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开发创新潜能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
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二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
创新教育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如:我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
”我引导学生展开,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钻回洞的狐狸得意洋洋地夸自己聪明,笑乌鸦是个大笨蛋,有的说狐狸美美吃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 儿童创新 潜能的途径有 多种 ,而通 过美术 教育培养儿童 创新 能力 的发展是不 可少的重要途径 。美术 是儿童表现 自我 、创造世 界的 种语 言。他们在 美术活动 中能 自然流露 自己的思想和 感情 ,表达 自 己的意愿 。对于儿童 来说 ,我们 的美术 既是 可以把握 ,又 有着无 限探 索的余地 。在美术教 育中 ,开发 儿童的创造潜 能,培养全 面发展 的现 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三 、引导 想象 激发 创新 热情
儿童期是想象 力最活跃最 丰富 的阶段。想象力 不仅包括儿童 对事 物 的联想 ,还包 括对事物 的幻 想 。联想和 幻想都是 儿童探索活动 和创 新 活 动 的前 提 。 1 . 想象是无 限的。 黑格 尔 说 : “ 最 杰 出的艺 术本 领就 是想 象 。 ”想 象是 灵性 的 东 西 , 没 有 空 间 的 限制 。 我 曾在 课 堂 上 问过 中年 级 的 学 生 , 世 界 上 最 高 的是什么 ?学生说 :最高的是珠穆琅 玛峰 、天 空等 ,最大 的是大海 、 宇 宙 。我 说 : “ 你 们 说得 都 对 ,可 我 认 为 最 高 最 大 的 是 人 的想 象 , 因 为我们可 以无 限地想 ,没 有尽头 ,任 意驰骋 。”在 教学 中,我 让学生 无 限地发挥想象 。 2 . 想 象 是 自由 的 。 我们 常常 听到 ,学生把太 阳画成绿色 ,苹果画成 蓝色时 ,得 到的 是 “ 胡编乱造 ”、 “ 不 合 逻 辑 ” 的 带 有 明显 贬 义 的 话 训 斥 儿 童 。这 样 伤害 了学生的 自信 心,也打击 了他们 的创造 热情 ,不敢放 胆去想 。美 国心理 学家詹姆斯 说过: “ 人 最 本 质 的 需 要 是 渴 望 被 肯 定 。 ”在 儿 童 表达 自己的看法和想 象时 ,我们应 学会倾听 ,充分肯定 ,不拿我们 自
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l 都能够在某一方面优于其他人 , 只有通过 住 新知识 与旧知的联 系,引导 学生多 事又是小朋友所擅长的。 l 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 , , 比如 开展出小报 、 想 、 , 多说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中思维。
-
() 3学生向学生 ——鼓励学生互评。 评
画画 、 绳 、 跳 唱歌 、 步 等 集体 活动 , 能 其 次 , 师要巧 问。 巧 问即要 把 握 提 问 价 的最 终 目的 是 有效 地 促 进学 生 的 发 展 , 跑 才 教
f 根本原因。 是开发了人无穷无尽的潜力。 I () 1发扬特长。低年级小朋友主要以
二、 问题设置策略 了方向, 是潜能开发的“ 航标灯”因 我重 。 此。 “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研 视学生的 , 质疑。 在一段时间的摸索中, 发现
随意 注 意 为主 要特 点 . 们 以“ 爸 妈 妈 究学 习就 无 法谈起 。通 过 “ 他 爸 问题 解决 ” 来 “ 有什么 问题 吗”这样 的质疑起 不到什 么 还
: 是总出现 回答问题失败、作业失败等现 到充分调动 , 他们的聪 明才智得 以充分 () 2 学生向学生——尝试 当老师。 在教
I 象。一次一次的失败只会造成再一次的 发挥。首先 , 教师要善 问。 在教学 中, 学“ — 无 1 6的乘法 口诀解决 问题” , 中 为了
I 失败, 最终导致学生产生自 卑心理。针对 论是导入还是探索, 都应问一些“ 为什 避免让学生机械化练习而造成枯燥乏味。
l 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身手、 显露才华的机 的时机。 在教学“ 如. 找规律” 我出示: 在半个学期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 中,
I 新 察I-【 野】 教育 观 . 视 l
教 学 中如 何 开发 学生 的创新 潜 能
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一、引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的发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创设教学情境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学生合作共事,借助不同学生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创设项目式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进行真实的操作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代码编写、软件开发和网络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创设活泼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技术活动中。
可以让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实际应用软件,或者解决一个真实的网络安全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 引入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 提供真实的实践操作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结语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创新潜能
[]吴 德 娟 . 创 新 才 会有 突破 敢 改 革 才会 3 有
如在教 “ 比和 比例 ” 一 知 识 后 , 以 把 学 这 可 有 收获 []小学 数 学 教 师 ,0 61 ) J. 20 (1. 生 带 到 操 场 上 , 学 生 测 量 计 算 操 场 边 的 [】唐 彩斌 . 性 思 考数 学 教 学 情 境 的 三个 让 4 理 关 系[]小 学数 学 教 师 , 0 7 1 ) J. 2 0 ( ~2 . 树 高 , 何 测 量 ? 的 学 生 提 出爬 上 去 量 , 如 有
5 创设知识迁移情境 , 做好准备性学 习 , 进 学 习 成 果 的 内 化 促
在 教 学 新 知 识 , 决 新 问 题 时 , 针 对 解 有 性 地 让 学 生进 行 一 些 “ 身运 动 ” 从 知识 、 热 , 思维 、 方法 、 路 等 方面 为 学 生 做 好准 备 性 思
学习 , 即从 已知 迁 移 到未 知 , 或者 从 旧知 识 推 出 新 知 识 再 加 以 应 用 。 助 学 生 找 准 新 帮 旧知 识 的 联 结 点 , 新 I 知 识 之 间建 立 起 让 ! E l 非人 为的 实 质 性 联 系 , 现 认 知迁 移 , 学 实 使
过 程 中 , 学 生 讨 论 日常 生 活 中 除 口述 时 为 什 么 ? 着 又 提 问 21 能 被 2整 除 吗 ? 让 接 7 间 外 , 有 哪些 东 西 可 以 记 录 时 间 ? 师 可 1 3 5 7 9 这 个数 能 被2 除 吗 ? 等学 生 还 老 24 6 8 0 整 要 计 算 后 才 能 判 断 , 教 师 不 用 计 算 立 即 能 而 说 出 能 否被 2 除 , 其 中的 原 因就 是 因为 整 这 能被 2 5 除 的数 的 特 征 ” 那 、整 , 机票等复印件 , 由学 生 自 己观 察 、 类 、 分 填 教 师运 用 了“ 这 就 写 , 出有 关 时 间的 数 据 。 如 在 学 习 估算 么 , 个 特征 是 什 么? 成 了学 生 急 于 弄 清 找 又 的教 学 时 , 要 收 集 数 据 , 师 首 先让 学 生 的 问题 , 生 的探 究 欲 望 被 激发 了起 来 , 需 教 学 从 统 计 自己 家 一 天 内丢 弃 方 便 袋 的 个 数 , 再 而 培 养 了 学 习探 索 的情 感 。 有 挑 战性 和 具 估 计 整 个班 级 家 庭 1 月或 1 丢弃 方 便 袋 吸 引力 的 数 学 问题 是 引发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个 年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学生的健康个性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校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教育氛围,数学课堂上要提供思维发展的环境,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大胆思考,肯定其独创性的思考与方法,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创新潜力得以开发。
如三年级讲口算除法时,出示80÷20=?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教师可将过去给学生讲“想的过程”的教法,改为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思路。
学生开始不敢说,老师就鼓励学生:“你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说出来,只要肯动脑筋,说错了也没关系。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共说出三种思路,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我把80看做8,把20看做2,8÷2=4,所以80÷20=4。
”对此,老师马上伸出大拇指夸奖他说“你真聪明,你这种想法是后边我们将要学习的除法的一个规律,你现在已经发现并会应用了,这说明你很有创造性,你真了不起……”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该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全班同学也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面健康发展。
成功的教育需要的决不是压制。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无拘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思考、实践,鼓励他们大胆发散思维,放得开,有创新,不能让他们心里想到“说不对了别人笑我呢,老师又不高兴,或又要批评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
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2、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3、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关键字】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正文】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
”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 兴趣是儿童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
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
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充满新奇幻想、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们喜欢问问想想,经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刮风时为什么会呜呜作响?”,“早晨的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来?”等等。
其实多问就是儿童思维主动性的表现,是其求知欲的萌芽。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喜欢刨根问底,有时问得别人无话可答,他还要问:“你为什么不知道?”可见,他的巨大创造力就是从这种寻求根究的精神中迸发出来的。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发问,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发问,应尽量不厌其烦的予以形象、准确、浅近的回答,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悟出其中的道理,那是更好。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潜能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潜能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倡导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担负起这种光荣责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参与动手实践,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创新,不断开发他们创新潜能,从而有效适应社会发展。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媒体方法培养创新意识随着科技在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已逐步普及,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有效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为,多媒体技术能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它不仅刺激同学们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还能有效唤起他们的兴趣和思维,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美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又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热情,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探索树叶贴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制成课件的形式来展示(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让同学们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去理解知识,他们在生动具体印象中,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并摆弄手中学具,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有效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
另外,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二、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用美术开放性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意识,已经成了教学改革的热点,美术开放性的手段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开放性的手段教学对培养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研究习惯和创新精神都有重要作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将“死学”转为“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本文中笔者就着重针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普遍好奇心强烈,所以,好奇心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客观基础。
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好奇心转化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新,而教师只需在旁边注意引导,做好辅助的工作即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思考,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我认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基础的工作,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掌控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而是积极进取,通过各种渠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节奏始终紧跟时代,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始终新鲜有趣,使自己的课堂始终轻松、有序。
这是新课程标准下,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必要要求,也是创新课堂对于教师的根本要求。
试想一下,一个始终不思进取的教师,在一个毫无生气的课堂上,又怎么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呢?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主要园地,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做具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做能始终带给学生新鲜感的教师。
三、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以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有效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以期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而创设有效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包括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只有将教学情境创设好了,教学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
创设有效情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做好规划。
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者音乐欣赏等活动来营造诗意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而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等活动来营造严谨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后再进行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情境需要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情境只有在情感和认知的融合中才会显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深化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和具体。
创设有效情境也需要积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学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信息资源、人际资源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积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和化学模型等实物资源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的神奇。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古文小说或者名家作品的经典片段,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
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注重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启发想象、挖掘潜能等方面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氛围质疑想象潜能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落实素质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要以创新理论为先导进行教学改革。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将学生作为“加工对象”的教学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挖掘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现对此浅谈几点如下。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其目的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
这一切依赖于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如果课堂教学氛围紧张、枯燥,学生获取知识时会存在一定的芥蒂心理,更不要提创新了。
只有置身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才能互相感染。
教师饱含激情,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与信任,学生激情满满,富有活力,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打开智慧的窗口,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摆脱束缚,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微笑、尊重、信任与公平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深深的爱和充分的信任,使学生能够减轻心理负担,消除戒备心理,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新课程教学创新的八大原则3页word
新课程教学创新的八大原则一、时时事事,培育创新意识无论何时、何地、何事,只要涉及可创新的问题,都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如以专题项目研究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完全自主式学习模式、每日必修课与选修课参半的学习模式。
二、适时适度,鼓励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逐渐强化、确定,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种稳定的思维品质,即是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旦有所表现,要及时、恰当、适度地予以鼓励,尤其在学生敢于质疑表达不同意见、能够变换角度或方法回答问题和描述想法时,或作业、练习出现意外答案而有独到见解时,只要合情合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有一点可取之处,也应适时适度地给予赞许、表扬、鼓励,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巧设悬念,引导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能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疑”能启发思考,活跃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疑”能培养探索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因此,要善于找疑点、设疑问、激疑心,而且要独到、有创意、有深度,多层面、多角度地巧设悬念。
四、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由创新思维经过实践来表现的。
实践过程是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主性,在多阶段、多方面、多形式、多层面运用于整个学习、生活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校构建创新性课程结构,加强活动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综合型课程建设。
五、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感情智力是创新的基础,感情则是创新的动力。
智力只有在感情的推动下,才能通过能力在实践中起作用。
强烈而崇高的创新感情,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孕育和激发。
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或争取社会所营造的、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风气,尤其要努力创设和善于利用校内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氛围。
这就要求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重视学校创新文化建设。
六、因材施教,开发创新潜能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发展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造素质。
在情境中激发创新适合创新的情境
在情境中激发创新适合创新的情境情境教育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创设一种以美激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使他们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儿童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
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战略的若干问题做一初步研讨。
一、以美激情情境交融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小学各学科课程中都渗透着美。
缺乏美感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成为使人昏昏欲睡的一潭死水。
而体现美感的教学,可使儿童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和完美人格的培养,并可激发其创新的动机。
小学数学的图形、计算等,将简洁的、逻辑的、发明的美蕴含其中。
教学应重演应用数学初始阶段的情境,使儿童如临其境,通过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强化儿童对数学的感受,再现其教学内容之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是教学中隋境创设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的运用,一改保守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出现方式,通过屏幕,展现生动鲜活的画面,发生声情并茂的视听效果,将教材所表示的相关情境,出现给同学,使儿童在美的感受中,丰富了表象,激活了思维和情感活动。
教师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思维、情感活动起着主导、调节和支配的作用。
教学语言的美,可再现教材所表示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使儿童在教师以美的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到美,联想到美,体验到美,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感。
二、师生互动,情感交融情境教学缩短了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师生一起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其间有更多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心。
教师倾注其真情实感,与同学心相通,情相联;同学在这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中,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真诚的情感交流。
情境的优化,使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在友好的人际情境中,逐渐懂得合作的快乐与重要。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问 题 是 数 学 的 心 脏 , 好 的 数 学 问 题 可 以
上述规律说 明 :为了表示新的一类数 ,需 要扩 充有 理 数 集 , 入新 的数 —— 无 理 数 , 引 这样 学生的思维很 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 形成的轨道中。 开 放性 问题 就是 指 问题 的 条件 、结
论 、 法 或 过 程 开放 。 于 问题 的开 放 , 方 由 学 生可以按 照 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像
赞许 、鼓 励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获 得 的 成 功 激 发 学 生 更 大 的 求 知 欲 望 。 对 于 差 生 来
这 充分给 了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与时 间 ,让 学生 自己去 发现问 题 、猜 想 结 果 、 探 究 思 路 、感 受 过 程 、 总 结 结
论 ,形成 自己的思 维品 质 ,而不是 全盘
x 3时 y ;⑤ b O >O … … , 等很 > <O > ,c , 等
醒和鼓舞 ” 。巧设 问题情 境 ,正是关于激 励 、唤醒和鼓舞 的一 种艺术 ,它能激发学
是解决学生会学 习问题 ,也就是会 自主学 习。而这正是 教师所期 望达到 的 目标 。
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 f新潜能 ,引导他 们 n, l l
几 次 数集 扩 充 的事 实 ,总 结 规 律 ,并 借 鉴
培养创新能 力
鄢千平 浙 江省 义乌市稠 州 中学 I 5 2 0 2 0 0
目:“ 何把 2 —8变成 一个真正 的等 如 +3 式 ? 很 长 时 间 没 有 人 答 出 。 小 兰 仅 仅 拿 ”
了一 面镜 子 ,就 很快 解 决 了这道 题 目. 你 知 道 她 是 怎样 做 的 吗 ?
多 ,这时如果老师再问 :能 否只加一 个条 件就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学生思维又
如何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如何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作者:朱钦强来源:《师道·教研》2012年第12期尽管新课程已实施数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强调知识传承,忽视教学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1. 创设探究情境,开发创新潜能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需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精心选择探究课题。
其次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
探究方案既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推进教学,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反思,促进思维的提升。
以《力的合成》一课为例——教师: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棉线把它提起来,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是一根线易断。
实验演示:用一根细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较大夹角)提砝码时,细线断了。
教师:为什么两根线的作用效果反而不如一根呢?又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在同一高度释放一硬币如纸团,哪个先着地呢?学生:是硬币。
实验演示:在同一高度释放一个硬币和纸团,同时落在讲台上。
教师:不是重的东西下落快吗?怎么同时落地了呢?这些例子可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成探究教学。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自己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 重视开放式教学形式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用能力,因此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是开放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变革型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变革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讨变革型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变革型教学的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变革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新教育:变革型教学倡导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变革型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4. 教学方法多样化:变革型教学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变革型教学的实践策略1. 改革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创新实践课程、跨学科课程等,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2. 创设教学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合作情境: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实践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改进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优化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习新课标精神,树立创新理念;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潜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教育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胆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一、学习新课标精神,树立创新理念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应仿效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方式,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合作交流、积极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压抑,想象被扼杀,创新被阻拦,智慧被抑制。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是唯书是理,无书而不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由,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积极思考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想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经历,去感悟,去总结。
二、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创新潜能《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把握课堂脉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能--由一道习题引发的一次教学创新
把握课堂脉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能!!由一道习题引发的一次教学创新"#$$%&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朱达坤在复习’曲线与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我在复习基本知识和解决了基本题型后)请"位同学上黑板演板)在规定时间内)前#位同学都完成了解题)第四位同学却无功而返*我在评讲完前#题后)下课铃声响了)于是我请第四位同学下去之后继续研究这一道题)下节课演板给同学们看*第二天我请这位同学在黑板的右边写下他的解答)本来打算同学们看完他的解答之后我就开始讲授新课)但当这位同学写完解答后我隐隐觉得就着这一道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分析+归纳的东西)于是我灵活的把握住课堂中这个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能)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实录题目设-和.为抛物线/01"23425$6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7-87.+798-.于9)求点9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解答=设-4/0&"2)/&6+.4/00"2)/06)则79;/1>/&?/0"23)于是/&?/01>"2/3@-.;/1"2/&?/03?/&/0/&?/0*A 7-87.)B /0&/00&%2?/&/01$)B /&/01>&%20C@+C 代入-.中;43>0260?/01"20*D ;好):$同学做完了)大家看看*D ;:&同学)你说说看)你对:$同学提供的解答怎么看E:&;直线79和-.方程形式求的过于简略*我觉得应该先求直线-.的斜率F -.1/0>/&/00"2>/0&"21"2/&?/0)然后由点斜式/>/&1"2/&?/043>/0&"26化简整理得-.所在直线程为:$所写的形式)再由垂直关系写出直线79的方程形式*D ;很好):$同学的解答在这个地方是存在跳步的现象)还有什么吗E :0;我觉得:$的解答中没有考虑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的问题*D ;是啊)直线-.的斜率是否可能不存在呢E4同学们考虑+沉思):#举手6:#;我觉得可能*D ;那你具体说一下*:#;当-.斜率不存在时)则-.垂直于3轴)此时G7-.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的横纵坐标应相等)即/0&"21/&)则/&1"2)因此点9的坐标为4"2)$6)它也满足:$所求的曲线的方程*D ;4问:$6需要将-.斜率不存在的问题分类考虑吗E:$;4有点不好意思6需要*D ;还有什么问题吗E :";我对’A 7-87.)B /0&/0&%20?/&/01$(这一步不是很清楚*D ;:$你给大家解释一下*:$H H ;A 7-87.)B7-I 7.1$)B /0&/0&%20?/&/01$*D ;哪个同学还有不同意见E :0;我觉得:$的最后轨迹方程还应该除去4$)$6点E D ;为什么E :0;因为如果点9为4$)$6)则点7与点9重合)线段79不存在*D ;好的)很好*D ;4继续问:$6那么你能不能谈谈解题的思路呢E:$;我用的是求轨迹的基本法!!交轨法*D ;很好)由直线-.和79的程消去/&0&中学数学0$$%年第0期!"#$但"%"#不能消去$所以需要通过&’(&)得到另一个关于"%"#的式子*"%"#+,%-.#$再代入$问题即获解决/0同学们表示赞许点头1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345*我还有另外一种解法/2*好$你写出来让同学们看看/45*0另解1设直线’)的方程为"+67!8$代入抛物线方程得6#7#!0#68,9.17!8#+:/设’07%$"%1$)07#$"#1$则7%!7#+9.,#686#$7%7#+8#6#/又&’(&)$;;<&’=&)+:$<7%7#!"%"#+:$<8+,96.$则直线方程为"+607,9.1$<直线’)恒过点09.$:1$<>的轨迹是以0#.$: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0去掉原点1/2*同学们看看45提供的解答$对吗34-*对的$她利用了平面几何的性质/4?*对是对的$但她还是忽视了直线’)有可能斜率不存在/2*很好$请问同学们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些呢34@*第二种解法比第一种解法来得简洁$但直线’)恒过定点09.$:1$这一结论不易想到$我觉得解法%应是本题的本质的解法/2*很好A 对这两个同学的解法有什么要注意的吗34B*以上两位同学的解题都忽略了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在解题时常犯的错误$所以最好在开始解题时就讨论这一情况$另外4:同学的书写要注意/4%:*不过解法#有一种回避讨论斜率是否存在的方法/2*是吗34%:*是的$可以设直线’)的方程为7+C"!D $代入抛物线方程$采取和45同样的方法可用*D+9.$也可用直线’)恒过定点09.$:1/2*非常好/0笔者不禁叹服学生活跃的思维1还有什么吗3学生表示没有12*小结*我们从4:同学提供的解答中得到如下启示*0%1数学解题的步骤应规范E 到位F 0#1数学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晰0如这里的斜率概念1F 0G 1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0如本题用到的H 交轨法I 求轨迹方程1/J课后随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E 组织者和合作者/要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H 以生为本I 的教学理念$H 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I /本节课我在发现问题之后没有一味地按事先备好的课生硬的上下去$而是把握住课堂的脉搏$停顿下来和学生进行分析E探究E 归纳$以一题带多题$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解题更完整$分析更缜密$概念更准确$思维更灵活$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愿这样教学尝试给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复习课教学带来一些色彩$给同行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A0收稿日期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K K KK K K K K K K KK K K K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L L L L *#::5%#:@1敬告读者本刊编辑部尚有如下资料*M N精装合订本O#::5年%P%#期合订本$95元Q 本F R#::9年%P%#期合订本$95元Q本F S#::G 年%P%#期合订本$95元Q本F T#::#年%P%#期合订本$95元Q 本/J N 月刊单行本O#::5年%P%#期$每期G 元Q 册F 0@PB 期数量极少$不单卖1R#::9年%P%#期$每期G 元Q 册F S#::G 年%P%#期$每期G 元Q 册F T#::#年%P%#期$每期G 元Q 册F U#::%年%P%#期$每期G 元Q 册F V#:::年%P%#期$每期G 元Q 册F W%B B B 年%P%#期$每期#元Q 册F X%B B @年9P%#期$每期#元Q 册F需要者$请汇款至编辑部邮购组$并请在汇单附言栏中注明邮购的刊期及册Y 凡邮购以上过刊$一律免收邮寄费Y G%#::-年第#期中学数学。
四会教学怎么做
四会教学怎么做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开发创新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定向。
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创设最近的发展区,激起学生认知冲突,使之形成愤悱心态。
这时,老师要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定向,并揭示课题。
例如:教学沿海版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第七册《怎样求近似数》导入新知时,我用屏幕先出示复习题: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想一想,你是怎样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由于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比较熟练,因此,快而准确地完成了改写数,还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着,我又用屏幕出示了准备题:请说出画横线上的数是一个什么数?1、我们四(4)班有55人。
2、在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四会市有38万人。
这时,学生看到问题后,思维十分活跃,纷纷举手发言。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55人是一个准确数。
”我趁机追问:“在我们教室里,哪些是准确数?”这位学生指着教室天花板上的4支光管、5台风扇……这些都是准确数。
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补充,教室里的7行桌椅、两只门、两块黑板……这些都是一个准确数。
”这时,课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这位同学。
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了“准确数”的含义。
于是,我再请另一位学生回答,他说:“38万人是一个近似数。
”我继续发问:“不多不少,刚好是38万人吗?”这样一问,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注意。
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38万人”是一个大概数,它可能会超过38万人,也可能不足38万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象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
在这个时候,我对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较大的数目,一般不必说出它的准确数,只需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这样,我巧妙地引出了新知,揭示了课题——《怎样求近似数》。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走向新知,从而达到定向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教学情境开发创新潜能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等诸多缺陷,导致数学课与生活严重缺失联系,不能满足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情境教学则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想,大胆尝试,从而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关键词:创新潜能;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把现有的典型事例、公式灌输式地逼迫学生去接受,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认为在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变“苦学”为“乐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把40张分别写有1~40的卡片,按顺序分给5位学生,教师先任意说出一个40以内的数,让学生猜写有这个数的卡片在哪个同学手中,学生有的不能说出、
有说出的也很慢。
然后教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却很快能猜中。
二、引导启迪设想,变“被动”为“主动”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先创设情境,再通过启迪与设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观察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去设想、验证。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可以创设:“帮小熊安装车轮”的情境,启迪学生设想、主动探究,从而建立“圆心”的概念。
三、促进大胆尝试,变“学会”为“会学”
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创设情境耐心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享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潜能。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并促使学生大胆尝试,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培养创新潜能。
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红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
假如你是小红,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
学们讨论。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们真会想。
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
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教学中揭示了知识的奥秘,知识也是学生自己探索形成的,使教学由让学生“学会”变为学生自己“会学”。
真正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体验、充满问题与矛盾的课堂。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并加以启迪设想、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在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中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前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