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
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自2002年开始实施高校学科评估工作,至今已经进行了四轮评估。
本文将围绕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展开讨论。
一、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概述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于2017年启动,评估时间跨度为2011年至2016年,共涉及2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评估依据的指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
评估结果分为A+、A、B、C、D五个等级,其中A+、A、B为合格等级,C、D为不合格等级。
评估结果将作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二、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分布情况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本轮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A+等级学科共有6个,A等级学科共有125个,B等级学科共有219个,C等级学科共有146个,D等级学科共有4个。
其中,A+等级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等级的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体育学等。
B等级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
C等级的学科包括:农业工程、畜牧学、水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
D等级的学科包括: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军事学。
三、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对高校的影响教育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等级的发布,对高校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高校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方案,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评估结果将成为高校招生、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最后,评估结果也将作为高校排名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产生影响。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对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水平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评估工作。
此次评估是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科建设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以下是对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个人观点。
首先,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内容更加全面和细化。
相比于前几轮的学科评估,第四轮的评估范围更广,评估的标准更为细致。
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建设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等硬件条件,还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成果的转化。
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科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第四轮学科评估注重国际化与创新性。
在评估指标与方法上,教育部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采用了一些国际通用标准和评价体系。
这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引进优秀的国际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
同时,评估也注重学科的创新性,鼓励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对高校的激励作用更大。
评估的结果将与高校的信誉和声誉直接挂钩,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激励和压力的双重作用。
高校借此机会可以通过学科评估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升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科评估的结果也可以提供给社会公众和学生作为选择学校的参考依据,从而鼓励高校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办学质量。
最后,第四轮学科评估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指导。
评估结果的公开透明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同时,对于评估结果不理想的学校,教育部需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学校改进问题,提高学科水平。
此外,教育部还可以组织评估经验交流和学科建设经验的分享,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综上所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推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改进。
评估的全面性和国际化与创新性的相结合,为学科评估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和发展方向。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最新版)目录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背景和意义2.评级榜的具体内容和评估标准3.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分析4.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启示正文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是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一次全面评估,旨在推动各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这一评级榜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高校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竞争力。
2.评级榜的具体内容和评估标准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共计 95 个一级学科。
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各学科的整体实力。
3.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分析根据评级榜,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特点。
其中,A+等级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领域,如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A 等级的学科则分布在文、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门类;B+至 C-等级的学科则涵盖了各个学科门类。
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
4.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启示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发布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评级榜为高校提供了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有助于引导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评级榜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选择专业和学校。
此外,评级榜也启示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应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为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价体系
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价体系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中央政府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旨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提升。
评价体系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基础,其设计与完善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公正性。
本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体系进行介绍与解析,并探讨其优势与难点。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框架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三大层次构成,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7个,包括: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度、高水平学科特色与优势、国际合作交流跨度和层次、学科服务和社会服务质量。
二级指标包括1-3个一级指标下的子项,共19个。
具体评价指标则是对二级指标下的子项的具体细化和量化,共59个。
二、评价体系的优势1、体现全面性与科学性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价体系设置了全面性和科学性指标,其中既包括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等传统指标,也包括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度、国际合作交流跨度和层次等新兴指标。
这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全面衡量和深度分析学科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
2、强调质量和效益评价体系中设置的具体评价指标,不仅考虑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还重视社会效益和实际应用的转化能力,强化了学科建设及其服务的实效性。
这种基于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理念,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根本要求。
3、支持学科发展战略评价体系构建更加注重学科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作用,贯穿全过程,旨在帮助高校和学科,深入掌握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瓶颈和难点等关键信息,合理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和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和优化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和综合实力提升。
1、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指标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评估结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以往评估体系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作出分析和总结,在设立指标前需要专家建议相互比对、多次修正等多种手段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近年来,教育部对全国高校的学科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工作,旨在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加速学科建设和发展。
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份评估结果,并探讨其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影响。
首先,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出了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评估结果从学科发展状况、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多个维度对高校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看到高校学科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科在国内顶尖,有些学科还有待提高。
这也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促使高校更加注重研究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对高校的竞争力和排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在评估结果中的排名不仅体现了学科的实力和质量,也反映了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在如今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排名的高低对高校的声誉和吸引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于那些在评估结果中排名较低的高校而言,他们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大力度进行学科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对于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评估结果反映了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在不同学科上的优势和劣势。
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教育部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一些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在这些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对于评估结果中表现不佳的学科或高校,教育部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和扶持措施,帮助他们提升学科水平。
最后,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还体现了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
通过对高校学科的评估,教育部可以了解到高校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督促和指导。
评估结果的公布还增强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科建设的整体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已于近日公布,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评估活动,旨在提高高校学科建设的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本次评估覆盖了全国各个高校的多个学科领域,并对学科的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在整体上呈现出较为稳步的发展态势。
在多个学科领域,相当数量的高校取得了优秀水平的评估成绩,这些学校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同时,评估结果也揭示出一些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滞后、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在学科教学质量方面,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教学方法创新、师资素质、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许多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一些高校还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进国际一流教师,提高学科教学的水平。
在科学研究水平方面,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一些前沿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许多高校积极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此外,一些高校加强了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研究,解决具有复杂性和交叉性的科学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在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和科研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一些高校还与企业和社会进行紧密合作,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评估结果的公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改进和提高,帮助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发布了!这是一份关于中国高校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榜单,它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份榜单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份榜单的评选依据和标准。
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以“学科建设指标体系”为基础,将学科评估分为学科骨干学科、重点学科和普通学科三个层次。
评估重点主要包括学科人才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评估结果根据学科整体发展和综合实力来确定学科的层次和排名。
榜单的发布对于高校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高校提供了确定自身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通过榜单的排名,高校可以了解到自己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措施。
其次,榜单的发布也有利于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科合作。
高校可以通过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自身学科建设水平。
同时,学科合作也可以加强高校之间的互补优势,提升整体学科实力。
这份榜单的发布也对于学科建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榜单,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水平。
同时,榜单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科建设中的不正当竞争和评价主观性的问题。
公正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全国学科发展的均衡。
这份榜单的发布也对于促进高校和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限于国内范围,更加需要面向国际。
通过榜单,高校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国际上的学科地位和优势,发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同时,通过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学术资源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结来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是一份重要的学科评价工具,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依据,还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学科合作和经验交流。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此次评估共涵盖了全国202所高校中32个学科的评估,评估时间跨度为2018年到2020年。
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经济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农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其中,在经济学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经济学学科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力。
此次评估中,有超过一半的高校经济学学科被评为一流学科,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我国高校的学科实力也得到了认可。
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的物理学和化学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均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不乏一些在国际学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也备受瞩目。
在这一学科中,我国高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众多高校的学术成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国家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农学和医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高校在这两个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得到了肯定,为农业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而医学科研的突破则能够为国家的医疗水平提供支持。
此次评估还突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表现。
评估结果显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颇具声誉。
众多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一流学科,这说明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多个学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这些成果体现了我国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努力和突破,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希望此次评估的结果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计算机类
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计算机类一、评估背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全国高校计算机类学科的发展情况和水平,全国高等教育学科评估中心开展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
通过评估,旨在提高全国高等教育计算机类学科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评估指标和方法第四轮学科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类学科进行评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科影响力。
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
2.人才培养:评估学校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
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岗位对口率、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价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5.学科影响力:评估学校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声誉。
通过学校在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影响力,学校教师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等指标,评估学校的学科影响力。
三、评估结果和建议通过对全国高校计算机类学科的评估,可以得出一些评估结果和建议。
1.学校之间差距明显:评估结果显示,一些高校在计算机类学科方面表现优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社会影响力大;而一些学校在计算机类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
建议优秀学校发挥优势,帮助其他学校提升计算机类学科发展水平。
2.人才培养需注重实践能力:虽然学校在计算机类学科的理论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建议学校加强实验室和设备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创新潜力有待发掘:虽然一些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上,学校的科研水平还需要提升。
建议学校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供科研团队和研究平台支持,激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
5.加强学科影响力的培育:学科影响力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建议学校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校教师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提高学校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声誉。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这项评估,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是否扎实,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建议,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其次,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还要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科素养。
通过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可以了解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自身的教学状况,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还要评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科素养。
通过评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可以了解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和教育资源供给等情况。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实力和质量水平,找出薄弱环节,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公平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对于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可以为教育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这也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一次考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我国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是指中国教育部对高校学科建设进行的跨学科、全面、高质量的评估。
评估目的是为了真实、全面、客观地了解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下面将从评估指标、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等方面介绍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主要考察高校学科建设的硬件条件、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
评估指标包括学科组织与管理、学科发展与规划、教师队伍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学科特色等五个方面。
评估指标科学合理、明确具体,旨在全面细致地反映高校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便全面了解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评估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相关文件的制定、评估组的组建、评估方案的制定等;实施阶段包括高校学科自评报告的编写、专家组的评估、现场巡视等;总结阶段包括评估结果的公布、意见的反馈、评估报告的编写等。
评估过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评估结果是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的重要成果,对高校学科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评估结果主要包括学科整体发展、学科特色与优势、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评价。
评估结果以等级制度表示,包括A+、A、B+、B、C五个等级,A+为最高等级,C为最低等级。
评估结果反映了高校学科建设的水平和问题,为高校学科建设改进提供了参考。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次综合性评估,旨在全面了解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改进和提高。
评估结果对于高校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
希望通过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艺术学)
10299江苏大学
10414江西师范大学
10475河南大学
10673云南大学
1305设计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16所,本次参评16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94所。
A+
10003清华大学
10355中国美术学院
A
10047中央美术学院
10247同济大学
A-
10285苏州大学
10295江南大学
10331南京艺术学院
10335浙江大学
10532湖南大学
B+
10012北京服装学院
10033中国传媒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55东华大学
10408景德镇陶瓷大学
10497武汉理工大学
10586广州美术学院
10655四川美术学院
10729西安美术学院
B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10178鲁迅美术学院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80上海大学
10286东南大学
10523湖北美术学院
10607广西艺术学院
10610四川大学
10908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1845广东工业大学
B-
10015北京印刷学院
10073天津美术学院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37浙江工业大学
10610四川大学
B
10033中国传媒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
10270上海师范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10542湖南师范大学
10635西南大学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评估概览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至今已完成四轮,平均四年开展一次。
学科评估属于水平评估,有别于政府开展的合格性评估,重点关注成效和质量。
学科评估结果受到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普遍认可和重视。
二、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共设置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框架,每个一级学科设置不同的权重。
具体说明如下:1.师资队伍与资源: 包括“师资队伍”与“支撑平台”两部分。
“师资质量”采用“代表性骨干教师”和“师资队伍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专家综合评价由队伍水平、结构及国际影响程度等构成的师资队伍质量。
“专任教师数”主要体现师资充分性,具体评价时,通过设置上限(达到上限值不再加分)方式克服唯数量倾向。
“支撑平台”反映学科的“积累质量”,主要统计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数。
根据专家意见,本轮评估人文社会学科不再单列“支撑平台”定量指标,但可在学科简介中予以充分体现。
2.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本轮学科评估建立了“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度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过程质量”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生国际交流”,其中“导师指导质量”通过对大规模学生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在校生质量”主要包括“学位论文质量”、“优秀在校生”情况等;“毕业生质量”主要包括“总体就业情况”、“优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评价”。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原创实用版】目录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简介2.评级榜的评选标准和过程3.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4.对学科评级榜的解读和分析5.学科评级榜对高校和学生的影响正文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简介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是由我国教育部门发起的一项针对全国高校学科的评估活动。
这一评级榜旨在对各个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评级榜的评选标准和过程评级榜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学科建设水平、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
在评选过程中,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对各个高校的学科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保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在第四轮学科评级榜中,各个学科的评级情况如下:- A+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等学科;- A 学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 B+学科: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学科;- B 学科: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工程技术、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4.对学科评级榜的解读和分析学科评级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高校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优势和不足。
对于学生而言,学科评级榜可以作为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参考依据;对于高校而言,学科评级榜可以为其提供改进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学科评级榜并非绝对权威,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5.学科评级榜对高校和学生的影响学科评级榜对高校和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评级榜为高校提供了学科建设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高校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学科水平;另一方面,评级榜为学生提供了了解高校学科实力的途径,有助于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对高校和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摘要:一、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概述1.教育部学科评级榜背景2.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意义3.评估对象与范围二、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具体内容1.评级标准与方法2.各学科排名情况3.我国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三、学科评级榜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2.对学生择校择专业的参考价值3.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作用四、展望未来学科评级榜的发展1.学科评级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2.对高校与学生的新挑战与机遇3.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助力正文: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是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学科实力的一次全面评估,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生择校择专业提供参考。
本篇文章将从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概述、具体内容、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概述教育部学科评级榜始于2002年,每五年进行一次。
第四轮学科评级榜于2019年启动,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于2021年公布了最终结果。
此次评级榜涵盖了我国高校的95个一级学科,基本覆盖了所有学科领域。
二、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具体内容1.评级标准与方法:第四轮学科评级榜采用了教育部制定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
评估方法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各学科的客观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评议意见,综合得出评估结果。
2.各学科排名情况:在第四轮学科评级榜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学科中名列前茅。
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新兴交叉学科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3.我国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大部分学科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在不断提升。
三、学科评级榜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学科评级榜为高校提供了了解自身学科建设水平的镜子,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与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
2.对学生择校择专业的参考价值:学科评级榜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各高校学科实力的直观信息,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做出更明智的择校择专业选择。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全国高校学科权威排名出炉!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全国⾼校学科权威排名出炉!今天(12⽉28⽇),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发展中⼼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学位中⼼曾于2002、2006、2012年先后开展了三轮学科评估,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公信⼒和⾼校认可度。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才培养学科⽬录》,对具有博⼠硕⼠学位授予权的⼀级学科进⾏的整体⽔平评估。
它是以第三⽅⽅式开展的⾮⾏政性、服务性评估项⽬,不同于政府开展的合格性评估。
从2002年⾸次开展,平均四年⼀轮,⾄今已完成四轮。
学科评估坚持“⾃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各单位具有博⼠或硕⼠学位授予权的⼀级学科(含⼀级学科和⼆级学科授权),均可申请参评。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启动,在95个⼀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第三轮增长76%);全国⾼校具有博⼠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不再像历次评估⼀样公布分数,⾸次采⽤“分档”⽅式公布评估结果,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不强调单位间精细分数差异和名次前后。
采⽤按百分位进⾏分档的⽅式。
根据“学科整体⽔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采⽤“分档”⽅式公布评估结果,主要考虑是既保证较强的区分度,体现学科建设⽔平的实际变化,满⾜社会对教育质量的知情需求,⼜淡化了分数和名次,有利于引导⾼校将注意⼒转移到学科内涵建设的优势和不⾜中去。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前20)如下:。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1204公共管理
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艺术学
1301艺术学理论
1302音乐与舞蹈学
1303戏剧与影视学
1304美术学
1305设计学
理学
0701数学
0702物理学
0703化学
工学
0705地理学
0706大气科学
0707海洋科学
0708地球物理学
0709地质学
0710生物学
0711系统科学
0712科学技术史
0713生态学
0714统计学
0801力学
0802机械工程
0803光学工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6冶金T稈
秦国羽聊3001
喬豹療1001
番6060
8060
腳2060
羔国畐9060
喬酬曼9060
蜩細P060
融合鄭農邪型£060
奈届国2060
崇逖闕1060
哥工弓羔対矛至區80
哥工轴谕咒80
奇蚁国嘗凶兀80
制酒参猶££80
寻工啓憾晋專乙£80
1008中药学
1011护理学
1201管理科学于工程
管理学
1202工商管理
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
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
0823交通运输工程
0824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6兵器不4^技术
0827核科学与技术
0828农业工程
0829林业工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1生物医学工程
崇滋ZOOT
吕彩国吨出900T
喬国出SOOT
喬那鲂环収MOT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对我国学科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旨在了解各学科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资源配置、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为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评估涵盖了各级学校的多个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以及艺术、体育、政治等非主要学科。
学科评估是标准化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评估方法和手段,对学科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评估主要包括向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进行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评估、学科测试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内容。
评估结果将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提高学科教育质量提供依据和方向。
学科评估有助于发现学科教育的问题和难点,为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法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分析和收集各学科的评估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科评估还有助于推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科素养。
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学科教育状况的机会。
通过评估,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科教育改革提供模范和经验。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促进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教育部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学科评估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估过程中要加强信息保密,确保评估数据的安全性,同时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评估活动,提供真实、准确的意见和反馈。
总之,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促进我国学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学科教育的状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评估结果将为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四轮学科评估
第四轮学科评估介绍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质量评估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价各学科的发展现状,发掘问题,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科建设的迈进。
本次评估由权威机构组织,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高校普遍实施学科评估制度。
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在前几轮评估的基础上,对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进行深入评估和调研,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水平和影响力。
目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各学科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有效指导。
评估结果将为高校制定发展规划和改进措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及时了解高校教育质量。
过程第四轮学科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立项准备:确定评估范围、标准和评估对象,编制评估方案。
2. 数据准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准备评估所需的文件和信息。
3. 评估实施: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估,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
4. 结果分析:综合评估数据,撰写评估报告,指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5. 结果反馈:向高校和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指导学科建设和改进工作。
重要性第四轮学科评估对于高校和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对高校:可以帮助高校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科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声誉和竞争力。
-对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科的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结语第四轮学科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提升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学科建设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希望借助本轮学科评估的机会,各高校能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
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各学科的发展状况,为提升中国教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进行分析和评价。
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主要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科评估,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师资队伍、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旨在通过量化评估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评估目标明确,涵盖了小学至高中的所有学科,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学科发展的整体情况。
其次,评估内容系统全面,不仅考察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法,还对师资队伍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估,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再次,评估方法科学有效,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考试测评、实地观察等,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科的发展状况。
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实施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评估结果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点和经验,推动学科发展。
最后,评估结果还可以对社会公众进行全面的学科知识普及和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然而,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评估结果可能受到地方管理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其次,评估结果可能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应试心理影响,评估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真实水平。
再次,评估结果的公示和使用可能存在泄题、作弊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目标明确,能够全面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评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评估模式
继续坚持“自主开展、非行政性、 自愿申请、免费参评”等基本原则
三、指标体系
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为 基本导向
四、数据来源
加强与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和有关部门密 切合作,加大公共数据使用力度
五、体系设计
保持原有“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 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声誉”四个一级指标基本框
1. 科学设置参评规则 2. 完善成果归属原则 3. 创新结果发布方式 4. 强化后期数据服务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1.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 “毕业生质量” 三维度评价模式
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在校生质量考察指标; 首次试点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跟踪学生在学质量和毕业后“职业发展 质量”,将评价学生质量的话语权扩展到“系统外”。
反映不同地区、类型学科特色,从导向上克服学科“同质化”倾向,强化了学科特色、
社会贡献。地方高校、中央高校、部委高校分别用四个案列来反映各自学科特色贡献。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6.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分类,强化分类评估
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分列,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分列。指标体系由第三轮时 的7类拓展到9类,以体现学科特色。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
二、学科评估的发展历程
策划论证
• • • •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 政府重视教育质量评价 社会多样需求 负责任的、有公信力的 第三方评估 2000 2002 2004 • • • • 第二轮 学科评估 331个单位,2369个学科 参评单位交口称赞 媒体评价总体良好 收到部分专家质疑 2006 2008 2009 2012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2.淡化条件资源,关注成效与产出
基于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的定位,进一步淡化“条件资源类”指标(如:师资队伍、 重点实验室等规模数量),更强调学科内涵建设的成果与成效。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评估模式方面“四大”举措
2.完善成果归属原则 SED
对于教师和成果的单位归属,教师按照人事关系归属,成果 按照“署名单位/产权单位”归属。 鼓励学科交叉合作,对于“跨学科”的成果,可以同时在多 个学科填写;同一教师在不同学科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分别填 写在不同学科。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评估模式方面“四大”举措
4.强化后期数据服务
SED
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学位授予单位,为所有参评 学科按照“自愿定制、有偿服务”的原则提供各级各类《学科发 展水平质量监测报告》。
四、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
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进展
今年4月22日,学位中心发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邀请各学位授予单位参加 新一轮学科评估。
• • • •
第四轮 学科评估 513个单位,7694个学科 省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普遍重视 学位授予单位普遍参评
2016
第一轮 学科评估
• 229个单位、1336个学科 • 参评单位整体反映良好 • 未收到普遍关注 • • • •
第三轮 学科评估 391个单位,4235个学科 领导高度评价 各界普遍好评 媒体社会广泛关注
3.改进师资队伍评价方法
克服以往单一的“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性,改由列举“代表性骨干教 师”,由专家综合考察师资队伍的水平、结构、国际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4.优化科学研究水平评估,完善学术论文评价
改进ESI高被引论文的统计方法,打造“中国版ESI”,树立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通过学校填报, 将“ESI学科分类”与“中国学科目录”相对应;同时将ESI的前1%统计范围扩展到前3%; 落实五部委文件关于“论文评价和期刊评价适度分离”的精神,尝试推动建立中国版“顶级期刊”目录; 落实国家“扶持优秀中文期刊”精神,要求“代表性论文”中关注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 在“代表性论文”中增加考察“结构质量”,限定每位教师只能填写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论文。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学科评估的比较优势
水土不服
天生缺陷
美新排名:缺乏教学质量,资源类指标缺乏
美国:新闻 与世界报道 (US News)
泰晤士排名:较难保证学校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英国:泰 晤士报 (THE)
QS排名:主观问卷的权重占整体权重50%以上,不利于客
观层面的考察 上海交大排名:过度强调学术研究能力,忽略了学科建设
4
我们将陆续启动学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学科声誉与权重调查以及部分主观评价指标 的学术评价,在确保主观评价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争取在春节前后正式发布结果。
四、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
学科评估的创新服务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
出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学科评估作为检验学科建设成效、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 国和实现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必须顺应“双一流”建 设要求,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双一流”建设,为学位授予单位
的高水平学科建设把好脉、服好务。
四、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
一、对接“双一流”建设,与时俱进自我完善
架不变,根据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考虑服务
“双一流建设”等新需求,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措
评估模式方面“四大”举措
1. 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构建“培养过程质量”、 “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 三维度评价模式 2. 淡化条件资源,关注成效与产出 3. 改进师资队伍评价方法 4. 优化科学研究水平评估,完善学术论文评价 5. 丰富社会声誉评价内涵 6. 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分类,强化分类评估
3
注重基于客观数据的主观评价,坚持“定量与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三结合
4
指标体系更全面反映学科发展现状,评估结果更权威、更科学、更公正
5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创新举措
在广泛深入、全面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学位中心凝聚大家的智慧,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综改精神,服务“实现 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生教育强 国”,服务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战略发 展需求
谢谢
1.呼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思路
•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 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以及“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内容; • 针对新要求新思路,学科评估对本轮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应 调整。
2.进一步凸显学科建设是基础的理念源自• •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一流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的结果;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支持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 向,鼓励交叉、特色发展; • 学科评估作为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已经被 誉为学科建设的推进器。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评估模式方面“四大”举措
3.创新结果发布方式 SED
第四轮评估将进一步淡化名次,按照“精确计算、聚类统计、多维发布”
的原则;
多元化发布评估结果,探索对部分单项指标(如“学术论文质量”)等进 行单项发布,引导社会关注学科建设内涵变化,减轻参评单位压力。
本次评价仍然坚持第三轮学科评估首创的“定量与定性、 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法。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5.丰富社会声誉评价内涵
增设“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评价方法,体现学科对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4.坚持 “ 中国特色 ”的基本前提 2. 坚持 “中国特色 ”的基本前
• 建设“双一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基本原则, 学科评估的各项指标将进一步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 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任务和建设创新型大 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坚持中国特 色,争创世界一流”的评价导向。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相关内容
陈湘玉主任
学位中心的转型发展
学科评估的发展历程
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
一、学位中心的转型发展
学位中心--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
全 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服务范围:主要是三级学位,重点是研究生教育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校 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
全国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
1
2
截止至7月初,共有512个学位授予单位的7450个学科申请参评,其中高校参评率达88%, 参评学科数较上一轮增长了76%,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学科参评率更是高达96%。
3
现阶段,集中精力进行全面数据核查,按照“来源可靠、分类准确、依据无误、确保安全”的要求, 进行数据形式核查、证明材料核查、公共信息比对、重复数据筛查等,随后还要进行数据公示。
上海交通 大学: 武书连、 邱均平
的其他因素,武书连、邱均平等,基于外部公开数据资源
英国:全 球教育集 团(QS)
对大学综合水平进行排名,难以细化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