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
核酸扩增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核酸扩增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af0edf10a6f524cdbf8509.png)
核酸扩增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献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2202例,且按筛选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进行筛查,对照组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
将两组标本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实验组32202例中检出HBV DNA阳性28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77%,对照组32202例中检出HBV DNA阳性34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15%。
结论 NAT对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不仅避免了血液筛查中漏检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保证了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酸扩增技术;血液筛查;窗口期;输血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输血引起的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源头就是要对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严格的筛查。
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上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免疫测定技术,其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抗原)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最终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
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物的生成量成正比[1]。
核酸扩增技术,临床上简称NAT,包括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其他核酸扩增技术(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连接酶链反应和分枝DNA信号放大系统),其中最主要且最常用的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其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首先将待扩增的DNA模板加热至变性解链,随之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一定的温度,且这一温度可将引物与它的靶序列发生退火,之后再将温度升高使退火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这个过程就是PCR的一个循环,也就是说这种循环在适合的条件下是不断重复的[2]。
血筛核酸检测方法简介
![血筛核酸检测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6816a3ca8956bec0975e3f2.png)
血筛核酸检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输血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采供血机构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献血前筛除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如 HIV、HBV、HCV 等的献血者。
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量以年均10%的涨幅持续上升,HIV和HCV的初筛阳性样本明显增加,使受血者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近10多年来,免疫检验技术水平和试剂的发展优化使得输血的安全性在不断地增强。
但是由于病毒变异、血清转换窗口期、免疫静默感染、HBsAg治疗后转阴等情况囿于免疫方法学局限,导致了现行血液筛查方法可能造成漏检。
一、 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作为一项新兴的检测技术已在血液筛查领域开展应用,它是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在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病毒检出率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可在尚未检测到抗原或抗体前,先检测到病毒核酸,其基本步骤包括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
NAT对血液样本的筛查常放在血清学筛查之后进行,经核酸检测不合格血液不能用于临床输血。
早在1999年,美国和日本就开始进行血液核酸检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检出多例酶免方法不能检出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样本,使输血风险度大大降低。
目前,世界上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NAT常规血液筛查。
在国内,输血界也一直在关注着NA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NAT技术经过了在医疗机构、血制品厂原料血浆筛检和部分血站多年的应用和摸索,累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数据。
血筛NAT技术已被国内外输血相关机构认为是血液检测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卫生部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于2010年初提出将“开展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试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血液NAT筛查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意义已获其充分认可。
二、 血筛NAT应用的基本要求 根据卫生部要求,血站核酸扩增检测实验室开展血液病毒NAT项目使用的商品化试剂盒,都须针对血液样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进行检测。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35fd3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3.png)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吴洪明【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血站采用ELISA进行检测后,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血液标本进行HIV、HBV、HCV核酸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以了解核酸的检出率和阳性标本的感染性.结果:对21214例血液标本进行筛查,HBV-DNA阳性标本的共有70例,阴性标本共有21144例,阳性率为0.329%,本次血液标本中未发现HCV RNA、HIV-RNA.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基层血站的血液筛查,能够有效提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筛查水平,配合相关血清学检测,可显著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01【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核酸检测;基层血站;血液筛查;ELISA;血清学检测【作者】吴洪明【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中心血站 35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临床常用的检测血液标本的筛查方法为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1],筛查血液疾病病原体对于提高用血安全、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通常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联合乙肝五项等血清学检测[2],但诸如隐匿性感染、窗口期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部分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造成了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风险有所增加,特别是间接检测的标志物,其检测窗口期的时间较长,例如免疫滴度、病毒变异等因素难以被消除,血液传染性疾病仍然不时有发生,而NAT(核酸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直接检测的标志物[3,4],能够直接对病原体基因进行检查,且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有效缩短窗口期的时间,对感染的情况进行明确,进而提高了血液制品的使用安全,本站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开展的核酸检测技术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选取本站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集到的21 214例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所有献血者的筛选均符合卫计委《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标准,献血者的年龄在18~55岁,排除HBsAg阳性、ALT>50U/L的血液标本,每位献血者均采集2管血液,其中1管血液量为5ml,用于NAT的监测,1管血液量为5ml,用于ELISA监测和保存,所有血液标本均保存于2~8℃的环境中,在采血后的4h内,在正常室温环境下,1 600g离心20min,待分离出血浆后,放入2~8℃的环境中,核酸标本在72h内完成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3e55db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5.png)
•8•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20,24(15):8-10,13.医工结合研究专题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李英莲(山东省血液中心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NAT)在山东省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3—2213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对单试剂反应性和双试剂无反应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S/HIS)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
结果2013—2213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共筛查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282456份,检测出ELISA(HBsAg、抗-HC/、抗-HI//HIV)反应性样本1638份,3种ELISA项目的总反应性率为0.56%;280818例ELISA3项(HBsAg,抗-HC/、抗-HIV/HIV)无反应性样本中检出NAT反应性105例,NAT检测结果总反应性率为0.37%。
结论ELISA 检测无反应性血液样本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开展NAT检测可以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样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血液筛查;血液样品安全中图分类号:R44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53(2020)15-008-03D0I:10.5613/jcmp.502213002Application efficiency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bloodscreening of blood donort io areet of JOnanCite in Shandong PrevincrLI Yinglian(Department of Laboratory,Blood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Shandong,250014)Abstrect:Objectivv To analyzd the ediciedcy of aucleic acid testing(NAT)in blooO screedina of blooO doeora in areas of0'an City in ShanCona Provieca.Methods Enzyme-linCed immucosoraeet assay(ELISA)was used th detect blooO samples of ucpCd blooO doaors from2215th2217in areas of Jian City.Nucleic aciC detectioo wac carried oU foe the sinaie reageet reactive and dooUie reageet pooi reactive samples,ad the pucleic aciC detecyoo results of pon-reactive samples with detections of hepaii tie B surfaci anticed(HBsAg),yni-hepyids C vires(aiti-HCV),10-21X1111immuuodeficiedcy vi-res/humai immunodeficiedcy vires(ati-HIV/HIV)by ELISA were analyzed.Rescltt From2215th 2217,there were282456screeaed blooo samplas of blooo donors in Blooo Cedtar of Shyidona, and1633reactive samplcs(HBsAg,anh-HCV,aiti-Hr//Hr/)were detected by ELISA,with a total responsc rate of0.53%.Totly105NAT reactive samples were detected from280813poo-reactive samples with detections of three ELISA items(HBsAg,anh-HCV,anti-HIV^HIV),and the total re-sponsc rate of NAT031x10was0.37%q.Conclusion The S s/of diseaes trysmided by blooO trasi fusioo stid exislh in the condidon of usina pon-reactive blooO samples detected by ELISA,and aaplical tioo of NAT detectioo ctn shortee the"window perioO"of ELISA detectioo and improve the slety of blooO samples.Key wordt:0100x0acid testina;eezyme-lineed immunosorbeet assay;unpad blooO donation;blooO screexinp;slety of blood samples经输血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测“窗”是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血液筛查中的,核酸检测可以有效缩短乙型疫缺陷病毒(HS)的检测“窗”,提高输血安收稿日期:2020-06-26基金项目:山东省血液中心科研项目(2020YW08);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WS533)全性。
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
![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1e084981c758f5f71f676b.pn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5期367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荟萃·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黄戌燕(北京市密云区医院 输血科,北京 101500)0 引言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能够有效处理病毒感染的窗口期问题,已经成为血液筛查技术的关键内容。
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当前临床上血液筛查的有效措施,能够全面确保输血安全性,并且提升输血质量[1]。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XXX 血站的10571例无偿献血患者,其中有6273例为男性血液标本,4298例女性血液标本,年龄23-56岁,平均(36.12±3.74)岁。
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并且留取两管血液标本,用于进行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将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并且在4摄氏度上进行保存待检,在72h 内检测。
所有献血者均签署无偿献血协议,本研究已经获得本站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仪器与试剂1.2.1 仪器:全自动混样仪,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系统,核酸扩增检测仪,核酸提取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仪。
1.2.2 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HBsAg ,抗-HCV ,抗-HIV 。
HBV-DNA ,HIV-RNA ,HCV-RNA ,三联合提取试剂和检测试剂[2]。
1.3 方法。
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使用两个不同生产厂家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并且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平行检测;阳性标准:使用两种试剂对标本进行HBsAg ,抗-HCV ,抗-HIV 的检测结果均表示为阳性;阴性标准:两种试剂对标本进行HBsAg ,抗-HCV ,抗-HIV 的检测结果均表示为阴性[3]。
②核酸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和仪器实行HBV-DNA ,HIV-RNA ,HCV-RNA 检测。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3890d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a.png)
2020年5月第12卷第10期45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李 岚【摘要】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检测的价值。
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3月5000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展开研究,先进行受ELISA 检测,对于两种试剂均无反应或是对1种试剂有反应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ELISA 检测结果显示5000份血液样本中有4992份样本经过HBsAg、抗-HIV-1/2均无反应或是只对1种试剂有反应;4992份样本接受核酸检测,52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呈现为阳性结果,阳性检出率为1.12%(56/4992)。
阳性结果使用HBV DNA、HCV RNA、HIV RNA 进行分项定量确证,结果56份样本中有48份结果为HBV DNA 阳性,阳性率为85.71%(48/56),其余8例样本未检出HCV RNA、HIV RNA 的阳性。
结论 血液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ELISA 检测的不足,更早的发现HBV、HCV、HIV 病毒,对相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测;核酸检测;应用价值文献表明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提高多种病毒检出率,与ELISA 检测方法形成良好的互补,弥补血液检测的缺陷,。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核酸检测方法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1]。
本文对我院血液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结果和价值展开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血液样本收集于2019年1月至3月,来源于与我院门诊采血科室,抽取了5000份,其中包括2736份全血标本和2264份单采血小板样本,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血液样本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集2管血液,1管使用抗凝真空管采集5ml 用于ELISA 方法检测,另一管使用带分离胶及EDTA 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8ml 用于核酸检测,所有样本均由专业护士采集,采集后放入4摄氏度冰箱中进行保存,在24h 内需要离心处理分离血浆并放入冰箱待检查。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d15d7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4.png)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预后较好,促进骨密度改善及骨组织代谢,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1]杨兵,王振继.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前瞻性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9):1083-1086.[2]黄泳标,卓海燕,朱建国.血清BGP、BALP、TRACP-5b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水平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7, 31(3):43-45.[3]王鸿洲,纪木强,王宇胜,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7): 1076-1078.[4]高维旭,陈晓,王强.石膏与钢板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3): 5069-5076.[5]郭剑波,梁勇,李文新,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背侧移位[J].中医正骨,2019,31(2):58-60,66.[6]蔡国雄,肖智青,谢延华,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8,10(6):130-131.[7]欧梁,卢敏,张永辉,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9(1):59-64.[8]覃纯初.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29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15):112-113.[9]黄伟东,唐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7,45(2):104-106.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邱彤(锦州市全民健康保障中心,辽宁锦州121000)摘要:目的探究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基层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4552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志愿者血液进行筛查,分析和研究检测结果,分析本地区的酶免阴性核酸阳性标本感染特征,并比较核酸检出率的准确度。
核酸检测技术在唐山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唐山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a84d0779563c1ec5da7124.png)
6 3 4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 0 1 4年 3月第 1 1卷第 5期
L a b Me d
! ! !
・
! : ! ! :
临床 研 究 ・
核 酸 检 测 技 术在 唐 山地 区献 血 者 血 液 筛 查 中的 应 用
曹 晓 , 曹庆 宝。 , 李 杰 , 张 国强 , 常在娟 ( 1 . 河北 省唐 山 市 山 市
HI V1 / 2 检测 ( 北京万泰 公 司 、 法 国伯乐 公 司, 均 为 4代 试 剂 ,
可检测 P 2 4抗 原 ; 珠海 丽珠抗 体检 测 ) 和 梅毒 检测 ( 北 京 万 泰
公 I 】 、 珠海丽珠公司) E I I S A试剂盒 ; AI T检 测 试 剂 ( 日本 和 光
公司、 四川 迈 克 公 司 ) ; 核 酸检测 试剂 : 上 海 浩 源 核 酸 检 测 试 剂
和美 国罗 氏 核 酸检 测 试 剂 、 蛋 白 印迹 确 证 试 剂 。( 2 ) 仪器。
NA T试点之一 , 臼2 0 1 0年 1 2月 开 始 对 常 规 血 清 学 筛 查 合 格
的 唐 山 地 区 无 偿 献 血 者 血 液 进 行 HB V - D NA、 HC V— R NA 和
第三 医院
0 6 3 1 0 0 ; 3 . 中山大 学孙逸 仙 纪念 医院 , 广州 5 1 0 1 2 0 )
探 讨 核 酸检 测 ( NAT ) 技 术 应 用 于献 血 者 血 液 筛 查 过 程 中 的 必 要 性 。方 法 采 用 上 海 浩 源 生
【 摘要】 目的
物 科技 有 限 公 司 罗氏 血 筛核 酸 检 测 系统 , 对2 0 1 0年 1 2月 1 5日至 2 0 1 3年 6月 2 0日唐 山 市 中心 血 站 常 规 E l I S A 检 测 合格 的 献 血 者 1 9 O 1 7 5份 标 本 进 行 人 类 免 疫 缺 陷病 毒 ( HI V) 、 丙型 肝 炎 病 毒 ( HC V) 和 乙型 肝 炎 病 毒 ( HB V) 3项 联 合 筛查 , 并 对 NAT 筛 查 阳 性 的 标 本做 确 证 试 验 。 结 果 1 9 0 1 7 5份 血 清 学 全 部 合 格 的 血 液 标 本 中 , 经 过 核 酸 检 测 为 阳性 的 血 液 共 7 7份 , 阳性 检 出率 为 0 . 4 O ‰( 7 7 / 1 9 0 1 7 5 ) 。其 中 , 5 7例 HB V — D NA 阳 性 标 本 , 1 5例 HB V — DN A 阴性 标 本 , 检 出1 例 HI V — R NA 阳 性 标 本 , 未 检 出 HC V — R NA 阳 性 标 本 , 确证 试验 中阳性检 出率为 7 9 . 4 5 ( 5 8 / 7 3 ) 。结 论 NAT 系统应 用 于 献血 者血 液 筛 查 有 助 于提 高 血 液 及 输 血 安 全 。 【 关 键 词】 核 酸 检 测 ; 人 类 免 疫 缺 陷病 毒 ; 丙 型肝 炎病 毒 ; 乙型 肝 炎病 毒 ; 血 液 筛 查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c0b9a6f524ccbff12184dc.png)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技术的引进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一环。
本文就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 NAT)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情况和结果作一介绍,并对该方法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探讨。
1. 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必要性酶免检测(EIA)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血液筛检,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病例报道,如美国无偿献血者每单位供血传播HBV、HCV和HIV的危险性分别为1∶66000、1∶103000和1∶676000[1]。
这些危险的主要原因是: 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immuno silent infection)以及人工操作错误[2]。
所谓“窗口期”,是指从感染病原开始,直至用某种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该病原存在为止的这一段时间[3]。
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较长, 如HBsAg、抗-HIV、抗-HCV 检测的“窗口期”分别为45-56d、22d、72d[4,5],故美国90%以上输血传播HIV 和HBV以及75%以上输血传播HCV的危险性来自“窗口期”感染献血[6]。
EIA“窗口期”漏检是当前影响血液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对于献血者的筛选,单纯抗原或抗体血清学检测不能有效地保障血液安全。
NAT检测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其基本步骤包括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
NAT敏感性高,可检出标本中极微量的核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即能检出,可大大缩短“窗口期”。
初步研究表明,混合血样NAT检测可将HBV、HCV和HIV感染的平均“窗口期”缩短9d(缩短“窗口期”20%)、59d(82%)和11d(50%)[5,7];此外NAT还可以检出因上述其它3种原因而漏检的被感染献血。
如法国应用NAT,从大约150万份献血中筛检出4份HCV RNA阳性、抗体阴性的样本,其中1份即为免疫静默感染[8]。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a5d5210912a216147929e5.png)
评估核酸检测技术( NAT) 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 。方法
HCV 和 HBV 三项联合 对 2010 年 4 月 2011 年 3 月的血站常规 EIA 检测合格献血者的 53 041 人份标本进行 HIV、 筛查, 并对 NAT 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 。 结果 53 041 人份血液标本中, HBsAg、 HCV、 经过血清学检测, 抗NAT 系统应用于献 HIV ELISA 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 51 991 份。其中, NAT 共检出阳性 53 例, 抗阳性检出率为 0. 1% , 分项确 “窗口期 ” , 证实验怀疑其中 1 例血液标本处于 HIV 病毒 追踪检测证实其 HIV 呈阳性。 结论 关键词:核酸检测( NAT) ; HIV; HBV; HCV;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中图分类号:R446. 6 Q52 文献标识码:A 549X( 2011 ) 07056003 文章编号:1004京 万 泰 生 物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批 号: H20090904 、 H20091105 、 H20100302 ;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批 201007031 、 201012011 ; 英 科 新 创,批 号: 号: 201005011 、 2009096615 、 2009126620 、 2010026604 、 2010066609 、 2010076612 、 2010116615 ) 。HBV、 HCV 和 HIV 核酸的提取试 M13841 、 剂和 检 测 试 剂 ( 罗 氏 诊 断 公 司, 批 号: M12236 、 N00829 、 N03426 、 N00883 、 N12813 ) 。 cobas s 201 全自动核酸 COBAS 提取、 扩增检测系统: Hamilton STAR 全自动混样仪、 Ampilprep 核酸提取仪及 COBAS Taqmen Analyzer 核酸扩增 检测仪( 罗氏诊断公司 ) 。 Freedom evoclinical 全自动加样仪 ( TECAN 公司) ; FAME 酶免分析仪 ( Hamilton 公司 ) ; 低速离 心机( KCD 公司) ; MPR 1410R 冰箱( SANYO 公司) 。 1. 3 检测流程 当日完成 2 遍 ELISA ( 国产试剂 ) 检测, 次 日上午 NAT 检测和 ELISA 复查同时进行。 酶免阴性、 单阳 复查标本随机混合后用 NAT 法检测, 酶免双阳标本做单标 本检测。 1. 4 标本混合( pooling) 和检测 每个一级混样池 ( pool ) 包 每个标本取 167 μl 血浆至一级混样 含 6 个无偿献血者标本, 池, 全自动混样仪加样。 一级混样池标本采用 COBAS Taqsceen MPX 检测试剂, 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中应用 MGP 磁珠 HCV、 分离技术提取核酸, 核酸扩增检测仪扩增检测 HBV、 HIV 靶序列, 在 PDM 服务器( 罗氏诊断 cobas s 201 系统自带 的服务器 ) 中 自 动 判 读 结 果。 每 组 检 测 均 设 置 质 控 对 照 ( HBV / HCV / HIV1O / HIV1M / HIV 2 ) 。每个一级混样池均 IC) 。阳性一级混样池拆分为 6 个 含内对照( internal control, 组, 组成该一级混样池的原始标本做单标本检测 , 单标本检 测阳性判定为 NAT 阳性, 单标本检测阴性判定为 NAT 阴性。 1. 5 NAT 阳性标本的确证 将 NAT 检测显示阳性的标本 HCV RNA 和 HIV RNA 的 送至卫生部临检中心作 HBV DNA、 分项确证。 2 2. 1 结果 血清学检测结果 53 041 人份血液标本中, 经血清学 HBV 和 HCV 等检测的 “窗口期” , 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 HIV、 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095be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7.png)
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刘专;姜斌;王晖;尹诗雨;耿雪芹【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3~12月盐城地区采集的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55 186例,采用Roche Cobas 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 DNA、HCV RNA及HIV RNA联合NAT检测,采用6/8人份混样池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对筛查阳性的部分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55 186份标本共检测了7 965个pool,其中罗氏系统检测3 930个pool,检出47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1.20%.达安系统检测4 035个pool,检出39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0.97%.拆分检测共筛查出42份核酸反应性标本,总反应性率为0.076%.其中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12%,达安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0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份送检标本中,有25份被确认为HBV DNA阳性,确认阳性率为69.44%.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结论在常规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核酸检测,能降低常规血清学检测漏检率,提高血液安全性.【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9(021)002【总页数】5页(P155-159)【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筛查;献血者【作者】刘专;姜斌;王晖;尹诗雨;耿雪芹【作者单位】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心;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心;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心;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心;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R193.2血液及血液制品是输血性传染病的重要传播载体,对输血相关病毒的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可大大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输血传播疾病仍有发生[1,2],可见单纯抗原或抗体检测无法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100%安全。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fdddbf431126edb6e1a109e.png)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应用于血液筛选中的价值。
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献血的志愿者3506名,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3506例标本使用酶免检测,检验出病毒(HBV、HIV、HCV)显阳性率总为10.58% (371/3506),显阴率总为89.41% (3135/3506);酶免检测的标本中显阴性的有3135例,采用核酸检测对其进行复检,显阳率 2.99%,p<0.05。
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不仅可提升输血的安全性,且能降低风险。
【关键词】血液筛选;核酸检测;酶免检测【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nucleic acid test and elisa detection is applied to the value of blood screening. Methods: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2 in our hospital blood donation volunteers,3506,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3506 casesof specimens by using enzymes to avoid detection,check out the virus (HBV,HIV and HCV)show positive rate was 10.58% (371/3506)always,show negative rate was 89.41%(3135/3506);Elisa test specimen show negative with 3135 cases,using nucleic acid testing for the re-inspection,show positive rate was 2.99%,p < 0.05). Conclusion:th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blood screening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and can reduce risk.【Key words】 blood screening;Nucleic acid detection;Elisa detection随血站研究室质量的加强管理,酶免检测(ELISA)试剂的质量不断提升与改进,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等,均降低了输血所致的传播病风险[1]。
血筛核酸检测-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力保障 - HIV核酸检测
![血筛核酸检测-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力保障 - HIV核酸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f516d50767f5acfa1c7cd63.png)
血筛核酸检测——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力保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输血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采供血机构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献血前筛除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如 HIV、HBV、HCV 等的献血者。
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量以年均10%的涨幅持续上升,HIV和HCV的初筛阳性样本明显增加,使受血者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近10多年来,免疫检验技术水平和试剂的发展优化使得输血的安全性在不断地增强。
但是由于病毒变异、血清转换窗口期、免疫静默感染、HBsAg治疗后转阴等情况囿于免疫方法学局限,导致了现行血液筛查方法可能造成漏检。
一、 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作为一项新兴的检测技术已在血液筛查领域开展应用,它是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在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病毒检出率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可在尚未检测到抗原或抗体前,先检测到病毒核酸,其基本步骤包括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
NAT对血液样本的筛查常放在血清学筛查之后进行,经核酸检测不合格血液不能用于临床输血。
早在1999年,美国和日本就开始进行血液核酸检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检出多例酶免方法不能检出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样本,使输血风险度大大降低。
目前,世界上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NAT常规血液筛查。
在国内,输血界也一直在关注着NA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NAT技术经过了在医疗机构、血制品厂原料血浆筛检和部分血站多年的应用和摸索,累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数据。
血筛NAT技术已被国内外输血相关机构认为是血液检测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卫生部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于2010年初提出将“开展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试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血液NAT筛查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意义已获其充分认可。
二、 血筛NAT应用的基本要求 根据卫生部要求,血站核酸扩增检测实验室开展血液病毒NAT项目使用的商品化试剂盒,都须针对血液样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进行检测。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中的意义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960b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5.png)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中的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更是让人们对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作为常用的疾病筛查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将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种复合筛查方法可以在基层血站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现患者,为提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重要支持。
【字数:247】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基层血站中进行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意义及其对提早发现和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
通过对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应用优势以及平行筛查血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加强基层血站在疾病筛查中的作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疾病筛查手段,从而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基层血站开展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提供理论指导,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便捷、准确和全面的健康服务,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中的意义是深远的。
这种筛查方式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传染病病原体,有助于提早发现和隔离感染者,从而有效防控传染病的传播。
基层血站在社区和农村地区的作用尤为重要,这种筛查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群接受到及时的检测和诊断,为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平行筛查血液还可以减少漏检和误检的风险,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基层血站的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对于提早发现和防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核酸检测在疾病筛查中的重要性核酸检测在疾病筛查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传染病的不断发展和变异,及时准确地检测患者的核酸情况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a71d9c5da50e2534d7fc6.png)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摘要】由于通过血液可以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多种严重的传染病。
为了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血液制品的质量,防止供受者血液及血液制品之间的交叉感染和采血及血液制品工作者的健康,必须防止上述疾病的感染者再次进入供血队伍,防止上述疾病病原体阳性血及成分血直接输注于病人或用于血液制品生产。
为此必须用当前质量最好、最可靠的诊断试剂筛查供血员及其血样。
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技术作为国家规定的血液筛查标准方法,但ELISA技术本身的固有缺陷却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的障碍,主要由病毒感染者存在较长的“窗口期”导致。
而采用核酸检测技术(NAT)能够提高血液筛查的效率。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血液;筛查;应用引言:核酸检测和技术能够直击艾滋病病毒的RNA结构,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诊断有无病原体感染。
采用PCR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和自行研究开发设计的复合引物,覆盖常见的HIV毒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提高检测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的概率。
核酸检测将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缩短至11天,并且核酸检测这项技术目前可将乙肝、丙肝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缩短到25天、59天。
下文针对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和检测原理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
一、NAT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及检测原理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采供血机构的永恒主题。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要求,采供血机构对临床供血检测模式为: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检测试剂筛查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这种筛查模式有效降低了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特别是第三代酶免试剂的启用,而艾滋病检测已使用可同时检测P24抗原的第四代试剂盒。
但由于ELISA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窗口期”、病毒变异以及低水平携带者等漏检问题相对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技术的引进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一环。
本文就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 NAT)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情况和结果作一介绍,并对该方法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探讨。
1. 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必要性酶免检测(EIA)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血液筛检,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病例报道,如美国无偿献血者每单位供血传播HBV、HCV和HIV 的危险性分别为1∶66000、1∶103000和1∶676000[1]。
这些危险的主要原因是: 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immuno silent infection)以及人工操作错误[2]。
所谓“窗口期”,是指从感染病原开始,直至用某种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该病原存在为止的这一段时间[3]。
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较长, 如HBsAg、抗-HIV、抗-HCV检测的“窗口期”分别为45-56d、22d、72d[4,5],故美国90%以上输血传播HIV和HBV以及75%以上输血传播HCV的危险性来自“窗口期”感染献血[6]。
EIA“窗口期”漏检是当前影响血液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对于献血者的筛选,单纯抗原或抗体血清学检测不能有效地保障血液安全。
NAT检测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其基本步骤包括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
NAT敏感性高,可检出标本中极微量的核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即能检出,可大大缩短“窗口期”。
初步研究表明,混合血样NAT检测可将HBV、HCV和HIV感染的平均“窗口期”缩短9d(缩短“窗口期”20%)、59d(82%)和11d(50%)[5,7];此外NAT还可以检出因上述其它3种原因而漏检的被感染献血。
如法国应用NAT,从大约150万份献血中筛检出4份HCV RNA阳性、抗体阴性的样本,其中1份即为免疫静默感染[8]。
尽管NAT从理论上并不能完全消除感染“窗口期”,但病毒核酸转阳之前的血液传染性极低,可以有效地预防经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9]。
因此,NAT的引入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降到最低[10]。
2. NAT检测的技术方法1985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发明,标志着NAT 的诞生。
随后,在PCR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其它原理的体外NAT方法[11]。
这些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或高或低,操作或简单或复杂,适合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运用,目前适用于大样本量血液筛查并能满足高灵敏度要求的扩证扩增技术主要为PCR技术和TMA技术。
2.1 PCR扩增方法PCR是一种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以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快速简便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简单的技术改进和联合,涌现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PCR方法,如检测RNA的逆转录PCR(RT 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巢式PCR (nested PCR)、可对靶序列进行定量检测的定量PCR、检测基因超长分布的多重PCR以及PCR结合酶标技术(PCR ELISA)、PCR结合寡核酸探针杂交技术(PCR SSOP)、荧光PCR和免疫PCR等。
目前在临床检测中使用较多的是荧光定量PCR,主要用于各种传染病的诊断、病毒滴度监测以及疗效评估,因采用荧光标记的探针杂交或直接使用能和双链DNA结合的荧光素检测PCR扩增产物,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若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或外标,便能进行定量检测。
由于该方法实现了反应体系的全封闭和操作的全自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提高了效率。
虽然国内许多生物技术企业已经利用荧光PCR方法开发出成熟的NAT定量检测产品,如深圳匹基、广州达安、上海复星、上海科华、上海浩源等,但这些产品均只获得我国食品和药品监督部门的临床诊断使用许可证。
而临床诊断和血液筛检是2个不同的应用领域, 血液筛检对试剂的要求要比临床诊断高很多。
迄今为止正式通过美国FDA认证可用于血液筛检的试剂仅有2种,即Roche COBAS Ampli Screen HBV/HCV/HIV和 HIV 1/HCV检测系统,FDA评判这些试剂是否能用于血液筛检的标准之一: 必须对50copies/ml的病毒核酸的检出率>95%。
相当一部分国产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或许能在某些标本上获得20copies/ml的灵敏度,但一般都很难满足95%检出低病毒载量标本的要求。
相信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早日研发并注册成功我国自己的NAT血液筛检用试剂也是国内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目标。
2.2 转录介导的扩增方法包括转录介导的扩增系统(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和核酸序列依赖扩增系统(nucleic acids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 NASBA)。
TMA是一种利用Money 鼠白血病病毒(MMLV)逆转录酶和T7 RNA多聚酶2种酶的共同作用,在等温条件下来扩增RNA或DNA的反应系统,主要扩增原理为: 目标序列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引物为引导进行逆转录, 逆转录酶的RNA酶H活性将杂合链上的RNA降解以后,合成双链的DNA,并在T7 RNA多聚酶作用下,转录出成千上万个目标RNA序列,这些RNA又可以作为模板进行下一个循环,整个反应是一个自催化过程。
NASBA 的原理与TMA相似,只是在核酸提取和扩增产物检测的方法上有所不同。
这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反应条件简单,扩增效率高,无需专门的扩增仪器,且因整个反应在1个试管中进行,也减少了污染。
2.3 其它NAT技术包括支链DNA检测技术(branched DNA signal amplification assay,bDNA)、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连接酶链技术(ligase chain reaction, LCR)和链置换扩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等。
这些技术或因为自身原因,或因为刚研发出来尚未进入临床,均未在血液筛检中应用。
如bDNA技术,在1995年左右推出,其信号放大是通过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探针杂交结合到一个树枝状核酸枝状体上而实现的。
bDNA技术对待测DNA无扩增,特异性较好,能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动态地揭示病毒滴度水平的变化,不仅在预测干扰素疗效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还可作为丙肝病人对干扰素完全应答的标志反应。
但也正因为bDNA技术没有扩增待测核酸,其检测灵敏度远远低于PCR,故该项技术实际上不适合用于血液筛检,目前国内主要将bDNA技术用于HBV或HCV病毒滴度的定量分析。
3. NAT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3.1 开展NAT检测的国家及所用的技术NAT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许多国家及输血机构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血液筛检[12],例如,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对血液进行HBV、HCV、HIV NAT筛检的国家[13],新加坡、中国香港也已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血液进行NAT筛检; 德国和荷兰从1997年起就开始NAT筛检的尝试,英国和法国的部分血站也从2000年起开始了NAT血液筛检; 美国则从1999年3月开始在FDA新药审核程序下使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常规血液筛检。
开展NAT检测的国家及其所采用的技术见表1:表1. 开展NAT检测的国家及所用技术汇总各国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参见表1)。
日本使用的方法为罗氏公司与日本红十字会共同开发的全自动的Ampli NATTMNPX系统(为荧光PCR技术,可同时联合检测HBV,HCV和HIV),目前正在考虑使用Chiron公司的TMA技术; 美国ARC和新加坡使用的是Chiron公司的TMA技术;美国血液中心(ABC)系统则使用罗氏COBAS Ampli Screen; 荷兰及部分欧洲国家将荷兰阿克苏公司推出的Nucliesens全自动核酸提取方法同罗氏的COBAS Ampli Screen扩增体系结合起来使用;而英国和法国的部分血站在2000年采用的是Qiagen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与罗氏的COBAS Ampli Screen 扩增体系结合起来的方法, 随后部分血站又更换成Chiron的TMA技术。
各血站根据自身特色, 正在对各种不同的技术组合进行评估, 目的是寻求一种最适合的NAT技术,既保障血液安全,又能保证血液的及时供给,还要做到省时省力。
3.2 国外献血员中NAT检测结果从各国公布的NAT检出的阳性标本资料总结中可以看出,尽管世界发达国家的血液安全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EIA“窗口期”所致的漏检概率仍然有几百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国外献血员中NAT检测结果汇总3.3我国核酸筛查技术应用研究情况3.3.1 我国核酸筛查技术应用我国有关NAT血液筛检研究的报道还比较少见。
比较规范的血液筛检研究更少,有的单位利用国产PCR试剂加电泳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其实验室交叉污染的问题很难控制。
有关我国献血者及原料浆中NAT检测工作的情况总结于表3和表4。
表3 国内血液中心开展NA T检测研究的情况单位试剂检测方式NAT阳性文献深圳保安区中心血站美国BiotronicsTech HBV,HCVAmpliSensor试剂盒20人份混合15000rpm离心浓缩,半自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NAT+: 1/8805(ALT 390U/L);HBV NAT+: 抗-HBc阳性中:1/946;单项抗-HBc阳性中:5/495(1%)文献24厦门血液中心自行设计引物,HCV 50人份混合,NucliSensExtractor提取核酸,NASBA技术,混扩增,ECL 检测HCV NAT+: 2/10000,即1/5000文献25江苏省血液中心华美HCV RNA试剂盒单人份,PCR,电泳HCV NAT+: 2/750,即1/375文献26上海血液中心美国ChironProcleixHIV-1/HCV 8人份或24 人份混合;TMA技术;化学发光检测HCV NAT+: 0/103539;HIV NAT+: 0/103539;文献7北京血液中心匹基HCV/HIV-1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24人份混合,26000g离心浓缩,Roche核酸提取柱,荧光PCRHCV NAT+: 0/34373;HIV NAT+: 0/34373文献27多单位参加的国际合作美国ChironProcleix HIV/HCV16 人份混合;无菌采血管EDTA抗凝,TEAN自动混样;TMA技术;化学发光检测HCV NAT+:2 /80259(其中1个ALT 254IU/ml)HIV NAT +:0/80259文献28深圳血液中心RocheAmpliscreenHBV/HCV/HIV 24人份混合,STAR2000自动混样;Roche MPLC自动提取核酸;Roche COBASAmplicor 扩增和检测HCV NAT+: 0/16512;HIV NAT+: 0/16512;HBV NAT+: 8/16512,即1/2064文献29及个人交流(深圳血液中心,王良华,2005年5月)沈阳血液中心匹基HCV 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24人份混合,26000g离心浓缩,Roche核酸提取柱,荧光PCRHCV NAT+: 0/8.3万个人交流(沈阳血液中心,李剑平博士,2005年6月)中山中心血站及芜湖中心血站厦门长城,无锡三星,上海正业 HCVPCR单人份,PCR,电泳HCV NAT+:77/28098(1/365)文献30 表4 国内原料浆开展NAT检测研究情况3.3.2 我国核酸筛查技术应用工作小结:1)NAT检出率:有限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献血者血液NAT检出率HCV NAT+ 检出率结果差异很大,从1/365(国产试剂,电泳)~1/4.0万~0/10.4不等;HIV NAT+检出率 < 0/10.4万;HBV NAT+为 1/946(anti-HBc+ 献血者中) ~1/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