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成语意思解释
![悬梁刺股成语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4768e2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5.png)
悬梁刺股成语意思解释
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642782590c69ec3d4bb7525.png)
悬梁刺股的意思
【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1、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接龙】:悬梁刺股——股掌之上——上智下愚——愚夫愚妇——妇人醇酒——酒酣耳热——热血沸腾——腾焰飞芒——芒然自失——失精落彩——彩云易散——散言碎语
【近义词】:悬头刺股、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词】:无心向学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成语典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
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
悬梁刺股的 意思
![悬梁刺股的 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f524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1.png)
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们为了追求理想、学业、事业等目标,不怕艰辛,甘冒困难,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与利益,付出努力和奋斗。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故事。
相传,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顾恺之的书法家和画家,他非常渴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
然而,由于贫困和家境不佳,他无法到名师门下学习,只能自学成才。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他决定建造一座小亭子,把坚硬的横梁悬在自己的房间上方。
每天,顾恺之躺在床上,抬头注视着这根悬梁,然后拿起一根细短的针,将其插入自己的大腿。
他相信这种痛苦的刺激能够让他保持警醒和专注,提高他的艺术才华。
他坚信只有经过这种艰苦的努力,才能够突破困境,追求自己的梦想。
悬梁刺股的含义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
它不仅仅是指个人对追求梦想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指代一个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甚至可以指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悬梁刺股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和牺牲。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只有拼尽全力并甘愿承受与之伴随的艰辛,才能够
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悬梁刺股也教导我们要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不能轻言放弃。
总而言之,悬梁刺股的意思是为了追求理想和目标,不怕艰辛和困难,甘愿付出努力和牺牲。
这个成语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韧不拔。
关于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
![关于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da9e7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悬梁刺股是一个古代中国的成语,具体的故事和含义如下: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
孟尝君通过不断地努力奋斗,最终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但是,孟尝君虽然富裕荣华,但是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艰苦岁月。
因此,他在自家的屋顶上悬起了一根梁木,并在上面凿出了两个洞,用来插入短木棍,形成一种特殊的锻炼方法。
他每天定时去悬梁上跳跃,同时进行刺股。
当时人们纷纷议论,认为这种做法既危险又辛苦,为什么孟尝君还要这样做呢?
直到有一天,孟尝君坦率地向大家解释了他为什么要悬梁刺股。
他说:我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十分清楚,这些成就都来自于我的勤奋和努力,而不是靠自己的出身背景或者是财富。
因此,我要通过悬梁刺股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意志,不断地提醒自己必须保持谦虚和勤奋的态度。
孟尝君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只有克服困难、不断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形容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艰辛努力的一种说法。
文言文悬梁刺股
![文言文悬梁刺股](https://img.taocdn.com/s3/m/72e037e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a.png)
文言文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古之良士也。
悬梁者,高悬梁木之下;刺股者,以针刺其
股也。
刺股之痛,如坐针锥,而良士不为其痛所动,志在必成,誓不
挠折。
故曰:“悬梁刺股,未足为勇也;为国捐躯,方为勇士。
”
解释:
悬梁刺股是古代的一种考试方式,只有真正的良士才能承受这种痛苦。
悬梁指的是高悬梁木下,刺股则是用针刺自己的大腿。
刺股的痛苦就
像坐在针尖上一样,但是真正的良士不会因为痛苦而动摇,他们的志
向是必定要实现的,誓言不会被打败。
因此,人们说:“悬梁刺股并
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勇气;只有为国捐躯,才能成为真正的勇士。
悬梁刺股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悬梁刺股的成语解释及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0ce75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1.png)
悬梁刺股的成语解释及意思1. 哎呀呀,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啊,就是说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呀!这是多狠的举动呀!就像你为了减肥,忍住美食的诱惑一样。
比如小明为了考上好大学,那真的是悬梁刺股般地努力学习呀!2. 嘿,悬梁刺股呀,意味着极度刻苦勤奋呢!就好像你特别想要一个玩具,不惜一切去努力得到它。
像小红为了成为舞蹈家,每天都悬梁刺股地练习呢!3. 你知道吗,悬梁刺股说的是一种拼命学习的精神呀!这不就跟你为了赢得比赛,拼命训练是一样的嘛。
好比小刚为了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简直就是在悬梁刺股地苦练呀!4. 悬梁刺股啊,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对自己超狠的做法呀!这跟你为了追喜欢的人,努力改变自己不是很像吗?你看小李,为了创业成功,那可是悬梁刺股般地奋斗呀!5. 悬梁刺股呀,是一种让人佩服的毅力表现呢!就好像你非要爬上那座很高的山一样。
小张为了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不就是在悬梁刺股地努力嘛!6. 哇哦,悬梁刺股就是要对自己下得去手去努力呀!这跟你为了养宠物,努力学习照顾它的知识差不多吧。
小王为了通过考试,真的是在悬梁刺股地复习呢!7. 悬梁刺股呀,是说那种为了理想拼命的劲儿呀!这不就和你为了学会骑自行车,不怕摔倒一个样嘛。
小赵为了成为优秀的运动员,那就是悬梁刺股式的训练呀!8. 悬梁刺股意味着要吃很多苦去努力呀!就像你为了学会游泳,一次次跳进水里一样。
小刘为了写好作文,可不就是在悬梁刺股地积累素材嘛!9. 哎呀,悬梁刺股就是要不怕疼不怕累地去奋斗呀!和你为了做好手工,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很相似呢。
小孙为了掌握一门外语,绝对是悬梁刺股地学习呀!10. 悬梁刺股呀,就是一种坚定的努力态度呀!就像你为了攒钱买喜欢的东西,拼命节省一样。
小陈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那真的是在悬梁刺股地苦练呀!我觉得悬梁刺股这种精神虽然很值得敬佩,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呀,不能过度伤害自己的身体,要在努力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才好呢!。
悬梁刺股注释和译文
![悬梁刺股注释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61311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d.png)
悬梁刺股注释和译文1. 哎呀,说起"悬梁刺股"这个成语,那可是一个超级励志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拼命学习的,保证让你大开眼界!2.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和《后汉书》,讲的是两位超级学霸的故事:孙敬和苏秦。
这俩位可都是学习界的狠角色,用的招数让现在的补习班都自愧不如!3. 咱们先说说"悬梁"这部分。
孙敬这位大神怕自己学习时打瞌睡,想出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房梁上!你想想,一打盹头发就被拽得生疼,这招够狠吧?现在的学生要是这么干,怕是第二天就得剃光头!4. 再来说说"刺股"。
苏秦学习时困得不行,就用锥子扎大腿!每次一犯困,锥子一扎,疼得立马清醒。
这招要是让现在的家长知道了,非得吓晕过去不可!5. 白话译文是啥意思呢?就是"把头发拴在房梁上防止打瞌睡,用锥子扎大腿来保持清醒"。
说白了就是用这种特别狠的方式逼自己用功读书。
6.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不过可别真去模仿啊,现在咱们有更科学的学习方法,用不着这么折腾自己!7. 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里还藏着古人的智慧。
你看人家孙敬和苏秦,不是光喊口号,而是真想办法解决问题。
困了就想办法不让自己睡,这种执行力真是没谁了!8. 要说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告诉我们:学习真的需要下苦功夫。
虽然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但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9. 现在有些同学一到晚上就困,看书五分钟就想玩手机。
要是能有古人百分之一的毅力,成绩肯定蹭蹭往上涨!10. 这个成语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
古人为了读书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们现在坐在空调房里,有台灯有书桌,还有啥理由不好好学习?11.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讲究学习方法。
现在的学习讲究劳逸结合,可不提倡这种伤害身体的学习方式。
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才是正道!12. 最后给大家来个温馨提示:读这个成语的时候别光看它多么残酷,要学习古人那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典故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c5980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9.png)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典故悬梁刺股形容非常刻苦学习,对于这个成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悬梁刺股相关典故内容。
悬梁刺股的意思[释义] 形容刻苦学习。
[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近义] 悬头刺股[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例句]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悬梁刺股的成语典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
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用悬梁刺股造句1) 我们要发扬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努力学习。
2) 他很善于雄辩,每当与人争论起来的时候,他的话如同悬梁刺股,使人无法插嘴。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4574a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03.png)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故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悬梁刺股”这个词。
“悬梁刺股”说的是两个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他特别爱读书,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学习。
时间长了,他就容易打瞌睡。
为了能一直保持清醒,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只要他一打瞌睡,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疼得他一下子就清醒了,然后继续读书。
“刺股”说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
苏秦一开始游说各国,但是没有成功,回到家后被家人瞧不起。
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处境。
他读书到深夜的时候,经常会犯困。
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他就拿一把锥子,每当打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一疼,就有精神继续学习了。
这两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得付出努力,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就像咱们学习一样,有时候会觉得累,会想偷懒。
但是想想孙敬和苏秦,他们为了学习能对自己这么狠,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比如咱们班的小李同学,他以前数学成绩不太好,但是他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做题、复习,遇到不懂的就问老师和同学,现在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还有隔壁班的小王同学,为了参加英语口语比赛,每天早上都早早起来读英语,晚上也坚持练习,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同学们,让我们向孙敬和苏秦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出息的人!《悬梁刺股的意思和故事》同学们,咱们来聊聊“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这个词啊,包含了两个很了不起的故事。
先说“悬梁”。
孙敬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白天黑夜都在读书。
可是人总是会累的呀,他一读久了就容易犯困。
这可怎么办呢?孙敬可聪明啦,他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当他打瞌睡,头一低,头发就被狠狠扯住,疼得他马上就清醒了,然后接着读书。
再讲“刺股”。
苏秦呢,一开始到处去宣传自己的主张,可惜没人理他。
他回到家,被家人笑话。
苏秦心里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放弃。
他决定发奋读书。
晚上读书困了,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用疼痛来赶走瞌睡虫。
悬梁刺股典故
![悬梁刺股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90614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a.png)
悬梁刺股典故
东汉时期,有位叫孙敬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从早读到晚,很少休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影响自己学习,孙敬想到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这样在读书打瞌睡的时候只要一低头,绳子扯痛头皮,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悬梁刺股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近义: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无心向学
示例: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
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梁”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
悬梁刺股中国汉语词典意思
![悬梁刺股中国汉语词典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055aba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e.png)
悬梁刺股中国汉语词典意思“悬梁刺股”这个词可太有故事性啦!它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那可真是充满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呢。
“悬梁”说的是东汉时候的孙敬,他特别爱学习,可是晚上看书的时候老是犯困。
这可咋整呢?他就想了个超绝的办法,把头发用绳子系在房梁上。
这样啊,只要他一打瞌睡,头一低,那绳子就会拽他的头发,疼得他一下子就清醒了,然后就接着学习。
你说这得多狠得下心呀,要是我,估计都不敢这么对自己的头发。
“刺股”呢,是战国时期的苏秦。
苏秦为了让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不打瞌睡,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这得多疼啊,但是他就为了能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学问,对自己下了这么大的狠手。
从汉语词典的解释来说,“悬梁刺股”就是用来形容人刻苦学习,非常勤奋努力的样子。
你想啊,这两个人为了学习,对自己都这么“残忍”,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要是还不努力,那可真是说不过去了。
我还记得我高中有一次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就想啊,我要是有孙敬和苏秦一半的刻苦就好了。
我那时候困了就去洗把脸,和人家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这个词也经常被老师拿来教育我们,说人家古人那么艰苦的条件都能那么努力,你们现在有明亮的教室、舒服的桌椅,还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可不能偷懒。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用到这个词。
比如说看到某个学霸整天在图书馆里从早学到晚,我们就会说“看他,真是悬梁刺股般地学习啊”。
或者是自己想要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时候,也会在心里默念“我得有点悬梁刺股的精神”。
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了,更是一种激励人们努力奋进的精神象征。
就像每次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想到这个词,就觉得自己还能再坚持坚持,还能再看几页书,再做几道题呢。
悬梁刺股的意思及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及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67d2f976c66137ef06198f.png)
【成语】:悬梁刺股【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解释】: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梁” 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举例造句】: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成语典故】: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字[1] 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
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
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
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
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
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后世评价“悬梁”之事据说是发生在汉朝,而“刺股”,就出在苏秦在秦国受冷落之后闭门读书的一年间。
想想日后苏秦在六国之间蹦来窜去,最后落得被刺客要了性命的下场,他的确算是一个十足的英雄,但这,“悬梁刺股”的故事,能作为佳话流传千古,一定是他没有想到的了。
透过苏秦“刺股”之外的动因,可以感受到他苦心钻营的利禄之心。
褒贬不容我定言或评说,而此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彼彼可见的。
若苏秦或张仪,抱着做事的决心,而不是为了贪图自己一时的荣华,那段历史想必可以改写,譬如说,秦国早日一统天下,或者说,六国一直可与秦国抗衡?其实历史并不是由人格高尚的人谱写的,天使和魔鬼共同主宰着这个世界,众多平庸的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者埋头过着自己眼前的日子。
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https://img.taocdn.com/s3/m/69fd72060912a216147929d4.png)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末)悬梁刺股呢?(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 汤显祖《闺塾》高中四册·课文·15
【成语典故】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成语举例】岂不闻古之人悬梁刺股,以志于学。 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
【其它使用】
◎只要我们有古人"致远精神与抱负,我相信三十岁后勤读书,不但不会劳而无功,相反,"大器晚成"也是不无可能的。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悬梁刺股
【注音】xuánliángcìgǔ
【典故】(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战国策·秦策一》《太平御览》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悬头刺股
悬梁刺股出自哪里
![悬梁刺股出自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7ccd7e7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5.png)
悬梁刺股出自哪里悬梁刺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和《战国策·秦策一》。
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语。
悬梁刺股的原文及翻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译文:1、苏秦在读书地时候想要睡觉,就拿锥子扎大腿,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继续读书学习的事。
2、孙敬,字为文宝,非常喜欢学习,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地读书学习。
到了疲倦想睡觉地时候了,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
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悬梁的主人公简介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角人物(另一个主角人物为”刺股“的东周纵横家苏秦)。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
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孙敬到洛阳,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
见《文选。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李善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
刺股的主人公简介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
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20ee1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d.png)
悬梁刺股的意思【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解释】:1、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血流至足。
”2、东汉·班固《汉书》:“孙敬, 字文宝, 好学, 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 以绳系头, 悬屋梁。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接龙】:悬梁刺股——股掌之上——上智下愚——愚夫愚妇——妇人醇酒——酒酣耳热——热血沸腾——腾焰飞芒——芒然自失——失精落彩——彩云易散——散言碎语【近义词】:悬头刺股、映雪读书、凿壁偷光【反义词】:无心向学【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血流至足。
”【成语典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 有个人名叫孙敬, 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 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 使他大受刺激, 下决心认真钻研。
经常关起门, 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 劳累了, 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 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 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 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 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 有一个人名叫苏秦, 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 由于学问不多不深, 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 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 他下定决心, 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 很疲倦, 常打盹, 直想睡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梁刺股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
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
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凿壁偷光古时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匡衡,家贫,买不起蜡烛,而隔壁人家却经常灯火辉煌,他便偷偷凿穿墙壁,借隔壁透过来的光而读书。
囊萤读书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映雪读书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映雪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借光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
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
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2.毛泽东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
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3.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5.爱因斯坦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7.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8、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9、恩格斯的读书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10、凿壁借光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11、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2、囊萤映雪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13、欧阳修苦读的故事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4、宋濂苦读的故事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15、范仲淹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