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美罗华)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美罗华)

神经系统异 常
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精神 激动、失眠、血管舒张、头 晕、焦虑
味觉障碍
眼部异常
异常流泪、结膜炎
第 4 页, 共 40 页
耳部及迷路 异常
心脏疾病
耳鸣、耳痛
+心肌梗死、心率失常、+房颤、 心动过速、+心脏疾患
+左室衰竭、+室上性心动过 速、+室性心动过速、+心绞 痛、+心肌缺血、心动过缓
血管紊乱
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低 血压Leabharlann 呼吸系统、胸 廓和纵隔异 常
支气管痉挛、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梗阻性细支气管炎、
胸痛、呼吸困难、咳嗽、鼻 肺部异常、低氧血症

呕吐、腹泻、腹痛、吞咽困
胃肠道异常 恶心
难、口腔炎、便秘、消化不 腹部膨隆
皮肤和皮下
良、食欲不振、咽喉刺激 皮肤瘙痒、皮 荨麻疹、+脱发症、多汗、盗
表 2 . 接受 R-CHOP 方案治疗的 DLBCL 患者(N=202)和滤泡型淋巴瘤患者(N=234)、
接受 R-CVP 方案治疗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N=162)以及接受 R-FC 方案治疗的先前未经
治疗的 CLL 患者(N=397)或复发/难治性 CLL 患者(N=274)的严重不良反应概要
器官系统分类
组织异常


肌肉骨骼系 统、结缔组织 和骨骼异常
肌张力过强、肌肉痛、关节 痛、背痛、颈部痛、疼痛感
全身性疾病 和给药部位 异常
发热、寒战、 肿瘤疼痛、颜面潮红、不适 输注部位疼痛
虚弱、头痛 感、寒症
实验室检查 IgG 水平降
结果

各项发生率的计算是基于所有等级的不良反应(从轻度至重度),但标记“+”项目的发生率 仅包括重度反应(≥3 度 NCI 常见毒性评价标准)。仅报告各临床试验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 应。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王琰【摘要】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抗原结合而引发B细胞溶解免疫反应,主要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包括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学药物治疗以及联合靶向放射免疫治疗.但使用利妥昔单抗易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其中多见于首次注射.2009年2月至12月,本院化疗科对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现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年(卷),期】2011(010)011【总页数】2页(P1006-1007)【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护理【作者】王琰【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抗原结合而引发B细胞溶解免疫反应,主要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包括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学药物治疗以及联合靶向放射免疫治疗。

但使用利妥昔单抗易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其中多见于首次注射。

2009年2月至12月,本院化疗科对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现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1~68岁;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IFO(匹服平)+VP-16(足叶乙甙)治疗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 (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10例,利妥昔单抗+MIT(米托蒽醌)+福达华治疗后改联合CHOP方案治疗1例;首次注射利妥昔单抗4例,再次注射利妥昔单抗8例。

1.2 结果 10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发生在首次注射利妥昔单抗3例、再次注射利妥昔单抗7例;不良反应类型:变态反应1例,高热1例,白细胞减少10例,胃肠道反应6例,皮疹1例。

2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2.1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为利妥昔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在输药后30min~2h内发生[1]。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瘤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研究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瘤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研究

94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Vol.11, No.21参考文献[1]赵勇智,曾琼,苏梅蕾,等. 喹硫平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评价[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10-11.[2]王桢桢.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IL-1β、IL-4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19.[3]刘佩佩,司珊珊,别怀玺,等.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对照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9):3347-3348.[4]孟宪春. 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J]. 中环型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首选药物[12]。

但是丙戊酸镁药物浓度过大极易导致呼吸抑制、肝功能障碍及脑水肿等不良反应,甚至诱发高氨血症性脑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13-14]。

而本组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无增加,结果证实了喹硫平与丙戊酸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喹硫平结合丙戊酸镁治疗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62-163.[5] 王曦,王钰.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四川医学,2016,37(10):1126-1130.[6]胡建高,朱敏. 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IL-1、IL-10、TNF-α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088-2089.[7]董娇,陈楠,王长虹,等. 富马酸喹硫平片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23(2):249-251.[8]郝宝利,杨明会.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对照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2):24-26.[9]赵天辉,都弘.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3):66-67.[10] 白由竹.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8,12(6):141-142.[11] 何杏桃.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J]. 心理医生,2015,21(7):49-50.[12] 吴文波,姚建新,李燕芳,等. 喹硫平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J]. 慢性病学杂志,2019,7(3):387-388.[13] 郑天明. 喹硫平和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4):52-53.[14] 张天清,何建军,徐文耀,等. 运动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7):27-30.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瘤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研究江巧珠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4【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淋巴瘤患者中将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治疗方法进行应用时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效果。

美罗华 小翟

美罗华 小翟

组技术研究成功,是最先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
,如B细胞性淋巴瘤,近年来,它的范围被进一步推广
用于难治性和复发性的肾病综合征等。
Page 3
1 利妥昔单抗
适应症
〖2 〗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
髓瘤等;
目前肾脏科主要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4〗杜中艳,美罗华治疗淋巴瘤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7):103. 〖5〗邹海萍,郭晔,利妥昔单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急性肿瘤溶 解综合征1例[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5):406-407.
Page 23
24
组临床综合征。
Page 19
3 预防措施
⑺其他副作用:
肌肉或骨骼系统:骨痛7% 神经系统:7% 消化系统:恶心18%、呕吐7%
血管性水肿13%
感染17%(带状疱疹、肺部感染)
Page 20
1
介绍
药物的配置及输入 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目 录
CONTENTS
2
3 4
Page 21
保存:2-8摄氏度的冰箱内,配制好的药液,室温可存放12小时,冰 箱内不超过24小时.
Page 5
1
介绍 药物的配置及输入
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目 录
CONTENTS
2 3
4
注意事项
Page 6
2 药物的配置
Page 7
2 药物的配置
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2〗【计算成人体表面 积=(身高+体重)/100-0.6】,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 使用, 每周一次,共4次,化疗的其它组分应在利妥昔 单抗应用后使用 我们科习惯用600mg的美罗华,100mg加入100mlNS中, 共6 袋.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活动性感染
暂停用药,给予抗感染治疗,等感染完全缓解以后,可以恢复用药。
患有严重活动性感染的患者不得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严重皮肤黏膜反应
若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症,应立刻给予补液、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营养、麻醉、皮肤护理和口唇护理等,需永久停用利妥昔单抗。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该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重度
暂停用药,给予苯海拉明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还可以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者静注生理盐水治疗。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
超敏反应/速发过敏性反应
立刻停药,给予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既往输注蛋白质过敏或具有人抗鼠抗体(HAMA)或人抗嵌合抗体(HACA)效价的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时可能发生过敏或超敏反应。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立刻停药,无特效治疗药物,可尝试给予白介素2、白介素7、5HT2AR拮抗剂。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较为罕见,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该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于ALT明显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可适当加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有助于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不应对处于活动性乙肝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对于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临床症状
处理原则
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
轻/中度
暂停用药,给予苯海拉明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当症状完全缓解以后,可以减慢50%的速度重新开始输注。

利妥昔单抗用药注意事项

利妥昔单抗用药注意事项
分钟须严密观察; 对于第1次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在第2次应用时 仍有可能发生,须特别重视。
利妥昔单抗常见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四)心律失常
属于少见副作用,主要为室早;
处理措施: 1.停止输入美罗华;持续吸氧 2.静注地米10mg,肌注非那根 3.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 4.症状缓解后恢复输入,调整为原滴速的1/2。
(一)发热寒战
原因----美罗华是一种鼠源性人鼠嵌合单抗,含有 异体蛋白成份。因此,大多数病人在初次应用美 罗华12小时内容易发生发热、寒战。
预防措施:用药前30分钟注射苯海拉明或非那根, 静脉注射地米10-15mg,口服解热镇痛药(消炎痛 或芬必得)。
利妥昔单抗常见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一)发热寒战
抗 体 结 构
抗 体 结 构
功能区的作用
①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 ②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
标志; ③Ig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
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 ④IgG的CH3可结合细胞表面的FcR。
利妥昔单抗适应症
B淋巴细胞性肿瘤: (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2)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利妥昔单抗应用注意事项
药物保存及配置
1.保存于2-8℃冰箱内,输液在室温下12小时内保持稳定。 2-8 ℃时24小时保持稳定。
2.配置应现用现配,严格无菌操作。 3.加药时不能起泡沫,否则降低疗效;故要求加药时注射器
不可抽有空气。 4.抽取需要量美罗华后,加入0.9%NS内(100mg加入100ml生
入美罗华;改用0.9%NS维持; 2.吸氧,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地米5mg静脉推
注。 3.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但输液速度适当

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不良反应分析

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不良反应分析

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不良反应分析周志峰;叶炆凤;刘志华【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13)32【摘要】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的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借鉴。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采用泼尼松、长春新碱、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其余22例为中低风险患者,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联合利妥昔单抗,动员方案为依托泊苷、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

观察30例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 30例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6. 7%。

22例中低风险患者中,完全缓解例20例、部分缓解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

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例,均正常实现造血重建。

22例中低风险患者采用妥昔单抗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发热、皮疹、寒战,6例出现异常,发生率为20. 0%,且主要发生在首次利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适当减缓利妥昔单抗输注速度,或给予地塞米松可缓解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8例中高风险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3例出现异常,发生率为10. 0%;4例出现骨髓抑制情况,经过血小板输注缓解。

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良好,中低风险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效果良好,且在泼尼松、长春新碱、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中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利妥昔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页数】2页(P121-122)【作者】周志峰;叶炆凤;刘志华【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2.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3.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瘤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研究4.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妥昔单抗治疗RA的详细指南

 利妥昔单抗治疗RA的详细指南

利妥昔单抗治疗RA的详细指南利妥昔单抗治疗RA的详细指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靶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RA)的生物制剂。

它通过抑制B细胞的活动,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有效控制RA的症状和进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利妥昔单抗治疗RA的相关内容,以便患者和医生对该药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适应症及用药注意事项利妥昔单抗适用于中度至重度RA患者,对传统DMARDs治疗无效或耐受性差的患者尤为适用。

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诊断:确保患者确实患有RA,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引起的类似症状。

2. 全面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关节损害情况以及合并症等相关因素,以确定是否适合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3. 预防性措施:对于患者,应进行成分新鲜、血液安全的利妥昔单抗输注,并在输注前后监测患者的血液学、免疫学等指标。

二、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通常为2次输注,每次输注时间为2周。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初次治疗:首次给药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确认患者是否对利妥昔单抗过敏。

如果试验结果阴性,可以开始治疗。

初始剂量为1000mg,分两次投与。

2. 第二次治疗: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进行第二次治疗。

剂量与初次相同,也是分两次投与。

3. 间隔治疗:如果病情稳定,每6至9个月进行一次利妥昔单抗治疗,以维持基本治疗效果。

4. 联合用药:对于一些疾病活动度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DMARDs或激素类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关节损害。

三、疗效评估及注意事项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密切注意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1. 疗效评估:通过对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度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通常在开始治疗后3至6个月进行第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感染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恶性和非恶性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生物制剂。

尽管它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特殊不良反应,特别是与免疫抑制相关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时,需要注意以下处理原则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

处理原则:1.提前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在给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了解其患病情况、病史和既往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估其潜在的高危因素。

2.监测患者的免疫相关指标:利妥昔单抗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因此,在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和用药期间,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免疫相关指标,包括血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等。

3.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疼痛反应、感染、肺部反应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药物的给予,并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4.个体化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个体化的调整利妥昔单抗的剂量和给药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给予药物时还要遵循逐渐增加剂量的原则。

高危人群预防措施:1.具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应慎重使用利妥昔单抗,并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包括使用消毒剂、多次筛查患者的感染症状等。

2.预防感染:利妥昔单抗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给予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感染检查,并给予充分的预防治疗,如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等。

3.合理药物组合:利妥昔单抗往往与其他化疗药物或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该合理选择药物组合,并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利妥昔单抗可能引发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心脏衰竭、肺部疾病等。

因此,在应用药物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心脏和肺功能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利妥希单抗方案

利妥希单抗方案

利妥希单抗方案概述利妥希单抗(Ri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利妥希单抗的工作原理、适应症、剂量及给药方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药物。

工作原理利妥希单抗是一种嵌合型的人-鼠单克隆抗体,通过与CD20抗原结合,可以选择性地使B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

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其抗原递呈能力,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持续性,并通过直接杀伤或调节免疫系统来消除异常的免疫活性。

适应症利妥希单抗可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 non-Hodgkin’s lymphoma)2.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4.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6.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由于利妥希单抗的作用机制特殊且与B细胞相关,因此适用于上述疾病的治疗。

剂量及给药方案利妥希单抗的剂量和给药方案因疾病而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利妥希单抗治疗方案:1.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患者体重和CD20抗原的阳性百分比确定剂量,通常为375mg/m²,每隔1-2周给药,共4次。

2.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常用方案为375mg/m²,每隔1周给药,共4次。

3.类风湿关节炎:剂量通常为1000mg,每隔2周或每隔24周(加强治疗)给药。

4.抗磷脂综合征:剂量为1000mg,每隔2周给药,共2次。

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剂量为375mg/m²,每隔1周给药,共4次。

6.再生障碍性贫血:常用方案为375mg/m²,每隔1周给药,共4次。

输注利妥昔单抗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输注利妥昔单抗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输注利妥昔单抗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冯娜;孙爱华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09(038)016
【摘要】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个主要针对B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由鼠抗CD20单抗的288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及人的轻链和重链恒定
区组成的人源化的嵌合抗体,能以极高的亲和力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
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总页数】2页(P2111-2112)
【作者】冯娜;孙爱华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血液科,重庆,4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J], 卢玲;赵素芳
2.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刘飞飞;刘阳;王彦;沈建箴
3.再次输注利妥昔单抗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J], 朱昆;于倩;郭义明;李忻;尹航
4.调整输注方法减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J], 胡娟;彭艳妮;缪英霞;罗艳蓉;鲁桂华
5.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pola-BR)对比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疗效分析 [J], 应志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症免疫治疗之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使用及注意事项

癌症免疫治疗之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使用及注意事项

通用名: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针剂:100(10ml)/瓶、500mg(50ml)/瓶
适应证:
1.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和D 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2.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Ⅲ~Ⅳ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与化疗联合使用。

3.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

合理用药要点:
1.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反应,主要在首次输注时发生,症状可表现为:恶心、瘙痒、发热、风疹/皮疹、畏寒、热病、寒战、喷嚏、血管神经性水肿、咽喉刺激、咳嗽和支气管痉挛,同时伴有或不伴有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低血压或高血压。

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抗过敏药物。

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时,还应该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

2.在接受利妥昔单抗和细胞增殖抑制药化疗的患者中,已报告发生乙型肝炎再激活的病例。

应在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对所有患者根据当地指南进行乙肝病毒(HBV)的筛查,至少应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指标。

不应对活动性乙肝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3.禁用于严重活动性感染或免疫应答严重损害(如低球蛋白血症,CD4或CD8细胞计数严重下降)患者及严重心衰[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类Ⅳ级]患者;妊娠期间禁止利妥昔单抗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

4.对用药患者进行严密监护,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肿瘤溶解综合征。

5.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

6.瓶装制剂保存在2~8℃。

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卢玲,赵素芳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应用于临床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方法]对147 例第 1 次常规输注利妥昔单抗无明显输注反应的病人,之后的输注改快速输注,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

[结果] 2 例病人改快速输注方法后出现轻度输液反应,经过暂停输注以及后续放慢输液速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处理以及适当增加静脉补液后有效缓解,共有773 例次病人顺利完成治
疗。

[结论]对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无明显输液反应的病人,之后的利妥昔单抗输注改为快速输注是安全的,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病人耐受好。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3(011)032
【总页数】2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护理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为人鼠嵌合型CD20 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CD20 表达的恶性淋巴瘤,也常用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治疗,临床应用中往往需要多疗程治疗。

作为生物源性的单克隆抗体,输液反应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

常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畏寒、寒战、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样症状。

传统上临床常用的利妥昔单抗输注不良方法为:每个疗程均在给予预防性的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之后,先静脉输注100 mg ~200 mg 的利妥昔单抗2h 内输注,如果没有明显输注不良反应发生,则继续将剩余剂量在
4h~6h 输完;全程给予血压、心率、。

输完利妥昔单抗注意事项

输完利妥昔单抗注意事项

输完利妥昔单抗注意事项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药物。

虽然该药物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它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输完利妥昔单抗的注意事项。

首先,利妥昔单抗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根据个体的情况,患者可能会面临感染、过敏反应、肝脏损伤、胃肠道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

因此,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该药物治疗,并且提前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副作用。

其次,输完利妥昔单抗之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这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及与医生的及时沟通。

如果患者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发热、皮肤疹、肌肉疼痛或其他不适,应立即联系医生。

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不可自行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

第三,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措施。

由于该药物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患者容易感染。

患者应避免接触带传染性的疾病,如流感和水痘,避免与患者接触。

此外,患者应遵循常见的卫生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腹泻等,应立即就医。

第四,利妥昔单抗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患癌的风险。

因此,医生在使用该药物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癌症风险,并告知患者可能的潜在风险。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等,以减少癌症的风险。

除此之外,利妥昔单抗还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治疗期间,需要接受相关的生殖系统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以防止意外怀孕或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对于长期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心脏和肾功能的评估,以监测药物对这些器官的影响。

综上所述,输完利妥昔单抗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副作用风险、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加强防护措施、减少癌症风险、监测生殖系统和心肾功能。

利妥昔单抗使用护理

利妥昔单抗使用护理
确保患者符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适应症,如复 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等。
免疫状态评估
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包括CD20阳性等指标的检 测。
病史与用药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避免潜在的 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
01
02
03
充分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利 妥昔单抗注射液的治疗方 案、预期效果、可能的风 险及不良反应等。
先前治疗反应
考虑患者先前对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以确定 是否继续使用或调整用药方案。
患者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症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再次 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03
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对于CD20阳性弥漫大B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 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
治疗方案及周期
治疗方案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治疗方案通 常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具体方 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 重程度而定。
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患者及家属理解并同 意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 意书。
存档备案
将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存档 备案,以备后续查阅。
药品储存与运输要求
储存条件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应储存 在2-8℃的冷藏条件下,避 免冷冻和阳光直射。
运输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药品 的温度稳定,避免剧烈震 动和碰撞。
有效期检查
在使用前应检查药品包装 是否完好,并核对药品的 有效期。
它是一种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 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能够特异性地与CD20结合,从而 发挥治疗作用。

利妥昔单抗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的特殊反应

利妥昔单抗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的特殊反应

利妥昔单抗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的特殊反应-1202?于亚平,等利妥昔单抗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的特殊反应利妥昔单抗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的特殊反应于亚平,翟勇平,史平,刘海宁,宋萍,李峰,周晓刚,安志明,唐玉梅MarkedincreaseinserumIgMlevelduringtreatmentof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 miawithrituximabYUY a—ping,ZHAIY ong—ping,SHIPing,LIUHai—ning,SongPing,LIFeng,ZHOUXiao—gang,ANZhi—ming,TANGYu—meiDepartmentofHematology,NanfingGeneralHospitalofNanjingMilitaryCommand,PL4, Nanjing210002,China.【Abstract】0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itialupsurgeinimmunoglobulinM(IgM)levelsanditsrelated compli—cationsandclinicalmanagementsaftertreatmentwithrituximabinpatientswithWaldenstro mmacroglobulinemia(WM).Methods:WMwasdiagnosedbybonemarrowaspirateandbiopsyandimmunofixati onelectrophoresisina68一year—oldman.Thepatient'sinitialtherapyconsistedofinfusionsofrituximabat375ms/mpercycle andfludara—bineat30ms/mperdayfor3days.Pre—andpost—therapyselqlmIgMlevelsweredeterminedbynephelometry.Results:Patient~IgMlevelrosefrom34.8s/Ltoapeakof115s/L,whichoccurredat4weeksfollowinginitiationoftherapy.CoincidentwiththeriseinserumIgMlevels,thepatientexperiencedworseninghead achesandfundushem—orrhage.Therefore,weomittedtherituximabandadministeredthecombinationoffludarabin e(30mg/m,i.v.dl一3)andcyclophosphamide(300ms/m,i_v.d1—3).IgMlevelfelltobelowbaselineafter4cyclesofFC,andthepatient continuedtoexperiencediseasepartialremissionthroughout12additionalmonthsoffollow —up.Conclusion:Marked increaseinserumIgMlevelcommonlyoccurfollowingrituximabtherapyinWM.Carefulcli nicalandlaboratorymoni-totingiswarranted,particularlyifpatientshavehighpretherapyserumIgMleve1.Theomissi onofrituximabcanalsobeconsideredforthefirst1or2cyclesoftreatmentinordertodecreasetheincidenceoftheabru ptIgMincrease.However,theIgMaggravationmaylastforseveralweeks,evenmonths,anddidnotperseheral dtreatmentfailure.【Keywords】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immunoglobulinM(IgM);rituximab ModemOncology2011,19(06):1202—1206【摘要】目的:研究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fituximab)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WM)时血清IgM异常增高现象及其表现和处理,并复习相关文献,推荐处理方法.方法:1例68岁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学,病理学和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确诊为WM,并给予利妥昔(375ms/m,d.)联合复达拉滨(30ms/m,i.v.d)作为初始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血清IgM水平进行监测.结果:在第一疗程RF治疗结束后四周,患者的血清IgM水平从治疗前的34.8s/L增高至115s/L,同时出现头痛和眼底出血,但骨髓浆细胞和淋巴样浆细胞无明显增多.在停用利妥昔,改用Fc(复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四疗程后,IgM下降至治疗前水平,然后进一步下降达部分缓解.结论:WM患者在接受以利妥昔为基础的治疗后,血清IgM可明显增高,并导致高黏滞综合征等高IgM相关并发症.尽管此种异常增高并不提示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在治疗开始的前二个疗程中避免使用利妥昔单抗可减少此现象的发生.【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利妥昔单抗;免疫球蛋白M,复达拉滨【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1.06.53 【文章编号】1672—4992一(2011)06—1202—05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macroblobulinemia,WM)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以骨髓淋巴浆样细胞浸润和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为特点.目前的治疗选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作者单位作者简介2010—11—302010—-12—-2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02于亚平(1963一),男,湖南岳阳人,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病专业研究.E—mail:yuyapingnj@sina.择包括烷化剂,嘌呤核苷酸类药物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因其靶向选择性作用于淋巴瘤细胞,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较少的晚期骨髓增生异常和白血病转化等优点而成为治疗WM的重要选择之一.文献报告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或复发WM的有效率自30%一75%.随着利妥昔单抗应用的增多,逐渐发现,部分WM病人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暂时性IgM增高,并将此现象称为IgM反跳(IgMflare).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这一特殊治疗反应,有助于WM的治疗.本文报告1例并对现有文献结果进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6月第19卷第6期MODERNONCOLOGY,Jun.2011,VOI.19,NO.6?1203?行介绍,以期引起临床重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发热,左膝关节疼痛二周入院.查体:体温38~C,P80次/分,R19次/分,BP140/70mmHg.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和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左膝关节红肿压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现服药控制.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血常规:WBC3.9×10/L,HB62g/L,PLT84×10'/L.分类:中性0.3,淋巴0.64,单核0.06,未见异常细胞.生化:白蛋白35.8l,球蛋白54.5g/L,LDH257U/L,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均正常.ESR>140mm,免疫学检查IgG和IgA降低,IgM明显增高为34.8g/L,132一M6.8mg/L,铁蛋白493.8ng/L.冷球蛋白阴性.溶血检查阴性,凝血检查正常.肝炎病毒(HBV和HCV)检查均阴性.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活跃,见淋巴样浆细胞和浆细胞.头颅,胸腰椎,骨盆X线检查未发现溶骨性病变,胸腰椎轻度退行性变.胸部CT示两问质性改变.人院后经左膝关节穿刺检查确诊为化脓性关节炎,在骨科予抗感染治疗,二周后患者体温正常,关节疼痛好转,复查B超关节积液消失.此后转入血液科,诊断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予FR方案(利妥昔单抗375mg/m,d,氟达拉滨30mg/m,d)治疗一疗程,期间给予输红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患者出院休息,第20天左右出现头晕和视物模糊等不适,渐加重, 于第28天再次人院,复查血生化发现球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达126g/I,IgM亦明显增高至115g/L.眼底检查见静脉曲张,散在片状出血.再次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后停用美罗华,因患者拒绝行血浆单采治疗,改用FC方案(氟达拉滨30rag/m,dl一3,CTX300mg/m,d1—3)治疗,每四周一疗程.1.2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IMMAGE免疫化学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分析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采用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5种抗血清(重链d和及轻链K和入)进行免疫电泳后,常规染色,洗脱和阅片.1.3细胞形态学检测骨髓涂片检查常规瑞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500个有核细胞,分析各阶段细胞形态及比例.同时分析外周血涂片,并进行白细胞分类.1.4骨髓活检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10%福尔马林固定骨髓活检标本,常规石腊包埋,切片,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析骨髓组织分布及构成.免疫组化采用EnVison两步法,单克隆抗体CD3,CD5,CD10,CD20, CD30,CD79a,CD138,K,均购自Dako公司.1.5骨髓细胞学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肝素抗凝的骨髓5ml,计数后按(1—2)×10/ml进行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然后进行R显带处理.分析20个细胞,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托¨》进行核型描述,所分析核型至少需经2人共同鉴定.2结果2.1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治疗前血免疫球蛋白检查示IgG4.83g/L,IgA0.254g/L,IgM34.8g/L,血K轻链77.4g/L,血轻链1.474L,尿K轻链245mg/L,尿轻链<50mg/L,免疫固定电泳见阳性K型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第一疗程RF方案治疗后四周,免疫球蛋白检查为IgG4.02g/L,IgA0.21g/L,IgM115.og/L,血K轻链93.8g/L,血轻链2.14g/L,尿K轻链415mg/L,尿轻链<50mg/L.停用利妥昔单抗,改用Fc治疗一疗程后,IgM降至55.1g/L,此后继续予三疗程Fc治疗,IgM下降至34.0g/L,恢复至利妥昔单抗治疗前水平.此后稳定下降至18.6g/L,同时伴有IgG水平升至正常,并维持至今已12个月(见图1).,-,黾一∞图1WM病人在RF和Fc方案治疗后血IgM和IgG水平连续变化Fig.1Seriallymeasured1gMandlgGlevelsinaWMpatientwhore—eeivedFRandFCchemotherapy2.2骨髓细胞学和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初次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增生活跃,浆细胞10%,其中幼浆2%,淋巴样浆细胞1%.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增生略减低,浆细胞增生>30%.免疫组化CD138+,K+++,一,CD20+,CD3一,CD5一,CDIO一,CD79a一,网染一.RF治疗后血IgM增高至l15.0g/L时再次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示增生活跃,淋巴样浆细胞1%,浆细胞14%,其中幼浆2%.FC治疗四疗程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浆细胞7%,未见幼浆细胞和淋巴样浆细胞2.3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3讨论3.1WM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液中单克隆IgM蛋白;骨髓中小淋巴细胞或浆样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骨髓病理检查有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型浸润,及流式细胞免疫分型肿瘤细胞为Ig+CD5 一CD10~CD19+CD20+CD23一.鉴别诊断主要应考虑其它1204?低度非霍奇金淋巴瘤和IgM型骨髓瘤.本例患者骨骼x线检查未发现溶骨性改变,全身CT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肿大等病变,结合上述诊断标准,可明确诊断为WM.3.2利妥昔单抗单用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wM时特殊反应Dimopoulos_4首次注意到部分WM病人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l5—30天,IgM暂时性增高,然后尽管继续使用利妥昔单抗,IgM水平在数月内持续下降.治疗有效或无效病人均可出现此现象,由于治疗后IgM水平增高,2例病人需行血浆单采以缓解高粘滞综合征的症状.Treon随后报告了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IgM的详细变化情况.11例确诊为WM且瘤细胞表达CD20的病人接受了利妥昔单抗375ms/111,每周一次共四次的治疗,结果10 例在治疗后出现IgM增高,其中8例(73%)增高>25%.全部病例治疗前IgM的均值为4370mg(范围655—7940),治疗后峰值的均值达5865mg(872—11800),增高幅度为1.34倍(1.08—1.86),增高时间为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平均4周(范围1—8周).1例病人治疗前IgM为655mS/dl,治疗后3小时即增至837mg/dl,治疗后7小时更增至1030mg/dl.血清IgM增高的同时,血粘稠度同步增高,从治疗前3.5CP增至治疗后的5.6CP.四例病人因IgM增高致高黏滞综合征需行血浆单采治疗,其中1例在四次治疗结束后,在IgM自7530mg/dl升至11800ms/dl,同时血液黏滞度自3.9CP增至10.1CP时发生硬膜下出血.另1例在四次治疗结束后IgM自6560mg/dl升至8540mg/dl,血液粘滞度自3.OCP增至3.8CP时,鼻出血和头痛加重.第三例病人在二次利妥旨单抗治疗后IgM自5790ms/dl增至7140ms/dl,血液粘滞度自3.8CP增至5.4CP时亦出现头痛加重.此3例病人治疗前IgM均大于5000mg/dl,同时血液粘滞度均大于3.0CP, 这提示治疗前IgM大于5000mg/dl的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监测.GhobfiM前瞻性观察了利妥昔单抗治疗WM时血清IgM变化,利妥昔单抗的剂量和用法与Treon报告的相同.选取5个时间点即治疗前(基线),开始治疗后一个月(即四次治疗结束时),二个月,三个月和四个月连续测定IgM水平.各时间点IgM增高情况分别为,治疗开始后1个月时54 例病人中29例(54%)增高,在第一个月有增高的22例病人中,第二个月时9例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而13例仍增高,在第二个月仍增高的7例病人中,仅2例在第三个月仍增高,另5例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至第四个月时,15例病人中仅4例仍增高.作者进一步分析了IgM水平增高的绝对值,29例在治疗后第一月IgM增加的病人,IgM值自基线的中位4440 mg/dl(1160—13880)增至5710mg/dl(1510—15700),6例病人IgM增高≥2000mg/dl,其中1例增加>2200mg/dl的病人,在5个月后IgM水平才降至基线水平以下,并在随后的17个月随访期内维持疾病缓解.进一步研究IgM反跳与治疗反应的关系发现,有或无IgM反跳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和80%,但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无差异. Dimopoulosl7报告应用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DRC)方案联合治疗72例WM,治疗结束后第2l天32%的病人出现IgM增高,多为轻度增高,仅1l%的病人较基线增高>125%.治疗后IgM增高的病人中绝大多数(88%)最终IgM降至基线水平以下,83%获得至少微小反应(MR).于亚平,等利妥昔单抗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的特殊反应而治疗后无IgM增高的病人中94%获得至少MR.在DRC治疗后获CR和PR的病人中,26%曾有治疗后IgM增高,9%曾有IgM增高≥25%.作者认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虽仍有IgM反跳现象出现,但发生率和增高程度明显低于单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因而可减少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害.Treon新近报告应用硼替左米,地塞米松和利妥昔单抗(BDR)联合治疗WM,硼替左米和地塞米松剂量分别为每次1.3mg/ln2和40ms/次,在第1,4,8和11天用,利妥昔单抗375ms/nl在第11天用.治疗前血清粘滞度≥3.5CP或血清IgM>5000ms/dl者进行预防性血浆单采以预防利妥昔单抗诱发的症状性IgM反跳.结果,23例病人中2例(9%)在治疗后出现IgM增高I>25%,该2例病人均需血浆单采治疗.作者认为,硼替左米抑制IgM分泌的作用不依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而是通过阻断IgM释放所致,因而与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时诱发IgM反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妥昔单抗单用或与其它药物的各种联合治疗方案.此外在疗程的第11天而不是第一天使用利妥昔单抗可能也有助于减少IgM反跳的发生.TreonI9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WM,沙利度胺200ms/天,第1—2周,然后400mg/天,连用5O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mg/nl,第2—5周和第13—16周共8次.为预防IgM反跳加剧高粘滞综合征,6例治疗前进行了预防性血浆单采治疗.l7例治疗前不需进行预防性血浆单采治疗的病人中,在前四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9例(52.9%)IgM水平增高,其中5例(29.4%)IgM增高/>25%.21例接受第二个四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病人中,1例需行预防性血浆单采治疗,7例(7/20,35%)治疗后IgM增高,但仅1例(5%)IgM增高≥25%.同样,Treon10]以雷那度胺代替沙利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WM,雷那度胺(15—25)mg/天,用三周休一周,共48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mg/m,第2—5周和第13—16周共8次.16例病人中尽管6例进行了预防性血浆单采,但在第一周期四次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后,75%(12/16) 患者IgM增高≥25%,以至7例(44%)需进行血浆单采治疗.而在第二周期四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O例病人中无1 例出现IgM增高.这表明沙利度胺或雷那度胺并不能有效消除利妥昔单抗所致的IgM反跳.Treon_1以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FR)治疗43例WM,方法为利妥昔单抗每周375ms/ITI,第1—4,17—18和30—31周使用共8次,氟达拉滨每天25ms/nl连用5天为一疗程,第5,9,13,19,23和27周使用共6疗程.1例病人在前四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液粘滞度增高3倍,出现高粘滞综合征相关的硬膜下出血.为避免FR方案治疗后所致的IgM增高,Nichols将常规Fc方案的顺序进行改变,先使用氟达拉滨,每天30ms/in,第1—4天,然后于第5天用利妥昔单抗375ms/In.经此方案治疗的6例病人中,仅1例在治疗后IgM自1770mg/L增高至2320mg/L,其余病人均下降或稳定.1例此前接受常规FR方案治疗后出现明显IgM增高而中断治疗的病人,采用此方案治疗后亦未出现IgM增高.利妥昔单抗治疗WM时,除了较多报告的IgM反跳外,尚可引起其它异常.Noronhal1报告1例伴有外周神经病(腓肠肌疼痛和下肢无力)的WM患者,应用泼尼松,氟达拉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6月第19卷第6期MODERN0NC0LOGY,Jun.2011,VOI.19,NO.6?1205?滨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结束第一天患者腿痛和麻木明显加重,随后3—4天进行性发展,逐渐累及大腿,臀部,腰背下部和上肢.上,下肢肌力和感觉明显下降,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但没有延髓受累症状.检查发现血清IgM水平自治疗前的1.1g/L增至1.47g/L,脊髓和头部MRI正常,脑脊液蛋白85mg/L,细胞数正常.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示脱髓鞘感觉运动神经病,病人随后出现自主神经受累和呼吸肌麻痹,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因不能耐受血浆单采治疗,予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病变,治疗5天后肌力明显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一月后神经病变改善,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作者认为,患者神经病变的恶化与治疗密切相关,如预先应用化疗降低M蛋白负荷或同时并用免疫抑制剂有可能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本例尽管同时应用泼尼松lmg/kg治疗,但显然强度不够,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前3—4月可能需更加强烈的免疫抑制治疗.Gironi_l报告1例伴有严重震颤和步态不稳的wM者,肌电图检查为感觉性脱髓鞘多神经病,治疗前血清抗MAG抗体滴度和IgM分别为144BTU和5g/a.应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mg/In共4周治疗,治疗结束后3月,患者所有神经症状明显恶化,同时尽管血液CD20阳性B淋巴细胞数量自治疗前的43/ul减少至1/ul,但抗MAG抗体滴度和IgM明显增高,分别为174BTU和7.9g/dl,产生白细胞介素6的CD14+细胞也从治疗前的3.5%增高至27%.作者分析,自身抗体增高可能是对利妥昔单抗不敏感的肿瘤细胞所分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临床和免疫学恶化与独特型一抗独特型网络异常有关,利妥昔单抗可能清除了一些阻止自身抗体产生的B细胞,从而损害了免疫系统的天然抗自身免疫能力.此外产生白细胞介素6的CD14细胞增多也可能增加自身抗体的分泌.Izzedine【15]报告1例WM,确诊时神经系统检查示下肢本体感觉阈明显增高,震动觉消失,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腱反射消失.血清抗MAG抗体滴度和IgM分别为1600BTU和17g/L,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接受一疗程的利妥昔单抗加氟达拉滨治疗,二月后患者出现头痛,鼻出血,短暂意识模糊和踝关节凹陷性水肿.血肌酐增高达15.8mg/dl, IgM达36.9g/L,自身抗体和冷球蛋白等检查均阴性,超声示肾脏大小正常.头部,腹部和盆腔CT检查未发现异常.肾穿刺病理标本见9个正常大小的肾小球,无系膜增生和新月体形成,肾小管严重坏死.刚果红染色阴性.确诊为WM相关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予血液透析治疗.作者认为,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利妥昔单抗治疗后IgM增高致高粘滞综合征,从而引起肾脏缺血有关,病理检查结果和冷球蛋白阴性可排除WM直接浸润肾脏或冷球蛋白血症所致. Buda—Okreglak16]应用利妥昔单抗每次375mg/in,每周三次共四周治疗1例WM,最后一次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后5天,患者突起双手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和肿胀,不能握拳,双膝关节积液不能行走.膝关节穿刺液无晶体,涂片和培养均阴性,诊为急性滑膜炎,予泼尼松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此后每6个月予相同治疗二疗程,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类似症状.治疗前后同时观察CRP,RF和ANA变化显示,出现上述症状的同时三者均有明显增高.作者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四周后出现关节症状,同时伴CRP等急性时相蛋白增多,虽不同于治疗早期发生的利妥昔单抗诱导的急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acutecytokinereleasesyndrome), 但仍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临床治疗时需密切注意这种酷似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副反应.Ghobfial报告1例WM继发II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经苯丁酸氮芥等治疗无效,改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mg/In 共8周治疗,在首次利妥昔单抗应用后第二天,患者冷球蛋白从治疗前的3.0%增至7.3%,第10天进一步增高至9.7%,此后稳步下降.至治疗结束后完全转阴.此种冷球蛋白的增高与单克隆IgM反跳可能具有相似性质,并不影响治疗效果.3.3IgM反跳现象对wM治疗结果的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IgM反跳现象尽管可加剧高粘滞综合征及相关损害,但并不提示治疗失败.在Ghobrial..的前瞻性研究中,治疗后出现IgM反跳的病人中,73%在其后4个月的随访期内,IgM水平降至治疗前水平以下.临床医师应了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疗效延迟出现的性质,避免过早放弃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3.4IgM反跳现象的机理利妥昔单抗治疗后IgM反跳现象的机理尚不清楚.最初认为,可能与利妥昔单抗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致细胞内IgM 释放有关,但对两例治疗后IgM显着增高患者同时进行的骨髓活检病理检查和CT检查未发现肿瘤负荷有明显变化.因此推测利妥昔单抗通过CD20诱导的信号途径与此有关.已有实验发现,抗CD20单克隆抗体B1可调节正常B淋巴细胞和建株B淋巴细胞表面IgM的表达.此外利妥昔单抗治疗后3小时即出现IgM增高也与WM治疗后肿瘤细胞清除反应不相符.3.5IgM反跳现象的处理鉴于利妥昔单抗治疗后IgM反跳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而需特别加以注意.综合文献报告,下列措施可能有益:(1)尽量不单独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2)在第1—2疗程不使用利妥昔单抗;(3)联合治疗时调整利妥昔单抗的应用顺序,在氟达拉滨或硼替左米使用结束后用;(4)对基线IgM水平> 50L或血清粘滞度>3.5cp的病人在应用利妥昔单抗前进行预防性血浆单采;(5)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IgM水平,明显增高或出现高粘滞综合征表现时及时行血浆单采治疗.本例患者在初次RF治疗结束后四周出现IgM显着增高达三倍以上,但同时骨髓细胞学检查浆细胞仅略有增多(自10%增至14%),说明此种现象并非疾病发展所致.患者同时伴随出现了头晕和眼底出血等高粘滞综合征表现,所幸未发生脑出血等更加严重并发症,但如能在治疗前即了解此种特殊变化,通过密切监测更早期发现,及时采取血浆单采等措施降低IgM水平,将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需吸取教训. 【参考文献】[1]DimopoulosMA,GertzMA,KastfitisE,eta1.Updateontreat—mentrecommendationsfromtheFour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 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J].JClinOncol,2009,27(1):120—126.[2]TreonSP.HowItreat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J]. Blood,2009,114(12):2375—2385.[3]RogerGOwen,StevenPTreon,AyadA1一Katib,eta1.Clinico—pathologicaldefinitionof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con—sensuspanelrecommendationsfromthesecondInternationalWork.1206?[4][5][6][7][8]f9][1O]shopon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J].SeminOncol, 2003,30(2):110—115.DimopoulosMA,ZervasC,ZomasA,eta1.TreatmentofWalden—stromgmacroglobulinemiawithrituximab[J].JClinOncol,2002,20(9):2327—2333.TreonSP,BranaganAR,HunterZ,eta1.Paradoxicalincreasesinsi~rumIgMandviscositylevelsfollowingrituximabinWaldenstromg macroglobulinemia『J].AnnOncol,2004,15(10):1481—1483. GhobrialIM,FonsecaR,GreippPR,eta1.Initialimmunoglobu- linMflareafterrituximabtherapyinpatientsdiagnosedwith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An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 Groupstudy[J].Cancer,2004,101(11):2593—2598. DimopoulosMA,AnagnostopoulosA,KyrtsonisMC,eta1.Prima—rytreatmentof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withdexametha- sone,rituximabandcyclophosphamide[J].JClinOncol,2007,25(22):3344—3349.TreonSP,IoakimidisL,SoumeraiJD,eta1.Primarytherapyof 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withbortezomib,dexamethasone, andrituximab:WMCTGclinicaltrial05—180[J],JClinOncol, 2009,27(23):3830—3835.TreonSP,SoumeraiJD,BranaganAR,eta1.Thalidomideandrit—uximabinWaldenstromgmacroglobulinemia[J].Blood,2008,112 (12):4452—4457.TreonSP,SoumeraiJD,BranaganAR,eta1.Lenalidomideand rituximabinWaldenstrom'smacmglobulinemia[J].ClinCancer Res,2009,15(1):355—360....ama~l-/I,t,瘤夺1352例宫颈恶性肿瘤病例调查分析杨永宏,谭换明.,刘孜Analysisof1352casesofcervicalcarcinoma[12][13][14][15][16J[17]杨永宏,等1352例宫颈恶性肿瘤病例调查分析TreonSP,BranaganAR,IoakimidisL,eta1.I∞ng—termout—comestofludarabineandrituximabinWaldenstrommaeroglobu—linemia[J].Blood,2009,113(16):3673—3678. NicholsGL,SavageDG.Timingofrituximab/?udarabinein Waldenstrom~maeroglobulinemiamayavenhyperviscosity[J]. Blood,2004,104(11):4612.NoronhaV,FynanTM,DuffyT.Flareinneuropathyfollowing rituximabtherapyforWaldenstmm,smacroglobulinemia[J].J ClinOncol,2006,24(1):E3.GironiM,SaresellaM,CeresaL,eta1.Clinicalandimmunolo~一calworseninginapatientaffectedwithwaldestrommacroglobu—linemiaandanti—magneuropathyaftertreatmentwithrituximab [J].Haematologiea,2006,91(4):e51一e52.IzzedineH,BourryE,AmroucheL,eta1.ImmunoglobulinM? areafIerrituximab—associatedacutetubularnecrosisin Waldenstrfm"smaeroglobulinemia[J].IntJHematol,2009,89 (2):218—222.Buda—OkreglakEM,DrabickJJ,1)elaneyNR.Pmin?ammato—rysyndromemimickingacuterheumatoidarthritisinapatientwithWaldenstmmgmacroglobulinemiatreatedwithrituximab[J].AnnHematol,2004,83(2):117—119.GhobrialIM,UslanDZ,CallTG,eta1.Initialincreaseinthe cryoglobulinlevelafterrituximabtherapyfortypeIIeryoglobuline—miasecondarytoWaldenstrommaeroglobulinemiadoesnotindi—catefailureofresponse[J].AmJHematol,2004,77(4):329—330.(编校:宋飞)Y ANGY ong—hong,TANHuan—ruing,LIUZiDepartmentofOneology,Shaanxielectronic409hospital,Baoji721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angesofonset,diagnoseandtreatmentofcervicalcarcinoma.Me thods: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1352patientswithcervicalcarcinomafromJanuary1994toDe cember2008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Results:Inrecentyears,cervicalcarcinomatendstoyounger.Theratioo fearlystagein?creased.theratioofcombinationtreatmentshadsignificantlyincreased.Conclusion:Wesho uldstrengthencervical carcinomascreeninginruralandstrengthenhealthknowledgeandstandardizedtreatment. 【Keywords】cervicalneoplasms/Age;cervicalneoplasms/therapy;pathology ModernOneology2011,19(06):1206~1208【摘要】目的:了解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诊疗情况的变化.方法:对本科1994—2008年共计15年间宫颈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宫颈恶性肿瘤发病趋于年轻化,早期发现的比例【收稿日期1【修回日期】【作者单位】【作者简介】2010—.05—.172011一O1—10陕西电子409医院肿瘤科,陕西宝鸡721006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陕西西安710061杨永宏(1970一)男,陕西扶风人,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放疗及化疗工作.E —mail:***************。

利妥昔单抗用于不同疾病年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利妥昔单抗用于不同疾病年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利妥昔单抗用于不同疾病年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靶向免疫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主要方案。

利妥昔单抗是儿科最常用的免疫疗法之一。

但目前很少有研究报道与儿童服用利妥昔单抗相关的长期不良事件。

这是一项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利妥昔单抗的使用与不同疾病的年轻人的长短期不良事件、感染或免疫重建的时间的相关性。

纳入了468位21岁以下的患者,这些患者在2010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至少接受过1剂量的利妥昔单抗治疗。

主要终点是不良药物事件(如过敏反应)、轻重度感染发生率和B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

共随访了11713人·月。

在这468位患者中,293位(62.6%)为女生,接受利妥昔单抗的中位年龄为14.3岁(四分位范围9.9-16.8岁),209位(44.7%)自我报告为白种人。

72位(15.4%)患者发生了与利妥昔单抗注释相关的不良事件,17位(3.6%)患者出现了过敏反应。

未观察到长期不良反应,如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白脑病。

224位(47.9%)患者发生过感染:84位(17.9%)为重度感染,3位(0.6%)患者为致命性感染。

同时采用静滴化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静脉予以免疫球蛋白均与感染风险增加相关。

在135位(28.8%)随访至B细胞计数恢复的患者中,CD19+或CD20+细胞数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利妥昔单抗使用后9.0个月(四分位范围5.9-14.4个月);在95位评估超过1年的患者中,有48位(51%)的B细胞计数低于其年龄对应的水平。

CD27+记忆B细胞数目恢复至正常的中位时间为15.7个月。

在免疫球蛋白基线评估正常的患者中,23.2%(67/280)的患者出现了较低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40.8%(118/255)的患者出现了较低的IgM水平。

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评估超过12个月的患者中,13.7%(16/117)的患者有持续性低水平IgG,33.9%(37/109)的患者有持续低水平Ig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性感染
暂停用药,给予抗感染治疗,等感染完全缓解以后,可以恢复用药。
患有严重活动性感染的患者不得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严重皮肤黏膜反应
若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症,应立刻给予补液、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营养、麻醉、皮肤护理和口唇护理等,需永久停用利妥昔单抗。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该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于ALT明显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可适当加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有助于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不应对处于活动性乙肝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对于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重度
暂停用药,给予苯海拉明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还可以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者静注生理盐水治疗。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
超敏反应/速发过敏性反应
往输注蛋白质过敏或具有人抗鼠抗体(HAMA)或人抗嵌合抗体(HACA)效价的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时可能发生过敏或超敏反应。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立刻停药,无特效治疗药物,可尝试给予白介素2、白介素7、5HT2AR拮抗剂。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较为罕见,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该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
立刻停药,给予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托珠单抗等治疗;给予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充分水化、降低尿酸、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直到其症状完全缓解为止。
具有高肿瘤负荷或者外周血恶性细胞数目较高的患者,发生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使用利妥昔单抗应极其慎重,应考虑降低肿瘤负荷的预备治疗。这类患者在第1次滴注利妥昔单抗时应考虑减慢滴注速度。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
心血管事件
暂停用药,给予对症治疗,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
滴注利妥昔单抗前12小时以及滴注期间应该考虑停用抗高血压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例如心绞痛、房扑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衰)和/或使用有心脏毒性化疗药物的患者在利妥昔单抗滴注过程中应减慢滴速,并严密监护。
利妥昔单抗特殊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临床症状
处理原则
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
轻/中度
暂停用药,给予苯海拉明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当症状完全缓解以后,可以减慢50%的速度重新开始输注。
具有高肿瘤负荷或者外周血恶性细胞数目较高的患者,首次输注时应考虑减慢输注速度,预防性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或者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将一次给药剂量分为两份,在两天内完成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