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梁国才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观赏》教学设计
导入:“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学生:“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教师: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板书:一。
把握观赏时机学生讨论:何时才能观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教师总结:钱塘江河口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当外海的潮水涌进湾中时,水面迅速堆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加剧了潮势。
学生讨论:白居易:“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产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随海拔高大增加气温下降,山上的春季比山下来得迟。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下表教师: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板书:二。
选择观赏位置学生讨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哪里可识庐山真面目?教师总结:”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对全景的观赏需要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学生讨论: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教师总结:观赏瀑布应在适当距离远观,以兼收其形、声、动之美。
学生讨论:桂林漓江如何游?教师总结:乘舟游漓江,可以欣赏到两的景色。
宛如“人在画中游”。
学生讨论完成下表教师总结:教师板书:三、了解景观特点;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提高审美素质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只有对景观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深化已有的认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2. 培养学生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审美观念和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2. 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3.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
2. 教学难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景观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欣赏方法。
3. 实践演练法: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进行欣赏评价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旅游景观的图片、案例分析等。
2. 教学素材:相关旅游景观的视频、文章等。
3. 分组讨论材料:每个小组需要选择的旅游景观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旅游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讲解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分类及其特点。
b. 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体验、感悟等欣赏方法。
c.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讲解旅游景观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保护旅游景观的意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景观案例,让学生了解欣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演练: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进行欣赏评价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七、作业布置1. 观看一部关于旅游景观的电影或纪录片,选取其中一幅景观,分析其特点及欣赏方法。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1旅游景观欣赏方法》说课稿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旅游主体如何更好地运用感官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并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
为学生的旅游知识从理论走向实践奠定了基础,也给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思路。
(二)教材的特点:旅游景观的欣赏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 教材从地理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
该节从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品味文化内涵等角度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前两者侧重于自然景观,后两者侧重于人文景观,抓住景观特色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都要具备的要求。
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欣赏两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景观的欣赏。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旅游景观欣赏角度的选择方式;(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时机的选择方式;(3)了解欣赏旅游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品味文化内涵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旅游活动实践少,以及对旅游景点或景区的构景手法不熟悉。
因此从地理的角度把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确立为本课的难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过程达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在探究性教学中充分、科学、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图片展示,组织和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讨论,做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探究课程的整合。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思路(1)用典型案例突出重点,以影像图片突破难点,借板书、习题复习要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内容:举例说明旅行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行经历,交流观赏旅行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要正确观赏旅行资源,第一要以了解旅行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同时对中外闻名旅行景点有必要的了解;不同旅行景观形成缘故不同,因此观赏方法不同;了解观赏旅行景观的要紧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看位置、把握有利的观看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明确旅行景观的描述和观赏是多角度的,把握不同景观的一样观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观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乐趣,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学生探究奇异大自然的爱好;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行资源评判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行资源的了解,学生爱好高,但亲身旅行经历少,因此对旅行景观观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关心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闻名的旅行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存、生活经历得以充分表达,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究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纳“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幸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行景观千差万别,旅行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观赏旅行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表情操。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教法: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
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
湘教版选修3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湘教版选修3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重难点突破法热爱生活,体验美景——举例法认识旅游景观的美感特征旅游景观的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因此旅游活动中离不开审美情趣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旅游景观的自然美,主要包括形式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和朦胧美,其中形式美是最为显著的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例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典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造园艺术家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
园内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各有章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
古建筑种类繁多,形式也极其多样,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这些形式美的因素决定了古建筑的审美特征。
例1 下列有关峨眉山审美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峨眉天下秀”强调的是峨眉山绿树碧水的色彩美B.峨眉山作为一种自然旅游景观,只具有形式美C.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和谐美D、峨眉山地处我国热带地区,四季皆可观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指的都是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属于形式美的范畴;但是峨眉山的审美特征又并非只有形式美一项,比如结构的色彩之美、活力动态之美、云雾笼罩下的朦胧美等,也都具备。
作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和谐之美;峨眉山地处亚热带。
答案:C例2 下列美感类型与其景观对应正确的是( )A.黄山的奇松——色彩美 B.云南大观楼上俯瞰滇池——动态美C.哈尔滨的冰灯——自然美 D.“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古典园林美解析:黄山的奇松,体现了形式美。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说课稿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是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欣赏旅游景观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旅游体验,为今后的旅游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等。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欣赏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
(2)能够根据不同景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观赏时机的选择方法。
(2)如何抓住景观的特点进行欣赏。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没有深入地去欣赏和感受景观的魅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参与,帮助他们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旅游景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和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旅游景观图片或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简要介绍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包括:(1)感官欣赏:欣赏景观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2)历史文化欣赏: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说故事;(3)社会经济欣赏:了解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具体的旅游景观实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景观的魅力和价值。
4. 学生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观,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并反思自己在欣赏旅游景观时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实例分析和分享中的表现;4. 学生对总结和反思的认真程度。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结合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观,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旅游景观欣赏能力。
五、教学参考资料1. 王国维.《旅游景观欣赏导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2. 张岱年.《旅游景观审美鉴赏》[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3. 杨洪基.《旅游景观欣赏与鉴赏》[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六、教学活动设计1. 欣赏旅游景观图片: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让学生用感官欣赏的方法进行分析,注意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1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湘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旅游景观欣赏。
2.能举例说明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观看某些旅游景观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方法。
2.结合学生自己的旅游经历,通过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进行分析和比较、联想和创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图片、文字说明、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对一些旅游景观产生美的感受和知觉。
并进一步激发愉悦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产生舒适、惬意、兴奋和满足感,即得到审美的享受,同时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2.通过学生交流旅游活动的感受,分享旅游景观欣赏的经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习思路,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一是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并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
二是能举例说明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欣赏不同旅游景观的角度[教学媒体与教具]某些旅游景观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熟悉苏东坡所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吧,诗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身居山中,为什么却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
【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旅游景观欣赏?(2)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概念: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第一篇: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
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2、选择观赏的位置【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苏东坡,学生齐读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岳阳楼,桂林山水,象鼻山。
(三个导游)(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说课稿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是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旅游素养、提高旅游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和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包括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旅游景观,提升旅游体验。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在旅游景观欣赏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欣赏旅游景观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等。
(3)能够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欣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旅游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等。
(2)能够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欣赏。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这一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一、教学目标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并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
2.能举例说明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难点:正确选择欣赏不同旅游景观的角度三、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熟悉苏东坡所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吧,诗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身居山中,为什么却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
【自主学习】一、旅游景观欣赏概述1.含义: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①的过程,或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②;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③的享受。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1.培养④审美感受力:主要依赖于⑤和⑥能力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理解力:主要途径是积累⑦审美⑧:对旅游景观的归纳提升因地制宜,抓住要点,有所侧重3.优选欣赏角度从不同角度欣赏,审美感受不同选择最佳观测角度,以充分感受外表之美和内在魅力把握恰当的时间、天气、季节等观赏时机4.把握观赏时机抓住观赏的旅游景观要素的对比组合特征5.品味⑨:了解旅游景观的来龙去脉,运用文化素养和经验去细心品味【知识梳理】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1.2.提高审美能力二、天时——把握观赏时机旅游景观的各个要素,以多种对比组合给人以美的感受。
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饱三、地利——优选欣赏角度旅游景观有各自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对其认识和欣赏的角度也必须因地制宜,抓—— —— ——↓ ↓ ↓自然景观欣赏好,把握时机很重要;时刻日期和季节,规律变化掌握好;春夏秋冬景观变,北方山水夏季观;高山要观日出落,雨过天晴莫错过;特定时间美景观,劝君守时方能见。
高中地理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1课时)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能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旅游欣赏。
3.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
难点:以情观景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一、选择观赏位置(一)距离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图3.7)。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大江大河,要想观赏到全景,应采取远眺的方式,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二)角度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景观特点不同,宜选择的观赏角度也不同。
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探究活动:1、观赏大江大湖和比较小的湖沼池塘时,选择的观赏位置有何不同? 2、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
因此,观赏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对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赏地点不宜过高。
因此亭、榭、廊、阁等建筑,多低临水面,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课件2
审美创造力
主要是情境的升华和意境的开拓,即 对 旅游景观 的归纳提升
3.优选欣赏角度 (1)要求:因地制宜、抓住 要点 、有所侧重。 (2)原因 ①旅游景观有各自的自然属性和 文化 属性。 ②旅游资源的 景象组合 特征, 决定了不同 欣赏角度 , 审美感受不同。 ③大多数旅游景观是立体和 多层面 的,应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 以充分感受其外表之美和内在魅力。
特别提醒
自然景观的最佳观赏位置不一定只有一个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观赏距离远近、 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产生不 同的美感。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 如:天安门城楼的远景和近景各有千秋,远看气势磅礴,显 示皇家气派;近看高大宽阔,威严壮观。
例1
(2) 要 取 得 最 佳 欣赏 效果 ,在 游 览“ 女 神 司 春” 景 观 时,如何才能欣赏到这类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3) 在游览北京石花洞景观时,如何欣赏才能达到最佳 效果? 【思路点拨】 据图推出三种自然景观的类型,结合所
学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确定其答案。
【解析】
第 (1) 题,瀑布景观欣赏宜选择适当的距离
仰观,以兼收其形、声、色、动等美感;第(2)题,地貌的逼 真造型应选择特定的位置,发挥想象,才能感知某种形象; 第(3)题,溶洞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问题导思】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旅 游景观的欣赏角度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 对于同一种景观,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2.青岛海滨的石老人应该怎样欣赏才能取得最佳
效果?
【提示】特定的位置远眺,发挥想象。
3.欣赏桂林山水景观怎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提示】 乘船沿水路观看两岸风景。
高二地理教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湘教选修
第二章旅行景观的赏识 2.1旅行景观赏识方法[ 教课目的 ](一 ) 知识与技术1.认识什么是旅行景观赏识。
2.能举例说明景观赏识的基本方法。
( 二 )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有关资料、观看某些旅行景观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启迪学生思想,让学生掌握旅行景观赏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2.联合学生自己的旅行经历,经过沟通赏识旅行景观的亲自体验,进行剖析和比较、联想和创新,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求异思想、创新思想的能力。
( 三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图片、文字说明、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对一些旅行景观产生美的感觉和知觉。
并进一步激发欢乐的想象和美好的感情,产生舒坦、舒适、喜悦和知足感,即获取审美的享受,同时提高对艺术的赏识水平。
2.经过学生沟通旅行活动的感觉,分享旅行景观赏识的经验方法,启迪学生思想、拓展学习思路,激发学习热忱,加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 教课要点 ]一是认识旅行景观赏识的观点,并理解旅行景观赏识的两个层次。
二是能举例说明赏识旅行景观的方法。
[ 教课难点 ]正确选择赏识不一样旅行景观的角度[ 教课媒体与教具]某些旅行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解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熟习苏东坡所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吧,诗中写到“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身居山中,为何却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 学生议论后,教师小结 )在不一样的地点、从不一样角度所赏析到的景观有不一样的成效。
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意会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理,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一样的角度去赏析。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触,为了不再遗憾,应当怎样观山景呢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旅行景观的赏识”。
【板书】第一节旅行景观赏识方法一、旅行景观赏识的观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旅行景观赏识?(2)旅行景观赏识的两个层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观点:旅行景观赏识是指旅客从旅行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许是在旅行过程中获取优秀的审美感觉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鸡西市二中梁国才
课题: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标: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新授
(一)导入:——回顾学习旅游资源相关问题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回答好的,加分鼓励)
过渡:
当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旅游资源,我们该如何欣赏出它的“美”?(激发兴趣)(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三)新授:
活动一、旅游景观欣赏——(自主学习,书26页第一自然段,时间2分钟)
1、含义: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通过课件图片欣赏)
二是得到审美的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动态美
活动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自主学习,书26—29页,时间5分钟)(掌握)
1、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理解)——(人和)
3、品味文化内涵——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4、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5、优选欣赏角度——(地利)
活动三、把握观赏时机——天时(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以下旅游景观在什么季节或时间、天气等条件下适合观赏?
泰山“四绝”-—日出、雾凇和雨淞、佛光、云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北京的香山红叶哈尔滨的冰雕雪景浙江钱塘江大潮青海湖观鸟云南大理蝴蝶会
备选答案:①夏②夏③丰富并富有变化④雨过天晴⑤日出日落⑥特定时间
活动四、优选欣赏角度——地利(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试从观赏距离、角度、俯仰等方面说出该如何欣赏以下旅游景观。
一线天九曲黄河黄果树瀑布广西桂林山水武陵源群峰
洞庭湖与岳阳楼半亩方塘长江三峡桂林象鼻山
2、不同景观的观赏位置方法(掌握,课件展示欣赏)
欣赏峰峦雄伟峻秀--远晀欣赏群峰万壑--远处俯视
欣赏峡谷、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欣赏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
欣赏江河湖海--高处俯视欣赏湖沼、池塘--临水观赏
欣赏地貌的酷似造型--适当的位置、特定的角度欣赏山水组合的景观--乘船沿水路观赏(四)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旅游资源的景象组合特征,決定了在对其进行观赏时,从不同的欣赏角度,能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景观,要置身其中远观方知其妙
C.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俯视,才能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
D.山水组合景观,应乘船沿水路观赏
2、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B)
A.黄山的“石猴观海”——远眺B.洞庭湖——登岳阳楼
C.神女峰——置身其中D.杭州一线天——俯瞰
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但要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而且要把握观赏的时机。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B )
A.一线天——俯瞰B.庐山——远眺C.神女峰——置身其中D.三峡——近水观赏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在欣赏时(C )
①置身其中②把握好观赏时机③宜动态欣赏④品味文化内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连一连,根据不同景观特点,选择适合观赏位置角度(课件展示)
(五)总结:——师总结(课件展示细节)
1、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识记)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掌握)
(六)作业布置:
1、课后做好本节课的课堂笔记
2、预习一下第二节和第三节内容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板块衔接紧凑,教态自然讲练结合;
2、第一次公开课紧张导致讲课时语速过快、吐字不清,跟学生的互动次数少;
3、课件展示时间过短,学生没有看完就翻篇了,巩固练习题准备较少;
4、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教态管理,加强自己学科素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