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王才彬

合集下载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王才彬,苏 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沈阳110004摘要: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肝切除术后的病死率高达30%。

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接受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尽管在近十年来有关肝脏手术的研究与进展有了显著的发展及完善,受到患者术前的一般状态以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PHLF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

虽然如今的技术手段可以明显减少PHLF的病死率并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但如何有效的对PHLF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指导防治策略,仍是肝脏外科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

对PHLF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PHLF的定义、危险因素、术前评估以及PHLF的防治技术手段进展等,为减少PHLF的发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功能衰竭;危险因素;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0)09-2119-06RiskfactorsforposthepatectomyliverfailureandrelatedpreventionandtreatmentmethodsWANGCaibin,SUYang.(DepartmentofHepatobiliaryandSplenicSurgery,Shengjing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Abstract:Hepatectomyisacommonsurgicalprocedureforhepaticsurgeries,andduetoitshighcomplexity,themortalityrateafterhepatectomyisashighas30%.Asoneofthemostcomm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posthepatectomyliverfailure(PHLF)directlyaffectsthedisease-freesurvivalandoverallsurvivalofpatientsafterhepatectomy.Althoughtherearegreatimprovementsinliversurgeriesinthepasttenyears,PHLFcannotbeavoidedduetotheconditionandliverreservefunctionofpatientsbeforesurgery.Althoughcurrenttech niques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mortalityrateofPHLFandbringmoreopportunitiestopatients,howtoeffectivelyevaluatetheriskofPHLFandguidepreventionandtreatmentstrategiesisstillamajorconcernofliversurgeons.ThisarticlereviewstherecentresearchonPHLF,includingthedefinition,riskfactors,preoperativeevaluation,and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HLF,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reducingPHLFandperformingeffectivetreatment.Keywords:hepatectomy;liverfailure;riskfactors;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8收稿日期:2020-03-16;修回日期:2020-04-15作者简介:王才彬(1994-),男,主要从事临床肝胆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苏洋,电子信箱:suyang_1973@163.com 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是肝脏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作者:熊邦文侯琨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5期[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86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74例,其发生率为15.23%。

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无衰竭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和术中出血量为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相关因素(P[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肝切除;危险因素;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012-03 肝功能衰竭是肝脏受到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功能失调,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肝切除术后常导致肝功能衰竭出现,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一旦并发肝功能衰竭,其术后死亡率较高[2-3]。

随着对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一些因子如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肝损伤有一定的指示作用[4]。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寻求临床数据支持,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并经肝切除术患者4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并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其中,男性301例,女性185例,年龄32~70岁,平均(54.6±20.4)岁。

肝衰竭诊断以中国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为标准[6]。

1.2 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手术均依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术式的选择,其中主要有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31近十年来,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60~100万,而中国大陆新发肝癌患者占全球45%以上,且死亡率高达20.4/10万,仅次于胃癌[1]。

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肝功能衰竭,该类患者病死率可达1.6%~34.0%[2]。

既往临床评估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主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肝功能状态,但由于肝功能衰竭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纯根据上述指标预测的准确性不高[3]。

此次研究选取41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就其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417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排除术前已发生肝功能衰竭者[4]。

患者肿瘤直径3.3~14.6 cm ,平均(7.18±2.06)cm ;术前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A 级189例,B 级183例,C 级45例;手术出血量630~1700 mL ,平均(1022.38±291.50)mL 。

1.2 分析方法肝功能衰竭判断标准[5]:术后5 d 或更长时间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 mg/dL 且排除术前合并肿瘤压迫胆管等引起的胆道梗阻从而引发的高胆红素血症,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0%以上,和(或)国际标准化比值超出正常值;肝功能衰竭分级[6]:A 级: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无需特殊处理或改变用药方案;B 级:改变用药方案后病情稳定,无需有创治疗;C 级:改变用药方案后病情无明显改善,需有创治疗。

整理并比较发生肝衰竭组、未发生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等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肝切除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手术后出现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手术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来说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但术后肝功能障碍却是可能出现的一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挑战。

了解其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首先,手术创伤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手术过程中的切口、组织分离和器官操作等都可能导致肝脏的直接损伤。

尤其是大型手术,如肝脏部分切除、心脏手术等,对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肝脏需要承受更多的应激和代谢负担,从而容易引发肝功能障碍。

其次,手术中的失血和输血情况也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大量失血会导致肝脏灌注不足,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减少,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而输血虽然可以补充血容量,但输入的血液制品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或免疫反应物质,对肝脏产生不良作用。

麻醉药物的使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某些麻醉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对肝细胞造成一定的毒性损害。

而且,麻醉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低血压、低氧血症等情况,也会间接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氧合。

围手术期的感染也是引发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系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炎症介质不仅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还会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

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也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患者术前就存在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的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本身就较差,手术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障碍。

此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增加术后肝功能障碍的风险。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

术后为了预防感染、止痛等,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

一些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联合用药不合理,就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针对术后肝功能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早期监测是关键的第一步。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肝切除术后死亡因素及其防治

肝切除术后死亡因素及其防治
! &$ ! $# 备功能 的 指 标 ! 研 究 " 证 明$ 动脉血酮体比率’ 0 D > @ D 1 0 2
报道术前合并胆管炎可以明显增高手术死亡率 $ 术前胆
"# 管炎或是 胆 红 素 升 高 者 死 亡 率 高 达 & #! !V 0 < 0 1等 ( 报 道 " ’# 主要死因是肝功 能 衰 竭 ) = 2 0 / @ 8等 报 道 主 要 死 因 是 术 中
"!# 报道吲哚氰绿清 术后肝功能的 代 偿 情 况 ! L 0 > 3 7 / 0 > 0等 !
!有些大的医
" !$ %#
!肝切除 术 后 死
亡主要发生于术后 ! 个月之内 $ 尤其 是 术 后 (S 是 最 危 险 的 ! 大量文献
" +!)#
报道 $ 导致肝切 除 术 后 死 亡 最 常 见 的
% #!% %$ 去认为胸廓切口对肝切除术是无益的 ! 但 有 报 道# பைடு நூலகம்为!
报道 ! 采用肝能量 代 谢 指 标 % 磷酸化耐受指
数& ! 以 及 WV 9 6 3 9 6 D 2 0 > 1 6 <6 Z > 6 2 @ D 0 < ; @ 1 < S @ N T \ P’ = *可 [ [ 8 以 指 导 手 术 切 除 范 围! 对 以有效而准确地评 价 肝 储 备 功 能 ! 及时处理和预防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是肝 切 除 术 前肝储备功能评价的一个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指标 " ’A ’A ’! 肝 硬 变 程 度 ! 研 究
#+$ 的重要因素 "V 等 报 道! 即使是在有慢性肝脏疾 7 J 6 > 0等 %

肝切除术后肝衰定义及分级

肝切除术后肝衰定义及分级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及分级
一、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定义:肝切除术后出现的肝脏合成、排泄及解毒功能的恶
化。

表现为:
1.术后第五天或以后出现的INR延长(或需依靠输注凝血因子维持正常值)和高胆红
素血症(高于正常值上限)。

2.如术前即存在INR延长及高胆红素血症,则定义为术后第五天或以后出现的INR延
长和高胆红素血症(均与之前一天比较)
注:需排除胆道梗阻等明显的其他临床或生化改变
二、严重程度分级:
参考文献
Rahbari et al, 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 A definition and grading by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Liver Surgery. Surgery May 2011: 715-724。

肝衰竭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肝衰竭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肝衰竭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肝脏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涉及新陈代谢、解毒、合成等多个方面。

当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肝衰竭的发生。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除了对肝脏本身造成损害外,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并讨论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

一、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肝脏功能不全引起的脑内毒素积聚所致。

病情轻重程度不一,从轻度注意力不集中到重度昏迷不醒都有可能。

为了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几个策略:1.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是产生毒素的主要来源,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少肝脏负担,减少毒素积聚。

2. 注重肠道保健:通过使用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对肝脏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吸收。

3. 注重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和细菌侵入,以减少毒素的生成。

二、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是肝衰竭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肝功能障碍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预防肝肾综合征的方法如下: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肝肾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血压,可减少肝肾综合征的患病风险。

2. 饮食调理:适量摄入蛋白质、控制盐分摄入可以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3. 及时治疗:早期发现肝衰竭的症状,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肺感染肝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清除能力减退等原因,容易引发肺感染。

针对肺感染的预防策略如下:1. 定期接种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2. 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减少细菌传播。

3. 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浊空气的滞留。

四、出血肝衰竭时出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源自凝血因子的异常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

预防肝衰竭患者出血的方法如下:1. 避免外伤: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发生外伤。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准确用药: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功能 衰竭 。术后发 生肝 功 能衰竭 的 患者术 中 出血量 明显 多 于没有 发 生肝 功 能衰 竭 的 患者 。 结论 : 中 出血 量 多合 并严 重肝硬 化是 原发性 肝 癌肝切 除术后发 生肝功 能 衰竭 的重 要原 因, 术 尤其是 合 并 门脉 高压症 者 不可盲 目追 求进行 根 治性肝 癌切 除 术 。
p i r i e a c rp t n s u d r n e a e t my i h a tfv e r e r s e tv l .Re u t : h rma y l rc n e a i t n e we th p t c o t e p s i e y a sr t o p c ie y v e n s l Oft e s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陕西 医学杂 志 2 0 0 7年 6 第 3 月 6卷第 6期
6 1 9
原发 性 肝 癌肝 切 除术后 肝 功 能衰 竭 的 相关 因素 分 析及 防治
青 岛大学 医学 院附属 医 院肝胆 外科 ( 岛 2 6 0 ) 青 6 0 3 王守 光 马长林 卢 云 吴 力群 杨金 镛 张 斌 摘 要 目的 : 讨 原发 性肝 癌 术后 肝 功 能衰竭 的原 因和 防 治 。 法 :回顾 性分 析 3 9 探 方 7 例 原发 性肝 癌切 除 术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结果 :在 3 9例肝 癌 患者 中 1 例 肝 切 除后发 生 了肝 7 8
3 9 p t n s , 8h d h p tcf i r fe e a e t my( . ). e a u to n r o e a i e b e d n s 7 a i t 1 a e a i a l e at rh p t c o e u 37 Th mo n fi t a p r t le i g wa v sg iia ty h g e n t e a in s wi p s - p r tv h p tc f i r n t o e wih u 尸 < 0 1 . i n f n l i h r i h p te t t c h o to e a i e e a i a u e i h s t o t( l .0 )

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计划性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胆道一科收治的7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3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好转出院。

结论:肝功能衰竭是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整个治疗中预防更为重要。

我们通过术前积极有计划的评估与准备,术后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大部分患者未发生肝功能衰竭,而已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大部分好转出院,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肝功能衰竭;预防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308-02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1]。

当前,提高此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途径在于早期诊断和扩大根治性切除[2]。

但其总体疗效仍不够满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0%~40%,5年生存率仅为6.8%~40%[3,4]。

肝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迄今国内肝功能衰竭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国外有研究报道肝门胆管癌联合广泛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达27.6%[5]。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护理对患者整个手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72例在我院胆道一科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后的情况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3例(4.2%)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衰竭,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岁,根据Bismuth分型法,3例患者中Ⅲb型2例、Ⅳ型1例,3例患者均伴有肝动脉、门静脉侵犯。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该如何进行救治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该如何进行救治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该如何进行救治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且危急的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救治。

首先,要明确肝功能衰竭的诊断。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通常包括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腹水(腹部积水)、肝性脑病(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血、瘀斑)等。

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来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 等)来综合判断。

一旦确诊为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第一步就是支持治疗。

这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和循环血量。

患者可能需要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同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营养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肝功能衰竭会影响消化和代谢功能,患者的营养摄入往往不足。

此时,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

此外,还需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在药物治疗方面,会使用一些保肝药物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例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稳定肝细胞膜,谷胱甘肽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减轻肝细胞损伤。

对于肝性脑病的患者,需要使用乳果糖来减少肠道内氨的吸收,还可能会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来降低血氨水平。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来改善凝血状况。

人工肝支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常见的有人工肝血浆置换,通过将患者体内含有毒素的血浆置换出来,补充新鲜的血浆,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为肝细胞的恢复争取时间。

还有胆红素吸附、血液灌流等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肝治疗模式。

如果肝功能衰竭持续进展,肝脏无法恢复正常功能,肝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寻找合适的肝源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包括调整身体状况、控制感染等,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

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措施

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措施

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措施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
估,包括肝功能、全身状况、手术切除范围等。

如果有潜在的肝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存在,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降低手术风险。

2.手术技术的精细化:对于肝切除手术,应该尽可能选择经
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确保手术过程中的精细操作。

精确切除肝脏的病变部分,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肝组织,有助于减少手术对整体肝功能的影响。

3.严密的监测和观察:在肝切除术后,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病情变化,包括肝功能、血液指标和临床症状。

早期发现和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能够更好地预防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4.合理的液体管理:术后对液体管理的合理处理对维持肝功
能的稳定非常重要。

通过输液和口服液体的合理控制,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肝组织损伤。

5.营养支持和康复指导:术后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是帮助肝
脏恢复的重要措施。

医生和营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6.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后的肝切除患者可能会面临
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

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切口管理、抗生素使用、早期行动和防血栓药物使用等。

需要强调的是,肝切除术后的预防措施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除了生产代谢所必需的蛋白质、糖原、胆汁等物质,还承担着毒素代谢和解毒的功能。

一旦肝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一系列生理代谢紊乱,使其伤害加重。

如果治疗不及时,肝细胞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最终导致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一、危险因素急性肝衰竭往往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来。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1、病毒性乙肝、丙肝、戊肝等病毒感染:其中病毒性乙肝是引发肝硬化以及肝癌等恶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酒精性肝病:长期酗酒会导致肝细胞的死亡,出现肝功能损害。

3、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病程中肝功能逐渐恶化,可最终发展为肝衰竭。

4、药物性肝损害:某些药物的过量使用或者配合使用可导致重度肝损害,以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化学治疗等为常见。

5、代谢紊乱:糖原贮存病、嗜铬癖、先天性酪氨酸酰乙酸酰化酶缺陷等基因突变疾病,如果长期未受到治疗,也可诱发急性肝衰竭。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油腻、失眠、压力过大等也会间接地增加急性肝衰竭的风险。

二、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因为无论是对于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事实上都是肝细胞的再生过程,因为人体肝脏可以自我修复,只要肝细胞没有死亡,它们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修复好自己。

1、治疗原则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原则为:1)尽可能恢复肝功能;2)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3)避免并发症,如肝突然出血、肝性脑病、内脏器官的功能障碍等。

2、药物治疗肝星(Ornithine Aspartate)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such as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能,增加糖原储备,防止弥散性肝细胞损伤进一步恶化;酚妥拉明(Phenolphthalein)的对于毒素的溶解作用比较强,在急性肝衰竭的时候其可通过肝细胞时,以乙酰化之后变成比较水溶性的化学物质排入胆汁中排出体外;生长激素(Somatotropin)可以促进肝细胞增殖,恢复肝功能;抗肝衰竭胶囊中所含的水飞蓟素可以增加肝细胞的修复能力,防止肝脏细胞的坏死和死亡形成。

全面解析术后肝衰竭的管理

全面解析术后肝衰竭的管理

全面解析术后肝衰竭的管理本篇综述由Motaz Qadan 博士等发表在 J Am Coll Surg 上,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术后肝衰竭患者的管理,值得细细阅读、临床借鉴。

肝切除术,包括扩大切除术(肝三叶切除术)、ALPPS、离体肝切除术,广泛应用于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如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等。

据报道,肝切除死亡率在肝转移性肿瘤中<5%,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10%。

肝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进行性的术后肝衰竭(POHF),发生率为1.2%~32%,死亡率约1.6%~2.8%,是临床一大挑战。

POHF 的临床表现为术后几天内出现肝暴发性衰竭,伴快速进行性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或几周内胆红素增高。

其危险因素包括70 岁以上男性、肝硬化、纤维化、肝炎(病毒性或脂肪性或其他)、术中失血多、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缺血、阻塞性胆汁淤积、术前化疗、扩大肝切除术、残肝体积小、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等。

此外,化疗药物如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具有肝细胞毒性,能损害肝再生能力导致POHF。

除肝细胞损伤外,还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或硬化。

原位肝移植(OLT)是POHF 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由于供肝稀缺、受体入选标准苛刻,仅能应用于少数患者。

术后肝衰竭的定义Jarnagin 等对POHF 的定义为:非胆道阻塞或胆漏所致的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为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Balzan 等提出「50-50 标准」:术后5 天或5 天以上凝血酶原时间<50%(即INR>1.7)、血清胆红素>50 mmol/L(3 mg/dL),作为肝衰竭的预测标准;Mullen 等采用ROC 曲线分析了1059 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胆红素峰值>120 mmol/L (7 mg/dL) 是术后出现POHF 和90 天死亡率的强预测因素。

2011 年, 国际肝脏外科研究小组(ISGLS)提出了POHF 的统一定义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术后肝脏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

术后肝脏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

术后肝脏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术后肝脏并发症就是其中之一。

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术后肝脏并发症的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肝功能不全、肝衰竭、胆汁淤积、肝脓肿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术后肝脏并发症,首先要做好术前评估。

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状况,包括肝功能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本身就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如肝炎、肝硬化等,需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治疗和调整,以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手术过程中的精细操作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尽量减少手术中的出血和输血,因为大量输血可能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

控制手术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手术对肝脏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此外,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肝脏周围的血管和胆管,避免损伤。

术后的管理同样重要。

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肝脏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满足肝脏代谢和修复的需要。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营养,特别是脂肪的摄入要适量,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药物的使用也需要谨慎。

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损害,如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医生在术后用药时,会根据患者的肝脏功能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尽量选择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防止术后肝脏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术后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定期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

如果不幸出现了术后肝脏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

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

根据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胆汁淤积,可能需要通过药物促进胆汁排泄,或者在必要时进行胆管引流。

肝脓肿则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有时还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对于肝衰竭的患者,治疗措施更为复杂和紧急。

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措施

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措施

一、引言术后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在肝脏手术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肝功能迅速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术后肝衰竭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肝衰竭的护理原则1.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及体征,一旦发现肝衰竭迹象,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多方面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皮肤、口腔、呼吸道等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有无异常波动。

(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

(3)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等,评估肝功能恢复情况。

2. 饮食护理(1)给予患者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饮食。

(2)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

3. 药物护理(1)遵医嘱给予保肝、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关爱和支持。

(2)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5. 生活护理(1)保持病房清洁、通风,预防感染。

(2)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翻身、洗澡等。

(3)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6. 并发症护理(1)预防肝性脑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语言能力等,及时处理。

(2)预防感染: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等基础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预防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大便颜色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四、总结术后肝衰竭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保肝措施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保肝措施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保肝措施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为了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但有时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就是其中之一。

了解手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保肝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1、手术创伤与应激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无论手术的大小,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

在手术过程中,组织的切割、牵拉以及出血等情况,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

2、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药物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例如,一些挥发性麻醉剂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自由基,损伤肝细胞。

此外,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麻醉药物也可能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3、失血与输血手术中的失血是常见的情况,如果失血过多,会导致肝脏的血液灌注不足。

肝脏是一个血供丰富的器官,血液灌注减少会影响其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另外,输血虽然可以补充失血,但输入的血液制品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质或免疫反应,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4、感染与炎症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感染会引发全身的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等。

这些炎症介质会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肝细胞的代谢,导致肝功能异常。

5、原有肝脏疾病如果患者在手术前就患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那么手术后肝脏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

这些患者的肝脏本身功能就已经受损,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术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恶化的情况。

6、药物使用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来预防感染、止痛、控制血压等。

然而,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副作用,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长期或大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肝胆手术后如何预防肝肾功能衰竭

肝胆手术后如何预防肝肾功能衰竭

肝胆手术后如何预防肝肾功能衰竭肝胆手术是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会面临肝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术后的密切监测是预防肝肾功能衰竭的基础。

医护人员需要定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同时,要频繁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相关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肝肾功能的异常,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争取时间。

在饮食方面,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非常关键。

在术后的早期,患者可能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再开始进食。

饮食的恢复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量的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正常饮食。

要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肝脏和肾脏来说,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但也要注意避免过量,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此外,要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水分的摄入也需要合理控制。

如果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

但如果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水分的摄入量,避免因水分潴留而加重病情。

药物的使用也是预防肝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来预防感染、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

但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医生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尽量选择对肝肾毒性小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调整药物的剂量。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恶心、呕吐、黄疸等。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感染会导致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甚至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

因此,术后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也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重视肝切除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重视肝切除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重视肝切除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张延龄
【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1(013)003
【摘要】@@ 鉴于近年来肝脏肿瘤,尤其是肝细胞癌诊治病例的不断增多,肝切除已被列为常规外科手术之一.随着对原发性肝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肝癌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不少报道称其低于1%.这主要是由于严格的手术指征、切除方法的改进和革新,以及普遍采用局部或不规则切除,使术后肝功能衰竭大为减少.但是术后仍有出血、膈下感染和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若处理不当,仍会导致肝功能衰竭,故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对于必需行肝扩大切除手术者,要防止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张延龄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
【相关文献】
1.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J], 杨甲梅
2.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J], 黄建富
3.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J], 王守光;马长林;卢云;吴力群;杨金镛;张斌
4.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及研究进展 [J], 陈子祥;陈江明;谢青松;方强;濮天;蒋东;赵义军;谢坤;刘付宝
5.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 [J], 张自飞;张征;王海跃;陈世柱;薛少驰;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王才彬,苏 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沈阳110004摘要: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肝切除术后的病死率高达30%。

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接受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尽管在近十年来有关肝脏手术的研究与进展有了显著的发展及完善,受到患者术前的一般状态以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PHLF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

虽然如今的技术手段可以明显减少PHLF的病死率并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但如何有效的对PHLF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指导防治策略,仍是肝脏外科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

对PHLF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PHLF的定义、危险因素、术前评估以及PHLF的防治技术手段进展等,为减少PHLF的发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功能衰竭;危险因素;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0)09-2119-06RiskfactorsforposthepatectomyliverfailureandrelatedpreventionandtreatmentmethodsWANGCaibin,SUYang.(DepartmentofHepatobiliaryandSplenicSurgery,Shengjing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Abstract:Hepatectomyisacommonsurgicalprocedureforhepaticsurgeries,andduetoitshighcomplexity,themortalityrateafterhepatectomyisashighas30%.Asoneofthemostcomm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posthepatectomyliverfailure(PHLF)directlyaffectsthedisease-freesurvivalandoverallsurvivalofpatientsafterhepatectomy.Althoughtherearegreatimprovementsinliversurgeriesinthepasttenyears,PHLFcannotbeavoidedduetotheconditionandliverreservefunctionofpatientsbeforesurgery.Althoughcurrenttech niques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mortalityrateofPHLFandbringmoreopportunitiestopatients,howtoeffectivelyevaluatetheriskofPHLFandguidepreventionandtreatmentstrategiesisstillamajorconcernofliversurgeons.ThisarticlereviewstherecentresearchonPHLF,includingthedefinition,riskfactors,preoperativeevaluation,and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HLF,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reducingPHLFandperformingeffectivetreatment.Keywords:hepatectomy;liverfailure;riskfactors;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0.09.048收稿日期:2020-03-16;修回日期:2020-04-15作者简介:王才彬(1994-),男,主要从事临床肝胆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苏洋,电子信箱:suyang_1973@163.com 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是肝脏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 tectomyliverfailure,PHLF)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4%~13.9%,占术后总病死率的18%~75%[1-3]。

接受肝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受到PHLF的影响[4]。

如何有效的对PHLF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指导防治策略,是肝脏外科医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PHLF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1 PHLF的定义由于被研究者的基础情况、术前肝功能水平、术式以及术后管理等差异,PHLF如今尚无统一标准的具体定义。

发病率差异较大,为1.2%~32%[5]。

Balzan等[6]于2005年提出了“50-50标准”诊断方法,其定义为肝切除术后第5天时PT<正常水平的50%且血清TBil>50μmol/L即可诊断PHLF。

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仅考虑术后PT以及血清TBil水平,因此仅适用于早期PHLF的诊断[7]。

Mullen等[8]于2007年通过对1059例肝切除术后90d内并发症发病率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种PHLF的诊断标准,即肝切除术后,患者血浆中胆红素的峰值达到7mg/dl。

然而,以上标准均只依赖于实验室检查而未考虑临床表现因素,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1年,国际肝脏外科研究小组(ISGLS)通过对50余项PHLF的相关研究,将实验室检查指标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提出了PHLF的标准化定义以及严重程度分级[9]。

该定义为:PHLF为肝切除术后导致肝脏的合成、分泌及解毒功能受到损伤,其主要体现在INR及血清胆红素的升高。

因此在排除胆道梗阻或其他非肝细胞病变导致的INR异常或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术后第5天或之后,INR高于正常值并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若INR及血清胆红素的术前值就高于正常范围,则第5天或之后的指标需高于术前值;满足上述条件则可诊断为PHLF。

再依据临床表现及所需治疗措施将PHLF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A级为肝功能一过性、暂时性的下降,患者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的针对性治疗;B级为患者出现偏离预期的临床表现,如少量腹腔积液、轻度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等。

但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补充白蛋白、利尿等措施,使患者情况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不需要侵入性治疗措施;C级则表现为大量腹9112王才彬,等.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腔积液、血流动力学受损、肾衰竭、呼吸衰竭等症状,需要机械通气、血液透析、人工肝或肝移植等侵入性治疗措施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循环支持治疗手段。

ISGLS的诊断标准易于比较,且简单易行,并将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纳入考量,为PHLF的诊断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依据。

Reissfelder等[10]将此标准用于对576例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在符合ISGLS诊断标准的65例发生PHLF的患者中,A级占8%、B级占72%、C级占20%。

其各自病死率分别为0、12%、54%。

各级PHLF病死率差异明显,由此进一步说明ISGLS标准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2 PHLF的危险因素评估PHLF的危险因素与PHLF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评估可以有效掌握患者机体的基础情况以及肝功能,进而明确患者是否可以接受肝切除术,可降低PHLF的发生。

一般来说,PHLF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大类:患者因素、肝脏因素以及手术因素。

2.1 患者因素 关于患者年龄与性别对PHLF的影响,有研究[11]认为,年龄的增长可能与肝脏产生急性期反应因子的能力降低有潜在的联系,因此PHLF的发生与年龄有关。

Balzan等[6]的研究也证实高龄(>65岁)是肝切除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高龄对PHLF的影响本质上是源于多种基础疾病的共同作用[12]。

性别与PHLF的发生关系尚存争议,有研究[13]认为男性是PHLF的危险因素。

也有研究[3]表明性别与PHL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无关系。

由于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均涉及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单独将年龄与性别作为临床评估依据作用有限。

糖尿病与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14]。

这可能与胰岛素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刺激从而在促进肝细胞代谢及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一定关系。

而由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导致PHLF发生的风险增加。

Little等[15]的研究指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肝切除术后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8%vs2%,P<0.02)。

因此,对拟行肝切除术患者血糖水平的评估监测并有效控制非常有必要。

肥胖对PHLF的影响及机制并不明确。

有研究[16]认为肥胖可以增加患者PHLF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病死率。

但也有观点称单纯肥胖与肝切除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只有在肥胖合并糖尿病时,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才更高。

而营养不良对患者PHLF发生的影响较为明确,Okamura等[17]在对181例因HCC接受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低BMI(<18.5kg/m2)是导致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PLT计数也应重点监测。

PLT通过促PLT生成素及5-羟色胺激活细胞通路,在改善肝细胞的代谢、参与肝细胞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可以降低PHLF的发生[18]。

有Meta分析[19]提示,术前或术后PLT<100×109/L时,PHLF的发生均会显著升高。

因此对围手术期PLT的监测及对PHLF的预测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除此之外,菌血症、肾功能不全、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心肺功能相关疾病也可以导致PHLF风险的增加[20]。

2.2 肝脏因素2.2.1 肝硬化与肝纤维化 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坏死,肝脏会发生纤维化增生,并可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为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1]。

而肝硬化相关的肝切除术后病死率也受到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22]。

Fukushima等[23]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MATAVIR评分系统≥3分为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9,95%CI:1.06~12.58)。

此时若切除>3个Couinaud肝段,其PHLF的发生率将达到62.5%。

可能与肝硬化及纤维化导致肝脏再生能力受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下降,以及术中失血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

2.2.2 肝脂肪变性 肝脂肪变性可增加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