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注意紧扣教材、注意过程、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该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在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交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研读所教内容的课标要求,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即要三者兼顾、有轻有重且有机整合。具体到教学内容,则要看看哪一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一部分需要老师讲解,哪一部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
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都有其内在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学习与探索”、“活动建议”等有关课外实践的素材,这为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是历史新教学的一个方面: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如在教学《先进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关于造纸技术的信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体验造纸的过程,在过程中思索造纸原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如果换成其他材料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种种,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学习的规规矩矩,思维不再禁锢,这种开放式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教授性学习的整合。总之,教师要用尽良策,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各种电教器材,例如收录
机、幻灯机、电影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由于它们视听并举、图文并茂,传播的信息形象逼真,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增加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因此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能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大脑右半球的功能,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条件。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狂妄地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前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注意过程,概括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说出正确结论,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合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的指点,实
质上是帮助学生对学习对象逐步提高认识层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灵活调控或变换教学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
六、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必须让学生有成就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一道道难关,获取某种知识时,心里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的原则,即使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确,我除了补充完善外,还给学生适当肯定和鼓励,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如在《“大危机”和“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
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这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知微.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J].宁夏教育,2005,(03).
[2]吴振伟.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透析及对策[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05).
[3]赵亚夫,等.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