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初探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初探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初探历史知识是生动的,历史课的教学也应该是生动的。

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还是运用灌输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教师也就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应该体现历史学科的灵活、扎实、创新的特色,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维果尔茨基说:“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我们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改革,适应教的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不断创新、尝试,找寻适合学生更好发展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发现问题首先在上课开始大约六七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人物、地名及时间作出标记,当学生预习发现问题时教师适时指导,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

我认为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基础应当建立在师生之间的那种非常亲切的情感上,是取得教学效果成功的关键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密切相联的,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它总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预习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抓住预习的关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讲授新知,理清线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新知识时,注意知识的条理,对于重要内容、历史线索、重要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要求学生在书上注明或标出。

或者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如在讲授“美国独立战争时”给学生讲清楚独立战争的过程,原因——导火线——开始标志——组建军队——选举总司令——建国——转折——胜利——独立——意义。

这样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综合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那么学生的整体素质会有质的飞跃。

(三)抓住重点,精讲多练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认真地考虑分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

广大教师用新课改理念武装头脑,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

作为初中历史课教师,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更好地结合历史课的实际,探索有效甚至是高效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究和思考,笔者构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及解读。

总体要求:独立自学、反思生疑→情境引思、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引领点拔→总结归纳、自悟践行→当堂检测、反馈提升。

(1)独立自学、反思质疑。

加强自主预习,有利于学生独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寻找易错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需要。

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后,即能达标53%左右。

为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组织学生以“讲学稿”为学习路线图,通研教材,独立完成“讲学稿”上的启发性问题,并能反思质疑。

为确保学生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具体操作上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由学校行为予以引导和规范。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

二是必须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同时重视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

首先是引导学生注重对教材的整体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领会。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做标识,如划波纹线,划横线,划小三角符号等。

再次是独立完成“讲学稿”上的自学检测题目。

有问题和质疑的做好标记,拟定“我的疑惑”等。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必须坚持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予以评价和点评。

这个检查评价,不宜详批,只是翻阅、检查,了解并掌握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以学定教”。

如果详细批改,学生就失去许多质疑的机会,失去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失去了与同学讨论、争执直到醒悟的机会。

三是必须保证“讲学稿”中自主预习案的设计质量。

预习案的设计要遵循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人人可做、多做)、深思(独立学习、思考问题)、高出(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的设计原则,即把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变成问题让他们解决。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法”初探

如祖国统一问题、改革开放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等。通过这些专题讨论,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社会,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同时也有 助于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观 点或现实问题来分析、探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例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 务运动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观点来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在讲到中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法” 初探
目录
01 一、史论结合法符合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 学要求
三、运用史论结合法
03 进行中学历史教学需 要注意的问题
二、运用史论结合法
02 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 一些尝试
04 参考内容
一、史论结合法符合历史学科的 特点和教学要求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即“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法”不仅是历 史学科的一种基本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历史学科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的认识和历史资料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要把对历史事件或人物 的评价和总结经验教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史料和理论观点来进行教学。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和表 现形式,理论观点是人们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在选 择史料和理论观点时要注意针对性、典型性和时代性。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具 有权威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史料和理论观点来进行教学。
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历史演变
1、古代中西医结合起源
中西医结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医和西医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但也有一些医家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治疗疾病。例如,《史记》中记载的张仲景 用针灸和药物治疗结合的方法治疗伤寒;《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中西医结合的 记载。这些表明了古代医家对中西医结合的初步探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众所周知,在新的世纪里,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竞争将是新世纪发展的主流。

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

叶圣陶指出:“师当然须,尤宜致力于导,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因此,我在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自学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如我在讲授《俄国的历史转折》这一课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教”变成了“学”,简要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后,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疏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如下作业:1、俄国在1861年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改的?3、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学生完成后,公布自学结果,教师再对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串联讲解,最后,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把思维的触觉点升华到理论高度,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双向交流气氛。

这样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

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式,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优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综合加以运用,将历史知识赋予时代的气息和增加其神秘感和趣味性。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不拘尼于满足历史的传统见解上,我们才能做到兼顾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真正做到学史知史,知史明志,以史为鉴的最高境界。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历史是一门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变革、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也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采取讲授历史内容、讲解历史事件、阐述历史人物等形式,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有时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

因此,如何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和教育史的角度,探讨如何将中学历史教学与教育史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的问题无论在哪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并深入学习这个学科。

然而,在历史教学中,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首先,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内容复杂繁多,时间跨度长,由于史实较多、史料较杂、历史知识量大等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逐渐消沉,觉得枯燥无比,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放弃学习。

其次,由于学生缺乏历史知识背景以及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程度不同,历史教学中常常显得“一道道关卡”,而这些关卡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感到困难和挫败,从而无法全面、深入地学习历史内容。

教育史的意义为了探讨如何将中学历史教学与教育史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历史教学,我们需要了解教育史的意义。

教育史是研究人类教育事业的历史,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教育活动的演变和发展,从而为当代教育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

教育史研究着重于分析教育过程的演变和影响,研究教育的各种活动、现象和规律,能够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有利于我们深入探讨教育问题以及制定合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政策。

中学历史教学与教育史相结合的意义中学历史教学与教育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通过教育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制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历史事件及人物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线索。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历史教学至关重要。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历史事实,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目标中可以增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交流和互动。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知识,但缺乏互动和思考环节,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和被动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一个历史事件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影响和启示,进而展开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评价方式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历史项目研究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应注重明确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只有通过全面的思、感、行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懂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历史教学是一门讲述过去,引领未来的学科,中学历史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历史教学并非简单的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作为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的文科,历史教学应当是一种培养人的意识方式和价值观的综合性教育。

本文旨在对中学历史教学史的发展及现状进行论述,并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一、中学历史教学史的发展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开启了中学的历史教育。

在此之前的清代,学生们的历史教育多是以读经为主,强调记忆能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清代末年,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历史学科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学历史教科书开始编写,同时历史研究逐渐走向科学化。

1949年建国后,中学历史教科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

文化大革命中期,历史教育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教学内容被大量涂改。

1976年以后,历史教学开始恢复正常。

新推出的中学历史教材开创了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新时代,加入了大量谈论性、思考性的内容,并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历史事件。

现代中学历史教学已经形成了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线,同时培养学生历史常识、思维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在现代教育模式中,历史教育的优势愈加明显。

中学历史教学作为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教材质量不高。

当前中学历史教材尽管在理论上是完善和科学的,但实际上有许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存在一些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脱离现实,有时候甚至存在影响深远的错误。

2、课程设置有选择性。

中学历史教学只教中国近现代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历史全面认识的范围,遗漏了大量有意义的历史事件。

3、教育评价不合理。

目前中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单一考试制度和分数比较制度。

这种评价体系只能考察学生记忆力和应试技巧等方面,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情况。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说教式、灌输式和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历史教学功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要求。

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更新历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问题,希望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方法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非常典型的说教性、灌输性和陈述性的特点,直接导致许多中学生对历史课程失去了兴趣,严重限制了中学历史课程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应该重视学生,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更新其历史观念,培养其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导致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的因素有许多,想要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更加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的大胆实践。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要求。

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方法问题展开了论述。

一、利用当代技术优势,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当中。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当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即使在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不少地方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所指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基础,利用各种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授课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优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有效利用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函授学员:彭毅力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

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一)要宏观把握教材。

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例如高一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总的世界革命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促成世界现代史首次革命高潮,这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主导,以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的一次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再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二)微观拓宽教材。

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

当然,拓宽是适当地,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中学历史教学有效课堂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有效课堂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有效课堂初探
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课堂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也是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把课本教好,学生把课本学好就是“有效的教学” 。

用今天的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书本的传声筒,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考试,而不谙熟学科的精髓,势必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这种教学是无效的教学。

历史课堂的有效课堂如何实现?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法指导到位,养成良好习惯,方能事半功倍历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

历史教材有的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有的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

因此,只有注重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方能事半功倍。

思考和质疑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亚里士多德)疑问可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但只要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质疑”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学生的独到创见。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自然也就无所谓产生独到的见解。

同学们在激活思维的基础上,可能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鲜看法,有些甚至是奇异的、不可思议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结论,还有思维成功的快乐,。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效果 。 中 学 历 史 的教 学 方 法 很 多 ,每 种 教 学 方 法 要 针 对 具 体 的教 学 内 容 而 定 。 在 教学过程 中. 我针对相似性 、 相关 性 的 历 史知识 , 通 常运 用 比较 分 析 法 进 行 类 比 , 从 而 达 到 了 比较 理 想 的 教 学 效 果 。 下 面
响 了初 中 历 史 教 学 的效 果 ,从 而 造 成 很 多 负 面 的 影 响 。有 些 初 中历 史 教 师 只会 照 本 宣科 , 划重点 、 做习题 、 给答案 , 教 学
方 法 以 讲 授 为 主 .整 个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极 易形 成 教 师 “ 一 言堂 ” 的局 面 。长此 以往 , 学 生 幼 小 心 灵 中 的一 点 好 奇 .最 终 都 被

不 同 占
1 l_
作用
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 赢得了美国的独立, 对欧美资产 废除了 黑人奴隶制 度. 维护了国家的统 阶 级革命起了 推动作用。
都是 因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 受到了阻碍。
一. 为 美国 经济的 发展扫清了 道路。
同 点
性质 作 用
相 起困 起因
பைடு நூலகம்
英国 殖民 者压 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强征苛捐杂 税, 激起北 南 方奴隶制种植园 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
美人民的反 英斗争 经济 之间矛盾激化的 结果. 黑人奴隶制 度的 存废问 题是南北矛盾的 焦点。 性质 既具 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又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 质 具 有资产阶级 革命的性质。
背 景 相 同 :改 革 前 两 国都 处 于封 建 统 治 之下 , 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 ② 性 质 相
同 :都 是 自上 而下 的资 产 阶 级性 质 的 改

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

通过分析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讨论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将重点阐述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探究教学的发展方向,并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历史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案例分析,学生批判性思维,兴趣培养,教学方法,未来发展方向,成果总结。

1. 引言1.1 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初探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初探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的讨论,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探究式学习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结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初探的成果,可以为未来的历史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正文2.1 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只是passively 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展开讨论等方式,主动地去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深刻和系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重建和再创造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从而拓展了他们的历史视野,并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学科 建设

中学历 教学方法韧棵
一 ~ 囝 ■ 宋建中
一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新课 改教学过程 中,需要 以课程要求和素质 教 育为导向, 以改善教学 方法为路径 , 以提升学生能 力为重点 , 以构建知识体 系和评价体 系为载体 , 以知 识 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为维度 , 结合 中学历史课程 内容和结构特点 ,笔者积极探 索 新课 改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 质能力 提升的 目标 。
二、 调 整 传 统教 学 方法 。 采 取 多 元教 学 方 式
新课改 中学历史教材要求 以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 情 感态 度与价值观为维度 , 提倡充分发挥学 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培养学生成为学习 自觉性 、 知 识 系统 性 、 逻 辑严密性 、 思维辩证性 、 素质全 面性 的 “ 社会 人” , 学会使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 、 解 决 问题 , 提高学 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历史知识 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调动学生学 习历史的动 机 和态度 , 培养学生理解 、 运用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 验 教训 的能力 ; 通过架设知识桥 梁 , 增 长学生见识 , 开拓其视野 ,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 使其能够对历史知 识融会贯通 , 正确 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 , 从而具有把 握现实事件 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 的能力 。具体在 历史试题 中体现为对 主观试 题材料 的解析 能力 、 答 题切入角度和论述能力 、历史知识与理论观点结合 的逻辑辨析能力。学生历史事实积淀和学习能力 的 培养本身就是运 用方法维度提升素质的过程 ,过程 是载体 , 方法是手 段 , 目的是提升能力 , 方法 与过程 的结 合是学 生思维 习惯 和行 为方式 发生 改变 的历 程, 是学生 自发学习 、 行为 自觉 、 自我改变 的过程 , 以 此学生能够 自主完成学 习 ,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融入 历史学习方法 , 探索解决问题的路 径和技巧 , 凸显 良 好的学习体 验和进步 的喜悦 ,从而做到 自我提升学 习信心 、 学 习能力和人文修养 。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初探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而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精神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的采用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而,在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在高中历史学科情境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发,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采用情境教学,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教学课堂导入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如:在讲授岳麓版必修三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时,我以学生非常崇拜的乔布斯入手,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

”学生对乔布斯很熟悉,一下子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从关注偶像到关注偶像的偶像,从而顺利地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并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题。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初探

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初探

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初探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主要靠教育来培养,要为将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历史教学目标,现结合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重视积累,多学科联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就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源泉,因而更要加强“双基”教学。

同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还把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在学习《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一课澳大利亚人种灭绝的可能原因时,我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原始物种最多呢?学生结合地理知识知道:一是澳大利亚在大洋中,其他大陆的猛兽无法进入澳大利亚;二是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长期以来没什么大的变化,各种生物不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而进化。

这些导致这一地区的生物缺乏进化的压力。

从而学生很快就领会到:澳大利亚的人种长期与其他大陆隔绝,无法学到其他人的技能,再加上这一地区的环境稳定,澳大利亚人不需要特别的改变、掌握新的东西,缺乏必要的进化,正是这些原因,导致这一地区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的人类而濒临灭绝。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了适当的压力和竞争的重要性。

再如,中东地区为何千年冲突不断,其中主要的、也是最难化解的一个原因就是宗教冲突,三大宗教分别统治这一地区各长达数百年之久,而各宗教遗迹相互重叠,无法分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要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家,就是这种冲突的典型表现。

学科纵向、横向系统的联系,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一直在这一岗位上教学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点滴肤浅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历史课中如何创设新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变“苦学”为“乐学”,一直是我多年来探求的目标之一。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历史课中的语文教学法古人说“文史不分家”,教授历史知识适当联系语文,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记忆。

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我便从毛泽东忆长征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导入;讲西楚霸王项羽,引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既表现了项羽的远大抱负,又点出了李清照,为后来教学作了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学趣。

我有时也将历史知识采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划段落、写提纲、找主题,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觉得方法新鲜、兴趣盎然;甚至讨论和考试时,也出一些试题,如:讲了马可波罗来华事件后,我叫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马可波罗”,要求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

这样既复习了元朝初年的社会情形、打开了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箭双雕,相得益彰。

2、韵文式的记忆法(含偕音)将死板、枯燥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助记词,实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比如,讲授“战国七雄”,要记住七雄名称和地理位置学生倍感吃力,我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为“北燕南楚秦西边,齐在东,三晋在中间,由北向南赵魏韩”。

学生觉得琅琅上口,很快便记住了。

又如,讲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引用陈天华的有关描述:“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既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有效地记住了历史知识。

我常启发学生“有什么更好的记忆方法”,虽然说得五花八门,但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初探

第二、 准 确表述 问题 。表 达清楚 的提 问, 能够提 高学 生 正确 回答 的可能性 。提 问的语言力 求做到准 确、 简洁、 清 晰, 避免不 规范 、 冗 长或模 棱两可 的提 问。尽量避 免反 问。 避免将答 案包含在 问题之 中 , 避免 在课堂提 问中 出现
了徒具 形式 、 为问而 问的现象 。 很 多提 问是 “ 对不对 ” 、 “ 是
思路, 从而使学生在 学习同类 问题 的时候 也能用相关 的方
点被广大 历史教师 所采用 。运用 多媒 体教学 可 以处 理好 历史教 学中很多难 以解 决的问题, 尤其是有利于历 史教学
中创 设情境 , 促进学 生历史思维 的发展 , 同时 也加强信 息
法 去分析 , 从而提 高历史课 堂教学 的实效 。
3 、 利 用 图片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 历史插 图涉及 政治 、
经济 、 等 各个领域 , 表达 了文字难 以表达的效 果, 是历史教
材 的有机组成 部分 。图片作 为一种直观 、形象 的教 学资
源, 能有效地 激起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进 而引发其 对历 史的
深刻 思考 。
同, 思 维 的方式 也不 同。教师 在课 堂提 问时应 充分考 虑
应 学 生学 习 的需要 , 针 对 学生 的不 同情 况 , 实施 差 异教
学 。根 据 问题 难 易 程度 和 学生 实 际情 况 选择 不 同层 次 的学生 作 答 , 使各层 次 、 各类 型 的学生 在课 堂上 各尽 所
能, 各 有所 得 。
2 ∞ 5 雄 ! 惩 中 { l 7 5
遵化
0 6 4 2 0 0 )
史情境 , 让 学生最大 限度地走 入历史人物 的内心, 以至“ 观 史如 身在其 中” 。 诱 导学生 主动参 与教学 , 走进 历史情 境 , 体验人物 心灵 , 思考历史 的复杂 性和多样性 , 进 而发展 “ 言 之有据 , 论 者符实” 的科学态度 以及“ 理解偏见 、 容 纳悖 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注意紧扣教材、注意过程、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该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

在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交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研读所教内容的课标要求,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即要三者兼顾、有轻有重且有机整合。

具体到教学内容,则要看看哪一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一部分需要老师讲解,哪一部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每一种
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都有其内在局限性。

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学习与探索”、“活动建议”等有关课外实践的素材,这为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是历史新教学的一个方面: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

如在教学《先进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关于造纸技术的信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体验造纸的过程,在过程中思索造纸原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如果换成其他材料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种种,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学习的规规矩矩,思维不再禁锢,这种开放式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教授性学习的整合。

总之,教师要用尽良策,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各种电教器材,例如收录
机、幻灯机、电影机、电视机、计算机等。

由于它们视听并举、图文并茂,传播的信息形象逼真,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增加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因此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能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大脑右半球的功能,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条件。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狂妄地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前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其思维活动在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注意过程,概括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说出正确结论,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引导学生参与合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过程的指点,实
质上是帮助学生对学习对象逐步提高认识层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灵活调控或变换教学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

六、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必须让学生有成就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一道道难关,获取某种知识时,心里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兴趣。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的原则,即使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确,我除了补充完善外,还给学生适当肯定和鼓励,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

如何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

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

如在《“大危机”和“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
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处理。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这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知微.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J].宁夏教育,2005,(03).
[2]吴振伟.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透析及对策[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05).
[3]赵亚夫,等.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