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原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
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释】肾着之病,为寒湿着于腰而不去也。
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皆寒湿所致也。
小便自利亡津液,本当渴,以病不在胃,故今反不渴,饮食如故。
因水气在下焦,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也。
此病多由于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而得之。
以甘姜苓术汤主之。
<注>这个肾着是照部位说的,指腰部,它不是肾脏的病,与肾无关。
其人身体重,就是组织里有湿有水,所以身子发沉。
腰中冷,如坐水中,水性寒,水停在哪儿,哪儿就有冷的感觉。
水停在腰部,则感觉腰中冷,如坐在冷水中。
水停于胃部,则对着胃的背部,有寒冷感(后面痰饮咳嗽病第十二,有“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的条文)。
形如水状,有时有点肿,像水肿的样子。
反不渴,小便自利,一般水气病都小便不利,旧水不能排出,新水也不被消化吸收,影响了正常的代谢机能,所以口渴。
但本条病水和一般的水气病不同,它反是小便自利,而且不渴,这个小便自利当作小便频数解,就是老想尿但又尿不痛快,也就是人的自然良能,已不能正常的将水通过小便排出于体外,这和小便不利的结果是一样的,也会造成病水。
这个病水不在胃而纯属下焦,所以饮食如故,也不渴。
《伤寒论》中说这个病是因为“身劳汗出,衣里湿冷,久久得之”,这是有道理的。
劳作就易出汗,出了汗不能换衣服,人就被衣里湿冷相侵;如果是汗未出透,后面该出的汗也出不来了,就含在了皮肤之下。
若久久如此,必致水湿之病。
病在腰以下则又冷又痛,病在腹部的水气,则使肚子发沉像带五千铜钱似的。
此以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茯苓、白术排水气,甘草、干姜温中祛寒。
本方虽苓术并用,因含甘草干姜汤,反治小便频数(所谓胃虚不能制下者,即论中所说的小便自利)。
甘姜苓术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姜苓术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原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
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组成与用法】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功效】温脾胜湿。
【医案】1.带下初诊:2006年10月30日。
项某,33岁,带下量多如水,色微黄,反复发作5个月。
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正常,5天净,经期无不适,纳佳,二便正常,性冷淡。
生育史:1-0-0-1。
末次月经10月11日来潮。
舌偏红,苔薄腻,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温补脾肾,清热燥湿。
方剂:甘姜苓术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甘草6g 炒白术12g 干姜5g 茯苓10g 薏苡仁30g 淡附片6g 败酱草15g 白芷10g 防风10g 半夏10g,5剂。
二诊:2006年11月6日。
带下减少,质转稠,色白,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三诊:2006年11月15日。
带下已除,月经11月12日来潮,经量正常,有血块,今未净,舌脉如上。
治法:温补脾肾,清热燥湿。
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合肾气丸。
薏苡仁30g 淡附片6g 败酱草15g 淡附片3g 桂枝3g 熟地12g 山茱萸10g 淮山药15g 茯苓12g 泽泻10g 丹皮10g,7剂。
四诊:2006年11月24日。
带下未再增多。
2.妊娠恶阻初诊:2006年10月21日。
厉某,25岁,妊娠45天,恶心2天,多涎,泛酸,小腹隐痛,二便正常。
舌稍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温胃和中降逆。
方剂:桂枝汤加味。
桂枝6g 炒白芍6g 炙甘草6g 生姜5片大枣6个半夏10g 陈皮10g 煅瓦楞子30g,4剂。
漫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漫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又称“甘姜苓术汤”。
《千金方》则称之为“肾著汤”。
《金匮》以该方用治“肾著病”,临床表现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反不渴,小便不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文中“肾著”的“著”,注家也有作“着”的。
二者的音义相同,都是留滞附着的意思,因此可以互用。
又,“腹重如带五千钱”句中,“腹”作“腰”,也可取。
在临床中,病人往往主诉“腰腹重坠”,因此,两种说法是可以并存的。
关于肾著病的成因,《金匮》说是:“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并强调“病属下焦”。
说明由于体力劳动,腠理开泄,汗出浸衣,阳气易虚,而衣里湿冷,黏附于腰部,以致寒湿留着于肌肤,反复日久,遂形成肾著病。
《内经》说:“清(寒)湿袭虚,病在于下。
”所以说肾著病位在下焦。
本病所以称为“肾”著,是因为寒湿著之于腰部,而腰为肾之外府。
并非湿著于肾的本脏。
肾著病的主症是腰以下冷痛、身体重、如坐水中。
其病机与寒湿的性质有关。
即,寒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湿性重浊黏滞,阻碍气机。
由于寒湿之邪阻滞经络肌肤,阳气被郁,脉络瘀阻不通,故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由于湿困气机,阳气不能布达,故四肢困重,转动不灵,腰部沉重如带重物。
寒湿在肌肤而未及本脏,所以小便自利,口不渴,饮食如故。
而肾著的治法自然也不必温肾散寒除湿,只宜温阳散寒,健脾利湿之剂,肾著汤正是为此而设。
肾著汤的组成是:甘草、白术各二两(现处方6克),干姜、茯苓各四两(现处方12克),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3次温服。
方中干姜辛温散寒,振奋阳气,为君药;茯苓淡渗利湿为臣药。
二者配伍,散寒利湿,以除病本。
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祛湿之力为佐;甘草健中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相伍,共奏祛寒除湿之功。
寒湿去、阳气振,则肾著可愈。
本病在下焦,而治用温脾利湿的中焦药,是因为脾主湿,又主肌肉。
故除湿必须要健脾,脾气健则湿可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中医治法与方剂》)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10g 干姜20g 茯苓20g 白术10g【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脾不胜湿,寒湿为患。
身体重,腰部冷、重、痛,口不渴,小便自利者。
【证析】腰以下冷重痛,是本方主证脾不胜湿,寒湿留著,是此证病机;口不渴,小便自利,是辨证依据。
腰为肾脏所在部位,此证见于腰部,所以《金匮要略》称为“肾著”,其实并非肾系病变,而是寒湿留著肌肉所致。
何以知之?从小便自利知之。
须知疼痛见于腰部应该首先思考是否属于肾系病变。
此证小便自利,说明肾系正常,病不在串.,自属肌肉病变。
故小便自利是鉴别此证在肾还是在脾的要点。
痛而且重,是湿留肌肉之象;重而且冷,口又不渴,病性自然属寒,故是脾不胜湿,寒湿留著肌肉机理。
【病机】脾不胜湿,寒湿为患。
【治法】温中除湿法。
【方义】本方体现温中除湿法则,用治寒湿留著肌肉,较为适宜。
方用干姜温中祛寒,振奋阳气,白术运脾除湿,茯苓淡渗利湿,合甘草培中健脾。
俾湿去则腰重证象得除,寒祛则冷痛证象可解。
【应用】1.腰冷重痛,审其小便正常,口不渴者,可用此方。
妇人阴唇水肿,小便淋沥等证,亦可选用此方。
2.本方加杏仁治孕妇浮肿,小便自利,腰体冷痛;加红花,治妇女久年腰冷带下;加附子、鹿角霜,治老年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男女遗尿至十四、五岁犹不已者。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除湿汤(即本方)治冒雨著湿,郁于经络,血溢作衄;或脾胃不和,湿著经络,血流人胃,胃满吐血;头疼加川芎二钱,最止浴室中发衄。
此方所治吐衄,自然属于脾虚不能统血机理。
若加人参,即理中汤加茯苓,理中汤既可治疗吐衄,此方亦当有效。
【歌括】《金匮》甘姜苓术汤,温中除湿是其长,寒湿著腰冷重痛,痛除始信效佳良。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炙)、白术各二两(6克),干姜、茯苓各四两(12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湿,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者。
【方解】本病为寒湿着于肾之外府而并不在肾之中脏,故不用温肾之剂,而主以甘姜苓术汤。
以干姜温中散寒,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利水,所谓“暖土以胜水”之法。
若以肾中寒而用桂、附温肾以散寒,则反伤肾之阴。
【应用】下焦寒湿腹泻:下焦寒湿腹泻是指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之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经久不愈,反复发作。
祖国医学认为,是寒湿之邪侵于下焦所致。
症见腹泻,多年不愈,伴有腰以下冰凉者,可用本方加猪苓、泽泻治疗。
用本方暖中焦以胜水寒,加猪苓、泽泻以分别清浊。
中焦暖,水邪驱,清浊分,其病自愈。
病案举例张某,男,42岁,甘谷县人,汽车司机。
1978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腹泻十年余,一日二三次,便中无脓血。
经钡剂透视、大便化验和细菌培养,均无异常改变。
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细问其证,得知患者有腰部发凉感。
脉沉沿无力,舌苔薄白。
方用本方加猪苓、泽泻治之。
方药:茯苓12克,甘草(炙)6克,白术6克,干姜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
水煎分二次服。
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已能成形,腰中也感温和。
舌脉同上。
再继服上药三剂。
三诊:大便每日一次,成条状硬便。
又用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9克)调养。
四诊:患者服上药后,大便次数反又增多、变稀。
故又改用前方,再服三剂。
五诊:患者服上药后,病情又好转,大便为条状,一日一次。
停药观察数月,再未复发。
体会:本病以腰中冰冷为特征。
腰为肾之外府,腰部冰冷为寒邪所侵;肾又司二阴,肾为寒邪所侵,肾阳不能鼓动津液上升,反而下注为泻。
一般腹泻多从中焦治之,而本证属下焦寒湿,故从中焦治之不能取效,须用本方以治下焦之寒湿方效。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转)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10g、白术10~30g、干姜10~15g、茯苓10~30g。
水煎服,一日三次。
[方证]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全身倦怠感,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
3.腹泻或便溏。
4.舌质淡或淡红,苔多白腻,或白滑,或根部厚腻。
[现代应用]1.以身体下部寒冷、沉重、肿胀、酸痛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盆腔炎、妊娠浮肿、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2.其他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湿疹、皮炎、肛瘘、小儿遗尿、自汗、盗汗、厌食症等也有使用机会。
[经验参考]“腰为肾之府”,故本方又名“肾着汤”,以腰部感受寒湿而冷痛沉重为使用日标。
《方极》说:“治心下悸,小便自利,腰中冷如坐水中,若疼痛,形如水状者”。
大部分的注家认为其病位不在肾之脏而在肾之府,如此看来腰肌劳损之类的疾病应当占有主流席位了。
不过,根据临床报道,盆腔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更容易出现本方证,也符合“腹重如带五千钱”的特征。
如《千金要方》载肾着汤治妊娠浮肿,小便自利,腰体冷痛,喘咳者。
《古方便览》载治腰冷如坐水中,精液时泻不自禁,心下悸。
《类聚方广义》说:治老人平口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者。
又,男女遗尿,至十五岁犹不已者,最为难治,此方加反鼻(腹蛇霜也),能奏效,宜随症加附子。
“小便失禁”与经文所说的“小便自利”含义类同,临床表现为小便不能自控,见到水,听到水声,甚至听人说“水”也会想排尿。
遗尿则是“小便自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多见本方证。
胡希恕用本方治疗一16岁女性患者,自8岁遗尿,久治无效,自感无特殊不适,唯腰稍酸沉,苔白润,脉细缓,投本方两剂证已(《经方传真》)。
杨志一治疗一29岁男性患者,患输尿管结石施行手术后,右小腹经常胀闷不舒,腰际亦作牵引酸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秘结,小便频而混黄,口不渴,食欲睡眠均差,脉沉细而涩。
苓桂术甘汤与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甘姜苓术汤)
苓桂术甘汤与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甘姜苓术汤)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功效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病机:中阳不足,不能温化水饮,意思就是,中焦的阳气虚弱不足以气化水湿,就好比炉子烧水火太小,水一直无法烧开变成水蒸气。
那这些水湿就会停留在心下的位置,也就是肋骨下面的三角区域。
有水湿停留在胸胁,就会阻滞气机的流动,该升的清气升不上去,该降的浊气降不下来,因此会出现头晕目眩,或者恶心想吐。
如果水饮凌心,心阳受阻,就会出现心悸。
要是饮邪犯肺的话,还会导致肺失宣降,胸闷、或喘或咳。
这类型的头晕、心脏病、咳喘症,说到底,都是因为中焦的阳气不足和水湿停聚导致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整体辨证。
因此用药并不需要针对头、心脏和肺,只要温阳和化湿就好了。
苓桂术甘汤中,茯苓健脾利湿,桂枝温阳化饮。
白术健脾燥湿,常常和茯苓配伍,加强培土制水的功效。
炙甘草温中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用了这个方子后,可能会出现小便增多的现象,其实就是停留的水湿从小便排出去了。
一旦中阳恢复,痰饮得化,津液正常输布,那么所有的症状就自然会消失。
用此方的辨证要点为: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组成甘草、白术各6g,干姜、茯苓各12g。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温脾胜湿。
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
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出处《金匮要略》[1]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在组成上仅一味之差。
苓桂术甘汤以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温,成温阳化饮之剂,以祛水饮为主,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本方以干姜温中祛寒,伍以茯苓、白术除湿健脾,重在温中散寒祛湿,以祛寒湿为要,主治寒湿下侵所致之肾著病,症见腰重冷痛。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药】甘草白术各二两(各6克)干姜茯苓各四两(各12克)【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十六)【解说】本方主治肾着之证。
肾着,由寒湿痹着于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府而得名。
本病证多起于身劳汗出之后,感受寒湿之邪,以腰以下冷痛、沉重为发病特点。
虽“形如水状”,但并非水气内停之病,故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其治疗,亦不必温肾,但去其在经。
之寒湿即可。
甘姜苓术汤用干姜、甘草温中散寒,以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正与本证合拍。
本方又名肾着汤,临床广泛用于呕吐、泄泻、子肿、遗尿、妇女腰冷带下、寒痹、痿证等病的治疗,疗效颇佳。
【运用】一、肾着杨志一医案:刘某某,男,29岁,干部。
1958年患输尿管结石施.行手术后,患部(右小腹)经常胀闷不舒,腰际亦作牵引酸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秘结,小便频而混黄,I:I不渴,食欲睡眠均差,舌-白腻而粗,脉沉细而涩。
小便检查:蛋白(+++),红细胞(+++),上皮细胞(+)。
一再住院治疗,并陆续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1960年12月14日会诊,据上述脉证,认为湿伤腰肾,病名“肾着”,拟甘姜苓术汤。
炙甘草6克,炮姜6克,云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杜仲9克,每日1剂。
连服24剂,腰腹舒适,已无酸胀之感,下肢转觉温和而轻快,大便恢复正常,沉涩之脉见起,精神、饮食、睡眠均大有进步,小便检查已无异常发现。
(江西医药杂志1962;(7):22) 按语:本案表现符合肾着病特征,故经用甘姜苓术汤治疗。
以其脉来沉细而涩,故加杜仲、当归以补肾活血。
二、缩阴侯在士医案:1974年5月17日诊治杨某,男,52岁,觉腰下寒凉,腰以上无病,饮食正常,小便清白,全身倦怠无力,阴茎向内回缩1/3以上,已经四、五个月不能参加劳动,病人甚感苦恼。
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腰痛”是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学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肾着汤”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该方有温肾散寒、健脾除湿之功,主要通过补土制水、温化寒湿而治疗肾着病。
肾着是肾为寒湿所伤,症状偏重在腰。
肾着汤方中诸药实际上是主治太阴中焦寒湿的,肾属于少阴,腰为肾之外府,“着”就是中焦的寒湿下着于肾,肾受寒湿之邪,就会出现腰及腰以下冷痛为主的病证。
笔者临证常活用此方辨治外感内伤、跌仆闪挫,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见阳气痹阻、寒湿留滞痹着于腰部经络肌肉而出现腰部沉重冷痛、转侧不利者,疗效很好。
案一:患者李某,男,58岁,农民。
腰痛连及右侧腿部僵硬疼痛1月余。
2010年1月10日初诊。
患者长期体力劳动。
1月前,因劳累而突感腰骶部重坠凉痛,逐渐加重,并放射到右臀部及右下肢至小腿外侧僵硬麻木疼痛,有右腿短的感觉,行走困难,去当地县医院查CT 示:L4/L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膨出,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按摩牵引及局部封闭、服药等多种方法治疗,未能奏效,痛苦异常,故求治。
诊见:腰腿部凉痛伴僵硬麻木无力,走路困难,口干,无汗,无口苦、口渴,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暗,苔白厚滑腻,中有裂纹,脉沉紧。
四诊合参,辨为太阳、太阴、少阴合病,阳虚寒凝,湿瘀互结痹着腰府,治宜温阳祛寒、化湿通络。
方拟肾着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干姜、茯苓、狗脊、杜仲、威灵仙、鸡血藤各30g,白术、炙甘草各20g,炮附子(先煎1h)、麻黄、细辛、怀牛膝各15g,7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优秀文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剂功效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剂功效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别名】又名肾著汤。
【分类】祛湿剂-温化水湿。
组成
甘草二两(6g) 白术二两(6g) 干姜四两(12g) 茯苓四两(12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
祛寒除湿。
方解
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
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卑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
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
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非汗法所宜。
尤在泾说: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
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
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祛寒。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甘草炮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运用十分普遍的中医药方,对许多病症都是有非常好的实际效果,甘草炮姜茯苓白术汤能够说成行医者喜用神,病人愿意接纳的一味药方,但应用不善,服用方式不对,功效会变弱。
下边来谈一谈甘草炮姜茯苓白术汤的关键作用与服食情况下需要留意的事宜,期待可以为大伙儿产生协助。
感染别称我们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感染药方我们甘草黄芩各6克炮姜薏苡仁各12克感染功效与作用我们温脾胜湿。
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下列冷痛,如坐水里,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搭配如顾。
感染使用方法使用量我们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ml,分三次温服。
腰中即温。
感染备注名称我们肾受冷湿,着而没去,为之肾着。
然病没有肾之本脏,而在肾以外腑,困穷治疗方式没有温肾以祛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聚瑞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黄芩、薏苡仁健脾胃利湿为臣;甘草补气血中和,调合诸药为佐使。
感染摘抄我们《金匮要略》卷中感染别称我们甘姜苓术汤、甘草汤、肾着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薏苡仁炮姜黄芩甘草汤感染药方我们甘草2两,黄芩2两,炮姜4两,薏苡仁4两。
感染药用价值我们对肠道的激动功效《经方研究》:王培忠等报导,甘姜苓术汤的水煎液在少量时对家兔石蜡切片肠道有轻度的激动功效;增加使用量后,其激动功效末见显著提升。
觉得其水煎液激动肠道的功效与使用量没有太大的关系。
感染功效与作用我们暖土胜湿;补土制水,祛寒渗湿;温脾化湿。
主肾着。
湿寒下侵,身重,腰下列冷重而痛,饮食搭配如顾,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畅,鼻出清涕者;腹泻发烧,怀孕腿脚浮肿,或老人小便失禁,男人女人尿床,女性年久腰冷清稀等,属脾阳不够而有湿寒者。
感染使用方法使用量我们甘姜苓术汤(原书同卷),甘草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肾着汤(《千金》卷十九)、除湿汤(《三因》卷九)、苓姜术甘汤(《类聚方》)、薏苡仁炮姜黄芩甘草汤(《奇正方》)。
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
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
茯苓白术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摘录】《医方集解》【处方】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功能主治】冒雨湿着于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脚弱,身体烦痛,头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易简方》【处方】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
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五【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松悸不定,起即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处方】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中湿,身体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三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茯苓白术汤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93、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93、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各种病症。
这方剂的药物配伍及组成非常讲究,其中君臣佐使药的搭配尤为重要。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是这个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
甘草属于君药,具有调和药性、缓和其他药物作用的作用。
干姜、茯苓、白术则是臣药,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这三味药物的配伍能够增强方剂的功效,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肺、心经。
它有补中益气、解毒、和血等功效。
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中,甘草的作用是调和其他药物的性味,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干姜,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
它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邪的作用。
在这个方剂中,干姜主要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帮助调理肾虚所致的寒冷症状。
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它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中,茯苓的作用是促进水湿排出,缓解肾虚引起的水肿问题。
白术,性味甘平,归脾、胃经。
它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作用。
在这个方剂中,白术的作用是补益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物组合使得方剂具有补益脾胃、温阳散寒、利水渗湿的综合作用。
它适用于肾虚所致的各种病症,如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水肿等症状。
根据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的医理,这个方剂能够调理肾脏功能,促进阳气的生发,从而达到治疗肾虚病症的目的。
在中药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非常重要。
君药具有主导作用,臣药起辅助作用,佐药则能增强方剂的功效。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剂中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的搭配正是通过君臣佐使的方式,充分发挥出药物的疗效。
这种合理的药物组合,能够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是中药方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及组成,发挥出君臣佐使的药性特点,达到补益肾虚、温阳散寒、利水渗湿的疗效。
它在治疗肾虚所致的病症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医药学中的宝贵瑰宝。
【方剂】肾著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方剂】肾著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金匮要略》甘草6g 干姜12g 茯苓12g 白术6g现用法:水煎服功效:祛寒除湿主治:寒湿外侵,痹着于腰【组成】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白术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药典参考茯苓干姜甘草白术【方歌】苓桂术甘仲景方,健脾化饮又温阳,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歌诀总括】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病,对由痰饮内停导致的胸胁支满、头眩、心悸等均有治疗作用。
全方药物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歌诀详解】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病的基础方剂,病证中应抓住脾阳不足、痰饮内停的特点。
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
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针对上述病证,本方从温阳化饮、健脾利水角度立法。
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能治生痰之源。
饮为阴邪,得温则散,而温药能发越阳气,开宣腠理,通行水道,故配桂枝温阳化气,桂枝尚可平冲降逆。
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痰饮来源于脾,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伍白术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培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
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故原方用法之后有“小便当利”之说。
此亦即《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之意。
【应用点睛】本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眩晕、脑震荡后遗症眩晕、链霉素中毒引起的眩晕)、胸痛、心悸、气短(风心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心包炎)等从中医辨证属脾阳虚、痰饮内停者。
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组成]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用法] 原方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暖土胜湿。
[主治] 寒湿所伤之肾著病。
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作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案例]1.足痛陆,24岁。
饱食则哕,是为胃病。
两足骨骱皆痛,阳明胃脘不司束筋骨,故痛,议转施阳气法,苓姜术甘汤。
(潘毕信等.2000.叶天士医案大全.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运化腐熟功能失常,故见饮食则哕,又气血不足,则筋脉失养。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不足,寒湿易于侵袭,痹阻两足,不通则痛。
故投苓姜术甘汤以温中补虚,散寒除湿。
俾寒湿去则阳气通,气血调则疼痛止。
2.尿频、遗精某男,73岁,武士,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着厚衣覆盖而坐,精液不自禁时泄,久治无效,如此已十余年矣。
余诊之,心下悸,即与甘姜苓术汤痊愈。
(矢数道明.1983.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按〕古稀之年,脾肾皆虚,脾虚则统摄无权,肾虚则封藏失职。
且寒湿之邪浸渍,故见腰部冷痛,小便频数及滑精遗泄等症。
因病程较久,难期速效,故投本方培补中土,以资化源,俾脾旺则肾气亦旺:若于方中加温肾固涩之品,则其效更佳。
3.腰酸某男,24岁。
初诊主诉:腰酸月余,因腰一圈均酸,且有重坠感,纳少眩晕,脉缓,舌苔薄腻。
曾经某医投补中益气之剂无效。
改用甘姜苓术汤加生苡仁、炒当归、怀牛膝、桂心燠土以胜水。
5剂后复诊:腰酸好转,纳食有增,但感头重眩晕,水饮上冒,拟前方合泽泻汤。
5剂服后,诸症痊愈。
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连建伟.2002.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按〕腰为肾之府,寒湿痹着,阳气不通,故见腰酸重坠,纳少眩晕等症。
前医投补中益气之剂,其未效者,因无散寒祛湿之功耳。
故改用本方温中补脾,散寒除湿,加桂心温阳散寒,牛膝补肾强腰,当归养血和血,生薏仁助苓、术以祛湿,方药对证,故取效甚速。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原方方歌,主治,功效与作用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原方方歌,主治,功效与作用【组成】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歌】干姜苓术入甘草,寒湿为患痛在腰;温阳散寒祛脾湿,苔润脉细皆可疗。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
茯苓、白术并用,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
甘草干姜汤主在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
重用干姜,伍茯苓、白术更治湿痹,因此,本方治肾着而腰以下冷痛,故古代称该方为肾着汤。
【仲景原文解读】《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解读】古人以腰属肾,湿痹在腰而名为肾着。
腰被寒湿,故其人身体重而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但反不渴而小便自利,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水不在胃,故饮食如故。
病在下焦,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此病多由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而久久得之,宜以甘姜苓术汤主之。
【方证要点】本方证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
张仲景总结前人方证经验,完善和发展了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方证名“但以某药名之”,因把肾着汤改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诸多经方家在临床上以腰部或身体下部冷重、胀痛为主诉的疾病,且辨证属里虚寒之太阴病者,用之皆效,体会到以八纲辨六经,明了六经继辨方证,有是证用是方,疗效显著。
肾着汤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只有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
冯老将本方证归于太阴病,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也指出本方证的辨证要点为“腰冷重,小便自利者”。
这里所说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一病理性名词,意指“尿频”或“尿失禁”。
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
正如日本人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所说:“‘小便自利’犹曰‘不禁’。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肾着[1]之病,其人身体重[2],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3]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4]主之。
(金匮肾着:16)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注释:[1]着:附着留滞意。
[2]身体重:指腰部重着。
[3]腹重:即腰重。
腹,俞本、《脉经》作“腰”[4]甘姜苓术汤:《备急千金要方》称之“肾着汤”。
【功效配伍】甘姜苓术汤散寒除湿。
干姜《本草纲目》谓:“元素曰: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方中干姜、甘草辛甘化阳,以温中阳,散寒气;茯苓甘淡渗湿,导水湿下行;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除皮间结肿。
诸药合用,能使脾阳振奋,腰部肌腠水湿得以运化。
上四味药,水煮,去滓,分三次温服。
服药以腰部温暖为有效。
【方证论治辨析】甘姜苓术汤治肾着,阳气痹阻证。
症见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肾着之发病,多因身劳汗出,汗出阳虚,而久居潮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水中作业,使衣里冷湿,寒湿之邪侵入腰部腠,使阳气痹阻,着而不行。
腰为冲任督带之要会,寒湿之邪侵人腰部,则影响督脉阳气通达,同时带脉约束诸脉的功能减弱,则寒湿之邪更易下注,故见身体重、腰中冷等症。
本证病位在腰部,腰为肾之府,虽名肾着,但肾及其他脏腑尚无病变,仅为寒湿之邪痹着于肾之外府,所以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治宜温阳散寒,健运脾土,以除腰部寒湿,方用甘姜苓术汤。
【用方思路】甘姜苓术汤与苓桂术甘汤均有温阳散寒除湿作用,方仅姜、桂之异,显然干姜温脾阳散寒湿作用强于桂枝。
肾着是以腰部肿胀沉重冰冷为其主要特征,寒湿尤盛,虽名肾着,但治疗却从脾论治,盖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故用甘姜苓术汤以温运脾土。
甘草干姜苓术汤方(又名肾着汤)
甘草干姜苓术汤方(又名肾着汤)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苓术汤方(一名肾着汤)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着,其人身体重,腰里面冷,如坐水里面,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
平常你脑力工作很多会流汗嘛,流汗的时候没有去换衣服,继续穿,湿的衣服又干掉,干掉你又去做,做了又流汗,流汗了以后又粘衣服,粘衣服以后又继续吹干,日积月累下来,得到肾着病。
那这种病的人呢,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
甘姜苓术汤,过去我们治疗带脉病的时候,带脉一圈,环绕一圈,治疗主带脉病。
这个肾着病呢我看过最重的,你们这个带脉,这个腰如坐水中,这个还小咧,是真的哦,小CASE,这个病人呢,来的时候是坐在轮椅上来的,他坐在轮椅上,你看他肚子很大,没什么嘛,就坐在那边,胖胖的,很胖的一个人。
他一从轮椅上一站起来,肚子是贴在地上。
碰到我们太晚,那么大肾着,五千钱,五万钱也不止,那么大,就那么大,一点也不夸张,刚开始,碰到我们的时候是不是很快,那他那么大,他是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好。
那换句话说,十几年来,从来没有碰到好医生,那你说他也没死啊,这很奇怪。
我看到很多病例。
你看这种病,痛不痛苦,当然痛苦啊,对不对,你看肚子那么大,你怀孕也不过那么大嘛,是不是啊,我一看到他我就想肾着,我就在想完了,怎么那么严重,那个甘姜苓术汤我开的时候都是一两一两一两下去还是一样,小便有没有增加?没有,都是一样,只有腰轻松了。
可是一直在吃这个药,到现在还在吃,吃了快一年了,好,没有办法,当然我有加了其他的药,但是这就是肾着。
肾着主要的原因呢,因为脾湿过剩。
脾主少腹,所以说小腹的问题我们第一个要考虑到脾脏,那脾的湿排不出去以后太盛,慢慢慢慢拉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
下面来谈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别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
【功能主治】温脾胜湿。
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腰中即温。
【备注】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
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甘姜苓术汤、甘草汤、肾着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生活常识分享。