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耕牛和战马

合集下载

第5课耕牛·战马

第5课耕牛·战马
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 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
牛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战马也失去了原来的骄傲!
体验 临摹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或者 《五马图》中的任何一头牛或马。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 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
唐 李世民 《昭陵六骏》 浮雕
论战
(东汉)《水陆攻战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
论战
(魏晋) 《人马图》 砖画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问题导引,交流展示
• 3、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画师、百姓都把对牛和马的感情通过美术作 品表达出来,请归纳古人都采用哪些形式来表现牛和马?
中国画中的牛与马
• 3、宋代画家____的《
》表现的是古代战马的魅力。
• 4、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中的浮雕《______》,把人们放佛带到了久远的 古代战场。
问题导引,交流展示 • 1、请欣赏以下作品,分析牛在古代的作用?
谈耕
汉 《牛耕图》 画像砖 画 像 砖
谈耕
《唐朝雨中耕作图》壁画

韩滉
《五牛图》
问题导引,交流展示 • 2、请继续欣赏以下这些作品,分析马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欣赏·分析
(唐) 韩 滉 《五牛图》 手卷:中国画装裱的一种形式,习惯从右向左展开观赏。
《五牛图》 牛的姿态
《五牛图》 牛的姿态
《五牛图》 牛的姿态
《五牛图》 线的魅力
《五牛图》 线的魅力
(唐) 韩 滉 《五牛图》
画家用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五牛的呢?
工笔画
中国画在形式上可以分为追求细腻表现的工笔画、着重描绘 仪态神韵的写意画,以及结合工笔与写意某些特征的兼工带写画 法。《五牛图》是画在绢上的工笔画,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 在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5课 耕牛·战马-“黄冈赛”一等奖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5课 耕牛·战马-“黄冈赛”一等奖
牛、马——古代重要的战略资源
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二、新授
1.欣赏作品,借物抒情
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关于牛、马的美术作品
作品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展示
原始社会 → 汉 → 魏晋 → 南北朝 → 唐 → 宋 →现代
除了绘画的形式,还有关于牛马的陶器、青铜器、唐三彩等等。
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们喜欢以牛、马作为绘画题材呢
分享在创作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与收获
牛的特征:形比较难把握,牛的动态比较难画。
线质:线条用水多了,线条化开来没有力量,不精神;线条粗细比较难控制,没有画出牛皮肤粗糙的质感。下次画一定会用水少一点。
3.小组讨论,合作鉴赏
每组结合自己的作品与韩滉《五牛图》比
(1)分析你画的这头牛有何特征,可以从它的形态、动态入手
评价关键词:形态、动态、用笔用墨
生生互评,师评
五、拓展
既然有《五牛图》,那五匹马能不能组成一幅画呢北宋李公麟画了一幅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的《五马图》,下节课我们重点欣赏——马。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研究
教学简案
姓名
邹雅琼
学科
美术
开课年级
七年级
课题
耕牛战马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牛的神情及各个部位不同质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耕牛·战马》教案 (5)

《耕牛·战马》教案 (5)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综合探索课性型。

作为和平时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时期宝贵作战资源的战马,则是古代艺术家们热忠表现的题材之一。

本课中的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中意义上反映着当时的国力。

三、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并尝试运用线条临摹一头牛,提高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画笔等、范图。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六、教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谜语导入猜一猜同学们都在哪儿见到过牛和马?确实,在人类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牛与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学们在学校里见到过牛和马吗?其实啊说起马,和咱们学校学生还是有一定渊源的。

因为咱们是南京一中马群分校,马群在距今900多年前宋代即设立管理牧马机构,牧养战马和皇家御马至今仍留有青马,黄马等地名。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牛与马的世界,来学习本课耕牛,战马。

马叫,牛叫农田里,动物园,马场。

二、谈耕论战第一个环节,咱们来谈耕,论战。

来看一幅汉代的《牛耕图》,这是一幅以画像砖的形式展现的。

两汉时期的画像砖的内容包罗万象,它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描述一下这幅画面的内容,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一派其乐融融的农耕生活场景。

同样的,这也是一张表现农耕生活的唐朝雨中耕作图。

这是一幅壁画!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牛耕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看完了牛,我们再来看马。

这幅画和前面哪一幅画似曾相识?《牛耕图》。

因为都是以画像砖的形式展现的。

这是出土于山东嘉祥武侯祠的《水陆攻战画像砖》。

那这幅图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打仗。

其实这幅画分为上下两层。

上面一层是出行的场面,下面是水陆作战。

牛,马在这幅图中是作为交通工具,作战工具。

再看一幅魏晋时期的砖画《人马图》。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课件-第5课耕牛·战马-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课件-第5课耕牛·战马-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 施彩色的画法。手法朴实无华,笔下的马与人物姿态各 异,无一雷同,让观众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 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肌肤、皮毛、衣衫的不同质感。
《五马图》 相似的神情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形象比较?
五个奚官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谨慎,或老成,而马的 神情与奚官很像,也许是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 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战马
关羽——赤兔马 刘备——的卢 曹操——绝影、爪黄飞电
(秦) 《铜车马》 雕塑
(汉) 《马踏匈奴》 石雕
(唐) 《昭陵六骏》 石雕
(东汉)《水陆攻战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
马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远攻 速战 奇袭
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汗马功劳
人与马有着怎样深厚 的感情:
老马识途 善马熟人
中国画中的马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奚官:官名,职司养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形象比较。
《五马图》局部
凤头 骢
青毛与白毛相间,淡青色的马 。
《五马图》局部
锦膊 骢
《五马图》局部
好头 赤
《五马图》局部
照夜白
《五马图》局部
满川花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 能感觉到皮毛、斑纹;奚官的面部刻画得很简单,但结构准 确,状貌极其生动,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耕牛•战马》教案《耕牛•战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耕牛•战马》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赏析、了解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教材、中国画工具,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学具:熟宣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习课文内容。

二、新授课程1.分析讨论(1)展示课件中(书本)牛马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牛马的地位和用途(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1)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写意、工笔等。

《五牛图》,白描,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

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战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指索教材的第5课《耕牛•战马》。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牛和马的形象,展现它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以及中国画线条的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牛和马的特点,并通过绘画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2. 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3. 培养学生对牛和马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从而加深对牛和马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牛和马这些动物的认知较为简单,对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可能缺乏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牛和马形象以及绘画技巧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耕牛•战马》。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一幅描绘牛和马的中国画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谈谈你们对牛和马的印象。

(教师出示中国画作品)学生A:我觉得牛很强壮,有一双大眼睛。

学生B:马看起来很快,尤其是鬃毛飞扬的样子。

教师:很好,牛和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耕牛•战马》这篇课文。

步骤二:课文阅读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耕牛•战马》,读完后,我会帮助大家解读课文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学生齐读课文《耕牛•战马》)教师:谢谢同学们的朗读。

现在,我来解读一下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耕牛和战马的形象,告诉我们它们是人类劳动和战争的伙伴,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尤其是耕牛,它们默默耕种着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而战马则是勇猛的战斗伙伴,在战争中为人类保卫家园。

美术教学设计--《耕牛战马》

美术教学设计--《耕牛战马》
(1)《五牛图》的基本信息。
(2)打开方式:中国画的手卷,习惯从右向左展开观赏。
(3)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划分?
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五牛图》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
3.探究分析
《五牛图》赏析与讲解。(从画面内容、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分析)
(1)五头牛的姿态怎样?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2)构图布局怎样?
(3)画家用什么造型手段来表表现五牛呢?
线描:在中国画中,线描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以骨为线是中国画简淡的风格。
(4)从牛的背部,腹部,脖子,眼睛,蹄子、尾巴来分析作品中线条的变化,感受线的魅力。
利用牛马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
教授
二.新授:
1.分析讨论:
(1)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古代的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师总结:在古代牛马是生活中必备的劳动工具,交通工具,还常常用于征战,祭祀等等······
(2)这节课我们先来说一说牛,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题材的美术作品?
A.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5)画中五牛的用色怎样?
三.教师演示: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四.实践练习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表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以及欣赏古今中外有关牛题材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牛与人们生活密切的关系及深厚的情感。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第五课耕牛·战马【课题与课时】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

3.能够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有意图地运用线条进行临摹,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学生采用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感受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活动,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学生运用审美判断的形式,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增加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提高综合探究的思维水平。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耕牛与战马是古代人类最依赖的动物,无论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还是战争,都离不开牛与马。

这些都可以看出耕牛与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看到人们对牛与马倾注的特殊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方式,感受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1.本课以问题为线索,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赏析经典名作,并通过中西方同题材绘画作品对比,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感受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与美术的综合探究活动,以耕牛、战马两条线索探究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尝试了解线条的变化,通过临摹一头公牛,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3.本课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画家利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主观情感的方法,提升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阅耕牛、战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2.根据资料查阅,能够说出三件以上不同表现形式牛、马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 耕牛 战马》(一等奖课件) (1)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 耕牛 战马》(一等奖课件) (1)
耕牛 ·战马
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耕牛 ·战马
汉 魏晋 唐 宋 元 明清 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结合历史教材,
探究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战马形象的审美变化。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技法娴熟 才气 艺术灵性 --中国画线条的 魅力
学生实践·线条表现
手工坊:
作业内容: 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五牛图》 中的任何一头。或者,用线描的表现形 式创作一头牛的形象。
个性要求: 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媒材来表现。
注 意: 形体结构和线条变化
作品展示·快乐享受
(唐) 韩 滉 《五牛图》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唐) 韩 滉 《五牛图》
姿态、神情
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
工笔画: 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
墨进行渲染。
线描: 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也是工笔画设色之前
的工序过程。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五牛图》 线的魅力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五牛图》 牛的姿态 性情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好 头 赤
凤 头 骢
照 夜 白
锦 膊 骢
满 川 花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与《五牛图》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唐 吴 道 子 《 送 子 天 王 图 》 局 部 一
神奇的线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与《五牛图》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牛 马
综合·探索
耕牛 ·战马
文化积淀究
牛马文化
“行其田野,观其耕耘,计其农事,贫富之国可知也” -------《管子·八关》
战马在一线,刀光剑影。耕牛在后方,默默拉犁。

最新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最新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马 牛
第五课 耕牛·战马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嘚表现意义,及中国画嘚 绘画语言和线条嘚独特魅力。并尝试运用线条临摹一头牛,提 高造型能力。ຫໍສະໝຸດ 导学一 谈耕·论战耕
谈耕·论战
汉 《牛耕图》 画 像 砖
谈耕·论战 《唐朝雨中耕作图》壁画
谈耕·论战 牛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谈耕·论战 战
线条变化:快慢缓急、精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 提按。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嘚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嘚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
同嘚画笔,表现牛嘚各个部位嘚不同质感 工 具:铅笔、炭笔、签字笔;素描纸、打印纸等
展现·评价 一起来欣赏大家嘚作业吧! 1、你在临摹嘚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嘚题? 2、你有什么样嘚感受?
欣赏·分析
(唐) 韩 滉 《五牛图》 画家用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五牛嘚呢?
线描 在中国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嘚画种(白描),又是
造型基本功嘚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嘚工序过程。线描不 仅可以勾画静态嘚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嘚韵律。
欣赏·分析 《五牛图》 线嘚魅力
欣赏·分析 《五牛图》 线嘚魅力
谈耕·论战 (东汉)《水陆攻战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
谈耕·论战 (魏晋) 《人马图》 砖画
谈耕·论战
中国画中嘚牛与马
欣赏·分析
(唐) 韩 滉
《五牛图》
手卷:中国画装裱嘚一种形式,习惯从右向左展开观赏。
欣赏·分析 《五牛图》 牛嘚姿态
欣赏·分析 《五牛图》 牛嘚姿态
欣赏·分析 《五牛图》 牛嘚姿态
拓展·创新
运用已有嘚绘画知识,结合历史教材,探究不同时期战马形象 嘚审美变化。
满川花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05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了解了耕牛和战马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耕牛和战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所 代表的勤劳、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意义。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理 解这两种动物。
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在绘画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来表现耕牛和战马的质感、动态和神态。通 过仔细观察和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捕捉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神韵,这对于提高我的 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非常有帮助。
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对耕牛和战马的探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这种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0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耕牛和战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理解还不够
深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动物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进
行探究,以使我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蕴。
02
加强绘画技巧训练
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但在表现耕牛和战马的细节方
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需要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对动物形
态特征的捕捉和神韵的表现方面。
03
丰富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
为了更好地表现耕牛和战马的特点,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绘画材料和
现代艺术中的耕牛和战马
在现代的艺术作品中,耕牛和战马也经常被用作创作的主题 或元素,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技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03
作品欣赏
古代绘画中的耕牛和战马
古代绘画中的耕牛和战马通常以 写实的手法表现,注重细节刻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哪些?
牛,勤劳的象征。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都曾自喻为牛;齐白石则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牛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如“燕将早横功”就是指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放牛归马”则指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五牛图》,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都很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二、新授课程
1.分析讨论
(1)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马、汉画像砖中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可以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
(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重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课时
2
时间
一、新课导入
图片赏析:各类美术作品中的牛、马形象,通过图片,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2)《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6.探讨交流
(1)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3)线条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到了哪些作用?
线条的变化: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
5.欣赏分析
(1)《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人物的面部刻画得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年级学科
初一
课题
第5课耕牛和战马
备课人
费孝剑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2)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Biblioteka 部位的不同质感。(3)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