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退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退化原因及其治理

[摘要]:土地质量退化是我国土地资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土地质量退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无意识地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盐碱化和潜育化、土壤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这已构成对土地生产力的严重影响。土地退化的防治必须采取包括工程、生物、科技、投入、法规等在内的综合措施,通过综合治理、加强行政执法、鼓励公众参与等防治土地质量的退化。

[关键词]:土地退化荒漠化对策

[正文]:

土地退化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下,土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土壤和环境质量变劣,调节、再生能力衰退,可塑性变差,承载力变弱的过程。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和潜育化等。

1. 土地退化的现状

中国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投资、产业在城镇的集中、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等,直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动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向城镇的流动。

1.1. 土攘侵蚀

全球森林覆盖率为20%以上,而我国仅为12.98%。植被覆盖率低和局部植被的不断破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建国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为500一600万亩。水土流失使耕层变薄,土体破坏,利用面积减少,同时土壤养分被流失。黄土高原区,风力、冻融侵蚀也造成了大面积农业土地承载能力减弱或荒废。

1.2. 土地沙漠化

我国土地沙漠化、砂化总面积为16.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n.4%。近半个多世纪,每年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由150万亩扩大到250万亩,黄沙危害和影响的土地每年以740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目前,约有1.5亿亩耕地、草原处在沙漠化的威胁之中,每年有200一300万亩农业土地遭受破坏而退化。

1.3. 环境恶化,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和严重的土壤污染。如排放的废气及烟尘中的汞、铅、铬等重金属造成土壤的污染;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使土壤酸化;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使大气温室效应加强,气候变化;工业废渣、废水经雨水的冲刷进入农田,既恶化土壤,又污染农产品。工业排放物对农业土地的污染在城市周围尤其严重,一些地区乡镇企业造成的土地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2.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

2.1.人口压力

1949年至今,我国人口增加了1.03倍。结果,一方面使耕地、草地、森林分别由解放初期的人均2.7亩、11亩和5亩下降到1.28亩、.540亩和1.68亩,减少了l一2倍;另一方面生产需求大幅度增长,粮食的总需求量增加了3.6倍,肉类、油料、棉花增加5一10倍。我国上地对人口的合理承载量是8亿,最大理论承载量为15一16亿。

而合理的人口承载量早在1969年就突破了。目前单位土地面积承载人口(116人/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35人/平方公里)的3.3倍。土地的超载集中表现在农业的土地资源上,我国单位面积耕地、草原和森林所负担的人口分别相当世界平均的3.5、1.7和5倍。人口密度过大、增长过快、素质过低,使不少地区长期陷入了“人口增加—滥垦滥伐一环境恶化和土地退化—地区贫困化”的循环之中。

2.2.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乱砍滥伐、过牧超载、铲草皮、挖草根、扫树叶、烧秸秆、燃畜粪等在我国比较严重。1958年以来,4次大规模的毁草种粮高潮,累计开垦约1亿亩,目前这些土地不少已沙漠化。建国后北方过渡垦植造成的土地沙化达2200多万亩,砍柴破坏天然植被造成的沙化为2400多万亩。在70年代,四川不少丘陵地区就出现了“种粮到山顶”、“满山青”等垦植形式,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1987年考查发现,贵州、广西等部分山区农民仍在“烧山种粮”,使大片的山草、灌木化为灰烬。这种掠夺式利用土地,使不少地方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土地贫脊化。

2.3.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短期行为

目前,我国耕地仅占国土的10%,其农业经济生产力却占国土的75%(其中肉类的95%靠耕地生产的饲料转化),而比耕地面积大6一7倍的草原、滩涂、山地、林地等的农业经济生产力仅占25%。一些地区耕种方式落后,广种薄收,土地肥力渐衰。如南方旱耕地占该地区耕地总面积的40%,但坡度大,土层薄,本来种植局限性就大,再加上一些地区长期缺乏投入和改造、重水田轻旱地、耕作粗放、作物结构单一、用养失调,以及顺坡种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越来越薄,生产力极低。我国化肥磷钾比例极小(与氮肥的比为0.18和0.004),而大部分土壤又缺磷、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59%的耕地缺磷,23%的缺钾,14%的磷钾俱缺),氮肥的长期使用扭曲了上壤中作物所需养分平衡,也使化肥的使用效能降低,不少地区每公斤化肥增产粮食已由70年代的3公斤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一2公斤。

2.4. 缺乏对国情的认识,缺乏土地的保护

措施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模糊,把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混为一谈,宣传地大物博,忽视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的“分母效应”;缺乏对土地资源脆弱性、难以恢复性的了解;重视面积潜力,忽视现有农业土地生产力的改善和提高。在措施上,长期缺乏有关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保护、改造的法律和法规,缺少利用法律机制和手段来管理、开发利用土地。我国土地法虽然公布,但滥砍滥伐滥垦仍有发生、土地污染仍有发展。

3. 防治土地退化的对策和建议

3.1.要树立大农业观点,实行农、林、枚结合,合理利用土地。

大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的、以土地为基础、生物生产为目的的系统产业,农(种植)、林(草)、牧应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仅局限于耕地,应向有潜力的、面积更大的其它土地资源发展;变传统“粮食”观念为现代“食物”观念,变“种植业’夕观念为“大农业”观念。土地的利用要有生态的观点,做到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林则林。要有因地因土制宜,合理耕作,用养协调,适当增加绿肥、豆科作物的间、套种比例,注重各种作物或品种的合理配搭。

3.2.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建设

预防为主,因地制宜,防治结合是防治土地退化的基本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环境建设。首先,开展若干典型区退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示范研究,以探索不同类型区退化土地的途径和技术。其次,在继续抓好现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陆续启动黄河中游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第三,今后五年将加大防治水土流失的投资力度,力争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第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到200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000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

3.3.保护耕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

要继续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组织实施“沃土计划” ,鼓励农民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减轻耕地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3.4. 加强立法,强化监督管理

今后将继续加强防治土地退化的法制建设,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修改现有法规,并制定颁布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还要加强执行监督,以保证各环境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4. 结语

我国土地退化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我们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搞清土地退化的规模、速度以及耕地、经济承载力、人口等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认真处理好土地退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文志.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1990,(06):08-11

[2]李艳芳. 我国土地退化的成因与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J].环境保护,2005,(02):2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