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2 频率的稳定性(2)

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郭常静

一、前置学习任务单

1.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抛掷一枚图钉,落地后会出现钉尖朝上、钉尖朝下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是如何做的?

2. 练习:

小亮与小明做投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的试验与游戏.

(1)在实验中他们共做了50次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朝上的点数1 2 3 4 5 6

出现的次数10 9 6 9 8 8

填空:

此次实验中,“1点朝上”的频率是;

小亮说:“根据试验,出现1点朝上的概率最大。”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小明也做了大量的同一试验,并统计了“1点朝上”的次数,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试验总次数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

1点朝上的次数18 34 82 168 330 835 1660

1点朝上的频率0.180 0.170 0.164 0.168 0.165 0.167 0.166

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1点朝上”的频率变化有什么规律?

3. 在明天的新课学习中,你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会出现正面朝上、正面朝下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

(1)阅读课本P143-144页相应的内容;

(2)观看洋葱数学视频;

(3)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明天上课做试验用;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录(视频)

见附加视频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反思

整节课在问题串联下,充分发挥了各类资源的最大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和收集试验数据→计算、分析试验数据→验证猜想的过程,经历“概率”这一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三种初中部的“探究/对话/体验”的教学理念,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亮点1:

学生小组完成试验后,老师利用平板中的“发起做题”功能,学生在上传了自己所在小组的试验数据后也分享给其他小组,使得试验数据累加快速化、随机化,解决了以前没有平板时,学生需要离开座位去去其他小组获取数据,导致纪律、时间的不可控问题,实现了在短时间让学生经历试验的过程;

亮点2:

在引入事件A的概率这个概念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常数”→“频率”→“频繁程度”→“可能性大小”这样的串联,使得学生明白稳定的那个常数,是能够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所以这个常数就可以定义为事件A的概率。

亮点3:

能利用6道判断题,让学生以分享的形式,巩固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理解;

整体来说,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术学科深度融合的一节优质高效的课例。静下心来,再细细观看上课视频,发现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1.板书是设计好了,但是有一部分忘了写(汗颜,这是做的最不好的地方!);

2.在引导学生回答时,有时候太快了,应该多留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完善;

3. 在学生分享折线统计图时,由于白板中的触屏功能的缺失,使得这一环节达不到预设

效果(预设是这样的:学生分享折线统计图时,用手清晰地涂画出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频率的稳定性!)

4. 在某些环节的时间没有处理好,导致当堂检测环节在下课钟声响起才开始,拖堂了;

5. 在某些用词方面,不够严谨专业!

2019/6/8

郭常静

三种初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