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浅谈

合集下载

治理黄土高原措施

治理黄土高原措施

治理黄土高原措施1. 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治理黄土高原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治理黄土高原的相关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地质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措施之一。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特征独特,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植被覆盖度低。

因此,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土壤被风蚀和水蚀。

•草地恢复:通过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草原的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侵蚀。

•沙地固定:在沙漠和沙丘地带进行沙地固定工程,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固定沙丘,防止沙尘暴。

植被恢复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3.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治理黄土高原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降雨稀少,且水分容易通过透水性较弱的黄土层渗漏,因此水土保持对于稳定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实施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修建梯田、搭建防护林网、建设沟渠等,通过改变地形和构造,减少水土流失。

•排水措施:对于土层较厚的地区,通过合理的排水措施,防止土壤过度湿润,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地下水利用:通过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小型水库和地下水补给设施,提供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供水。

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在植被恢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4. 地质治理地质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一环,主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问题。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存在地层裂缝、滑坡和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隐患。

为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地质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大陆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水源地。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

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直接影响了水土保持能力。

因此,要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

通过种植适宜的树木和草种,可以增加土壤的黏结力,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监测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其次,推行耕作制度改革。

传统的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能力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应推行节水农业,采用覆膜、滴灌、雨养等技术,减少耕地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同时,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夸大和浪费。

另外,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力度。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林地和草地的边界,严禁非法占用农田和盗伐森林。

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预防和惩治机制。

同时,加强土地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气候和土壤特征,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适合黄土高原特点的水土保持技术和设备。

推广应用新技术,如激光测量、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益和准确性。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倡导节约用水,引导大家关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参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总结起来,保护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从植被恢复、耕作制度改革、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资源利用现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干燥且夏秋多风,属于半干旱气候。

土壤富含黄土元素,但肥力较差。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严重威胁着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黄土高原的资源利用现状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传统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土豆等为主要种植作物,但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和土壤贫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黄土高原还蕴藏着煤炭、铝土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密不可分。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供给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才能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资源利用应当考虑整体效益、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其资源,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例如,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修复工程,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等工作,加强沟壑治理、植被恢复和土壤保育等。

在资源利用方面,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和节水灌溉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结语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只有加强保护与利用的结合,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研究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其中,黄土高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一、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涵盖了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青海等省份。

多年来,人类的活动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1.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在这个地区,如果没有任何措施的话,每年的土壤流失量可能高达20亿吨以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土地裸露,覆盖度低,这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随着气候变化和降水的不稳定性,水土流失的风险更加高。

2.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过度的开发和人类活动,黄土高原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得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各种动植物物种数量的减少和分布范围的缩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环境的脆弱性增加和植被的不稳定性。

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的现状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植被恢复和建设这是当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人们认识到要恢复和保护植被是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点是加强对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保护,最终确保其可持续性。

高山草甸、荒漠草甸、荒漠、森林等,都需要被重点关注。

至此,政府和农民都在着重发展植被,如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以及人造林。

2. 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通过保持土壤的结构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加强对重点流域和土地的保护,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量的石头、竹子等材料进行了绑扎,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降低了河道淤积的风险。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财政对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 点治理项目的实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 个人投资捐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推、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水土 保持与生态治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 低下,农业发展受限,农民生活贫困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开展 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植被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 生态退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压力与生态保护矛盾突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强烈,往往以 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项目实施
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保障,确 保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 进并取得实效。
监测评估
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评估 体系,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
估和反馈。
04
面临挑战与问题剖析
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治理难度大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严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给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的 困难。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志愿者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等,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公众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机制,如听证会、民意调查等, 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未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将更加注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
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矿等现象,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

为了保护和治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其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采用种植防护林的方法。

防护林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流失,并能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和固碳等。

当然,在栽种防护林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树种,以及合理管理,以确保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除了防护林,还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来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干旱区域之一,干旱环境对植被恢复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植被恢复,如合理选择抗旱的植物,加强水源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植物保护技术来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

除了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的植被退化也是亟需治理的问题之一。

植被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

治理植被退化的关键在于加强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与修复。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推广水土保持措施来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资源管理和监测,划定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以提高植被的保护水平。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制定策略和措施时,需要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可以发展旅游业,利用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消费。

同时,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样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实现生态保护。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需要采用综合的、系统的措施。

通过种植防护林、植被恢复等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加强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与修复来治理植被退化;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保护对策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保护对策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保护对策中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土流失区之一。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随着国家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正在逐步得到实施,为黄土高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希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先源于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地质条件较差,植被覆盖度不高,因此其地表土壤不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一旦遭受降水冲刷,土壤便会迅速流失。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土壤和养分流失到江河湖海,同时造成了河道淤积、洪水泛滥等一系列问题。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是多层面的。

首先,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进而使得农业产量受到严重限制。

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中国总耕地面积的1/3,这无疑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还给黄土高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为土壤的流失,一些植被品种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同时,大量的泥沙淤积在黄河等河流中,不仅加剧了洪水风险,还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了负面效应。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对策。

首先,通过大规模的造林造林工程,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固结能力,还可以增加植物对水质的过滤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农业耕种政策,限制了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的现象。

通过提供适当的农业补贴,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同时,科研机构还在生态工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例如,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防沙固沙技术,通过利用植物根系的细微结构,增加土壤的固结能力,阻止水土的流失。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态护坡工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工程使用了抗侵蚀网和树木等材料,有效地减缓了土壤流失的速度。

尽管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但是通过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对策正在逐步得到实施。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浅谈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浅谈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浅谈南丽娟(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

本文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环境治理;恢复生态引言黄土高原[1]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

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

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

图1 黄土高原的范围[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1.1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

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气候差异较大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

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

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2]。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域。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面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并探讨其效果和问题。

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梯田、沟壑治理和水库建设等措施。

1.梯田梯田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梯田通过修建水土保持的坡耕地,保持了水土的持续利用,减少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提供给农民更多的耕作空间,增加了农业产量。

2.沟壑治理沟壑治理是通过修建沟壑的排水系统,改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沟壑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地资源。

3.水库建设水库建设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修建水库,可以收集雨水,增加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水库还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和大规模造林等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通过停止农牧业生产,将农田和草地恢复成林地和草地。

这样做可以保持土地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改善水土环境。

2.大规模造林大规模造林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树木,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大规模造林还可以提供木材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人工干预措施除了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人工干预措施也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禁牧管控禁牧管控是通过限制牧畜的数量和活动范围,保护黄土高原的植被资源。

禁牧措施可以减轻牧畜对土地的压力,防止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退化。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通过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土壤质量。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下,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源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和过度的人类活动。

在过去几十年中,为了追求高产量和经济利益,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农田退化。

同时,大规模的水土流失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土壤被冲刷走,河流被淤积,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限制了农地的开垦和扩张。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农田水利工程,减少杂草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政府还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

通过这些措施,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面积得到了明显提升,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对农田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

其次,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继续加强政府的投入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是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的关键。

最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问题,更是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黄土高原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企业、农民和公民都应该认识到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创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吸碳功能恢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吸碳功能恢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吸碳功能恢复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吸碳功能恢复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重点工作。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质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具有较弱的抗侵蚀能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长期以来,随着农田的开垦和采矿活动的增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失去的土壤达到数亿吨,严重损害了农田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挑战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首先,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治理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次,当地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矿业,治理工作需要面对利益相关方的困难和阻力。

此外,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也是一大挑战。

因此,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案和技术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案和技术。

例如,植树造林是一种常见的治理方法,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合理的耕作措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是重要的手段,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侵蚀能力。

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雨水集中利用和地下水补给技术,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帮助农民度过旱季。

这些方案和技术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黄土高原生态吸碳功能恢复的意义黄土高原作为全球重要的碳汇区,具有巨大的生态吸碳潜力。

然而,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减少了其吸碳能力。

因此,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吸碳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五、生态吸碳功能恢复的措施和效果为了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吸碳功能,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措施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措施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措施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之一,长期以来遭受着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实施生态建设。

首先,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关键。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贫瘠,缺少有机质和养分,并且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地表土壤容易被风蚀和水蚀。

因此,我们应该推广植被恢复和保护,种植抗风固沙植物,如柳树和毛白杨,并且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设排水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水土流失。

第二,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于此。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我们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划定禁止人类活动的核心区域,限制开发和破坏。

同时,加强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第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黄土高原地区容易造成土地侵蚀和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耕地面积,推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排水系统,避免因水logging引起的农田退化。

第四,加强宣传和教育。

生态建设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和生态农业知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生态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我们将能够逐步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些措施也对其他地区的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保护和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广袤而又苍凉,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境。

这片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计,更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水土流失,真是个让人心痛的话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咱们聊聊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的地形崎岖,降雨量不均,尤其是夏天暴雨频繁,冲刷土壤,水土流失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遏制。

风也在作怪,干燥的气候使得土壤容易被风吹走。

想想那些黄土飞扬的场景,真是让人心烦意乱。

接下来,是人类的活动。

过度放牧,树木被砍伐,土地遭到侵蚀。

很多地方,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失去了保护。

尤其是农田的轮作不合理,导致土壤贫瘠,根本无法自我修复。

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心寒。

治理措施也不是没有。

首先,植树造林,这个老生常谈,但绝对是治本之策。

树木可以固定土壤,阻挡风雨,给土地穿上“保护衣”。

其次,修建梯田,科学种植,这样不仅能保持水分,还能减少土壤的流失。

农民朋友们,也要学会合理放牧,做到循环利用,才能让土地恢复生机。

还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也是关键。

加大对黄土高原的关注,推动科研,制定相应。

像是提供补贴,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农业,真正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人与自然,才是最好的搭档。

当然,黄土高原的未来,不仅仅依靠这些措施。

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农民,大家都要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光彩。

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土地的热爱;每一个小行动,都是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最后,总结一下。

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但治理的方向是明确的。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片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片沃土。

希望未来,黄土高原能够重现生机,绽放出新的光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厚重,但可别小看了这个地方。

它可是我们国家的“粮仓”之一,藏着不少宝贵的资源。

不过,有件事儿让人心痛,那就是水土流失。

这就好比是咱们家花园里的泥土被雨水冲走了,花儿也跟着黄了,真是让人揪心啊!1. 水土流失的原因1.1 自然因素首先,咱得说说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的地形复杂,山丘起伏不定,加上这里的降雨量不均匀,有时天上撒下来的雨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瞬间把土壤冲得七零八落。

这不,春天来时,那可真是春雨绵绵,但一场暴雨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壤都成了“滑坡”的舞台,真是让人心疼。

1.2 人为因素再来看看人为因素。

咱们都知道,农民伯伯为了种地可真是费尽心思,然而过度的耕作、过度放牧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狠命地割着这片土地。

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山坡,树木被砍得差不多,根本没有遮挡,雨水一来,土壤就像“滑滑梯”,一下子就滑了下去。

这就像人家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土地没了,咱的饭碗也得跟着受影响。

2. 水土流失的危害2.1 对生态的影响说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首先,咱们的生态环境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土壤流失后,原本丰饶的土地变得干巴巴的,植被减少,动物们也没了栖息之地。

就像是家里没有了玩具,孩子们玩得也不高兴了。

生态失去平衡,整个高原的生机都仿佛被抽空了。

2.2 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经济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土流失就像是一场无形的“偷盗”,把本该丰收的粮食都“偷”走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人们常说:“田地有粮,心中不慌。

”可如今,粮食减少,心里难免不慌呀!这可让很多家庭的生活都捉襟见肘,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治理措施3.1 植树造林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治理这个问题呢?当然有!首先,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

树木就像是大自然的“卫士”,它们的根系可以牢牢固定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一棵树,那得多漂亮,多有生机呀!而且,这树长得好,空气也变得清新,真是一举多得。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与治理对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与治理对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与治理对策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势高原起伏,土地资源丰富,然而却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使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还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来应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普及。

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农耕,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技术和培训,引导农民逐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科学的耕作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其次,应加大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力度。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土地的开垦和植被破坏密切相关。

在黄土高原地区,草木稀少,土壤有限,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恢复,就会加速水土流失的进程。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通过修复和改良土壤,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在实施土地整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植被恢复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并采取措施防止非法砍伐和濒危物种的滥捕。

另外,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结构和发展循环农业来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这些作物的种植方式往往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损害。

而循环农业则强调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田养分,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生物工程技术是一种以生物材料为基础,通过改变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治理的方法。

在黄土高原地区,可以通过引进一些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同时,在某些特殊地区,可以尝试使用生物工程技术修复土壤,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地区之一。

由于地貌特殊和气候干旱,黄土高原的土地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黄土高原地区特别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长期以来,过度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大规模农牧业经营方式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的恶化。

而水土流失不仅仅导致了土地的肥沃度下降,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水土保持的措施为了解决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完善水资源的规划和分配,防止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再次,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

采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土地质量和抗风蚀能力。

三、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与水土保持一样,荒漠化防治也是黄土高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荒漠化不仅仅是土地退化的过程,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荒漠化也会增加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四、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为了解决黄土高原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通过改变农牧业经营方式,扩大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减缓土地退化的过程。

其次,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力度。

及时掌握荒漠化的趋势和范围,制定针对性的防治计划。

再次,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

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挑战尽管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也是全球最为脆弱和易退化的生态环境之一。

多年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和土地沙化问题。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匮乏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缺水。

为了改善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我们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和灌溉制度改革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修复土地退化,增加土地的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植被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够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禁止滥伐滥砍行为,推广植被恢复项目,重点保护黄土高原独特的草原、灌丛和森林等植被类型。

此外,也要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控制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植被的压力。

第三,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提倡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耕作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引入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最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法规。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和长期性的任务。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它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带,涵盖了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多个省份。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人为破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认识到黄土高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黄土高原区域地势较低,降水稀少,土地易于水、风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大量的沙尘暴经常袭击黄土高原,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

此外,由于大规模的采煤、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耕地,土地质量下降,水源减少,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

其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严禁违法开垦和过度采矿。

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农民节水灌溉,建设水库和引水渠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放牧和奖励农民种植经济不发达的植物,以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度。

此外,可以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鼓励农民种植草本植物和树木,为生物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再次,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科学家可以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经费支持,鼓励科学家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相关的科研项目。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营造方案。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黄土高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全球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例如,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启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项目。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地区。

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特殊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标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面积、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

然而随着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华池县地处甘肃省庆阳市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全省、全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共辖4镇11乡,111个行政村,64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2.62万户,农业人口11.53万人。

境内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土地面积379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441km2,占总面积的90.8%。

年均土壤侵蚀模数8000T/km2·a。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以建设陇上草畜大县和生态强县为目标,以实施农村小康家园建设为重点,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科学规划,严格标准,规模整治,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42.4km2,其中:梯田34880hm2,造林38930hm2,种草63460hm2,封禁6970hm2,谷坊1836道,涝池182个,水窖1898眼,配套道路242.26km,生物护埂19km,建淤地坝89座。

监督管护治理成果面积143.63km2,征收水保“两费”126万元。

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41.92%,林草覆盖率累计达到27.01%。

二、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对本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总结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自然因素1.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黄土高原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利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土地保护。

黄土高原的土地质量较差,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土地保护。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建设防护林带、沟渠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

黄土高原的水资源非常有限,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水库、水塘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储备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我们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治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土地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够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浅谈南丽娟(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

本文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环境治理;恢复生态引言黄土高原[1]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

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

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

图1 黄土高原的范围[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1.1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

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气候差异较大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

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

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2]。

1.3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

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1.4山地丘陵面积大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

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1.5植被覆盖率低在黄土高原上,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给人留下满目疮痍的景象。

人工草地很少,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由于过垦山坡,表土流失严重,显露出基岩,而植被覆盖率的进一步降低更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2.1自然因素2.1.1黄土因素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

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

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2.1.2地形因素地形制约着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程度,黄土高原长期的水土侵蚀切割,塑造了残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

在各种雨强的情况下,一般侵蚀量与坡度成正相关。

地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径流的大小决定于径流的数量、深度和速度[3]。

而流速大小又取决于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围内,地面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1.3降水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

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

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4]。

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2.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

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式。

2.2人为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比如毁林毁草、滥垦滥牧、开荒扩种、陡坡耕作等会造成水土的流失。

2.2.1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2.2.2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

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2.2.3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

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导致开采过程中滥倒弃渣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和对策3.1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从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治理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它们在治理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3.1.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

根据黄土高原现状,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建设水平梯田,能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利于耕种;打坝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坝内变成沟底平地,既拦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举两得;引洪灌地就是引用暴雨产生的洪水漫灌川地、台地、坝地等,可有效的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

3.1.2林草措施根据对1987~1992年七年的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的分析,当覆盖率在20%~40%时,具有明显减少侵蚀作用;当覆盖率达到60%~70%时,可减少土壤侵蚀量90%以上[5]。

由此可见,植树种草可以有效的减轻水土流失。

由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应以乡土林种为主体,合理利用外来树种。

在林种布局完整的基础上,要慎重选择经济林树种。

在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区,以营造灌木林为主,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和利用并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可有效促进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3.1.3耕作措施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人为因素来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

目前根据旱坡地坡度大小,提出一套适合于坡度大小的耕作制度,即大于300坡地实行草灌间作,250~300坡地实行了草粮两轮间作,小于250坡地水坡地水平沟种植,在缓坡地丘陵地尽量增加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在川地、坝地、发展耕作业,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发展水土、发展生产。

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才有可能恢复生态。

3.2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西北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具体情况,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特采取以下对策。

3.2.1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合理规划各级党政领导要组织各方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规划是组织实施中的依据,各地应在国务院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总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规划,认真执行。

3.2.2加强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利用科技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主要包括:①提高适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速度,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低下的问题。

②加快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套技术。

③完善科技服务和推广网络,提高科技的转化利用率。

3.2.3多方筹集资金,统一管理使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由水保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投资项目要择优扶持,要扶持重点工程以及对脱贫致富能起较大作用的关键措施项目。

3.2.4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为了使水土保持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水保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2.5稳定落实退田还林(草)的补贴政策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十分贫穷落后,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应积极执行中央提出的“以粮代赈”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2.6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农业人口数量多,而且早婚、早育、多育现象十分严重,人口数量快速的增加,从而加剧了对黄土高原的土地破坏。

3.2.7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总结前人的经验,贯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8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森林法》以及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

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使其自觉履行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黄河流域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2]甘枝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3] 江忠善,黄土高原南部土壤养分流失规律.水土保持学报,1995.[4]甘枝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5]唐克丽,开发西部切入点的研究-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0. [6]杜丽娟,柳长安,王冬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森林资源价值[J]水土保持学报,202418(1):9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