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教案一、教材分析“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是系统解剖学中关于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骨的物理特性,如硬度、韧性和弹性等。
对于学生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系统解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仍感陌生。
学生需要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其探究人体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特点。
2.难点: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五、教学对象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骨骼系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概念及特点。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准备骨的标本或模型。
2.制作PPT课件,包括骨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图片、图解等。
3.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其功能。
4.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教具摆放合理,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九、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引导学生思考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与其功能的关系。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实验名称: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骨的成分和特性;2.学习如何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人的骨骼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包括磷酸钙、氟化物和碳酸钙等,赋予骨骼硬度和韧性。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给予骨骼强度和柔韧性。
实验材料:1.新鲜的鸡腿骨或牛骨;2.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3.盐酸溶液;4.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5.彻底清洗干净的试管和滴管;6.检验盘或试验纸。
实验步骤:1.切割鸡腿骨或牛骨,并清洗干净;2.分别将鸡腿骨或牛骨放入碱性溶液中,加热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3.取出骨骼,将其放入少量的盐酸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4.取出骨骼,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5.将清洗干净的骨骼放入CMC溶液中,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观察是否有胶体形成。
数据记录和分析:1.记录反应释放气泡的情况,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无机盐成分;2.记录CMC溶液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结果,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有机物质胶原蛋白。
实验结果分析:1.如果碱性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成分;2.如果盐酸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同时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3.如果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CMC溶液形成胶体,说明骨骼中含有胶原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2.小心使用碱性溶液和盐酸溶液,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3.在处理骨骼时要注意卫生和清洁。
实验延伸:1.对于生成气泡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测定气泡中的气体,以确定无机盐的种类;2.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骨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3.可以比较不同动物骨骼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成分和特性,学习了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这两者共同赋予骨骼硬度、强度和柔韧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思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这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教科书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
二、教学目标(1)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
进而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
七、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在实验前先将骨处理好,煅烧的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鱼肋骨)。
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等。
鉴定骨的成分和特性
<鉴定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传统的教学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单纯的记忆记住概念,不利于内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验探究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验课堂上,如果教师仅仅简单地组织探究活动,那结果只能是学生学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什么也没学会。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搞好教学非常重要。
这节课,我采取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感知、思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确定探究课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并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探究提示,让学生在探究中持续发现问题,主动想办法,持续补充和完善探究计划,最后,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圆满实施探究计划,得出探究结论。
这样,不但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实验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实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综合的思维水平,同时也能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5、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材料用具:大鱼的肋骨或小动物的一段骨,镊子,解剖盘,酒精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火柴。
碳酸钙粉末,小烧杯、解剖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收集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将主动搜集到的信息实行表达交流。
(通过学生交流信息,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如:骨粉中含有丰富的钙质,骨能够熬制骨胶,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儿童、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老年人容易骨折等资料。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
间的关系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介绍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实际上是由两个小实验组成的。
一是通过煅烧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二是通过酸解脱钙,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骨的煅烧有机物能够燃烧变成碳;无机物不能燃烧,不变成碳
骨的脱钙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物质而被
溶解分离出来。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磷酸钙和碳酸钙),骨的硬度大、弹性小,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骨的硬度小、弹性大,使骨柔韧。
师:骨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性,我们一起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科学问题。
生甲:我们小组已经完成这一实验,现在我把我组的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1)提出问题: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与骨的成分有关吗?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和提示,骨的成分主要是含钙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3)制定计划与实验及结果分析,如下表: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搭配,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
实际上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其大致情况如下:。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体的结构支撑,还承担着保护内脏器官、储存钙质等重要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骨的特性,以更好地理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目的1. 研究骨骼的组成成分;2. 探究骨骼的力学性能;3. 掌握骨骼特性的实验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样本:新鲜的动物骨骼;2. 实验仪器:骨力学性能测试仪、X射线仪等。
实验方法第一部分:骨骼组成成分的分析1. 取一块骨骼样本,进行外观观察和手感测试,记录其硬度和可塑性;2. 用X射线仪扫描样本,观察骨骼的结构形态,并记录下来;3. 将样本置于烧杯中,并加入盐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若有,说明骨骼主要由钙磷化合物组成;4. 将溶液过滤,用滤纸吸干,然后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重量。
第二部分:骨骼的力学性能测试1. 将骨骼样本固定在骨力学性能测试仪的夹持装置上;2. 设置测试参数,如应变速率、加载方式等;3. 开始测试,并记录下加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4. 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出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一部分:骨骼组成成分的分析1. 样本观察:经过外观观察和手感测试,骨骼样本表面呈现出一定的硬度,且较为坚硬,但不易弯曲;2. X射线扫描:骨骼样本在X射线照射下表现出明显的骨骼结构和纹理,进一步证明其为骨骼组织;3. 盐酸试验:在加入盐酸后,骨骼样本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骨骼主要由钙磷化合物构成;4. 称重结果:经过过滤和吸干,骨骼样本的重量为2.5g。
第二部分:骨骼的力学性能测试1. 应力-应变曲线:根据骨力学性能测试仪得到的数据,绘制出骨骼的应力-应变曲线。
曲线表明,在低应变区域内,骨骼呈现出较大的应力-应变关系,即应力增长较快;而在高应变区域内,骨骼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应力,即骨骼的抗压能力有限。
2. 弹性模量计算: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区域,计算出骨骼的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骨骼的弹性模量为50 GPa。
八年级生物教案-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骨的成分与特性 课件(共23张PPT)
用将酒用 盐肋精镊 酸骨灯子 浸打煅敲 泡结烧打
观察到表面有气泡产生。 发现鱼骨柔软可打结。 鱼骨的颜色由乳白色变成灰白色。 骨变成细碎的粉末。
鱼肋骨中含有使鱼骨具有 柔软特性的物质。
鱼肋骨中含有使鱼骨具有 脆硬特性的物质。
实验结论
物体特性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无机 物和有机物两类。蛋白质、糖类、脂 肪、维生素等为有机物,有机物一般 能燃烧;钙、铁、硒、磷等为无机物, 无机物一般不能燃烧。 有机物具有柔韧的特性,无机物具有 硬而脆的特性。
硬度及韧性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鸡翅骨, 用双手轻轻地将骨头折弯, 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 有弹性。
骨的这些特性与骨的成分 有密切关系,那么骨中包 含哪些物质呢?
目录 | Contents
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 成分探讨
课堂讨论
课堂作业
成分探讨
骨的成分中包含有机物,其中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成分中包含无机物,其 中无机物主要是钙盐。
目录 | Contents
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 成分探讨
课堂讨论
课堂作业
实验探究
Start
实验目的
探究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 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p1
实验器材
鸡翅骨、酒精灯、 火柴、试 管、镊子、质量分数为10% 的盐酸、自来水、烧杯
P2
p3
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有机物能够燃烧;
无机物不能燃烧。
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
教学难点
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 物理特性的关系。
课前引言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我们平常的印象中骨类似于什么物体? 2.从这些表演者的动作中你又认为骨类似于什么物体呢?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15章第2节第1课时_骨和关节
第1课时骨和关节一、教学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能识图说出关节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4.知道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骨的成分和特性。
难点: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主备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就生活经验聊聊平时吃鸡腿时看到的骨头样、煲汤的骨头样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为主,认识骨的成分。
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
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论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3、本课小结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5、5分钟检测题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板书设计: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一)骨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长骨的结构骨膜结缔组织膜(保护)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营养、接受刺激)有成骨细胞(长粗、再生)骨质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疏松,排列有规律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贮存营养***既轻便又坚固,适于完成运动3.骨的成分与特性无机物(2/3)——使骨脆硬有机物(1/3)——使骨柔韧(二)骨连结1.骨连结的类型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2.关节的结构关节囊:致密的结缔组织膜,保护作用,内表面分泌滑液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有关节软骨,减小摩擦,减缓震动关节腔:有少量滑液,减少摩擦**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于完成运动。
关于骨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解剖骨骼标本,加深对骨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骨骼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骨骼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以及骨骼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骨骼标本:包括颅骨、脊柱、肋骨、骨盆、上肢骨和下肢骨等。
2. 解剖器械:包括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镜等。
3. 实验记录本及笔。
五、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标本- 观察颅骨的整体形态,了解颅骨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颅骨的主要骨骼,如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等。
- 观察颅骨的骨缝,了解颅骨的生长和发育。
2. 观察脊柱标本-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了解脊柱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 观察脊柱的生理弯曲,了解其对人体的保护作用。
3. 观察肋骨和胸骨标本- 观察肋骨和胸骨的整体形态,了解它们的连接方式。
- 识别肋骨的各个部分,如肋骨体、肋骨头、肋骨结节等。
- 观察肋骨与胸骨的连接方式,了解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
4. 观察骨盆标本- 观察骨盆的整体形态,了解骨盆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骨盆的主要骨骼,如髂骨、耻骨、坐骨等。
- 观察骨盆的连接方式,了解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5.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标本-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的整体形态,了解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上肢骨和下肢骨的主要骨骼,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的连接方式,了解它们在运动中的功能。
6. 骨密度测量- 使用骨密度测量仪对实验者的骨骼进行测量。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实验者的骨密度是否正常。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标本- 通过观察颅骨标本,我们了解到颅骨由多个骨骼组成,具有保护大脑、支持头部器官和参与呼吸等功能。
2. 脊柱标本- 观察脊柱标本,我们了解到脊柱具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参与呼吸等功能。
3. 肋骨和胸骨标本- 通过观察肋骨和胸骨标本,我们了解到它们在呼吸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初二生物填空题练习试题集
初二生物填空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活动中,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骨质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
【答案】水钙盐骨胶蛋白【解析】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活动中,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骨质中有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
【考点】本题考查骨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2.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来繁殖后代。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答案】分裂;芽孢【解析】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考点】细菌的繁殖方式。
3.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基础的不同,其次与也有关系。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遗传给后代。
【答案】遗传物质,环境,不能【解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的原因。
4. 2007年1月15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新发现2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对于禽流感病人采用集中收治、隔离治疗的方法符合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___________环节。
骨成分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骨的成分及其特性,掌握鉴定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实验方法,加深对骨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组成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赋予骨以硬度和脆性。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溶于酸。
本实验采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鉴定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实验材料1. 鲫鱼肋骨2. 15%盐酸溶液3. 酒精灯4. 烧杯5. 解剖针6. 研钵7.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盐酸脱钙法- 将鲫鱼肋骨清洗干净,用解剖针挑去肌肉和血管。
- 将处理好的肋骨浸泡在15%盐酸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 取出肋骨,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盐酸。
- 将肋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肋骨中的有机物溶解。
- 取出肋骨,观察其外观和质地变化。
2. 煅烧法- 将处理好的肋骨放入研钵中,用玻璃棒捣碎成粉末。
- 取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至灰白色。
- 观察烧杯中剩余物质的外观和质地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酸脱钙法- 实验结果显示,浸泡后的肋骨变得柔软,可弯曲打结。
这表明骨中的有机物已被溶解,剩余的是无机物。
- 将肋骨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现肋骨中的有机物已溶解,水变得浑浊。
2. 煅烧法- 实验结果显示,煅烧后的肋骨粉末呈灰白色,变得脆硬。
这表明骨中的无机物不易燃烧,剩余的是无机物。
- 用解剖针敲击煅烧后的肋骨粉末,发现粉末很脆,一敲即碎。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盐酸脱钙法可用于鉴定骨中的有机物,煅烧法可用于鉴定骨中的无机物。
七、实验讨论1. 骨的成分与骨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有助于骨骼承受外力;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有助于骨骼支撑身体。
2. 骨的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所变化。
婴幼儿时期,骨中有机物比例较高,骨骼柔软;成年后,骨中无机物比例逐渐增加,骨骼变得坚硬。
骨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形态及功能。
2. 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 学习骨的连接方式和骨的生理、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1. 骨的基本结构观察实验材料:骨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实验步骤:(1)将骨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2)滴加染色液,染色3-5分钟。
(3)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观察骨的基本结构。
实验结果: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位于骨的外表面,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生长、修复和营养具有重要作用。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构成骨的主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抗压性;骨松质则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扭曲性。
骨髓位于骨的内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则主要储存脂肪。
2.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观察实验材料:骨切片、滴管、稀盐酸、蒸馏水、pH试纸等。
实验步骤:(1)将骨切片置于滴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浸泡10分钟。
(2)取出骨切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用pH试纸检测骨切片的pH值。
实验结果: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钙、磷、镁、钠、钾等无机盐,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有机物质。
骨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和抗压性,骨的硬度和抗压性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
3. 骨的连接方式观察实验材料:骨连接模型、解剖图谱等。
实验步骤:(1)观察骨连接模型,了解骨的连接方式。
(2)查阅解剖图谱,了解骨连接的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连接。
纤维连接主要是指骨与骨之间的纤维组织连接,如韧带、肌腱等;软骨连接是指骨与骨之间的软骨组织连接,如关节软骨;骨性连接是指骨与骨之间的骨性连接,如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
4. 骨的生理、病理变化观察实验材料:骨病变标本、解剖图谱等。
实验步骤:(1)观察骨病变标本,了解骨的病理变化。
(2)查阅解剖图谱,了解骨的生理、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骨的生理变化包括骨的生长、修复和代谢等过程。
骨的识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掌握骨的识别方法,并学会利用化学和物理手段对骨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和弹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柔韧性和生长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骨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从而识别骨的成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骨(如鱼肋骨)2. 15%稀盐酸3. 火焰4. 滤纸5. 烧杯6. 镊子7. 移液管8. 研钵9. 研杵10.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动物骨清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
2. 将骨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于观察骨的物理特性,另一组用于化学鉴定。
3. 观察骨的物理特性:a. 观察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
b. 检查骨的硬度,用镊子轻轻敲击骨样本,观察其断裂情况。
c. 检查骨的弹性,用手轻轻弯曲骨样本,观察其弯曲程度。
4. 化学鉴定:a. 将骨样本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15%稀盐酸,观察骨的脱钙现象。
b. 将脱钙后的骨样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c. 将骨样本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其燃烧现象。
d. 将燃烧后的骨样本用研钵和研杵研磨成粉末。
5.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成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特性:a. 实验动物骨外观呈白色,质地坚硬,具有一定弹性。
b. 骨样本在敲击时,硬度较大,不易断裂。
c. 骨样本在弯曲时,具有一定弹性,但弯曲程度较小。
2. 化学鉴定:a. 将骨样本放入15%稀盐酸中,观察到骨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b. 将脱钙后的骨样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骨样本变软,可以弯曲打结,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c. 将骨样本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骨样本冒烟变黑,燃烧,仅剩下少量灰烬,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d. 将燃烧后的骨样本研磨成粉末,观察到粉末呈白色,说明骨中的无机物主要成分是钙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掌握了骨的识别方法。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结构
•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 每小组的实验桌子上准备一些鱼刺,让
学生用手轻轻地将鱼刺折弯(不要用力过 大),看有什么感觉?(感觉骨既有一定 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那么骨为什么会 有这种物理特性呢?小组同学讨论后,提 出的问题。
不能溶解的物质是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实验组对照组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结果分析及结论先变黑后剩下灰白物质有气泡出现骨上浮骨硬脆易碎骨柔韧可弯曲打结骨坚硬有弹性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骨含有柔韧的有机物骨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无机物以钙盐为主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
少于2/3
约2/3
弹性大,硬度小, 不易骨折,易变形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注意老年人的行走 和坐车安全
弹性小,易骨折
“童叟躬身迷对弈,长此以往谁背驼?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启示。
如 果 我 遇 到 这 种 情 况 , 该 怎 样 做 ?
帮帮他:
小明吃鱼时,一不小心,就被刺卡 住喉咙了。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想 想怎么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 二、 作出假设: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将动物 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盐, 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 白),它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 们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硬度与骨中的 ________有关;弹性与骨中______有关。
• 三 、制定计划
• (一)材料用具:酒精灯,镊子,培养 皿,小烧杯,清水 试管架和试管,火柴, 碳酸钙粉末,小药匙,稀盐酸,解剖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三里中学 张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组
姓名
实验教师
刘玉芳
实验名称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目的
探究骨的成分,对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实验器材
鱼的肋骨、15%的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滴瓶等
步
骤
及
现
象
1、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骨先变黑,冒烟,燃烧起来,发出吱吱的响声,最后变成灰白色。用镊子一敲即碎;
3、用稀盐酸浸泡鱼骨(约15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后对折弯曲,看到骨变软,甚至可以打结。
实
验
结
论
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
问
题
与
讨
论
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⑴有机物。⑵使骨有一定的柔韧性。
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⑴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⑵使骨有一定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