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
幼儿教案反思与评价简短
![幼儿教案反思与评价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8aceb0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3.png)
幼儿教案反思与评价简短
幼儿教案的反思与评价需要从教案的编写、实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
简短的总结。
首先,在教案编写阶段,要注意教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反思时可以
考虑是否清晰明确地规划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评
价时可以考虑教案是否在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具有针对性
和创造性。
其次,在教案实施阶段,要注意教学的流程和组织。
反思时可以考虑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参与和互动。
评价时
可以考虑教学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教具支持,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在教案效果评价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
反
思时可以考虑幼儿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能够掌握教学内容。
评价时可以考虑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进展是否与预期相符,并且是否能够在
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幼儿教案的反思与评价应注重教案的编写、实施和效果,从教
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简短的总结和评价。
同时,反思
和评价应该是有针对性和目标导向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反思及评价大全
![教学反思及评价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ffd1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png)
教学反思及评价大全一、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反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可行、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针对每个教学目标,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达成。
2. 教学内容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内容的连贯性、难易程度和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
反思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反思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多样化、灵活性,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4. 学生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
通过反思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价1. 教学成果评价教学成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估,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2. 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评估,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各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运用情况。
教师需要通过评价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评估,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等方面。
通过评价教学效果,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教学反思和评价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评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希望本文对教学反思及评价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7篇
![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6048c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d.png)
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7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教学活动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教学活动的内容筹划,是一大工程,需要多下心思研究。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篇1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
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如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
回头想一想,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 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
导致第一节课上下来给自己一个吃惊,这部分知识如果把前面知识复习的充分一些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旧知识点的跨越度太大,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
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难点较多,如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根据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缺少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方法,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
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
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教学设计的反思评价篇2本学期新接手的这5个班级,在经过了两堂课的课前交流后,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习惯入手安排教学。
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因为杠杆的发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课堂上简单提一提阿基米德这个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动地球的“大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
![教师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ffce5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6.png)
教师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开,探讨教师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确定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科要求,确定合理且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教师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手段和途径。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理论性知识,可以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对于实践性知识,可以采用实验、实训等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托和基础。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例如,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设计实施效果的客观反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效果,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迭代的过程。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fd2e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后记第一课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
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
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
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
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
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
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
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
教案中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案中的教学评价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5e340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a.png)
教案中的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案是教师用来指导和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而教学评价与反思则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回顾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案中的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的角度,探讨教学评价与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在教学当中。
一、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科学评价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评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从而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1. 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对之前教学的评估,教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在编写教案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检测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评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更有效,哪些方法不够好,从而及时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态度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1. 反思能力培养: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基础,通过对之前教学的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法,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2. 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 经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从教学中总结经验。
对于教学设计实践的反思(3篇)
![对于教学设计实践的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eb62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6.png)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并非一帆风顺。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或具体。
这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也使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
2. 教学内容不合理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此外,教学内容过于繁杂,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3.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这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滞后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设计实践的改进措施1. 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外,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完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反思总结通过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反思,我认识到以下问题:1. 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078d7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问题、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4. 课堂练习-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功之处;-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2. 教学方法- 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价其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 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了解学生的需求;- 结合学生的评价,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分析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案反思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案反思教学设计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d30cb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1.png)
一、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3)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2. 教学内容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2)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3)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3. 教学方法反思(1)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教学过程反思(1)教学过程是否紧凑有序?(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5. 教学评价反思(1)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2)教学评价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3)教学评价是否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列举具体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列举具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列举具体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列举具体价值观)2. 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特点等)(2)教学重点:……(列举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列举教学难点)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 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导入环节)(2)新课讲授:……(详细描述新课讲授环节)(3)巩固练习:……(设计巩固练习环节)(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5. 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描述形成性评价方法)(2)总结性评价:……(描述总结性评价方法)(3)评价结果分析:……(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的参与度:……(分析学生的参与度)(3)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2)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3)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改进教学方法)3. 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的准备是否充分:……(分析教学资源的准备是否充分)(2)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否合理:……(分析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否合理)(3)教学资源的改进:……(提出改进教学资源)通过以上教案反思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反思总结模板
![教学设计反思总结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9ec2c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3.png)
一、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2. 教学年级:3. 教学内容:4. 教学时间:5. 教学对象:班级、人数、学生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导入方式:(2)导入效果:2. 课堂讲授:(1)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3)课堂互动:(4)课堂效果:3. 课堂练习:(1)练习内容:(2)练习形式:(3)练习效果:4. 课堂小结:(1)小结内容:(2)小结效果:5. 课后作业:(1)作业内容:(2)作业要求:(3)作业效果: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知识与技能方面:(2)过程与方法方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2)教学手段:(3)效果评价:3. 课堂管理:(1)课堂纪律:(2)师生互动:(3)课堂氛围:4.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2)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满意度:(3)学生对课堂氛围的满意度:5. 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1)教学不足:(2)改进措施:五、总结1. 本节课教学总体评价:2. 对后续教学的启示:3. 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反思总结模板,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教学反思及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及教学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1e4cf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教学反思及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过程。
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在教学过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升教学品质。
本文将探讨教学反思的定义与重要性,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而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从问题和困境中寻找突破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其次,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
最后,教学反思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及其标准。
1. 学生表现评价法学生表现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估,从而反映出教学的效果。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制定,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发展、交流表达能力等。
2. 学生评价法学生评价法是指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的互动能力等。
3. 同行评价法同行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相互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观摩课堂、听取课件、交流心得等形式进行评价。
教学实践反思模板素材(3篇)
![教学实践反思模板素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8d62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7.png)
第1篇一、前言教学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篇教学实践反思模板素材,供教师参考。
二、教学实践反思模板1. 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简要描述本次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2)教学对象:说明本次教学针对的年级、班级、学生特点等。
(3)教学环境:介绍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班级氛围等。
2. 教学过程(1)教学设计:阐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2)教学实施:详细描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3)课堂管理:分析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学习氛围等方面的情况。
3. 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存在偏差。
(3)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表现、课堂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4.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课堂纪律良好,教学秩序井然。
(2)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未能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 课堂管理不够严格,学生纪律松散;- 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未达成。
(3)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难度;-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纪律意识;- 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原因,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感悟(1)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深入理解了课程内容,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 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
(2)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授课实效评价模板
![教学反思授课实效评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56930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9.png)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衡量?2. 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二、教学内容呈现情况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宜?3.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三、教学方法运用情况1.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灵活?2. 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四、教学过程组织情况1. 教学过程是否紧凑、有序?2. 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哪些?2. 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七、改进措施1.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2. 针对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下为具体评价内容: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呈现情况1. 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 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运用情况1. 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组织情况1. 教学过程紧凑、有序,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54d8f3a58da0116c1749a1.png)
课题:6.2 频率的稳定性(2)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郭常静一、前置学习任务单1.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抛掷一枚图钉,落地后会出现钉尖朝上、钉尖朝下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是如何做的?2. 练习:小亮与小明做投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的试验与游戏.(1)在实验中他们共做了50次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朝上的点数1 2 3 4 5 6出现的次数10 9 6 9 8 8填空:此次实验中,“1点朝上”的频率是;小亮说:“根据试验,出现1点朝上的概率最大。
”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小明也做了大量的同一试验,并统计了“1点朝上”的次数,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试验总次数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1点朝上的次数18 34 82 168 330 835 16601点朝上的频率0.180 0.170 0.164 0.168 0.165 0.167 0.166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1点朝上”的频率变化有什么规律?3. 在明天的新课学习中,你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会出现正面朝上、正面朝下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1)阅读课本P143-144页相应的内容;(2)观看洋葱数学视频;(3)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明天上课做试验用;二、教学设计三、教学实录(视频)见附加视频四、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反思整节课在问题串联下,充分发挥了各类资源的最大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和收集试验数据→计算、分析试验数据→验证猜想的过程,经历“概率”这一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三种初中部的“探究/对话/体验”的教学理念,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亮点1:学生小组完成试验后,老师利用平板中的“发起做题”功能,学生在上传了自己所在小组的试验数据后也分享给其他小组,使得试验数据累加快速化、随机化,解决了以前没有平板时,学生需要离开座位去去其他小组获取数据,导致纪律、时间的不可控问题,实现了在短时间让学生经历试验的过程;亮点2:在引入事件A的概率这个概念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常数”→“频率”→“频繁程度”→“可能性大小”这样的串联,使得学生明白稳定的那个常数,是能够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所以这个常数就可以定义为事件A的概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3362c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d.png)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案例1]:师:昨天布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鹅的资料,现在上来交流.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网下载了几张鹅的彩色图片,早上刚刚打印出来.师:太好了,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在网上查找这些图片的生1拿着墨汁未干的彩图在教室里走一圈,让同学观看她手中鹅的图片,引来同学羡慕的眼光.大家争着看着这几只形态各异的鹅.它们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极了.这个同学生简要地介绍自己查找的过程及步骤.生2:我也上网去查到一些有关白鹅的资料,还有一则有关鹅的故事《白鹅救罗马》.生3:我从家里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画家画的"鹅"图,还配上诗歌呢!(说着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生4:我有集邮的习惯,我查阅了集邮册,其中有一套邮票是有关鹅的.生5:我查到了有关鹅的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我讲给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认真地讲起了成语故事)学生身上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开采挖掘,他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查找到这么多的材料,这是我没料到的.[案例2]:当上到拓展环节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白鹅他很喜欢,你们喜欢白鹅吗从全班喊出的声音中,我听清了有相当一部分同说不喜欢.这是我没设想到的,写得这么生动的文学作品,居然学生说不喜欢这与我原先设想的"喜欢"不一样.此时此刻,教学机智让我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我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持"喜欢"态度的,另一种是持"不喜欢"态度的,然后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赛,顿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生1:我不喜欢白鹅,因为它只是一只家禽,吃饭时却一副大爷的样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饭这样配着吃,惹得狗,鸡都来偷饭吃.这样非要一个人去伺候它吃饭,太傲慢了!生2:我喜欢白鹅恰恰是它吃饭的样子.虽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这种能量让人伺候它吃饭,否则大声呵斥.也许它吃泥也要选地方,那个地方的泥或许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个地方去吃.我还喜欢它无论对谁都是大声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见了主人就摇头摆尾,一幅哈叭狗的样子.(哄堂大笑)生1:我不喜欢它不忠诚,主人喂养它,它却大声呵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阵大笑)生2: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现,它虽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直.生1:我不喜欢它临死了还不跑,站着咬人.其实正象作者说的: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最容易抓住的也无过于鹅.生2(急切的语气):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白鹅临死了还不忘咬人一口,这表示它的坚强不屈,好像我们的革命战士.(哄堂大笑)生1(支支吾吾):……(同组的有点失望)生2(高兴地):我喜欢白鹅还因为它的肉很好吃,听妈妈说鹅肉还可治风湿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同组的同学着急地补充:听说它的"鹅内金"还可以做为药引呢!两个同学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很激动,处于学生中的一员.显然,"喜欢"的一方占了上方.我及时收住,否则不知争辩到何时.师(欣喜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不喜欢一种事物是个人的自由.所谓"人是可爱才显得美",你们眼中的白鹅太可爱了,因此,白鹅的一身都是宝.[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现在,单靠教师的传授,教材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学习了,一个人怎和全班几十位同学的智慧相比呢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运用来自于学生,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4——66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3篇)
![语文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15f25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9.png)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总结,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对语文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二、语文教学实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背影的特点,并讨论如何描写背影。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背影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春》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学内容(1)注重经典篇目的教学:经典篇目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注重对这些篇目的讲解和解读,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
(2)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国家大事。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2. 学生兴趣的培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3. 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8164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b.png)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半圆形及有规律的图案画孔雀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合理构图,力求画面饱满,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图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2、孔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提问:你们见过孔雀吗?孔雀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孔雀是很美的,尾巴展开象扇子,当孔雀尾巴展开后,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开屏,你们喜欢孔雀开屏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美丽的孔雀。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孔雀的外形特征。
提问:孔雀的身体由什么形状组成?尾巴展开象什么?孔雀的羽毛是怎样装饰的?3、教师示范、讲解:(1)、先画孔雀的头和身体。
(2)、再从孔雀身体两边出发画一个大大的半圆形。
(3)、最后装饰孔雀的羽毛。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画时要大胆些,画大些,羽毛的颜色应鲜艳些,可画出孔雀的一家。
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辅导,提醒幼儿合理构图,引导幼儿添画一些背景。
5、作品展览,让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纸折出孔雀。
活动反思引发孩子们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的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造出不同的作品,他们对色彩花纹的设计很自由,色彩夸张,画面比较漂亮。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1.课题风娃娃(第一课时)2.课型精读3.辅助工具课件4.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伤、表、示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对,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不对。
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
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
《诗经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诗经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a549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d.png)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经》的两首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诗歌手法。
(2) 教学难点: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深入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对比分析:将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对比分析和应用拓展等环节,学生对《诗经》的两首诗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鉴赏。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今后需加强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学方法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的互动机会,提高课堂活力。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3 教学内容拓展《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诗经》的知识,如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683a6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c.png)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本次教学设计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坐井观天》一篇课文展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坐井观天》的作者和背景 - 理解《坐井观天》的主题和意义 - 掌握《坐井观天》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 - 培养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能力2.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讲解或课件介绍《坐井观天》的作者杨绛和文化大革命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坐井观天》,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学生根据问题指导,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中重要的观点和细节。
步骤三:思考与探究(2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学生围绕如下问题展开讨论:1.《坐井观天》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体现在哪些地方?2.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3.你认为《坐井观天》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思和启示是什么?步骤四:写作实践(30分钟)•学生依据对《坐井观天》的理解,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文章评论。
•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思想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步骤五:展示与反思(10分钟)•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同学间的点评和交流。
•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开展本次《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理解、思辨思维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思想深入,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
他们的写作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深入展开文论。
同时,学生展示与反思环节的设置,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成果的共享。
2. 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表现欠佳,对于作者的观点和主题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种情况,将来可以加强对于文章的导读和引导,提前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TheUglyDuckling》教学反思教案设计:从教学评价和效果出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
![《TheUglyDuckling》教学反思教案设计:从教学评价和效果出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3e32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6.png)
本篇文章将会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出发,探讨《The Ugly Duckling》这个经典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评价的重要性。
一、故事评估与教学目标确定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所选故事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The Ugly Duckling》讲述了一个小鸭子因为丑陋被排斥,但最终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探寻自己的 potential。
二、课堂教学设计1.Warm up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给学生讲一个真实的寓言故事,并鼓励他们说出故事中的 morale。
2.Pre-reading通过介绍故事背景预热,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
为了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在此时为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词汇,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
3.While-reading(1) Picture Storytelling让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
教师可以依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进行图片展示,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分享。
(2) Listening and reading播放讲解故事的录音及语音故事,鼓励学生跟读故事,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梳理故事情节。
4.Post-reading(1) Role play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主人公发生变化的原因,梳理故事背后的 moral lesson。
(2) Personal reflection鼓励学生对他们的人生经历进行回顾,看看自己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经历,如何通过不断努力去攀登自己的人生顶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2 频率的稳定性(2)
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郭常静
一、前置学习任务单
1.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抛掷一枚图钉,落地后会出现钉尖朝上、钉尖朝下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是如何做的?
2. 练习:
小亮与小明做投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的试验与游戏.
(1)在实验中他们共做了50次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朝上的点数1 2 3 4 5 6
出现的次数10 9 6 9 8 8
填空:
此次实验中,“1点朝上”的频率是;
小亮说:“根据试验,出现1点朝上的概率最大。
”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小明也做了大量的同一试验,并统计了“1点朝上”的次数,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试验总次数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
1点朝上的次数18 34 82 168 330 835 1660
1点朝上的频率0.180 0.170 0.164 0.168 0.165 0.167 0.166
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1点朝上”的频率变化有什么规律?
3. 在明天的新课学习中,你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会出现正面朝上、正面朝下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
(1)阅读课本P143-144页相应的内容;
(2)观看洋葱数学视频;
(3)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明天上课做试验用;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录(视频)
见附加视频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反思
整节课在问题串联下,充分发挥了各类资源的最大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和收集试验数据→计算、分析试验数据→验证猜想的过程,经历“概率”这一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三种初中部的“探究/对话/体验”的教学理念,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亮点1:
学生小组完成试验后,老师利用平板中的“发起做题”功能,学生在上传了自己所在小组的试验数据后也分享给其他小组,使得试验数据累加快速化、随机化,解决了以前没有平板时,学生需要离开座位去去其他小组获取数据,导致纪律、时间的不可控问题,实现了在短时间让学生经历试验的过程;
亮点2:
在引入事件A的概率这个概念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常数”→“频率”→“频繁程度”→“可能性大小”这样的串联,使得学生明白稳定的那个常数,是能够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所以这个常数就可以定义为事件A的概率。
亮点3:
能利用6道判断题,让学生以分享的形式,巩固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理解;
整体来说,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术学科深度融合的一节优质高效的课例。
静下心来,再细细观看上课视频,发现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1.板书是设计好了,但是有一部分忘了写(汗颜,这是做的最不好的地方!);
2.在引导学生回答时,有时候太快了,应该多留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完善;
3. 在学生分享折线统计图时,由于白板中的触屏功能的缺失,使得这一环节达不到预设
效果(预设是这样的:学生分享折线统计图时,用手清晰地涂画出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频率的稳定性!)
4. 在某些环节的时间没有处理好,导致当堂检测环节在下课钟声响起才开始,拖堂了;
5. 在某些用词方面,不够严谨专业!
2019/6/8
郭常静
三种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