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心理学误解事件共23页文档
对心理咨询的十大误解分析
对心理咨询的十大误解分析一,我的心理没问题,没到什么严重地步,心理咨询和我无关。
分析:的确,心理咨询现在在我国还很不普及,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徐静蕾也声称过自己有情绪问题,但不需要心理咨询。
当人类面对外界压力时,往往需要动用精神力量来支撑和抗争,但是往往精神世界会陷入危机,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其实就像都有过患“感冒”的经历一样,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曾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很多人都有过愤怒、郁闷、焦虑、烦躁、躲避、恐惧、厌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适应新环境等体验吧?往往自己认为是小毛病的地方,很可能便存在着心理问题。
很多人认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问题抗争,结果往往越克服越厉害,越抗争越严重,还会引发躯体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常人,常人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自己觉得很困惑或者痛苦,自己的个人努力好像一时无法排遣。
这时候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
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咨询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其实就算非常健康毫无心理问题的人士,也可以接受“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咨询辅导,比如职场生涯规划、亲子关系培养、儿童智力、情商培养等,可以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
如果你的经济能力较好,对心理咨询又很认可的话,原则上应该定期到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
二,如果去接受心理咨询的话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
分析:首先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而轻度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人格障碍、认知障碍、心理困惑等几乎人人都有,完全不算“不正常”。
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
大脑每天都会犯的11个心理学错误
大脑每天都会犯的11个心理学错误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努力预测世界的运作方式,当大脑建立的世界内部模型与现实不符时,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在这篇文章中,你会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例子,只要你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可以避免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
1. 选择的悖论说出来你也不信,人们宁愿有更少的选择,也不愿意接受更多的选择。
当有很多选择的时候,人们的决策能力就会被麻痹。
这种现象已经被国外实验室证明:当被问到有很多罐果酱时,只有3%的顾客进行了购买,而当选择的数量有限时,30%的顾客都买了东西。
为了避免这种悖论,我们就应该寻求一个中间地带,让我们不至于被丰富的选择所麻痹。
2. 确认偏差如果某件事情证实了自己的假设,人们就更有可能相信它是真的。
这种偏见是危险的,因为它阻碍了我们客观地评价事件,也阻碍了我们在证据证实了我们到目前为止所相信的东西时,寻找更多的信息的可能。
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使用,信息是根据我们的偏好进行过滤的:我们只看到我们更有可能认同的信息。
3. 聚焦效应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聚焦效应是我们过去的经验中与有关对象的最令人难忘的部分,它对我们的决策起着指导作用,而其他的信息则被简单地忽略了。
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效应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该研究的参与者错误地认为来自美国加州的人比中西部的人更幸福,他们只依赖加州更阳光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4.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Rosenthal和Jacobsen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术语。
它涉及到他人的期望与我们的表现之间的联系。
当老师对他们的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值时,学生往往会有较好的表现,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变得更加积极。
如果你想让你的学生或员工获得成功,一定要试试!5.群体思维现象群体思维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在群体中有聪明的、受过教育的人,也会做出不好的决定:人们宁愿压制自己的意见,也不愿冒着引起冲突的风险。
十大科学无法解释现象
十大科学无法解释现象10、安慰剂效应医学这门学科的提出,最开始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心智情绪是怎样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比如,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环境医疗气氛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的这种自愈能力是令人诧异的,远比现今任何发明的医药对人们生理产生的效应要大。
9、第六感如今人类普遍相信超能力的存在,即所谓的第六感。
许多人都认为直觉也是人类超能力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接快速地进行判断的认识能力。
研究人员已经对那些自称具有超能力的人们进行临床试验,但是在有限的科学的条件下,其结果都不尽乐观,或者对其的解释比较含糊不清。
一些科学家争辩临床试验是不能用来研究人类的第六感,或者说在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人类的第六感由于某种原因并不能发挥作用。
如果事实确实如此的话,人类的这种超能力永远也不会得到科学界的诠释。
8、“超越生死”的经历曾经有报道称,一些人在临近死亡时会有各种各样离奇的经历,比如穿过时光隧道、和心爱的人重会,或者有一种和谐安静的感觉等等。
这些事实也许暗示了在人类生活空间外还存在着一个世界。
虽然这些经历是人们切身体验过的,但是没有人能从这种“超越生死”的现象中找出任何证据和有用的信息。
而另外一些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则认为,这些“超越生死”的经历可以解释为受损大脑的一种自然的并可预言的幻觉。
但是对于这种解释也没有确切的理论可以证实。
7、不明飞行物许多人都曾在天空中发现过不明飞行物,从飞行器到类似流星物体,毫无疑问这种“外星体”是存在的。
不管这些物体是否来自外星,但是这些飞行物若是真的历经那么长的距离穿越宇宙最终到达地球的话,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大多数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仍有一些天外不明飞行物的事实未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6、似曾相识“Déjà vu”是法语单词,意思是似曾相识的错觉。
史上最具争议的10大心理学实验
史上最具争议的10大心理学实验争论的存在是科学进步的关键。
理查德·费因曼曾说过:“科学是专家们在无知时的信仰。
”所有的假设对于进一步审查都应该是开放的,没有什么事物单纯依靠信仰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仍旧在产生重要争论,这是一个健康的迹象。
实验方法涉及到的逻辑和伦理是争论的热点。
有时争论的热点也在于实验发现对人类天性理解的暗示。
本文吸收了心理学史上10个最具争议的研究。
您可以通过评论一栏发表对于这些争论的看法,还可以突出您认为我们应给将其列入清单的争论性实验。
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进行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扮演狱警的同学有虐待扮演囚犯同学的行为,这一实验因此中止。
“某些特定情境会不可避免地将好人变坏。
”这是津巴多对这一事件的解释。
他认为2003年到2004年发生在阿布格莱布监狱里的虐待事件同样可用此理论解释。
这一情境主义的解释已受到挑战,最强有力的挑战来自于英国心理学家史蒂夫·赖歇尔和亚历克斯·海斯蓝。
此二人的观点基于他们所做的英国广播公司监狱研究和囚犯抗拒的真实案例,他们认为人们不会不加思索地屈服于有害环境。
不得不说,所有情境无一例外,具有统一身份感的群体才能拥有力量。
批评者指出津巴多带领并鼓励了实验中狱警的施虐行为。
斯坦福监狱实验可能正是吸纳了拥有特定人格特征的人。
有关此实验的争论仍在继续,这一实验也影响了流行文化,到目前为止,已有两部长电影的制作与此相关。
津巴多,P.G.(1972).注释:监狱病理学。
《社会》 9(6), 4-8。
谷歌学术:324。
哈尼,C.,班克斯, W. C.&津巴多,P.G.(1973).在模拟监狱中对囚犯和狱警的研究。
《海军研究评论》, 9(1-17)。
谷歌学术:216。
2.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实验表明许多人对于权威的顺从难以置信。
许多参与者在接受了来自一个科学家的指令后将自己认为是致命水平的电击施用在了无辜者的身上。
对心理学的误解(课件)
谢谢
Page 35
Page 31
何为心理健康健康?
健康是绝对的? 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病?
Page 32
心理状态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
心理Hale Waihona Puke 健康神精经
神
症
病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Page 33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类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Page 34
Page 22
误解四:心理学只研究变态?
Page 23
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 :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 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 看法就使得很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 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总要进行着 激烈的思想斗争。
Page 24
Page 25
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 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 的内容。
Page 7
“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啊?” “是不是学心理学的人都有心理问题啊? ” “你们学心理的真的都会催眠吗?”
Page 8
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们也带有这么一种偏见
Page 9
Page 10
误解一: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Page 11
想你在想什么...
Page 12
Page 19
误解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Page 20
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学就想起心理咨 询,以至于使它做了心理学的代名 词。
Page 21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更幸福的生 活下去。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 群体。通常,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咨询者虽然有各种心理困扰,但并不 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那就要交给临床心理学家或精 神病学家来处理了。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1.选择性注意偏差描述:我们倾向于更多地注意与我们现有观点或期望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忽略与之相悖的信息。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因而只关注证明自己聪明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证据。
2.保守效应描述:人们倾向于过度依赖先前形成的观点和信念,而对新的证据持怀疑态度。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从小就没有音乐天赋,因而拒绝接受任何与之相反的观点,尽管现有证据表明他有音乐天赋。
3.行为一致性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在行为上保持一贯性,即使有时候这些行为不再适用或不再符合自己的利益。
例子:一个人一直坚持某些观点和行为,尽管这些观点和行为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情况或需求。
4.过度自信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预测的准确性。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但实际上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5.心灵感应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无意识地读取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例子: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人的心情,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出判断。
6.归因错误描述:人们倾向于错误地解释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
例子:一个人相信他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而忽视了自身的责任。
7.过度乐观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过度乐观地估计未来的结果,而忽视可能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未来一定会取得成功,而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8.群体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中采纳和接受主流观点,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观点和信息。
例子:一个人在群体中不敢提出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因为害怕被排斥或批评。
9.比较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根据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
例子:一个人感到不满足自己的成绩,因为他的成绩比其他人低,而忽视了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努力。
10.信号偏差描述:人们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倾向于根据某些显著的特征或信号做出判断。
人常犯的十大扭曲认知错误码doc
认知扭曲看似有逻辑,但其实并不合理,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它往往是习惯性的或潜意识上发生的,这十大扭曲会导致你在社会生活中和自己心理上的破坏行为。
看看你是否经常掉进这些最常见的认知陷阱中,并时时监督自己的思想,一旦出现要有意识地调整并改正,以免被它们套住出不来。
1 “要么这就是一切,要么什么都没有、都不是”的思维方式。
这是指你倾向于用一种非黑即白或非白即黑方式来评价事物。
比如说,有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告诉我:“我输掉了州长竞选,所以我现在成了零。
”一位成绩一直A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之后说:“现在我算是全失败了。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其基础是完美主义。
它使你恐惧任何错误与不完美,因为那时你会认为自己完全输了,你会感觉自身不足,没有价值。
这种评价事物的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活很少是绝对的非此即彼。
比如说,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优秀或绝对的愚蠢。
同样的,也没有人会是绝对的光彩照人或绝对的丑陋。
看看你现在所在屋子的地板。
它是绝对干净的吗?或者是每一块地方都垃圾成堆吗?还是只是有些干净而已?如果你总是想用绝对范畴来套自己,你会一直很抑郁,因为你的知觉与现实是不相吻合的。
你会一直不信任你自己,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都永远不会符合你那夸张了的期望。
技术上把这种认知错误叫做“两分思想”。
你以绝对的黑白来看待每一件事情——灰色地带是不存在的。
2 过分的一概而论。
你把一个孤立的消极事件看作是一个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
常用的说法是,“你总是……”、“你从来不……”。
拒绝之痛几乎全是由于过分的一概而论引起的。
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一个人遇到的不过是短时的失望,而不应该是严重的烦乱。
一位害羞的年轻人鼓足勇气约一个女孩。
这位女孩由于有约在先,于是就礼貌地拒绝了。
于是这位男孩就对自己说:“我再也不约人了。
没有女孩愿意和我约会。
我的一生都会孤独而悲惨。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他的推论就是,因为她拒绝过他一次,所以她永远都会这么做,而既然所有女人都100%具有相同品位,那么地球上任何一位合格的女士都会反复不断地拒绝他。
10个流传很广的心理学谬论
10个流传很广的心理学谬论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超级畅销书中,男人和女人被描绘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事实真的如此吗?墨迹测试的结果真的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左撇子更加有创造力?听莫扎特的音乐能让人变聪明?……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 Ben Ambridge 博士,在演讲中为我们一一揭露了 10 个被证明是错误却流传广泛的心理学结论。
事实上,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实在太深,其中最大的误解莫过于认为“心理学只是对有趣理论的收集,只是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性的理论而已”。
常见心理学误解和解释
常见心理学误解和解释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人们对心理学常常存在一些误解,甚至是片面和错误的理解。
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误解,并提供正确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1. "大脑使用率只有10%"这是一种非常盛行的心理学误解,即人们认为人类只使用了10%的大脑。
事实上,这是一个伪命题。
现代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总体上我们使用了大脑的绝大部分区域。
解释:人类大脑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大脑的额叶负责决策和计划,颞叶负责记忆和听力,顶叶负责感知和视觉等。
因此,我们使用了大脑的各个区域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而不仅仅是10%。
2. "左脑和右脑控制不同的人格特征"一种常见的误解是,人的左脑和右脑控制着不同的人格特征。
例如,左脑被认为是逻辑和分析思维的中心,而右脑则被认为是情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解释:大脑的两个半球确实有不同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掌控着不同的人格特征。
实际上,大多数任务都是由两个半球共同合作完成的。
逻辑和创造性思维都需要整个大脑的参与。
3. "颜色可以影响个人行为和情绪"有一种普遍的信念是,颜色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情绪。
例如,红色被认为可以增加兴奋和活力,蓝色则被认为可以促进冷静和放松。
解释:虽然颜色可以引起某种程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但这种影响是个人和文化因素的综合结果。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对颜色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颜色对个人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是复杂而个体化的。
4. "儿童的行为完全由遗传决定"在讨论儿童行为时,人们往往过分强调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忽视了环境的影响。
解释:儿童的行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遗传因素对儿童行为起到重要的基础性影响,但环境的影响同样重要。
儿童的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互动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几组流行心理效应的误读【可编辑版】
几组流行心理效应的误读几组流行心理效应的误读改革开放后,西学东渐,一些西方教育领域里流行的心理学效应也逐渐被我国教育工作者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不少的心理效应被误读,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一次他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对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当所有的问卷被收上来后,他随便从各班抽取了几张问卷,对老师说,这些孩子的智商是最高的。
几年后,这些原来表现平平的学生,变得优秀起来。
这一心理现象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其运用到教育学中的原理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应该以肯定、表扬为主,教育者的肯定与表扬,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可以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我国的教育领域,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一种教育流派赏识教育。
然而当赏识教育被推广之后,罗森塔尔效应就逐渐被误读了,由此而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之所以被误读,原因在于很多实施赏识教育的人忽略了罗森塔尔效应真正发挥作用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罗森塔尔是美国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结论具有权威性,这些孩子们包括他们的老师对这一结论是深信不疑的;二是尽管罗森塔尔拿回问卷后并没有认真统计和分析,而是随便抽出了几份,但这一情节,学生及其老师并不知道,在他们的心里,一直认为智商高这结论是真实有据的,学生有坚决相信它的理由。
因为结论有权威性和真实有据两个特点,所以这一结论才能对孩子们及其教师产生心理暗示,而且会经久不衰。
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其肯定的内容或依据一定是为被肯定、表扬者所深信不疑的,否则罗森塔尔效应就会失去发挥作用的条件。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孩子进行肯定与表扬时,却忽略了这两个条件,没有真凭实据,口头上随便说出一些,你很聪明你是最棒的你是最优秀的之类的泛泛之论,孩子能相信吗?与罗森塔尔相比,这种肯定与表扬很明显缺失了两个必须的条件:权威性和真实有据。
大脑也会欺骗我们 生活中的十种决策失误
大脑也会欺骗我们生活中的十种决策失误我们的大脑对估计现有风险非常不在行,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如何清醒地认识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你的健身房更衣室里是不是充满了抗药细菌?那个背着鼓鼓囊囊的登山包的男人是不是自杀炸弹?还有那些看起来无害的芝麻菜:叶子上面是不是残留了可以致癌的农药,或者这些叶子本身是不是就含有大肠杆菌?但是等等!不吃足够的蔬菜也可能会致命。
现在,似乎每样东西都存在着风险,都会对你的健康不利。
我们了解的越多确定的就越少——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让我们焦虑,那就是对任何事情都不能确定。
与此同时,我们却活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健康。
那么为什么感觉甚至连莴苣都要加害我们呢?人脑可以对风险,也就是采取行动后的不确定的结果,做出精确的反应。
面对悬崖或掠夺者,大脑做出的决定会有一定的不同。
这种不同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而正是因为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先辈们存活下来。
但是我们还必须对统计数字、媒体报道和恐怖主义者的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行不同的选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24小时盯着新闻频道看,所以我们没有处理新的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捷径。
还有,不确定事件会使我们精神错乱,变得焦虑不安,然后产生一系列的认知扭曲。
即使是一些小事情也会让一些人困扰,比如要不要用手机,因为如果用它可能导致脑癌,而如果不用我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打电话求助而走上死亡之路。
但是我们的情绪对做理性决定很挑剔,因为它们是为这个世界设定的,在这个世界上危险是个掠夺者而不仅仅是污染物那么简单。
我们的情绪总是会促使我们做出仓促的决定,这些决定偶尔是明智的,但这种情况不会很多。
1、怕蛇而不怕汽车风险和情绪是相互联系的。
害怕是很强烈的感觉,做选择时冷漠而公正。
确实是这么回事,你的大脑随时都在提防着危险的降临,而危险一旦降临那么大脑会闪电般迅速的做出风险估计。
这时,扁桃体会挥舞着感觉的大旗,发送出警报,然后在你还来不及思考前,你的身体系统已经被肾上腺素淹没了。
“在我们没有统计学之前,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做出风险评估的。
关于心理学的十个误解
关于心理学的十个误解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但是在大众中存在许多误解。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十个误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误解一:心理学等于心理咨询许多人认为心理学仅仅是关于咨询和治疗的学科,实际上,心理学包括多个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误解二:心理学能读心心理学家并不能真正读懂他人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理和解释。
误解三:心理学只关注问题和疾病心理学不仅关注问题和疾病,也研究正常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致力于理解人类的幸福、创造力和积极心态等正面因素。
误解四: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药物解决药物可以帮助治疗某些心理问题,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也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误解五:人类行为由基因决定虽然基因对人类行为有一定影响,但环境和社会因素同样重要。
心理学强调了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误解六:大脑的使用率只有10%这是一个常见的谬误,事实上,大脑的各个区域在不同任务中都会参与。
大脑是高度复杂而高效的器官。
误解七:催眠可以控制他人催眠并不能使人丧失意志和自主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意识状态。
催眠效果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有效,对其他人无效。
误解八:人类行为是确定性的人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仅是确定性的结果。
人类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行为是复杂的、多样的。
误解九:心理学是主观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是其基础。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行为,尽力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误解十:心理学是一门现代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古代文明。
虽然现代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正式建立,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悠久。
通过纠正这些常见误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真正内容和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指导。
成长中被人们误解的心理学事实
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过来的高级生物,学会制造工具,并运用大脑思考,让人类成为万物之灵。
所以,人们似乎从经验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是,可能只是某一方面人类占了上风。
下面是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统计,总结的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事实,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认知。
心理学家荣格人类天生是不爱学习的!人类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遇到敌人是大胆一战还是转身逃跑,这样的本能进化了上亿年,而最终采取合作利用工具,战胜敌人之类的高级思考,只不过进化了上万年。
因为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高级思考过程。
如果没有充足的动机说服自我,主动的学习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基于上一条,贴标签和站队也是逃避思考的策略,“懒得思考”以节约能量的消耗,是人的本能。
对人贴标签,面对社会事件站队,都是为了尽快判断,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说服一个专家,需要严密的逻辑和充足的例证;说服一个普通人,只需要让他认为你是个专家。
因为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要想真正弄清楚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能力,相信专家的话,恐怕是最省力的。
所以,生活中,你会明白,为什么一个平凡的陌生人的话,是多么的无足轻重,而一位明星,专家学者,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随便摇舌鼓动一下,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十分惊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另外,承担责任是一件好事。
当你能够做选择、为某事负责任的时候,你会更快乐,也更有成就感。
第三,女生在选择伴侣的时候,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爱情,其次是可靠的性格和稳定的情绪。
大多数女生不会嫌你穷,但会嫌弃你不靠谱、情商低。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上都会变得更宜人、更有责任心、更情绪稳定、更外向等。
这就是真正的成熟!第四,心想真的可以事成。
当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形式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将它变成现实。
当你相信你可以做成之后,你有更高的概率能把它做成。
你会全力以赴,你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你的付出会与收成正比。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劳无获。
心理学十大神秘事件
心理学十大神秘事件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理和行为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怪和神秘的现象。
这些现象大多数都是迷信或者超自然现象,但是也有些神秘事件被科学家们开展实验并解释清楚,但仍然有些现象没有被彻底解释。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十大神秘事件。
一、双重人格综合征双重人格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秘的心理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
这种心理障碍还有另一个流行的名称——多重人格障碍。
对于患者来说,切换到另一种人格状态是自发的,他们不能控制。
他们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姿势和知识结构。
这种现象引起了长期的争议和研究。
二、地球物理学中的大规模事件一些研究显示,在地球的大气和磁场中有一些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某些时期会与人类的行为产生联系。
例如,在一些大规模事件之前或期间,人们报道了心理或行为异常,包括情绪不稳定、自杀、犯罪等等。
虽然从科学角度来说,这种联系是不确定的,但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并成为了研究的主题。
三、超感官知觉力超感官知觉力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类。
这些人可以感知到一些超法则现象,例如:灵魂、宇宙和其他未知的东西。
这些能力往往是与自我反思和礼仪仪式联系在一起的,并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宗教和仪式的角色。
四、心灵感应心灵感应指的是,一个人可以通过意识和集中注意力来影响另一个人的想法或感觉。
尽管这种现象很少被证明有科学根据,但是这种观念的影响力仍然在不断扩大。
五、灵魂出窍灵魂出窍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现象,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存在的证明。
这种现象通常会在人类身体行动不便时发生。
主要表现为人的精神被提取出身体并从其角度观察身体和周围环境。
然而,这种现象没有被具体证明为真,而是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人体的幻觉或半梦之中的产物。
六、先知梦先知梦被认为是人们在睡眠中做出预测的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梦境发现未来的事件,并在发生时实现对先前发现的预测。
然而,其他研究者则相信先知梦只是巧合而已。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第十名:赌徒谬论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
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不会改变的。
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
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
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
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
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
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
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
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
人类常见的十大思维谬误
人类常见的十大思维谬误人类常见的十大思维谬误人类的思维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
知觉(cognition),思考的过程和表现,让我们能快速处理大量的外界信息。
例如,每天一睁开双眼,大脑就不断承受着外界刺激的冲击。
你可以有意识的专注想一件特定的事情,但是你的潜意识却在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想法。
不幸的是,我们的知觉并不完美,时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认知偏差(cognitivebiases)。
认知偏差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出现,不论年龄、性别、教育、智力或者任何其他因素。
它们中的一些广为人知,另一些则鲜为人知。
这些现象在每个人的身上或许都发生过。
为避免将来重犯错,下面就来做个简要的介绍!十、赌徒谬论(Gambler’sFallacy)赌徒谬论认为未来的可能性会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改变,然而事实并非这样。
确定的概率,就像抛掷一枚硬币结果是国徽,是不会变的,国徽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和你在前十次抛出的是反面没有关系。
认为概率会有变化是常见的偏见,尤其在赌博的时候。
比方说玩轮盘赌,过去的四盘都在黑色一边停下,接下来这盘就会在红色的一边停下吗?显然错了!在红色处停留的概率还是47.37%。
这听起来似乎很理所当然,但是就是这个偏见让许多赌徒输了大把的钱,天真的认为概率会改变。
九、反应性(Reactivity)反应性是人们在发现自己被关注时呈现不同外在表现的趋势。
上世纪20年代即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做了一项研究(即著名的霍桑实验),观察不同的灯光是否会对工人的产出造成影响。
他们的发现令人难以置信,调节灯光会引起产量的飙升。
不幸的是,研究结束后,产量又降到平常的水平。
这是因为产量的改变并不是由于灯光的不同,而是因为工人们被关注着。
这就阐述了反应性的一种形式,当个体察觉到自身被关注时就会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让自己看起来更优秀。
这种反应在研究中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双盲实验”中得到控制。
十大心理学误解事件共23页文档
【转】十大误导心理事件【编者按】心理世界神秘难测,人们期待着心理学家能解决所有麻烦,这种想法催生了很多理论,但有人过于急着把不完备的想法付诸实践,结果是全世界跟着疯狂,这算不算另一种迷信?本文摘自心理网站“现代心理学”。
V 34]5J sQmn<Y t写在前面vM /D7YS:心理健康领域偶尔会孕育和发展出一些完全疯狂的想法。
例如,18世纪和19世纪的医师基于相同的人性异常理论,使他们的精神病患者承受了怪异而残暴的治疗。
他们设法打击精神分裂症患者,使其“重新恢复本我意识”。
T# G (&0J5比如,医生们会让病患流血直到他们昏迷,或者蒙住他们的双眼,让他们通过一个活盖落入寒冷的水中,这就是所谓“令人惊讶的浴室”。
这种“创意”不可能具有任何实际的治疗价值。
8# ~x6\!b本世纪人们同样提出了一些令人质疑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在90年代,大批从业者试图和言语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更容易的交流”,他们的策略是将孩子的双手引到计算机键盘上。
一些孩子的表现声称他们曾经受到过性虐待,有一个孩子甚至用该方法写了一本小说。
然而,没过多久接二连三的研究就证明了这些技术的无用,所有的想法都来自于那些推动者而非孩子。
w }QU;rl8q但不幸地是,无论反对的证据多么有力,人们仍然经常坚持错误的观念,包括这个“更容易的交流”技术。
在这里,我们列举了十个心理健康行业中尚延用的观点。
有些时候它们的影响是好的;而有时,当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就会伤害很多人。
y e1h cQzJa , kN|m一.模糊之间探测人的内心? Sg} ] 5Mn`+oMe\wYR$r在30年代,因研究白鼠和鸽子而闻名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发明了言语随机抽样演示器,这一装置无疑受到很多心理分析学者的欢迎。
每分78转的录音向听众播放了模糊不清的短语,由听众来分析内容。
b MpC QyzQ^KqLH假如你听到一些奇怪的发音,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单词呢?可能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短语。
心理学:被误解的十大心理怪象,内心强大、经常微笑的人要注意了
心理学:被误解的十大心理怪象,内心强大、经常微笑的人要注意了原标题:心理学书籍没有记载的十大怪象,读懂的人都开窍了【上篇】上一节中,我们谈到了和自杀有关的心理现象——唠叨,它相当于一根救命稻草,若能重视,对缓解心理疾病,甚是将他们引入正常心理状态,起到关键的作用。
这一章节中,笔者继续和大家聊聊关于心理学的一些话题,希望我的建议对喜欢心理学、急于解开心理纠结的人,能获得实质性的帮助。
在心理学领域,大家通常最比较关心的是,自己快不快乐?幸不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生活即使过得不如意,也不会轻易向别人说出口,“我过得其实一点也不好”,反而是掩饰自己,高调举起正能量的招牌,给人一种“我过得很好”的错觉。
所有图片源于网络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么一群人,其实是为了抵触自己身陷内心不安的困境,以最大的努力与不良情绪长期抗衡所表现的心理现象,但事实上,抵触情绪越久,越是疲乏,终将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我们知道,不少明星自杀的报道铺天盖地,不绝于耳,几乎很少听到明星的自杀是和金钱扯上关系,若是详细举出例子,笔者自己都觉得憎恶,总的来说,他们在人前风光,羡煞旁人,然而,其背后的行为和我们所见到的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笔者只举一例,比如明星卢凯彤坠楼事件,生前高调宣布自己的性取向,性格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可就这么一个人,身患躁郁症多年,顶着压力,在人前强颜欢笑,丝毫察觉不到有任何痛苦。
不得不说,人心不止一面,多面或是更多,又岂能一概而论?看似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一定归属于乐观派?所以,我们不能轻言武断,那些只从表面上震撼到我们心灵深处的错觉,把他们视作内心强大的人,他们内心强大的背后,是非常有可能蕴藏着一段不为人知、扛不过去的大坎!这些人,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笔者把这种看似很正常,很强大的心理现象,称为“双面性”,基本可释为,人前风光,背后抵抗,越是突出自己,越是抵触自我,当两者不能完全融合,于是干起架,时间越久,对自己的伤害越大,因为这时的自己,“我”被撕的七零八落,已经没有自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十大误导心理事件【编者按】心理世界神秘难测,人们期待着心理学家能解决所有麻烦,这种想法催生了很多理论,但有人过于急着把不完备的想法付诸实践,结果是全世界跟着疯狂,这算不算另一种迷信?本文摘自心理网站“现代心理学”。
V 34]5J sQmn<Y t写在前面vM /D7YS:心理健康领域偶尔会孕育和发展出一些完全疯狂的想法。
例如,18世纪和19世纪的医师基于相同的人性异常理论,使他们的精神病患者承受了怪异而残暴的治疗。
他们设法打击精神分裂症患者,使其“重新恢复本我意识”。
T# G (&0J5比如,医生们会让病患流血直到他们昏迷,或者蒙住他们的双眼,让他们通过一个活盖落入寒冷的水中,这就是所谓“令人惊讶的浴室”。
这种“创意”不可能具有任何实际的治疗价值。
8# ~x6\!b本世纪人们同样提出了一些令人质疑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在90年代,大批从业者试图和言语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更容易的交流”,他们的策略是将孩子的双手引到计算机键盘上。
一些孩子的表现声称他们曾经受到过性虐待,有一个孩子甚至用该方法写了一本小说。
然而,没过多久接二连三的研究就证明了这些技术的无用,所有的想法都来自于那些推动者而非孩子。
w }QU;rl8q但不幸地是,无论反对的证据多么有力,人们仍然经常坚持错误的观念,包括这个“更容易的交流”技术。
在这里,我们列举了十个心理健康行业中尚延用的观点。
有些时候它们的影响是好的;而有时,当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就会伤害很多人。
y e1h cQzJa , kN|m一.模糊之间探测人的内心? Sg} ] 5Mn`+oMe\wYR$r在30年代,因研究白鼠和鸽子而闻名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发明了言语随机抽样演示器,这一装置无疑受到很多心理分析学者的欢迎。
每分78转的录音向听众播放了模糊不清的短语,由听众来分析内容。
b MpC QyzQ^KqLH假如你听到一些奇怪的发音,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单词呢?可能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短语。
投射测验——是一种强迫人们对模糊的线索进行解释的测验,心理分析学者相信诸如此类的测验能够通向患者的无意识世界。
毕竟,我们推测对同一种声音做出不同解释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不同的。
斯金纳的测验并未流行,但其他的测验得到流传。
最著名的是在19世纪初期,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为评估人格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对称墨迹图。
早期的词语联想测验也被认为是一种投射测验,该测验要求患者对普通词汇做出快速反应。
kdH-P v=/U@`6 db对这些测验的早期评价称赞它们是对人格的“十分安全的X光射线”,然而最终人们发现投射测验的回答有可能随环境、指导语和记录者的改变而变化。
如果不同的实验室技术产生了显著不同的X射线,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这种测试。
但投射测验至今仍被临床治疗师广泛的运用。
近期对投射测验的评论认为,与直接询问来访者这种更实际的方法相比,它揭示的信息更少。
Pq :GvM`s&7,gWy}BE二.记忆恢复的是谁的记忆 aZMMcdJ0vCi } L19世纪80年代中期,帕特丽夏在接受抑郁症的治疗中经历了一种恐怖的体验。
她的治疗师使用催眠和药物治疗帮助她恢复自己在童年受虐待的记忆——诸如拷打,食人,甚至参加了充满杀戮的祭祀。
她还被告之自己有300种交替出现的人格。
帕特丽夏就医两年,病情并没有改善。
*[ eh0 $'y?(s +最后她开始怀疑自己“恢复”的记忆是不是真的?她控告她的治疗师及其助手和他们所在的医院,最终获得一千多万美元的赔偿。
=A, 6KY=E+ h$) l/>:帕特丽夏是80年代“记忆恢复”热潮中的受害者。
激进的治疗师鼓励来访者回忆压抑的童年被虐经历。
从1985年到2000年,引发了超过800起对“虐待者”的诉讼。
其中很多以驳回告终,但有一些却导致了自杀。
Lit@m2 {\QJaF6 >m大多数案件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许多原告在稍后就被释放了。
但是,如果这些“被恢复的记忆”是不正确的,那它们是从哪来的呢?为什么患者会接受这些记忆的真实性?x*A_1_ AP-?ya!@"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伊丽沙白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她对目击者证词的研究证明,记忆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她拿一张犯罪现场的照片给受测者看,之后马上让他们描述照片上的停车标志,结果发现,很多受测者都回忆到这一标记,其实这一标记根本不存在。
YJlpP0;++l qO"换而言之,实际上,很多恢复的记忆都来源于治疗师对答案有诱导性的提问,尤其在结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以及采用催眠和暗示性的释梦,这些都很容易让患者产生看似很真实的记忆。
S0 _#h)H }OOkzwrA最近几年中,许多记忆恢复的“幸存者”在起诉他们治疗师的案件中都取得了胜利,不过因为“错误记忆综合症基金会”的支持,恢复记忆疗法仍在被使用。
gxX0$\8o 7GU JaeFe三.“严爱”被政府借用 :&#HrD[K T8K- ioL{h在19世纪70年代晚期,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让政府领导者很头疼。
心理健康领域的“严爱”理论被他们拿来借用。
他们开始尝试建立军事化的训练营,通过严酷的纪律和严厉的管理来控制犯罪者,试图使他们变得诚实。
第一个成人营地建立于1983年,10年后,至少15个国家为成人和青少年发展了类似的训练营。
cSYW )c |tD}SYv})Ti尽管最初的报告是全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但在90年代中期反映训练营虐待的小说开始面市。
在1998年,有人起诉亚利桑那州训练营的五位职员,包括一名营地护士,与一个16岁营地成员的死有关。
该死者身上有71处伤口和瘀青。
最终该营地被关闭,16名营地职员的大名被记录到国家儿童虐待者名册。
! c`K zq5cbtM NP然而,训练营罪犯的累犯率达百分之六十甚至更高,比通过温和管理的累犯率更高,这种现象很普遍。
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严酷的纪律主要教导人们苛刻地对待自己,并把这种憎恨转化到纪律制定者身上,但这一发现对于训练营的发展已经太晚了。
几个月前国立健康研究学会开始进行全国性的“严爱”计划,但所有的评估都表明该计划并未见成效。
7 tOOrui C|wASeZ MO2四.用“我是天才”来暗示自己 c qzd9L6u~ #QvA~]著名的喜剧家加里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故事里“所有的女性都很强壮,男人都很英俊,所有的孩子都超过平均水平”。
然而从统计学上来看,所有的孩子不可能都超过平均水平,除非他们在被自尊迷失的美国长大。
)D^.{70N2Y~6~*8-*~在19世纪60年代,“自我感觉良好”之风盛行,它已经代替了脚踏实地的做事,其中部分原因是受到纳撒尼尔《自尊心理学》的影响。
到了80年代,许多学校每周开始开设三个小时的咨询和自尊课程,一些学校提出了“每月优秀学生”的口号。
教育心理学者米雪尔提出的自尊塑造课程激励了上千种诸如“我爱我自己”的训练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我是天才”,“我很漂亮”这样的句子造句并记住它们。
Gz JLG =Maa8xo5 tIp但是,许多的研究都未能证明自尊训练能产生持久的积极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仅仅对自我感觉良好不是让自我更有用的充分条件。
近来的研究表明自尊训练可能有害,因为它让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比如,有一个研究显示有高自尊的人更容易变得暴力和成为种族主义者。
YqsN#E3pffs U6o4五.“共依赖”使你越爱越错 oQgd] | vcsg-:# -gE一般地,我们认为爱和支持是美好的事物,但在19世纪80年代,一些研究滥用药物的作家和顾问声称酗酒者家人因为过多的爱而“纵容”了酒鬼的行为。
他们坚持“严爱”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V[-4cu,Ph^lW S @< j更甚者,他们认为这些酒鬼的妻子与酒鬼之间存在一种“共依赖”的关系,认为她们极可能在童年时期是性虐待的受害者,虐待降低了她们的自尊,使她们更有可能去忍受那些不值得他们关心的人。
还有些作者坚持认为所有的成人问题都是由于儿童受虐造成的。
- .A%c (|QT 9 r "vw而共依赖的定义很广,几乎代指了所有关于爱的行为或自我牺牲。
销量最好的麦乐迪的《不再互相依赖》和罗宾的《爱得太多的女人》更将这些观念强加进了公众意识,直到今天还影响广泛。
- lHSojq~Hu gexk dgM相当多的证据表示共依赖观念是完全不正确的。
在199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酒精中毒治疗的综合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鲁道夫和他的同事得到明显的结论:家庭支持帮助过量酗酒者保持冷静。
而以“严爱”的名义放弃酗酒者有时会促使一种病态复发,将给家庭关系带来很大的损害。
1PWs">*(1 @Dp< Q至于儿童受虐的观点,与已有证据非常地抵触。
并不是所有产生情绪或行为问题的成人都在童年时期受到过虐待,而且也不是所有遭受过虐待的儿童都必将在成年后发展出心理问题。
NpV# z zEDSG tt/n六.莫扎特的音乐神力 I Xb]\ )@y% 4BU&>0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所以在过去的十年里数百万的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孩子播放莫扎特的音乐,最受欢迎的是D大调奏鸣曲。
在1993年,研究者弗朗西斯和戈登宣布为大学生播放D大调奏鸣曲能暂时提高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学生在考卷上也表现出优势。
因此研究者推测莫扎特的音乐(而不是其他的作曲家)对大脑有积极的影响。
?sQOz[ig;ConX P\M-该研究激起了大量的产业发展,其中大部分是由音乐学者坎贝尔发动起来的,他将短语“莫扎特效应”注册成商标,他在1997年出版的相关书籍成为当时的最畅销读物。
+We_[R e`<m~; fklX S尽管有证据表明高强度的音乐训练的确可能对一般认知产生有利影响,但还没有实质上地证据表明仅仅靠听音乐——而且仅仅是莫扎特的音乐——就能产生显著的或持久的效果。
甚至早期的研究者弗朗西斯和戈登的研究仍值得怀疑,因为在1999年的重复研究中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V-wfeaDJ w\lj.vzD-A在此之间,全国的医院向新生儿父母分发莫扎特的CD,田纳西州和乔治亚州的地方官员甚至把该实践作为本州内的强制命令。
*^j'G^n,&>LB dG`七.青春期就一定焦虑? qY D $-_ap=F!)TnJN正因为有这么多坏想法,心理学界的许多污点也必然开始暴露出来。
青春期的焦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观点由心理学先驱霍尔在1904年提出并被广泛接受,他认为青春期是一个必然的情绪骚动期。
这也为美国的问题青少年审判系统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审判系统每年会处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