类无法违抗的天意,或是命中注定。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在与各种工伤事故斗 争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 规律,相继提出许多阐明事故发生原理, 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及如何预防事故发 生的理论。
安全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涵义
3、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调以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是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问 题十分复杂,稍一疏忽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预防 为主,就是要在事前做好安全工作。要做到“防 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依靠技术进步, 加强科学管理,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把事 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两者是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预防为主”是实现 “安全第一”的基础,要做到第一,首先要搞好 预防措施。预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保证生产安 全。
安全生产
二、事 故 的 特 性
(2)随机性 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 这就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一定的困难。但 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围内也遵 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我 们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安全生产
二、事 故 的 特 性
(3)潜伏性 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 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事故发生之 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 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 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 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应认识事故 的潜伏性,克服麻痹思想。
安全生产
二、事 故 的 特 性
(4)可预防性 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即是事故 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 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认识 到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心,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事故调查, 找到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 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频次。
安全生产
1、行为科学及对人不安全行为的 管理
总的来说行为科学的理论是认为把对生产 的高度关心和对职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 的领导方式是效益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